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发酵饲料

生物发酵饲料
生物发酵饲料

第四,是培养繁殖可以直接饲用的微生物,制备活菌制剂(又称微生态制剂、益生素等)。有益菌通过竞争性抑制作用(包括定殖位点和夺取营养物质)阻止有害微生物在肠粘膜附着与繁殖。

微生物发酵饲料大体有以下几步:

(1)选育优良的菌种,如菌体本身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菌体本身有很好的生长代谢活力,能有效降解大分子合成有机酸、小肽等小分子物质。

(2)活化菌种、制备种子液。

(3)二次扩大培养或三次扩大培养。将种子液接入二次扩大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二次扩大培养结束后再接入三次扩大培养基中培养。

(4)发酵饲料,将扩大培养的培养基接入发酵罐中培养一定时间。

2、饲料的分析与检验项目、方法

饲料分析检验的基本程序:

(1)检验采样

(2)饲料感官检验

(3)样品处理及制备

(4)实验测定分析,包括营养分析、有害物质检测等。

(5)数据处理,记录检验报告

发酵饲料的检验项目包括:

1)水分测定:

试样在105±2℃烘箱内,在大气压下烘干,直至恒重,逸失的重量为水分。

2)粗蛋白:

凯氏定氮法

3)粗灰分:

试料在550℃灼烧后所得残渣,用质量百分率来表示。残渣中主要是氧化物、盐类等矿物质,也包括混入饲料中的砂石、土等,故称粗灰分。

4)pH值监测:

酸度计、精密pH试纸。

5)菌落总数测定:

数再生培养基上的再生菌落数。

6)杂菌测定:

再生培养基上应无霉菌等杂菌。

饲料的检验多采用的分析方法有:

(1)化学分析法:

如容量分析,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法,比色法等。

(2)仪器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

3、发酵饲料的主要检测指标及意义,如何评价发酵饲料与常规饲料的区别。

饲料质量指标有:

(1)感官指标:

对饲料原料或成品的色泽、气味、外观性状等。

(2)营养指标:

饲料原料和成品的营养成分含量或营养价值。

(3)加工质量指标:

饲料原料或饲料产品粒度、混合均匀度、糊化度等。

(4)卫生指标:

饲料中天然、次生、外源性污染有毒有害物质及病原微生物的安全限量。

发酵饲料与常规的饲料相比有很多优点,相对于常规饲料经发酵后的饲料其营养成分更丰富,常规饲料中大分子物质较多,小分子物质较少,发酵饲料经微生物发酵,将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的物质经降解分解为有机酸,可溶性多肽等小分子物质,更适合动物的吸收;发酵饲料有发酵香味,适口性好,牲畜爱吃;发酵饲料中还含有多种有益活菌对牲畜的肠道有促进吸收消化的作用,常规饲料中没有。

饲料生产发酵技术

饲料生产发酵技术 饲料生产发酵技术引言:

微生物发酵饲料生产形式多种多样。应用微生物可利用廉价 农业 和轻工副产物生产高质量饲料蛋白原料,同时使饲料富含高活性有益微生物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笔者所在微生物发酵课题研究小组经过8年多研究,在前人微生物发酵生产研究基础上不断获得突破进展,最终形成独特的可移动式饲料发酵生产技术,本文即对传统发酵及该课题组最新发酵技术成果分述于下。

1、生产菌种选用基本原则 1.1、安全性 ①菌体本身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②不会危害环境固有的生态平衡。 1.2、有效性 ①菌体本身具有很好生长代谢活力,能有效地降解大分子 和抗营养因子,合成小肽和有机酸等小分子物质; ②能保护和加强动物体微生物区系平衡,促进动物健康。 这种功效主要指能有效地提高和维护有益微生物在动物消 化道中数量优势。它可以通过2种方式来达到目标:发酵饲料所用菌种本身就是从目标动物消化道中分离出来的有益菌,通过饲喂高比例发酵饲料可以直接提高动物消化道中有益微生物数量,使有益微生物形成优势。另一种方式是生产菌种或代谢产物可以选择性地杀灭或者抑制有害微生物,从而造成有益菌数量优势。实现这种途径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较. 常用的有:耗尽氧气,降低体系氧化还原电位;降低环境pH 值;代谢物中含有能选择性杀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的抗菌物质。

2、发酵饲料生产技术 除了生产菌种以外,生产工艺也是决定发酵技术成败的要素。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发酵饲料生产技术或生产工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2.1、青储

有利因素:传统工艺,历史悠久,技术成熟。 限制因素:季节性强,原料必须新鲜;只能就地利用,基本不能远距离运输;开窖后必须在短时间内用完;目前仅限应用于反刍动物领域。 青储饲料研究历史很长,有专门论著,笔者在此不再赘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曹利军和韩鹏主编的“青储饲料标准化生产技术”,针对生产实际提出了很好的技术方法,有很 好参考价值。 2.2、利用有机废水生产单细胞蛋白或蛋白原料 这种技术主要是用于有机废水净化处理。有机废水主要来源于造纸、酒精、氨基酸和有机酸工业所产生的废水。 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曾选用生长速度很快的热带假丝酵母,采用液体连续培养处理造纸废水,但是生产的酵母有苦味,很难在饲料中应用。80年代末,我国工程院院士伦世仪先生领导的课题组用热带假丝酵母连续培养处理酒精废水,生产的酵母有较好适口性,但是 由于废水中有机物含量比较低,培养液中干物质得率不超过1.0%,基本没有商业价值。 西欧和北美等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荷兰和芬兰等国,在有机废水处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研究和生产处理费用。可以说,

