含酰胺基硅树脂的制备

合集下载

第二章水溶性树脂

第二章水溶性树脂

3、水溶性环氧树脂得制备
水溶性环氧树脂可分为阴离子型树脂和阳离 子型树脂,阴离子型树脂用于阳极电沉积涂料, 阳离子型树脂用于阴极电沉积涂料。
(1)阴离子型树脂
环氧树脂系涂料具有很好得附着力和防腐蚀性能,因而在水溶性涂料 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为数较多得芳香族环氧树脂耐光性能较差、故多 用作底漆、防腐蚀漆等。
对应得转变温度即就是玻璃化转变温度,或就是玻璃化温度。
8、相对平均分子质量,分散粒径,表面张力,比重,闪点等
9、贮存稳定性:在室温下密封贮存,至少要求达到半年 以上,一般为一年以上、
10、VOC(涂料中有机挥发物得含量 )及HAPs(涂料中 有害空气中得污染物 )含量及种类
(二)成膜物性能: 在水性涂料一节已讲,此略、
9、有机硅树脂:水性树脂易水解成凝胶,价格高,固化 温度高时间长,常用来改性其她树脂、
10、有机氟树脂:高含氟量得树脂难以水性化,且易破 乳胶化,贮存稳定性差、常用来改性其她树脂、
11、水性异氰酸酯固化剂:用于作水性双组份聚氨酯 得固化剂、
(三)按树脂合成时使用得表面活性剂分:
水性树脂在生产中,为了保证树脂能尽可能以小得 软质胶粒状分散于水溶液中以及水性树脂在贮存中有 较佳得稳定性,往往需要加入一定得表面活性剂(乳化 剂)、
这类聚合物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相似之处,与现有得水性树脂以 及大多数得溶剂型树脂相容,故可作活性稀释别来取代体系小得共溶 剂和胺。
B1ank结论 :
(三 )两性离子中间体法
1、水溶性油得制备
油分子中得双键与不饱和酸(或酐)加成,即可制得能 水溶得油,其反应机理因油分子双键结构不同而不 同。油分子结构有:具有共扼双键结构得油、具有 隔离双键结构得油及具有不饱和双键结构得油。 制备水溶油时,可以用亚麻仁油、桐油、脱水蓖 麻油、豆油等。不饱和羧酸可以就是顺丁烯二酸 (或酐)、反丁烯二酸、巴豆酸、亚甲基丁烯二酸 等,其中以顺丁烯二酸酐和反丁烯二酸用得最多。 以水溶性油为主体得合成树脂漆,由于耐候性能不 好,多用于底漆,施工方法多数采用电沉积涂装。

第二章 缩聚和逐步聚合

第二章 缩聚和逐步聚合

§2-3 缩聚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
§2.3.1 缩聚反应的基本过程 (1 ) 大分子的生长反应
a ABb + a A B + ab a A B + ab
aAa + b B b a A B m
n
m +n
特点:大分子之间可以互相反应产生更大的分子。
17
(2)大分子生长过程的停止
a. 热力学平衡的限制---缩聚反应的逆反应解缩聚
+ HO
O C R' COOH H OROCOR' CO m OH
( ( )

HCOORR' CO
OROCOR' CO n OH


2 H 2N CH 2 n NH2
( )
2 C CH 2 n1

NH
+ 2NH 3 + NH 3
H 2N CH 2 n NH CH 2 n NH2
+
21
§2.3.1
线性缩聚反应动力学
13
●单体中官能团的空间分布对产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nH2N- -NH2 + nClOC- -COCl
H-NH-
-NHOC-
-CO-Cl + (2n-1)HCl
n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
结晶性高聚物,能溶于浓硫酸中,不溶解于有机溶剂
nH2N NH2 H-NH NHOC
聚间苯二酰间苯二胺
+ nClOC COCl + (2n-1)HCl CO- Cl n
脲醛缩聚反应 聚烷基化反应 聚硅醚化反应
脲醛树脂 聚烷烃 有பைடு நூலகம்硅树脂
6
n [CH2]
-Si-O-

