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小清河滨水空间复兴规划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小清河济南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变化特征

小清河济南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变化特征

小清河济南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变化特征小清河是济南市市区内一条重要饮用水源河流,对其水质变化进行探究有利于了解当地水环境以及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本文选取了小清河济南段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

在本次调查中,共采集了小清河济南段6个监测点的水样,分析了其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种类组成、密度变化以及群落多样性指标与空间变化的关系。

结果表明,小清河济南段浮游动物群落中的种类组成和密度变化都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其中5号监测点的物种数和密度最高,而1号监测点的物种数和密度最低,其余4个监测点则处于中等水平。

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标表明,小清河济南段的浮游动物群落存在一定的多样性,其中Shannon-Wiener指数在2.23~3.22之间;Simpson指数在0.78~0.93之间,但由于监测点数量有限,这些指标的变化仅能反映浮游动物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不能说明其与空间的关系。

通过对小清河济南段浮游动物群落的研究,可以发现其空间变化特征表现为:1)物种组成和密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靠近河口和市区的监测点,物种组成和密度较高;而远离河口和市区的监测点,物种组成和密度则相对较低;2)浮游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更远离河口和市区的监测点,多样性指标较高。

综合考虑,这些结果表明,在小清河济南段的监测范围内,植被类型、水流速度等多种因素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维护河流生态平衡。

总之,本研究结果为小清河的水环境保护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水域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由于本次调查受到时间和地点限制,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尚需进一步扩展样本数量以加强实验结论的科学性。

可研--济南市小清河水污染防治及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重点

可研--济南市小清河水污染防治及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重点

可研--济南市小清河水污染防治及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重点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济南市小清河水污染防治及生态修复技术集领域:资源与环境技术起止时间:2012.6.1 —2014.12.1济南市科学技术局填报日期:2011 年10 月26 日立项背景和意义长期以来,作为山东省境内唯一一条河海通航、水陆联运的综合性大型人工河道,小清河一直肩负着泄洪、排涝、通航、灌溉、排污等多项重任。

然而,随着沿岸经济的迅速发展,流域内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小清河水环境状况一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据《山东省环境公报》报道,2010年全省小清河流域21个监测断面中,劣于五类标准的断面为17个,占80.9%。

河流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仅为14.3%。

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仍然为主要污染指标。

为解决小清河水污染问题,山东省环保局早在2007年就颁布了《小清河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656-2006),对沿岸企业污染物排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流域标准和行业标准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很多企业的行业标准要居于小清河流域标准之下,致使小清河流域的水质一直难以达标。

鉴于此,山东省环保厅于2010年12月对小清河流域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了调整,强制要求进入小清河流域的直排污水必须执行第三时段标准,而周边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必须达到一级A标准方能排放。

这一举措在强化治污的同时,也给小清河沿岸各污染源企业的水处理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时间内,小清河流域各污染源企业将面临对现行污水处理工艺进行提标改造的境况。

除严格控制排放标准外,山东省还开展了小清河流域污染整治工程。

自2007 年起,济南市开始对小清河实施综合治理,其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通过清淤底泥并从卧虎山水库调水对小清河进行补水来改善水质。

尽管以上措施在小清河前期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河流水环境状况明显好转,但从长远考虑,仅通过清除底泥和稀释河水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入河水的连续性污染问题。

小清河济南段水质规划

小清河济南段水质规划

小清河济南段水质规划
于军亭;邢丽贞
【期刊名称】《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8(013)001
【摘要】以整体费用最低且满足水体水质要求为目标,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从全面出发,考虑了各排污系统的污染负荷削减量的协调分配,运用计算机对小清河进行了水污染控制规划。

【总页数】3页(P97-99)
【作者】于军亭;邢丽贞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城市建设系;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城市建设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2
【相关文献】
1.小清河济南段水质评价及保护对策 [J], 杨同春;孙清明
2.污染物排放量与河流水质输入响应关系初步研究——小清河(济南段)为例 [J], 王冬莹;于晓霞;郑囡
3.小清河济南段水质主因子分析 [J], 潘恒健
4.惠济河河南段污染源与水质响应关系模拟研究 [J], 张宽;王燕鹏;孙一兵
5.小清河济南段浮游动物多样性及水质评价 [J], 汪中华; 王帅帅; 韩晓; 殷旭旺; 白海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清河复航的文化生态旅游价值研究

