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国纪录片观后感精选4篇

创新中国纪录片观后感精选4篇
创新中国纪录片观后感精选4篇

创新中国纪录片观后感精选4篇

01

庆幸自己春节的观剧选择不是无脑并人人抱怨的春晚,用这部创新中国来展望祖国的美好未来是如此美好。本来担心对于成天关心TMT新闻研究的我,这样的纪录片大概没啥新意,但是看完六集还是满满的感动和憧憬。正如剧中所说“是对未知的好奇,对困境的思考,对美好未来的期待,点燃了人类灿烂的想象力,推开了一个又一个崭新世界的大门。”

因为歌颂的主旋律,片中缺少了创新在国际进程中的比较,缺少了我们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的反思,这确实有些遗憾。但是剧中大大小小的创新,让我们看到的是民营企业科技研发的投入--顺丰无人机,看到的是传统农业嫁接高科技翅膀后的效率提升,看到了中国人口众多条件下电子产品广泛应用后数据金矿的形成,看到了量子计算的先发优势,看到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创新能源利用的努力等等,这些接着中国地气的创新,还有很多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都在实实在在地发生,足以让人感受中国的美好未来已然在走近。

最让我惊讶和感触的不是航天飞机深度潜水器量子

计算机,反而是乐凯胶卷的成功转型。柯达都已经申请破产,却不曾想到一个后起追赶国际胶卷技术的中国企业,在其中国工程师的带领下,基于之前胶卷所积累下来的微粒、成膜、涂层三大技术,发展出了顺应时代应用的液晶显示屏的光学聚酯薄膜,营收也创下历史新高。是技术的积累和创新的索求,帮助了中国企业存续并发展,“当一扇门关上,另一扇窗户可能已经打开,只是你需要勇气把目光从熟悉的风景移开,再次出发”!

致敬中国的创新!致敬科学精神!

02

近几年,从《朗读者》、《国家宝藏》一系列文化综艺节目,到以《舌尖上的中国》、《航拍中国》、《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高品质纪录片,央视一直在电视节目创作上打磨符合自己定位的“爆款”和“现象级”。越来越多的科技、公益、文化类的节目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在“真实记录”逐渐成为电视节目发展新趋势的今天,央视对优秀纪录片的集中发力将使其继续保持行业引领者的地位。

《创新中国》与其说是一部纪录片不如说是一部带有教育意义的科教片,在大家埋头于自己领域的工作和享受着科技带来的技术不停的更新换代的时候常常忽略了我们所

经历的、正在经历的和未来即将经历的科技变迁。这部片子就是给了大家一个新的机会,审视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了解我们所在的国家所过的生活。

在第一集信息中,从一个总结性的词汇中延伸出了关于信息的各个不同的领域,惊叹于物流无人机、无人驾驶的发展之快,也慢慢意识到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笼罩在互联网之下成为物联网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感谢这个时代,感恩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科学家和创新者们。

03

被“人类的想象力从何而来”吸引了注意力,虽然第一集看完也不知道想象力到底“从何而来”,但觉得没有浪费两小时。

节目基调明确,围绕每期主题展开几个小故事介绍中国的最新科技,就是一个正统的主旋律节目。虽正经,但也并不让人觉得无聊。故事与故事之间衔接连贯,混合着人情味不会显得单薄。看完以后确实觉得,啊中国正在慢慢成为世界的领航者了。

开篇是物流,也是让我最动容的一个故事。中国快递物流行业的高效众所周知,外国的朋友们来到中国都会赞美“今天下单,明天送到”的中国速度。但我们只是胜在人力成本低廉,并不是个什么值得骄傲的事。而《创意中国》里告诉我们,不光是人力,在物流技术上,我们也将是世界第

一。

快递员从来就不是个平均文化水平高的职业,江西赣州作为一个非著名三线小城,快递员们的文化水平那更是可想而知。

影片中快递小哥A看到无人机操作面试手册的时候就感觉“要求太高了”“我们这种非专业人士根本搞不来”。

而有的人会说“我不这么认为”,“我的优势就是工作在第一线”,“我看到这个机会,一定会去争取”。

说这番话的陶文斌可能不知道物流无人机的应用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但他知道这对自己的意义。虽然可能没有优越的家境背景,赣州也不是什么大家理想中的工作地,但他知道自己的优势就是在工作在最前线,赣州独特的地貌也成为了他的助力,他成为了见证物流无人机的第一批人。

努力准备,然后天时地利人和迎接成功,这不就是每个中国人想象的成功历程吗。我们不信天,不信命,通过自己的拼搏奋斗“直道超车”去改变世界。《创新中国》不是是枯燥数据堆出来的单薄影像,随着一个个人物命运的变化,我们看到是中国人的脚步在慢慢前进,中国科技技术正在前行。他面试成功了,我们也知道无人机的应用也能继续推广。“中国速度”将更令人自豪,变革在改变中国,也在改变我们每一个人。

不光是物流无人机,影片中其他技术其实也非常好玩新奇,无人驾驶早就很期待了,大数据真的是路痴福音啊。一直没有考驾照就是等着科技技术的进步。云计算的老哥告诉我们“寂寞和争议才是革新者的必经之路”。量子计算机如果能更高速的运算真的想象不到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我觉得现在的计算机已经很快了啊哈哈哈,不过节目里也说了“未知激发了创新者的热情”,“做无中生有之事就是我们的乐趣”。看完真的觉得科学太迷人了。

这是一个真正大国才能做出来的节目。中国正在前行,我们看在眼里。时代在变,中国也一直在跟着时代的步伐。希望有更多这样的好节目来告诉我们,中国是这么值得自豪的啊。

04

CCTV纪录片从来都是精品,而我看了创新中国第一集---信息,真的就坐不住了。拍的太真实,太好了。

不仅是纪录片角度的欣赏,而因为我是内行人。

我生在中国农村家庭,靠自己打拼考上国内顶级大学,然后留学美国,在MA的医院做医学大数据多年,然后看到互联网/AI的前景,quit了我的博士,重新去西海岸读计算机。

科研人员幕后的生活远远不如大屏幕这样的光鲜,大部分人都是失败的,包括我(我放弃了我的医学院的学位)

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科研也都是失败的,你看到的只是很少数的成功的几个

科研学术圈,尤其生物医学圈的政治黑暗真的比狗屎还肮脏(我说的美国,中国我不了解)

