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

说明:1.全卷清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一、请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項是

A.吞噬.(shì)伫蓄强.词夺理(qiáng)顿开茅塞

B.撺.掇(chuān)统筹锲.而不舍(qiè)不折不饶

C.娉.婷(pīn)闲暇惟妙惟肖.(xiào)轻歌漫舞

D.睥.睨(pì)浩瀚人迹罕.至(hǎn)销声匿迹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登滕王阁,远跳西山叠翠南浦云飞,俯视赣水浩浩渔舟往来,令人叹为观止

....。

B.小时候长辈命我临帖,也曾敷衍过一阵子,既是敷衍,当然尝不到什么乐趣,也就随声附和

....了。

C.读书问学、谈文论艺,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是不言而喻

....的。

D.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抒发了悲天悯人

....的情怀。

3.下列句子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A.烟波无际,天水相接,固然旷阔可观,一湾浅溪的明净,也使人感到宁静与亲切。

B.《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挤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

C.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山水明秀,花木繁茂,其名字便体现了莲花“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是观莲的首选胜地。

D.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近代以后,仁人志士忧虑的是民族自强、复兴和独立。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将生命视作蔽履,他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他们倒是乐生的人。

②这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

③他们是为了保持“生”的美丽,维持多数人的生存,而毅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④这样深的爱!甚至那躯壳化为泥土,这爱也还笼罩世间,跟着太阳和明星永久闪耀。

⑤“生”的确实是美丽的,乐“生”是人的本分。

A.①③④②⑤B.①③②④⑤C.⑤①②③④D.⑤②①③④

5.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项是

青草学校文学社社长王同学接到学校通知:“定于本周五下午2点在学术报告厅举办‘诗歌朗诵会’,请你代表文学社邀请市电台的金明老师来被指导,并请他示范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王同学转述:

A.“金老师,您好!我校将于本周五下午2点在学术报告厅举办‘诗歌朗诵会’,我代表学校文学社邀请您前来指导,并请您示范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万望勿辞!”

B.“金老师,您好!我是青草学校文学社社长。我校将于本周五下午2点举办‘诗歌朗诵会’,我代表学校文学社邀请您前来指导,并请您示范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C.“金老师,您好!我是青草学校文学杜社长。我校将于本周五下午2点在学术报告厅举办‘诗歌朗诵会',我代表学校文学杜邀请您前来指导,您可不能不来啊!”

D.“金老师,您好!我是青草学校文学社社长。我校将于本周五下午2点在学术报告厅举办‘诗歌朗

诵会’,我代表学校文学社邀请您前来指导,并请您示范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庆清朝慢踏青

[宋]王观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①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②。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晴则个,阴则个,饾饤③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儿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④。

【注】①东君:《楚辞·九歌》里有“东君”,这里是借用来称春神。②小双鸾:指古代妇女鞋上绣成的鸾凤。③饾饤(dòudìng):本形容堆砌罗列貌,此处形容天气变化多端。④眉山:《西京杂记》上说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这是“眉山”典故的由来。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这首闻写姑娘们的踏青活动,突出了初春时节景物的特点。

B.上阕写姑娘们愉悦的心情和野外迷蒙的秀色,表达了对“东君”的敬意。

C.下阕写天气的无常,以及姑娘们看花觅柳的从容与“小双鸾”沾满泥污的状态。

D.下阕最后三句写出了姑娘们心情变化后笑容顿敛、眉头紧锁的神情。

7.下列对调的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写雨水的对仗句,富有形象性;下阕运用夸张手法,增添了喜剧色彩。

B.词的下阕用口语写天气空化,活泼有意趣;用“镂”“拨”描写姑娘们的行动,用词精巧。

C.词中化用唐人诗句,自然贴切,如出己手,体现了词人熔铸前人诗句的本领。

D.这首词充情生活气息,写法新颖,在同类题材作品中很有特色,是豪放词中的佳作。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第8-11题。(12分)

秋七月,公主①尝衣贴绣铺翆襦②入宫中,太祖谓曰:“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饬③。”公主笑曰:

“此所用翠羽几何

..?”太祖曰:“不然。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展转贩易,伤生浸广,实汝之由。汝生长富贵,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主惭谢。主因侍坐,与皇后同言曰:“官家作天子日久,岂不能用黄金装肩舆④,乘以出入。”太祖笑曰:“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饬,力亦可办。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养为意,使天下之人何仰哉?当勿复言。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①公主:太祖之女。②襦(rú):短袄,外套。③饬:装饰。④肩舆:指抬的小轿。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宫闱戚里/必相效B.屉转/贩易

C.实汝/之由D.苟/以自奉养为意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 分)

(1)衣()(2)几何()(3)念()

10.翻评文中画线句子。(4 分)

(1)岂可造此恶业之端?