微生物发酵蛋白饲料项目概述

微生物发酵蛋白饲料 项目概述 (一)微生物发酵蛋白产品: 发酵蛋白饲料是以微生物、复合酶为生物饲料发酵剂菌种,将饲料原料转化为微生物菌体蛋白、生物活性小肽类氨基酸、微生物活性益生菌和复合酶制剂为一体的生物发酵蛋白饲料。 (二)微生物发酵蛋白产品生产背景: 生物技术特别是微生物发酵技术来开发新型蛋白饲料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利用微生物生产的饲料蛋白、酶制剂、氨基酸、维生素、抗生素和益生菌等相关产品,可以弥补常规饲料中容易缺乏的氨基酸等物质,而且能使其他粗饲料原料营养成分迅速转化,达到增强消化吸收利用效果。 饲料和粮食生产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由于受人口增长、耕地减少和肉食品消费增加的影响,我国粮食供需平衡十分脆弱。我国人均占有粮食一直在400k以下其中粮食总产量的40%左右用于饲料生产。在耕地和水资源长期紧缺的情况下,我国粮食产量已很难提高。饲料资源短缺的问题长期制约着我国农牧业的发展,尤其是蛋白质饲料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发展高效饲料工业,提高粮食向畜牧产品的转化效率和饲料利用率、开发新型蛋白饲料是满足人民对肉、禽、鱼、蛋越来越大的需求量的最佳途径。 (三)微生物发酵的分类: 微生物发酵根据获得产品的不同可分为微生物酶发酵、微生物菌体发酵、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微生物的转化发酵、生物工程细胞的发酵。根据微生物

的种类不同可分为厌氧发酵和好氧发酵,厌氧发酵在发酵时不需要供给空气,如利用乳酸杆菌进行的丙酮、丁醇发酵等;好氧发酵需要在发酵过程中不断的通入一定量的空气,如利用黑曲霉进的柠檬酸发酵,利用棒状杆菌进行的谷氨酸发酵利用黄单胞菌进行的多糖发酵等。根据培养基的同可分为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根据设备不同可分为敞口发酵、密闭发酵、浅盘发酵和深层发酵。 (四)微生物发酵的优越性 4.1发酵脱毒 多数情况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降低饲料毒素含量,甘露聚糖可以有效地降解黄曲霉B 1 等。有研究表明,曲霉属,串珠霉属等 5个菌株能效的降低发酵棉籽粕中游离棉酚的含量。 4.2改变蛋白质的品质 微生物可以分解品质较差的植物性或动物性蛋白质,合成品质较好的微生物蛋白质,例如活性肽、寡肽等。微生物能把15%以上的糖、半纤维粗纤维3%及以上的粗脂肪转化为30%以上的粗蛋白、赖氨酸和蛋氨酸,有利于畜禽的消化吸收。 4.3 产生促生长因子 不同的菌种发酵饲料后所产生的促生长因子量不同,这些促生长因子主要有有机酸族维B素和未知生长因子等。 4.4降低粗纤维 一般发酵水平可使发酵基料的粗纤维含量降低12%~16%,增加适口性和消化率等研究。Carlson报道,发酵后饲料中的植酸磷或无机磷酸盐被降解或析出,变成了易被动物吸收的游离磷。

发酵饲料在养殖业中的研究应用及发展前景

发酵饲料在养殖业中的研究应用及发展前景 摘要:随着人们对动物营养学技术的不断认识,微生物发酵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饲料行业中。发酵饲料可以充分利用杂粮、杂粕和农副产品下脚料、食品工业下脚料来生产浓缩饲料,是饲料原料的充分补充,其具有价格低、适口性好、营养物质利用率高、抗生素使用少等优点,成为养殖业户的新选择。随着发酵技术路线的不断优化,发酵设备的不断完善,发酵饲料的品质也将逐步提升,这也将更好的为养殖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发酵饲料,微生物 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人畜共粮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发酵饲料意在充分利用杂粮、杂粕和农副产品下脚料、食品工业下脚料来生产浓缩饲料,这是对饲料原料的充分补充[1]。发酵饲料是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以微生物、复合酶为生物饲料发酵剂菌种,将植物性、动物性或矿物性物质中的抗营养因子分解或转化为微生物菌体蛋白、生物活性小肽类氨基酸、微生物活性益生菌、复合酶制剂为一体的生物发酵饲料,使其成为更易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营养成分更高且无毒害作用的饲料原料[2][3]。 饲料经过发酵处理后,营养水平及消化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可以降解饲料原料中可能存在的毒素,大大减少抗生素等药物类添加剂的使用量,改善了动物健康水平,进而不同程度的提高动物的生长生产性能。另外,发酵饲料使畜禽处于有益微生物的控制之下,减少了畜禽发病,提高了肉蛋奶品质,达到了降低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为养殖业的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1 发酵饲料的分类及涵盖 发酵饲料现已应用的十分广泛,发酵根据获得产品的不同可分为微生物酶发酵,微生物菌体发酵,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微生物的转化发酵,生物工程细胞的发酵。根据微生物的种类不同可分为厌氧发酵和好氧发酵。根据培养基的不同可分为固体发酵饲料和液体发酵饲料(FLF)。根据设备分为敞口发酵、密闭发酵、浅盘发酵和深层发酵。 目前最常见的发酵饲料主要包括木薯渣的利用、秸秆加工饲料、棉菜茶粽饼粕开发(如棕榈粕、豆粕、棉粕、菜籽粕、油茶资饼、蓖麻饼等)、动物下脚料加工、潲水发酵饲料、菌糠加工饲料、粉渣醋渣酱渣发酵饲料、果渣加工利用、酒糟科学利用、粪便增值与堆肥、青贮饲料技术、生物蛋白与肽、米糠统糠利用等诸多方面。 2 发酵饲料的可用微生物

