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基纤维素在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概况

合集下载

缓释与控释制剂知识点梳理.

缓释与控释制剂知识点梳理.

第十二章缓释与控释制剂★一、定义:1、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一类制剂。

2、控释制剂:系指药物在预定时间内,以预定速度恒定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的制剂。

广义上包括靶向制剂、透皮制剂等。

★二、缓控释制剂的特点:1、减少给药次数,提高病人的顺应性,方便应用;2、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3、可减少用药剂量。

★三、缓释、控释原理的方法:(一)溶出原理:控制溶出的方法:1、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青霉素的普鲁卡因盐、丙酸睾丸素2、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N—甲基阿托品鞣酸盐、鱼精蛋白锌胰岛素3、控制粒子大小:超慢性胰岛素4、将药物包埋于溶蚀性骨架中:以脂肪、蜡类为缓释骨架,以脂肪、蜡类为骨架材料,药物以溶解或混悬形式分散5、将药物包藏于亲水性胶体中:(1)亲水凝胶骨架片:在体液中逐渐吸水膨胀,药物逐渐扩散到表面而溶解于体液中(2)骨架材料:MC、HPMC、PVP、Carbomer、PVA、羟丙基淀粉、海藻酸钠等(二)扩散原理:★控制扩散的方法:包衣、微囊化、制成不溶性骨架片、增加粘度以减少扩散速度、制成植入剂、制成药物树脂、制成乳剂1、通过包衣膜扩散(贮库型):药物组成的芯即贮库,周围由聚合物膜包围,膜的性质决定药物从系统中的释放速度。

此种系统的优点为可以达到零级释放。

扩散过程可用Fick's第一定律来描述。

2、通过骨架扩散(骨架型):骨架型是药物均匀分散在聚合物骨架中,药物在外层溶液中溶解,然后扩散出骨架,使固体药物不断溶出。

此种骨架片中药物释放是通过骨架中许多弯弯曲曲的孔道扩散进行的,该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

(三)利用溶蚀作用(Erosion):溶蚀是溶出限速和扩散限速相结合的过程,其释放特性用数学方法描述可能是很复杂的,一般用可溶蚀的厚块(slabs)、圆筒和球形的模型来描述其释放机制。

(四)利用渗透作用(Osmosis):利用渗透压原理制备的控释制剂,能恒速释放药物。

难溶性药物(BCS11、IV类)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难溶性药物(BCS11、IV类)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难溶性药物(BCS11、IV类)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12-30T06:54:17.244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8月16期作者:朱宇飞沙耕宇张欣[导读]难溶性药物(BCS11、IV类)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朱宇飞沙耕宇张欣(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生物制药专业;江苏扬州225100)摘要:难溶性药物因其在水中溶解度小, 药物难以被机体吸收, 体内消除速度较快, 血药浓度容易出现峰谷现象, 口服制剂生物利用度低, 且难以实现剂型的多样化。

目前所具有的技术如合成水溶性前体药物,微乳增溶,超微粉末技术等,均可提高生物利用度。

缓控释制剂具有服药顺应性长,血药浓度平稳毒副作用低,降低肠胃刺激等优点。

难溶性药物的缓控释制剂已经成为药剂学研究的热点方向。

本文就难溶性药物的增溶及其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Abstract:Because of its low solubility in water, insoluble drugs are difficult to be absorbed by the body, the elimination speed is fast and the blood concentration is easy to appear peak valley phenomenon.However the oral preparation bioavailability is low, and it is difficult to realiz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dosage forms. Currently available technologies such as synthesis of water-soluble precursor drugs, microemulsion solubilization, ultrafine powder technology, etc.,which can improve the bioavailability. The sustained and 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ng compliance, stable blood concentration, low toxicity and reducing gastrointestinal irritation. The sustained-release and controlled-release preparations of insoluble drugs have become a hot research direction in pharmaceutics.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olubilization and sustained 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s of insoluble drugs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第二章难溶性缓释药物(BCSII类.IV类)的增溶方法2.1 合成水溶性前体药物的分类及其应用合成水溶性前体药物通过修饰成酯、成盐、或进行分子结构修饰形成以共价键结合亲水性大分子的前体药物, 可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水溶性。

