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提取方法共32页

合集下载

生物制药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

生物制药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
• b.种子培养基 1%蛋白胨、0.5%酵母提取 物、0.5%NaCl。
• c.种子摇瓶培养 在4个1000mL三角瓶中, 分别装入250mL种子培养基,分别接种人干 扰素αⅡb基因工程菌,30℃摇床培养10h,
第28页/共46页
• d.发酵培养基 1%蛋白胨、0.5%酵母提取物、 0.01%NH4Cl、0.05%NaCl,0.6% Na2HPO4、0.001%CaCl2、0.3%KH2PO4、 0.01%MgSO4、0.4%葡萄糖、50mg/ml氨 苄西林、少量消泡剂。
第9页/共46页
• 沉淀4加原体积l/25000量pH=8.0的 0.1mol/L PBS溶解,调至pH=7~7.5,对 PBS(pH=7.3)透析,过夜,离心,收集上清液, 检测,得IFN-B。上清液3中加盐酸使pH值降 至3.0,离心,得沉淀5。沉淀5加入原体积 1/5000量的pH=8、0.1mol/L PBS溶解,加 NaOH调节pH=7~7.5,对PBS(pH=7.3)透 析过夜,离心收集上清液,检测,得IFN-A。 每份灰黄层约能制备100万单价的纯化干扰素。
第10页/共46页
• 此法特点是一次纯化量大,回收率高于60%; 经济,简便,易于普及。效价可达1.2×108 U/ml,比活2.2×106 U/mg(蛋白)。IFNA中干扰素含量占回收干扰素的82%,比活 也比较高。IFN1的比活较低[5×104 U/mg (蛋白)],一般可作外用滴鼻剂或点眼剂等。
第14页/共46页
• 将0.5µg平头末端cDNA用末端转移酶加15 个dC,并将2µg质粒pBB322在PstⅠ位点 线性化,用末端转移酶加15个dG,再将两者 连接,利用这种方法可产生新的PstⅠ位点, 利于从载体上再次切下cDNA。将产生的质 粒转化大肠杆菌HB101后,用微量板培养。 合成引物5′-CCTTCTGGAACTG- 3′,该序 列是IFN-α、β最长的不间断保守序列,用其 作引物可同时调出IFN-α、β。

中药制剂的鉴别

中药制剂的鉴别

第15页 ,共41页 ,编辑于2022年 ,星期五
第三节 理化鉴别
◆ 光谱法 1.荧光法
常用方法 2.可见 -紫外分光光度法 3.红外分光光度法 4.等离子体光谱-质谱法
第16页 ,共41页 ,编辑于2022年 ,星期五
第三节 理化鉴别
◆ 光谱法
①适用范围: 组成中药制剂的中药材中含有能产生

光的化学成分 。
· 薄层色谱的 B 点样量不宜过大,最好控制在10µL以下;
点样技术 C 如在一个位置重复多次点样时 ,尽量注意 不要将原点点成一个空心圈;
第7页 ,共41页 ,编辑于2022年 ,星期五
◆ 特点及制片方法
第二节 显微鉴别
①中药制剂一般多由二味以上中药材制备
而成 ,制剂中各原药材和辅料的显微
1.特点 特征会产生相互影响或干扰。
②由于制备工艺不同 ,有些药材本身原有
的组织结构特征已不存在。
第8页 ,共41页 ,编辑于2022年 ,星期五
剂喷成均匀的细雾状)
浸渍法: 浸渍槽(将展开后的薄层板平
稳放入有显色剂的浸渍槽数十秒至1分钟后取出显色)
第25页 ,共41页 ,编辑于2022年 ,星期五
第三节 理化鉴
· 二、薄层色谱法
3别.操作方法
· 薄层板的制备:
将1份吸附剂(如硅胶G) 加3份左右的水在研钵中用研杵沿一个方 向充分研磨 ,调成均匀糊状物 ,倒入已准备好的涂布器中 ,在玻 板上平稳地以直线方向移动涂布器 ,使硅胶浆均匀地涂布 。薄层 厚度一般为0.2~0.3mm 。涂布好的薄层板于室温下在水平台上晾干 , 再在105℃~110℃活化约30分钟 ,置干燥器中备用。
要求:标示容量准确,管端平整光滑,管壁 洁 净 ,液流通畅,无 堵塞 ,无污染。

