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冀教版品社

五年级冀教版品社
五年级冀教版品社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单元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1、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有高耸入云的山脉, 雄伟壮丽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群山环抱的(盆地)还有起伏和缓的(丘陵)各种地形齐全,为我国(农、林、牧、副、渔)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2、中国地形国上标有不同的颜色。西南部(粉红色)地区海拔大约是(3000多米)中部和北部的(土黄色)地区海拔大约是(1000-------2000米), 东部(绿色)地区海拔大约是(1000米以下)。

3、在我国,山地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与山地相比我国的平原较少,只占全国总面积的。我国人口多,山地多,平原少耕地十分有限。所以,我们要特别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4、 1991年6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6、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7、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8、我国云南南部有一个神奇的地方(西双版纳) 是个美丽的(热带植物王国 ) ,还有药材之乡”的美称,药用植物有500多种 ,还是我国第二大( 橡胶生产基地) 也是闻名全国的(普洱茶 )故乡。

9、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天高地寒) 是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这里,冬季严寒,夏季凉爽。

10(糌粑)是藏族人民喜欢的主食。

11、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被称为我国的森林宝库。

12、保护动植物的感人事迹黑龙江畔的女大学生(徐秀娟)毕业后立志回家养鹤后来为了救一只陷在泥潭里的(小丹顶鹤)她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人们把她奉为(丹顶鹤的保护天使)。

13、丹顶鹤属于我国( 一级保护动物 )。

14、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不会盖房子“穴居野处构木为巢”。传说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教给人们(“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

15、任何一项发明,都不会是( 一两个人 ) 的功劳。它凝聚着中华民族许多代人的(聪明才智) 。

16、现在很多牧区都建立了定居点 ,有商店、学校和医疗站 ,老人和孩子得到了很大的照顾。

17 船除了做运输工具外也是会走的房子。

18、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是北京的一大特色连外国游客到了北京都想游览四合院叫做 (胡同游 ) 。四合院的房子很独特, (房房相连院院相通)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

19、在我国各地,至今还保存着许多著名的老房子如山西的乔家大院。这些房子的价值和意义是(①可以研究当时的民间建筑对建筑学是个活教材②可以研究当时的民风民俗了解社会风俗的变化③发展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20、我国秦岭以北, 黄河中下游的(山西、陕西、甘肃 )等省区境内, 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被称作(黄土高原) 。

21、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利用黄土(直立不易坍塌 )的特点挖( 窑洞)居住,窑洞既 ( 省工省料又冬暖夏凉) 。

22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

23、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利用黄土直立不易坍塌的特点挖窑洞居住既省工省料又冬暖夏凉窑洞“冬暖夏凉”的原因是(①它有一个厚厚的用土覆盖的“屋顶”可以保温也能隔热犹如空调②窑洞里气温变化总是落后于外界气温变化而且温差变化不大)。

2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工具的发展突飞猛进.北方主要依靠(铁路和公路)很少水运南方不仅有(铁路和公路)(船)也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长江下游河网密布,以船代步独具“水乡”特色。

25、我国南方地区, 湖泊众多 ,河流纵横交错 (船 )作为交通运输工具作用可大了。

26、船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体现了劳动人民的( 聪明才智 ),我国的( 造船技术)在世界上曾一度领先。

27、我国城市自行车总数高达 7400 万辆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观。

28、中国历来有(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 的说法。

29、北方人爱吃面食 ,南方人爱吃米饭。

30、云南的风味食品( 过桥米线 ) 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3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是说我们在品尝美味佳肴时不要忘了农民伯伯种地的辛苦

要节约每一粒粮食。(“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难”)是说我们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很多人辛苦劳动换来的,我们要爱惜。

32、传说黄帝的妻子( 嫘祖) 教会了人们( 养蚕、缫丝、织锦 )的本领。

33、( 服饰 )的产生和发展是( 人类文明 ) 的一个缩影。

34、人们奉(黄道婆 )为 ( 纺织业)的祖师。

35、早在四千年前勤劳智慧的我国劳动人民就懂得(养蚕、缫丝)织出灿若云霞的丝绸出土的古代丝绸工艺精湛一件单衣重量不足(一两)在当时世界上也是难得的珍品。现在丝绸仍是我国出口换汇的主要产品。

36、在不同地域生活的人们,因为 ( 地形、气候 )的不同, (服饰) 的差异也很大。

37、绚丽多彩的( 服饰 ) 是( 人与自然 ) 和谐发展的体现。

38、20世纪50年代初期人们穿(蓝色、蓝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人们穿(灰色、蓝色的制服学生穿草绿色军便衣)改革开放以后人们(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彻底改变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穿衣情况人们的服装更加丰富多彩了。

39、在我们身边,有人天热了,进出公共场所只穿短裤、拖鞋不穿上衣.这种行为不文明。每个人自觉的(文明行为), 是文明国家的(必要条件). 我们小学生的着装也应做到(出入公

共场所不能衣冠不整,不能穿拖鞋.不能袒胸露背)。

40、我国地域辽阔许多地域形成了自己的“方言”对于讲方言的同学我们不能歧视要帮助他们正确发音、讲普通话。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提倡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41、赛龙舟在(端午节)举行.风筝节每年(四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在(山东潍坊)举行.本地端午节风俗插艾蒿、吃粽子、赛龙舟。

42、方言代表着不同地域的( 语言文化 ) 但也带来了交流上的不方便,在( 保留乡音 ) 的同时,还要重视推广( 普通话 ) 。

二、判断题

1、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不是我国的森林宝地。×

2、我们每个同学要有爱心,不论对他人还是对动物。√

3、牦牛、骆驼、雪橇、船、火车、飞机、汽车、自行车等它们都是交通工具。√

4、我国南方温暖多雨多河流多湖泊因此水上交通工具发达√

5、我国是自行车最多的国家,自行车总数达7400万辆,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观√

6、北方人喜欢面食南方人喜欢米饭是由于气候原因造成的. 北方干旱产麦.南方多雨产稻。北方的面点上百种,南方的美其名味佳肴数不胜数。√

7、丝稠质地柔软、光滑凉爽透气对保护皮肤十分有利√

8、丝稠色彩鲜艳图案精美深受人们喜爱.√

9、在我国,山地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与山地相比我国的平原较少,只占全国总面积的10%×

三、简答题

1、说出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答:我国的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我国的四大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我国的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东北除了丹顶鹤以外还有哪些珍惜动植物?

答:(1)、珍惜动物:梅花鹿、棕熊、东北虎(2)、珍惜植物:红松、桦树(3)、东北的气候特点:冬季严寒而漫长,时常北风怒吼,雪花飞舞。

3、说说不同地区房子的种类及特点

答:(1)会走的房子:蒙古包,为了便于放牧,防风档雨。船也是会走的房子,生活都在船上。(2)北京四合院:“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口字形,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

(3)黄土高原的窑洞:省工省料,冬暖夏凉。延安就在这些窑洞里,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

4、我国地大物博,北方和南方交通工具有什么不一样?