生物发酵饲料相关资料

生物发酵饲料相关资料 一、生物发酵饲料技术 1、菌种的溶解: A、在桶中放入20到30斤温水(温度为30度); B、加入红糖一公斤搅拌均匀; C、先加入固体菌种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液体菌种搅拌均匀; D、放置一小时。 2、在将搅拌均匀的菌种加水稀释至三百公斤; 3、和七百公斤饲料混合均匀; 4、放入缸中或者袋子(薄膜袋)中进行发酵; 5、3到5天后,闻到酒香味为发酵成熟生物发酵饲料含有较多的纤维分解菌、半纤维分解菌、微生物酶的有益微生物制剂,在动物机体内发酵过程中不但能将畜禽难以消化吸收的粗蛋白质、淀粉中的大分子物质,加工分解转变成易消化吸收的葡萄糖、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小分子营养物质,而且能大大降解粗纤维,产生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从而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和营养价值。另外,生物发酵饲料中的有益微生物还能杀死病原菌,维持动物体内微生态平衡,增强机能的免疫力,具有一定的防病治病作用。 二、生物发酵饲料的制作方法 (一) 生物发酵饲料配方。 统糠或草粉55%、麦麸16%、玉米15%、饼粕10%、糖蜜或红糠2%、有益微生物制剂2%(含纤维素分解菌类、芽胞杆菌类、乳酸菌类、双歧杆菌类、酵母菌类等五大类菌群几十个菌种)。 (二) 生物发酵饲料的制作方法 1.按照上述配方分别称取原料,粉碎后过筛(1mm孔),然后搅拌均匀备用。 2.有益微生物制剂有固体型和液体型两种,若使用固体型有益微生物制剂,则可将其直接加入到上述原料中搅拌均匀即可;若使用液体型有益微生物制剂,则可先将其倒入无漂白粉的自来水或深进水中溶解后,再将红糖或糖蜜掺入,制成均一的含糖菌水。 3.将含糖菌水或糖水(指用固体型有益微生物制剂者)均匀喷洒在发酵料中,边拌边洒,使发酵料的含水量达到手捏成团、落地即散的程度,一般料、水重量

生物发酵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生物发酵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 2009-6-16 15:33:00 来源: 网友评论(0) “十五”期间我国发酵工业产值比“九五”末增长58.5%,产品产量增长102%,出口创汇增长67.5%。进入“十一五”以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随着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推进,科技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步伐的加快,发酵产业产品空间进一步拓展、产业链不断延伸,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据协会统计,2000~2008年发酵产业产品产量从260万吨增长到1300万吨左右,年均增长率达到22.4%,2008年主要产品出口额约34亿美元,同比增长36.6%,显示出强大的活力。味精、柠檬酸、山梨醇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淀粉糖的产量在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二位。产品结构方面,以味精为代表的老一代发酵产品在行业中的比重逐步下降,其发展速度保持在年均增长12.0%,2008年占全部发酵产品产量的14.2%;而淀粉糖(醇)则异军突起,2000年~2008年年均增长达到33.6%,其在整个发酵产品中的比例也逐年增高,2008年占全部发酵产品产量的54.3%。目前淀粉糖(醇)已不再简单地被看做是食糖市场的一个有效补充,它的一些产品特性决定了其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方面发挥出更加突出的作用。这使得它的消费领域不断扩大,消费数量迅速增长,从而为推动食品工业的发展和促进以生物科技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发酵产业的技术科技含量较高,已经形成了具有科学研究、生产设计、设备制造等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原材料消耗大幅降低,技术装备日益先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已在行业中广泛应用,与国际接轨的各种认证已经普遍采用。近年来,发酵产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十一五”期间,各行业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高新技术和传统工艺相结合,将各种组分充分回收和利用,做到物尽其用,在提高附加值的同时,减轻和消除对环境的污染。

生物发酵饲料完整版

生物发酵饲料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1.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目的及主要方法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主要目的是:在人为的可控制的条件下,以植物性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部分多糖、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生成有机酸、可溶性多肽等小分子物质,形成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有益活菌含量高的生物饲料或饲料原料,从而使饲料成分变得丰富、营养易于动物吸收,使动物更好的成长。同时将廉价的农业或轻工业副产物变废为宝,生产出高质量的饲料蛋白原料,并且还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饲料获得高活性的有益微生物。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主要方法有四类: 第一,固态发酵饲料,就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来改变饲料原料的理化性状,或提高消化吸收率、延长贮存时间,或变废为宝,将秕壳残渣变为饲料,或解毒脱毒,将有毒饼粕转变为无毒、低毒的饲料,这一类发酵饲料包括青贮、微贮、粗饲料与担子菌发酵、畜禽粪与动物性下脚料发酵、饼粕类发酵脱毒饲料以及固态菌体发酵蛋白饲料; 第二,利用微生物在液态基质中大量生长繁殖的菌体以及生产单细胞蛋白(SCP)如酵母饲料、细菌饲料,以及菌体蛋白(MBP),如丝状真菌菌体、食用菌菌丝体及光合细菌、微型藻饲料等; 第三,利用现代化的微生物工程,发酵积累微生物有用的中间代谢产物或特殊代谢产物,以此生产饲用氨基酸、酶制剂以及抗生素、维生素等;