化学处理丝瓜络纤维性能分析

化学处理丝瓜络纤维性能分析

化学处理丝瓜络纤维性能分析闫红芹;郭棋盛;严庆帅;章文琴【摘要】采用碱、双氧水对丝瓜络纤维进行处理,并测试了丝瓜络纤维的脱胶率、白度、化学成分、SEM、回潮率及力学性能,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NaOH的质量分数、煮练时间、H2O2的质量浓度对丝瓜络纤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处理条件为NaOH的质量分数10%、煮练时间4h、H2O2的质量浓度2g/L,此条件下脱胶率为55.4%、纤维素含量为79.10%,白度为54.2%;化学处理后各胶质成分去除较彻底,尤其是半纤维素含量下降很大,最高去除了91.3%,木质素去除效果差;煮练时间长脱胶率高,但是煮练时间过长,会对纤维素产生破坏.SEM图显示由于胶质去除纤维暴露,化学处理对纤维素有破坏作用,纤维表面变得粗糙.丝瓜络的回潮率随脱胶率的升高而增加,化学处理后回潮率由原来的4.92%增加到12.80%,丝瓜络纤维断裂强度和伸长率随脱胶率的升高而降低.【期刊名称】《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17)002【总页数】6页(P28-32,54)【关键词】丝瓜络纤维;化学处理;脱胶率;回潮率;力学性能【作者】闫红芹;郭棋盛;严庆帅;章文琴【作者单位】安徽工程大学纺织面料重点实验室,安徽芜湖241000;安徽工程大学纺织面料重点实验室,安徽芜湖241000;安徽工程大学纺织面料重点实验室,安徽芜湖241000;安徽工程大学纺织面料重点实验室,安徽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2.2丝瓜络是丝瓜果实中的维管束,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等伴生物形成的三维网状结构,由于其独特的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在医药、环保、污水处理、复合材料及纤维素膜等领域均有应用[1-3].要利用丝瓜络纤维素资源,就必须对纤维素伴生物进行处理,去除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等胶质成分,使单纤维分离[4-5].由于自然成熟的丝瓜络纤维粗硬且颜色发黄,作为纤维类制品较难被利用,本实验采用麻脱胶的二煮一漂法工艺[6],用碱、双氧水对丝瓜络进行脱胶处理,以降低半纤维素及木质素含量,提高纤维素利用率.通过考察脱胶后丝瓜络纤维脱胶率、白度值、胶质成分含量等指标来确定化学处理最佳工艺条件,并对脱胶后纤维表面形态、吸湿性能及力学性能进行分析.1 实验部分1.1 实验材料及设备材料:丝瓜络(安徽巢湖自然生长成熟);硫酸、氢氧化钠、硅酸钠、JFC、过氧化氢、盐酸、无水乙醇、苯、草酸铵、氯化钡(均为分析纯).设备:JD型电子天平(0.001 g),HH数显恒温水浴锅,索氏脂肪提取器,ZK-82型电热真空干燥箱,101-1AJ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WSB-3A数字白度仪WS/SD d/o,pH测试仪(精度0.1),YG001D型电子单纤维强力机,日本日立S-4800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岛津DTG-60 H微机差热天平.1.2 化学处理方案化学处理流程:碱液煮练—水洗—酸洗—碱液煮练—水洗—酸洗—漂白—水洗—烘干.其中,酸洗采用稀硫酸,质量浓度为1.0 g/L、常温、时间10 min、浴比1 ∶50.将NaOH的质量分数、煮练时间、H2O2的质量浓度作为正交试验的3个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见表1),采用 L9(34)正交表设计实验,正交试验表如表2所示.NaOH处理温度98℃、H2O2处理温度80℃、浴比1∶50.表1 化学处理3因素3水平表水平ω(NaOH)/% 煮练时间/h ρ(H2O2)/(g·L-1)1 05 2 2 2 10 3 3 3 15 4 41.3 测试方法1.3.1 脱胶率脱胶率表示处理前后丝瓜络试样质量变化.