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和铁路运输发展概述

铁路和铁路运输发展概述
铁路和铁路运输发展概述

铁路和铁路运输发展概述

1825 年9 月27 日,世界上第一条客货运输铁路,英国的斯托克顿- 达林顿铁路建成通车。虽然这条铁路仅长32km,但由于铁路这种运输方式,比起其他运输方式,具有载重量大、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很快在世界各地迅猛发展。

一、旧中国铁路发展概况

中国最早的铁路,是1876 年由英国资本集团采取欺骗手段擅筑的吴淞铁路,全长14.5km。运营了1 年多,就被清政府以28.5 万两白银赎回,并于1877 年10 月拆除。

从1876 年至新中国成立前的73 年间,在中国共修建了26300km 铁路。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和国内统治阶级

的腐败无能,旧中国铁路存在着技术等级低、设备陈旧、标

准不统一等弱点,仅轨距就有600mm、762mm、1000mm、1067mm、1435mm、1520mm等等,这样就严重阻碍了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再加上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军阀混战等因素,到1948 年底,国内铁路营业里程仅为13500 多km。

二、新中国铁路建设发展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铁路建设。建国之初,就成立了铁道部,统一管理全国铁路运输生产、基本建设和机车车辆工业。建国50 多年来,我国铁路发展大致经

历了以下3 个时期:

1.人民政府接管铁路,抢修和恢复铁路运输生产时期(1949 年1952 年)

这一时期,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3 方面的工作:

(1)抢修和恢复因战争破坏的铁路运输线路、桥梁、隧道,仅1949 年就抢修恢复了8278km 铁路,到1952 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22876km。

(2)对机车车辆工业作了调整,确定了各厂产品方向,

增添了设备,改善了生产条件。同时修复了1400 多台机车,近900 辆客车和7000 多辆货车。1952 年8 月1 日,四方铁路工厂诞生了第一台完全由中国制造的蒸汽机车。

(3)1950 年6 月,全路颁布和实施了统一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从此彻底改变了旧中国铁路管理分散、各自为

政的状况。

2.有计划地开展铁路建设,中国铁路网骨架基本形成时

期(1953 年~1978 年)

自1953 年起,国家进入了有计划发展国民经济时期,到1980 年,铁路经过了5 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1)加快新线建设,改善路网布局

1953 年至1980 年,共新建干、支线100 多条,遍布

西

南、西北及中、东部地区,并在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上修

建了许多铁路桥梁,连接了各条干线,基本形成了全国铁路

网的骨架。到1980 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49940km,为1952 年底的2.18 倍。

(2)逐步改造既有线,提高运输能力为了满足铁路运量

持续迅速增长的需要,在建设铁路新线的同时,对既有铁路

进行了技术改造,以提高运输能力。如窄轨改成标准轨距,

单线建成双线,蒸汽机车牵引改为内燃机车牵引等等。到1978 年底,全国内燃机车牵引的线路达7000 多公里。

(3)发展铁路工业,大量制造铁路运输装备通过多年努力,我国的铁路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铁路运输所需的装

备,如机车车辆,遥信信号,桥梁、道岔、工务器材,以及

工程机械、装卸机械等,都能自行建造,形成了完整的工业

体系。

3.贯彻改革开放政策,中国铁路步入新的发展时期(1979 年以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铁路建设进入了新的发

展时期。为了解决铁路运输能力不能满足客货运量快速增长

需要的矛盾,铁路建设重点围绕以下5 个方面进行:

(1)加强营业铁路改造,扩大运输能力为了解决营业线

路技术状态低,满足不了客货运量迅猛增长的需要,铁道部

把建设资金主要投到营业铁路的技术改造。1979 年以来,开展的技术改造有:加强编组站的改建、扩建,提高列车编组能力。其中改建、扩建的大型路网性编组站有:郑州北、丰台西、沈阳西、南京东和南翔等站。

增强客运站能力,先后建成了北京西、上海、天津、石家庄、成都、哈尔滨、乌鲁木齐、西安等一批新客站。

增修复线,大力发展电气化铁路。先后建成的复线有,京广线衡广段,沪宁、沪杭复线,浙赣复线,陇海铁路郑州至徐州段,胶济、京包全线等等;先后建成的电气化铁路有陇海铁路郑州至兰州段,贵昆、成渝、川黔、京秦、石太线