答:北方:铁路和公路南方:铁路、公路、水路5、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什么?

答:养蚕、缫丝、织帛。人们从此会制衣、会做帽子鞋,人类文明进了一大步.

6、随着社会的发展,服饰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20-50年代的人:穿蓝色、灰色干部制服、列宁装、棉大衣 60-70年代的人:灰色、蓝色制服,学生穿草绿色军便衣 80年代改革开放后:服装丰富多彩

7、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穿着不文明的现象?

答:不穿上衣、公共场所穿拖鞋、上课或公共场所脱鞋、衣冠不整者。

第二单元知识要点

1、我们的生活与(农业) 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我们穿的棉制品服饰是( 农业 ) 提供的我们吃的食品是(农产品) .生活中( 农业 ) 无处不在。

2、 ( 泥土 )是无价之宝我们要珍惜每一寸土地。

3、我国的土壤,其中东北地区属于(黑土地)它十分肥沃;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基本上是(黄土地)适合种植温带植物.南方主要是(红土地)适宜种植茶叶等经济作物。

4、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鱼米之乡)。

5、没有了土地, 人类就失去了基本生存条件。

6、我国虽然土地广阔但( 人均耕地面积却大大低于) 世界平均水平。土地资源的多少时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会由多变少.也可以由少变多。

8、人们常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来形容不同自然环境下人们( 生活习惯) 特点的不同。

9、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这里的粮食是(青稞) , 动物是(牦牛、藏山羊、藏绵羊)。

10、农业生产是人们从事(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的生产活动。

11、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和(农产品)都十分丰富,这也是我们对世界的贡献。

12、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地域性)如小麦比较适宜在(北方种植),而南方(稻米)比较多。

13、 (秦岭——淮河) 一线是我国地理的( 南北 ) 分界线。

14、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江南水乡, 是(稻米的故乡),也是(茶叶的故乡)这里盛产(水稻,油菜)等农作物。

15、农业生产不仅具有(地区性) 还有(季节性)。

16、农作物的(播种、管理、收获 ))有一定的时间叫做( 农时 ) .我国人民子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了(二十四节气 )。

17、 (二十四节气)是劳动人民在( 农业生产) 中总结出来的他们按照( 二十四节气 ) 安排(农事活动 )。

18、我国是农业大国,各种 (自然灾害) 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19、农业所遭受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旱灾)、蝗灾、雹灾、水灾和风灾和沙灾。

20、俗话说(干旱起蝗灾) , ( 蝗虫 )对农作物,的危害极大,必须及时治蝗。

21、有经验的农民知道(雹打一条线)对付自然灾害要提早预防。

22、(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呈蔓延之势。

23、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每年流失的土壤(50多亿)吨。

24、全国沙化土地面积(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2%。

25、对自然的改造利用要(适时适度) , 过度开采会导致不良后果。

26、农业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的发展(养育着人类)(孕育了文明)

27、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种茶饮茶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

28、我国素有“大豆王国”之称。大豆在我国有(四五千年)的种植历史。

29、(无土栽培技术)是美国一位农学家1929年发明的。它不仅可以加速植物的生长而且使

植物鲜嫩翠绿。

30、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动物的家园,破坏了的环境是(动物的坟墓)。

31、东海休渔期始于(6月15日),时间为3个月。黄海休渔期始(7月1日)时间为 2个半月。南海休渔期始于( 6月1日)时间为 2个月。休渔是为了充分保护。

32、(农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 从蒙昧向文明) 过渡的开始, 世界文明古国的起源都始于(农业)。

33、(杂交水稻技术)的发明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它的发明者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34、(科学技术)是农业发展的动力(科技下乡)让农民真切地感受到了致富的望。

二、判断题。

1我们的生活与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农业无处不在。如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都离不开农业。对

2泥土是无价之宝我们要珍惜每一寸土地。对

3我国土地广阔人均耕地面积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4不同的地区根据土壤地形和气候条件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不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因地制宜”。对

5小麦有秋小麦和冬小麦之分。×

6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对

7我们现在所说的五谷是指玉米、大豆、高梁、小麦、水稻。对

8农作物的播种、管理、收获有一定的时间叫做农时。对

9“生物灭蝗”是治蝗灾的一种重要方法。对

10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动物的家园,破坏了的环境是动物的坟墓。对

1 1休渔是为了充分保护海洋资源。对

12 古镰、石刀、曲辕犁、筒车、收割机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

13 种桑养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之一。对

14无论是农业工具还是耕作方式从历史到现在的变迁中体现出了社会的进步历程对15(温室技术,大棚种植)让我们冬天也能吃上新鲜的蔬菜。对三、选择题。

1.东北地区俗称 C 。 A 黄土地 B 红土地 C黑土地

2.丘陵的红土地是 A 土壤。 A 酸性 B 碱性 C 中性

3.青藏高原被称为 A 。 A 世界屋脊 B 中国屋脊 C 世界脊梁

4.云南是“药材之乡”和 C 。

A 玉米之乡

B 鱼米之乡

C 橡胶园地

5.小麦分为 A 和 D 。 A 春小麦 B 夏小麦 C 秋小麦 D 冬小麦

6.冬小麦主要分布在 B 。 A 甘肃、新疆、西藏 B 华北、黄淮、长江流域

7.黑龙江省原来是有名的 B 经过几代人的开垦种植,现在已成为 C 了。

A 北大苍

B 北大荒 C北大仓

8.过去,在北方商店里的水果非常(A ) A 少 B 多 C不一定

9.杂交水稻的发明被誉为 B 。 A 第一次绿色革命 B第二次绿色革命 C第三次绿色革命

10.为了表彰 A 作出的突出贡献2001年2月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A袁隆平 B 牛顿 C 达尔文

11.( B )种植让我们在冬天也能吃上新鲜的蔬菜。 A 无土栽培 B温室技术、大棚种植 C 施肥

四、简答题。

1你的家乡在哪里?气候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的农作物?

答:我的家乡河北。

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些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日常的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有关农业的格言和谚语。你还能写出一些吗?

答,格言: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谚语:黑夜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一阵太阳一阵雨,栽下黄秧吃白米。

3小小一粒米,来之不容易。生活中,你有没有浪费粮食的现象呢?有的话,今后该如何去做?答:有时不小心会浪费了一些,以后做到:珍惜粮食,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减少浪费;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可怕后果.

4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呈蔓延之势。你能为农民提出一些保护耕地、防止沙漠化的建议吗?