计算公式为式中,m0、m1分别为处理前和处理后的丝瓜络试样干重.1.3.2 白度采用WS/SD d/o色度白度计参照GB/T 8424.2—2001《纺织品色牢度试验相对白度的仪器评定方法》[7]测定试样的白度.1.3.3 丝瓜络的化学成分[8]将试样浸在苯乙醇(体积比为2∶1)溶液中,用脂肪提取器在80℃下抽取3 h,取出试样烘至恒重,称重,抽取前后试样干重差即为脂蜡质质量;将提取脂蜡质后的试样,于蒸馏水中沸煮3 h,取出试样烘至恒重,称重,沸煮前后试样干重差即为水溶物质量;将提取水溶物后的试样放在质量浓度为5 g/L的草酸按溶液中沸煮3 h,取出试样烘至恒重,称重,沸煮前后试样干重差即为果胶质量;将提取果胶后的试样放在质量浓度为20 g/L的NaOH溶液中沸煮3.5 h,取出试样烘至恒重,称重,沸煮前后试样干重差即为半纤维素质量;将提取脂蜡质后的试样在质量分数为72%的硫酸溶液中放置24 h,用蒸馏水稀释并沸煮1 h,反复抽滤、洗涤至滤液中不含硫酸根离子(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钡溶液检验),滤渣称重即为木质素质量;纤维素质量为试样初始干重减去脂蜡质质量、水溶物质量、果胶质量、半纤维素质量、木质素质量.1.3.4 SEM分析将丝瓜络纤维试样固定在试样台上,用DM2000型表面处理机对试样表面进行镀金处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表面形态并拍照.1.3.5 回潮率将试样放在105℃干燥箱内烘120 min后称重,直至前后两次质量差异不超过后一次质量的0.05%时,后一次质量视为恒重,并计算回潮率.1.3.6 力学性能根据FZ/T 98009—2011进行测试.测试条件:夹持隔距为10 mm,预加张力5 cN,拉伸速度 10 mm/min,每个试样重复10次取平均值,计算丝瓜络纤维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率.2 实验结果与分析2.1 化学脱胶效果丝瓜络中的杂质和胶质成分主要为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脂蜡质、水溶物及少量灰分等[9-10],丝瓜络预处理是为了去除胶质而保留纤维素成分.化学处理丝瓜络的脱胶效果见表2.表2 化学处理丝瓜络的脱胶效果试样号ω(NaOH)/% 碱煮时间/h ρ(H2O2)/(g·L-1)脱胶率/% 白度/% ω(纤维素)/%原丝瓜络 0 28.1 48.95 1 05 2 2 45.9 53.8 74.50 2 05 3 4 46.2 49.1 75.30 3 05 4 3 49.8 54.7 76.50 4 10 2 4 50.1 48.0 76.40 5 10 3 3 51.7 56.3 77.10 6 10 4 2 55.4 54.2 79.10 7 15 2 3 49.2 53.3 76.60 8 15 3 2 51.0 43.7 77.80 9 15 4 4 56.7 46.3 81.10平均值K¯1j K¯2j K¯3j极差R 1 2 3 1 2 3 1 2 3 47.3 48.4 50.8 52.5 51.7 50.6 75.4 75.8 77.1 52.4 49.6 51.0 52.8 49.7 47.8 77.5 76.7 77.6 52.3 54.0 50.2 47.8 51.7 54.878.5 78.9 76.7 5.1 5.6 0.8 4.7 2.0 7.0 3.0 3.1 0.93个指标中,脱胶率反映了丝瓜络胶质及杂质的去除情况,因此本文以脱胶率为主要指标、纤维素含量和白度为辅助指标来分析化学脱胶实验结果,以确定最佳处理工艺.从各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脱胶率和纤维素含量成正比,脱胶率越高,说明胶质成分去除越多,纤维素含量则越高.从实验结果的极差分析可以看出,3个实验因素中煮练时间对脱胶率和纤维素含量影响最显著,其次是碱液的质量分数.煮练时间从2 h增加到3 h时,脱胶率增加范围在0.6%~3.7%之间,而从3 h增加到4 h时,脱胶率增加幅度为7.4%~11.5%,说明煮练时间越长,脱胶率越大,但是煮练时间过长,会对纤维素产生破坏,造成煮烂现象,因此煮练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另外碱液的质量分数从5%增加到10%时,脱胶率提高,但增加到15%时,脱胶率基本没有变化.实际生产中还要考虑用碱量生产成本、煮练液回收成本及排污废水的处理等因素,因此用碱量要适当.根据对脱胶率和纤维素含量两个指标的分析,选择化学处理碱液的质量分数为10%、煮练时间为4 h较适宜.由表2可知,对白度影响最大的是H2O2质量浓度,其余两个因素影响程度较小.H2O2对本质素的漂白是利用其电离产生的过氧氢根离子(HOO-)的氧化作用,改变木质素发色基团的结构,同时H2O2对木素有氧化作用,可以进一步降低木质素含量[11].丝瓜络纤维经化学处理后各组白度是未处理的2倍左右,说明化学处理对其白度改善效果明显.