国外常用辅料型号特点

国外常用辅料型号特点

Plasdone®聚维酮(PVP)-K系列化学描述:聚维酮(PVP)是一种水溶性的乙烯基吡咯烷酮线性均聚物,主要成份为N-乙烯吡咯烷酮。

(符合USP/NF, Eur., Ph., JP药典标准);(化学名称:聚乙烯吡咯烷酮)特性应用:Plasdone®聚维酮(PVP)系列易溶于水和多数有机溶剂,增加其用量并不延缓片剂的崩解性;它是湿法制粒的首选高效黏合剂;提高原料药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Plasdone®在液体制剂中作为黏度调节剂、结晶抑制剂、增溶剂;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极佳的黏合剂、稳定剂、胶体保护剂;在膜剂中作为致孔剂; 糖衣片的包衣黏合剂、膜衣剂。

Plasdone®聚维酮(PVP)-C系列化学描述:聚维酮(PVP)是一种水溶性的乙烯基吡咯烷酮线性均聚物,主要成份为N-乙烯吡特性应用:Plasdone®在液体制剂中作为黏度调节剂、结晶生长抑制剂、药物增溶剂。

在眼用溶液中成为极佳的缓和剂和润滑剂。

C系列PVP为无热源,可用于注射剂和眼用制剂的增溶Plasdone®共聚维酮(PVP S 630)化学描述:共聚维酮是聚乙烯基吡咯烷酮/醋酸乙烯酯60:40的共聚物。

化学名称:聚乙烯吡咯烷酮共聚物特性应用:plasdone®S-630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与可塑性,比PVP具有更低的玻璃化温度。

醋酸乙烯基团为分子引入了一定程度的疏水性,是直接压片和干法制粒工艺的优良黏合剂。

plasdone®S-630在对湿敏感的药物中作为极佳的黏合剂。

当plasdone®S-630用量高达50%W/W时,增加薄膜衣的光泽。

plasdone®S-630可用来提高原料药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提高片剂包衣对疏水片芯的结合力。

具有极佳的成膜性和皮肤亲和性。

plasdone®S-630已被开发用作水溶剂和有机溶剂配方中的基本成膜剂的优良添加剂;并适用于遇湿敏感片芯的包衣。

用乙基纤维素制备酮洛芬缓释固体分散体的研究

用乙基纤维素制备酮洛芬缓释固体分散体的研究

中 国 药 科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1999,30(3):192~195用乙基纤维素制备酮洛芬缓释固体分散体的研究Ξ程紫骅 庄洪波1 武华丽2 朱家璧(中国药科大学中昆药剂研究所,南京210009;1江苏天晴制药总厂,连云港222002)摘 要 为评价以水不溶性聚合物EC为载体,用固体分散技术(溶剂法)制备难溶性药物酮洛芬缓释固体分散体,并进行DSC和体外释放度研究。

DSC结果表明:药物与EC比例为1∶2和1∶3时药物以非晶态存在于载体中。

体外释放度试验结果表明,药物体外释药行为均符合Higuchi方程;缓释效果与EC量和固体分散体的粒径有主要关系,药物释放速率随EC用量和粘度增加而减小;固体分散体粒径越小药物体外释放速率越快;在p H6.8介质中的体外释放速率高于在p H1.2介质。

关键词 酮洛芬;缓释;固体分散体;乙基纤维素 自从1961年Sekiguchi[1]等首次采用熔融法将难溶性药物与水溶性材料制成固体分散体,提高了难溶性药物的溶出以来,固体分散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难溶性药物,以提高生物利用度。