树脂合成ppt课件

树脂合成ppt课件
12
• 热热塑塑性性树树脂脂:是具有受热软化、冷却硬化的性能, 而且不起化学反应,无论加热和冷却重复进行多少 次,均能保持这种性能。凡具有热塑性树脂其分子 结构都属线型。它包括含全部聚合树脂和部分缩合 树脂。热塑性树脂有:PE-聚乙烯、PVC-聚氯乙 烯、PS-聚苯乙烯、PA-聚酰胺、POM-聚甲醛、 PC-聚碳酸酯、聚苯醚、聚砜、橡胶等。
然而进入20世纪后天然产物已无法满足电气化的需要促使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代用19合成树脂历史发展早在1872年德国化学家拜耳abayer首先发现苯酚与甲醛在酸性条件下加热时能迅速结成红褐色硬块或粘稠物但因它们无法用经典方法纯化而停止实验
树脂合成
664751
课程介绍
• 涂料行业情况 • 学习这门课程的必要性 • 学习的方法
17
合成树脂-历史发展
• 一些树木的分泌物常会形成树脂,不过琥珀却 是树脂的化石,虫胶虽然也被看成树脂,但却 是紫胶虫分泌在树上的沉积物。由虫胶制成的 虫胶漆,最初只用作木材的防腐剂,但随着电 机的发明又成为最早使用的绝缘漆。
• 然而进入20世纪后,天然产物已无法满足电气 化的需要,促使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代用 品。
• 应用范围: 白色或黄色热熔型道路标线漆、各类油漆、
油墨。
14
热固性树脂
• 树脂加热后产生化学变化,逐渐硬化成型,再 受热也不软化,也不能溶解。热固性树脂其分 子结构为体型,它包括大部分的缩合树脂,热 固性树脂的优点是耐热性高,受压不易变形。 其缺点是机械性能较差。热固性树脂有酚醛、 环氧、氨基、不饱和聚酯以及硅醚树脂等。
2
教学计划进度(1—10周)
周次
章节题目
课时 课堂讨论、实(验)践等其它教学环节题目
1 概述及醇酸树脂

正硅酸乙酯的水解缩聚反应及其应用

正硅酸乙酯的水解缩聚反应及其应用

解掉两个乙氧基,这样有利于预期 2~3 单体缩合
的预聚物生成, 另外此类预聚物能比较好地用于
后续树脂改性。
水 解 的 同 时 也 伴 随 着 缩 合 [6],研 究 表 明 缩 合
机理大体有如下两种。
1. 酸催化缩合
反应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催化剂的质子联
结到硅羟基的氧原子上,如式(3)。
H
-
-
≡Si-OH+H+→≡Si-O-H +
事实上,随着缩合程度的提高,中间体上的硅 羟基的酸性变得越来越强,越容易负离子化,却越 不容易发生亲核进攻。 所以, 在碱性条件下的反 应,会使得体系越来越向酸性方向进行,体系变得 不稳定。 不少实验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高 建 东 等 [8]对 酸 催 化 缩 合 以 及 碱 催 化 缩 合 进 行了研究,发现在碱催化下水解缩合,反应剧烈, 其所得水解液无法得到有效的储存, 而在酸催化 下,所得预聚物具有良好的储存性。
目前我们应用最新合成的正硅酸乙酯预聚物 进行无机富锌底漆的改进开发及应用, 在干膜相 同锌粉含量下,防腐蚀性能优异。系列产品已经在 一些桥梁建筑工程中应用,获得客户的好评。
正硅酸乙酯预聚物也可以和另外的金属粉制 成防腐涂料。据资料报道,印度国防部将正硅酸乙 酯水解后的产物与铝粉混合, 所制得的铝粉漆可 以有效保护钢铁基材, 可在 50~500℃下长期使 用。 2.2 用于改性环氧涂料开发
比较广, 目前比较常用的醇溶型无机富锌涂料就 是由正硅酸乙酯预聚物、 增韧剂及锌粉和颜填料 组成。 这类无机富锌底漆除具有电化学和化学保 护双重功能外,其附着力、柔韧性、耐冲击性也都 很好,且可常温固化,可在湿度大的环境中施工, 施工方便,并以醇作溶剂,具有毒性小等特点。 它 与环氧、氯化橡胶、聚氨酷等面漆配套,可保护钢 铁在潮湿和盐雾的海洋环境中 12~15 年不生锈, 目前已在大型钢结构、桥梁、钻井平台等用作重防 腐底漆。