第四,是培养繁殖可以直接饲用的微生物,制备活菌制剂(又称微生态制剂、益生素等)。有益菌通过竞争性抑制作用(包括定殖位点和夺取营养物质)阻止有害微生物在肠粘膜附着与繁殖。 微生物发酵饲料大体有以下几步: (1)选育优良的菌种,如菌体本身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菌体本身有很好的生长代谢活力,能有效降解大分子合成有机酸、小肽等小分子物质。 (2)活化菌种、制备种子液。 (3)二次扩大培养或三次扩大培养。将种子液接入二次扩大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二次扩大培养结束后再接入三次扩大培养基中培养。 (4)发酵饲料,将扩大培养的培养基接入发酵罐中培养一定时间。 2、饲料的分析与检验项目、方法 饲料分析检验的基本程序: (1)检验采样 (2)饲料感官检验 (3)样品处理及制备 (4)实验测定分析,包括营养分析、有害物质检测等。 (5)数据处理,记录检验报告 发酵饲料的检验项目包括: 1)水分测定:试样在105±2℃烘箱内,在大气压下烘干,直至恒重,逸失的重量为水分。 2)粗蛋白:凯氏定氮法

饲料生产发酵技术.doc

饲料生产发酵技术 引言: 微生物发酵饲料生产形式多种多样。应用微生物可利用廉价农业和轻工副产物生产高质量饲料蛋白原料,同时使饲料富含高活性有益微生物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笔者所在微生物发酵课题研究小组经过8年多研究,在前人微生物发酵生产研究基础上不断获得突破进展,最终形成独特的可移动式饲料发酵生产技术,本文即对传统发酵及该课题组最新发酵技术成果分述于下。 1、生产菌种选用基本原则 1.1、安全性 ①菌体本身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②不会危害环境固有的生态平衡。 1.2、有效性 ①菌体本身具有很好生长代谢活力,能有效地降解大分子和抗营养因子,合成小肽和有机酸等小分子物质; ②能保护和加强动物体微生物区系平衡,促进动物健康。这种功效主要指能有效地提高和维护有益微生物在动物消化道中数量优势。它可以通过2种方式来达到目标:发酵饲料所用菌种本身就是从目标动物消化道中分离出来的有益菌,通过饲喂高比例发酵饲料可以直接提高动物消化道中有益微生物数量,使有益微生物形成优势。另一种方式是生产菌种或代谢产物可以选择性地杀灭或者抑制有害微生物,从而造成有益菌数量优势。实现这种途径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较

常用的有:耗尽氧气,降低体系氧化还原电位;降低环境pH值;代谢物中含有能选择性杀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的抗菌物质。 2、发酵饲料生产技术 除了生产菌种以外,生产工艺也是决定发酵技术成败的要素。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发酵饲料生产技术或生产工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2.1、青储 有利因素:传统工艺,历史悠久,技术成熟。 限制因素:季节性强,原料必须新鲜;只能就地利用,基本不能远距离运输;开窖后必须在短时间内用完;目前仅限应用于反刍动物领域。 青储饲料研究历史很长,有专门论著,笔者在此不再赘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曹利军和韩鹏主编的“青储饲料标准化生产技术”,针对生产实际提出了很好的技术方法,有很好参考价值。 2.2、利用有机废水生产单细胞蛋白或蛋白原料 这种技术主要是用于有机废水净化处理。有机废水主要来源于造纸、酒精、氨基酸和有机酸工业所产生的废水。 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曾选用生长速度很快的热带假丝酵母,采用液体连续培养处理造纸废水,但是生产的酵母有苦味,很难在饲料中应用。80年代末,我国工程院院士伦世仪先生领导的课题组用热带假丝酵母连续培养处理酒精废水,生产的酵母有较好适口性,但是

年产5万吨生物发酵饲料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年产5万吨生物发酵饲料建设项目 可行性报告 xxx科技发展公司

第一章概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年产5万吨生物发酵饲料建设项目 (二)项目选址 某产业基地 场址应靠近交通运输主干道,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原料和产成品的运输,同时,通讯便捷有利于及时反馈产品市场信息。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35924.62平方米(折合约53.86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53.85%,建筑容积率1.29,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5.59%,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68.83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35924.62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19345.4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6342.76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34066.79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2592.45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51台(套),设备购置费2848.91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729446.19千瓦时,折合89.65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8677.65立方米,折合0.74吨标准煤。 3、“年产5万吨生物发酵饲料建设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729446.19千瓦时,年总用水量8677.65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90.39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35.15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4.42%,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某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符合某产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 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 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10812.3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093.18万元, 占项目总投资的84.10%;流动资金1719.1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90%。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12159.00万元,总成本费用9321.33万元,税金 及附加190.67万元,利润总额2837.67万元,利税总额3419.74万元,税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目的及主要方法