这个世界上不需要太多的科研人员,大部分的CS毕业生,也只是一个程序员/码农,金钱/高收入才是我转行的动力

人工智能/物联网的作用和未来多少被媒体夸大了,大数据对这个社会的实际性推动,我们还要观察;大数据这个行业对于我们内行从业者,至少目前,data scientist的职位数量和待遇,远远不如码农。

但是,你不能否认:

少数科研工作者的奉献和坚持,比如中科大的潘院士和陆朝阳,他们都是中国科技的脊梁。NIBS王晓东创造的新的制度,培养一大批牛人,包括可能真的要攻克乙肝的李文辉。(当然我听说NIBS现在慢慢不行了)

AI/IoT的前景无可限量,客观上big data一定是指数级的速度爆炸式增加;我目前虽然是程序员,但未来一定会往人工智能方面发展。

视频里的无人驾驶,那位Intel帅哥自己创业,我感受太深刻了,我认识的好几个中国工程师,也都是从微软辞职,自己在西雅图创业,而且他们创业的巨大动力和融资之

一就是跟国内的机构,包括政府和私人企业。

还有那个做GIS,大数据分析农业的,呵呵,我自己过去面试过一家美国公司,exactly就是做这个方向的。deep learning判断图像和声音已经巨大飞越,中国北斗也慢慢成熟,中国有绝对原创的数据资源+分析技术。

包括用监控大数据来控制杭州市的交通。。。我觉得比西雅图先进的太多了!!!西雅图,呵呵,首先基础建设就是很大问题,这么有钱的城市却没有两条highway,天天堵车。

对于我个人,我是一定会回国创业的,不管是医疗healthcare,还是大数据,还是人工智能。

未来大数据/AI,就只会是中美两国,平分天下。其他的国家只能跟在后面参与。Why?因为人才,技术,市场规模。

但是,我现在水平还不够,还需要在美国的大公司继续打磨。。。先在大公司打磨,再继续自己创业,所以我对Intel那位的career path感受太深刻了,这就是我们这行一般的职业发展道路。

想想小的时候,中国穷的要死,所有高新科技都在美国,什么基因测序啦,多利羊啦,超级计算机啦,智能城市啦,包括纪录片,能看BBC/dicovery谁看CCTV?那时候觉得,中国实在差太远啦。

短短20年,物是人非,风水轮流转。

超级工程读后感

《超级工程》观后感 《超级工程》纪录片选取了当下中国最具代表性的5个重大工程项目,客观地记录了它们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片中每一集讲述一个工程,分别为《北京地铁网络》、《上海中心大厦》、《港珠澳大桥》、《海上巨型风机》和《超级LNG船》。这些工程涉及能源、交通、建筑各个方面,关系到国计民生,与城市中的人们息息相关,不论是科技含量还是建造水平,它们都体现了国内乃至世界最高标准。“正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一样,这些历史上的伟大工程可以让今天的我们感受到那个伟大的时代。今天我们用纪录片呈现的中国超级工程,也将用影像的方式为我们的后人留下今天中国人的创造与智慧。 在以前没有看过《超级工程》纪录片,以为工程就是简单的项目建设,对项目没有更好的认识。自从看了《超级工程》纪录片,尤其是对“工程”特别是大型工程、超级工程的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成大事,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几个字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详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计划之前你需要各种各样经验的积累,数据理论一个都不能少,而在计划后,工程又会遇到一个又一个问题需要你去解决。就拿纪录片里的例子来说,上海中心大厦---设计者在测试玻璃对雨水风暴耐受力时偶然发现了排水系统的缺陷,也就是说,在一个综合性的大项目中,很多时候你会做着做着就发现以前想都没想到过的问题,即使那些设计师、建筑师盖过那么多的楼,但是超级工程里,问题还是会一个接一个出现,你需要不停的被迫发现然后解决。 在影片中,吊装工人、焊接工人、检验工人等平日里我们司空见惯的平凡人,他们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工程里不仅仅是各种大型、超大型的吊装机械、焊接车间等,里面更多的是像他们一样的平凡的参与者。枯燥、繁复等工作,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默默工作,这是影片中最常见的镜头。 影片中,超级工程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专业共同合作,不同的生产厂商,不同的检测、科研机构来完成。其中不难看出国家的财力雄厚、更重要的一点是各方为保证完成同一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身的工作。这份通力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合同约束那么简单。更是为了完成一项目所聚集在一起的合作伙伴。只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在规定工作内,保质、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参见工程。 高耸入云的上海中心大厦,这项融汇尖端科技的重大工程,让我觉得骄傲。上海新地标的壮丽,不仅是体量上能够称的上超大规模,从科技含量上要走在世界前列,从建造水平上能代表中国当下最佳。带给我们不只是视觉上的冲击,更多是对我以后工作态度上的一种震撼。珠港澳大桥是工程师们历经6年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建造的一座连接香港、珠江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整部纪录片气势恢弘内容细腻,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过程完整呈现在荧幕中,追随摄像师的镜头,观众能一览打造世界最长沉管海底隧道的壮举,体验震沉离岸人工岛巨型钢筒的惊心动魄,领略设计及施工中极其严苛的环保要求,对在台风侵扰的施工环境下把控误差的艰辛也会感同身受。纪录片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当代中国制造的强大,也让电视机前的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对中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这一黄金组合完成如此浩瀚工程深深震撼。 纪录片中更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的设计验证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为确保深海航道畅通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试验数据不厌其烦地搜集和反复推敲。轨道下沉中钢缆牵引的模拟压力试验、高架桥的共振试验等本以为枯燥的内容,在片中浅显易懂的解说下缓缓铺陈开来,鲜活地呈现了奇迹背后的艰辛历程。片中没有重重悬念,但当提及为了给大桥寿命提供验证数据,工程师们早在20年前就已经准备了氯盐试验,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工程师们所展现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视觉的

关于纪录片《创新中国》观后感范文五篇

关于纪录片《创新中国》观后感范文 五篇 《创新中国》该片主要讲述了最新科技成就和创新精神,用鲜活的故事记录中国伟大的创新实践。接下来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创新中国》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创新中国》观后感范文一 观看了《创新中国》这部记录片,让我感触很深。纪录片共分六集纪录片分别是:信息、能源、制造、生命、空海以及浪潮。这部纪录片里都是拍摄了当今中国在各个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涉及了大量最新的科研成就,比如高铁、大飞机项目、500吨级火箭发动机、光量子计算机、中国空间站计划、智能制造等。此外,还有一些人们知之不详的重大科技进步,比如世界最清洁的火力发电厂、神奇的基因编辑技术、能看清微观世界的上海光源、世界首例3D打印距骨植入手术等。 我不仅能看到这样那样的最新创新成果,我更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的骄傲和自豪。这部记录表片中,在当今的中国,我们看到了中国人、中华名族拥有的底蕴与力量,看到了中国在当今世界舞台的崛起所带来的影响,看到了那些学成归来,不忘祖国的科学家,看到了敢做敢拼,不落人后的企业家们。