脱模剂科普

脱模剂科普

脱模剂科普氟脱模剂继承了含氟材料的特点,能够显著降低固体的表面能,使其产生难浸润和不粘着性,不易与其他物质溶合,很好的解决了成品与模具之间的粘结问题,配制成脱模剂时,含氟化合物的用量极小。

对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和各种橡胶制件均适用,模制品表面光洁,二次加工性能优良,特别适合于精细电子零部件的脱模。

售价一般在100-300元/kg,属于高档产品。

有机氟化物是最佳的脱模剂, 隔离性能好, 对模具污染小, 但价格较高。

品种主要有:1) 聚四氟乙烯( 相对分子质量1800) ;2) 氟树脂粉末( 低分子PTFE) ;3) 氟树脂涂料( PTFE, FEP, PFA) 。

有机硅脱模剂是以有机硅氧烷为原料制备而成,其优点是耐热性好,表面张力适中,易成均匀的隔离膜,脱模寿命长。

缺点是脱模后制品表面有一层油状面,二次加工签必须进行表面清洗。

常用的有硅油,硅橡胶,乳化硅油以及硅脂等。

有机硅脱模剂是目前橡塑脱模剂中档市场的主流产品,在聚氨酯、橡胶、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等树脂的加工中均有广泛应用。

国外主要有道康宁、日本东方油脂工业株式会社和信越公司的有机硅脱模剂在销售。

国内生产有机硅脱模剂的厂很多,但是规模偏小,还有一个品牌能在市场上占据主导位置。

硅氧烷化合物、硅油、硅树脂, 是一种隔离性较好的脱模剂, 对模具污染小, 主要用于天然橡胶、塑料和丁基橡胶的模型制品。

只要涂一次, 可进行5~ 10次脱模。

主要品种有:1)甲基支链硅油( 128 号硅油) , 直接用于脱模。

2)甲基硅油: 将粘度300~ 1 000cp 的甲基硅油溶于汽油( 或甲苯、二甲苯、二氯乙烷) 中, 配成0.15% ~ 2%硅油溶液。

适用于橡胶、塑料模型制品脱模。

3)乳化甲基硅油。

配成含硅油35% ~ 40%的水乳液(需加乳化剂如吐温20、平平加或聚乙烯醇, 用量约为含硅油量的2%) 。

然后加水稀释到含硅油0.1% ~ 5%, 喷涂到模具上, 经加热除去水分, 使硅油沉附于模腔表面上。

树脂基体

树脂基体

(一) 环氧树脂的性能和特性 1、 形式多样。各种树脂、固化剂、改性剂体系几乎可 以适应各种应用对形式提出的要求,其范围可以从极低的粘 度到高熔点固体。 2、 固化方便。选用各种不同的固化剂,环氧树脂体系 几乎可以在0~180℃温度范围内固化。 3、 粘附力强。环氧树脂分子链中固有的极性羟基和醚 键的存在,使其对各种物质具有很高的粘附力。环氧树脂固 化时的收缩性低,产生的内应力小,这也有助于提高粘附强 度。 4、 收缩性低。环氧树脂和所用的固化剂的反应是通过 直接加成反应或树脂分子中环氧基的开环聚合反应来进行的, 没有水或其它挥发性副产物放出。它们和不饱和聚酯树脂、 酚醛树脂相比,在固化过程中显示出很低的收缩性(小于 2%)。
3、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品种牌号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品种牌号基多。从产品性能 来分,用作复合材料基体的,有下述类型。 (1)通用型树脂 通用型树脂主要是邻苯型不 ) 饱和聚酯树脂,亦包括部分间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 它们大多用于手糊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 (2)耐热型树脂 要求不饱和聚酯树脂在高温 耐热型树脂 下应用,热变形温度较低的通用型树脂就不适用。 耐热型树脂的热变形温度应不小于110℃,在较高 温度下具有高的强度保留率。

酚醛树脂 酚类和醛类的缩聚产物通称为酚醛树脂,一般常指由苯 酚和甲醛经缩聚反应而得的合成树脂,它是最早合成的一类 热固性树脂。 酚醛树脂虽然是最老的一类热固性树脂,但由于它原料 易得,合成方便,以及酚醛树脂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热 性能,尤其具有突出的瞬时耐高温烧蚀性能,而且树脂本身 又有广泛改性的余地,所以目前酚醛树脂仍广泛用于制造玻 璃纤维增强塑料、碳纤维增强塑料等复合材料。酚醛树脂复 合材料尤其在宇航工业方面(空间飞行器、火箭、导弹等) 作为瞬时耐高温和烧蚀的结构材料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

