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新技术共30页文档

合集下载

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

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

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和管理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下面将就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土壤选择和准备1. 选择合适的土壤。

水稻适宜生长的土壤为沼泽土、粘土、壤土和沙土,土壤pH值以5.5-6.5为宜。

2. 土壤消毒。

在水稻种植前,可通过灌溉或者喷洒的方式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土壤中存在病害和虫害。

二、品种选择1.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

不同的水稻品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选择合适的品种有利于提高产量和抗逆能力。

2. 选择优良的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不仅在产量上有优势,还具有抗逆性强、抗病虫害能力高等特点。

三、育苗管理1. 选择好的种子。

种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苗的质量和生长发育的良好与否,要选择外观完整、无病害的种子。

2. 控制育苗密度。

适当控制育苗密度有利于幼苗生长健壮,提高成活率。

四、田间管理1. 合理施肥。

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施用适量的氮、磷、钾等元素肥料,合理施肥有利于水稻的茁壮生长和增产增收。

2. 科学灌溉。

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合理安排灌溉,保证水稻的生长所需水分。

五、病虫害防治1. 合理轮作和间作。

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可以减少土壤中病害和虫害的发生,保持土壤的肥力和健康状态。

2. 定期施药。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定期对病虫害进行防治,避免害虫滋生过多引起损失。

六、收割和贮藏1. 合理选择收割时间。

选择合适的收割时间,可以保证水稻籽粒的充分成熟,从而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2. 注意贮藏环境。

在贮藏水稻时,要选择通风干燥、干净卫生的环境,避免水稻被霉变和虫害侵害。

以上便是关于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广大农民朋友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有所帮助。

水稻种植PPT模板

水稻种植PPT模板
水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属于禾本科植物,主要生长在水田中。
水稻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最早起源于中国长江流域。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人口增长,水稻种植逐渐传播到亚洲其他地区以及世界各地。
目前,亚洲地区是全球水稻种植的主要区域,其中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等国家是水稻的主要生产国。
水稻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提供主食。
水稻种植PPT模板
目录
水稻种植概述水稻种植技术与品种选择水稻生长环境与条件要求水稻生长发育过程及调控措施水稻收获、加工与储存方法水稻种植效益分析与市场前景展望
01
CHAPTER
水稻种植概述
水稻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丰富等特点,是亚洲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的种植和食用历史悠久,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先进的繁育技术,如杂交育种、基因工程等,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03
02
01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包括水分管理、施肥管理、中耕除草等措施,创造有利于水稻生长的环境条件。
收获与储存
在仓库地面铺设防潮材料,定期通风除湿,保持环境干燥。
在仓库内放置防虫药剂或驱虫设备,定期检查并清理虫害。
控制仓库温度和湿度,避免霉菌滋生。对于已经发霉的稻谷要及时清理,防止扩散。
06
CHAPTER
水稻种植效益分析与市场前景展望
消费需求
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升级,水稻作为主食的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
分蘖期调控
加强水肥管理,防止倒伏和病虫害。
拔节孕穗期调控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教材PPT(共 73张)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教材PPT(共 73张)

柱 头
第三节 水稻育秧
一、水稻发芽和幼苗生长对水、温、氧的要求 二、水稻育秧方式 三、播种期、秧龄、播种量 四、育秧技术要点:
种子处理、浸种催芽、秧田整理 播种操作、肥水管理、防止烂秧
一、水稻发芽和幼苗生长对水、温、氧的要求
1、水分 • 干燥稻种含水量12-13% • 稻种吸水量达种子重量40%左右发芽最适宜 • 种子吸水速度与温度有关,早季浸种时间比晚季增加一
• 断乳期秧苗抗逆性弱
水肥管理
• 确保促根、炼苗,促壮苗 • 施好两肥:断奶肥(二叶一心前施用)
送嫁肥(移栽前3-5天施用)-4-5公斤尿 素
病虫害防治
• 防烂秧、死苗 • 药治恶苗病、立枯病,供水防青枯死
苗,保胚土提苗,延长秧龄。 秧苗期注意防治稻飞虱,有效控病 (移栽前3-5天使用送嫁药)
第二章:移栽期
天左右 • 吸水速度与品种类型也有关系,粳稻比籼稻浸种时间可
延长一天 • 发芽和幼苗生长表现对水分较强的适应性:耐湿性和耐
旱性
一、水稻发芽和幼苗生长对水、温、氧的要求
2、温度 • 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温度35℃左右 • 幼苗生长最低温度12-14℃,最适26-32℃ • 随幼苗生长,耐寒性变化,三叶期耐寒性低 • 苗期低温引起生理失调,病菌入侵,烂秧死苗 • 温度明显受到水分的调节
四、我国水稻品种(籼稻、粳稻、糯稻)
• 糯稻:是水稻的粘性变种,其谷粒平滑,粒饱满,稍圆,脱 壳后称糯米,外观为不透明的白色,食物如粽子、八宝粥等。 在贵州省从江、黎平县等侗族地区有着稻鱼鸭复合种养的 “饭稻羹鱼”的传统糯稻文化。
糯米
第二节 水稻的生育过程(水稻的一生)
发芽
出苗
分蘖
拨节