1.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目的及主要方法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主要目的是:在人为的可控制的条件下,以植物性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部分多糖、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生成有机酸、可溶性多肽等小分子物质,形成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有益活菌含量高的生物饲料或饲料原料,从而使饲料成分变得丰富、营养易于动物吸收,使动物更好的成长。同时将廉价的农业或轻工业副产物变废为宝,生产出高质量的饲料蛋白原料,并且还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饲料获得高活性的有益微生物。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主要方法有四类: 第一,固态发酵饲料,就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来改变饲料原料的理化性状,或提高消化吸收率、延长贮存时间,或变废为宝,将秕壳残渣变为饲料,或解毒脱毒,将有毒饼粕转变为无毒、低毒的饲料,这一类发酵饲料包括青贮、微贮、粗饲料与担子菌发酵、畜禽粪与动物性下脚料发酵、饼粕类发酵脱毒饲料以及固态菌体发酵蛋白饲料; 第二,利用微生物在液态基质中大量生长繁殖的菌体以及生产单细胞蛋白(SCP)如酵母饲料、细菌饲料,以及菌体蛋白(MBP),如丝状真菌菌体、食用菌菌丝体及光合细菌、微型藻饲料等; 第三,利用现代化的微生物工程,发酵积累微生物有用的中间代谢产物或特殊代谢产物,以此生产饲用氨基酸、酶制剂以及抗生素、维生素等; 第四,是培养繁殖可以直接饲用的微生物,制备活菌制剂(又称微生态制剂、益生素等)。有益菌通过竞争性抑制作用(包括定殖位点和夺取营养物质)阻止有害微生物在肠粘膜附着与繁殖。 微生物发酵饲料大体有以下几步: (1)选育优良的菌种,如菌体本身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菌体本身有很好的生长代谢活力,能有效降解大分子合成有机酸、小肽等小分子物质。 (2)活化菌种、制备种子液。 (3)二次扩大培养或三次扩大培养。将种子液接入二次扩大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二次扩大培养结束后再接入三次扩大培养基中培养。 (4)发酵饲料,将扩大培养的培养基接入发酵罐中培养一定时间。 2、饲料的分析与检验项目、方法 饲料分析检验的基本程序:(1)检验采样(2)饲料感官检验(3)样品处理及制备 (4)实验测定分析,包括营养分析、有害物质检测等。(5)数据处理,记录检验报告发酵饲料的检验项目包括: 1)水分测定:试样在105±2℃烘箱内,在大气压下烘干,直至恒重,逸失的重量为水分。2)粗蛋白:凯氏定氮法 3)粗灰分:试料在550℃灼烧后所得残渣,用质量百分率来表示。残渣中主要是氧化物、盐类等矿物质,也包括混入饲料中的砂石、土等,故称粗灰分。 4)pH值监测:酸度计、精密pH试纸。 5)菌落总数测定:数再生培养基上的再生菌落数。 6)杂菌测定:再生培养基上应无霉菌等杂菌。饲料的检验多采用的分析方法有: (1)化学分析法:如容量分析,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法,比色法等。 (2)仪器分析方法: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 3、发酵饲料的主要检测指标及意义,如何评价发酵饲料与常规饲料的区别。 饲料质量指标有: (1)感官指标:对饲料原料或成品的色泽、气味、外观性状等。(2)营养指标:饲料原料和成品的营养成分含量或营养价值。(3)加工质量指标:饲料原料或饲料产品粒度、混

新型蛋白质发酵饲料

新型发酵蛋白饲料的工业生产研究与应用摘要:本文将就目前蛋白饲料的研究与生产情况做一定的论述,并将其原理与生产流程和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做出阐述,以及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菌种类群和对发酵设备的要求具体说明。本文还将说明蛋白饲料在国计民生中具有的重要地位以及重要作用。国内目前生产水平还落后发达国家,因此加大研究与生产力度十分迫切,以下就将目前的进展进行叙述。 Abstract: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current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of protein feed to do some exposition, and the principle and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factor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o make elaborated, as well as groups of bacteria fermentation production of protein feed and fermentation equipmentthe requirements specified. The article also describes the protein feed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people's livelihood and an important role. Current production levels are still lagging behind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therefore very urgent to increase the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efforts, the following will be the current progress of description. 关键词:蛋白饲料生物发酵霉菌 前言:饲料和粮食生产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由于受人口增长、耕地减少和肉食品消费增加的影响,我国粮食供需平衡十分脆弱。我国人均占有粮食一直在400kg以下,其中粮食总产量的40%左右用于饲料生产[1]。发展高效饲料工业,提高粮食向畜牧产品的转化效率和饲料利用率、开发新型饲料原料是满足人民对肉、禽、鱼、蛋越来越大的需求量的最佳途径[2]。用生物技术特别是微生物发酵技术来开发新型饲料资源、生产蛋白质饲料和新型添加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利用微生物生产的饲料蛋白、酶制剂、氨基酸、维生素、抗生素和益生菌微生物制剂等饲料产品的使用使发酵工程技术在饲料工业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1 蛋白饲料发酵原理 1.1发酵机理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原理是利用高活性微生物菌剂,主要有霉菌、酵母及细菌的一些类群,其一是利用霉菌分泌多种酶类,同时将饲料中纤维物质、淀粉及果胶转化为各种糖类;其二是利用酵母和乳酸类细菌将饲料的某些成分进一步合成营养价值较高或适口性较好的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有机物酸、未知促生长因子等[3]。 1.2发酵优势 a、在高效分解因子的作用下,将粗纤维、木质素、长分子链,通过生物生化的作用,把畜禽不能吸收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转化成可吸收利用的低分碳水化合物。 b、发酵剂里的多种有益菌群能大量吸取畜禽难以利用的有机氮、无机氮,使之转化成营养成份较高的菌体蛋白质。 c、有益菌株在发酵中能产生大量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分解酶等。 d、有益菌群在畜禽肠胃里,增强了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 2蛋白饲料发酵方法(技术)

微生物发酵饲料在畜禽养殖中的发展现状及应用

微生物发酵饲料在畜禽养殖中的发展现状及应用 导读近年来,在畜禽、反刍动物和水产动物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在饲料中长期连续使用添加抗生素已造成动物体的抗药性,促使对人类有害的病原菌产生抗药性,进而影响到人类公共卫生与安全。目前,国家规定了许多药物饲料添加剂的限制使用,特别是抗生素的限制使用,促进了非药物饲料添加剂的发展和广泛使用,微生物发酵饲料行业得到了发展,因其所具备的多种优点已经引起世界饲料行业的重视,并且已经开始了产业化生产。利用微生物生产的饲料蛋白、酶制剂、氨基酸、维生素、抗生素和益生菌微生物制剂等饲料产品的使用使发酵工程技术在饲料工业中得到 了更广泛的应用,可以弥补常规饲料中容易缺乏的氨基酸,而且能使其他粗饲料原料营养成份迅速转化,达到增强消化吸收与利用的效果。微生物发酵饲料可以防治动物疾病,促进动物生长,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积极的环保意义。1生物发酵饲料1.1 定义微生物发酵饲料是指在人为可控制的条件下,以植物性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通过1种或多种有益复合微生物的发酵作用,降解部分多糖、蛋白质、脂肪,消除抗营养因子和积累有益的代谢产物等大分子物质,生成有机酸和可溶性多肽等小分子物质,形成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和活菌含量高的生物饲料。

