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维讲义试题答案

管理思维讲义试题答案
管理思维讲义试题答案

单选题

正确

1.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中国人必要修养的容D

1 A 明辨随机应变和投机取巧,不能取巧

2 B 把圆通和圆滑切实分清楚,圆通才好

3 C 区别大我与小我的同和异,多说我们

4 D 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

正确

2.下列哪项不属于一涵二的特性B

5 A 彼此互补互助,能者应该多劳

6 B 注重团体权益和荣誉,集体主义

7 C 不需明显制衡,不知不觉互动

8 D 注重个人义务,力求共尽职责

正确

3.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二构成一的优点D

9 A 适合于稳定的环境

10 B 有一定的途径可循,形成模式

11 C 有利于教育和学习,传播快速

12 D 在动态中维持均衡,弹性应用

正确

4.最典型体现一分法思维的人是B

13 A 中国人

14 B 日本人

15 C 美国人

16 D 英国人

正确

5.管理制度化的第一个步骤是D

17 A 制度化

18 B 模式化

19 C 标准化

20 D 是非化

正确

6.最典型体现二分法思维的人是C

21 A 中国人

22 B 日本人

23 C 美国人

24 D 德国人

正确

7. 下面哪项不属于中国人“一切以人为本”的具体容B

25 A 人能心想事成

26 B 人是万物的主宰

27 C 人是自己的主宰

28 D 人是万物之灵

正确

8. 对于合理和合法的关系,中国人的态度是B

29 A 合理和合法总是相互矛盾的

30 B 合理比合法更重要,只有合理的法才是真正的合法

31 C 合法比合理重要,一切以合法为标准

32 D 合理和合法根本就没有关系,合理的事情不一定合法,合法的事情不一定合

正确

9.下列中哪项不是三种主要管理思维之一:D

33 A 一分法

34 B 二分法

35 C 三分法

36 D 四分法

正确

10. 深藏不露的最大前提是A

37 A 自身有能力

38 B 别人对自己有猜忌

39 C 自己能力还在完善之中

40 D 环境还不允许自己发挥才能

正确

11.按照包容性的强弱,三种思维的顺序依次是D

41 A 一分法>二分法>三分法

42 B 二分法>一分法>三分法

43 C 三分法>一分法>二分法

44 D 三分法>二分法>一分法

正确

12.下面那一项不是人的主流哲学观念D

45 A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46 B 合大于分

47 C 和为贵

48 D 一在二后

正确

13.下列不属于一统全局特性的一项是C

49 A 不容许个人突出表现,单位合力

50 B 对外抗争而对互助,排他性强

51 C 注重个人义务,力求共尽职责

52 D 组织成员的行动一致,高一致性

正确

14.中国人的基本信条是B

53 A 一切都是不一定

54 B 以不变应万变

55 C 人是万物之灵

56 D 人能自己主宰自己

正确

15. 中国人喜欢下面哪种类型的说法方式D

57 A 含含糊糊的含含糊糊

58 B 清清楚楚的含含糊糊

59 C 清清楚楚的清清楚楚

60 D 含含糊糊的清清楚楚

第1讲三种主要的管理思维(上)

【本讲重点】

1. 管理制度化的三个步骤

2. 是非判断与思维差异的来源

3. 根本问题探讨:一何以生二

管理概论

1.管理的三个层次

管理是什么,对此一般有三个层次的理解,不同层次的管理理解相应有着不同的定义。

管理是一种工具

认为管理是一种工具、一门技术,这是对管理第一个层次的理解,也是最低层次的理解。在这种理解层面上,管理就只是按照一整套的技术模式去操作行动。

管理是一种方法

将管理看作是方法,这是对管理第二个层次的理解,它已经比较接近管理的真谛。既然是方法,那么一方面就必须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也必须有灵活的适应性,应该随着企业特点的变化而相应地变化。

管理是一种思维

这是对管理第三个层次的理解,也是最高层次的理解。管理可以看作是一种观念或者文化的体现。人是思维的动物,人的行为和决定都受思维的支配,思维最终决定是否行动以及采取何种行动。因此,具有不同管理思维的人会选择和采取不同的管理判断和管理方式。也

就是说,管理思维决定了管理态度与管理行为。

2.三种管理思维

管理思维是管理的根本,世界上对于管理思维的看法,如果细分可能有数十种,但主要的只有以下三种:

三分法

这种管理思维以中国人为代表。三分法通常一方面给人迟疑和缺乏原则、标准的感觉,但是另一方面又会给人圆融变通的感觉。

二分法

这种管理思维以美国人为代表,是目前占据支配地位的管理思维。二分法一般给人是非分别的清晰感,但另一方面也会给人一种生硬呆板的感觉。

一分法

这种管理思维以日本人为代表。一分法一般给人迅速决断的速度感,但是同时也给人一种缺乏思考的盲目感。

3.管理的制度化

不管是哪一种管理思维,都必须遵循和认同以下观念,即:虽然制度化的管理不是好的管理,容易因僵化而与现实脱节,但尽管如此,也仍然必须毫不犹疑地实现管理的制度化。

管理的制度化需要经过三个步骤,即:是非化、标准化和制度化。

是非化

管理者必须根据一定的观念(主要是价值体系),判断哪些行为正确,哪些行为错误。这是标准化的必要前提。

标准化

根据已经确定的是非,将判定“是”的行为进行归纳,从而提取出相应的标准;而判定为“非”的行为则与标准化没有直接关系。

制度化

标准化的规定必须进一步制度化,即转变为企业所有员工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制度化的目的就是使标准取得普适性,进而取得约束整个企业的合法性。只有制度化才能使标准对企业经营发挥出真正的实效。

是非判断的背后

是非判断并不是一种天然客观的行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和哲学观念,因而对完全相同的事物或者事件会作出截然不同的是非判断。

1.是非判断差异来自思维差异

世界上主要有三分法、二分法和一分法这三种思维,不同的思维有着不同的是非判断,如下图所示:

图1-1 是非判断来自思维示意图

是非难明

是非难明是三分法思维的是非判断,中国人的是非观就是典型的“是非难明”。是非难明强调判断是非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即使是非的标准很难把握,但认为判断的结果仍然应当是“是非分别”。

是非分明

是非分明是二分法思维的是非判断。是非分明意味着是非之间有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根据这条界限,就可以清晰确定是非。美国人的是非观就是典型的“是非分明”:“是”就是“是”,“非”就是“非”,绝对不能含糊不清,脚踏两只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