(2)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饬,力亦可办。

11.说说短文所蕴含的道理。(3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

(I)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夕阳西下,。

(3),化作春泥更护花。

(4),家书抵万金。

(5)我报路长嗟日暮,。

(6)满面尘灰烟火色,。

(7),忽复乘舟梦日边。

(8)光帝知臣谨慎,。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3~16题。(17分)

一日的春光

冰心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荫,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的远引了。

天下事都是如此——

去年冬天是特别地冷,也显得特别地长。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我无聊地慰安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

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地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愤怒的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地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黄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有一天看见院里的桃花开了,这天刚刚过午,从东南的天边,顷刻布满了惨暗的黄云,跟着干枝风动,这刚放蕊的春英,又都埋罩在漠漠的黄尘里……

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

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了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唯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春在眼前了!

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地在繁枝上挤着开……

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

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

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了三四天,又有友人来约同去,我却回绝了。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太晚,我知道那时若去,已是“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绪。

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报,不再怨恨憎嫌了。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撅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

一九三六年五月八日夜,北平

(选自《经典散文读本》)13.文章围绕“春天”叔事,写景、打情。通读全文,把握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九十天的等候中,作者详细写了哪几件事?景物描写中体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4 分)

(2)那“一日的春光”中,景物有怎样的特点?“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14.文章中,欲扬先抑、对比、衬托等手法运用自如,试择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3 分)15.找出文中一处关键语甸,谈谈你从中体会到的作者对人生的思考。(3分)

16.与课文《荷叶·母亲》一样,这算文章的语言也体现了清新、组腻的特点,请举一例具体外析。(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7~20题。(13分)

地表形态的塑造

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地球表面特征。

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而岩浆只有在喷出地表时才可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因此,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它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在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运动。它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是指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其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及其凤化产物进行破坏,称为侵蚀作用。外力通过凤化、侵蚀作用不断破坏地表,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的状况趋向于平缓。

在地表形态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同时起作用,其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

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困形成岩浆岩。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凤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崩解成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经生成的岩石又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

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装。岩浆在一定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噴出地表,形成断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石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凤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如此,周而复始,使岩石圈的物质处于循环转化之中。

我们今天看到的山系和盆地,以及流水、冰川、风成地貌等,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

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山地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褶皱山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褶曲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是向斜。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有时候背科发育成为山岭,向斜发育成为谷地,但是也有不少褶皺构造的背斜顶部固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规模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千千米,如纵贯南北英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以及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等;小规模的褶皱山只有几十米。

断块山是地壳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地貌形态。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如果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则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断块山的规模大的可以延伸数千米,如我国的华山等,小的只有几十米。

火山是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运动的结果。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岩浆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如果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宽广的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如我国长白山的主峰。火山的规模大小不一,大火山的相对高度可达4000~5000米,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来。

河流地貌也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这时的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变小,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

被河流搬适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

地表形态与人类生活非常密切。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较大,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公路为主,主要分布在山闻盆地和河谷地带。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影响深远,世界上一些主要河流的两岸,常常布满大大小小的城市;越往河流中下游城市也越密集。多数乡村的分布也与河流有关。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的分布提供了多方面的有利条件。17.对于地表形态的塑造,文章从、山地的形成、、四方面进行了说明。(3分)

18.岩石圈物质是如何循环运动的?请概述。(3分)

19.文章介绍山地的形成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试分析。(3分)

20.文章多处运用了分类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试各找出一个例子,说明其作用。(4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21.班级拟开展“读名著,谈感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从下面“专题探究”中选择一个专题,写一篇发言稿,交流你的读书心得。字数200左右。

【专题探究】

专题一:《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长征精神

专题二:《水浒传》中的人物

专题三:《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二)写作(50分)

22.请以《好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江西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

说明:1.全卷清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一、请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項是

A.吞噬.(shì)伫蓄强.词夺理(qiáng)顿开茅塞

B.撺.掇(chuān)统筹锲.而不舍(qiè)不折不饶

C.娉.婷(pīn)闲暇惟妙惟肖.(xiào)轻歌漫舞

D.睥.睨(pì)浩瀚人迹罕.至(hǎn)销声匿迹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解题时,要注意每组词语的字形,要读准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的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解答】A.有误,“伫蓄”中的“伫”应为“贮”,“强词夺理”中的“强”应读作“qiǎng”;

