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重点整理

产业经济学重点整理
产业经济学重点整理

一章

1.产业: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

1)三次产业分类法2)国际标准分类法3)生产结构产业分类法4)生产要素分

类法5)产业生命周期分类法6)产业战略分类法主导产业:一般是指在产业

结构系统中处于带头地位的产业,指示着该产业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支柱产业:

在某产业系统中占总产出份额较大的产业

2.研究范围:产业组织理论相对于微观经济学更为关注政策问题。产业组织研究有助于政

府提高公共政策的效率。

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大类部门之间、制造业各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各中间产品之间的均衡状态。

3.

4.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理论对公共政策的直接作用体现为政府的竞争政策和政府管制

政策。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政府对电力、煤气、城市供水等公用事业领域实行政府管制是理所当然的,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考虑,政府必须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公用事业进行经济管制,包括价格管制和进入管制。但存在较大的争论。

此外,在某些产业,存在外部性、公共物品等市场机制无法解决的问题和领域,从市场失灵的角度看,政府管制是必需的。

二章

1. 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①生产的规模经济②交易的规模经济③储藏的规模经济④专业化分工效益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一个企业生产两种以上的产品的成本低于每个产品分开生产的成本的现象叫范围经济

2.

3.规模经济判定系数:FC=AC/MC, 大于1,存在规模经济

4.规模经济的成因:1)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经济性2)采用大型、高效和专用设备的经济

性3)标准化和简单化的经济性4)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5)大批量运输

的经济性6)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

范围经济成因:1)生产技术设备具有多种功能2)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3)研究与开发的扩散效应4)企业无形资产的充分利用

5. 企业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6. BC可称之为“最佳规模区间”,B点所

在规模称为“最小最佳规模”,C点所在的

规模称为“最大最佳规模”。企业规模处于

该“区间”内的任何一点都是适度的

7.成本弱增性:TC(Qx,Qy) <TC(Qx ,0)+TC(0,Qy )

8.多元化动机:1)分散风险2)避免反垄断法规的制裁3)发挥企业的优势和潜能

三章

1. 绝对集中度指标:最基本的市场集中度指标是绝对集中度,通常用在规模上处于前几位

企业的生产、销售、资产或职工的累计数量(或数额)占整个市场的生产、销售、

资产、职工总量的比重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2.优缺点:实际操作中测量绝对集中度比较容易,这一指标能较好的反映产业内生产集中的

状况,显示市场的垄断和竞争的程度,所以用的比较广泛。绝对集中度指标仅仅

反映了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市场集中程度,单凭这一指标还难以把握

产业内全部企业的规模分布状况。

3. 熵指数的实质是对每个企业的市场份额Si赋予一个log(1/si)的权数

4. H.H.I即H指数:它给每个企业的市场份额Si一个权数,这个权数就是其市场份额本身

5. 相对集中度是反映产业内企业的规模分布状况的市场

集中度指标,常用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表

示。基尼系数=A/B

6.基尼系数可以反映某一特定市场上所有企业的规模分布状况。也有较大的缺陷。比如,当市场中只有两家企业,如果是均等的,则基尼系数等于0;同样如果有100家

甚至1000家同等规模的企业,其基尼系数也等于0。

7. 单纯测量企业数量的指标:人们可能想到用企业数量作为竞争程度的一个粗糙指标。但

实际中很少这样做。有些学者用企业数量的倒数1/n作为最小的集中程度。这种

观点假设企业数量与集中程度存在非线性关系,1/n与集中程度逆向运动。

8.测量程序:界定市场,确定具体的指标变量,确定具体的测定集中度的统计方法

9.影响因素:市场容量和企业规模是决定市场集中度的主要因素。结构性因素:不同行业有

不同的集中度。行为性因素:企业行为影响集中度。国家政策与法规因素的影响市场变化的影响:市场开放和国际贸易。

四章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是衡量一个产业竞争程度的重要指标,只有当一个产业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它才是一个可竞争产业。

1.进入壁垒因素: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网络效应,政府管

制(政策法律制度壁垒)

2.策略性进入壁垒:策略性行为是寡占市场中企业通过对影响竞争对手选择的资源进行投资

从而改变竞争环境的行为。策略性进入壁垒或进入阻挠是在位企业通过其策略性

行为设置的进入壁垒。进入阻挠分为:影响未来成本结构、影响未来市场需求结

构、影响潜在进入者信念

3.

