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胡索与零余子的鉴别

合集下载

每日一味抗癌中药——延胡索,止痛效果极佳!多用于癌症疼痛

每日一味抗癌中药——延胡索,止痛效果极佳!多用于癌症疼痛

每日一味抗癌中药——延胡索,止痛效果极佳!多用于癌症疼

延胡索
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

主要产于浙江,夏初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至内外变黄时取出,晒干贮存。

用时捣碎,生用或醋制用。

【别名】延胡、元胡索、玄胡索。

【性味】辛、苦,温。

【归经】心经、肝经、脾经。

【功效】活血散瘀,行气止痛。

【应用】
•肿瘤治疗
本品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可治疗多种癌症疼痛。

如治疗肺癌胸痛,常配伍壁虎、金荞麦、瓜蒌皮、降香;
治疗食管癌吞咽不适疼痛,常配伍急性子、制南星、威灵仙;
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常配伍骨碎补、威灵仙、徐长卿、刘寄奴等。

•其他应用
用于气血瘀滞之各种痛证。

本品辛散温通,为活血行气止痛之良药,前人谓其能“行血中之气滞,气中血滞,故能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为常用的止痛药,无论何种痛证,均可配伍应用。

治心血瘀阻之胸痹心痛,常与丹参、桂枝、薤白、瓜蒌等药同用;
治热证胃痛,可配川楝子;治寒证胃痛,可配桂枝、高良姜;治气滞胃痛,可配香附、木香、砂仁;治瘀血胃痛,可配丹参、五灵脂等药用;治中虚胃痛,配党参、白术、白芍等;
治肝郁气滞之胸胁痛,可伍柴胡、郁金;治肝郁化火之胸胁痛,配伍川楝子、栀子;
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常与乳香、没药同用;
治风湿痹痛,可配秦艽、桂枝等药用。

【使用注意】醋制可加强止痛之功。

中药“活血化瘀药”——延胡索

中药“活血化瘀药”——延胡索

中药“活血化瘀药”——延胡索本品为罂粟科多年生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

本品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又名元胡。

主产于浙江。

夏初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

本品气微,味苦。

以断面金黄色、有蜡样光泽者为佳。

切厚片或捣碎,生用或醋炙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辛、苦,温。

归肝、脾、心经具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研末服,每次1.5~3克。

醋制可加强止痛之功。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延胡气温,心腹卒痛,通经活血,跌扑血崩。

三、临床应用气血瘀滞,胸胁、脘腹疼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仆肿痛本品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又能行气,且止痛作用显著,为活血行气止痛要药。

李时珍谓其“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临床可广泛用于血瘀气滞所致身体各部位的疼痛。

治寒滞胃痛,常配伍桂枝、高良姜等,如安中散(《和剂局方》);治肝郁气滞血瘀所致胸胁脘腹疼痛者,常配伍川楝子,如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治心血瘀阻之胸痹心痛,常与丹参、桂枝、白、瓜蒌等同用;治经闭痕,产后瘀阻,常配伍当归、蒲黄、赤芍等,如延胡索散(《济阴纲目》);治寒疝腹痛,睾丸肿胀,常配伍橘核、川楝子、海藻等,如橘核丸(《济生方》);治风湿痹痛,常配伍秦艽、桂枝等;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可单用本品为末,以酒调服。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生物碱类成分,包括原小檗碱型生物碱(叔胺类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等;季铵类小檗碱、巴马汀等)、原托品碱型生物碱(原阿片碱、a-别隐品碱等)、阿朴菲型生物碱(D-海罂粟碱等)等。

此外,延胡索还含有甾体、有机酸、黏液质、氨基酸和挥发油等其他成分。

2.药理作用延胡索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延胡索乙素及甲素等具有显著镇痛、镇静、催眠等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氧、增加心输出量、抗心律失常、抑制血小板聚集等血液及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对实验性胃溃疡有保护作用。

延胡索(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延胡索(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延胡索(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延胡索拼音Yán Hú Suǒ别名延胡(《雷公炮炙论》),玄胡索(《济生方》),元胡索(《药品化义》)。

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块茎。

5~6月间当茎叶枯萎时采挖。

挖取后,搓掉外面浮皮,洗净,分别大小,放入开水中烫煮,随时翻动,至内部无白心呈黄色时,捞出晒干,置于干燥通风处,防潮及虫蛀。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