纪录片中的一项项核心技术的发明,一件件创新产品的出现,正在方便我们的生活、丰厚我们的财富、加速我们的发展。“创新”两字,让“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改变,也诠释着国家以及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创新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才能抢占高点,才能拥有未来。无论我们个人、企业或是整个国家。 作为个人,要学会创新。如果喜欢创新,那么这个人肯定是聪慧的,肯定是朝气蓬勃的,肯定是积极向上的。这个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获得成功的几率必定远远高于其他人。当今世界处在一个高速发展,飞速变迁的时代,要和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人一起,在为了伟大崇高,或简单执着的理想而不懈的努力与奋斗。 作为国家,要勇于创新。世界的历史告诉我们,曾经强大的国家都是勇于创新的国家,近代工业国家的发展,都是伴随工业革命,生产科技的创新。英国是依靠蒸汽机的发明,推动工业革命,让国家工业化。成就了日不落帝国。一个勇于创新的国家迟早会屹立在世界强国的序列内。即使现在还不是,依靠创新的动力,必定会发展成为一个文明富强的国家。一个国家,如果守旧不前,那么距离落后甚至亡国就为期不远了。大清帝国采取闭关锁国政策故步自封,无视社会科技进步,拒绝创新,措施发展机遇,导致国际贫弱,人民生活困苦,直至被推翻政权。

超级工程中国路观后感

超级工程中国路观后感 超级工程中国路观后感《超级工程II》是央视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推出的又一部纪录片。该纪录片共4集,由李炳担任总导演,这是第一集,中国路。 李炳导演:摄制组在调研中发现,从“中国路、中国桥、中国车、中国港”入手是非常必要的。超大型交通运输工程正在改变着国家的运行效率,也彻底改变着每个人的出行方式。高速公路、桥梁、高铁和港口对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正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这四个方面高度凝结了中国30多年来交通建设领域的重点和亮点,能够让人对中国交通的全面提升有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工程建设能力质的飞跃! 路、桥、车、港四个方向,其实整合起来就是中国的一个大交通,这个大交通四通八达,纵横中国。我们貌似是在讲这四个点,其实是反映中国在交通、经济甚至社会上的一个整体情况。 超级工程中国路观后感央视继《舌尖上的中国》后推出《超级工程》另一纪录片,片中详细介绍了中国铁路的发展,超级工程Ⅱ观后感。 从一望无际的平原到连绵不断的大山,从烟雨朦胧的水乡到寸草不生的戈壁,大美中国的画板上镌刻了无数条不断交汇又分开的铁道线路。铁路运输主要分为货运与客运两部

分,由于受天气影响较小,承载力大,成本低,铁路货运为公路货运分担了不少重任,已成为我国不可缺少的一种货运方式。火车造成的污染远远低于汽车与飞机,在环境问题突出的今天,相对于公路与空运而言,铁路运输占据着独特的优势。 在中国,铁路网络全程达到12万公里,占世界铁路7%的营业里程。其中,高速铁路网络达到2万公里,XX年7月,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与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勾画了新时期“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宏大蓝图,预计到2020年将高速铁路网增加到3万公里。如今,高速铁路时速可达300公里,在攻克了无数难题后才得以实现这一领先世界的速度。 无论是山路亦是水路,凿山铺路,架河建桥,铁路总能实现。青藏铁路的开通备受世界瞩目,青海关角隧道属世界高海拔最长隧道,是中国最长隧道,全场公里,青藏铁路的开通是世界上铁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不仅促进了青藏地区对外的交流与发展以及民族间的融合还为后来的高海拔的铁路发展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京沪高速铁路丹阳至昆山路段上有着世界第一长桥——丹昆特大桥。丹昆特大桥有着世界桥梁之最之称,全长公里,横穿阳澄湖,跨越公路、铁路、水路180余条,出于地质原因与节省土地的考虑,全部采用高架桥梁,并且彻底解决了地基沉降的问题。郦道元盛赞三

【创新感悟】观看《创新中国》第三集《制造》有感

【创新感悟】观看《创新中国》第三集《制造》有感 《创新中国》第三集——《制造》观后感 《创新中国》作为最新的一部记录片,他和《厉害了我的国》类似,节目基调明确,是一个正统的主旋律节目。整部记录片共六集,分别是信息、能源、制造、生命、空海以及浪潮。不但画面感强,故事性也强,科技混合着人情味,缓缓讲述了中国人的创新道路。如果没有中兴事件的梗,我想我会抱着一种无比骄傲的心境看完,然后热血沸腾地感叹一下啊,我们的祖国,拥有了很多的世界第一,已经成为了世界的领航者。很可惜,中兴在前,观影在后,所以在整个过程中,除了感慨还会很自然地带了更多的问题和思考。 就像在第三集《制造》里的,中国人自己制造的大飞机C919,对于电传飞行控制律,我们自行设计,对于买不到的“疯狂”材料,我们自主研发,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实现了我们中国人的大飞机梦,这是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在骄傲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其中的三个百分比数,即10%,60%和100%,这是大飞机的国产化率。C919项目启动之初,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内部保守估计,C919的国产化率大于10%即可;交付下线后,这架一出生就能与波音、空客两大名牌客机相媲美的中国大飞机,实现了近60%的国产化率,并拿到570架的订单,这是令人惊喜的成果,但C919最终是要实现100%国产化的。那么在这60%到100%之间,我们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据我所知C919的发动机为LEAP-X1C发动机,而LEAP-X1C型发动机是由国际公司美国通用电气与法国