小清河复航的文化生态旅游价值研究

增长方式的转型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恢复 小清河航运再次被提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议程。 2017 年 7 月 28 日,省发改委正式批复建设小清河 复航工程。
一、小清河复航的重要意义 受济南东西狭长地形地势的影响与制约,近年 来济南做出了“跨河发展”“携河发展”的战略决策。 而小清河正是这一跨越的纽带,也是书写我省内河 航道“一纵三横”布局规划的重要“一横”, 它还是 我国极其罕见的具备海河联运条件的河流,更是我 省目前唯一一条具备海河联运开发利用条件的航道。 复航工程的实施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流域生 态环境、提高流域防洪除涝能力、完善综合交通运 输体系、实施海洋强省战略、促进我省新旧动能转 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内河水运相对于公路、铁路运输有着它自身的 优势,内河航运运能大、能耗低、污染小、占地少, 因此推进小清河复航工程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综合 效益:不仅有利于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改善,而且 还有利于防洪除涝和农业灌溉,有利于旅游资源的 开发利用。 小清河复航工程被列为交通运输部和我省
生态旅游效益具有综合性、传递性、交互性和时间 性等特点。随着通航时间的推进,小清河的生态旅 游效益会得到进一步的凸显。沿河绿树成荫,居民 悠闲垂钓,河内船舶往来如梭,孩童嬉戏,民众欢 声笑语的美好场景指日可待。
上世纪 70 年代以后,由于沿河区域经济的快速 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导致水源过度开采,河流受 到污染,不见了鱼虾的踪迹,忙碌的船儿也不再往 来穿梭,河畔一片萧瑟,昔日两岸那繁华的景象不 再出现。山东省很快意识到水资源对山东发展的重 要性以及小清河在山东无可替代的地位,于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组建成立了省级小清河管理机构,2007 年率先对济南段进行全方位疏通治理,使济南段小 清河重现往昔的黄金水道、生态长廊的迷人风采。 历史又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为了适应国家经济

小清河复航工程设计要点综述

小清河复航工程设计要点综述

小清河复航工程设计要点综述张 铮(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2)摘要:立足小清河复航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对工程起终点的选择、通航标准的确定以及水资源论证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清河;建设必要性;通航标准;设计通航水位;水资源论证中图分类号:TV 632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design points of recovery navigation in Xiaoqing riverZHANG Zheng(Shandong Marine Group Co., Ltd., Shandong Jinan 250002 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necessity of Xiaoqing river,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election of the starting and ending points of the project, the determination of navigation standard and the water resource demonstration.Key words:Xiaoqing river;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on; navigation standard; design navigable water level; water resource demonstration引言小清河地处山东省腹地,发源于山东省济南市,途径五市十八县(区),在羊口以东注入渤海莱州湾,全长237 km,流域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是一条具有泄洪、排涝、灌溉、供水、航运等多功能综合利用的河道。

近年来,国家对内河水运发展十分重视,《山东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中将小清河作为我省内河“一纵三横”水运主通道之一。

随后,山东省政府批复了《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方案》,计划将小清河打造成一条集防洪、生态、航运、景观旅游、文化于一体的黄金水道。