块茎球形。

地上茎短,纤细,稍带肉质,在基部之上生1鳞片。

基生叶和茎生叶同形,有柄;茎生叶为互生,2回3出复叶,第2回往往分裂不完全而呈深裂状,小叶片长椭圆形、长卵圆形或线形,长约2厘米,先端钝或锐尖,全缘。

总状花序,顶生或对叶生;苞片阔披针形;花红紫色,横着于纤细的小花梗上,小花梗长约6毫米;花萼早落;花瓣4,外轮2片稍大,边缘粉红色,中央青紫色,上部1片,尾部延伸成长距,距长约占全长的一半,内轮2片比外轮2片狭小,上端青紫色,愈合,下部粉红色;雄蕊6,花丝连合成两束,每束具3花药;子房扁柱形,花柱细短,柱头2,似小蝴蝶状。

果为蒴果。

花期4月,果期5~6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地林下,或为栽培。

分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

主产浙江。

性状干燥块茎,呈不规则扁球形,直径1~2厘米,表面黄色或褐黄色,顶端中间有略凹陷的茎痕,底部或有疙瘩状凸起。

质坚硬而脆,断面黄色,角质,有蜡样光泽。

无臭,味苦。

以个大、饱满、质坚、色黄、内色黄亮者为佳。

个小、色灰黄、中心有白色者质次。

化学成分从延胡索的块茎中共提出生物碱10余种,其中经鉴定的有紫堇碱、dl-四氢掌叶防己碱、原阿片碱、L-四氢黄连碱、dl-四氢黄连碱、L-四氢非洲防己碱、紫堇鳞茎碱、β-高白屈菜碱、黄连碱、去氢紫堇碱,还有紫堇达明碱、去氢紫堇达明碱。

东北延胡索块茎含多种原小蘖碱型生物碱,其中有紫堇碱、紫堇达明碱、去氢紫堇达明碱、去氢紫堇碱、黄连碱、四氢黄连碱、四氢非洲防己碱、四氢掌叶防己碱、紫堇鳞茎碱等。

延胡索

延胡索

延胡索【概述部分】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 药用部位为干燥块茎。

延胡索最早记载于唐.陈藏器《本草拾遗》(公元739年)与李殉《海药本草》(五代约公元10世纪)。

《中药大辞典》转载:延胡索,别名“元胡”。

《雷公炮炙论》称之为“延胡”,《济生方》称为“玄胡索”,(药品辨义)称为“元胡索”,《本草纲目》释名曰:“本名为玄胡索,因避宋真宗讳,故改玄为元也”。

[1] 明代始逐渐在江、浙一带栽培使用,从清至今渐次废弃野生品,而以浙江栽培品作为延胡索的道地正品。

另据近年药源调查表明,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境都广泛分布有齿瓣延胡索。

自唐至明800余年,延胡索一直被列为本草道地药材,应用历史悠久。

元胡为四十种常用大宗药材品种,用途广泛,需要量巨大。

元胡是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要药。

目前浙江、陕西为市场提供着大多数的货源。

【分布与生境】延胡索多生于荫蔽、潮湿的山地稀疏林地,或树林边缘的草丛中,或背阴的山坡、石缝中。

药材名资源植物分布区域延胡索Rhizoma Corydalis 延胡索Corydalisyanhusuo W.T.Wang 浙江东阳,磐安、江苏宜兴齿瓣延胡索Corydalisturschaninovii Bess. 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元氏县、山西承德、山东全叶延胡索Corydalis repens 黑龙江明水县、吉林长白山、辽宁东部山区、河北元氏县、北京西山,北山低海拔山地林下东北延胡索Corydalis ambigua东北堇叶延胡索Corydalis fumariifolia Maxim. 黑龙江明水县、吉林长白山、辽宁东部山区【生物学特性】延胡索喜温暖湿润气候,但能耐寒,怕干旱和强光,生长季节短,对肥料要求较高,大风对其生长不利。