SNECMA各以50%资金比例合资建立的大型客机发动机生产商CFM国际公司研制的大型喷气客机发动机,也就是说作为大飞机心脏的发动机它是进口的。中国的航空发动机水平和中国航空整体水平相比还是比较低的,这是影响我国整个航空工业实力的一个短板,也是需要我们要继续攻克的一个难题。 除了中国制造,整部记录片还拍摄了当今中国各个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在这些创新成果中,有些是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的,也有我们已经在使用却不知来之不易的,还有在想象中未曾实现的。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脚步在慢慢前进,中国科技技术正在前行。但这是一个高速发展,飞速变迁的时代,我们在前进,别人也在进步,未来是撑握在拥有核心技术的人手里的。我们中国领导人也说了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所以最后再想借用前人的一句话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创新中国,永远在路上。 创新中国——制造? 说起中国制造,这几年来,是在算是一个热点词汇。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现阶段仍以制造业为主,但也正是制造业,让中国工业步入了全世界。? 虽然之前长流传着中国制造质量差的说法,但现如今,中国制造已经被世界接受与认可。如同我们课上讲的相关知识,目前世界上创新型国家,特点是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创

创新中国第二集观后感

创新中国 ——能源 能源是我们整个世界正常运行的基本要素,光能、电能、水、土地,当我们回望历史上的战争时,我们不难看出,都是为了有限的能源而战,今天,关于能源的战争更是没有丝毫的停息。将目光放在中国,我们作为人口十几亿的泱泱大国,人口密度在世界上达到了十分靠前的位置,在维持能源与环境的平衡,创造新的技术,克服能源的缺陷上我们从未停止过努力。那么,我们是靠着什么才保证了国家在解决贫困的问题后,又连续几年GDP迅猛增长的呢——靠的是创新的智慧。 “提出创新是企业家的职能,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即企业家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之中,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动态性和循环性。”这是我们所学到的有关创新经济的知识,但是如果想要依靠创新达到推进资源动态性,就必须能够将生态的整体循环和有关的物理学知识运用得当。光泽县养殖基地依靠每天产生的几万吨鸡粪光依靠肥料出售并不能被消耗完全,如果依靠大车运到别的地方又费时费力赚不到利润,为此,当地的人在鸡粪的处理上动足了头脑,下了许多工夫。燃烧发电是工人们一直在研究的可以变废为宝的方法。3吨鸡粪,相当于1吨煤,我们都知道化石能源的开采不是用之不竭的,总有一天煤是会被开采完的,为了寻找替代品人类近几十年来都在努力进行技术革新,而现今我们有了更先进的技术可以依靠机器的处理使得鸡粪能够完成发电的过程,这样的处理流程的创新不仅省掉了大量的煤,也一定程度减轻了化石能源的稀缺压力。 但是我们知道,依靠焚烧的发电必然会导致有害物质的扩撒,大气污染的加

剧。中国的煤炭使用量远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这直接导致了近年来空气情况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恶化,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出门必须携带口罩,想要出门的前几天都要笼罩在会出现雾霾的恐惧下。上海的发电厂为了能够提高煤炭的使用率和后期的净化程度,运用各个方面的基础革新应用改造锅炉的运作,使得除尘脱硫的效率提高的同时,还能节约能源。为提升燃煤的效率,技术团队通过机器的更新换代已经将煤从煤末变成了煤粉,更大程度的增加燃煤效率,实现零排放无污染,为世界节约化石能源的努力树立了一个标志的里程碑,也为中国的上空减轻了负担。这是创新的意义,在每项专利获得的同时,不仅是他个人可以获得荣誉,地区产出得到有效率的生态循环,整个国家也会因为他的智慧而受益进而造福世界。 这,是能源带来的创新与发展。实现创新的实物化是创新想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如同青海所做的,我们了解到风能、太阳能、潮汐能是新型能源并且可以代替化石能源进行工作,但光能的收集具有危险性,稍不留神就有可能造成火灾,为此,共和光伏园区将羊群的养殖引入杂草区,运用大自然和谐的循环能力,毫不费力的进行除草的过程防止火灾的发生。生命科学领域,为了可以减轻患者进行手术的痛苦,与纳米工程进行共同研发,使得心脏起搏器可以自己依靠血液流通产生能源供其自身运作。我们有太多的领域都在和能源作斗争,为了可以节约那百分之几我们的科学家付出了终身的努力创造了上万项专利。但我们还在进步,我们如今手握更前沿的科技,相信未来的中国在能源创新的农业、工业、生态领域中都能遇到更多的机遇。 创新的生态循环为我们带来更为优越的生存之地,造福子孙,优化生产,提升物品的价值,带来更多的能源。

辉煌中国第一集观后感

辉煌中国第一集观后感 导读:本文辉煌中国第一集观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中央电视台播放纪录片《辉煌中国》。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辉煌中国第一集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内容请继续关注 辉煌中国第一集观后感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增强中国综合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党中央制定很多发展强国战略。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上都制定了很多方针政策,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从过去的难解温饱变成如今的安居乐业,变化之大让世界各国都为之惊叹。 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中央电视台播放纪录片《辉煌中国》,讲述了中国的发展史,第一集《圆梦工程》中道出了中国的发展不仅要为近期常态考虑,还要为长远做打算,不仅要为自己,更要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而努力奋斗。孙中山在过去就对中国的未来规划做了详细说明,要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160万公里的公路,开凿并整修全国水道和运河,建设3个世界级大港口,发展内河交通和水利、发展电力事业......在当时的人们眼中觉得要想实现这一计划,步履维艰,艰苦卓绝。但在21世纪的今天,孙中山的规划理念已变成现实,甚至远远超越了当初的设想。 中国跨海大桥的建设,已是世界级的,可以说创造了世界桥梁建

设领域的多个第一,桥梁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隧道最长的港珠澳大桥就是其标志性建筑。 中国的高铁和高速公路也是世界级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地理环境极度复杂的问题,但最终中国拥有了十分发达的交通网络,这离不开工程师和工人们的辛勤努力,胡麻岭隧道便是其中的代表作,隧道穿越一座水库和一条河流,还穿越第三系饱和富水粉细砂地层,在施工过程中要考虑诸多安全隐患,施工进度深受影响,历经八年正式贯通,该项目被称为“头号重难点工程”。 在其他建筑行业,中国也有重大的突破,这些都离不开中国工程师和工人的不懈努力。当然,中国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促进中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崛起,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通过这次纪录片的观看,让人们了解到,科技创新的发展成果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变得如此发达,人们出门旅游十分方便,走南闯北带来诸多便利,也给诸多行业带来福利,旅游业、快递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的业绩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交通条件发达带动中国经济收增长入。 总的来说,要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才强国战略,科技创新,在世界竞争中打下扎实基础,为人民群众能够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而努力奋斗。