地方史与建筑学的文脉策略——济南滨河商务中心设计理念简析

地方史与建筑学的文脉策略——济南滨河商务中心设计理念简析
特别报道 Special Reports
栏目主持:汪红蕾
地方史与建筑学的文脉策略
—济南滨河商务中心设计理念简析
文 / 饶承东 贾 霁 饶洪涛
当前很多建筑创作实践都致力于截取、 索引某些文化遗产片段的“形”或“意”作 为文脉关联的佐证,却忽视了建筑文脉的真 正 根 源 在 于 地 区 历 史 的 连 续 发 展 轨 迹 之 中。 汇“时间—空间—人间”三个维度于一体的 地方史,为理解作为“人类事件”有形标记 的建筑及其文脉提供了可靠的知识框架。地 方史角度对建筑文脉的考察,更注重其与自 然 地 理、 社 会 人 文 等 特 定 历 史 条 件 的 关 系, 更注重建筑与历史事件及其潜在影响的联系 以及事件背后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等隐性文 化形态与历史变迁的内在逻辑。地方史为建 筑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而建筑也将 从地区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中获得充实的文 化意义与自身的表达方式。以预置于地方史 内部的视角,建筑将自身即视为地区历史的 一部分,从而成为激发地方想象力、主动寻 求由历史走向未来的探索者。
但随着其后流域人口和用水量的激增,小清河水源 日益不足,航运日趋艰难。自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工业 与生活废水的大量排入,造成小清河严重的环境污染与 生态恶化,终于 1996 年断航。
近年,随着济南市综合整治工程的全面展开,全市覆 盖的“清网行动”使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显著提升,解 决了污水溢流小清河的问题,有效改善了小清河水质。黄 台板桥码头被改造为游船码头,小清河水色渐清,疏通复航。
2021 年第 5 期
Special Reports 特别报道
正是其推动城市与周边地区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小清 河的历史命运也因航运能力的变化一度由盛及衰。今天 在地区政府为民造福工程的推动下,“复航”成为了小清 河再次复兴的转折点,同时也标志着城市未来宏图发展、 扬帆远航的历史起点。这就是滨河商务中心的设计所需 回应的历史文脉。

小清河济南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变化特征

小清河济南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变化特征

小清河济南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变化特征小清河是济南市的一条重要河流,是济南市区内的一条支流河。

小清河济南段是小清河的一段,该地区水质优良,水流平缓,适宜各类浮游动物生存繁衍,因此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变化特征成为了科研人员关注的热点之一。

研究表明,小清河济南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变化特征。

首先是不同断面之间的差异。

根据在小清河济南段不同断面的采样调查结果显示,各断面浮游动物的数量、种类和多样性指数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对来说,距离源头较远的断面,浮游动物的种类更加丰富,数量更多,多样性指数也更高。

这与水体流速、水深、水温、水质等环境因素有一定关系。

其次是不同水域类型之间的差异。

在小清河济南段,存在着不同的水域类型,包括河道、支流、湖泊等。

研究发现,不同水域类型中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河道中的浮游动物更倾向于是对流动水体环境的适应,而湖泊中的浮游动物会更多地适应于静止水体环境,因此在种类和数量上会存在较大差异。

河流纵向上的变化也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

由于水流速度、水深度、水温、水质等因素在不同的河段会有所不同,因此在不同的河段中浮游动物的分布也会存在较大差异。

通常情况下,水流速度较慢、水深度适中、水质优良的河段,浮游动物的数量和种类会更加丰富。

二、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变化特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水质因素。

水质好坏直接关系到浮游动物的生存和繁衍。

水体中过多的污染物质会对浮游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导致浮游动物数量和种类减少,甚至灭绝。

保护水质是维护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重要措施。

人为活动也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

如水库的修建、河道的改道等都会对浮游动物的生存环境和分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过度捕捞、放养外来物种等行为也会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造成负面影响。

三、保护对策与建议为了保护小清河济南段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我们应采取一系列的保护对策。

首先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保护水质,减少水体污染,维护水域的生态平衡是维护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最为根本的对策。

小清河济南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变化特征

小清河济南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变化特征

小清河济南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变化特征近年来,随着浮游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研究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变化特征也成为了生态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以浮游动物为研究对象,在济南市小清河水系中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究,旨在探讨该区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变化特征。

一、研究区域及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小清河济南段的7个采样点,分别为:东站桥、文化广场、泉城广场、市立医院、宝华山路、历城路和泺源。

每个采样点每月进行一次浮游动物样本采集,并在实验室中进行鉴定和统计分析。

在对样本进行鉴定和统计分析后,我们发现小清河济南段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特征。

