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4050亚健康康复工程

合集下载

粉红丝带中国大事记

粉红丝带中国大事记

粉红丝带中国大事记“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活动”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乳腺癌防治活动,也将“及早预防、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的宗旨传递到中国。

2003年起,香港癌症基金会每年十月举行一次粉红革命防乳癌运动。

2003年,徐静蕾、孙俪、梁咏琪、陶红、李小冉、杨紫琼、张静初、秦海璐、袁咏仪等明星代言宣传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

2003年10月10日,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运动正式启动暨上海乳腺癌防治教育基地揭幕。

2003年10月11日,粉红丝带基金会魏新秘书长于上海主持开展全国性乳腺癌防治讲座筹备会议。

2003年10月26日,台北市马英九市长担任当年乳癌防治宣传大使并为义诊启动揭幕。

2003年11月,《时尚健康》杂志社主办“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运动”公益摄影展。

2004年3月11日,央视《半边天·张越访谈》首次以“乳房的故事”命名,访谈乳腺癌康复者叶丹阳,张越也成了中国首个采访乳癌康复者的著名主持人2004年:莫文蔚、瞿颖、刘若英、袁泉、孟广美、林嘉欣、郭涛等明星代言宣传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

2004年10月23日,日本著名时尚内衣品牌华歌尔,通过上海市妇联向各界女性颁发粉红丝带女性关爱卡。

2004年10月24日,第三届龙舟世界锦标赛在上海青浦区举行。

参加本届龙舟大赛乳腺癌康复者组织的7支队伍,分别来自中国、美国、新加坡、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中国的癌症康复者第一次参加龙舟世锦赛。

2004年11月,金鸡影后袁泉出任“粉红丝带”健康大使。

2004年12月,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委托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百万妇女乳腺癌普查工程》在全国开展。

2004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肿瘤中心实施的人性化医学保乳手术,居全国之首。

2005年2月22日,有美国癌症协会和中国抗癌协会的首届“中国乳腺癌防治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

“中国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义诊万里行”于2005年4月至2006年12月举行。

2005年4月21日,顾秀莲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在人民大会堂为“百万乳腺普查工程”首批定点医院授牌并为“中国乳腺普查车”启用剪彩。

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2)

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2)

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2)在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方案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人才培养中医药康复服务需要一批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医护人员来提供服务。

因此,在实施方案中,可以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一批中医药康复服务的专业人才。

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邀请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举办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和培训班等方式,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二、完善中医药康复服务体系为了提高中医药康复服务的能力,需要完善中医药康复服务体系。

可以建立以诊疗为中心,以患者为主体,以科学方法为基础,以全过程为质量控制的中医药康复服务体系,明确服务目标,建立科学的诊疗流程,制定符合行业标准的康复方案。

同时,可以结合智能化的医疗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一站式中医药康复服务。

三、把握市场机会中医药康复服务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在实施方案中,需要抓住市场机会,开拓中医药康复市场。

可以通过与社会组织合作,拓展中医药康复服务的业务范围,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满足患者的多元化需求。

同时加强市场推广,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四、完善中医药康复相关政策中医药康复服务的发展还需要在政策支持下逐步提高。

因此,在实施方案中,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完善和促进中医药康复服务的政策体系,鼓励中医药康复服务的发展,优化中医药康复服务的发展环境。

五、加强中医药康复技术创新中医药康复技术的不断创新也是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的重要方面。

因此,在实施方案中,可以加强中医药康复技术创新,引入新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中医药康复服务的效果和质量。

同时,也可以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推动中医药康复服务技术的国际化和创新化。

六、加强中医药康复服务质量管理提高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的另一个关键是加强服务质量管理。

在实施方案中,需要建立符合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确定中医药康复服务的质量标准和指标体系。

建立患者评价和满意度调查机制,及时反馈患者意见和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中医药康复服务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其目的是通过中医药手段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当前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相对较弱,存在服务范围狭窄、技术水平不高、机构分布不均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

二、目标设定1.扩大中医药康复服务范围:提供更广泛的中医药康复服务,包括疾病康复、残疾康复、老年康复等领域。

2.提高中医药康复服务水平:加强中医药康复技术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3.优化中医药康复服务机构布局:合理规划中医药康复服务机构的位置和数量,满足不同地区的康复需求。

三、实施措施1.加强中医药康复技术培训(1)建立中医药康复技术培训体系,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培训评估标准。

(2)组织中医药康复技术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提高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康复知识。