由以上分析可知,脱胶率高时,纤维素含量也较高,综合考虑白度指标得出6号试样的脱胶效果最佳,此时脱胶率为55.4%、纤维素含量为79.10%,白度为54.2%.因此,化学处理最优组合方案为碱液的质量分数为10%、煮练时间为4 h、H2O2的质量浓度为2%.化学处理后丝瓜络的化学成分占比见表3,和原丝瓜络相比,各胶质成分去除较彻底,尤其是半纤维素含量下降很大,最高去除了91.3%;纤维素含量和原丝瓜络相比增加较大,9号试样的纤维素含量由原来的48.95%提高到了81.10%.木质素去除效果差,木质素含量最低的9号试样和原丝瓜络相比也只降低了26.3%,这是由于部分木质素与纤维素及其他多糖类物质相互以化学键紧密结合、部分与纤维素以机械方式相互绞缠在一起,属于顽固性胶质,较难去除.木质素含量对丝瓜络纤维性能影响较大,木质素含量少时,丝瓜络纤维光泽好,柔软,染色性和耐日晒性也好[12],因此木质素含量越低越好,但是木质素去除也要适度,过分强调木质素含量则会破坏纤维素成分.表3 化学处理后丝瓜络的化学成分占比%试样编号脂蜡质水溶物果胶质半纤维素木质素纤维素原丝瓜络 9.73 4.70 3.36 16.46 16.80 48.95 1 6.49 1.48 1.32 1.71 14.50 74.50 2 4.04 1.30 1.37 1.59 16.40 75.30 3 3.98 1.33 1.20 1.69 15.30 76.50 4 3.89 1.42 1.23 1.66 15.40 76.40 5 3.61 1.12 1.13 1.44 15.60 77.10 6 3.02 1.06 1.12 1.60 14.10 79.10 7 3.70 1.40 1.23 1.87 15.20 76.60 8 3.48 1.19 0.97 1.46 15.10 77.80 9 3.00 1.18 0.96 1.46 12.30 81.102.2 SEM分析图1为丝瓜络纤维的 SEM 图.从图1(a)(b)中可看出未处理的丝瓜络纤维表面被大量胶质和灰分包覆,有细小的沟壑和细纹,有大量颗粒、杂质堆积,看不到单纤维.图1(c)为化学处理丝瓜络表面,由于半纤维素、果胶等胶质脱除较彻底,纤维内部结构暴露出来,可以看到条状纤维,由于化学处理比较剧烈,对丝瓜络纤维表面结构破坏明显,图1(d)显示放大10 000倍后(丝瓜络纤维局部放大图)表面粗糙、有很多孔隙.2.3 回潮率及力学性能回潮率是纺织纤维吸湿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吸湿性和脱胶程度有关[13].对处理前后丝瓜络的回潮率进行测试,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原丝瓜络的回潮率为4.92%,化学处理后回潮率是原来的2倍多,丝瓜络纤维的回潮率随着脱胶率的提高而增加,脱胶率最高的9号试样回潮率也最高为12.80%.丝瓜络胶质的主要成分为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还有少量脂蜡质.脂蜡质和果胶对纤维吸湿性影响较大,一般蜡质成分对吸水性起到阻碍作用,果胶在纤维中部分以钙镁盐和甲酯的形式存在,使得纤维亲水性降低[14].未处理的丝瓜络中脂蜡质和果胶含量最高,因此回潮率低.由于化学脱胶对这两种胶质去除较多,再加上化学脱胶使得纤维表面粗糙、造成许多裂缝和孔洞,能形成大量的填充毛细管凝结水,因此回潮率增加幅度大.图1 丝瓜络纤维的表面形态丝瓜络纤维的力学性能是应用中必须考虑的,一般用强伸性来表示[15].化学处理在去除胶质的同时会对纤维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纤维强伸性能变化可以反映脱胶对纤维的损伤程度.原丝瓜络纤维是束纤维状态,化学处理后随着胶质的脱除基本以单纤维形式存在,个别纤维之间由残留胶质粘连成束纤维,对原丝瓜络和经化学处理过的各组丝瓜络纤维进行强伸性能测试,结果见表4.由于原丝瓜络纤维是较粗的束纤维,胶质成分有良好的滑移能力,所以伸长率最大,考虑到各组丝瓜络纤维细度随脱胶程度不同而变化,用断裂强度指标来比较各组试样强力大小.经化学处理后,丝瓜络纤维强度和伸长率基本上都随脱胶率的增加而降低,1号试样化学处理条件温和、脱胶率最低,即残余胶质较多,单纤维粘接成的束纤维,其断裂强度和伸长率在9组试样中最大,9号试样脱胶率最高,其断裂强度和伸长率最低,分别为9.8 cN/dtex和5.6%,说明化学处理条件超过一定限度后,纤维素结构开始被破坏,加之残胶少,因此强伸性差.