具体表现如下:1.物种组成及数量变化研究发现,在采样点之间不同区域的浮游动物物种组成和数量变化存在显著差异。

在东站桥和泉城广场等中心城区采样点,浮游动物以无脊椎动物为主,数量较多,而在宝华山路和泺源等郊区采样点,浮游动物则以藻类为主,数量较少。

2.生态位分布不同种类的浮游动物在不同采样点的重心位置也有所不同,生态位分布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

以东站桥为例,其中优势种类为桡足类和纤毛虫类,分别占总数的44.2%和28.8%。

而在泉城广场,花轮虫和太阳藻则成为主要的优势种类。

3.群落结构稳定性通过对各采样点浮游动物群落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中心城区的群落结构相对较为稳定,而郊区的群落结构变化较为明显。

这说明城市化进程对于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较大,导致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变差。

三、结论本研究表明,小清河济南段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特征,并且城乡差异较大。

不同采样点之间的物种组成和数量分布、生态位分布以及群落结构稳定性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这说明在城市化和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演变和变化。

因此,在城市化和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中,应加强保护和管理,以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市小清河滨水空间复兴规划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
2019-07-12T14:36:54.70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 作者: 吕媛媛1 王洪涛2
[导读] 可结合河流交汇处绿化及河口宽度架设人行栈桥或绕行市政路,打造一条集生态亲水、休闲游赏、运动健身为一体的滨河绿道。

1.
济南市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济南 250000;2.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济南 250000
摘要:小清河是构成济南“南山北水、山水融城”整体山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不同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着丰富的文化资
源、自然资源,但作为当前主要的泄洪排涝河道,未能完全发挥城市滨水空间的功能,本文拟通过分析小清河的文化、自然和用地条件,
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小清河滨水空间复兴的规划策略。
关键词:小清河;湿地;滨水空间
小清河是构成济南“南山北水、山水融城”整体山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70.3公里。历代对小清河有“洁清秉德”、“安澜千里”、“通
河润物
”的赞誉之词,是济南历史上的“黄金水道”。尽管小清河在济南有着重要的地位,但作为当前主要的泄洪排涝河道,未能完全发挥城
市滨水空间的功能。在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愿景下,同时也作为济南从
“大明湖时代”进入“黄河时代”的重要地区,复兴小清河的滨
水空间活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状条件分析
1、文化资源
小清河最初开凿于南宋初年,在不同的时代也被打上了不同的文化烙印,从上古时代的“舜耕文化”,宋、元、明、清时的“盐运文化”,
到近现代工业化进程带来的
“工业文化”,同时也孕育了具有地方代表性的湿地文化。小清河发挥着各种功能在见证济南历史变迁与发展变化
的同时,也积累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沿线分布多处文物保护单位。
表1 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2、自然资源
“小河萦九曲,茂木郁千章。”这是古人对小清河的精彩描述。小清河两侧拥有济南“齐烟九点”中的匡山、北马鞍山,华山,南有各支流
(玉符河、腊山河、兴济河、工商河、东西泺河、大辛河、韩仓河、刘公河、杨家河及西巨野河),北侧有黄河,流经济南动物园。其湿
地资源丰富,自西至东有济西湿地、北湖、华山湖、遥墙清荷、白云湖湿地,这些
“亲水近山”的自然条件,为构筑优美和谐的滨水生活环境
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条件
3、用地情况
小清河因为贯穿了济南的整个城区,所以沿岸用地比较复杂。主城区部分的用地从最初以“工业+宿舍”,到以“工业+市场”,到目前的