近年来,又有国外学者用水不溶性聚合物、肠溶性脂质材料为载体制备缓释固体分散体的报道[2~5],从而使固体分散体的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为缓释制剂的制备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为研究和评价水不溶性聚合物—乙基纤维素作为载体,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缓释制剂,本文选用水不溶性药物酮洛芬(K etoprofen,KPF)为模型药物,制备缓释固体分散体,并对其缓释性质进行研究。

1 材料和仪器1.1 材料与仪器酮洛芬(西南合成制药厂);乙基纤维素(EC,粘度为10、20、45、100mPa・s,美国Dow公司);十二烷基硫磺钠(SL S,化学纯,上海光华化学试剂厂,进口分装),无水乙醇,二氯甲烷等均为市售分析纯试剂。

DSC METT LER,METT LER AE240天平(瑞士),752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ZRS24智能溶出仪(天津大学无线电厂); PERKIN2E LMER LAMBDA2UV/VIS(美国)。

羟乙基纤维素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羟乙基纤维素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羟乙基纤维素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任麒,沈慧凤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浦力膜制剂辅料科技公司,上海1概述羟乙基纤维素(Hydroxyethl Cellulose, HEC)属非离子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白色或类白色、无味,易流动的粒状粉末。

在化学上是纤维素与氢氧化钠处理后,再经与环氧乙烷反应为羟乙基醚化过程而制得一系列羟乙基纤维素醚。

分子式为[C12H21.5O8]n,结构式见图1:图1 羟乙基纤维素的典型结构图HEC的软化温度为135~140℃,一般情况下,它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但由于分子内含有亲水性的羟乙基,故容易在冷水或热水中溶解,2%水溶液的pH为6.5~8.5,随着所用不同粘度规格而表现出广泛的粘度范围,在pH2~12范围之间粘度变化较小,且其溶液不受阳离子影响,可与大多数水溶性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盐共存,是一种能容纳含高浓度电解质溶液的优良的胶体增稠剂。

高浓度时,表现为非牛顿型流体特性,假塑性程度主要取决于取代基的分布,分布愈均匀,即不存在未取代或取代不充分的链段或分子链,触变性愈小,假塑性愈高;低浓度时为牛顿型流体。

在药剂中主要用作增稠剂、胶体保护剂、粘合剂、分散剂、稳定剂、助悬剂、成膜剂以及缓释材料,可应用于局部用药的乳剂、软膏、滴眼剂,口服的液体、固体片剂、胶囊等多种剂型中[1]。

羟乙基纤维素目前已收载于美国药典/美国国家处方集和欧洲药典等。

常用的规格如表1:表1 各种级别的羟乙基纤维素(HEC)典型的溶液粘度值及分子量规格水溶液浓度(%)粘度值mPa.s(cps) 分子量HHX a 1 3500~5500 1,300,000HX a 1 1500~2500 1,000,000M a 2 4500~6500 720,000G a 2 250~400 300,000L a 5 75~150 90,000BH-400b 2 300~600BH-2000 b 2 1500~2500BH-5000 b 2 4500~8000BH-30000 b 2 28000~34000BH-60000 b 2 55000~65000BH-80000 b 2 75000~85000注:a为美国Aqualon公司的Natrosol®250 NF药用级羟乙基纤维素产品规格。

纤维素醚类衍生物在缓释制剂辅料中的应用

纤维素醚类衍生物在缓释制剂辅料中的应用

纤维素醚类衍⽣物在缓释制剂辅料中的应⽤纤维素醚类衍⽣物在缓释制剂辅料中的应⽤摘要药⽤辅料是药物制剂的基础材料和重要组成部分,缓释制剂中起缓释作⽤的辅料多为⾼分⼦化舍物。

综述了⾼分⼦材料纤维素醚类衍⽣物中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纤维素等作为药⽤辅料在缓释制剂中的应⽤,并展望了其应⽤前景。

关键词⾼分⼦材料缓释制剂药⽤辅料1前⾔缓释制剂可按需要在预定期间内向⼈体提供适宜的⾎药浓度,减少服⽤次数并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重要特点是使⼈体内此种⾎药浓度维持较长时间,可以避免普通制剂频繁给药所出现的“峰⾕”现象,能提⾼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