(3)设立中医药康复技术培训基地,提供实践教学和继续教育的机会,培养中医药康复服务人才。

2.拓宽中医药康复服务范围(1)制定中医药康复服务项目指南,明确不同疾病和康复需求的诊疗方案和康复项目。

(2)推广中医药康复服务项目,开展宣传活动,增加患者对中医药康复的认可和需求。

(3)加强中医药康复与其他康复专业(如物理治疗、职业治疗)的合作,实现综合康复服务。

3.优化中医药康复服务机构布局(1)开展中医药康复服务需求调查,了解各地区的康复服务需求和现状。

(2)制定中医药康复服务机构布局规划,合理规划中医药康复服务机构的位置和数量,确保服务覆盖面。

(3)加强中医药康复服务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

四、预期效果通过以上实施措施,预期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中医药康复服务范围扩大,更多患者可以享受到中医药康复的服务。

2.中医药康复服务水平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得到提升。

3.中医药康复服务机构布局优化,可以满足更多地区的康复需求。

4.中医药康复服务的认可度和需求增加,促进中医药康复的发展。

康复治疗类——620503中医康复技术教学标准

康复治疗类——620503中医康复技术教学标准

高等职业学校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征求意见稿)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中医康复技术(620503)二、入学要求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三、基本修业年限三年四、职业面向所属专业大类(代码)所属专业类(代码)对应行业(代码)主要职业类别(代码)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举例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医药卫生大类(62)康复治疗类(6205)居民服务业(80)卫生(84)社会工作(85)康复技师(2-05-07-13)中医技师(2-05-07-16)保健按摩师(4-10-04-02)康复治疗保健调理保健调理师健康管理师五、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中医康复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居民服务业、卫生、社会工作等行业的康复技师、中医技师、保健按摩师等职业群,能够从事中医特色康复治疗、保健调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二)知识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文明生产与安全等相关知识;3.掌握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与方剂等中医学基础知识,掌握中医康复基本理论;4.掌握解剖、生理、病理及诊断学等现代医学基础知识,掌握康复医学基础理论;5.掌握经络与腧穴基本理论、十四经穴循行路线、起止点,常见腧穴的定位与主治作用等知识;6.掌握推拿治疗、灸法治疗、拔罐治疗、刮痧治疗、情志调摄、文娱疗法、传统理疗、传统运动疗法等中医康复技术的知识;7.掌握康复评定技术及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技术等现代康复医学的基本知识;8.掌握一定的老年病学、中医养生、健康管理的知识;9.熟悉社区康复及康复辅助器具相关知识;10.熟悉中医药健康产业创业的基本流程、服务要求。

康复基础概念

康复基础概念

二、现代医学模式
预防医学 保健医学 治疗医学
康复医学
三、什么是康复医学
是具有独立的理论基础、功能评定方法、治疗技 能和规范的医学应用学科,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 复进程、预防和(或)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程度。
四、康复医学服务的对象和目的
对象 因疾病和损伤而导致各种功能障 碍者(残疾者)、老年人、慢性 病患者、疾病或损伤、亚健康人 群。这些功能障碍临床医学难以 解决。康复介入时间,不应在功 能障碍之后,而应在之前。
• 概念: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 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 者(包括先天性残)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能 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 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 复,使他们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 走向社会(WHO)。康复不仅针对疾病而且着眼 于整个人、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及经济能 力进行全面康复。
• 言语和吞咽功能问题 • 认知和神经心理学功能异常 • 儿童残疾问题 • 老年残疾问题 • 性功能问题 • 职业的康复问题 • 社会的康复问题
• 运动功能的障碍 • 痉挛和肌张力的异常 • 帕金森氏病和有关协调功能的异常 • 制动和废用 • 神经性膀胱和二便排泄功能的异常 • 褥疮
十、康复医学的管理
六、康复医学的基本政策
1、联合国 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系列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文件、决议。较重要的有《禁止一切无视残疾人的社 会条件的决议》、《弱智人权利宣言》、《残疾人权利宣言》、《关于残疾人恢复职业技能的建议书》、 《残疾预防及残疾人康复的决议》、《开发残疾人资源的国际行动纲领》。 2、《残疾人保障法》: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于1991年5月15日起生效。保障法共计九章 54条,有总则、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福利、环境、法律责任等,在康复一章中对康复的职 责、指导原则、组织实施、人员培养和器具,都有详细的论述和规定。 3、无障碍设计规范:建设部、民政部和中残联在1988年发布《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 范》,确定建筑物内外部的无障碍设计要求。包括坡道、音响交通信号、触感材料(盲道、建筑物、公用设 施等)使用的规定,电梯、走廊、厕所、盥洗、浴室电话、信箱、饮水设施的便于残疾人使用的要求。 4、残疾人节日: (1)中国助残日: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2)国际残疾人日:每年12月3日(1992年10月14日,联合国第47届大会决议)。