(2)有重点的建设新线这一时期,新线建设主要解决煤炭运输能力不足的问题,如京秦、大秦双线电气化铁路,新兖、兖石、太焦铁路等,解决了山西、内蒙、宁夏等地的煤炭外运的运力严重不足难题。另外,还新建了京九、南昆等铁路,对改善贫困地区的交通、发展地方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正在建设的西藏铁路,将是世界铁路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它既是海拔最高的铁路,又是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到2003 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7.3 万km。

(3)采用先进技术,加快铁路现代化建设解决铁路运力

不足,采取的另一重要措施,就是应用先进技术,加快铁路现代化建设,具体包括:在机车车辆方面,采用大

功率牵引动力和新型车辆可以扩大列车编组,提高列车

载重量,加快列车运行速度。

在信号方面大力发展自动、半自动闭塞系统,推行电气

集中及调度监督,以提高运行速度和保障行车安全。

货运方面,加快发展集装箱运输,提高装卸机械化水平,保障运输的畅通。

在线路养护机械化方面,除自行研制捣固机、铺轨机、

道床整形机外,还引进了成套大型养路机械,提高了线路质量。

(4)建立科研体系,发展铁路科学技术

铁道部自1950 年3 月1 日建立专业科研机构铁道技术研究所以来,到80 年代就形成了多方面、多层次的科研体系,有部属、局属、院属科研机构50 余所。多年来,在提

高铁路综合运输能力,保证列车安全运行,节约能源,采用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5)开展既有线提速,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对既有线的线路、道岔等设施进行适当技术改造. 即可大幅度提高列车运行速度,比起建高速铁路,这是提高铁路运能的一条既快又省的捷径。1997 年4月1 日,铁路实施第一次既有线大提速. 全路开行8对运行速度120~160km/h 的跨局特快旅客列车,78 对“夕发朝至”旅客列车,货物列车最高运行速度80km/h。1998 年10 月1 日、2000 年10 月21

日、2001 年10 月21 日、2004 年4 月18 日,铁路先后进行了第二、三、四、五次大面积提速,极大提高了铁路运能。

尤其是第五次大面积提速,通过提高线路允许速度,更换新

型机车车辆,延长机车交路,科学铺画运行线等手段,使时

速160km 及以上的线路达到7700km 以上,运输质量全面优化。

目前,我国铁路正沿着客运高速化,货运重载直达列车

和集装箱运输并重发展的方向,健康顺利地发展,为我国的

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铁路运输的特点和产品特性铁路运输,是指由机车和车辆组成的列车,载运旅客或货物。显然,铁路运输的产品就是旅客或货物的位移。前者称旅客周转量,单位是“人公里” ;后者称货物周转量,单位为“吨公里” 。比起其他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特性。

(一)铁路运输的高、大、半特点在我国,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具有高度集中统一指挥,大联动机式的生产管理和半军事化的纪律制度等特点。

1.高度集中统一指挥全国的铁路运输任务,是在铁道部

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下,由各铁路局、铁路分局和站段

等部门各工种人员协同完成的。因此,要保证列车昼夜

不停,安全正点运行,需要各条线路、各个车站、各个

部门、各个岗位的作业人员,围绕列车运行图和调度计

划,开展生产活动,要做到这点,必须在铁道部领导

下,统一管理,逐级负责。由铁道部调度以命令方式,

统一指挥运输生产,保证铁路运输四通八达、畅通无

阻。

2.大联动机式的生产管理

铁路是一部大联动机,其生产活动由多部门、多工种协

作完成的,包括运输、机务、车辆、工务、电务等等。因此

要求各部门的生产和管理,严格按铁道部制定和颁布的技术

标准、管理办法、规章制度进行,象钟表一样准确地工作,

协调配合,做到一点不差,差一点不行,保证铁路运输的安

全畅通。

3.半军事化的纪律制度

铁路运输生产是既集中又分散,列车运行执行全路统一

的列车时刻表和交路。由于列车运行是风雨无阻、昼夜不断的,因此,计划性、时间性、标准性、统一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些只有靠严密的组织纪律来保证。不论你在什么岗位、什么班次,都要服从上级的命令、听从上级的指挥,坚

持按制度、按标准进行作业。

(二)铁路运输产品的特性铁路运输产品,具有以下

4 方面的特性:

1.铁路运输的产品,不具有新的物质形态,它只是运输

对象在空间位置的改变。

2.铁路运输的产品,即旅客或货物的位移,是同运输过程密不可分的,在它被生产出来的同时就被消费掉了。

3.铁路运输产品,具有明显的社会服务性,所以它的生产过程,就是一个服务过程。

4.铁路运输的产品,不能储存、积累和调拨,产品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客货运输组织和扩大运输能力来实现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