以向阳高燥、排水良好、保肥力强、富含腐殖质的中性或微酸性的砂质壤土或壤土为好。

栽培品常只开花,果不及成熟即凋落。

花期3-4月,果期4-5月。

延胡索

延胡索

延胡索Yanhusuo【来源*】本品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的干燥块茎。

夏初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

【习用名称】元胡、玄胡索、延胡【处方应配】写延胡索、炒延胡索、醋制延胡索均付醋延胡索;写酒炒延胡索付酒延胡索。

【炮制】生延胡索将药材除去杂质,分档,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灰屑。

醋延胡索将药材除去杂质,分档,洗净,沥干,用米醋拌匀,略润,置锅内,加水与药面平,照煮法(附录I)用文火煮至液汁吸尽,晒或晾至外干内润,切厚片,干燥,筛去灰屑。

每100kg生延胡索,用米醋25kg。

酒炙延胡索将生延胡索喷洒黄酒,拌匀,使之吸尽,照酒炙法(附录I)炒至干燥、微具焦斑,筛去灰屑。

每100kg生延胡索,用黄酒25kg。

【性状】生延胡索本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的切片,直径0.5~1.5cm。

表皮面黄色至棕黄色,具不规则皱纹。

切面金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

质坚硬。

气微,味苦。

醋延胡索表皮灰黄棕色至黄褐色,切面深棕色至黄褐色,有的中间略显黄色,折断面棕色至深棕色;微有醋香气。

余同生延胡索。

酒炙延胡索黄棕色至棕色,有的可见焦斑,具焦香气而微带酒香。

余同生延胡索。

【鉴别*】(1) 本品粉末绿黄色。

糊化淀粉粒团块淡黄色或近无色。

下皮厚壁细胞绿黄色,细胞多角形、类方形或长条形,壁稍弯曲,木化,有的成连珠状增厚,纹孔细密。

螺纹导管直径16~32μm。

(2)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 使溶解,加浓氨试液调至碱性,用乙醚振摇提取3次,每次1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延胡索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延胡索乙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3μ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丙酮(9: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碘缸中约3分钟后取出,挥尽板上吸附的碘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中药学_延胡索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药学_延胡索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醋延胡索:取净延胡索,照醋炙法(附录 Ⅱ D)炒干,或照醋煮法(附录Ⅱ D)煮 至醋吸尽,切厚片或用时捣碎。(每100 斤用醋20斤)。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延胡索
性味: 辛、苦,温。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延胡索
归经: 归肝、脾经。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延胡索
功能主治: 活血,利气,止痛。用于胸胁、脘腹疼痛, 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
延胡索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延胡索>>>
名称:延胡索 别名:玄胡素、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延胡索
药材基源:
本品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 的干燥块茎。夏初 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 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中药材:延胡索药用价值详解>>>
谢谢!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延胡索
性状鉴别:
本品呈不规则的扁球形,直径0.5~1.5cm。 表面黄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网状皱纹。 顶端有略凹陷的茎痕,底部常有疙瘩状凸 起。质硬而脆,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蜡 样光泽。气微,味苦。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延胡索
炮制:
延胡索:除去杂质,洗净,干燥,切厚片 或用时捣碎。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延胡索
用法用量: 3~9g;研末吞服,一次1.5~3g。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延胡索
贮存: 置干燥处,防蛀。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延胡索
相关疾病症状:
崩中、产后血晕、除风、跌扑肿痛、经闭 痛经、利气、落胎、暖腰膝、破血、通小 便、脘腹疼痛、下气、心腹痛、心痛、虚 劳、症瘕。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延胡索

【中医验方】蓝色妖姬延胡索,不上瘾的止疼药。

【中医验方】蓝色妖姬延胡索,不上瘾的止疼药。

【中医验方】蓝色妖姬延胡索,不上瘾的止疼药。

延胡索为罂粟科、紫堇属延胡索的干燥块茎,为著名的常用中药,味辛;苦;性温;无毒。

入肝;胃;心;肺;脾经。

活血;散瘀;理气;止痛。

主胸胁、脘腹疼痛,心腹腰膝诸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崩中;产后血晕;恶露不尽,产后瘀阻;跌打损伤。

性味:味辛;苦;温;无毒。

①《海药本草》:'味苦甘,无毒。

'②《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归经:肝;胃;心;肺;脾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足太阴经。

'②《本草蒙筌》:'入太阴脾、肺,一云又走肝经。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脾、胃四经。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理气;止痛。

主胸胁、脘腹疼痛,心腹腰膝诸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崩中;产后血晕;恶露不尽,产后瘀阻;跌打损伤。

①《雷公炮炙论》:'治心痛欲死。

'②《日华子本草》:'除风,治气,暖腰膝,破症癖,扑损瘀血,落胎,及暴腰痛。

'③《开宝本草》:'主破血,产后诸病,因血所为者。

妇人月经不调,腹中结块,崩中淋露,产后血运,暴血冲上,因损下血,或酒摩及煮服。

'④《医学启源》:'治脾胃气结滞不散,主虚劳冷泻,心腹痛,下气消食。

'⑤《纲目》:'活血,利气,止痛,通小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炮制延胡索: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洗净,硒晾,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或打碎。

醋延胡索:取净延胡索,用醋拌匀。

浸润,至醋吸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放凉;或取净延胡索,加醋置锅内共煮,至醋吸净,烘干,取出,放凉。