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方案,以加强中医药康复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治疗。

背景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康复服务在各种疾病和健康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中医药康复服务的能力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目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目标是:1.提高中医药康复服务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2.加强中医药康复服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3.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的服务体验和满意度;4.完善中医药康复服务的机制和管理体系。

方案内容1. 专业培训与技能提升•开展中医药康复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课程,包括疾病诊断与治疗、康复技术、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设立中医药康复服务技术研究中心,组织研究人员进行康复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2. 科学化与规范化建设•制定中医药康复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包括康复治疗程序、康复评估指标、治疗方案等,确保康复服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推广并应用中医药康复服务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不断更新康复服务的内容和方法。

3. 患者参与与服务体验•建立患者参与中医药康复治疗的机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过程,提高治疗效果。

•加强患者对中医药康复服务的宣传与教育,提高患者对中医药康复服务的认知和信任度。

4. 机制与管理体系建设•建立中医药康复服务的管理体系,包括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管理规范。

•加强对中医药康复服务的监督与评估,确保服务质量的持续改善。

实施计划阶段一:准备阶段(1个月)1.成立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小组,确定工作目标和时间计划。

2.开展现状分析,了解中医药康复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召开座谈会,征求专家和患者的意见,确定工程的重点和方向。

阶段二:方案制定和培训(3个月)1.制定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详细实施方案,包括培训课程内容、科研项目计划等。

治未病健康工程宣传方案(3篇)

治未病健康工程宣传方案(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慢性病、亚健康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治未病”工作的要求,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我们特制定本宣传方案,旨在广泛传播“治未病”理念,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二、宣传目标1. 提高全民对“治未病”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2. 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

3. 引导公众关注慢性病、亚健康等健康问题,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4. 推动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三、宣传内容1. “治未病”理念:介绍“治未病”的起源、内涵和现代意义,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健康理念。

2. 健康知识:普及常见疾病预防知识、慢性病管理知识、营养健康知识、运动健康知识等。

3. 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

4. 健康服务:介绍各类健康服务项目,如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康复治疗等。

四、宣传形式1. 线上宣传:a. 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发布宣传内容;b. 制作健康科普视频、海报、宣传册等,通过视频网站、社交媒体等进行传播;c. 开展网络直播活动,邀请专家进行健康讲座,解答公众疑问。

2. 线下宣传:a. 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义诊活动,走进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b. 利用户外广告、公交广告、宣传栏等载体,广泛宣传“治未病”理念;c. 与医疗机构、药店、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等合作,开展健康宣传活动。

五、宣传时间1. 长期宣传:将“治未病”宣传融入日常工作中,形成常态化宣传机制。

2. 主题活动:结合重大节日、健康日等时间节点,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六、宣传对象1. 全体市民:提高全民健康意识,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2. 重点人群:针对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特定人群,开展针对性宣传。

3. 医疗机构:加强医疗机构对“治未病”工作的重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者:韩喜平孙小杰来源:《前线》2018年第12期[摘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定地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将健康中国从建设任务提升至战略任务。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理念与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即把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大健康、大卫生”为理念基础,扩展健康服务内涵;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机制;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对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健康中国;人民健康;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8)12-0054-04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长远发展和时代前沿出发,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安排。

它基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旨在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民健康发展,为新时代建设健康中国明确了具体落实方案。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人民健康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指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健康中国作为国家战略实施,进一步确立了人民健康在党和政府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戰略地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健康是美好生活的最基本条件,因此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整合健康资源、健康产业,建设人人共建共享的健康中国。

以健康优先就是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以人民的健康需求为导向发展健康服务。

健康问题牵涉面广,当前健康中国战略相关工作分散在医疗医药、社会保障、环境治理、公共卫生等部门,各部门工作已形成体系,短时间内将各部门的健康相关工作都合并为一不切实际。

因而,将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成为了健康中国战略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4050亚健康康复工程
中国4050亚健康康复工程是我国“全民健康工程”旗帜下的重要工程,是落实党的十七
大提出关于实施全民健康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落实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治未病”
工程的具体行动。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发起,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国食品报、中国中医药报、中国经济报、中国保健时报、世界健康产业管理联合会、中外
健康产业杂志社等多家单位共同倡导组织,旨在为4050年龄段群体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咨
询、健康评估,通过开发专业的亚健康调理项目,有效的亚健康干预手段,进而实现4050
年龄段群体亚健康康复的大型康复工程。

中国4050亚健康康复工程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方式,让4050群体认识到“预防优于保健、康复重于治疗”,
以此带动和改善4050年龄段群体的亚健康状况。
中国4050亚健康康复工程意义
为改善4050年龄段群体的健康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发起了旨在关注和改善4050年龄
段群体亚健康状况的大型亚健康康复工程—中国4050亚健康康复工程。希望通过这项工程,
增强4050年龄段群体的健康保健意识,提高4050年龄段群体的健康素质,实现国家“全民
健康工程”的目标。