水稻栽培技术

水稻栽培技术

水稻栽培技术一、水稻“晚、大、稀”超稀植栽培技术此项技术是通过应用当地晚熟品种(第二积温带早熟品种,12片叶品种),培育大龄多蘖壮秧,进行超稀植栽培。

方法是在3月29日在室内采用钵体育秧秧盘,每穴内播芽种2粒,覆土1厘米,育中苗,4月25日左右叶龄2.3—2.5叶时,移栽到大中棚中进行第二段育苗。

到移栽前秧苗的叶龄能达到5-5.5叶,苗高、茎粗,一次蘖率100%,43%带第二次蘖。

“晚、大、稀”栽培在秧苗带1.5个以上大蘖插秧稀植,秧苗素质较好,充分发挥了水稻个体优势,同常规育苗相比,生育进程不但没有受到影响,还提前4天成熟,增加了分蘖的优势,增加了平方米有效穗数、粒数,提高了千粒重,与当地常规栽培相比亩增产91.2公斤,亩纯增收150.04元,增产、增效十分显著。

二、水稻两段式育苗超高产栽培技术水稻两段育苗超高产栽培技术是采用适宜的晚熟品种,通过提早在室内(或温室内)育苗,两次移栽,争取更多的有效积温,培育大龄多蘖壮秧,实现超稀植栽培,确保水稻安全成熟,并实现增产的一项栽培技术。

其主要技术原理是通过应用晚熟品种,利用温室提前育苗,适宜时期移入大中棚内进行二次育苗,培育出大龄多蘖壮秧进行插秧,从而提高水稻产量。

1、应用品种:在我市中南部乡镇应选用五优稻3号;中北部乡镇选用绥粳4。

(海伦市,黑龙江省三积温带)2、播种及二次移栽时间:我市西南至东北从3月15日-3月25日开始播种,在室内采用育秧盘育苗,每平方米播芽籽150克;在温室播种,平方米播量为400-500克,当秧苗叶龄2.5-3.1叶时,移植到大棚内进行第二段育苗,第二阶段采用352孔秧盘,每个钵体两株秧苗。

3、插秧时间与常规水稻栽培时间基本相同,插秧时秧苗带1-3个分蘖。

4、其他技术与常规栽培相同,应控制无效分蘖。

采用此项技术,不但可提高水稻产量,增加收入,还能提高米质,促进优质米的发展。

两段式育苗超高产技术与常规育苗相比,可增产15—21%,每公顷增产稻谷1100—1500公斤,增收1870—2550元。

水稻种植技术

水稻种植技术

水稻种植技术我们都知道水稻是在水里种的,但是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很多人也会在旱地上种植水稻,那么在旱地上种植需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水稻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水稻种植技术一、旱育稀播 培育壮秧由于旱育苗床的培肥效果和控水效果,导致床土容量和含水量降低,空隙度增加,含氧量提高,对幼苗生长发育十分有利,稀播才能育成壮秧,壮秧返青快,分蘖早,为水稻高产打下基础。

(一)、壮秧的标准秧龄35~45天,叶龄4.5~5.0叶,苗高13~17厘米,根数13~15条,百株地上千重4克以上,20%的秧苗带1~2个分蘖,叶色绿中带黄,根系盘结好,返青快。

(二)育苗前的准备工作1、苗床地的选择:选无污染,背风,向阳,水电源方便,地势高,干燥,排水良好,无盐碱,无杂草,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四周要有防风设施的环境条件。

2、育苗面积及材料:育苗面积:一般按1∶80~100,即育80~100平方米的育苗面积,能插一公顷的水田面积。

材料有塑料棚布,架棚木杆,竹皮子,秧盘(钵盘)每公顷400~500个,浸种灵,食盐等。

3、苗床土的配制:原则要求:床土疏松,肥沃(养分齐全),有团粒,渗透性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偏酸性,无草籽和石块等。