(每延胡索100斤,用醋20斤)用药禁忌血热气虚及孕妇忌服。

①《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②《本草经疏》:经事先期及一切血热为病,法所应禁。

③《本草正》:产后血虚或经血枯少不利,气虚作痛者,皆大非所宜。

延胡索解析

延胡索解析

H3CO H3CO
N OCH3 OCH3
延胡索乙素
7. 理化鉴别
TLC
混淆品-齿瓣延胡索 球形
混淆品-东北延胡索 球形,内部白色
混淆品-全叶延胡索 圆球形或长圆形,表面灰棕色,内部白色
混淆品-新疆延胡索 球形或长球形,表面灰色
混淆品-土元胡 球形,少数上面有2-3分瓣状
伪品-薯蓣珠芽
手捻掉色,断面黑褐色, 无光泽,味淡,嚼之粘牙
伪品-姜黄 断面金黄色,内皮层明显,辛辣有姜味
伪品-夏天无 表面有瘤状突起
名称
延胡索 齿பைடு நூலகம்延胡索 灰叶延胡索 全叶延胡索 东北延胡索
样品 来源 北京栽培 辽宁栽培 新疆新源 北京栽培 辽宁丹东
内部 颜色 黄 黄 黄白 淡黄白 白
总碱 % 0.59~0.74
0.53
0.62 0.119~0.34
0.09
乙素 % 0.110~0.188 0.079 0 0 0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延胡索解析
延胡索药材
延胡索饮片
4. 性状鉴别
①呈不规则扁球形 ②表面黄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网状皱纹 ③顶端有略凹陷的茎痕,底部有疙瘩状凸起 ④质硬而脆 ⑤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 ⑥气微, 味苦
5. 延胡索粉末图
1 糊化淀粉粒 胞
2 下皮厚壁细胞
3 石细
6. 成分
生物碱:延胡索乙素为主要镇痛,镇静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延胡索与零余子的鉴别

年级专业 06中药营销 学 号 2006031229 姓 名 邓丽娜 指导教师 高明 学历职称 副教授 教师单位 中药学院营销教研室 填表日期 2010 年 5 月 6 日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2009届本科毕业论文 附件2: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 诚 信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术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注:此声明必须提交有作者签名的原件。本页放在学位论文封面后,目录前面。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2009届本科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 1 前言 ························································ 3 概述 ························································ 3 1延胡索的产地、功用及史书记 ································ 3 2延胡索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 4 3延胡索的炮制品及其应用 ···································· 5 4延胡索市场行情及品种资源 ·································· 5 5延胡索的栽培技术研究 ······································ 6 6 延胡索的商品规格 ·········································· 7 研究部分 ····················································· 7 1性状鉴别 ·················································· 8 2显微鉴别 ·················································· 10 3理化鉴别 ·················································· 13 4薄层色谱法鉴别 ············································ 16 5小结与讨论 ··············································· 17 6 结论 ····················································· 17 参考文献 ···················································· 18 致谢 ························································ 19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 1 延胡索与零余子的鉴别 作者:邓丽娜(2006级中药学(营销方向)专业 2006031229) 指导老师:高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营销教研室)

【摘要】目的 区别延胡索与零余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防混用药物而达不到疗效。方法 采用基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及薄层色谱鉴别等方法对延胡索(醋延胡索)与零余子进行比较。结果 延胡索(醋延胡索)与零余子在形状、直径大小和表面特征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显微则在石细胞、薄壁细胞、导管具有差异;理化反应有明显差异;薄层色谱鉴别的薄层斑点及RF值存在差异。结论 证明延胡索(醋延胡索)与零余子的主要成分不同,不能代替延胡索使用,临床应注意鉴别,使用正品。 【关键词】 延胡索;零余子;鉴别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

2 The identification of Rhizoma Corydalis and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i graduate:Deng Lina Supervisor: Gao Ming

【Abstrsct】 OBJECTIVE To carry out the identification between Rhizoma Corydalis and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i, to instruct Clinical medication, to prevent mixxing the drugs that fail to effect. METHODS Using the based source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 identification, microscopical identification, chemical identification and TLC identification to compare Rhizoma Corydalis with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i . RESULTS The three′s macrmscopical characters are different from shape, the diameter size,surface character and so on. Both microscopical identifications have difference in the Stone cells, parenchyma cells, vessel.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 in chemical identification. TLC identification type of TLC spots, and RF value is also different. CONCLUSION Proof that the Rhizoma Corydalis and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i are different in the characteristic constituent and they can not be used to replace. Should be noted in the clinical and used genuine.