竞争与垄断创新动力差异

面积CHIC′-面积(PBGC′-P′AEC)

= 面积CHIC′+ 面积(P′AEC-PBGC′)

= 面积FHIG + 面积(P′AEC-PBFC)

面积P′AEC和面积PBFC为垄断企业在创新之前两个不同价格产量组合下的超额利润,而面积P′AEC为最大化利润,故面积(P′AEC-PBFC)>0。由此可以看出:面积CHIC′-面积(PBGC′-P′AEC)>0

面积CHIC′>面积(PBGC′-P′AEC)

因此,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比垄断企业具有较强的创新动力。

4. 大企业创新优势:1)由于垄断企业的规模一般比较大,可以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

2)创新存在风险,垄断企业一般资金雄厚,比竞争性小企业在筹措创新所需资金方面占有优势。3)垄断企业有能力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创新。

六章

1. 并购的三种形式: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

并购是企业扩大经济规模的一种重要方式,泛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并购=兼并+收购

2. 横并原因:规模经济效应:通过横向兼并扩大生产规模,企业能获得规模经济效应,从

而导致成本降低。

管理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的本质是一种合理配置管理资源的效应。存在两个管理效率不同的企业时,横向兼并有利于提高低效率企业的管理水平。核心是组织资本和管理协同效应。

3.并购福利:横向并购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横向并购增加了市场势力,导致福利损失。

反垄断执法需要权衡效率收益和福利损失

4. 并购复利效应:只要A2>A1,

横向并购能增加社会福利

5.纵并原理:效率基础:技术效

率,改变要素配置扭曲,消除双

重加成,应对不确定性,交易性

经济;交易费用理论的制度解

释;纵向并购的市场封锁效应

七章

1.博弈论:在经济学中,指的是个人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

依靠所掌握的信息,从各自选择的行为或是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从而取得相

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

2. 纳什均衡:是一种策略组合,在给定竞争对手的策略情况下,各参与人所采取的最好的

策略。

3. 连锁店悖论:有限重复是囚徒的重复结果——只要博弈次数是有限的,重复本身并不改

变囚徒困境的结果。

4.价格领导是指行业的价格变化总是由一企业率先做出的。然后这个变化立即被其他企业所采纳。价格领导解决了选择合谋结果的问题。领导者的价格就是合谋的价格。

5.合作策略性行为的公共政策:该法的着重点在于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的协同

作用如果阻碍了竞争就是非法的。任何企业预谋或正式缔结的协议都会作为其犯罪

事实认定的充分证据,而不管这一协定是否最终导致了市场势力。比如固定价格协

议和划分市场范围协议都被认为是非法的。这些协议被认为明显严重损害了竞争。

而另外一些合谋行为则需要调查进行权衡,看看这些行为是否出于正当的商业原

因,如果协定比较合理并且效率提高抵消了对竞争损害的影响就不认为其是非法

的。

八章

1. 市场绩效是指在特定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成本、产量、

利润、产品质量、品种及技术进步等方面达到的最终经济成果。它实质上反映的是

在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效率。

2.衡量指标:收益率:衡量每一元投资盈利多少的方法。

以收益率指标来衡量市场绩效,实际上是把超额利润的产生完全归因

于市场势力。但是,引起超额利润的因素决不仅仅是市场势力的形成,

还有其他因素。而且正确计算会遇到诸多困难。

价格—成本加成:将价格P和边际成本MC的差额作为P的分子而得的。勒纳

e是需求的价格弹性

托宾q:是指一家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与这家企业资产的重置成本的比率。

当q>1时,说明企业以股票和债券计量的市场价值大于以当前市场价格

评估的资产重置成本,意味着企业在市场中能获得垄断利润。q值越大,

企业能获得的垄断利润越大

评价:避免了估计收益率或边际成本的困难。计算企业的重置成本则比较复

杂。广告及研发的费用产生了难以估价的无形资产,而计算中都忽略了这

些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

3. 勒纳计算评价:数值越大,反映价格对边际成本的偏离越大,意味着市场势力越大,

市场竞争程度越低,资源配置效率就越低。在0-1之间变动评价:1)勒纳指数本身反映的是市场势力的大小。2)在实际计算过程中,由于边际成本的数据常很难获取,常常会使用平均成本来代替边际成本,即用价格一

平均成本加权来作为近似方法,但这会导致两者间的较大偏差。

4.SCP结构框架: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分析框架。SCP分析范式假定,可以对