B.有误,“撺摄”中的“摄”应为“掇”,“撺”应读作“cuān”;“不折不饶”中的“饶”应为“挠”;C.有误,“娉婷”中的“娉”应读作“pīng”,“轻歌漫舞”中的“漫”应为“曼”;

D.正确;

故选:D。

【点评】中考常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而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登滕王阁,远跳西山叠翠南浦云飞,俯视赣水浩浩渔舟往来,令人叹为观止

....。

B.小时候长辈命我临帖,也曾敷衍过一阵子,既是敷衍,当然尝不到什么乐趣,也就随声附和

....了。

C.读书问学、谈文论艺,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是不言而喻

....的。

D.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抒发了悲天悯人

....的情怀。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CD.使用恰当;

B.使用不当,“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也多用于下级对上级的恐惧而形成的一种不好的行为,褒贬不当。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3.下列句子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A.烟波无际,天水相接,固然旷阔可观,一湾浅溪的明净,也使人感到宁静与亲切。

B.《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挤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

C.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山水明秀,花木繁茂,其名字便体现了莲花“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是观莲的首选胜地。

D.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近代以后,仁人志士忧虑的是民族自强、复兴和独立。

【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正确;

B.句式杂糅,删去“的原因”;

C.成分残缺,在“净植”后面加上“的特点”;

D.语序不当,“自强、复兴和独立”应调整为“独立、自强和复兴”;

故选:A。

【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是最基本的策略。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病句的发生;还要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在作文互评中,要按照以上病因来衡量句子,避免病句的出现。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语感会逐渐增强,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也会提高。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将生命视作蔽履,他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他们倒是乐生的人。

②这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

③他们是为了保持“生”的美丽,维持多数人的生存,而毅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④这样深的爱!甚至那躯壳化为泥土,这爱也还笼罩世间,跟着太阳和明星永久闪耀。

⑤“生”的确实是美丽的,乐“生”是人的本分。

A.①③④②⑤B.①③②④⑤C.⑤①②③④D.⑤②①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排序。解答此地,要在对文段意思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排序,首先确定首尾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

【解答】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中心句,通过读这五个句子,可知本语段介绍的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按照论述的层次关系来写,所以确定⑤是首句,紧接着写了杀身成仁的志士①,接着介绍他们的表现③④,最后总结②.所以顺序为⑤①③④②,据此可知答案为C。

故选:C。

【点评】语句排序题解决方法:

1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

2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3把握关联词的搭配

4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5.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项是

青草学校文学社社长王同学接到学校通知:“定于本周五下午2点在学术报告厅举办‘诗歌朗诵会’,请你代表文学社邀请市电台的金明老师来被指导,并请他示范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王同学

转述:

A.“金老师,您好!我校将于本周五下午2点在学术报告厅举办‘诗歌朗诵会’,我代表学校文学社邀请您前来指导,并请您示范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万望勿辞!”

B.“金老师,您好!我是青草学校文学社社长。我校将于本周五下午2点举办‘诗歌朗诵会’,我代表学校文学社邀请您前来指导,并请您示范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C.“金老师,您好!我是青草学校文学杜社长。我校将于本周五下午2点在学术报告厅举办‘诗歌朗诵会',我代表学校文学杜邀请您前来指导,您可不能不来啊!”

D.“金老师,您好!我是青草学校文学社社长。我校将于本周五下午2点在学术报告厅举办‘诗歌朗诵会’,我代表学校文学社邀请您前来指导,并请您示范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得体”就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并适用各种情境条件,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等,要符合语境的各种要求,还要注意掌握语言使用的分寸。

【解答】A.不得体,“万望勿辞”文白混杂;

B.不简明,没有交代举办活动的地点;

C.不得体,“您可不能不来啊”语气生硬;

D.得体;

故选:D。

【点评】语言得体的要求:

(1)正确使用谦敬语;

(2)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3)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

(4)根据场合、对象准确性地遣词造句;

(5)要学会面陈和转述。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庆清朝慢踏青

[宋]王观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①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②。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晴则个,阴则个,饾饤③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儿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④。

