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释、控释制剂的临床合理应用与误区
药盒上的“缓释”、“控释”字样,你留意了吗

药盒上的“缓释”、“控释”字样,你留意了吗?学会看药名很重要,大多数患者都能报出药品的商品名,因为简短好记,而药盒上字体最大的部分才是药品的通用名,真正反应药品主要成份和剂型的部分,如出现“缓释片”、“控释片”字样。
这些你留意了吗?目前缓、控释片剂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高血压、糖尿病、镇痛、精神失常等方面疾病,使用上述类药品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啦!缓、控释片剂存在的优点十分突出,主要具有:1.可较持久的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一般一日一次即可,显著降低漏服概率,方便患者;2.药物引起的不适感发生率低,安全性和有效性更有保障。
但因这类药物特殊的生产工艺,较普通制剂而言有显著的区别存在,不容忽视哦。
误区一:掰开使用,随意调整剂量缓、控释片理论上一般不建议掰开使用,由于掰开造成的药片缺口,会使药物瞬时释放,既达不到长效的目的,还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须严格听从医生的医嘱使用,不要随意调整剂量。
同时,说明书<用法用量>一栏也会对严禁掰开使用的药片提出说明,患者请注意阅读!此外,表面带有刻痕的缓、控释片都可以掰开使用,而没有刻痕的,大部分不能。
误区二:服用次数过多或过少患者最初开始使用普通制剂,后改用缓、控释制剂时,一定要留意服药次数的变化,例如:硝苯地平缓释片(Ⅱ) 作用仅能维持8~12h,需1日2次服用。
而硝苯地平控释片,1日1次即可有效维持24小时血压稳定。
“缓释”、”控释”,一字之差,造成的区别却很大,你留意到了吗?看清药品的通用名很重要!误区三:服药方式随意部分患者认为通过咀嚼药物能吸收药效,而缓、控释片压碎,咬碎使用极易造成药物体内浓度瞬时偏高,出现副作用。
例如:支气管哮喘患者,为了在短时间内缓解哮喘情况,采用咀嚼茶碱缓释片的方法,存在药物中毒的隐患;硝苯地平控释片研磨后鼻饲给药,可引起血压的快速下降,造成心动过速,并且不能全天稳定降压,甚至会引起血压反跳等。
走出口服缓、控释制剂的使用误区

走出口服缓、控释制剂的使用误区一、缓、控释制剂的概念缓释制剂系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其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控释制剂系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其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血药浓度比缓释制剂更加平稳,且能显著增加患者的顺应性的制剂。
口服缓、控释制剂均为长效制剂,能够降低血药浓度波动,减少给药次数,既可提高用药的依从性,又能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所以深受临床欢迎。
近年来缓、控释制剂发展迅速,理论与技术发展日趋成熟,临床应用广泛,但由于是新型制剂,药师在审方过程中发现,部分临床医生并不十分了解该剂型的特点,从而在执行医嘱时存在不合理使用的现象。
现将口服缓、控释制剂剂型的误用现象及结构特点分析如下。
二、临床误用概况对于口服缓、控释制剂,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误用有片剂掰断、胶囊拆分、嚼碎使用、用药次数过多等。
1. 用药次数过多临床用药调查表明,缓、控释制剂用药次数过多的差错率最高。
药品说明书上虽已标明药品的半衰期,但在临床使用时仍按普通药物的用法进行使用。
如氯化钾控释片口服间隔时间为12h,每日服用2次即可达到有效浓度,但很多医生仍习惯性地下医嘱为每日3次。
同样,非洛地平缓释片平均半衰期为25h,每日只须早晨服用1次,而每日2次甚至每日3次的医嘱也不少。
口服缓、控释制剂用药次数过多,可能造成药物体内蓄积,引起毒性反应。
2. 片剂掰断使用、胶囊拆分临床用药调查表明,此类用药差错率较高,这可能与医院某些药品规格过大有关。
丙戊酸镁缓释片(规格:0.25g/粒)的说明书用法用量为:通常小剂量开始服用,200mg/次,2-3次/d,逐渐增加至300—400mg/次,2~3次/d。
6岁以上儿童按体重一日20~30mg/kg,分3~4次服用。
6岁以下儿童禁用。
有些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下医嘱为:l/2或2/3片,3次/d;头孢氨苄缓释胶囊(规格:0.25g/粒)说明书用法用量为:成年人及体重20 kg以上儿童,常用量0.5~1.0g/次 (2~4粒),2次/d,分别于早、晚餐后服用,体重20kg以下儿童,体重40—60mg/kg/d,分2次于早、晚餐后口服。