创新中国观后感300字

创新中国观后感300字 《创新中国》观后感胜溪街小学六(36)班武可心探索我们所不能接触的一切是生物的本质, 也是人类几千年来所努力的事情。不论是直冲宇宙的火箭还是沉入深海的潜水器,都是我们应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去努力打造的为人类去看得更高更远的前沿产品, 中国在智造上更是数一数二的强国。今天我观看了《创新中国》后真正感悟到了。 而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年我们要更加努力提高中国的创造技术,现在的学校也已经科技化了,如果要讲课,只要把排版拉到黑板中间就可以开始了。之前的学校连饮水机都没有,现在学校已经装上了半自动的饮水机,当然拥有这样美好的学习环境,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做一份贡献记得《厉害了,我的国》中曾经这样提到我国的大型机器的工作特性,由于长期依靠俄国的变压器以至于我国一直不能全面的实现自主制造,近几年,我国优秀的的工程师团队终于在俄国不提供整修帮助的紧急情况下,加班 加点,共同学习研发了变压器的制造技术,完全掌控了大型机器的自主制造过程 ,不再依靠别国的技术,做到掌握核心技术,真正实现了中国智造。 创新中国——空海探索我们所不能接触的一切是生物的本质, 也是人类几千年来所努力的事情。

不论是直冲宇宙的火箭还是沉入深海的潜水器,都是我们应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去努力打造的为人类去看得更高更远的前沿产品,中国在智造上更是数一数二的强国。 记得《厉害了,我的国》中曾经这样提到我国的大型机器的工作特性,由于长期依靠俄国的变压器以至于我国一直不能全面的实现自主制造,近几年,我国优秀的的工程师团队终于在俄国不提供整修帮助的紧急情况下,加班加点,共同学习研发了变压器的制造技术,完全掌控了大型机器的自主制造过程,不再依靠别国的技术,做到掌握核心技术,真正实现了中国智造。 创新是走在世界前列,不只是技术的创新更是思想上的创新,将新发明应用到自己所在的领域、自己所研究的课题,一直保持着与世界保持同步也是优秀的科学家们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是我们国家的科技创新发展屹立在世界前列。我国的火箭发动机在国内是全新的,国际上也是最先进的循环方案,整个发动机的系统效率要提高 15%以上,相同的燃料发出的推力更大,这是一次开创性的尝试,成果会用到未来的火箭发动机上。如果研制成功,中国航天运载能力将提高五倍左右,这会给中国的太空探索带来质的飞跃,也会让我国的火箭技术达到世界上遥遥领先的地位。然而,它不仅仅是推力增高了,研制难度、技术风险也大幅增加,试验过程

《超级工程》观后感_900字

《超级工程》观后感_900字 《超级工程》是CCTV即《舌尖上的中国》后有一部大型纪录片,虽然没有像《舌尖上的中国》那样红遍大江南北,但是据说在“水木清华”之类理工科男生聚集的BBS论坛上有着非常强烈的反应。 四通八达的北京地铁网络,高耸入云的上海中心大厦,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港珠澳大桥,穿梭于澳洲与上海之间运输天然气的LNG船,巍峨屹立在海上的“巨无霸”风力发电机……这些融汇尖端科技的重大工程,如何从蓝图变为现实,其间有着怎样起伏跌宕的动人故事?央视纪录频道近期推出的五集纪录片《超级工程》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答案。 “在国际纪录片界,科学类工程题材纪录片一直备受瞩目。中国的鸟巢、T3航站楼、青藏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等大型工程均被美国探索频道、国家地理频道列为重点选题进行摄制,这些纪录片的播出充分说明了国际主流媒体对中国现实发展题材的高度关注。因此在央视纪录频道开播之初,《超级工程》便成为第一批重点立项的纪录片项目。 目前,它已经成为国际电视市场上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拍摄的工程题材纪录片。”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总监刘文说。纪录片《超级工程》选取了当下中国最具代表性的5个重大工程项目,客观地记录了它们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片中每

一集讲述一个工程,分别为《北京地铁网络》、《上海中心大厦》、《港珠澳大桥》、《海上巨型风机》和《超级LNG船》。这些工程涉及能源、交通、建筑各个方面,关系到国计民生,与城市中的人们息息相关,不论是科技含量还是建造水平,它们都体现了国内乃至世界最高标准。“正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一样这些历史上的伟大工程可以让今天的我 们感受到那个伟大的时代。今天我们用纪录片呈现的中国超级工程也将用影像的方式为我们的后人留下今天中国人的 创造与智慧。”刘文说。 与此同时,《超级工程》还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参与“超级工程”建设的普通人,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情感和梦想,鲜活地呈现了奇迹背后的艰辛历程,使这部科学类工程题材纪录片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追随镜头,观众看到了技术人员驾驶世界上最大盾构机开掘北京地铁隧道 的艰辛,目睹了海上吊装巨型风力发电机的壮举,感受到站在上海中心大厦俯瞰浦江两岸的心旷神怡…… 不得不说,《超级工程》带给我很多震撼,我想这种震撼更多是一种自豪的情愫在作怪。就算这类记录片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东西可能比较夸大,但是我任然为中国有这么大的发展感到深深的自豪!

创新中国第六集潮起观后感

创新中国 ——潮起 很多的大型的品牌和产业在创新的路上都采取了紧随潮流,实行多元化了丢掉传统的东西,他们中的一些真正的通过转型成功了,但更多的,是不仅丢到了原本具有的优秀的东西,还在转型的路上失去了方向。 创新绝不是丢掉传统一味出新,更多的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添砖加瓦锦上添花。在暗房里冲洗胶卷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已经非常陌生,虽然它远离大众才不过短短的十几年。终于,乐凯公司决定,把仅存的暗房和设备也搬进博物馆。数码摄影几乎在一夜之间风卷残云般吞噬了胶卷相机,100多年的传统和辉煌转瞬间烟消云散。10年前王辉和近百位老职工一起来到千里之外的合肥二次创业,就在这一年,公司总部做了一个决策:集中精力做符合乐凯核心技术的产品。王辉所说的核心技术是指在胶卷时代积累下来并不断发展的微粒、成膜和涂层三大技术。依靠这三大技术,中国第一条光学聚酯薄膜生产线建成投产,这种薄膜是制造平板显示器的关键材料,此前被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企业垄断。2017年,在很大人以为乐凯早就不存在的时候,他们的销售额达到了60亿元。乐凯公司