【注】①东君:《楚辞·九歌》里有“东君”,这里是借用来称春神。②小双鸾:指古代妇女鞋上绣成的鸾凤。③饾饤(dòudìng):本形容堆砌罗列貌,此处形容天气变化多端。④眉山:《西京杂记》上说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这是“眉山”典故的由来。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这首闻写姑娘们的踏青活动,突出了初春时节景物的特点。

B.上阕写姑娘们愉悦的心情和野外迷蒙的秀色,表达了对“东君”的敬意。

C.下阕写天气的无常,以及姑娘们看花觅柳的从容与“小双鸾”沾满泥污的状态。

D.下阕最后三句写出了姑娘们心情变化后笑容顿敛、眉头紧锁的神情。

7.下列对调的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写雨水的对仗句,富有形象性;下阕运用夸张手法,增添了喜剧色彩。

B.词的下阕用口语写天气空化,活泼有意趣;用“镂”“拨”描写姑娘们的行动,用词精巧。

C.词中化用唐人诗句,自然贴切,如出己手,体现了词人熔铸前人诗句的本领。

D.这首词充情生活气息,写法新颖,在同类题材作品中很有特色,是豪放词中的佳作。

【分析】这首词咏踏青,以工丽、尖新的笔触,从春日里天气的变化和姑娘们的踏青活动两方面入手来描绘春景,将两者和谐地组合成一幅风流楚楚、生意盎然的春景图。王观词内容单薄,境界狭小,不出传统格调,但构思新颖,造语佻丽,艺术上有他的特色。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词内容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天气的阴晴无常,使得踏青的姑娘们的情绪起了变化,她们要赶快一揽春景之胜:“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写出了她们看花觅柳的急切心情与行动。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词的赏析。

ABC.正确;

D.有误,这首词构思新颖,造语佻丽,是婉约派中的佳作。

故选:D

答案:

(1)C

(2)D

译文:

春神东君吩咐春回大地,细雨成酥,寒冰化水。又是谁用轻暖赶走了尚未消尽的寒意?还是穿着鞋面绣有双鸾的绣花鞋,一起结伴野外踏青去好。在烟雾弥漫的郊野,看到的优美的景色均在若有若无中。

天一会儿晴,一会阴,晴晴阴阴间杂着,变化万端。撩动花儿,拨弄柳丝,争先恐后。一不小心脚踏进泥淖里,泥浆得罗袜斑斑点点,惹得姑娘们紧锁眉黛,恰是乖巧的春风,收尽满川翠绿,都吹到她们的眉毛上。

【点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方法:①揭示手法;②结合诗歌分析诗中是如何体现此手法的;③表达效果:结合语句意思、主旨、情感分析这种手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第8-11题。(12分)

秋七月,公主①尝衣贴绣铺翆襦②入宫中,太祖谓曰:“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饬③。”公主笑曰:“此所用翠羽几何

..?”太祖曰:“不然。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展转贩易,伤生浸广,实汝之由。汝生长富贵,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主惭谢。主因侍坐,与皇后同言曰:“官家作天子日久,岂不能用黄金装肩舆④,乘以出入。”太祖笑曰:“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饬,力亦可办。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养为意,使天下之人何仰哉?当勿复言。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①公主:太祖之女。②襦(rú):短袄,外套。③饬:装饰。④肩舆:指抬的小轿。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宫闱戚里/必相效B.屉转/贩易

C.实汝/之由D.苟/以自奉养为意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 分)

(1)衣()(2)几何()(3)念()

10.翻评文中画线句子。(4 分)

(1)岂可造此恶业之端?

(2)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饬,力亦可办。

11.说说短文所蕴含的道理。(3分)

【分析】参考译文:

七月秋日,公主曾经穿着贴了绣花、铺了翠鸟羽毛的短袄入宫,太祖对她说:“你应当把这件短袄给我,从今以后不要用这样的装饰。”公主笑着说:“这能用得了多少翠羽呢?”太祖说:“不是这样的。王室家穿这样的服饰,宫廷和乡亲们必定会互相效伤,这样京城翠羽的价格就会提高,贫民百姓是追逐利益的,经过反复的贩卖交易,(这样)伤害生灵的事情就会逐渐扩大,实在是从你这里开头的。你生长于富贵之家,应当想到珍惜福分,怎么可以成为这种坏事的开端呢?”公主感到惭愧并道歉。(还有一次)公主因在皇后近旁陪坐,跟皇后同时说“皇上您做天子很长时间了,难道不可以用黄金装饰小轿,乘坐了进出吗?”太祖笑着说:“我凭天下的财富,(就是)宫殿都用金银来装饰,也有力量可以办到。但是我只是为全天下守护财富罢了!怎么可以胡乱使用呢?古人说做皇帝要以自己亲历亲为的治理天下,而不是仅仅被天下人所奉养。如果把幸养自己作为愿望,让全天下人如何敬仰呢?(你们)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解答】(1)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可根据句意进行断句。