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土地的卫生环境;多植树造林;勤耕地。等等。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一、填空题

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继(农业)以后(工业)逐渐发展起来。我们现在就生活在工业社会。

2、远古社会,人类没有衣服冬天(披兽衣)来保暖。

3、用动物的(毛)编制成柔软的织物,这就是最初的纺织品。

4、织布需要的纺织纤维分成两种,一种是(天然纤维)如羊毛、棉花、蚕丝等。另一种是(化学纤维)是用木材、煤和石油等原料经过化学合成制造出来的如(尼龙晴伦人造毛皮)等。

5、人们在商店里买的衣服都是由(服装厂)生产的。服的工作就是把各种衣料加工成(各式服装),然后运到商店出售,人们就可以选购自己喜欢的服装了。

6、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食品工业),生产食品的原料主要是由(农民)提供的,这些原料经过(食品工人)的加工,制成各种各样的食品。

7、住房所用的各种材料都是(工业产品)。

8、现代化的(交通)让我们走遍世界的每个角落,(现代工业)的发展使我们的出行更加快捷。

9、从1989年到2001年中国工业以(三倍)于世界工业的发展速度,实现了(世界迈一步,

中国迈三步)的跨越式发展。

10、从钢铁工业、煤炭工业、电力工业的发展看出我国的工业发展进程突飞猛进。

11.中国的印刷术传遍了世界,也影响了世界。( 印刷术 )被称为文明之母。

12.公元105元东汉的(蔡伦)发明(造纸术)人们开始用纸来写字。

13.公元1041年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二、判断题

1、破坏电力设施是犯罪和为。√

2、工业没有给我们生活带来变化。×

3、造纸术被称为“文明之母”。×

4、印刷品已经渗透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传播知识和传递信息都离不开它√

5、商周时也把文字刻铸在青铜器上叫“金文”。√

6、公元865年中国人已经用木刻版印书了。×

7、丝织品发明以后人们把字写在帛绢上这就叫“帛书”。√

8、印刷品与光盘的优势一样大。×

9、从事电力工业的人们也有节假日。×

10、解放前我国的工业很薄弱。√

三、选择题。

1、解放前许多日用品前面都加个 A

A 洋 B美 C西

2、古代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上叫B A金文 B简策 C帛书

3、北宋毕昇发明了A A活字印刷术 B火药 C造纸术

4、衣服属于C A食品工业 B运输工业 C纺织工业

5、20世纪B 年代是我国工业化进程迅猛发展的时代。 A 70 B 90 C 80

6、钢铁工业煤炭工业电力工业的发展都是从C

A1948年—2002年 B 1947年—2003年 C 1949年—200

四、简答题。

1、土壤污染的防治根本是什么?

答:是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包括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还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2、水污染有哪两种?

答:一种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地下水某些矿物质溶解,某些元素偏高;另一种是人为造成的,主要是工业排放的废水。此外还包括生活水,农田排水,农田排水,农田排水,降雨淋洗大气中的污染物等。

3、随着社会的发展,服饰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20-50年代的人:穿蓝色、灰色干部制服、列宁装、棉大衣 60-70年代的人:灰色、蓝色制服,学生穿草绿色军便衣 80年代改革开放后:服装丰富多彩

4、举例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是工业产品。(至少说5个)

答:钢筋,电视,水泥,冰箱,砖等。

冀教版五年级品社上册教案

一、我的祖国 1、《祖国疆域有多大》导学案 授课时间:2015 年9 月日 学习目标教学目标:通过各种活动和途径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重点通过读图,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难点识图 诊断检测课件出示:欣赏祖国风光图片 看祖国的地图,祖国有多大?它像什么? 学法指导 学习 一、创设情境,导入学习 这节课,我们来感受一下,祖国到底有多大。 二、计算比较,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 活动一:“徒步旅行”,感受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1、做“徒步旅行”的游戏,出发前,先来看看要走的“路线”。(学会看图例,认识国界和海岸线。) 2、开始旅行吧!从哪里出发?(了解家乡唐山在我国的哪边,复习地图方位。) 3、在“徒步旅行”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祖国的行政区划,并结合地图,了解祖国的四至点(祖国的最南边、最西边、最北边、最东边分别在哪)。

内容 4、计算:沿祖国大陆的边界走完一圈,至少要花多少时间? 通过这样的计算,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活动二、调查比较,体会面积之广 1、结合海南地图,比较本地与海南的面积。 2、结合中国地图,比较海南与中国的面积。 3、结合世界地图,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面积。 三、比较之后,你有什么发现?想说点什么? (一)了解行政区划,进一步感受祖国的辽阔。 1、读读书中的小资料,了解行政区划。 2、结合地图,了解首都、省级行政中心、一般城市等图例。 (二)模拟旅游,充分感受祖国幅员辽阔。 1、说说自己小组准备去哪旅游。 2、小组交流旅游前了解的情况。 3、汇报交流:(1)路程。(尝试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通过路途遥远感受祖国的辽阔。)(2)温差。(通过南北温差感受祖国的辽阔。) (3)时差。(通过东西时差感受祖国的辽阔。) 四、总结升华 1、欣赏音乐《祖国有多大》。 2、师总结。

【重磅】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锦绣中华在我心中 祖国各地不同的生活 多种多样的住房 各具特色的交通工具 中华美食名扬天下 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 语言文化与节日文化 锦绣中华在我心中 我们的衣食之源 面对自然灾害 考察农业的历史 蒸蒸日上的新农村 生活中处处有工业 我们的生活在变化 我国工业的发展 第一单元 锦绣中华在我心中 教学目标 ·态度:通过“锦绣中华在我心中”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进一步了解祖国不同地区的差异和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能力:培养学生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 ·知识:会按专题如人物、风景、节日、民族等类别将收集的资料布置板报。学生准备:查找资料(收集祖国各地的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课题:(出示中国地形图)师述:俯视祖国大地,她就像一只威武的雄鸡,傲然屹立的世界的东方。她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千百年来,我们中华儿女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板书:江山多娇) 二、了解祖国的地形地貌。(板书:祖国就像一副画。) 1、问:这是一张中国地形图,它有几块主要的色块,这不同颜色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同对我国的地形图,了解和研究我国的地形、河流。 2、理解我国的地形三级阶梯。问:地形图上的各种颜色就是代表不同的高度。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在这张图上各种颜色都代表的高度是多少呢?教师点图片上的各种颜色,分别判断土黄色、黄色、绿色的海拔是多少。 师述:我们从高空向下观看我国的地形,大体上分为三级阶梯,因为是从上往下看,所以第一阶梯最高,第二阶梯次之,第三阶梯最低,尔后是海洋。再仔细观察,我国的地势明显是西高东低。(板书:西高东低) 3、我国主要的地形地貌。 ①世界上的地形分为五种,具体是: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这五种地形在我国都有分布,请在地图上找一找。(板书:五种地形齐全) ②请读小资料:(幻灯出示资料)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地图上找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主要丘陵、主要河流、主要岛屿……互相指一指。③思考讨论:多样的地形、地貌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好处?我们的家乡属于什么地形? ④扩展资料:海拔是指地球上某一点高出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们用的《中国地形图》上中国各地的海拔是以青岛黄海水准原点为起算点的。水原点即平均海平面。 多种地形与我国生产的关系:我国幅员辽阔,世界上五种地形都有,这样就给我们发展多种经营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平原为我们提供了耕地,高原为我们发展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山地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矿藏等等。这样使得我国能够从各方面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三、走进母亲河。(板书:我们的母亲河。) 1、思考:我们为什么称长江、黄河为母亲河? 2、收集资料,请你拿出有关母亲河的资料、故事、赞美母亲河的诗歌、散文、歌曲、绘画……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资料,全班同学把资料进行归类。 4、歌唱母亲河。以小组为单位,全班进行比赛。 ①说一个评价母亲河的词。每组不重复,看谁用词最贴切。 ②说一句赞美母亲河的话。看谁感情最真挚。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锦绣中华在我心中 1、祖国各地不同的生活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态度:通过了解祖国的不同地形、不同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使学生初步知道人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培养关爱自然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阅读地图的能力。 知识:从中国地形图上了解和熟悉我国地形的特点,一些典型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内容,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 二、教学准备: 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地貌的知识;收集有趣的中国气候特点的资料。地图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你对中国地形图有什么了解?(生:有不同的颜色),你能说出有几种颜色吗?这些颜色代表的是什么吗? 师:你听说过“地形”这个词吗?你知道地形的分类吗?(地形: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你知道我们生活的地方属于什么地形吗?今天,我就一起去看看和地形地貌有关的知识——第一课:祖国各地不同的生活。(板书课题)(二)认识地形: 1、出示图片: 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每种地形都出示一个图,让学生对这几种地形有深刻印象。 2、介绍有关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在我国所占比例。(学生知道的由学生介绍,师补充。) 3、师:谁能简单说说我国有哪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写在书中) 4、师:在中国地形图上,你能找出自己家乡所在的地方吗?它属于什么地形?结合地形知识,你能简单说说自己的居住环境吗?(写在书中) 5、交流:(引出我们生活环境的气候变化,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第二课时