市场绩效进行客观的度量,并认为市场绩效取决于市场行为,而市场行为又

取决于市场结构。

批评:1)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是市场需求和技术水平进步的结果,大企业的高利润率是生产效率提高的结果,而不是资源分配无效率的结果。2)政府反垄断政策应以促进经济效率为目的,反托拉斯法应该是保护竞争,而不是单纯保护竞争者。3)即使市场是垄断的或是高集中寡占的,只要市场绩效是良好的,政府管制就没有必要。4)在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的相互关系中,市场绩效起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企业效率形成不同的市场结构。

6.垄断者根据边际规则以求利润最大化,但垄

断价格引致需求降低,使得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

剩余之和下降,社会福利出现净损失。1)消费

者支付较高价格消费较少产品数量,造成消费者

剩余减少2)垄断使企业生产能力未得到充分利

用,造成效率损失。

FGE为福利净损失。

7.垄断利润最大化的广告和价格应满足如下条件:广告支出占总收益的比率等于广告弹性与价格弹性之比的绝对值,也就是满足多夫曼—斯坦那条件。

8.进入威胁:垄断者要保持垄断地位并不容易,必须利用各种限制进入的手段来封锁进入,但封锁进入也有代价,垄断者要权衡利弊,是封锁进入海是容纳进入。

垄断定价:由于存在进入威胁,垄断企业为了维持垄断地位,可能需要采用平均成本定价策略,即制定竞争性的价格Pc和产量Qc,显然,PcQm。

十章

1.产业结构: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次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1)知识与技术创新:技术革命催生新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学习吸收能力决定国际分工网络的产业升级,创新能力决定产业竞争力2)自然资源禀赋:包括地理位置、土地状况、矿藏总量及分布、水资源、气候等。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3)需求结构:需求结构决定产业结构。Y=C+I+G,消费需求:收入弹性、恩格尔系数;投资需求: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出口需求: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锁定4)人口规模与结构:人口数量:劳动力;人口质量:人力资本5)开放经济:自由贸易体制的福利效应

3.产业结构演进:1)配第—克拉克定理: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为:第一次产业将减少,第二、第三次产业将增加。劳动力转移的原因是由经济发展中各产业间出现收入的相对差异造成的。人们总是由低收入产业向高收入的产业移动。2)库兹涅茨:从纵向研究了各个产业的产值和劳动力比重变化趋势,从横向比较了不同国家三次产业结构,分析了产值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规律3) 霍夫曼定理:工业化过程中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和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之比是不断下降的。4阶段,消费资料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占有统治地位,资本资料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资本资料工业开始处于主体地位,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大于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4)主导产业转换规律:起飞阶段:纺织;成熟阶段:钢铁、电力、煤炭、机械、化肥;高额消费阶段:汽车

4.中国产业结构优化:根据本国的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经济发展阶段、科学技术水平、人口规模、国际经济关系等特点,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均衡发展、高效化。

5.企业(国际)竞争力:取决于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和辅助产业的状况、企业策略及结构与竞争者、机遇和政府行为等6个因素。

十一章

1.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农业经营方式并不完全取决于自然料件,还必须把运输因素考虑进去。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区位,将生产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的地点。其中区位因子包括劳动力费用、运输费用、地租等。

2.增长极理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某些特定的地区或城市集聚,使这一特定区域的经济比周边地区发展更快,就形成了所谓的增长极。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两种效应。

点轴布局理论:区域经济看成是由“点”和“轴”构成的网络体系。“点”是指具有增长潜力的中心地域或主导产业,“轴”指将各中心地域或产业联系起来的基础设施带。

3.梯度发展理论: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该地区支柱产业或战略产业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当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处于成熟期而战略产业处于成长期时,该地区的经济一般是较为发达的。主要思想是通过梯度转移促进经济发展。

4.产业布局影响:1)自然因素:自然条件、自然资源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资本的供给3)社会因素:经济区位、人口、社会历史因素4)技术因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加工技术、运输技术、与技术相关的组织因素

5.产业集群原因:实现外部规模经济,即企业层面的规模报酬不变,社会层面的规模报酬递增。1)技术的外溢2)提供一个专业性劳动力市场3)提供专业化的中间投入品市场4)聚集能使企业获得成本节约:促进技术设备发展的专业化,从而降低生产的成本;促进劳动力组织的发展,从而降低搜寻劳动力的相关成本;可以提高原材料的购买规模和产品销售规模,促进专业市场的发展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道路、煤气、自来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用,从而减少经常性开支成本。