ABD.正确。

C.有误,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把幸养自己作为愿望。因此断句为:苟以自奉养/为意。

故选:C。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①句意为:公主曾经穿着贴了绣花、铺了翠鸟羽毛的短袄入宫。衣:穿;

②句意为:这能用得了多少翠羽呢?几何:多少;

③句意为:但是我只是为全天下守护财富罢了。念:考虑,想到。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岂,怎么;恶业,坏事。句意为:怎么可以成为这种坏事的开端?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以,凭借;悉,全,都。句意为:我凭四海(天下)的财富,(就是)宫殿都用金银来装饰,也有力量可以办到。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由句子“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饬”,可见太祖正家风,严家教;由句子“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展转贩易,伤生浸广,实汝之由。”可见太祖重视民生,真爱生灵,以天下为重;由句子“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岂可妄用”可见太祖克己律己,以身垂范。

答案:

(1)C

(2)①穿②多少③考虑,想到

(3)①怎么可以成为这种坏事的开端?

②我凭四海(天下)的财富,(就是)宫殿都用金银来装饰,也有力量可以办到。

(4)①重视民生,以天下为重。②力戒奢侈,节俭为本。⑧克己律己,以身垂范。④正家风,严家教。⑤珍爱生灵,防止滥杀。

【点评】文言知识积累:

“以”的用法: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以:介词,把)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以:因为)

③以光先帝遗德。(以:连词,来)

④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以致于)

⑤咨臣以当世之事。(以:用)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

(I)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夕阳西下,。

(3),化作春泥更护花。

(4),家书抵万金。

(5)我报路长嗟日暮,。

(6)满面尘灰烟火色,。

(7),忽复乘舟梦日边。

(8)光帝知臣谨慎,。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注意“者”的书写)

(2)断肠人在天涯(注意“肠”的书写)

(3)落红不是无情物

(4)烽火连三月(注意“烽”的书写)

(5)学诗谩有惊人句

(6)两鬓苍苍十指黑(注意“鬓”的书写)

(7)闲来垂钓碧溪上

(8)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3~16题。(17分)

一日的春光

冰心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荫,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的远引了。

天下事都是如此——

去年冬天是特别地冷,也显得特别地长。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我无聊地慰安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

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地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

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愤怒的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地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黄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有一天看见院里的桃花开了,这天刚刚过午,从东南的天边,顷刻布满了惨暗的黄云,跟着干枝风动,这刚放蕊的春英,又都埋罩在漠漠的黄尘里……

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

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了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唯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春在眼前了!

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地在繁枝上挤着开……

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

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

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了三四天,又有友人来约同去,我却回绝了。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太晚,我知道那时若去,已是“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绪。

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报,不再怨恨憎嫌了。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撅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

一九三六年五月八日夜,北平

(选自《经典散文读本》)13.文章围绕“春天”叔事,写景、打情。通读全文,把握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九十天的等候中,作者详细写了哪几件事?景物描写中体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4 分)

(2)那“一日的春光”中,景物有怎样的特点?“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14.文章中,欲扬先抑、对比、衬托等手法运用自如,试择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3 分)15.找出文中一处关键语甸,谈谈你从中体会到的作者对人生的思考。(3分)

16.与课文《荷叶·母亲》一样,这算文章的语言也体现了清新、组腻的特点,请举一例具体外析。(3分)

【分析】本文先写九十天里春天的姗姗来迟,默默黄尘中未曾露面已悄悄远引,杏树枝头尽是残花败蕊,表达对春的憎嫌;后写于四月三十日春在挂甲屯吴家花园的隆重登场,爱花(海棠)的繁盛娇艳,抒发心中的快慰,表达对春的赞美。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①题考查对文章事件的梳理、概括和对景物特点的把握。注意题干提示:九十天的等候中,作者所叙述事件。阅读全文,确定答题区间,抓住运用叙述和描写表达方式的关键语句提炼概括。第一问:结合第2自然段,“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荫,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引了”,可提炼事件: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引了。结合第4自然段,“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可提炼事件:每天夜里,灯下孤坐,没有一丝暖气;结合第5自然段内容,可提炼概括:狂风大雪没有完尽的时候;结合第7自然段“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的情态了”,可概括为:大觉寺看杏花已是残花败蕊,气力已尽。第二问,结合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景物特点。结合第4自然段“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体会到景物给人以寒冷的感觉;结合第5自然段“从东南的天边,顷刻布满了惨暗的黄云,跟着干枝风动,这刚放蕊的春英,又都埋罩在漠漠的黄尘里”,体会景物惨暗的特点;结合第7自然段,“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体会到景物惨败的特点。