中国4050亚健康康复工程宗旨
建立中国4050亚健康康复干预服务体系,提供专业的亚健康康复项目和手段,改善
4050年龄段群体的健康状况。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中国4050亚健康康复工程成立背景

一、社会需要
根据2005年中国人口调查结果显示,4050年龄段群体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9.79%,约
3.8727亿人,其中男性约占52.41%,约2.03亿人;女性约占47.58%,约1.84亿人。
4050年龄段群体是家庭、企业、社会的支柱和栋梁,他们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
的和谐、企业的发展、家庭的幸福。根据我国近10年居民死亡情况调查报告显示,40—59
岁人群死亡人数在10年内上升了2.4倍。其中,男性增长了73%,女性增长了62.4%。4050
年龄段群体已经成为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群体。
4050年龄段群体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终日奔波忙碌,长期超负荷工作,没
有时间打理自己的健康,也没有人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他们的英年早逝会给家庭带来
巨大灾难,会给企业和国家带来重大损失,关爱他们的健康势在必行。
二、政府倡导
2006年3月,中央下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明确提出“疾病防治中心
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防、治相结合”的方针。
2007年,胡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提出要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通过健康促进、健
康管理和健康教育树立对自己、对家人负责的健康意识。
2008年1月“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
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强调指出,要专门思考和研究中医学“治未病”理念,进一步凸显其防患于
未然的重要价值。
2008年6月,国家相关部门发起了大型健康公益工程活动——中国4050健康公益工
程,本工程通过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评估、健康服务等手段改善4050年龄段群体的
亚健康状况。
2012年6月,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的积极组织倡导下中
国4050亚健康康复工程正式启动。新闻发布会定于2012年12月2日在全国人大会议中
心举行。

中国4050亚健康康复工程办公室

中国4050亚健康康复工程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是由主办单位、协办单位、承
办单位为推进这一工程的全面深入开展,而共同组建的管理性机构,全面负责中国4050亚
健康康复工程各项工作的开展。

中国4050亚健康康复工程专家组

殷大奎:全国政协委员、原卫生部副部长、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中国医师协会会
长、中国健康教育协会会长、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万承奎: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武警部队健康总顾问、第四军医大学教授、
卫生部首批十名健康教育专家、中国企业家协会健康教育首席专家

尹志超:著名中医专家、中央首长保健医、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合作中心副主任、中国
保健品应用工作推广委员会会长

王敏清:原中央保健局局长兼中央保健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擅长亚健康与养生专业,著有
科普书籍

盖国忠: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中医慢病课题组组长,擅长慢病防
治,擅长养生

林 兰: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
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务院具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杨金生: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所所长、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擅长现代病
防治,尤其是心脑血管病

刘洪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骨伤科副主任,擅长骨科

谢颖贞: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擅长中风、脑血管病

朱云龙: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全国中医骨伤科学会副秘书长、
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所长

刘国升:香港世界医药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加州爱凯中医院特聘主任医师、美国世界
传统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

赵顺本:中医科学院名誉顾问、中国艾灸研究会副会长、艾灸世家,祖传500年的艾
灸炮制技术及艾灸的灸法技术

徐长明:中国4050健康公益工程办公室秘书长、世界健康产业管理联合会养生保健专
业委员会会长

刘晓云:中国4050健康公益工程内蒙古指挥部负责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
主任医师、正教授

申明光:世界健康产业管理联合会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专家组专家、中国中医治未病工
程养生专家、中国4050健康公益工程特邀中医针灸专家

刘耿铖:世界健康产业管理联合会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专家组专家、中国中医治未病工
程养生专家、中医养生康复协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

赵嫦玲:山西省中医学院、职工医学院副教授,中国4050健康公益工程特邀中医专家,
对“艾灸”疗法有很深造诣

中国4050亚健康康复工程营销顾问

马建平:中国4050亚健康康复工程营销顾问、现代营销团队建设管理专家、多家知名
企业咨询顾问、品牌建设系统营销专家

黄晓玲:中国4050亚健康康复工程营销顾问、品牌营销管理咨询师、项目策划管理专
家、店务管理系统培训师

王 芳:中国4050亚健康康复工程营销顾问、招商会议策划执行顾问、企业内训高级
顾问、培训规划咨询师

中国4050健康公益工程形象推广大使

耿润兰:中国4050健康公益工程昔阳服务站负责人
陈灵丽:中国4050健康公益工程台州服务站负责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