十二章

1.产业结构政策内涵:是指一国政府依据本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具体情况,遵循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和一定时期内的变化趋势,制定并实施的有关产业部门之间资源配置方式、产业间及产业部门间比例关系,通过影响与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促进产业结构向协调化和高度化方向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综合,它旨在促进本国产业结构优化,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体系。

2.产业结构政策含义:1)目的是指导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的合理化、高度化与高效化2)制定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产业结构演变规律3)是一个含有支柱产业、主导产业、衰退产业援助政策、幼稚产业保护政策等构成的政策体系4)制定主体是政府5)实施主体是企业,还有政府和中介组织的合力。

3.内容:1)主导产业政策:产业扶植和保护政策,优先发展基础产业政策,技术引导政策;2)支柱产业政策:支柱产业结构高度化、协调化政策;3)衰退产业援助政策4)幼稚产业扶持政策

3.特征:具有明确的指导性,具有时序性和动态性,还具有体系的协调性

4.功能:1)调整资源和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间的配置2)具有宏观性,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密切相关3)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指导性作用4)经济运行协调的有效工具5)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

5.中国存在问题:1)第一产业比重转换较慢2)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不合理:技术层次低,高能耗、低附加值、高污染等3)第三产业发展滞后4)产业素质较低,技术能力较差5)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面临严格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和约束。

6.建议:实行选择性的幼稚产业扶植政策,传统产业的升级发展,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节能减排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十三章

1.马歇尔困境:马歇尔肯定了规模经济的作用,同时,他也认识到,在追求规模经济的同时会出现垄断,从而使经济运行缺乏原动力,企业缺乏竞争活力。规模经济和垄断成了一对难分难解的矛盾,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成为两难选择,这就是马歇尔困境。

2产业组织政策存在于原因:高效率的竞争应是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效竞争,为了实现有效竞争,产业组织政策就必须存在,有效竞争需要政府制定与实施产业组织政策。

3.有效竞争:将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两者有效的相协调,形成有利于长期均衡的竞争格局

4.有效竞争要求:结构1不存在企业进入和流动的人为限制2存在对上市产品质量差异的价格敏感性3交易者数量符合规模经济要求;行为1.厂商间不互相勾结2场上不使用排外的、掠夺性的手段3推销时不搞欺诈4不存在有害的价格歧视;绩效1利润水平刚好足以酬报创新、效率、投资2质量和产量虽消费者需求而变化3没有过度的销售开支4价格变化不会加剧周期的不稳定

5.二元性:在现实经济中,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活力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因此,分别采用两大类政策:1抑制过度竞争以追求规模经济的政策2抑制垄断以增强竞争活力的反垄断政策。要根据各国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和具体产业的特点来确定。

6.规经政策:1企业并购2企业联合3经济规模4直接管制5中小企业p282

7.垄断类型:经济垄断:市场主体应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或者通过联合组织或合谋等方式,限制、排斥市场竞争的行为。

行政垄断:政府运用其行政权力排斥、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

自然垄断:由某些产业或其业务领域的技术经济特征所决定的垄断。

8.反垄目标:主要反经济垄断,限制竞争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控制并购;反行政垄断通过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尽可能减少政府滥用行政权力导致行政垄断的现象。十四章

1.特征:垄断性产业的技术特征:从技术上而言,电信、电力、铁路运输供应等垄断性产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具有网络性。建立与形成电信网、电网、铁轨网络等,往往需要巨大的投资,投资回报期较长,资产专用性强,沉淀成本大。但这些网络建成投入使用后,对生产者而言,表现为较高的固定成本和较低的边际成本,规模经济十分显著;而对需求者来说,使用者越多,不仅所分摊的成本价格越低,而且使用者之间的联系就越方便

垄断性产业的经济特征(自然垄断):1规模经济性2大量的沉没成本

自然垄断的基本特性是生产函数一般呈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即生产规模越大,

单位产品的成本就越小。

单个企业能比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更有效率地向市场提供同样数量的产品

2.