的转型就是一本教科书,有多少公司在多元化上一浪不回头,而乐凯坚守核心技术,开拓薄膜应用业务的多元化,而不是资本多元化,让主营维系并结出更大的果实。 与乐凯不同的,同样是想要通过转型营造机会的索尼,终于扭转了局势,弥补了当年所做的决定所带来的代价。索尼最早是销售相机的十分专一的企业,但是在全国刮起了产业多元化的飓风之后,索尼急于转型,在各个领域扩充市场,建立新的涉猎电子产品,一时间,家用电器、手机、电脑甚至开始研发电子游戏,疯狂地在各地建立分支,但这股浪潮不仅没能掀起消费者,还把自己索尼这么大的一个企业给掀翻了。创新需要寻求突破,但是不能一味的遍地撒网,忽略了自己本身该重视的传统产品和产业,索尼相机在近20年的时间里,技术停滞不前,甚至追不上曾经一起竞争的小型新兴企业,原本传统的公司产业遇到了下坡路,其他的产业也没有兴盛起来,营业额逐年下降,市场占有率跌入低谷,为此连年频繁减员变卖产业,为了维系公司最后的营业而苦苦支撑寻找机会。 其实这一段视频中有很多的创新点,但其实和之前看过的很多创新大都相同,看到乐凯公司的很成功转型后想到如今有太多的传统企业为了能够推陈出新

辉煌中国观后感

辉煌中国观后感 近日,大型纪录片《辉煌中国》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播出,相信很多公司企业都组织员工进行观看活动,那么观看后,大家都有什么心得体会和感想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辉煌中国》观后感,希望大家阅读后对这部纪录片有更深刻的认识。 《辉煌中国》纪录片观后感: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9月19日晚,纪录片《辉煌中国》正式开播,项目部组织了全体员工进行观看,通过第一集《圆梦工程》我了解到我国的基础建设已步入世界先进水平,这正是我国国力强盛,生产力先进的象征。 我国历史悠久,纵观历史长河,都不曾有过今天这样的盛景,这都是我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大力发展经济,全方位与世界接轨,如今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仅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综合国力的日渐强盛,让我国公民在世界各国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近五年的发展更是整个改革开放的缩影,似乎每个人都沉浸在这幸福之中。 幸福就在我身边,就经常听自己的父亲讲这些年的变化,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再到现如今,生活真的是在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事实上不止他们,就连我们也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些年的变化,身边的一切似乎都变得更美好了。 在华丽28标,作为一名工程建设者,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真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严格要

求自己,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辉煌中国》宣传片观后感:骄傲感自豪感倍增 百年前的《建国方略》,孙中山先生构想了这样的宏伟蓝图:要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160万公里的公路,建设3个世界级大港……百年之后,孙中山先生描绘的这个蓝图早已实现,而中国人民创造的许多成就远远超出了孙中山先生的设想。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五年,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一个个的圆梦工程,铺展宏图,大大加快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而作为中交一公局一名普通员工,在观看了《辉煌中国》第一集的视频后,这种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骄傲感和自豪感更是倍增。 透过港珠澳大桥、胡麻岭隧道、郑万铁路等部分由中交修建而成超级工程,我们看到了由中国基础建设构建成一张张的大网,编织起人民走向幸福、美好的希望版图,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收看宣传片后,项目部全体员工内心澎湃、反响热烈,大家纷纷表示,对党的xx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无比骄傲,对身为一名中交人感到无比自豪,能够为祖国的基础道路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更是感到无比的欣慰。 "中国高铁里程世界第一,超过了第二到第十名里程的总和,而且近六成是这五年建成的,真是太震撼了,我们的祖国真是越来越强

这就是中国观后感3篇

这就是中国观后感1 中国的崛起让世界都为之震惊,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年代的崛起,是靠中国人的智慧、勤劳、勇气、甚至是牺牲换来的。比较一下西方各国的崛起,会发现他们的崛起是靠战争、掠夺、殖民、流血换来的。中国之所以能崛起是因为他不再如清朝那般故步自封,而是博众家之长,走的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道路,而是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虽然中国博众家之长,但始终有自己的主心骨,这才没让中国走向西方列强的道路。 有人会说虽然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国民素质还是很低,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乱扔垃圾、乱吐痰的现象比比皆是,比起日本来说,简直是天壤之别。是的,这是事实没错,日本人的素质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而一提到中国人的素质,很多人都是嗤之以鼻的,甚至许多中国人自己都从心底认为咱们中国人素质确实很差。但是,大家必须知道这么一句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是吃不饱穿不暖的一个穷国家,正是这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才让中国富足了起来。四十年,这么短的一个时间肯定是不能把国民素质提升到一个极高的高度的,并且现在说的低素质群体是大爷大妈群体,农民工群体。大爷大妈群体在四十年前他们可是吃过苦头的,饭都吃不饱还管什么素质的这种观念早就深入其心,后面吃饱穿暖后低素质行为早就成了一种习惯想改都改不掉了。农民工

群体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素质的提升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看中国的90、00后,这些低素质行为基本没有,并且还会主动制止长辈们的低素质行为。日本人的素质高是因为他们拿着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2.3亿两白银赔款来进行现代化建设,来发展他们的经济、教育,他们的素质是用中国的钱提升起来的啊。所以,日本用中国的钱在1900年就基本消除了文盲,用了一百多年从基本消除文盲到现在的高素质国家也不足为奇了。我敢肯定,中国再发展个一百多年,中国人的素质绝对是全世界最高的。 中国的崛起超出了西方国家的认识,让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甚至是深深的恐惧,因为美国当时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后是向弱小国家发起了战争,想靠着掠夺将继续发展,他们怕中国也如他们一般,在强大后会挑起战争,可是中国并不会,因为中国人骨子里都是崇尚和平的,“君子动口不动手”这句话就体现了中国是乐于讲道理的国家。中国人不好战,但也不怕战,当时的小米加步枪都能打得过坦克加飞机,更不用说现在的中国是个拥有氢弹、核潜艇的国家了。 中国经济崛起后,文化也要自信,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时一定要有自己的主心骨,在肯定外来文化时也要认识到中国文化不比任何文化差,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中国不怕竞争,中国定要自信。从最近的几部动漫、电影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在文化方面正一步步的自信了起来,努力地弘扬中国文化,国漫、电影包含