(二)认识不同的自然环境: 1、师:你们都收集了一些有关中国气候的资料,谁愿意介绍介绍? 教师着重介绍:北方和南方的气候特点,如:雾凇、冰雪等。 2、阅读文章感受气候的美丽。(第6、7页) (三)森林里的故事: 师:每个地方都有讲不完的故事,每个地方都在发展和变化着。 1、东北虎、梅花鹿、棕熊在诉说着自己家乡的变化。 2、出示书中诗歌,了解诗歌中东北地区的美丽。 师:读完诗歌,你了解到哪里知识?(师出示图片使学生对东北美丽的风景有所认识) 3、听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谈对这首歌曲的了解,懂得要保护动物。 4、讲一讲自己或者别人爱护动物或植物的故事。 5、要让家乡故事永远美好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四)游戏: 师:有关地形的知识我们了解不少了。我们现在以这些知识进行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它和生活有关系》。 游戏对抗赛规则:全班分为两大组,每组以唱歌的形式表达和这节课所学的地形、气候有关的知识;每首歌唱完之后要概括讲出你要表达的知识内容;以多为胜。 (五)建立资料库: 师:对于祖国各地不同的生活,我们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把这些知识保存下来,怎么办?我们建立一个资料库行吗? 师:你对资料库的建立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说说看。组长负责收集意见,并在组内组织分工,充实我们的资料库。 四、板书设计: 祖国各地不同的生活 地形种类: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气候景观:冰、雪、雨、雾凇……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期末复习题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期末复习题 第一单元可爱的中国 第一课我的祖国 1、我国国土面积()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位。 2、我国的最北面是(),它有“()”之称。 3、我国东西相距()千米,南北相距()千米。 4、和我国相邻的国家有()等。 5、我国的四个直辖市是()、()、()、()。 6、我国有5个省级自治区,分别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7、我国的第一大河是(),第二长河是()。 8、全球现在有()亿人口,我国有()亿人,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第二课江山如此多娇 1、湖南的风景可美了,不仅有鱼米之乡的(),还有著名的()的自然风景区。 2、我国的五岳之首是(),那里的()最难怕。 3、离泰山不远处的曲阜,就是()的家乡。 第三课古老的中华文明 1、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的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他的家乡是山东的()。 2、在祖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在云南元谋,被称为“()”,距今约()万年。 3、我国有著名的四大发明,它们是()、()、()和()。 4、世界上人公开凿最早、最长的运河是(),北起(),南至(),全长1747千米。 5、()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人工火的古人类。 6、()和()被奉为华夏民族的祖先,所以我们后世自称是()。 7、传说中()造字,造纸术是东汉时期的()发明的,北宋的()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8、清朝光绪年间的王懿荣发现了()。 第四课我爱你中国 1、()是中国的首都,它是全国的()、()、()金融中心。 2、()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的怀抱。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的领土,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驱逐侵略者,收复了台湾。 第五课中国之最 1、明朝伟大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的名著是()。 2、世界第一位将圆周率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的数学家是我国明代的()。 3、我国古代神医()发明了脉诊法,()发明了麻醉手术,我国的水稻专家是()。 4、郑和的航行路线被称作()。 第二单元民族团结一家亲 第一课多民族的大家庭 1、我国有()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和灿烂的()。 2、()是西藏的首府,西藏有世界上的最高峰(),还有金碧辉煌的()。 3、唐朝皇帝李世民把聪明的()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第二课丰盛的民族饮食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课后题集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课后题集 一、可爱的中国 1、我的祖国 一、填空: 1、我们的祖国疆域辽阔,国土面积有( )平方千米,居世界第( )位,最北段在黑龙江的( ),最南端在 ( ),东西相距约( )千米,南北相距约 ( )千米。从祖国最东端的( )开始向西走,如果坐火车每小时走140千米,到达最西端需要( )个小时。 2、全球现有( )多亿人口,中国就是世界上的( )大国,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 )。 3、中国有( )个省级行政区,包括( )个省,( )个直辖市,( )个自治区,( )个特别行政区。 4、山西省的省会就是( )。 二、谈谈人口多的利与弊。 2、江山如此多娇 一、填空: 1、祖国的风光多姿多彩,奇异瑰丽,又被称为“童话世界” 的 ( ),有山水甲天下的( ),又被称为“人间天堂”的( ),有天下第一名山——( ),它以“( )、( )、( )、( )”闻名,还有被称为五岳的五大名山——北岳( ),西岳( ),中岳( ),东岳 ( ),南岳( ),“万古此山先得月,诸峰无雨亦生云”描写的就就是( )的景色。秦始皇兵马俑在( )省。 2、离山东泰山不远的曲阜,就就是( )的家乡,它就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我知道她的名言有