第②题,第一问:结合第11自然段“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可知,“那一日的春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繁茂娇艳。第二问:结合“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的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到了报复,不再怨恨憎嫌了。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由对春的怨恨憎嫌,转为喜悦、满意,还有一些遗憾。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赏析。注意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赏析。

示例1:从写作方法上看,作者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却迟迟不来;许多次春天刚一露面,就被寒风冷雨驱散;到处寻找春天,却发现春天早已远引。在九十日来等待寻春中表达了对春怨恨憎嫌,然后文章中写四月三十日的下午到挂甲屯吴家花园去看海棠,看到海棠繁茂盛开的景象,终于等来了春光的烂漫、骄奢、光艳与迷人的景象,使作者饱尝了“一日春光”带来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里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惜春、爱春,强烈盼望春天到来的期望之情。

示例2:文章第10自然段运用对比手法,“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把东坡与“我”对海棠的态度对比,突出“我”对海棠的喜爱之情;“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把丁香、珍珠梅、玉簪、菊花的“使我头痛”的花香与无香的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对比,突出“我”对花“香”的喜好,“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点明“我”对海棠的喜爱。

示例3:文章还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第12自然段,“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地在繁枝上挤着开……”第13自然段,“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结合以上语句理解衬托手法,用“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和“幼稚园放学”的场景作陪衬,衬托海棠花开放繁茂,赋予海棠花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突出“一日的春光”的美丽。

(3)本题考查对富有哲理句子的赏析。本文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惜春、爱春,强烈盼望春天到来的期望之情,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春的执著之情,对事业的执著之心。结合重点句赏析,

如,“天下事都是如此---”,用一个破折号,显然是欲言又止。“都是如此”的“天下事”是什么,结合具体语境和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第二段,“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引了”,文章中作者两次说到“我不信了春天”,春天是美好的,显然有什么美好的东西让作者感到失望;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有时会使人失望,但只要执着追求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到了报复,不再怨恨憎嫌了”,由此引起思考,生活中,人生道路上会有许多不如意和失望,不要怨恨憎嫌,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执着的追求,相信美好一定会到来。

(4)本题考查对文章语言特色的赏析。结合具体句子体会语言的清新、细腻。如,“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中“红得‘乐而不淫’”“白得‘哀而不伤’”,语言干净利落,色彩鲜艳,新颖不俗气;“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描写细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棠花枝叶繁茂,给人带来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

【点评】表现手法包括象征、对比、烘托、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抑扬结合、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首尾照应等。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7~20题。(13分)

地表形态的塑造

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地球表面特征。

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而岩浆只有在喷出地表时才可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因此,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它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在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运动。它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是指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其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及其凤化产物进行破坏,称为侵蚀作用。外力通过凤化、侵蚀作用不断破坏地表,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的状况趋向于平缓。

在地表形态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同时起作用,其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

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困形成岩浆岩。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凤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崩解成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经生成的岩石又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装。岩浆在一定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噴出地表,形成断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石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凤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如此,周而复始,使岩石圈的物质处于循环转化之中。

我们今天看到的山系和盆地,以及流水、冰川、风成地貌等,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

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山地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褶皱山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

波状弯曲,叫做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褶曲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是向斜。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有时候背科发育成为山岭,向斜发育成为谷地,但是也有不少褶皺构造的背斜顶部固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规模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千千米,如纵贯南北英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以及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等;小规模的褶皱山只有几十米。

断块山是地壳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地貌形态。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如果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则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断块山的规模大的可以延伸数千米,如我国的华山等,小的只有几十米。

火山是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运动的结果。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岩浆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如果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宽广的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如我国长白山的主峰。火山的规模大小不一,大火山的相对高度可达4000~5000米,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来。

河流地貌也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这时的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变小,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