1.2 作用通过微生物发酵饲料产生促进动物生长的有益成分,提高饲料消化率,增加适口性,延长储存时间,将有毒粕类转变为无毒、低毒的优质饲料,提高氮利用率,减少畜禽养殖过程中环境污染,降低粪便中氮污染,抑制病原微生物滋生,积累小肽和乳酸等有益代谢产物,大幅减少或完全替代抗生素的使用。江浩军等对豆粕进行发酵后发现对照组平均日增重为250 g,试验组平均日增重为269 g,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7.6%;对照组料重比为1.79:1,而试验组料重比1.65:1,试验组比对照组下降了7.8%,差异显著 (P<0.05)。试验组腹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仔猪腹泻都在试验开始2周内较多,尤以断奶后3~5 d为高峰期。试验期对照组仔猪死亡3头,死亡率为6%,试验组死亡1头,死亡率为2%,试验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李旋亮等研究表明发酵饲料可以改善断奶仔猪肠黏膜的形态结构,有助于减少仔猪腹泻和增强仔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林标声等。研究发现饲用微生物发酵饲料组比常规饲料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5.56%,而料重比降低3.53%。此外,试验组粪便中有益菌群数量增加,pH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微生物发酵饲料可以代替抗生素添加饲料,并可起到促进仔猪健康生长的功效。胡新旭等研究表明无抗发酵饲料能够提高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增强免疫能力,提高屠宰猪肉品质。王德培等研究发现饲喂微生物发酵饲料

生物发酵饲料

生物发酵饲料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1.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目的及主要方法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主要目的是:在人为的可控制的条件下,以植物性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部分多糖、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生成有机酸、可溶性多肽等小分子物质,形成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有益活菌含量高的生物饲料或饲料原料,从而使饲料成分变得丰富、营养易于动物吸收,使动物更好的成长。同时将廉价的农业或轻工业副产物变废为宝,生产出高质量的饲料蛋白原料,并且还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饲料获得高活性的有益微生物。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主要方法有四类: 第一,固态发酵饲料,就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来改变饲料原料的理化性状,或提高消化吸收率、延长贮存时间,或变废为宝,将秕壳残渣变为饲料,或解毒脱毒,将有毒饼粕转变为无毒、低毒的饲料,这一类发酵饲料包括青贮、微贮、粗饲料与担子菌发酵、畜禽粪与动物性下脚料发酵、饼粕类发酵脱毒饲料以及固态菌体发酵蛋白饲料; 第二,利用微生物在液态基质中大量生长繁殖的菌体以及生产单细胞蛋白(SCP)如酵母饲料、细菌饲料,以及菌体蛋白(MBP),如丝状真菌菌体、食用菌菌丝体及光合细菌、微型藻饲料等;

第三,利用现代化的微生物工程,发酵积累微生物有用的中间代谢产物或特殊代谢产物,以此生产饲用氨基酸、酶制剂以及抗生素、维生素等; 第四,是培养繁殖可以直接饲用的微生物,制备活菌制剂(又称微生态制剂、益生素等)。有益菌通过竞争性抑制作用(包括定殖位点和夺取营养物质)阻止有害微生物在肠粘膜附着与繁殖。 微生物发酵饲料大体有以下几步: (1)选育优良的菌种,如菌体本身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菌体本身有很好的生长代谢活力,能有效降解大分子合成有机酸、小肽等小分子物质。 (2)活化菌种、制备种子液。 (3)二次扩大培养或三次扩大培养。将种子液接入二次扩大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二次扩大培养结束后再接入三次扩大培养基中培养。 (4)发酵饲料,将扩大培养的培养基接入发酵罐中培养一定时间。 2、饲料的分析与检验项目、方法 饲料分析检验的基本程序: (1)检验采样 (2)饲料感官检验 (3)样品处理及制备 (4)实验测定分析,包括营养分析、有害物质检测等。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概要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杨翔,王浩 摘要:近年来,随着世界上许多国家限制和禁止使用抗生素,以及饲料资源日趋紧张,寻找高效、生态健康型饲料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综述了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现状,、微生物发酵饲料种类及作用机理, 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加快微生物发酵饲料化进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菌种;饲料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动物日粮中添加抗生素显著促进了动物生产,并对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危害日益显现,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开始纷纷寻求其他的替代品和替代技术,以保证畜牧业生产的效率与效益不受影响。同时饲料和粮食生产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由于受人口增长、耕地减少和肉食品消费增加的影响,我国粮食供需平衡十分脆弱。我国人均占有粮食一直在400 kg以下,其中,粮食总产量的40%左右用于饲料生产。在耕地和水资源长期紧缺的情况下,我国粮食产量已很难提高.饲料资源短缺的问题长期制约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牲畜与人争粮问题仍然是我国不能掉以轻心的大事。这是由我国国情及粮情所决定的。因此,发展高效饲料工业,生产生态健康型饲料是当务之急。 1 发酵饲料的产生背景 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人畜共粮的矛盾日趋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世界各国科技界和工业界都在寻找和研究新的饲料资源,其中,蛋白质饲料尤其受到重视。蛋白质是畜牧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我国对蛋白质的需求已远远超出了国内动、植物蛋白的生产量,每年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大豆、豆粕和鱼粉等蛋白质原料。目前我国饲料工业基本上是三足鼎立状态,以正大、希望和中小企业各占三分天下,其中,中小企业以规模小、数量多为最。由于中小企业的原料采购成本比大型企业高,为了生存不得不依靠科技手段提高其生存能力。在这一背景下,

