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乡社戏

为了了解绍兴的地方曲艺,我在爸爸妈妈的引导下,读了大文豪鲁迅先生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印象很深,醇香黄酒令人回味,乌篷船穿梭在小桥流水人家之中,夜幕降临,静谧的水乡传来悠扬的社戏……

那么什么叫社戏呢?

水乡社戏是浙江绍兴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水乡戏台大都构筑在土地庙之类寺庙前的河上,故称"河台"、"万年台"。东安、任家桥、凤仪、东周、宾舍等地的古戏台迄今犹存。清代童谦孟写有一首竹枝词,描写当年看社戏的盛况:“岳神赛罢赛都神,演出河台戏曲新,两岸灯笼孟育管,水中照见往来人。”

鲁迅在《社戏》中也说,外国人以为中国戏的"大敲,大叫,大跳",不适于剧场演出,但若在野上演出,"远远地看起来",却"自有他的风致"。《龙虎斗》、《游园吊打》是很能体现绍剧特色的戏,历来为绍兴观众所拍手称快,叫好。鲁迅把这两出戏写进《阿Q正传》、《社戏》等著名小说里,均不是他信手拈来之笔,而是充分反映了它们的人民性。连自己的姓名也写不出,甚至连圆圈都画不圆的阿Q在临刑前游街时,居然还要哼几句"手执钢鞭将你打",足以说明社戏受到绍兴人民的普遍欢迎了。鲁迅再用他的如椽之笔,以优美抒情的笔调追述儿少年代观社戏的美好回忆,一派诗情画意,引人入胜,更激起了人们对社戏的眷恋和怀念。

文豪鲁迅对孩提时代看过的故乡社戏始终未能忘怀,称赞备至。鲁迅先后写了小说《社戏》、散文《无常》和杂文《女吊》等作品,对社戏有过动人的描绘和精辟的论述。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写下多少吟咏和描绘社戏的诗文。

时过境迁,水乡社戏在传承,在发展。现今的水乡社戏以鲁迅笔下的绍兴社戏为主要形式,重现绍兴演社戏、看社戏的民俗风情和越地戏曲特色,将原始社戏风貌和现代表演艺术有机结合,赢得无数观众的喝彩。

希望有机会我也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一出正宗的水乡社戏。

二(1)班16号张瑞

绍兴五大国家级地方曲艺

听爸爸说,绍兴有五大国家级地方曲艺。我很惊讶,于是就上网查找了下资料,发现这五大地方曲艺比我想象中还要伟大!

“曾记梨花细雨天,与郎分手百花潭,依依惜别牵衣袂,泪洒河桥春水添,郎呀你临行约奴三秋会,到如今柳色青青又一年。”这优雅婉转的唱词是绍兴平湖调的经典节诗《曾记梨花细雨天》的内容。

绍兴平湖调是绍兴地方曲艺中最为典雅的一支奇葩,因悠久的历史、优美的音乐、雅驯的唱辞而在曲艺界有着重要的学术地位。除平湖调外,目前绍兴地区流行较广、影响较大的还有词调、莲花落、摊簧和宣卷等地方曲艺。

词调为分角色演唱,唱调欢快,喜庆热烈,表演绘声绘色,雅俗共赏;平湖调传统的表演只由弹三弦者一人唱说,曲调以幽雅清逸、平和柔缓为主要特色,以“雅”而著称,演唱平湖调者也被尊称为“平调先生”。

绍兴莲花落和绍兴摊簧均产生于清代中后期。

莲花落是走唱形式的地方说唱文艺,一人说唱,旁有敲板、四胡、琵琶等进行伴奏。演唱内容多取材于民间生活,唱腔流畅、婉转动听,善于叙事,也宜抒情。表演夸张滑稽、生动风趣、通俗易懂,特别受到农民群众所喜爱。

绍兴摊簧多为一旦一丑对唱,伴奏乐器与莲花落类似。演出以说唱新闻与小型杂扮相结合的形式,反映民间生活,尤以男女之情为多。其唱调旋律抒情优美,表演具有滑稽、夸

张、幽默的特点。

绍兴宣卷是具有宗教色彩的唱说文艺,主要用于祀神祈福,多于神诞、庆寿、贺迁、祭奠时演唱。宣卷的内容,有的与佛教经籍有关,有的与戏曲、曲艺同目;宣卷的演唱者分任生、旦、净、丑诸脚色,一人须兼数种不同行当,但无行当及男女腔之分,主要运用不同音色表现各种人物;宣卷演唱有唱有白,演唱时,置卷本于桌,照本宣唱。演唱时围桌而坐,根据方位的不同,分“书位”、“鱼位”、“醒位”、“茶位”。

2006年和2008年,以上五大地方曲种相继成为第一、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漫漫“传承路”

绍兴地区的传统戏剧曲艺,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能够流传至今,是十分难得的。如何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得到很好地传承?这是绍兴非遗工作者们最为重视的工作。

在传统戏剧的保护工作中,绍兴市采取多方措施,培养人才,活跃演出团体,复排传统剧目,创排精品,使绍剧、越剧等剧种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使处于濒危状态的新昌调腔、诸暨西路乱弹、绍兴目连戏等得到了抢救性保护,重新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口耳相传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特征,保护工作最离不开的就是传承人。”绍兴的14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传统戏剧有刘建杨、章华琴等两人,地方曲艺有郑关富、王玉英、胡兆海、倪齐全、宋小青、何云根等六人,占据了极大的比重。“这些戏剧曲艺的国家级传承人在带徒授艺,培养新人;参加公益性演出;作品创作和各级比赛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还有为数众多的老一辈艺人,在他们的身体力行、口传心授下,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实现薪火相传。

我也想为绍兴曲艺的传承尽份力。

绍兴师爷胡兆海

绍兴师爷胡兆海很有名,但他的另一身份更有名。

胡兆海是绍兴莲花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宗师级人物。1972年,他演唱的《三根扁担》救活了一个曲种。因为,当时领导已经决定了,如果这一次排演不成功,就只能让绍兴莲花落“自然死亡”了。后来《人民日报》刊登了文章:胡兆海一个人救活了一个曲种,说的就是这件事。紧接着,在改革开放、文艺复兴的春天里,这位草根艺术家迎来了他的曲艺事业巅峰时期。他在继承传统绍兴莲花落的基础上,开始了改革创新。改掉了原来唱腔音调平、节奏慢、拖等一些缺点,吸收了评弹、越剧、绍剧的表演手法,创作了一批雅俗共赏的新剧目。

还有不得不提的《回娘家》,1982年,胡兆海带着自己的这部得意之作赶赴苏州,参加全国曲艺优秀节目汇演(南方片),与各路高手“华山论剑”。这一次,他再次成为众星拱月的焦点人物,成功拿下了创作一等奖和表演一等奖,也让绍兴莲花落红遍了大半个中国。1988年,胡兆海带着自己创作的《姑娘上门》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同样载誉而归。此后,他还创作了《血泪荡》《一夜夫妻》等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剧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