被河流搬适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

地表形态与人类生活非常密切。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较大,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公路为主,主要分布在山闻盆地和河谷地带。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影响深远,世界上一些主要河流的两岸,常常布满大大小小的城市;越往河流中下游城市也越密集。多数乡村的分布也与河流有关。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的分布提供了多方面的有利条件。17.对于地表形态的塑造,文章从、山地的形成、、四方面进行了说明。(3分)

18.岩石圈物质是如何循环运动的?请概述。(3分)

19.文章介绍山地的形成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试分析。(3分)

20.文章多处运用了分类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试各找出一个例子,说明其作用。(4分)

【分析】对于地表形态的塑造,文章从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山地的形成、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发展、地表形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四方面进行了说明。文章主要运用了逻辑顺序。文章多处运用了分类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文章第二段介绍了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第八段介绍山地的形成;文章第十二段介绍了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发展;最后一段介绍了地表形态与人类生活非常密切。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概括。根据文章第六段中的“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

下,逐渐崩解成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姑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经生成的岩石又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岩浆在一定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断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石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如此,周而复始,使岩石圈的物质处于循环转化之中”可以概括出答案。

(3)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第八段首先介绍了“山地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它们的形式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然后第九段介绍“褶皱山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和“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第十段介绍“断块山是地壳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地貌形态”和“断块山的规模大的可以延伸数千米”;第十一段介绍“火山是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运动的结果”和“火山的规模大小不一”。是逻辑顺序中的由主到次的顺序。

(4)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在理解说明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比如:文章介绍“火山”的时候说“大火山的相对高度可达4000~5000米,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可以看出这句运用具体的数字说明火山的相对高度,令人印象深刻。文章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比如介绍山地的形成,按照山地的三种类型分别介绍褶皱山、断块山、火山各自的形成过程与规模,层次清晰。

答案:

(1)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发展;地表形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在内力作用下,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在外力作用下,逐渐崩解成砾石、沙子和泥土。被风、流水等搬运后形成沉积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变质岩。这些岩石在岩石圈深处重熔再生为新的岩浆。岩浆侵入或喷出又形成新的岩浆岩,并被再次搬运和堆积。

(3)文章介绍山地的形成采用了逻辑顺序。作者先总体介绍山地的类型以及山地形成的作用力-内力,然后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分别介绍褶皱山、断块山、火山各自的形成过程与规模,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便于理解。

(4)文章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比如介绍山地的形成,按照山地的三种类型分别介绍褶皱山、断块山、火山各自的形成过程与规模,条理清晰。

文章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比如文章介绍“火山”的时候说“大火山的相对高度可达4000~5000米,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

【点评】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就是运用比喻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21.班级拟开展“读名著,谈感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从下面“专题探究”中选择一个专题,写一篇发言稿,交流你的读书心得。字数200左右。

【专题探究】

专题一:《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长征精神

专题二:《水浒传》中的人物

专题三:《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分析】《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1936年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以亲身经历,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红星照耀中国》为我们揭示了长征精神的内涵: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精神,即爱国主义、强有力的领导、勇敢、魄力、不屈不挠、献身精神、合作精神等。写发言稿时结合上述精神的某些方面展开即可。注意语言通顺,简洁。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宋江、吴用、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等人都是性格鲜明的主要人物。发言时选择一个人物,要结合事例说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发言时要结合书中的人物分析出讽刺效果。

【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分析理解和鉴赏能力。

《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通过访谈与对话首次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军事壮举”。书中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红星照耀中国》为我们揭示了长征精神的内涵: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精神,即爱国主义、强有力的领导、勇敢、魄力、不屈不挠、献身精神、合作精神等。写发言稿时结合上述精神的某些方面展开即可。注意语言通顺,简洁。

《水浒传》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宋江、吴用、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等人都是性格鲜明的主要人物,发言时选择一个人物,要结合事例说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发言时要结合书中的人物分析出讽刺效果。

答案:

示例一:大家好!读完《红星照耀中国》,我觉得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红军战士们体现出了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他们不怕苦,不怕牺牲,体现了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我们今后努力学习,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示例二:大家好!读完了《水浒传》,我被里面各具特色的英雄好汉们吸引了。而在众多的好汉中,我比较喜欢鲁智深。他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他了解到金家父女的不幸遭遇后,虽然自己与他们非亲非故,却马上主动提出要给金老盘缠让他们回东京。为了防止店小二去追赶,一向暴躁的鲁达,竟在店门口坐了两个时辰,估摸着父女二人走远了才起来。后来为了躲避官府缉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后又因搭救林冲,流落江湖,与杨志、武松一同在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之一,排第十三位,上应天孤星,担任步军头领。他在征四寇的战役中累立战功,生擒方腊后在杭州圆寂,追赠义烈昭暨禅师。