缓释控释制剂的技术研究及临床应用综述[1]
![缓释控释制剂的技术研究及临床应用综述[1]](https://img.taocdn.com/s3/m/edae17d4ad51f01dc281f1d3.png)
缓释控释制剂的技术研究及临床应用综述摘要:本文主要概述了缓释,控释制剂的药物释放原理和制剂成型机制及临床应用意义,从现代药剂学的角度阐释了制备口服缓释、控释剂型的常用技术及临床用药特点。
同时介绍了缓释,控释制剂的临床测评及应用。
一.缓释,控释制剂的基本概念1.1缓释,控释制剂的定义: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长时间内持续放药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其药物释放主要是一级速率过程。
而控释制剂系指药物能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动以预定的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之内的制剂,其药物释放主要是在预定的时间内以零级或接近零级速率释放。
广义:控释制剂包括控制释药速度、方向和时间,靶向制剂、透皮吸收制剂等都属于控释制剂的范畴。
狭义:在预定时间内以零级或接近零级速度释放药物的制剂1.2缓释,控释制剂的基本特点优点(1)降低给药频率(2)方便给药,提高患者的顺应性(3)吸收完全,提高药物疗效(4)减少血药浓度波动(5)降低毒副作用(6)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7)全程治疗费用降低(8)适于儿童及吞咽困难的老年患者缺点(1)在临床应用中对剂量调节的灵活性降低,如果遇到某种特殊情况,往往不能立刻停止治疗。
有些国家增加缓释制剂品种的规格,可缓解这种缺点,如硝苯地平有20、30、40、60mg 等规格。
(2)缓释制剂往往是基于健康人群的平均动力学参数而设计,当药物在疾病状态的体内动力学特性有所改变时,不能灵活调节给药方案。
(3)制备缓释、控释制剂所涉及的设备和工艺费用较常规制剂昂贵。
(4)制备工艺稍有不慎,药物的释放速度就难以符合设计要求,甚至出现药物的突释现象,产生毒性反应。
(5)缓控释制剂的释药速率相对较慢,因此药物起效也相对较慢。
每4小时服药血药浓度示意图 A:最适宜的治疗浓度区域; B:可能发生中毒区域二.缓释,控释制剂的类型骨架型(基质型)缓、控释制剂 膜控型(包衣型)缓、控释制剂 渗透泵控释制剂胃内滞留片 脉冲式给药系统控释试剂缓释试剂普通试剂Higuchi 方程L C ADK dt dM ∆= LCAD dt dM ∆= 2/1t kQ H=其他:植入型缓、控释制剂2.1 缓释、控释制剂释药原理和方法缓、控释制剂主要有骨架型和贮库型两种。
缓释、控释制剂的临床应用误区及正确使用

缓释、控释制剂的临床应用误区及正确使用王臣兰;翟桂兰【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2(021)020【摘要】近年来缓释、控释制剂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是新型制剂,临床存在不合理使用的现象。
1临床误用概况1.1用药次数过多有关资料表明,缓释、控释制剂用药次数过多的差错率最高。
虽然药品说明书上已标明药品的半衰期,但临床使用时仍按普通制剂的用法使用。
如非洛地平缓释片半衰期25小时,每日只需晨服一次即可,而不少医嘱是每日2次或三次。
用药次数太多,可能造成药物体内蓄积,引起毒性反应。
缓释、控释制剂的价格比普通剂型贵,使治疗费用增加。
1.2片剂掰开使用、胶囊拆开使用临床调查表明,这种用药差错率很高。
缓释、控释制剂一般不能掰开使用。
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是通过渗透泵原理制成的,必须整粒服用。
氯化钾控释片采用膜控法制成,也不可以掰开使用。
只有基质控制法(骨架控制法)的少数品种,如曲马多缓释片采用特殊缓释技术,为方便患者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可以半粒使用。
有的医生给某儿童的医嘱:头孢氨苄缓释胶囊每次1/2粒,每日三次。
表面看按儿童剂量给药,实际上使缓释制剂失去了缓释的功能,还增加了药物的毒副作用。
【总页数】1页(P108-108)【作者】王臣兰;翟桂兰【作者单位】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中心医院,吉林,延吉,133613;吉林省辽源市妇婴医院,吉林,辽源,136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4.4【相关文献】1.如何正确使用缓控释制剂2.缓释与控释制剂在疼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3.正确使用缓、控释制剂4.口服缓释、控释制剂的常用技术及临床应用5.正确使用Wagner-Nelson法评价缓释、控释制剂吸收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缓控释制剂使用注意