( ),( ),( )等。 3、古老的中华文明 一、填空 1、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经历了夏、商、周、( )、( )、( )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 )、五代十国、( )、辽、金、元、( )、清……等朝代。在祖国境内,发现了很多远古人类的化石,有距今170万年的云南( )人,有距今80万年的陕西( )人,有世界上迄今发现最早使用人工火的古人类——( )人。 2、我们的祖国有灿烂的文化,传说中黄帝让( )造字,中国从此出现了文字。我国古代有享誉世界的的四大发明:( )、( )、( )与( )。 3、我们的祖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有春节、( )、( )、( )、( )、( )等。 4、我们生活的国家从公元前21世纪的( )朝到现在,已经 ( )多年了。 5、祖国境内的远古先人非常智慧,她们通过( ),使用( )工具,维持生存。 6、传说大约4000多年前,我国的北部与东部有许多部落,最著名的有 ( )、( )、( )三个部落,其中( )与 ( )就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后世的汉族人把她们尊奉为 ( )族的祖先,自称就是“()”。 7、造纸术就是东汉时期的( )发明的。北宋有个叫( )的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8、( )河就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直到现在它在沟通南北交通方面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单元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锦绣中华在我心中 1、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有高耸入云的(山脉),雄伟壮丽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群山环抱的(盆地),还有起伏和缓的(丘陵),各种地形齐全,为我国(农、林、牧、副、渔)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2、中国地形国上标有不同的颜色。西南部(粉红色)地区,海拔大约是(2000~3000米);中部和北部的(土黄色)地区,海拔大约是(1000~2000米);东部(绿色)地区,海拔大约是(1000米以下)。 3、看图并编出顺口溜来记忆地图上的各种地形(黄山蓝水绿平原,沙漠黑点连成片,棕色本是最高处,白色终年冰雪寒)。 4、保护动植物的感人事迹:黑龙江畔的女大学生(徐秀娟),毕业后立志回家养鹤,后来,为了救一只陷在泥潭里的(小丹顶鹤),她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人们把她奉为(丹顶鹤的保护天使)。 5、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不会盖房子,“穴居野处,构木为巢”。传说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教给人们(“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 6、在我国各地,至今还保存着许多著名的老房子,如山西的乔家大院。这些房子的价值和意义是:(①可以研究当时的民间建筑,对建筑学是个活教材;②可以研究当时的民风民俗,了解社会风俗的变化;③发展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7、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利用黄土直立不易坍塌的特点,挖窑洞居住,既省工省料,又冬暖夏凉,窑洞“冬暖夏凉”的原因是:(①它有一个厚厚的用土覆盖的“屋顶”,可以保温也能隔热,犹如空调;②窑洞里气温变化总是落后于外界气温变化,而且温差变化不大)。 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工具的发展突飞猛进,北方主要依靠(铁路和公路),很少水运;南方不仅有(铁路和公路),(船)也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长江下游河网密布,以船代步,独具“水乡”特色。 9、(“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是说我们在品尝美味佳肴时不要忘了农民伯伯种地的辛苦,要节约每一粒粮食。(“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难”),是说我们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很多人辛苦劳动换来的,我们要爱惜。 10、早在四千年前,勤劳智慧的我国劳动人民就懂得(养蚕、缫丝),织出灿若云霞的丝绸,出土的古代丝绸,工艺精湛,一件单衣重量不足(一两),在当时世界上也是难得的珍品。现在,丝绸仍是我国出口换汇的主要产品。 11、20世纪50年代初期,人们穿(蓝色、蓝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人们穿(灰色、蓝色的制服,学生穿草绿色军便衣);改革开放以后,人们(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彻底改变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穿衣情况,人们的服装更加丰富多彩了。 12、在我们身边,有人天热了,进出公共场所只穿短裤、拖鞋,不穿上衣,这种行为不文明。每个人自觉的文明行为,是文明国家的必要条件,我们小学生的着装也应做到:(出入公共场所不能衣冠不整,不能穿拖鞋,不能袒胸露背)。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锦绣中华在我心中 祖国各地不同的生活 多种多样的住房 各具特色的交通工具 中华美食名扬天下 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 语言文化与节日文化 锦绣中华在我心中 我们的衣食之源 面对自然灾害 考察农业的历史 蒸蒸日上的新农村 生活中处处有工业 我们的生活在变化 我国工业的发展 第一单元 锦绣中华在我心中 教学目标 ·态度: 通过“锦绣中华在我心中”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进一步了解祖国不同地区的差异和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能力: 培养学生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 ·知识: 会按专题如人物、风景、节日、民族等类别将收集的资料布置板报。