表4 化学处理后丝瓜络的回潮率及力学性能试样编号回潮率/% 断裂强度/(c N·d t e x-1)伸长率/%原丝瓜络 4.9 2 1 4.0 2 0.9 1 1 1.2 2 1 4.4 1 5.3 2 1 0.9 2 1 3.9 1 3.1 3 1 1.4 5 1 4.1 1 2.4 4 1 2.3 1 1 1.9 9.2 5 1 1.7 8 1 3.8 1 1.2 6 1 2.13 1 3.2 1 0.2 7 1 2.5 9 1 0.6 6.3 8 1 2.4 9 1 1.0 7.1 9 1 2.8 0 9.8 5.63 结论1)采用二煮一漂法工艺对丝瓜络纤维进行化学处理,对实验结果进行正交分析得出最佳处理条件为NaOH的质量分数10%、煮练时间4 h、H2O2的质量浓度2 g/L,此时脱胶率为55.4%、纤维素含量为79.1%,白度为54.2%.2)经化学处理后各胶质成分去除较彻底,尤其是半纤维素含量下降很大,最高去除了91.3%,木质素去除效果差;煮练时间对脱胶率和纤维素含量影响显著,煮练时间长,脱胶率大,但是煮练时间过长,对纤维素产生破坏;经化学处理后丝瓜络纤维的白度是未处理的2倍左右.3)SEM图显示未处理的丝瓜络纤维表面被大量胶质和灰分包覆,经化学处理后胶质脱落,纤维表面产生大量条痕,可见纤维素单纤维,纤维表面破坏明显、较粗糙. 4)丝瓜络纤维的回潮率随着脱胶率的提高而增加,化学处理后回潮率由原来的4.92%最高增加到12.80%;丝瓜络纤维断裂强度和伸长率都随脱胶率的增加而降低.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郭翔,王治科.载Fe(Ⅲ)丝瓜络纤维吸附磷酸根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2(5):99-104.[2]李红,王迎,张延辉.天然丝瓜络纤维在[BMIM]CL中的溶解及再生[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13,32(4):286-288.[3]李园园,张召基,石建稳,等.氯化锌活化丝瓜络制备微孔活性炭[J].炭素技术,2012,31(3):1-5.[4]BOYNARD C A,D′ALMEIDA J R M.Water absorption by sponge gourd (luffa cylindrica)-polyester composite materials[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Letters,1999,18(21):1789-1791.[5]DEMIR H,TOP A,BALKÖSE D,et al.Dy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luffa cylindricalfibers[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8,153(1/2):389-394.[6]祝志峰.纺织工程化学[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0:265-267.[7]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会.纺织品色牢度试验相对白度的仪器评定方法:GB/T 8424.2—2001[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8]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苎麻主要化学成分系统定量分析方法:FZ/T 30001—199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9]刘鹏.抗菌、可降解丝瓜络/PVA/EVA包装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4:5-10.[10]黎炎,李文嘉,王益奎,等.丝瓜络化学成分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2):529-534.[11]弓太生,李玲,万蓬勃.丝瓜络纤维的漂白防黄工艺[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2,30(6):1-4.[12]董政蛾.苘麻韧皮纤维脱胶过程中木质素去除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科技学院,2004:7-14.[13]闫红芹,韦骏野.汉麻纤维吸湿性能研究[J].棉纺织技术,2014,42(12):5-8.[14]王平,王强,林冠.不同螯合剂对棉织物果胶质去除效果的研究[J].印染助剂,2005,22(5):33-35.[15]于伟东,储才元.纺织物理[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2:71-72.。