缓控释制剂使用注意一、基本概念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长时间内持续放药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其药物释放主要是一级速率过程。
(缓慢非恒速)控释制剂:系指药物能在预定的时间内,以预定的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之内的制剂,其药物释放主要是零级或接近零级速率释放。
(恒速或接近恒速)缓控制释药物一般适用于半衰期较短的药物,其半衰期一般在2~8h 之间。
骨架型缓控释制剂:美施康定;渗透泵型缓控释制剂:拜新同;膜控型(包衣型)缓控释制剂:倍他乐克;植入型缓控释制剂: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诺雷得)。
二、缓控释制剂特点1、三大优点延长给药间隔,减少服药频率,提高服药顺应性,如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缓释片;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如非洛地平缓释片;降低胃肠道刺激,如硫酸亚铁缓释片。
2、三大缺点基于健康人群平均动力学参数设计的,当药物在疾病状态的体内动力学特征有所改变时,不能灵活调整给药方案;剂量调节的灵活性降低,如遇到特殊情况,不能立即停止治疗;缓控释药品成本较高,制造过程复杂,生产易出现质量问题(特别是膜控型)三、典型缓控释制剂的比较1、硝苯地平控释片在24小时内近似恒速释放硝苯地平,通过膜调控的推拉渗透泵原理,使药物以零级速率释放。
它不受胃肠道蠕动和pH值的影响。
服药后,药片中的非活性成份完整地通过胃肠道,并以不溶的外壳随粪便排出。
2、硝苯地平控释片降压更平稳硝苯地平缓释片:每服用一次能维持最低有效血药浓度(10ng/m1)以上时间约12小时,降压谷∶峰比值为21.4%。
硝苯地平控释片:多剂量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相对恒定,24小时内血药浓度的峰谷波动很小(0.9-1.2),降压谷峰比值高达85%以上。
3、硝苯地平控释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硝苯地平控释片水肿的发生率约为9.9%,头痛的发生率约为3.9%(来源:药品说明书)。
硝苯地平缓释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详。
但临床研究结果提示,缓释片所引起的外周水肿、头痛、面部潮红、心悸的发生率都高于控释片。
浅析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doc

浅析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摘要】缓释、控释药物可依照使用目的的差别分成口服、腔道粘膜、透皮吸收、植入等类别。
因为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给药次数并不频繁、对胃肠刺激较小、治疗时间较长、峰谷时期血药浓度波动不大、使用安全,所以也促进了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令其获得了良好的进展。
【关键词】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研究进展;临床应用引言:由于缓释、控释药物制剂具备了研发周期较短、资金投入较低的特征,并且制作的经济风险较低,单位药物含有的技术含量较高,商家获取的利润较为丰厚,使其与传统制剂相比更具有市场优势,所以被制药行业所重视。
一、缓控释制剂的定义与特点缓释制剂指的是在相应的释放介质中,通过标准缓慢、非恒速的方式释放药物。
控释制剂指的是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依照需求渐渐恒速或靠近恒速释放药物。
与其对应的普通制剂对比,这两类制剂给药次数至少降低一半或相对降低,可以提高或明显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其中控释制剂远比缓释制剂血药浓度更为稳定。
缓控释制剂为需要临床治疗所需而引发的[1]。
透过临床实践可以发现,有些慢性病患在通过普通制剂进行治疗时依从性较差,而缓控释制剂逐渐释放药物具有以下特征:1、可以稳定药物浓度,以免峰谷现象的发生,对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十分有利。
尤其对治疗窗窄的药物,能够确保其安全性与有效性;2、令血药浓度在长期内保持良好的治疗浓度,对半衰期短的药物,可以减少给药次数,以免夜间还需给药,使用更为方便;3、最大程度降低毒副作用。