【Keywords】Rhizoma Corydalis;Dioscorea opposita Thunbi;identification;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

3 前言 延胡索Rhizoma Corydalis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以干燥块茎入药,又名玄胡索、元胡、延胡等,为《中国药典》 所载品种,主要靠栽培所得[1]。延胡索是我国一种常用的中药材,本品辛散温通,入血分兼入气分,为活血行气之佳品。气滞则通,血瘀亦痛,气血通畅,通则不痛,故又为活血利气止痛之良方,收效迅速,作用部位广泛而持久[2]。延胡索的镇痛作用主要是所含生物碱成份,其中延胡索甲素、乙素均有镇痛作用 ,尤以左旋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较为明显,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天然止痛药物[3]。 延胡索近2~3年该品市场走势较好,市场需求量较大,由于其药用部位较小,限制了产量,市场价格持高不下,个别不法药商为牟取暴利,用植物药材加工后伪充延胡索入药,以假乱真,以次充好[4]。目前,中药延胡索在市场上存在多种易混淆替代品,实验研究表明它们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均不同于中药延胡索,是不能替代延胡索入药的[5]。 药典标准作为国家标准,也是法定的标准,是市场上各单位部门在医药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等环节中所应执行的标准。《中国药典》2005版所载的中药延胡索标准是针对生延胡索、醋延胡索而制定,而实际上市场上流通的很多混淆品用现行的药典标准鉴别往往有超出药典要求的情况。零余子在市场上代替延胡索、醋延胡索的混乱使用,对医疗效用有很大的影响。 尽管关于中药延胡索的研究很多,但是关于延胡索与零余子鉴别的有关研究却并不多见。

概述 1 延胡索的产地、功用及史书记载 中药延胡索,又名玄胡索、元胡、延胡等,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的干燥块茎[7],夏初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1]。李时珍曰:“奚乃东北夷也,今二茅山西上龙洞种之,每年寒露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 4 后载,立春后生苗,叶如竹样,三月长三寸高,根丛生如芋卵样,立夏掘起。”[8]延胡索是常用中药材,为“浙八味”之一[8],栽培历史悠久,清代《康熙志》载:“延胡索生在田中,虽平原也种。”[9] 延胡索生于低海拔的旷野草丛或缓坡林缘[10],延胡索主产于浙江东阳、磐安、永康一带,湖北、湖南、江苏、河南、山东、安徽等省亦有大面积栽培,全国其他地区亦有引种栽培,其中东阳、磐石种植面积大,产量多,销全国各地并有出口[11]。 延胡索辛散温通,入血分兼入气分,为活血行气之佳品。气滞则通,血瘀亦痛,气血通畅,通则不痛,故又为活血利气止痛之良方,收效迅速,作用部位广泛而持久。临床不论是气是血,凡瘀而不散,滞而不行而致的胸腹胁肋诸痛,疝痛、痹痛及跌打瘀痛等一切内外上下气血不宣之症,皆可应用[2],是种常用的中药材,其本草始载于《本草拾遗》[9],唐.陈藏器曰:“延胡索生于奚,从安东道来,根如半夏,色黄。”[9]清.《本草求真》:“延胡索,根如半夏,肉黄小而坚者良。”[12]

2 延胡索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延胡索是我国学者研究较早的中药,从20世纪30年代即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目前已分离出20多种生物碱。延胡索主要含小檗碱型(主要为季铵碱)和原小檗碱型(主要为叔铵碱)异喹啉类生物碱[13]。其主要成分是四氢紫堇萨明、四氢黄连碱、紫堇碱、四氢巴马亭、去氢紫堇碱、降氧化北美、黄连次碱、四氢小檗碱、山嵛酸、卢一谷甾醇、胡萝卜苷、香草酸、对羟基苯甲酸 [10]。另外还含有少量β-葡萄糖苷,小量黏液质、树脂、挥发油、中性物质和大量淀粉[14]。 其中,原小檗碱型生物碱生物活性较强,如延胡索乙素、甲素、丑素和去氢延胡索甲素,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具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效[15] 。 关于延胡索乙素的止痛作用,早在20世纪50~60年代,中国药理工作者依据中医对该药的统认识,深入研究了延胡索以及其生物碱在镇痛方面的作用。研究表明延胡索甲素、乙素、丑素对小鼠、大鼠、兔均具有痛作用,以乙素作用显著,已作为药物广泛用于临床,其镇作用虽不及吗啡,但无明显成隐性[14]。 较大剂量的延胡索乙素对兔、鼠、犬、猴等均有明显的催眠作用,能明显降低小鼠白发活动与被动活动。 延胡索中的脱氢延胡索碱具有扩张冠状血管、提高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增强心肌耐缺氧能力以及保护心肌缺血、坏死等有益的作用[16]。 延胡索乙素、巴马汀均具有兴奋动物垂体一肾上腺系统,刺激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