最全造纸工艺流程

最全造纸工艺流程

最全造纸⼯艺流程1、制浆⼯艺流程(1)植物纤维原料制浆(⽊浆、⾮⽊浆)⼯艺流程废液回收利⽤废液提取洗涤筛选浓缩说明:纤维离解对化学法制浆⼯艺是蒸煮过程,对机械法制浆⼯艺是粗磨过程,对化机法、半化学法制浆⼯艺是化学预处理过程和磨浆过程。

(2)废纸原料制浆⼯艺流程碎解脱墨(漂⽩)浓缩废纸除杂废⽔处理回⽤浓缩贮存热分散2、造纸⼯艺流程贮浆精磨流体浆贮浆配浆池浆板碎浆贮浆精磨贮浆.混浆贮存贮浆成浆调料抄前池⽩⽔回⽤流浆⽹稀释冲筛选净化说明:①造纸机的⼲部和湿部都要有损纸回抄过程;②以上⼯序可以根据制浆造纸企业制造⽅法、产品品种和档次的不同有所增加或删减。

⽊浆的制造参见:制浆⼚⽊浆可以按照下⾯的⼏个步骤制造:先,取出⽊材的树⽪。

脱去树⽪的过程1.⾸可以有⽔的参与,也可以没有。

树⽪通常会被回收⽤作纸浆和造纸的燃料。

.2.分离⽊材中的纤维素纤维,这可以通过下⾯⼏种⽅法完成:⽊材可以⽤研磨机(巨⼤磨⽯)来粉碎,然后⽤⽔浸泡制造研磨浆(GW)。

机械浆⽤于制造需要较⼩强度的纸品,如新闻纸和纸板。

⽊材也可以⽤盘磨机来粉粹在⾼温⾼压下⽤蒸汽来制热磨机械浆TM。

热磨机浆在质量上与研磨浆有所不同除了盘磨机化学品也可以⽤于分离纤维素维这种⽅法制造出来的⽊浆称化学热磨械浆CTM。

研磨浆、热磨机械浆和化学磨机械浆都称为机械浆机械浆将随时间推⽽变黄,这是由于纸浆有⽊质素化学是通过将碎⽊⽚和化学品在称为蒸器的⼤桶中混合制造出来的热的效果和化分解将纤维素纤维结合在⼀起的⽊质素⽽破坏⽊质纤维包含⽊质素和其他分解的材化学浆⽤于制的液体将被⼲燥并⽤作燃料。