二、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技术类别1、定速释放技术此种药物运用后在相对时间中可令药物释放与呼吸速度相持衡,并与自身的代谢有关。
此类制剂依照零级释放动力学定律,通过相应的速率在体内释放药物。
定速释放技术能够降低血浓度波动,确保药效能长时间有效,提高病患的顺从性。
能够透过转变药剂的几何形状来转变药物的释放状况,比如环形骨架片、双凹型带孔包衣片、迭层扩散骨架片等。
2、定位释放技术为了提高局部治疗效果,可对病患采用定位释放。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及给药系统研究的深入,缓释、控释药物制剂日益增多。
该制剂具有的给药次数少、峰谷血药浓度波动小、胃肠道刺激轻、疗效长、安全等特点使其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因此近年来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技术研究进展十分迅速,广大药学工作者结合临床研究了多种缓释、控释制剂。
笔者就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1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作用特点缓释、控释药物制剂是一种长效制剂,是通过药剂学设计来获得减慢药物释放速率的药理屏障,药物依靠自由扩散、基本骨架的生物降解或溶蚀以及渗透压的作用突破屏障缓慢释药,使药物在体内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控制在8~24h[1]。
1.1 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患者的顺从性[2]:使用缓释、控释型口服药或注射药,则每天或几天甚至上月仅需服药1~2次,可防止漏服或忘记服药。
1.2 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保持平稳而有效的血药浓度: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缓释、控释药物制剂能在吸收位点提供恒定的药物浓度,吸收后血药浓度维持在允许的治疗范围内。
1.3 释放缓慢,减少人体对药物的对抗作用,增强药物的有效性:药物在口服之后缓释出有效成分,吸收也较恒定,使血药浓度保持在一定的水平[3],临床有效药力能维持较长时间。
1.4 降低药物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普通制剂由于口服后在胃肠道中迅速崩解溶出,可对胃肠产生较大的刺激作用,若制成缓释、控释药物制剂,即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2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技术类型缓释、控释制剂技术有3种释药类型:定速、定位、定时释药[3]。
2.1 定速释放技术:是指制剂以一定速率在体内释放药物,基本符合零级释放动力学规律,口服后在一定时间内能使药物释放和吸收速率与体内代谢速率相关。
定速释放可减少血药浓度波动情况,增加患者服药的顺从性。
可借助于改变片剂的几何形状来控制药物的释放,如迭层扩散骨架片、双凹形带孔包衣片、环形骨架片等。
缓控释制剂合理应用

举例:埃索美拉唑肠溶片 ( 耐信 )
将药物和辅料压制成小片,用缓释膜包衣 后装入硬胶囊中。同一胶囊内的小片可包 上具有不同缓释作用的包衣或不同厚度的 包衣。
渗透泵型控释制剂
渗透泵型控释制剂是以渗透压为释药动力,以零 级动力学为特征的一种制剂技术, 通常由药物、 半透膜材料、渗透压活性物质和推动剂组成。
Ø此类制剂一般起效缓慢,不适合用作急救 目的。 Ø与常规制剂之间转换时要注意用药剂量的 调整。
所有的口服缓、控释制剂,除说明书有特别标 明可从划痕处掰开后服用外,均要求患者不能 掰开、压碎或咀嚼,以免破坏剂型失去其缓释 作用,造成药物突释,引起中毒。
谢 谢!
球型微丸组成,微丸内部为活性药物琥珀酸美托洛尔,外部由乙基纤 维素外膜包裹而成。 每个微丸均为独立的释放单元,故此种缓释片可以掰开服用,且一掰 为二后每一部分仍保持稳定的缓释特性,但不能咀嚼或压碎。
常用缓控释药物
心血管药物
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依姆多TM):30 mg/片 为不溶性骨架片,药片可沿刻槽掰开,服用半片。 整片或半片服用
的转换
1.用药次数错误 ( 服用次数过多或过少 ) 在人们的观念中缓控释制剂就意味着一天一次,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并不是所有缓控释制剂的有效血药浓度都能持续 24 h,特别是对于 那些半衰期特短的药物,即使是缓控制剂也需要 2次/d。如布洛芬 缓释胶囊。
2.用法错误 缓、控释制剂一般不可以掰开使用。口服缓、控释药片被掰碎后表