⼝服缓释制剂通常根据药物的溶出、扩散、渗透及离⼦交换和胃肠道的⽣理特性,主要是通过选适宜的辅料,采⽤制剂⼿段延缓药物在胃肠道内的释药速率和制剂的输送速度,达到缓释释放的⽬的[1]。

药⽤辅料作为药物制剂的基础材料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剂成型的发展和⽣产中起着很重要的作⽤。

随着给药系统和给药部位的深⼊,促进了缓释制剂的制备技术和新品种的开发和发展。

近年来,缓释剂型发展较快的有缓释⼩丸、各种⾻架缓释制剂、包⾐缓释制剂、缓释胶囊、缓释药膜、树脂药缓释制剂和液体缓释制剂等。

在缓释制剂中,⾼分⼦材料⼏乎成为药物在传递、渗透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药⽤辅料在上述各种剂型中得到了⼴泛的应⽤。

在此体系中,⾼分⼦⼀般作为药物的载体,控制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率,即要求在⼀定的时间范围内按设定的速率在体内缓慢释放,以达到有效治疗的⽬的[2]。

由于选⽤的⾼分⼦材料不同,药物的控制释放机制也不同,⽽且不同的剂型对药物缓释的影响也不同。

2 纤维素醚类衍⽣物在药物制剂辅料中的主要作⽤各类缓释材料都是以⾃⾝的特性,改变药物溶出和扩散速度的因素,通过控制药物释放和吸收⽽达到延效⽬的的。

缓释制剂中起缓释作⽤的辅料多为⾼分⼦化合物。

⾼分⼦药物缓释材料是近年来医药领域中的热门研究课题之⼀。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工艺优化也是关键技术之一。在制备过程中,要通过对工艺条件的控制,调 整材料的结构和药物释放性能,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临床应用
在临床应用方面,缓释、控释药用高分子材料主要应用于药物输送和疾病治 疗两个方面。
在药物输送方面,缓释、控释药用高分子材料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将药物以 恒定的速度释放到体内,提高药物的疗效。例如,一些抗肿瘤药物由于具有严重 的不良反应,通过缓释、控释药用高分子材料的载运,可以缓慢释放药物,减少 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总之,缓释、控释药用高分子材料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 医疗科技的发展将为这些材料提供更多的应用机会和挑战。相信在广大科研工作 者的不断努力下,缓释、控释药用高分子材料将会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更多的贡 献。谢谢观看二 Nhomakorabea临床应用
口服缓释、控释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许多优点。首先,它可以减少服药次 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其次,缓慢释放药物可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降 低不良反应;最后,维持药物在体内有效的血药浓度,可以提高疗效。然而,口 服缓释、控释制剂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生产成本较高,有时会出现药物延迟 释放或不能完全释放的情况。
研究进展
近年来,研究者通过改进制备工艺和选用新的载体材料等方法,取得了一系 列的研究成果。例如,采用生物降解聚合物作为药物载体材料,可以提高药物的 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降低免疫原性;采用离子交换技术制备缓控释制剂,可以 实现药物的程序化释放;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个性化药物制剂,可以满足患者的 个性化需求。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 临床应用
01 研究综述
03 临床应用 05 参考内容
目录
02 研究进展 04 结论
本次演示将详细探讨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首先,我 们将简要概述本次演示的主题和目的;其次,对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现状 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现有技术的优缺点,并挖掘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接着,我们将介绍最近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并分析和比较不同研究路线的优缺点; 第四,