.需要很结实的纸张,或与机械浆相混合给产品带来不同的特质。

化学浆包括硫酸盐浆。

纸浆也可以⽤废纸和废纸板来制造。

回收纸浆通常⽤于制造纸板、新闻纸和卫⽣纸。

进⾏中的研究致⼒于开发⽣物纸浆,类似于学制浆但使⽤真菌分解掉不想要的⽊质素保留纤维素纤维这将降低与化学制浆相关污染,具有重⼤的环境意义在流程的这个环节上⽣产出的纸浆就可以⾏漂⽩以制造⽩⾊纸品⽤于漂⽩纸浆的化物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个原因最近制浆⾏已经开始使⽤氯⽓的替代品,如⼆氧化氯、⽓、臭氧及双氧⽔纸浆混合物就被送到造纸机进⾏成形和⼲燥。

本次实验课涉及的实验内容包括

本次实验课涉及的实验内容包括

本次实验课涉及的实验内容包括本次实验课涉及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十七:血清γ球蛋白的提纯,P96;以及实验八: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本实验的目的是:掌握蛋白质提纯的方法及原理;了解蛋白质提纯的流程。

总体操作流程:(同时介绍时间安排,有利于学生安排自己的时间)盐析20min离心10min层析60min显色反应10min泡醋酸纤维素薄膜10min午休60min( 11: 40-12:40, 不同的组别不同的时间,提醒早来的同学看下午的实验步骤)浓缩10min点样30min电泳50min看结果15 min先讲解盐析的操作1. 步骤2ml兔血清+2mlPBS+2ml饱和(NH4)2SO42. 强调最后加完血清的同学用蒸馏水将吸量管冲洗干净3. 强调(NH4)2SO4的加入应该是边加边震荡,几乎是加一滴震荡均匀,以免局部盐浓度过高或过低,沉淀的蛋白不全是γ球蛋白。

[原理一: 盐析Salting Out Technique] 在大部分同学都做完了的时候讲一、概念:(提问,然后再写板书)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的中性盐使蛋白质沉淀析出的方法(技术)这个概念学生可以参考32页的内容,概念里讲述了用哪些盐,和盐析的原理二、应用:(初步,粗)提纯蛋白质三、原理(提问):1 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因素?2 中性盐是否可以破坏这两个稳定性因素?四、盐的选择:蛋白质盐析常用的中性盐,主要有硫酸铵、硫酸镁、硫酸钠、氯化钠、磷酸钠等。

其中应用最多的硫酸铵,由下表可以看出:它的优点是温度系数小而溶解度大(20度时饱和溶液为754克/升;0度时饱和溶解度为706克/升),在这一溶解度范围内,许多蛋白质和酶都可以盐析出来;另外硫酸铵分段盐析效果也比其他盐好,不易引起蛋白质变性。

硫酸铵溶液的pH常在4.5-5.5之间,当用其他pH值进行盐析时,需用硫酸或氨水调节。

为什么选择(NH4)2SO4来做盐析?1 溶解度大,温度系数小2 物美价廉3 不使蛋白质变性4 缺点:NH4+干扰双缩脲反应:除-CO-NH-有双缩脲反应外,(-CONH2-)、(-CH2-)、(-NH2-)、(-CS-CS-NH2)等基团亦有此反应。

新版高中生物教材边角知识

新版高中生物教材边角知识

新版高中生物教材边角知识汇总一、必修一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第2页中间)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之间的关系: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第4页下部)3、地球上出现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

(第6页上部)4、蓝藻的细胞比细菌大。

(第9页中部)5、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就像。

(第9页中部)6、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10页中部)7、英国虎克发现了细胞,荷兰的列文虎克第一次观察到了活细胞。

(第11页左部)8、细胞中化合物的含量:水大于糖源大于蛋白质大于脂质大于糖类和核酸。

(第17页表格)9、有八种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称为必需氨基酸,婴儿有九种比成人多一种组氨酸。

(第21页中部)10、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是氨基酸分子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

(第21页上部)11、鸡蛋清中加入食盐析出蛋白质,蛋白质的结构没有发生改变,但是鸡蛋煮熟后,蛋白质的结构发生了改变。

(第23页中部)12、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第24页上部)1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使用甲基绿和吡罗红的原因: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 和RNA的亲和力不同。

