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南方周末》新年贺词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1999年《南方周末》新年贺词

篇一:20XX南方周末新年贺词

【南方周末】20XX新年贺词——在巨变的时代相依前行又是一年过去了,此刻的你无论怅然若失,还是踌躇满志,我们确定无疑的是,你的生活方式已经被悄然改变。

慢慢的,你习惯了视线水平向下45度或更多,习惯了拇指上下左右5厘米距离的游走。这样两个再简单不过的姿势能够产生的联想,可能是一餐饭、一场电影、一张车票、一件电器,也可能是一间房、一部TAxI、一次远足??

对许多人而言,拇指在手机屏幕方寸间游走的距离,也许超过双脚走过的路程。没人去计算它不经意间吞噬的时间与记忆——看着一年前下载的客户端,你是不是时常会记不得它是什么;面对储存卡突然爆满的照片,也会偶尔腹诽究竟它们拍在何时;公众号关注的越来越多,可能够静下心来打开的却越来越少??身边的朋友,不是在谈创业,就是在真刀真枪的写计划书、搞项目。资本的大潮几度吹皱春水,互联网+、大数据、p2p、双创、孵化器、众筹??一些词被高高

抛起,一些词却终于悄无声息地沉入水底,仅留下水面波澜。

太多的生活方式不是已经被颠覆,就是正在被颠覆中,当然一个积极的说法叫“迭代”。频繁的迭代声中,于是,一切行业随时都会变成传统行业。跟不上时代是这个时代最致命的挑战,多少坚固如长城的东西已迅速销声匿迹。创业者们则纷纷穿上T恤牛仔,站上演讲台,一个个自称产品经理。

是的,这是产品的时代,是一个强调变化远超以往的时代。百年老店与一夜明星,往往就在翻云覆雨间。戴尔、诺基亚、摩托罗拉、msn??这些辉煌的名字瞬间就仿佛过眼云烟。

前所未有。这是一个被变化加速快进的中国。过去一年,无论城市中产还是小镇青年,无论社会精英还是草根平民,无不深处这一变局。

然而,在乱花迷眼的新时代,传统社会仍然在按照它的逻辑自然生长。在这一年,延续长达三十五年的独生子女政策终于终结,习马会创造了两岸领导人首度会面的历史,股市让股民大喜大悲了几轮过山车,十三五规划出台让中国未来五年的脉络清晰可见??

无论身边微末之事的变化,还是宏大的国家时政变化,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在快与变之中,在速生与速朽之间,那旋转的万花筒,有一个坚定稳固的内核,它们经历时间的淬

炼,依然散发出不变的灼灼光芒:那就是我们对法治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对经济更发达、人民生活更美好的向往,对仁与义的期许,对更符合人性与人类发展方向的道德律的坚持。

这些不变之物,将一切快和变,护持在人类文明之轨。它们如同我们头顶的苍穹,日升月落,亘古如斯。

变化是表,不变是里。在所有的变化里,却总有一些东西会天荒地老,历久

弥新。知止而后有定,激荡之中有静。有静气,然后能谋虑,我们才能积极适应和创造变化,以无愧于这个巨变的时代。

南方周末同样在拥抱这个新时代。无论媒体变局多么剧烈、传播介质如何进化,我们相信,人们永远需要优质稀缺的信息、深刻多元的思想和温暖心灵的情怀。在坚持中创新,在创新中坚持,这是我们不变的信念,也是我们准时与您相见的原因。南方周末移动客户端也选择在今天以一种全新面貌亮相,它代表着我们在变化中的坚守,它让我们在浩瀚的网络世界里继续在一起,逐梦天涯、相依前行。

互联网等新科技像一条巨大的鲶鱼,所涉之处,或静水流深,或暗流汹涌,而这个古老而伟大国家的大棋局,也正在深化改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复兴文明,波澜壮阔。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从微观到中观到宏观,牵一

发动全身,中国这艘大船,在变与不变的历史洪流中,需要稳健,需要灵活,需要智慧与定力。

在20XX年的最后一天,让我们一起重温苏轼的名句: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无论是蜉蝣众生还是宇宙星辰,再大的变化,都只是天地一瞬。而不变的,是人类文明前行的身影。

20XX,让我们继续相依前行!

篇二:多年南方周末的新年祝词

编者按:从黄文俞、左方两位老先生种下的理想开始,直到现在,即便曾经的风华已经逝去,但是有些坚持的东西,不是任何一个邪恶的宣传部可以阻挡的,范以锦、江艺平、程益中、喻华峰、沈颢等等,他们一直恪守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即便江艺平早就无法再写主编寄语,即便南周被一次次的内部清洗,停业整顿,即便他们的主编和记者们一次次的含冤入狱,然而,这实在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因为一切只是和一个信仰有关,那就是,一句真话比一个世界更加沉重。

【1997年主编寄语】

作者:江艺平

岁末,有一种特别的牵挂,缠绕着我们的心。让我们牵挂的人,就是千万个陌生的“你”。

回望一道走过的1997,我们共同经历了多少大事:“万众送小平”的啜泣犹在耳边低回;“香港回归夜”的焰火还在眼前闪耀;党的十五大响鼓重捶声震寰宇;三峡“世纪梦”牵动亿人的心……

日子在交织着泪水和欢笑中匆匆流逝,日子也在交织着担忧和希望中匆匆走来。无论这日子曾经多么地不平常,走进寻常百姓家,它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平平常常的日子,也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哪怕是弱小者的生存,也和“强”字分不开。活着,就意味着“生”之顽强。

读者也许还记得,“芳草地”曾经登过一篇《深秋的北风》:在北京的大风天里,一个下岗男人坚守街头卖他的梨,妻儿来了,苦劝不回,他说,他要为这个家担负起一种责任。

我们自以为饱经沧桑,阅透了人生,心早已磨出厚茧,可是,一篇朴素的文章,一段质朴的对话,一个感人的细节,仍足以令我们鼻子发酸,心头发烫。我想起了一位女作家十多年前说过的一句话:“你的心并不是粗砺荒漠的一片,那光明的一隅,会永远充满了温情地留给世上无助的弱者。”

当弱者努力摆脱无助让自己站得更直时,我们的心又何止充满温情。我们把永远的尊敬留给他们。

走过1997,我们有梦圆的欢欣,也有梦碎的痛苦,而执著于梦想的追求,使我们天涯咫尺,息息相通。就在几天前,一位读者给编辑部写来了他亲历的一件事:在湛江开往海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