学生准备:查找资料(收集祖国各地的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课题:(出示中国地形图)师述:俯视祖国大地,她就像一只威武的雄鸡,傲然屹立的世界的东方。她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千百年来,我们中华儿女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板书:江山多娇) 二、了解祖国的地形地貌。(板书:祖国就像一副画。) 1、问:这是一张中国地形图,它有几块主要的色块,这不同颜色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同对我国的地形图,了解和研究我国的地形、河流。 2、理解我国的地形三级阶梯。问:地形图上的各种颜色就是代表不同的高度。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在这张图上各种颜色都代表的高度是多少呢?教师点图片上的各种颜色,分别判断土黄色、黄色、绿色的海拔是多少。 师述:我们从高空向下观看我国的地形,大体上分为三级阶梯,因为是从上往下看,所以第一阶梯最高,第二阶梯次之,第三阶梯最低,尔后是海洋。再仔细观察,我国的地势明显是西高东低。(板书:西高东低) 3、我国主要的地形地貌。 ①世界上的地形分为五种,具体是: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这五种地形在我国都有分布,请在地图上找一找。(板书:五种地形齐全) ②请读小资料:(幻灯出示资料)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地图上找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主要丘陵、主要河流、主要岛屿……互相指一指。 ③思考讨论:多样的地形、地貌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好处?我们的家乡属于什么地形? ④扩展资料:海拔是指地球上某一点高出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们用的《中国地形图》上中国各地的海拔是以青岛黄海水准原点为起算点的。水原点即平均海平面。 多种地形与我国生产的关系:我国幅员辽阔,世界上五种地形都有,这样就给我们发展多种经营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平原为我们提供了耕地,高原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祖国各地不同的生活 1教案 冀教版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第一单元锦绣中华在我心中第一课祖 国各地不同的生活 教学目标 态度:通过了解祖国的不同地形、不同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使学生初步知道人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培养关爱自然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阅读地图的能力。 知识:从中国地形图上了解和熟悉我国地形的特点,一些典型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内容,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 教学准备 1.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地貌的知识;收集有趣的中国气候特点的资料。 2.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 教材重点: 重点是通过观察人们活动的变化来理解区域间自然环境的差异。 教学过程 (一)祖国知识抢答赛 1.中国的哪座城市被称为东方威尼斯? 2.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的? 3.冰雕艺术节在哪个城市举行? 4.我国的哪座城市是文明中外的春城? 简单小结评价. (二)欣赏图片引入: 1.出示祖国各地风景图片 2. 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三)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师补充不同地域人们的生产生活故事. 师:每个地方都有讲不完的故事,每个地方都在发展和变化着。 1.放录音:东北虎、梅花鹿、棕熊在诉说着自己家乡的变化。 2.出示书中诗歌,了解诗歌中东北地区的美丽。 师:读完诗歌,你了解到哪里知识?(师出示图片使学生对东北美丽的风景有所认识) 3.听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谈对这首歌曲的了解,使学生懂得要保护动物。) (四)探究新知: 1.了解祖国五种不同的地形以及面积比例 山地:百分之三十三高原:百分之二十六盆地:百分之十九 平原:百分之十二丘陵:百分之十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有高耸入云的山脉,雄伟壮丽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起伏不平的丘陵,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总复习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期末复习汇总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期末复习汇总 一、填空:1、我国地形的特点是(西高东低),在中国地形图上,我国西南粉红色地区海拔大约是(3000米以上),中部和北部的土黄色地区海拔大约是(1000——3000米),东部的绿色地区海拔大约是(500米以下)。 2、在我国,山地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与山地相比,我国的平原较少,只占全国总面积的(12%)。 3、1991年6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4 我国的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大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5、(西双版纳)是一个春夏秋冬不分明的地方,它是我国第二大(橡胶生产)基地,是闻名全国的(普洱茶)的故乡,被称为(“热带植物王国”)。 6、(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它的自然环境主要特征是(天高地寒),冬季(严寒),夏季(凉爽)。 7、(糌粑)是藏族人民喜欢的主食。 8、东北地区的(大、小兴安岭)被称为我国的“森林宝库”,这里树种丰富,有(针叶)树和(落叶)树,(红松)是主要的树种。 9、(红松)高大挺拔,针叶常绿,树龄长达百年,被称为“树木之王”。 10、传说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教给人们“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 11、任何一项发明,都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它凝聚着(中华民族许多代人)的聪明才智。 12、不同地域的居民都有各自的特点,它们与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13、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是北京的一大特色。 14、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居住的是(窑洞),它既(省工省料),又(冬暖夏凉)。 15、(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就是在这些窑洞里,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 16、由于地域的差异,北方交通主要依靠(铁路)和(公路),很少(水运)。南方交通不仅有(铁路)和(公路),(船)也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17、我国南方地区湖泊众多,河流纵横交错,(船)就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18、长江下游河网密布,(以船代步),独具“水乡”特色。 19、目前,我国城市的自行车总数高达(7400)万辆,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观”)。 20、中国历来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说法,丰富多样的风味食品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21、“过桥米线”是(云南)的风味食品。 22、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2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4、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祖)教会了人们养蚕、缫丝、织帛的本领。 25、(黄道婆)被奉为纺织业的祖师。 26、早在(四千)年前,勤劳智慧的我国劳动人民就懂得(养蚕)、(缫丝),织出灿若云霞的丝绸。 27、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8、丝绸质地(柔软)、(光滑),(凉爽透气),对保护皮肤十分有利。 29、在不同地域生活的人们,因为(地形)、(气候)的不同,服饰的差异也很大。 30、绚丽多彩的(服饰),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体现。 31、在我国(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流传着“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这是因为(吐鲁番地区昼夜温差非常大,气候影响了人们的穿着)。 32、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人们穿皮袄是“山上穿着,山下围着”,这样的服饰与(地形)、(气候)有很大的关系。33、藏族服装的特点是(袖长)、(腰宽)、(襟大)。 34、北方冬季天气(寒冷),人注重服饰的(保暖)性能,南方冬季气候(温湿),人们注重服饰的(透气)性能。

五年级品社期末测试卷(1)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 1、在中国地形图上,我国西南地区是色、中部和北部是色、东部地区 是色。 2、我国的四大盆地有、、、盆地;四大高原是、、、; 三大平原是、、。 3、被称为“热带植物王国”、“药材之乡”。 4、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 5、糌粑是人民喜欢的主食。 6、我国城市总数高达7400万辆,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观。 7、为了促进各族人民之间交流国家大力推广。 8、人们常用:“”形容不同自然环境下人们生活习惯,特点不同。 9、闻名全国的普洱茶的故乡是。 10、被称为我国的“森林宝库”。 11、被称为“树木之王”。 12、的窑洞冬暧夏凉。 13、在饮食习惯方面,中国历来有的说法。 14、一粥一饭,当思;半丝半缕,恒念。 15、在我国“早穿皮袄,牛穿纱”的是。 16、在我国“山上穿着,山下围着”的是地区。 17国际风筝节在举行;国际冰灯节在举行。 18、土地是适合种植茶叶;土地最肥沃;土地适合种植温带植物。

19、据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 20、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都十分丰富,这也是是我国对世界的贡献。 21、一线是我国地里的南北分界线。 22、我国有“北大仓”之称的是。 23、农作物的播种、管理、收获有一定的时间,叫做。 24、建国以来,林业累计为国家提供立方米,约合现有森林蓄积量的 %。 25、世界文明古国的起源都始于。 26、、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之一。 27、织布需要的纺织纤维分为和。 28、印刷品帮助我们、、、。 二、选择题。 1、下列水果产于北方的是() A、苹果 B、菠萝 C、椰子 2、我国举办国际风筝节、赛龙舟、冰灯节的城市分别是() A、潍方、浙江、哈尔滨 B、青岛、贵阳、海南 3、作为长寿象征的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是() A、孔雀 B、丹顶鹤 C、熊猫 4、我国土壤类型最肥沃的是() A、黑土地 B、红土地 C、黄土地 5、身穿长袍,腰系腰带,脚登高靴是下列哪个地区的着装特色() A、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青藏高原 6、冬暖夏凉的窑洞在我国的()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集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全集 请你相信我 教学目标: 1、知道讲诚信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知道诚信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2、对不诚不信的行为表现出不满和愤怒,对自己的失信感到内疚和自责。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愿意为建造诚信社会尽力。 3、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做到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 2、让学生知道言而无信的人会给对方带来不悦,失去别人的信任。 3、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相关的故事和格言 。2、老师准备课件创设情境。 课时划分: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待人真诚,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现代社会的纽带。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诚信的人,这节课我们来谈谈什么样的人是信得过的人?教师板书:我信得过 二、课件演示教材提供的场景,学生观看。 看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小结引入下一环节:是啊,刚才你们看到的小朋友都是值得我们信任的人,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吧。 三、互动讨论,交流,理解诚信的内涵 1、说一说:回忆在自己的交往的人当中,谁是自己是信任的人?举例说说为什么值得你信任。 引导学生说出信任的原因多样化:比如坦率、有借有还、说话算话、诚实、不撒谎…… 涉及的人可以是学校里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朋好友等。 2、填一填:通过提供的范例和讨论,完成表格填写。 我信得过的人 姓名我信任他的原因 3、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4、全班汇报:相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明白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5、小结,理解信任的内涵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到做到。 6、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诚信的内涵的? 四、自我反思 1、我是一个能得到别人信任的人吗? 2、反思: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如何改进?体会待人真诚才能取信于人的道理。 五、总结 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板书设计:我信得过他的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谁能说说诚信是什么意思?它都包含了哪些含义? 2、教师导语:要是有人不诚不信,你的感受如何呀?我们进入这节课的话题《当朋友失信时》。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对你说了一些话,事后发现是假的;有些人向你做了承诺,可是没有兑现;有的人当面说你的好话,可是背后……每当遇到这样的事,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1、请几名同学模拟表演,然后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想法来。(让大家感受由于一些人对自己不讲诚信,给自己带来的不快和伤害。) 2、活动:悄悄话信箱 A、把你遇到的类似的事情和当时自己的心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这个人的看法写出来,不写姓名,放进“悄悄话”信箱。(悄悄话,要注意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只是让学生讨论事实,不要点出人名,不给有过不诚信行为的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B、指名随机抽取一份悄悄话读一读,然后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其余同学比照自己,看看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引起学生对自己遇到的不诚不信对待的共鸣;引起学生对自己不诚不信的言行的反思,从而获得“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体会。) C、教师随机抽取阅读,谈自己的心情和感受。相机送出对同学们的“悄悄话”,并板书。 三、课堂小结 1、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2、“诚信”重要吗?自己应该怎么做? 四、课外阅读 找一找古今中外的名人有关“诚信” 的故事或者格言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朋友失信当时 悄悄话: 诚信是人不可缺少的东西。 第三课时