(第26页下部)14、观察DNA的分布,使用盐酸的目的是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基金有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低与染色质结合。

(第26页下部)15、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观察的时候要用低倍显微镜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

(第27页右上部)16、淀粉不溶于水,糖原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纤维素也是多糖不溶于水。

(第31页中部)17、脂肪的作用:储能,皮下还能够起到保温的作用,缓冲和减压。

2019三校生高考农林牧渔专业试卷

2019三校生高考农林牧渔专业试卷

1基因的两个基本属性是自我复制和 。
2高等生物体细胞分裂的主要形式是 。
3基因是 DNA分子上具有 的片段,是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单位。
4染色体数目整倍体变异,就是染色体数目以 为单位的增减。
5DNA决定蛋白质,实质上是 DNA分子链上 的排列顺序决定了组成蛋白质的 20种
A.C6H6
BCH3CH2CH2CH3
CCH2 =CH2
DCH≡CH
4新装修的居室一般不宜立即居住或使用,这是由于装修材料会释放一些有毒气体,严重影
响人体健康。该气体可能是
A.二氧化硫
B甲醛
C一氧化碳
D乙醛
5下列哪组物质不能发生离子反应
A.NaCl和 AgNO3
BK2SO4和 BaCl2
CNaNO3和 CaCl2
A等于光补偿点 B高于光补偿点
C低于光补偿点 D与光照强度无关
3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气象要素有
A太阳辐射
B灌水
C病虫害
D土壤盐碱化
4植物叶片薄而小,整个叶片呈黄绿色,严重时下部老叶呈黄色,干枯死亡,表明植物缺乏
A钙
B磷
C氮
D钾
5效果为增温、稳温和提墒的耕作措施为
A耕翻
B垄作
C覆膜
D镇压
6菜豆的茎属于
农林牧渔类专业基础试题第6页(共8页)
《动物营养与饲料》(120分)(选做)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30分)
1糖类在动物体内存在的形式主要是葡萄糖和
A麦芽糖
B淀粉
C糖原
D果糖
2构成动、植物的营养物质可分为水、粗蛋白质、粗灰分、无氮浸出物、粗纤维和
A淀粉
B乙醚浸出物
C无机物

纤维素Schiff碱的性质及应用

纤维素Schiff碱的性质及应用

纤维素Schiff碱的性质及应用宋洪浪【摘要】纤维素Schiff碱是一种环保的纤维素衍生物,在很多行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文章简述了纤维素Schiff碱结构、性质及应用。

%Schiff’s base of cellulose is a kind of cellulose derivatives .It will be had great potentialities in any industry. In this paper, the constitution,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Schiff’s bases of cellulose were mainly introduced.【期刊名称】《大众科技》【年(卷),期】2013(000)010【总页数】4页(P58-60,57)【关键词】纤维素Schiff碱;性质;应用【作者】宋洪浪【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广西南宁 5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51 背景人类社会对天然纤维的使用历史长达数千年[1]。

在石油资源日益枯竭[2、3]及环境的日益恶化[3]的21世纪,纤维素(Cellulose)这种自然界最为常见、最古老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因其具有来源广泛[4]、价格低廉、绿色环保、用途广泛、可再生、附加价值高、生物相容性优异[5]等优点。

故可通过化学或者生物方法改性得到纺织、造纸、医药卫生、食品及涂料工业常用的石油基化学品的替代品[6]。

也可以通过化学或者生物方法将纤维素转化为大宗化学品[7]。

作为部分化工原料或部分工业领域常用石油基化学品的代替品。

亚胺又称Schiff碱(Schiff base),是由酮、醛的羰基与伯胺、肼等含伯胺基化合物中的-NH2的基团发生亲核加成,并消去一分子水而生成的含有C=N基团的有机化合物。

脂肪族Schiff碱不稳定,易水解,不易分离出来,一般用于羰基保护;芳香族Schiff碱比较稳定,可分离作为试剂[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