《创新中国》观后感四

《创新中国》观后感 梁灵鹏《创新中国》观后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内在引擎。纵观 世界强国的发展史,强国的兴衰往往由历次工业革命的结果。二 战后,美国为何能在经济、军事、文化领域独领风骚,与其科技 能力、创新能力戚戚相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科技能力得到巨大的提升。然不可否认,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仍然非常巨大,虽奋起直追,却还须更多的时间来检验。比如, 如果战争爆发,则无所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结局只是胜利 或者失败。因此军事装备实力是最能平等体现科技水平的领域, 我们无法直接检验与美国的差距,但我们仍不停地向技术停留在 上世纪水平的俄罗斯进口武器,其实从侧面反映出科技能力的差距。 通过此次观看《创新中国》这一记录片,让我看到了我们国家尖端科技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看到了中国人、中华名族拥有的底 蕴与力量,看到了中国在当今世界舞台的崛起所带来的影响,看 到了那些学成归来,不忘祖国的科学家,看到了敢做敢拼,不落 人后的企业家们。一批批科学家,一批批工匠,一批批企业家, 在各自领域里焕发着光辉。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四集生命中关 于奚志勇教授和登革热的介绍。对于登革热,在我的印象中是以 蚊子为媒介的一种传染病,街道在部署这项工作时,强调再强调

的是把前门屋后的瓦罐翻过来,积水容易产生蚊子。蚊子太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都很大,更何况对传染病的防治,我们也都期望生活在没有蚊子的世界里。我小时候还幻想过,等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是否有可能采用某种频率的脉冲波,能一劳永逸地消灭蚊子。但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技术,而且即使技术上能达到,也因为生态的问题不可能实施。让我惊讶的是,奚志勇通过异想天开的方式,竟能和常人做梦时的想法能如此接近。尽管国际也有人在研究设想通过改变蚊子来达到减少蚊子的目的。但是蚊子数量庞大,如何能通过一个蚊子来改变一种蚊子,而又能使之绝育,这个命题让很多科学家退步。奚志勇和他的团队没有气馁,通过显微镜用极细的针头把沃尔巴克氏体注入到蚊子中,通过以十万次计算的失败换来一次成功。尽管拥有技术专长,完成这一工作也并非是容易之事。奚志勇研究小组将沃尔巴克氏体通过显微注射到了近500个蚊子胚胎中,最终只有6个孵化了。4只蚊子存活到成年,只有1只感染雌蚊将细菌传递给了后代,生成了一种数代遗传的稳定的感染蚊品系。这项技术的成功并没有让奚志勇停下脚步,团队的用研部门开始研究将沃尔巴克氏体植入桔小实蝇和稻飞虱体内。这两者都是中国最臭名昭著的农业害虫,实验要是取得成功将造福无数农民。 《创新中国》这部片子看得我非常感动,让我明白什么叫做默默坚守,什么叫做创新精神,什么叫做工匠精神。都说中国人的智慧是无穷的,然而中国人的创新精神不足一直为人所诟病。我

2020《创新中国》观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创新中国》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观看了《创新中国》这部记录片,让我感触很深。纪录片共分六集纪录片分别是:信息、能源、制造、生命、空海以及浪潮。这部纪录片里都是拍摄了当今中国在各个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涉及了大量最新的科研成就,比如高铁、大飞机项目、500吨级火箭发动机、光量子计算机、中国空间站计划、智能制造等。此外,还有一些人们知之不详的重大科技进步,比如世界最清洁的火力发电厂、神奇的基因编辑技术、能看清微观世界的上海光源、世界首例3D打印距骨植入手术等。 我不仅能看到这样那样的最新创新成果,我更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的骄傲和自豪。这部记录表片中,在当今的中国,我们看到了中国人、中华名族拥有的底蕴与力量,看到了中国在当今世界舞台的崛起所带来的影响,看到了那些学成归来,不忘祖国的科学家,看到了敢做敢拼,不落人后的企业家们。 纪录片中的一项项核心技术的发明,一件件创新产品的出现,正在方便我们的生活、丰厚我们的财富、加速我们的发展。“创新”两字,让“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改变,也诠释着国家以及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创新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才能抢占高点,才能拥有未来。无论我们个人、企业或是整个国家。 作为个人,要学会创新。如果喜欢创新,那么这个人肯定是聪慧的,肯定是朝气蓬勃的,肯定是积极向上的。这个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获得成功的几率必定远远高于其他人。当今世界处在一个高速发展,飞速变迁的时代,要和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人一起,在为了伟大崇高,或简单执着的理想而不懈的努力与奋斗。 作为国家,要勇于创新。世界的历史告诉我们,曾经强大的国家都是勇于创新的国家,近代工业国家的发展,都是伴随工业革命,生产科技的创新。英国是依靠蒸汽机的发明,推动工业革命,让国家工业化。成就了日不落帝国。一个勇于创新的国家迟早会屹立在世界强国的序列内。即使现在还不是,依靠创新的动力,必定会发展成为一个文明富强的国家。一个国家,如果守旧不前,那么距离落后甚至亡国就为期不远了。大清帝国采取闭关锁国政策故步自封,无视社会科技进步,拒绝创新,措施发展机遇,导致国际贫弱,人民生活困苦,直至被推翻政权。 创新首先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顽强的创新精神。所谓创新意识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所谓创新精神就是强烈进取的思维。其次,创新还要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人产生新思想、认识事物的能力,即通过创新活动、创新行为而获得创新性成果的能力。第三,要创新就必须认同两个基本观点,即创新的普遍性和创新的可开发性。创新的普遍性是指创新能力是人人都具有的一种能力。创新,是一种变革的过程,是一种多样的选择,也是一种开拓的精神。遇山开路、逢河搭桥,是一种创新。创新成功与否要靠常理去判断,要让时间来检验,要靠结果论英雄。就像条条大道通罗马,但是不同的道路远近不一,往来成本就成为检验选择正确与否的标准。选择最短、最安全的道路,这就是最佳的创新举措。 要创新、想创新、能创新。永远学习定是不变的真理。我们必须要终身学习,学习应该

创新中国观后感800字范文4篇

创新中国观后感800字范文4篇 01 创新让我们有了方向。凡益之道,与事偕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只有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时代发展,才能找准方向,走在前列,从而立于不败之地。而创新就需要我们用好战略思维的望远镜,洞悉潮流、研判趋势,只有保持创新敏感,从而顺应时代发展。创新让我们有了底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型。 无论做哪一件事情,小事也好,大事也好,仅仅有热情和能力是不够的,有热情只是具备了想干事的态度,有能力只是具备了干成事的条件,只有有方法才是干好事的保证。而方法从何而来,改革任务复杂且艰巨,不能用不灵的老办法和低效的旧办法,就只有开创新的手段,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好工作。创新让我们有了作为。穷则变,变则通。面对复杂的改革环境、艰巨的发展任务,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世界变化日新月异、民众诉求水涨船高,通过创新,求变化、求发展,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才能掌握发展主动权,让人民享有更多改革成果,让国家获得更快