生物发酵饲料

第四,是培养繁殖可以直接饲用的微生物,制备活菌制剂(又称微生态制剂、益生素等)。有益菌通过竞争性抑制作用(包括定殖位点和夺取营养物质)阻止有害微生物在肠粘膜附着与繁殖。 微生物发酵饲料大体有以下几步: (1)选育优良的菌种,如菌体本身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菌体本身有很好的生长代谢活力,能有效降解大分子合成有机酸、小肽等小分子物质。 (2)活化菌种、制备种子液。 (3)二次扩大培养或三次扩大培养。将种子液接入二次扩大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二次扩大培养结束后再接入三次扩大培养基中培养。 (4)发酵饲料,将扩大培养的培养基接入发酵罐中培养一定时间。 2、饲料的分析与检验项目、方法 饲料分析检验的基本程序: (1)检验采样 (2)饲料感官检验 (3)样品处理及制备 (4)实验测定分析,包括营养分析、有害物质检测等。 (5)数据处理,记录检验报告 发酵饲料的检验项目包括: 1)水分测定: 试样在105±2℃烘箱内,在大气压下烘干,直至恒重,逸失的重量为水分。 2)粗蛋白: 凯氏定氮法

3)粗灰分: 试料在550℃灼烧后所得残渣,用质量百分率来表示。残渣中主要是氧化物、盐类等矿物质,也包括混入饲料中的砂石、土等,故称粗灰分。 4)pH值监测: 酸度计、精密pH试纸。 5)菌落总数测定: 数再生培养基上的再生菌落数。 6)杂菌测定: 再生培养基上应无霉菌等杂菌。 饲料的检验多采用的分析方法有: (1)化学分析法: 如容量分析,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法,比色法等。 (2)仪器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 3、发酵饲料的主要检测指标及意义,如何评价发酵饲料与常规饲料的区别。 饲料质量指标有: (1)感官指标: 对饲料原料或成品的色泽、气味、外观性状等。 (2)营养指标: 饲料原料和成品的营养成分含量或营养价值。

发酵饲料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养猪SWINE PRODUCTION 2019第2期日龄内腹泻率、死胎率和母猪便秘、泪斑发生率。表 明生产中应用青刈发酵墨西哥玉米粉可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可作为特色饲料资源开发的一个方向。参考文献 [1]杨振燕,徐云华,杨振波,等.发酵液及发酵青饲料在莱芜黑 猪养殖中的应用[J].猪业科学,2012(7):122. [2]王鹏.发酵玉米秸秆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及盲肠微生物区系的 影响[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5. [3]刘志林,才旦.油菜秸秆生物发酵喂猪试验初报[J].甘肃畜牧 兽医,2006(5):17-19. [4] 高元涛,李三泰,于长亮,等.关于应用玉米秸秆粉碎发酵饲 料喂猪的试验报告[J].吉林畜牧兽医,2004(8):51.[5]潘翔,王进波,刘建新,等.青绿饲料对长嘉母猪生产性能的 影响[J].养猪,2000(3):16-17. [6]王进波.青绿饲料替代部分精料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胴 体特性及消化机能的影响[D].杭州:浙江大学,2001. [7]高伟.青绿饲料安全高效利用技术[J].农村养殖技术,2012(16):41.[8] 赵会英,杨在宾,王功赢,等.日粮中添加发酵饲料对妊娠后期母猪和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和效益分析[J].山东畜牧兽 医,2013(5):13-14. [9]薛梅.青绿饲料对长白母猪繁殖性能影响的试验[J].上海畜牧 兽医通讯,2009(2):47. [10] 仰国蓉,黄昌仁.饲喂青绿饲料与母猪繁殖性能相关性的调 查[J].四川畜牧兽医,2007(9):33-34. (编辑:柳青) 发酵饲料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王曼1,敖翔1,张立泰1,周婷1,李元凤1,2 ,何健2 (1.四川铁骑力士集团冯光德实验室,四川绵阳621006;2.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绵阳621010)中图分类号:S816.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957(2019)02-0011-04 摘要当前饲料行业面临着限抗减锌、环保和中美贸易等压力,对传统饲料行业的影响巨大,畜 牧行业开始将目光投向了生物发酵饲料。文章介绍了发酵饲料的发展现状、作用与意义,以及发酵饲料面临的问题和对前景的展望。关键词发酵饲料;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收稿日期:2019-02-22作者简介:王曼(1992-),女,四川南充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动 物营养与饲料科学.E-mail : 850065661@https://www.360docs.net/doc/cb17499475.html, 通讯作者:何健,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单胃动物营养. E-mail : 904606344@https://www.360docs.net/doc/cb17499475.html, 1发酵饲料的概况 发酵饲料是以微生物发酵为核心,将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和大分子物质进行转化和分解,产生适口性好、富含大量活性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饲料原料[1]。经过发酵处理后的饲料含有丰富的有机酸、消化吸收酶、维生素、游离氨基酸、活性小肽、促生长因子等物质,不仅能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吸收与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所含有的有益菌还能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道健康,减少畜禽疾病的发生[2]。 1.1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 发酵饲料根据含水量的差异分为液体发酵饲料和固体发酵饲料。液体发酵饲料在国外应用广泛,通常采用的是全价饲料发酵或发酵饲料中的谷物原料部分再与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混合进行饲喂,发酵过程中一般是以天然存在的乳酸菌、酵母菌 进行发酵,采用 “back-slopping ”方式进行发酵,只需几小时便可完成发酵,效率高且质量稳定,具有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和易于控制等优势[3-5]。国外液体发酵饲料方式由于投资过高并不适用于国内饲料发酵,国内由于人工成本低,一般采用的是固体发酵饲料技术,只需要在饲料原料中额外添加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菌株后进行混合再将饲料装入发酵桶或发酵袋中进行发酵,但存在发酵产品质量不稳定、发酵工艺难以控制和过程参数难以实现准确化等缺点[6]。 1.2我国发酵饲料的发展现状 我国发酵饲料的发展同我国的国情和资源短缺紧密相关。近年来,我国畜牧养殖总量不断上升,每年产生约38亿吨畜禽粪便,有效处理率却不足 50%, 且我国在2014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畜禽污染受到高度重视。大量研究表明,将微生物发酵技术运用到养殖业上,如微生物发酵饲料、微生物除臭消毒和微生物粪便处理等等,可以有效处理畜禽粪便污染[7-9]。同时,我国于2016年开始了抗生素禁用历程,2017年4月30日之后禁止硫酸黏杆菌素添加到饲粮中作为生 !!!!!!!!!!!!!!!!!!!!!!!!!!!!!!!!!!!!!!!!!!!!!!!!!!!!!!!!!!!!!!!!!!!!!!!!! 11