处方成本较高,制造过程复杂,大生产易出现质量问题 (特别是膜控型)
6
介绍内容
1 概述
2 分类及释药原理
3 本院常用控缓释制剂
4 临床应用注意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缓释、控释制剂的临床合理应用与误区
1. 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
1.1 优点
(1)降低给药频率
普通制剂一般需每天多次给药,因此常会造成漏服药现象,一些患者甚至还会擅自改变给药方案,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而缓释制剂的载药量高于传统剂型药物的单剂量,且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因此为了达到方便用药、提高患者的顺应性,开发每日一次给药的缓释或控释品种是今后的重要趋势。
特别适用于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心绞痛、高血压、哮喘等,地尔硫卓、茶碱、硝苯地平、非洛地平、酮洛芬、伪麻黄碱、硝酸异山梨酯、氯苯那敏、萘普生、曲马多、双氯芬酸钠等均有一天给药一次的产品或专利。
(2)方便给药,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缓控释制剂具有普通制剂不能提供的可以提高病人用药的顺应性的特点,如减少用药次数。
随着缓释制剂给药频率的降低,患者漏药的现象很少发生,同时也方便了患者的白天和夜间用药。
(3)吸收完全,提高药物疗效
普通药物制剂血药浓度处于“波谷”时很可能低于治疗浓度而不能发挥疗效。
缓释制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峰谷现象”,且与普通制剂相比,药物缓释制剂在吸收部位滞留的时间较长,吸收较为完全,因此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从而起到增加药物疗效的作用。
(4)减少血药浓度波动
普通制剂由于每日多次给药的给药方式容易产生较大的峰谷波动现象,而缓释、控释制剂可以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大大减少血药浓度波动的情况,使人体获得平稳的有效治疗血药浓度,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使疗效-剂量最佳化。
(5)降低毒副作用
普通制剂血药浓度处于“波峰”时,可能会高于药物的“最小中毒浓度”,因此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而缓释制剂克服了这一点,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
另外,一些缓释制剂具有局部定位作用,在提高局部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因全身吸收所带来的毒副作用。
(6)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普通制剂口服后在胃肠道中迅速崩解溶出,对胃肠产生较大的刺激作用,若制成缓释制剂则可降低药物溶出过快所造成的对胃肠道的刺激。
如普通的阿司匹林片在体内水解成水杨酸后对胃肠道黏膜有刺激作用,而将其制成缓释片后,药物缓慢释放,在很大程度上课缓解其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性。
(7)全程治疗费用降低
虽然应用缓释制剂最初的花费与普通制剂相比较高,但从全程治疗花费上看,缓释制剂具有一定优越性,这主要是基于其疗效的提高、毒副作用的减少以及陪护人员护理时间的缩
短等多种原因。
(8)适于儿童及吞咽困难的老年患者
口服液体缓释,控释给药系统适合将大剂量药物制成液体制剂,可根据个体对剂量的不同需要进行分剂量,其在胃肠道分布面积大,吸收快。
释药系统以多单位颗粒剂型给药,体内行为很少受胃排空速率的影响。
1.2 缺点
(1)在临床应用中对剂量调节的灵活性降低,如果遇到某种特殊情况,往往不能立刻停止治疗。
有些国家增加缓释制剂品种的规格,可缓解这种缺点,如硝苯地平有20、30、40、60mg 等规格。
(2)缓释制剂往往是基于健康人群的平均动力学参数而设计,当药物在疾病状态的体内动力学特性有所改变时,不能灵活调节给药方案。
(3)制备缓释、控释制剂所涉及的设备和工艺费用较常规制剂昂贵。
(4)制备工艺稍有不慎,药物的释放速度就难以符合设计要求,甚至出现药物的突释现象,产生毒性反应。
(5)缓控释制剂的释药速率相对较慢,因此药物起效也相对较慢。
2. 应用中的误区
(1)服用次数过多
临床用药调查表明,用药次数过多的差错率最高,占据品种的60%以上。
虽然药品说明书已标明药品的半衰期,但患者使用时仍按普通药物的用法,如氯化钾控释片口服间隔时间为12h,每天服用2次就可达到有效浓度,而许多人依然是每日3 次;又如非洛地平缓释片半衰期为25h,每日早晨服用1次即可,而有些人每天用2次或3次。