聚氨酯

聚氨酯
O NH C O
125~150℃ )
O
+
NCO
N C NH
C O
O
脲基甲 酸酯基交联
O NH C NH
O
+
NCO
N C NH
C O
NH 缩二脲基交联
O NH C
O
+
NCO
N C NH
C O 酰脲基交联
35

“氢键”型交联 聚氨酯大分子主链含有许多种极性基团(氨基甲酸酯、脲基、……):
H N C O O H N C N H N H C N H H N H N C N H
对位-XDI

间位-XDI
水白色或微黄色液体
具有优良的耐热性
XDI 泛黄性和保光性比 HDI 稍逊,但比 TDI 好得多


50
(5)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IPDI)
NCO H3C H3C CH2-NCO CH3
51

无色或淡黄色液体

性能优良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异氰酸酯

外用、高装饰性聚氨酯涂料原料
特点:● 固化快

耐候性较佳
CH3
O N
OCN
NCO
C O
N
C O O
CNBiblioteka C OOCN CH3
OCN CH3
56

异氰酸酯与水反应制成的缩二脲
特点:● 不泛黄
HDI – 缩二脲
O C OCN (CH2)6 N C O NH (CH2)6 NCO NH (CH2)6 NCO

保光性好 价格贵 不如三聚体稳定
R―N═C═O
―N═C═O 高度不饱和基团,电子云分布不均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开发 荫机・l精斟,2013,27(3):165~168 SILICONE MATERIAL 

含酰胺基硅树脂的制备 朱良波,唐小斗,钟云竹,孙挚 (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成都610041) 

摘要:分别以4种二元羧酸酯和 一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 一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为原料、甲醇 钠为催化剂,通过酰胺化反应制备了8种含酰胺基的硅化合物;以苯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 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为原料,稀盐酸为催化剂,通过水解缩聚反应制备了甲基苯基硅树脂预聚体;再将含 酰胺基的硅化合物与硅树脂预聚体反应,制备了含酰胺基的硅树脂。实验发现,含酰胺基硅化合物的引入 能有效提高硅树脂的耐油性、耐溶剂性及硬度;尤其是加入10%的Ⅳ,Ⅳ 一双[3一(二乙氧基甲基硅基)丙 基]对苯二甲酰二胺(化合物3c)或Ⅳ,Ⅳ’一双[3一(三乙氧基硅基)丙基]对苯二甲酰二胺(化合物3d)的 硅树脂,其室温耐油性、200qC耐油性分别从未改性硅树脂的7天和24 h提高到160天以上和400 h以上, 耐溶剂(石油醚或二甲苯)性及硬度分别从未改性硅树脂的18 h和4H提高到3 000 h和8H。 关键词:耐油性,硅树脂,预聚物,二元羧酸酯,Y一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一氨丙基二乙氧基甲基 硅烷,酰胺基 中图分类号-TQ324.2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369(2013)03—0165—04 

硅树脂是具有高度交联结构的热固性聚硅氧 烷体系,其独特的si—O键结构使其具有优良的 耐高低温性、耐候性、耐辐射性能¨ ;但其耐 油性和耐溶剂性仍有改进空间。含氟树脂具有优 良的耐油性 ;但单体有毒,且价格昂贵,耐 油且环保的树脂至今只有少量报道 J。聚酰胺 树脂具有高强度、耐磨、耐油和耐化学腐蚀等优 良综合性能 J。因此,希望把酰胺基引入硅树 脂中以提高其耐油性,开发廉价、无毒、安全环 保的硅树脂。 本实验首次合成了一系列含酰胺基的硅烷化 合物,并将其与硅树脂预聚体按一定比例共缩 聚,制备了一系列含酰胺基的硅树脂;将其在 250 c【=×0.5 h条件下固化后,考察了硅树脂膜 的耐油性、耐热油性、耐溶剂性。 1 实验 1.1主要试剂及仪器 苯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二 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纯度99%以上,蚌埠市新 瑞有机硅有限公司; 一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KH 550); 一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Si一 902):纯度99%以上,南京联硅化工有限公司; 盐酸:AR,四川西陇化工有限公司;丙二醇单 甲醚醋酸酯:AR,江苏瑞佳化学有限公司;对 苯二甲酸二甲酯(DMT):AR,四川晨光科新塑 胶有限公司;邻苯二甲酸二乙酯:AR,天津市 博迪化工有限公司;丁二酸二甲酯:AR,中国 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丙二酸二甲酯、癸 二酸二甲酯: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甲醇钠:自制H 。 1.2含酰胺基硅化合物的制备 酰胺化合物可通过3种方法制得:一是酰氯 与胺类化合物进行脱除氯化氢反应 ;二是 羧酸与胺类化合物直接加热酰胺化;三是羧酸酯 与胺类化合物进行脱醇缩合反应¨卜H J。由于原 料中存在易水解的烷氧基,所以本实验采用反应 控制容易、无水生成、不腐蚀设备以及转化率较 高的第三种制备方案。 在室温下将二元羧酸酯和氨烷基硅烷偶联剂 (量之比为10:9.5)及催化剂甲醇钠加入反应瓶 中,搅拌并升温至90 ̄C,反应3 h;降至室温, 加分水器蒸出甲醇;再在95℃反应2 h,停止 反应。 