口服缓控释制剂

口服缓控释制剂

(四)胃内滞留片
该技术使片剂滞留于胃中,延长药物释 放时间,改善药物吸收,利于提高生物利 用度。胃内滞留片具有骨架释药特性,可 视为特殊的骨架片。其系由药物及亲水性 胶体及其他辅助材料所制得的口服片剂, 属于流体动力学平衡的制剂,又称胃漂浮 片。
二、包衣型缓释制剂
包衣型缓释制剂系选用一种或多种包衣 材料对颗粒剂、小丸、片剂等进行包衣, 控制药物扩散和溶出,以延缓药物的释放。 根据不同材料及药物性质,可以采用不同 的处方和工艺,分为微孔膜包衣缓释制剂、 肠溶包衣缓释制剂、缓释胶囊和小丸脉冲 释药系统。
谢谢观看 新年快乐!
HAPPY NEW YEAR
口服缓控释制剂
近年来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促 进了缓控释制剂的制备技术和新品 种的开发。口服缓控释制剂有十几 种不同类型,如骨架型、包衣型、 缓释小丸、胶囊、多层缓释片等。
一、骨架型缓释制剂
骨架型缓释制剂多数可用 常规的生产制备和工艺制备, 机械化程度高,成本低,质 量稳定。
(一)不溶性骨架缓释制剂
(二)肠溶性膜包衣缓释制剂
肠溶性膜包衣缓释制剂,是采用不溶于 胃液而溶于肠液的薄膜包衣材料制成,可 采用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邻苯 二甲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P)等纤 维素。
(三)缓释微囊
缓释微囊,是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微粒用 高分子物质或共聚物包裹于表面,形成半 渗透性或密封包衣层。常用的材料有:易 溶于水的明胶、桃胶等,不溶于水的乙基 纤维素、尼龙和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类, 可溶于酸性介质的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 酯-中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可溶于 碱性介质的阴离子聚合物甲基丙烯酸共聚 物和邻苯二甲酸乙酸乙烯酯等。
上述3种崩解剂由于崩解性能 优良,被称为超级崩解剂,可导 致片剂的速崩,还可加快药物 的溶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EC 在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
EC 既适用于水溶性药物, 又适用于水不溶性药物, 在不 同制剂中具有不同的溶解性, 与其它辅料以一定比例混合而产 生不同释药速率, 使药物形成稳定而有效的缓控释体系。EC 作 为缓控释骨架材料、包衣材料、载体、囊材等时, 其黏度的不同 对药物的释放有明显影响 [5]。然而, EC 像玻璃, 脆而硬, 这种性
216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 ( 批号: 2007051103) 样品溶液适量, 分别放置
0、2、4、8、12、16、24 h 后进样测定, 记录峰面积。结果, RSD = 017% , 表明样品溶液在 24 h 内稳定。 217 回收率试验
精密量取贮备液 8、10、12 mL , 分别置于 20 m L 容量瓶 中, 按处方比例加入辅料, 加流动相适量, 超声使其溶解并定容 至刻度, 摇匀, 过滤, 按/ 2110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 记录峰面 积, 并计算平均回收率, 结果见表 1。 218 样品含量测定
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制备工艺, 所制微球形态圆整, 大小较均匀, 粒径范围 45~ 200 Lm, 载药量 32% , 包封率 2015% , 体外 12 h 漂浮率 3716% 。结果表明, 制备工艺较简单, 重现性好, 体外呈 现较好的漂浮性能与缓释特性。 213 制成囊材
EC 适合作为微囊的囊材控制水溶性药物的释放。制备方 法可采用相分离- 凝聚法、油中干燥法等将 EC 和药物溶解在 甲苯溶液中, 在搅拌条件下逐渐滴加石油醚作为 EC 的非溶剂 和凝聚相, 即形成微囊, 经过滤、洗涤、干燥即得。龚平等 [10] 以 EC 为囊材, 采用物理化学法制备蜂胶微囊。对蜂胶微囊的形
# 新药与辅料 #
乙基纤维素在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概况