发酵生物饲料标准-参考

发酵生物饲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发酵生物饲料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等菌种与豆粕、玉米、麸皮等饲料原料混合后,经固体发酵后生产的发酵生物饲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917.1-2008饲料粉碎粒度测定两层筛筛分法 GB/T6432-1994饲料粗蛋白测定方法 GB/T6433-1994饲料粗脂肪测定 GB/T6434-2006饲料粗纤维的测定过滤法 GB/T6435-2006饲料中水分和其他挥发性物质含量测定 GB/T6438-2007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 GB10648-2013饲料标签 GB/T13091-2002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 GB/T14699.1-2005饲料采样 GB/T17480-2008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 B 的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 1B GB/T18246-2000饲料中氨基酸的测定 GB/T18823-2010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 GB/T18869-2002饲料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GB/T20195-2006动物饲料试样的制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2012)第1773号《饲料原料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要求

我国生物发酵饲料研究与应用进展

动物营养学报2019,31(5):1981?1989ChineseJournalofAnimalNutrition 一 doi:10.3969/j.issn.1006?267x.2019.05.003 我国生物发酵饲料研究与应用进展 邓雪娟1,2一于继英2一刘晶晶2一蔡辉益1,2? (1.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北京100081;2.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81) 摘一要:本文明确了生物饲料的定义和分类,对我国生物饲料的现状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同种类生物饲料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并重点对生物发酵饲料菌种二发酵饲料原料与工艺二酶解饲料二菌酶协同发酵饲料二地源饲料发酵应用技术与模式研究进展以及发酵饲料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此外,从特色功能菌株的筛选二菌株组合效果二生物发酵饲料价值评价指标以及生物饲料质量安全预警监测等方面指出了生物饲料研究发展趋势,为生物饲料产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三 关键词:生物饲料;发酵饲料;研究进展;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816一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一文章编号:1006?267X(2019)05?1981?09收稿日期:2018-10-09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 畜禽肠道健康调控的生物饲料生产与饲喂技术研究 (2018YFD0500603);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CARS?41) 作者简介:邓雪娟(1979 ),女,河南南阳人,博士,从事生物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三E?mail:xjdeng2004@126.com?通信作者:蔡辉益,研究员,博士生导师,E?mail:caihuiyi@caas.cn 一一近年来生物饲料研究与应用成为我国畜牧饲料行业研究热点三‘农业部 十三五 规划“也明确提出生物饲料产业发展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解决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农副资源饲料化与高效利用二推动饲料配方体系的变革二改善动物生产性能二降低养殖成本二实现从减抗到无抗养殖二减排环保以及应对大豆供应危机等具有重要意义三 1一生物饲料的定义与分类 1.1一定义 一一2018年1月1日由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起草发布的团体标准T/CSWSL001 2018‘生物饲料产品分类“将生物饲料定义为:使用农业部饲料原料目录和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等国家相关法规允许使用的饲料原料和添加剂,通过发酵工程二酶工程二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等生物工程技术开发的饲料产品总称,包括发酵饲料二酶解饲料二菌酶协同发酵饲料和生物饲料添加剂等[1]三 鉴于生物饲料添加剂种类繁多,本文仅就发酵和 酶解饲料进行综述三1.2一分类 一一团体标准‘生物饲料产品分类“中,根据原料组成二菌种或酶制剂组成二原料干物质的主要营养特性,生物饲料可分为发酵饲料二酶解饲料二菌酶协同发酵饲料和生物饲料添加剂等4个主类二10个亚类二17个次亚类二50个小类和112个产品类别[1]三 2一我国生物发酵饲料的现状 2.1一发酵饲料的现状 一一保持稳定发展势头:目前我国从事生物饲料行业的企业数量达1000余家三虽然微生物制剂和酶制剂趋于饱和,而发酵豆粕二酿酒酵母培养物二发酵糟渣和构树叶等发酵产品则稳定增长二逐渐成规模,且在饲料企业和养殖场得到广泛应用三如果发酵饲料在猪料二肉禽料二蛋禽料二水产料二反刍料和其他饲料中的用量分别以5%二2%二5%二5%二10%和5%估计,且按总量普及率20%推测,2018年发酵饲料总量约195万t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