收稿日期:2012—12—11。 作者简介:朱良波(1978一),男,高工,博士,主要从事 有机合成及硅树脂材料方面的研究。 E—mail:zhuliangho@yahoo.cn。 ・ l66 ・ 喷 氓 It 材 料 第27卷 1.3含酰胺基硅树脂的制备 硅树脂预聚物的制备:室温下将苯基三乙氧 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 烷按一定比例加入反应瓶中,加入水及稀盐酸, 搅拌均匀,升温至80%,反应2 h, H NMR检测 烷氧基基本水解完毕,停止反应,得到澄清透明 反应液,备用。 含酰胺基硅树脂的制备:室温下将原料和催 化剂加入反应瓶中,搅拌并升温至90cC,反应3 h; 降至室温,加分水器蒸出甲醇;再在95℃反应 2 h,停止反应,通过 H NMR表征产品质量。 1.4测试与表征 H NMR谱图:采用瑞士Bruker公司的AC 

—P300型核磁共振仪进行(300 MHz,CDC1。)。 硅树脂膜的制备:将硅树脂涂在不锈钢片上 成膜,在250℃×0.5 h条件下固化。 硅树脂膜的耐油性:将硅树脂膜放入300 导热油中,浸泡一定时间后取出,观察膜表面是 否发生改变;耐溶剂性:将硅树脂膜放人石油醚 

或二甲苯中,浸泡一定时间后取出,观察膜表面 是否发生改变。 硅树脂膜的铅笔硬度:采用东莞勤兴检测仪 器公司的QHQ手摇式铅笔硬度试验机测试。 

2结果与讨论 2.1 系列含酰胺基硅化合物的制备 由于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是一种廉 价、且商业化的原料;因此,以DMT与KH550 为原料,探索反应条件。通过大量实验发现,催 化剂的选择是该反应的关键。该反应以NaOCH 为催化剂时,含酰胺基硅化合物的产率达到 96%;而不使用催化剂时,即使在200 ̄C下反应 也只能得到少量目标产物。 在优化反应条件后,采用不同的二元羧酸酯 和氨烷基硅烷偶联剂为原料,制备了8种含酰胺 基硅化合物(反应通式见式1),反应物结构及 产物收率见表1。 