进步。 又日新,日日新,苟日新。创新在我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在创新中赢得主动,在创新中谋求发展,在创新的进程中逐步满足人们对“顶配”中国的期待。 02 偶然间发现了一部纪律片,名字叫做《创新中国》,看到这部记录片的时候,我正准备出门办事,但是纪律片里精彩的内容,让我久久不愿起身走开。 这部记录片共有六集,拍摄了当今中国各个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在这些创新成果中,有些是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的,也有在想象中未曾实现的,有我们已经在使用却不知来之不易的,也有还处在攻克难关道路上的。 这六集纪录片分别是:信息、能源、制造、生命、空海以及浪潮。 纪录片里具体有哪些内容,在这里我不想过多的给大家透露,这部纪录片带给我们的期望和振奋,只有真正观看到具体内容,才能让观众充分的感受及体验。 这部记录片我还没有看完,但是已感触颇多。从这部纪录片里,我不仅能看到这样那样的最新创新成果,我更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的骄傲和自豪。 曾经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虽享有悠久的文化传承,拥

最新超级工程中国桥观后感

《超级中国》是韩国kbs电视台2015年特别推出的纪录片,共有七集,分别从人口、经济、外交军事、土地、文化、政治六个方面介绍中国发展现状。在节目一开始我们就看到清华大学的教授说到:“中国现在是super China,或者说是super power China.”这让我想到了国际关系的理论中的现实主义学派(或新现实主义学派),他们认为国际政治的本质是冲突,权力是解释国家行为的重要概念等。 在第一集中,着重说了中国的13亿人口。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工业时代,中国的13亿人口并没有给中国带来什么,中国受饿挨打。那段历史是中国的屈辱史。而在21世纪,进去的信息时代,中国的13亿人口的需求深深影响着世界市场的发展。中国13亿人口带来的是11月11日网上贸易给世界呈现的是个巨大的数字! 在第二集中,中国的外汇储备绝对的第一位,购入了世界的矿山、企业、港口等等,这让我国的战略储备的各方面都能得到有效的落实。这些国家的行为都表示了我国的综合国际的提高,国家的富强与我们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而我们国家的这些行为是否会对其他国家产生“中国威胁论”的疑虑呢? 在第三集中,说了中国治世。我国军费的急剧扩张,与美国的竞争,中国走向顶尖国家的雄心,分析了“中国霸权”时代到来的可能性。我国在南海建岛,布控军事力量,加强南部战区军队的管理。从而隐射和分析中国“霸权时代”的来临的可能性。外国的专家解释着说,南海问题,美国插足是为了自己的权力的控制范围,而中国也是同样的道理,为了更多的资源,为了更多的在南海的权力。 前三集感受:中国在21世纪确实是发现起来了,从视频中看到中国的崛起,作为中国人自己也感到自豪。到现实的国际社会中,中国也面临着许多的争端许多的问题,我们需要好好的去解决在中国崛起道路上遇到的阻碍与问题。 中国桥 全球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跨海大桥 2016年国庆节前夕,全球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在正式贯通。大桥贯通香港、澳门、珠海三地,总长55公里,它的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其中海底隧道长约6.75公里,桥梁长约29公里。这不仅仅是一座桥,更是海峡两岸同胞的紧密纽带! 世界第一高架桥——北盘江大桥 垂直高度565米的G56杭瑞高速“北盘江大桥”,相当于200层楼高,在1000余名工程师近4年的高空施工之后于2016年12月29日建成通车。从此“一桥跨云贵,天堑变通途”!

《超级工程》观后感

《超级工程》观后感 《超级工程》是由中央电视台出品的纪录片,该片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参与“超级工程”建设的普通人,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情感和梦想,鲜活呈现了奇迹背后的艰辛历程和付出。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部影片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超级工程》观后感篇一: 这是一个从零开始的故事。“中国,全球排名第一的贸易大国”、“全球排名前十的港口中,有七个位于中国”、“短短三十年,中国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和高铁网络,架设了众多全球技术难度最高的桥梁”、“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超级摩天大楼——上海中心大厦”……这是我在观看《超级工程》纪录片时所做的笔记,走进这些大工程的背后,我内心油然而生出自豪感。我看到了这些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挑战,看到了工匠精神贯穿在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也看到了建筑工人用汗水浇筑超级工程,他们的智慧、生活、情感和梦想,鲜活呈现了奇迹背后的艰辛历程和付出。 《超级工程》纪录片作为中国高速发展的缩影和典范,不仅以国际化的表达方式彰显艺术的力量,更关注了钢筋混凝土背后的人情味。我家大伯父,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建筑工人,在建筑工地上工作十年有余,他一年就回家1-2次,每天的生活环境都是一成不变的,这

种生活是枯燥的,他也曾经厌烦过,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像我大伯父这样的建筑工人还有跟多,每个工程背后都有一批这样的建设者,每个建筑奇迹都是建筑工人们用汗水、用无数甘于寂寞和无私奉献的努力换来的,也让工程本身充满了故事。 成败的关键在人。在这些宏大工程面前,人是何其渺小。工程建设中不断遇到困境,但那些拥有疯狂想象力、创造力的设计师、工程师和辛苦伟大的工人们不断地攻克难题,人类的勇敢和智慧超出想象。大型设备的制造和技术上的不断创新,让工程师们更有自信去挑战从前难以征服的自然环境,将跨越天险的能力不断提高,纵横南北。在建设港珠澳大桥中,隧道工程建设周期长、高风险、重复性强,工作精度、难度高,加之“孤岛”“孤船”水上作业,极易造成人员思想波动。那么,依靠党建工作,强化精神意志,培养工人们攻坚克难的执着追求和激发全体员工“强国筑梦”的荣誉感是关键。党组织的延伸,浓厚文化的感染,引领着工人们坚守信念,让建设团队在历经磨练中变得更加团结,在战胜困难中变得更加坚强。 “想象一下,3000人牵手一起在大海上‘走钢丝’,而且要走6年之久,个人的一丝差池都可能会前功尽弃。如果没有党建引领和保障,这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谈及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党建工作的作用时,岛隧项目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总工程师林鸣打了这样一个比方。林鸣还强调了“这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历史性工程,要么攻下来,要么绕着走,每一次创新都是风险与收益并存。” 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们攻克一项项技术难题,最终形成了完整方案,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