1

,

麒 1 ,2 # , 孙冠男 1, 沈慧凤 1 , 2( 11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上海市
200437; 21 上海浦力膜制剂辅料
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1506)
中图分类号 R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0408( 2008) 16- 1257- 03
时滞- 速释制剂又称定时爆破系统, 这类制剂中控释膜选 用 EC 这样不溶于水, 非 pH 依赖性, 但水能缓慢渗透的材料。 依据时滞后所需释药速率的不同, 在内层包崩解层。崩解层可 选用 H PM C 等。若片芯加以强效崩解剂如羧 甲基淀粉钠 ( 膨 速, DST ) 等, / 爆破0效果更佳。黄桂华等 [13]以一定比例的低取
不溶性材料 EC 以一定比例混合作为包衣材料, 调节药物释放 规律, 在酸性环境中 2 种聚合物都不溶, 在小肠高 pH 条件下 肠溶材料 Eudr agit L 溶解, 使衣膜渗透性和孔隙率增加, 便于 药物通 过衣膜释放出来, 该系统主要通过调整 Eudr ag it L 和 EC 的比例来调节药物的 释放规律。EC 的薄膜包衣相关 报道 层出不穷, 其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 3 类。 311 EC 薄膜与崩解层共同控制时滞
根据制备工艺的些许差异, 抗溶剂法可细分为气体抗溶剂 ( G as a nt i- solvent , G A S) 过程、气溶胶溶剂萃取系统( A er osol solve nt ex tr action system , A SES) 过程和 SCF 增强溶液分散 度 ( Solutio n e nha nce d dispersio n by supercr it ical fluids, SE DS) 过程, 这一分类已得到研究者的公认 [3 ]。国外大多采用 的是 SEDS 法, 制得的药物微粒载药量较低, 且缓释效果不理 想 [4]。GA S 法则是将高压气体通入溶液相内, 使溶剂发生膨 胀, 迅速降低溶质在其中的溶解度, 导致溶质析出 [3 ], 与 SEDS 法相比, GA S 法的操作简单, 可制备微粒药物的范围也更广。
中的有机溶剂被 SCF 吸收溶解, 降低了溶剂对溶质的溶解力, 使溶液在短时间内由不饱和变为过饱和而沉积析出溶质。刘学 武等 [2 ]以乙醇为有机溶剂, 超临界 CO 2 为反溶剂, 以自制的超 临界反溶剂过程实验装置制备了 EC 超细微粒, 制备的 EC 微 粒基本呈球形, 最小粒径可降至 1 Lm 以下, 粒径分布较均匀。
中国药房 2008 年第 19 卷第 16 期
C hin a Pharm acy 2008 Vol. 19 No. 16 # 1257#
质对药物缓释膜非常不利。因此, 需要添加其它组分提高其成 膜性能, 使共混物兼具优良的膜性能和较好的缓释作用。沈一 丁等 [6]使用三氯甲烷作为聚乳酸( P L A ) 和 EC 的共溶剂, 采用 溶液浇铸法成功制备了 P LA / EC 复合膜。该复合膜作为一种 潜在的药物缓释材料, 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11 作为药物骨架
方式, 现已被应用于许多领域, SCF 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正日 益受到重视。
与传统的制粒方法如研磨、均相沉淀、喷雾造粒等相比, SCF 制粒的优势在于产品粒径小、粒度均匀、几何形状均一、操 作温度较低、工艺简单、无溶剂残留等, 特别适合于生物制品、 药物载体的超细化制备等。其中, 最有代表性的为 SCF 反 ( 或 抗 ) 溶 剂 法 ( Super critical fluid a nt isolvent pr ecipit ation, SA S) , 基本原理是利用 SCF 作为反萃剂, 与溶液接触后, 溶液
3 EC 在膜控制时滞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膜控缓释处方 设计的基本思路 是通过利用 包衣薄膜 的低 通透性延缓水分渗入片芯的时间来控制释药时滞, EC 作为一 种惰性高分子聚合 物, 它的低通透 性能完全满 足这方面 的需 要。目前, 时辰释药系统( T ime clock system ) 又称脉冲释药系 统、定位释药系统等缓控释技术相关报道不断, 薄膜包衣在其 中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薄膜遇水轻微膨胀, 水通过自身孔 道扩散渗入丸芯, 通过调节衣层的 厚度可获得 理想的释 药时 滞; 而通过选用不同种类的添加剂或致孔剂则可以较好控制时 滞及其释药速。L ecom te 等 [12 ]采用肠溶材料 Eudr ag it L 和胃