使用次数过多,血药浓度过高,会使不良反应增加,而缓、控释制剂的价格都比普通片贵,无形中使患者的治疗费用增加。
(2)服用次数过少
用药次数不够,药物的血药浓度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达不到应有的疗效,如茶碱缓释片,每天服用1次,就不能有效地防治夜间哮喘的发作。
(3)掰断使用
缓、控释制剂一般不可以掰开使用。
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是通过渗透泵原理制成的,必须整粒服用。
氯化钾控释片采用膜控法制成,也不可以掰断服用。
只有基质控制法(骨架控
制法)的少数品种,如曲马多缓释片采用特殊缓释技术,使其可使用半粒,其目的是方便患者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有一点必须说明,所有的口服缓、控释制剂,要求患者不能嚼碎,以免破坏剂型失去其缓释作用。
(4)服用剂量过大
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早晚各服一次,每次服60mg,日剂量达120mg。
按其血浆半衰期规定,每日1次,每次30~60mg即可。
另据报道,用30、60、90mg/d的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比较,效果相同,但每日用量以低于60mg为宜,不良反应发生率90mg/d 组要高于30、60mg/d组。
还有氯化钾缓释片每日3次,每次0.5~1.0g,用量也偏大。
(5)剂量突释
具有缓释作用的药物一般比常规剂量大2~4倍,因此若药物释放控制不合理很容易造成血药浓度过高从而导致患者中毒。
有几种情况可导致剂量突释。
一是制剂工艺不合格,没有达到规定的释放速率标准。
二种情况是服药方法不当,比如在咀嚼或辗碎后服用。
另外一种可造成剂量突释的因素最常见但也容易被人忽略,即进食。
自1985年Hendeles等发现高脂饮食引起茶碱缓释胶囊“Theo-24”剂量突释而使病人中毒后,大量有关学者开始重视食物对缓控释制剂吸收的影响。
3.缓控释制剂的正确服用方法
(1)服用方法
整片吞服或按照说明在片剂的划痕外掰开,这是口服控释/缓释剂的共同特点,这与包衣材料及释放原理有关。
无论是骨架片、复释片、渗透泵片等。
药物都是进入体内后,通过胃液的作用从骨架中、片心内缓慢释放而发挥药效的,分剂量后药物可能突然释放,达不到长效作用,还增加了毒性反应。
服用控释/缓释剂一般选用高脂餐,在服完高脂餐5min后以水送服。
即服药的同时需要服用一定量的水。
水对药物的速释和缓释部分都有重要意义。
速释部分是将药物分散在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中制成水溶性分散体,到胃液中可迅速释放。
缓释部分是用油脂材料包裹而成,在脂溶性消化液中可缓慢释放。
高脂餐可延缓胃排空,延缓药物的释放,以发挥长效作用。
水份对亲水性凝胶骨架片有着重要作用。
例如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主要材料的亲水凝胶骨架片,遇水首先在片剂表面湿润,形成水凝胶层,使表面药物溶出;凝胶继续水化,骨架溶胀,凝胶层增高,延缓了药物的释放,这时水溶性的药物可透过凝胶层向胃液或肠液中扩散;片剂骨架逐渐水化并溶蚀,水分向片心渗透至骨架完全溶蚀,最后药物全部释放。
(2)注意食物对口服控释/缓释剂的影响
口服控释/缓释制剂与食物同服后,吸收速度或程度增加或减少,即生物利用度发生显著变化。
由于控释/缓释剂为常释剂的2~4倍,如受食物影响,使剂量突释会影响用药的安全性。
食物进入胃内,可使pH值上升,某些品种可出现溶出度增高;脂肪含量越高,胃排空越慢;低热量食物往往表现比高热量食物排空速度快,吸收速度也因此加快。
根据文献报道,一般情况下,渗透泵片,复释片不受食物影响,或较少受食物影响,而对骨架片影响最
为复杂,可表现为吸收速度不变,也可表现为吸收浓度增加或减少。
许多控释/缓释剂的商品的说明书中,除个别标明为渗透泵片或骨架片外,大多数未标明该药的具体剂型,因此很难判断食物的影响大小,最好仔细阅读该品种的用药说明。
4. 缓控释制剂的中毒救治
由于缓释剂型释放时间较长,而且多为吸收滞后,达峰时间以及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都较长,所以中毒症状也可能维持较长时间。
例如,在Borras报告的一个病例中,1名32岁的男子因摄入50片碳酸锂缓释片而被送至急诊室。
医生立即对他实施了洗胃和活性炭灌洗肠道。
在服药5h后,碳酸锂的血浆浓度为0.75 mg /L;22 h时血药浓度为3.15 mg /L 。
医生对其施行了血液透析。
73h时浓度为0.6mg/L。
在Jepsen报道的丁氨苯丙酮中毒病例中,作者也观察到了中毒症状维持较长时间的现象,因此,在确定患者为服用缓释制剂导致中毒后必须对患者进行较普通制剂更长时间的治疗、监测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