示例三:大家好!《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作者通过描绘士林“群丑图”,展现功名利禄

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科举制度成为作者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书中用写真讽刺法,在一些特定场合、特定人物身上依据真实的现实生活基础进行合理的、适度的夸张,从而造成明显的讽刺效果。如范进中举之后阔气起来,搬到新房子里,唱戏、摆酒、请客,一连三日。家人对老太太说屋里所有东西都是老太太的。老太太听了,把细磁碗盏和银镶的杯盘逐件看了一遍,哈哈大笑道:“这都是我的了!”大笑一声,往后便跌倒。忽然痰涌上来,不省人事。悲喜交集,老太太欢喜致死,这是对科举制度害人的批判,更是一个辛辣的讽刺。

【点评】写发言稿一定要观点鲜明突出,有针对性。而且还要论据充分,有说服力。

(二)写作(50分)

22.请以《好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分析】本题是命题作文。“好的”是给人的感觉,修饰“故事”,表明是符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故事”是记事文章。无论事件发生在校园内,还是家庭中,抑或是社会上,只要是“好的”都是符合写作要求的。可以写学校里的好人好事,也可以讲述历史上的名人轶事,还可以将自己看到书籍里的好的故事。写清故事的琴音、经过和结果。还要注意详略得当,中心突出。文章适合写成记叙文。

【解答】好的故事

好故事都愿意听,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我旅行中的好故事。

暑假,我们全家去青海旅游。大巴车上,他和他的母亲坐在我前面。由于路途遥远,坐车的时间比游玩的时间长。为了消除旅途寂寞,导游经常提出一些关于西域的知识题。我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但总能看见他高高地举起手臂,听到他精彩的回答。好厉害!他好像比我大不了几岁,佩服佩服!

坐车的时间太长了,大家已没有刚上车时的兴奋,有的睡觉,有的聊天儿。他总埋着头。好奇的我凑过去一看,发现他正读着一本书,丝毫没有发现我在观察他。

后来我发现,车上的游客们“个性十足”:浙江人擅长摄影,武汉人喜欢炫耀孩子的成绩,南京人爱聊天儿……我还发现,每次下车时,他总是攀着栏杆,顿一顿,迈一步;顿一顿,迈一步……这是怎么回事?

到了茶卡盐湖景区,导游嘱咐我们:“天冷,注意保暖。五点钟必须回来,还有好几个小时的车程呢。”我们全家非常准时,乘着小火车,提前20分钟就赶到了约定地点。又过了15分钟,车上的游客们陆陆续续都回来了。

导游清点了人数,发现少了一家--是他们母子!发车时间早过了,他们还没回来。我窝了一肚子火,真是的,这么聪明的人怎么没有时间观念?!

不久,他们在群里发了条信息:实在抱歉,我们没有赶上小火车,请等等。给大家添麻烦了!

他们急匆匆地赶回来了。虽然天冷,但他卷着裤腿,光着脚穿着湿透的鞋子,裸露着的双腿上沾满盐湖里白花花的盐。很明显,为了赶时间他连脚都没洗。他的母亲搀扶着他,他的左腿看上去软弱无力,他只能攀着栏杆,一步一步艰难地往上爬。我终于看清了他的腿--他那畸形的腿,我惊呆了,他竟是个残疾人!想到这几天旅途的辛苦、劳累,想到接下来更艰难的行程,我捂着脸,先前的怒气早已烟消云散,心中百感交集……

此后,他再没有迟到过。他依旧像前几天那样,与大家和睦相处,谈笑风生,热情开朗,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残疾而要求额外照顾。

“因为我刚好遇见你,留下足迹才美丽,风吹花落泪如雨,因为不想分离……”我很庆幸,与他在遥远的大西北相遇、相识;我更庆幸,与他独特的魅力偶遇。

【点评】文章通过旅行中发现少了一家,我们由最初的不理解到理解到庆幸。篇末点题“我更庆幸,与他独特的魅力偶遇”,文章始终围绕着“旅行中的的故事”写,歌颂对这位残疾人的无比坚强及团队意识强的精神。文章细节成功运用描写描写,突出人物精神品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