№+…。一 \』i HN NN R Ⅻ一R,/一Y~Y NR■E i~N YNWSi 占 。。R, Et0/~ 。~\ 

化合物1 化合物2 表1 二羧酸酯与氨基硅烷的酰胺化反应 化合物3 

从表1中可以看出,该反应体系具有很好的 普适性,无论是脂肪族羧酸酯还是芳香族羧酸酯 与不同的氨烷基硅烷偶联剂反应,产物收率都较 高(74%~96%)。值得指出的是,以丙二酸二 甲酯为原料时,不用催化剂,1 、2 实验反应产 物的收率也分别达到了74%、92%。 2.2含酰胺基硅树脂的耐油性 表2是含酰胺基硅化合物种类对硅树脂膜室 温耐油性和高温(200 ̄C)耐油性的影响。 第3期 朱良波等.含酰胺基硅树脂的制备 ・ 167 - 表2含酰胺基硅化合物种类对硅树脂膜室温耐油性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相对于未引入酰胺基的硅 树脂,含酰胺基的硅树脂具有更好的室温耐油 性,也就是说酰胺基的引入能有效提高硅树脂的 耐油性。由表2还可以看出,相对于未引入酰胺 基团的硅树脂,含酰胺基的硅树脂具有更好的高 温(200oC)耐油性;且化合物3c(Ⅳ,Ⅳ 一双[3 一(二乙氧基甲基硅基)丙基]对苯二甲酰二胺) 和化合物3d(N,N 一双[3一(三乙氧基硅基)丙 基]对苯二甲酰二胺)对提高硅树脂耐油性的作 用更明显。这可能是苯环在耐油性中起到了关键 作用。 2.3含酰胺基硅树脂的耐溶剂性 含酰胺基硅化合物种类对硅树脂膜耐溶剂性 的影响如表3所示。 

表3 含酰胺基硅化合物种类对硅树脂膜耐溶剂性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相对于未引入酰胺基的硅 树脂,含酰胺基硅树脂的耐溶剂性更好;且化合 物3c和3d对提高硅树脂膜耐溶剂性的作用更 明显。 2.4含酰胺基硅树脂膜的硬度 表4是含酰胺基硅化合物种类对硅树脂膜铅 笔硬度的影响。 

表4含酰胺基硅化合物种类对硅树脂膜硬度的影响 含酰胺基硅化合物种类 未改性 化合物3n 化合物36 化合物3c 化合物3d 

硬度 4H 7H 7H 8H 8H 

从表4可以看出,由于该类硅树脂具有较高 的交联密度,硅树脂膜表现出较高的硬度。 

3 结论 分别以4种二元羧酸酯和 一氨丙基三乙氧 

基硅烷或 一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为原料、 甲醇钠为催化剂,通过酰胺化反应制备了8种含 酰胺基的硅化合物;以苯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 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为原料、稀 盐酸为催化剂,通过水解缩聚反应制备了甲基苯 基硅树脂预聚体;再将含酰胺基的硅化合物与硅 树脂预聚体反应,制备了含酰胺基的硅树脂。含 酰胺基硅化合物的引入,能有效提高硅树脂的耐 油性、耐溶剂性及硬度;尤其是加入10%的Ⅳ, Ⅳ 一双[3一(二乙氧基甲基硅基)丙基]对苯二甲 酰二胺(化合物3c)或Ⅳ,Ⅳ 一双[3一(三乙氧 基硅基)丙基]对苯二甲酰二胺(化合物3d)的 硅树脂,其室温耐油性、200 ̄C耐油性分别从改 性前的7天和24 h提高到160天以上和400 h以 上,耐溶剂(石油醚或二甲苯)性及硬度分别 从改性前的18 h和4H提高到3 000 h和8H。有 关含酰胺基硅化合物性能的进一步研究正在进 行中。 ・ 168 ・ 哺 机 l 材 料 第27卷 参考文献 [1]冯圣玉,张洁,李美江,等.有机硅高分子及其应 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53. [2]ZHANG Y M,YING H,LIU X L,et a1.Studies on the silicone resins cured with polymethylsilazanes at am— blent temperature[J].J Appl Polym Sci,2003,89: 1702—1707. J 3『LI Y,OONO Y。KADOWAKI Y,et a1.A novel ther- moplastic elastomer by reaction—induced phase decompo.. sition from a miscible polymer[J].Macromolecules, 2006,39(12):4195—4201. [4]LACHAT V,VARSHNEY V,DHINOJWALA A,et a1.Molecular origin of solvent resistance of polyaerylo— nitrile[J].Macromolecules,2009,42:7103—7107. [5]戴跃玲,孙永琳.聚酰胺树脂醇溶液研制及防腐应 用[J].辽宁化工,2000,29(4):187—198. [6]王云英,刘杰,孟江燕,等.喷涂型汽车油箱点焊 密封胶的研制[J].中国胶粘剂,2010,19(4):32 ~35. [7]孙向东,孙旭东,张慧波,等.利用金属钠制备甲 醇钠的生产工艺[J].化学生产与技术,2003,10 (5):35—37. [8]MOTOYAMA Y.Self-encapsulation of homogeneous catalyst species into polymer gel leading to a facile and efficient separation system of amine products in the R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