居住+公建”的转换。空间上表现为用地开发趋于饱和,产业用地与生活用地混杂,住宅部分村民安置小区较多,城郊部分散落着村庄用地
和低矮厂房。工业用地比例大,之前对居住和公共环境严重干扰和污染的二类和三类工业用地较多,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污水严重污染小清河水质,目前部分污染较重的企业已经关闭,但是原有用地需要进行环境污染评价及相应的污染治理才能使用。沿线大
型市政设施较多,比如污水处理厂、电厂等。
二、问题分析
1、湿地面积缩小,生态景观功能未能发挥
历史上小清河源头还是芦苇茂盛的湿地,有“睦里庄前荷花淀,芦苇荡里白鹭飞”的诗意画境。然而,由于过去一段时间疏于生态环境的
保护,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被破坏,现在由于湿地面积减少小清河已失去
“造血”功能,逐渐变为一条泄洪河。湿地面积的萎缩,极大制
约和影响了其生态功能的发挥。加之小清河流域湿地文化产品保护和开发不足,难以建立与人们心理文化和价值观层面的联系,小清河的
生态和景观功能未能发挥,其社会经济效益也没得到充分体现。
2、配套设施不足样,城市风貌有待提升
沿线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较为缺乏,中部泺口地区虽然中低端的商业服务业较为发达,个体和集体经济活
跃,但呈现出无组织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整体品质有待提升。严重缺乏各类市级文化娱乐设施、体育设施等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
务设施。同时不断增加的住宅、商业、办公等建设项目也拉大了公共服务设施的供需矛盾。城市面貌品质不高,在大多数的小清河沿河地
段,两岸环境较差,建设品质较低,低层破旧建筑比重较大,生活环境亟待提高。
3、开放空间不连贯,亲水性不足
两岸的公共空间未进行整体统筹考虑,在西部、东部城郊段,基本为农田与苗圃,未考虑人的活动区域。在西部、东部新城段,可达
性较为良好,有多个出入口与市政道路相连,但进入绿地的入口尺度较小。新城段从华山东路到洪园闸清河北路北侧多为施工区域,整体
可达性较弱。在老城发展段,绝大多数地段的可达性良好,但一样出现绿地出入口半径太小。河岸现状大量驳岸以垂直驳岸为主,垂壁高
差过大,现状植被品种单调,视线遮挡严重。通过调研问卷,近
46%人群提出亲水性不足,休闲活动场地不够。
三、小清河滨水空间复兴规划策略研究
1、加强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积极恢复小清河沿线湿地历史风貌,加强沿线济西湿地、白云湖湿地等生态保护,建设好北湖、华山湖
湿地,逐步恢复遥墙清荷湿地。设置活水链工程、调蓄净化湿地,河道净化器工程、健康水生态系统等海绵设施,收集净化初期雨水提升
河道水质,强化河道行洪能力。在西巴漏河等重点支流、绣江河入白云湖口及其他支流入干流处等适宜地点,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
程。在沿线污水处理厂(站)、重点企事业单位、大型社区排污口,建设与城市景观相结合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实现生态功能基本
恢复。
2、优化两岸用地功能。对流域内的工业布局进行调整,逐步弱化工业生产功能。培育观光娱乐、旅游休闲、生态养生等新的产业增长
极,在城市规划中适当增加文化设施、旅游服务、娱乐康体用地,通过探索文化设施用地与其他用地的融合机制,同时也可利用滨河新区
搬迁遗留的旧厂房,沿河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突出小清河都市休闲服务功能。
3、加强亲水性空间塑造。协调城与水的关系,让济南市民的生活回归水岸,针对现状硬质驳岸规划提出从生态性和亲水性两个方面进
行大尺度河道改造,结合小清河沿线的山体、湿地的以及公园等景观节点以及国际医科大学、济南动物园等重要地标性节点,打开城市河
道界面,贯通河坡两侧的休闲空间,形成河景对望的全景绿廊,同时根据功能布置策划不同的日夜活动,激活水岸活力。
4、打造小清河慢行绿道。与城市慢行步道网络对接,串联沿线相关的各个文旅点和公共服务点,构建文化游览体系。针对道路桥梁、
汇入河道等因素提出合理贯通的解决方式,据统计,现状存在有
26座桥梁,包括车行桥、人行桥、铁路桥, 可考虑桥下架设栈道,连通断
头路。现状存在十条水系汇入阻断交通流线,可结合河流交汇处绿化及河口宽度架设人行栈桥或绕行市政路,打造一条集生态亲水、休闲
游赏、运动健身为一体的滨河绿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