2019最新冀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2019最新冀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和途径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了解我国人口有多少,了解人口多有哪些好处和不利。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提问,使同学们思考自己对祖国母亲了解有多少。 二、进行新课 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 教师:看祖国的地图,它像什么?这节课,我们来感受一下,祖国到底有多大。 通过寻找自己的家乡位置理解住过的疆域有多大。 活动一:“徒步旅行”,感受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1.做“徒步旅行”的游戏,出发前,先来看看要走的“路线”。 2.开始旅行吧!从哪里出发? 3.在“徒步旅行”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祖国的行政区划,并结合地图,了解祖国的四至点。 4.通过观察地图,了解祖国的各个邻国,感受我国疆域的辽阔。 活动二:模拟旅游,充分感受祖国幅员辽阔。 1.说说自己小组准备去哪旅游。 2.小组交流旅游前了解的情况。 3.汇报交流: (1)路程。(尝试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通过路途遥远感受祖国的辽阔。) (2)温差。(通过南北温差感受祖国的辽阔。) (3)时差。(通过东西时差感受祖国的辽阔。) 我国的人口有多少 1.通过数字调查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和状况。 2.结合人口密度图,进一步了解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三、总结升华 教师:本课我们主要了解“祖国的疆域有多大”和“我国的人口有多少”,通过这节课,我们对祖国母亲多了一份了解,同学们通过学习,有什么感触和观点,大家一起来分享! 第二课江山如此多娇 教学目标: 1.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 2.通过欣赏,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3.使学生自觉产生保护我国自然和文化遗产的责任感,自觉保护文物和爱护景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自然风光多姿多彩,奇异瑰丽。置身于大自然的美景中,你肯定会流连忘返。下面哪位同学愿意介绍一下给自己印象比较深的自然景观? 学生回答:略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大家没有去过的美丽地方。 二、进行新课

五年级品社下册第三单元《迅猛发展的现代工业》教案冀教版

迅猛发展的现代工业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工业产品并试着分类 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工业”。 2、对家里的生活用品分类,了解自己喜爱的一样工业食品生产过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工业”。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继农业以后,工业逐渐发展起来。我们今天就生活在工业社会。 二、说一说: 1、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是工业产品? 提示:教室里——电扇、日光灯、课桌、凳子、门窗、班训、垃圾桶等 学习用具——书包、课本、本子、笔、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 个人穿戴——衣服、帽子、鞋袜、红领巾等 家里用品——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沙发、电脑、餐桌、炊具、餐具等、 2、你对“工业”有怎样的认识? 三、练一练:试着给家里的生活用品分类。 四、议一议:冰激凌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当你吃到甜美的冰激凌时,你知道有哪些行业的人们付出了劳动?(结合P75插图) 五、画一画:选择你喜爱的另一种工业食品,画一画这种食品的生产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穿衣与工业 教学要求:了解衣料生产过程、衣服缝制过程,认识穿衣与工业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衣料生产过程、衣服缝制过程,认识穿衣与工业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远古人类没有衣服穿,冬天披兽皮保暖。后来,人们学会了用动物的毛编制成柔软的织物,这是最初的纺织品。今天,纺织工人用纺织机把棉、毛或人造纤维纺成纱线,再用织布机将纱线织成布料,经过漂洗和染色,制成各种各样的布料和纺织品。 二、衣料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 1、观察P77插图,了解衣料生产过程。 2、说一说:衣料生产过程 棉花、蚕丝、动物毛等天然纤维→纱线→布料→布料纺织品 木材、煤、石油等原料经过化学合成制造出来的化学纤维 三、衣料怎样变成漂亮衣服穿在我们身上的呢?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复习资料(11659)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复习资料 2013/5/24 撰稿人__寒江雪 1.锦绣中华在我心 2. 锦绣是美好美丽的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我们祖国的美丽呢? 3. 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感受,分类。 (壮丽的高山、秀美的江南水乡、精美的哈尔滨冰雕、美丽的海南岛。 1.地理学家将祖国的高山、热情的沙漠,美丽的海岛,称之为地形。 3.了解祖国五种不同的地形以及面积比例 2.我国的地形有几种?分别是什么?(在祖国的地形是什么样子呢?) 黄高蓝水绿平原,沙漠黑色一片片,棕色本是最高处,白色终年积雪寒。 了解中国地形的地势特点 山地:百分之三十三高原:百分之二十六盆地:百分之十九 平原:百分之十二丘陵:百分之十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有高耸入云的山脉,雄伟壮丽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起伏不平的丘陵,群山环抱的盆地,各种地形齐全,为我国农、林、牧、副渔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山地面积大,对发展林业、旅游业、采矿业有利,不利于大型的机械操作,交通不便,耕地面积少。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西南部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大约是3000米以上) 中部和北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1000-3000米) 东部以丘陵为主,海拔在500米以 1.中国的哪座城市被称为东方威尼斯?(苏州市) 2.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什么?(珠穆朗玛峰) 3.冰雕艺术节在哪个城市举行?(哈尔滨) 4.我国的哪座城市是文明中外的春城?(昆明) 1.学生小组交流祖国风格各异的美丽风光。 2.北国风光,千里冰霜的美丽——哈尔滨 南国热带风光,多彩绚丽——海南岛 美丽的热带森林——西双版纳 壮丽圣洁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让祖国的锦绣山河更加美丽多彩。 祖国各地不同的生活 地形种类: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远古人会选择近山、近猎的山洞作为自己的住房。现在同学们住的高楼大厦。那房屋又是怎样从山洞演变发展到如今的高楼大厦的呢?请同学们看房屋的发展史。 山洞--草棚--土房--瓦房--高楼大厦 1 房屋经历了从山洞到草棚到土房到瓦房到高楼大厦这样一个发展过程。远古人选择大自然中的山洞作为住房,传说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教人们砍木伐树,筑作宫室,建成草棚居住下来。可草棚避风挡雨效果不够好,于是人们就用石头、泥土垒成土房。后来,人们又烧制砖瓦建成砖瓦房,如今大部分农村都居住这种房子。现在,人们又利用钢筋水泥建成高楼大厦,既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我们的衣食之源》