代- 羟丙纤维素 ( L - HP C) 和 HP M C 为内包衣溶胀层, EC 为 外层控释包衣材料, 通过控制溶胀层和包衣层增重, 来控制药 物释放度, 得到较好的脉冲释放效果。有实验研制了基于含药 的 硬明胶胶囊包衣的 破裂式脉冲释放 系统, 模 拟释放实验 显 示, 膜破裂前的时滞主要取决于包衣膜的性质如水的透过性和 机械强度, EC 作为包衣膜, 时滞随着包衣厚度的增加而延长, 但是在 EC 膜中加入亲水性的致孔剂 HP M C 时可降低时滞[14]。
表 1 回收率试验结果
Tab 1 Results of recovery test
加入量/ mg 5. 984 8 5. 984 8 5. 984 8 7. 481 0 7. 481 0 7. 481 0 8. 977 2 8. 977 2 8. 977 2
测得量/ mg 5. 975 1 5. 980 4 5. 978 9 7. 477 5 7. 472 4 7. 470 7 8. 965 4 8. 989 6 8. 985 8
EC 可以制成骨架型缓释片, 包括不溶性骨架缓释片、微 囊骨架型缓释片、混合材料骨架缓释片等。吕占国 [7 ]以羟丙基 甲基纤维素 ( H PM C) 和 EC 为骨架材料, 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制 备石杉碱甲亲水凝胶骨架片, 该制剂体外释放较好地符合一级 动力学方程和 H ig uchi 方程, 主要影响其释放的因素为 H PM C 及 EC 用量、EC 黏度。
乙基纤维素 ( EC) 是水不溶性纤维素衍生物之一, 因其出 色的成膜性、抗湿性、化学惰性以及 pH 非依赖性, 使得 EC 在 药物制剂中得以广泛应用。研究发现, EC 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油 包水( W / O) 型乳化稳定剂 [1 ]。为此, 本文讨论了 E C 在缓控释 普利的含量测定。
参考文献
[ 1] 钟明康, 施晓金, 王宏图, 等 1 复方卡托普利片在人体内的 药物动力学[ J] 1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7, 17( 8) : 3391
[ 2] 杨 青, 展 霞 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托普利片的含量 [ J] 1 中国药业, 2006, 15( 19) : 431 ( 收稿日期: 2007- 10- 12 修回日期: 2008- 01- 14)
将泡腾技术用于脉冲制剂的研究是一个新思路, 在片芯中 加入泡腾剂, 泡腾剂遇水产生气体, 利用气体的压力使衣膜破 裂, 确保药物在预定时间的迅速释放。选择水渗性小或脆性大的 薄膜衣料 EC, 以获得合适的压力增速, 从而控制释药时滞 [15]。 312 EC 渗透性薄膜控制时滞
回收率 /% 99. 83 99. 93 99. 90 99. 95 99. 89 99. 86 99. 87
100. 10 100. 10
平均回收率/ % R SD / %
99. 94
0. 1
液, 是为了防止卡托普利的氧化降解。 本研究根据参考文献 [2]报道的方法进行改良, 明显改善了
峰形和出峰时间, 而且操作简便、精密度好、成本低, 可用于卡
1 应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 EC 超细微粒
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缓释药物制剂的载体, 将 EC 和药物 制成缓释微粒可保护药物免遭破坏, 延缓药物的作用时间, 增 加药物的疗效。从释药特性而言, 微粒的粒径及其分布是决定 药物释放和疗效的重要因素。但传统的方法对其超细化效果不
理想。近年来, 各种基于超临界流体( Super cr itical fluids, SCF ) 应用的超微细化技 术已经被提出并 作为传统生 产的一种 替代
态、粒径分布、释放性能等进行了研究。该法所制蜂胶- EC 微 囊圆整度好, 并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 214 制成缓控释微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