配制营养床土的具体方法:原土是指配制床土的主要载体,山区,半山区用山地腐殖土最好;平原地区用旱田土(不打除草剂的土),水田土;盐碱地区用总干渠底土。

每公顷用土量为2500公斤,最好头一年运回备用。

如果是当年最好早运回晾晒,打碎,过筛,一般用5孔目筛子将原土的杂草,碎石筛掉。

为了提高床土有机质的含量,一般要加草炭或腐熟农肥。

山地腐殖土:一般有机质含量都在5%以上,同时又偏酸性,渗透良好,因此不必再加有机质。

旱田、水田土:一般比较肥沃的土壤的有机质也在3%以下,因此必需加10%左右的腐熟好猪粪或马粪,如加腐熟鸡,粪只能加5%左右。

盐碱土壤:土壤结构差,有机质含量低,又偏碱,适当增加有机质的比例最为有利。

水稻种植技术

水稻种植技术

水稻种植技术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水稻种植技术的一些详细介绍:1. 水稻品种选择:水稻品种选择是水稻种植成功的第一步。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状况,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质品种。

目前,我国有许多水稻品种可供选择,其中超级杂交水稻和优良常规品种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青睐。

2. 土壤处理和田间管理:在种植水稻之前,农民需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处理。

首先,进行土壤翻耕和平整以便水稻的正常生长。

其次,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施肥。

正常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氮、磷、钾等元素,特别是在生长初期、抽穗前后和灌浆期需要更多的氮肥;配合有机肥、矿质肥等进行施肥,以减少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避免过度干燥或积水。

3. 水田灌溉和水分管理:水稻是水生作物,对水分要求非常严格。

在水田种植中,需要保持适宜的灌溉水位。

通常,在生育初期要保持较低的水位,以利于秧苗的生长;在抽穗期和灌浆期要保持适宜的水位,避免干旱和积水对产量和质量的负面影响。

此外,要及时清除秧苗间的稗草杂草,保持水田的整洁。

4. 病虫害防治:水稻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

为了降低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农民需要合理使用病虫害防治措施。

首先,选择抗性好的品种,并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特点进行合理的防治;其次,定期巡视田间,及时发现病虫害的症状,并采取相应的药剂喷洒或人工摘除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5. 育秧和移栽:水稻的育秧是种植技术中的关键环节。

通常,农民需要在温室或室外的育秧箱中培育水稻的幼苗。

育秧时需要注意灌溉水分和施肥,保证秧苗的良好生长。

同时,在移栽时要注意保持苗床湿润,并避免伤到根部。

通过上述种植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和农业机械化也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重要手段。

希望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推广,我国水稻产量能够进一步提升,从而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水稻栽培技术

水稻栽培技术

水稻栽培技术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许多国家被广泛种植。

水稻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水稻的栽培技术,包括选种、育苗、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一、选种选种是水稻栽培的第一步,合理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水稻品种对提高产量、品质和抗逆性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早熟、丰产、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更受农民欢迎。

二、育苗水稻的育苗阶段对后期产量的影响很大。

首先,选择优质的种子,对种子进行处理消毒,提高发芽率。

然后在适宜的温度下,通过合理的浸泡、播种和管理,培育出健壮的幼苗。

注意,育苗时应控制水位和湿度,合理施肥,并及时防治病虫害。

三、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水稻栽培技术的核心环节。

在田地准备阶段,确保良好的排水系统和耕地结构,以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

在水稻的各个生长阶段,注意浇水、施肥、杂草清除等工作。

1. 水管理:水稻是水生植物,因此水的管理至关重要。

合理控制灌溉的水位和频率,确保水稻在生长期间有足够的水分,但避免积水过深。

2. 施肥:根据土壤质地和营养状况,合理施肥对水稻的生长至关重要。

通常分为底肥和追肥两个阶段。

底肥主要在种植前施用,追肥则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进行补充。

3. 杂草管理:杂草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竞争效应,因此及时清除杂草是保证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可以手工除草、机械除草或使用除草剂等方式进行管理。

四、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常见的水稻生产障碍,正确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减轻病虫害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 病害防治:常见的水稻病害包括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

预防为主,合理施用病害防治药剂,注意病害发生的早期症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 虫害防治:常见的水稻害虫包括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

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黄板诱虫、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使水稻免受虫害侵害。

五、收获与储存根据水稻生长周期和品种特性,选择适当的收获时机。

注意采取正确的收割方法,保证稻谷的整齐和减少碎粒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