我们的衣食之源 教学目标 知识:知道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与农业的关系,了解其他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 态度:懂得食物等对生命的重要作用,进而体会农业对生命的重要作用。 能力:通过资料的收集,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并进行初步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与农业的关系,了解其他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 教学难点 通过资料的收集,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并进行初步分析的能力。 教学方法 图片展示、比较法、讨论法、活动体验法等教学方法。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仔细观察、分析的习惯。教育大家热爱劳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有关的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说到农业你想到了什么?你眼中的农业是什么?) 老师这里有个录像片请同学们看一看。(放一段农业生产活动的录象(像)片) 录像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在参加农业生产,在干农活…) 对,他们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板书:农业) (二)了解农业 那么,你们还了解哪些农业生产活动呢?(种麦子、种花生、种菜、养鸡…) 其实,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还有一些劳动也是农业生产。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屏幕出示:栽培农作物,如棉花、水稻、小麦、玉米、蔬菜等;种植果树和林木;饲养家畜和家禽,如牛、羊、猪、鸡、鸭等;养殖或捕捞鱼虾及其它水产品,都是农业生产劳动。)请一名同学读一读。 (三)探究农业 1.出示课件(一桌食物)猜猜这些食物都是什么农产品制成的? 看来我们吃的这些食物都是由农产品制成的。(板书:食) 2.出示课件(衣服、被子等)说说这些又都是什么农产品制成的呢? 我们穿的衣服和盖的被子等都是由棉、麻、毛、丝等农产品制成的。(板书:衣) 3.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农业。 看来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板书: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出示课件(教材41页,日常生活中看农业)你能将表中的的原材料与物品联系起来吗? 4.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同学们对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吧。然后组内交流,每组选一名最好的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看来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农业。(板书:住行) 出示课件:“不仅日常生活与农业密切相关,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单生(指名)读)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面对自然灾害2教案冀教版.doc

冀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农业文明的历史发展 第三课面对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知识:1.知道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巨大破坏,了解人们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所作的斗争。能力:2.在收集资料、调查中初步形成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态度:3?体验人类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小主播,讲述灾害 (1)教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有关自然灾害的资料,下面就进入我们的“新闻会客厅”,由小主播们播报新闻。 (2)学生交流资料。 (3)教师出示新闻资料 (4)生谈感受。 2.导入新课:是呀,各种自然灾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我国是农业大国,是自然灾害频发 的少数国家之一,各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破坏。那么,在众多自然灾害中,农业所遭受的自然灾害包括哪些,又有哪些危害,人们与自然灾害作了哪些斗争呢?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抗灾保生产的话题。 (教师板题) 二、话题一:农业灾害知多少 师:下面就进入第一个话题“农业灾害知多少”(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7-59页,结合自已收集到的资料,思考:农业遭受的自然灾害有哪些?这些自然灾害有哪些破坏? 1.生阅读课本。 2.师生交流(教师提示可结合实例略) 教师相机补充:雹灾的危害很大,每次降雹的范围都很小,一般宽度为几米到几千米,长度为20?30千米,所以民间有“雹打一条线”的说法。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打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因此,雹灾是我国严重灾害之一。)

3.师小结:真好,同学们说的种种自然灾害,导致受灾地区单产不高,总产不稳,农民收入不稳定。 面对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广大农民是怎样做的呢? 三、话题二:七嘴八舌话抗灾 1.请同学们再次阅读57-59页,思考:面对自然灾害,广大农民是怎样做的,请结合课前收集的抗灾 资料,选择一种或几种在小组内交流,填写学习卡,推选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1)学生阅读课本。 (2)小组合作学习,填写学习卡。 自然灾害名称应对措施 (3)全班交流。 教师出示补充“蝗灾”资料:面对新疆地区可能发生的大面积草原蝗灾,新疆各地治蝗部门已调集飞机和数千台机械参加灭蝗工作。由于近年来新疆各牧区纷纷出台政策,扶持当地农牧民养鸡、养鸭,“生物部队”已逐渐成为灭蝗主力军,特别是边境地区通过人工招引的近百万只粉红掠鸟,与牧区的家禽一起"上岗”,构筑了空中和地面的"立体阻击网”,严防蝗虫成灾。利用粉红掠鸟治理蝗灾在新疆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雹灾”资料:对于雹灾还可以用火箭、高炮或飞机直接把碘化银、碘化铅、干冰等催化剂送到云里去;使云形成降水; 农民抗灾五字法等资料 2.谈感受 听了这么多抗灾保生产的办法,你一定有话要说,谁来说说你心中的感受? (生谈感受) 3.教师出示:98抗洪抢险视频 4.教师小结:正如大家说的,面对自然灾害,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一方面积极监测和预报,加大对抗 灾资金的投入,一方面对受灾群众在生产生活上给予服务,帮助他们进行生产自救。面对自然灾害,广 大农民没有被吓倒,他们想办法战胜灾害,保证了农业生产。 四、话题三:减灾防灾小建议 师:对面自然灾害,人们都积极行动起了,老师发现不少同学也跃跃欲试,来,我们也加入到抗灾的行列中。接下来,进入第三个话题。 课件出示:阅读课本60页,想一想: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呈蔓延之势。你能为农民提出一些保护耕地、防止沙漠化的建议吗?请把你的建议填写在建议框里。然后,同桌交流。 1?学生完成“我的建议” 2.小组相互交流。评选出好的建议在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担任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经过几年的学习,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二、教材内容分析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三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4——7个主题, 三、教学要求 1、通过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的各种各样的文化,让学生对自己的祖国更加的了解。 2、通过对祖国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3、通过对祖国的农业发展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自己所穿所吃的的来不易,从而达到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4、了解现代生活离不开工业的发展,让学生意识到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保护环境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四、教学措施 (一)必须注重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1.教材的编写不可能是针对所有学校学生,以所有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强调“必须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就意味着教材的使用必须与学生和社会联系起来。所以教材仅仅是教学的“范例”。 2.教材的呈现方式,也不像思想品德课本那样提供了教学的大致过程。《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社会性和地域性,要求《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必须开放。开放性的课本内容势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补充,使教学加强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二)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 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规律。人的德行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个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 (三)注重学生的自我反省,让导行落到实处。 五、评价的方式 评价方式:本课程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六、学生辅导 1、注重全班学生整体发展和提高,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 2、与潜能生谈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进行自我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