3.管制需求:管制是指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管制者,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1抑制企业制定垄断价格,维护社会分配效率2防止破坏性竞争,保证社会生产效率和供应稳定3制约垄断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4解决垄断性产业的外部性问题。

4.价格管制:1垄断性产业价格管制的三维政策目标:促进社会分配效率,刺激企业生产效率,维护企业发展潜力2投资回报率价格管制政策3英国的最高限价管制政策4美国的投资回报率价格管制模型与英国的最高限价管制模型具有根本性的差别,表现为:从利润水平管制到价格水平管制的转换,将会产生风险与利益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转移。相比较而言,英国的价格管制模型会对企业产生提高生产效率的更大刺激。

5.进入管制:对具有自然垄断性的业务领域应严格控制,在竞争性领域应逐步放松进入壁垒,以保证有效竞争。同时,政府往往应对原有主导性企业和新企业实行不对称管制政策,对新企业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等,以培育市场竞争力量

6. 对企业内部业务间交叉补贴行为的管制政策,垄断企业为了增强竞争性业务的优势,会通过内部转移各种业务的成本,在竞争性市场上以低价战胜竞争者。这就是企业内部业务间交叉补贴行为。

7.管制成本:一类是由政府承担的成本,主要表现为管制机构的各种成本费用,因此比较容易估量;另一类是主要由被管制企业承担的成本,主要用于向管制立法者和执法者游说,甚至进行寻租活动。这一类成本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往往是被掩盖掉的,因而,比较难以估量。管制立法、管制执法、法规的修改与调整、放松或解除政府管制等都需要成本。

8.管制收益: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增加量

9. 管制的有效性:如果管制引起的成本负担比不实行管制时的垄断价格下的生产者剩余和资源配置效率损失之和小,即管制的净收益是正的,那么,管制是有效的。反之,这种管制是无效的。

产业经济学期末试题(含答案解析)

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课程名称:产业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5:AADCB 6—10:CAABD 11—15:ACDBB 16—20:ACAAD 二、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掠夺性定价(驱逐对手定价):某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或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降低价格的策略。 2、配第-克拉克定律:在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会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而且转移的幅度会越来越大。 3、产业组织政策: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效果,由政府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调节企业间关系的公共政策,其实质是协调竞争和规模经济之间的矛盾,以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促进有效竞争态势的形成。 4、投入产出法:研究经济系统中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5、次优理论:一个在某个或更多市场已包含垄断等不完全性、且对此已无能为力的现存市场中,如何得到最佳结果的理论。 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 答:(1)产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2分) (2)具有以下特点:①不是所有的产业都有生命周期;②产业生命周期曲线的形状更为平缓和漫长;③产业生命周期存在缩短的趋势;④许多产业的生命周期具有明显的“衰而不亡”的特征;⑤衰退产业可能会“起死回生”进入下一个发展周期。(共6分) 2、简述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 答:(1)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地位变动趋势,即先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再转向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最后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2分)(2)产业结构高加工度化和高附加值化趋势;(2分)(3)新兴产业不断取代传统产业,并成为主导产业;(2分)(4)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趋势。(2分) 3、什么是主导产业?并简述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 答:主导产业是指发展速度快、带动作用大、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2分) 扩散效应主要体现在:前向效应,后向效应,旁侧效应。(共6分) 4、什么是市场进入障碍,形成市场进入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答:市场进入障碍是指产业内已有厂商对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该产业的新厂商所拥有的优势,或者说是新厂商在进入该产业时所遇到的不利因素和限制。(2分) 形成市场进入障碍的原因:规模经济障碍;绝对费用障碍;产品差别化障碍;政策和法规障碍。(共6分) 五:论述题: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共18分) 答案要点:企业兼并的动机多种多样,主兼企业和被兼企业的动机也不相同: (1)主兼企业的动机: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支配力量;降低市场进人壁垒;减少资产经营风险;单纯扩大规模,提高经理人员的声望。(7分) (2)被兼企业的动机:减少资产经营风险;避免破产;回收资本。(5分) (3)企业兼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市场支配力量的加强和垄断的出现;进入壁垒的形成。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 题型 一:单选 10*1.5’ 二:名词解释5*4’ 三:简答题 5*8’(其中必有一题计算题,一个关于博弈论的题) 四:案例分析 两题 一题10’一题15’ 考试重点(但不是只考这些哦!!!!!) P1 产业的概念 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劳务(即同一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集合。 P6 那张图 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 P17 规模经济定义 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导致的经济。 P18判定系数 。 平均成本曲线呈水平线产出量的一定范围内,本,规模收益不变,在,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如果平均成本曲线上升; 加,济,即随着产出量的增成本,则存在规模不经时,平均成本小于边际当平均成本曲线下降; ,,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时,平均成本大于边际当1FC 1FC 1FC MC AC FC =<>= P19 范围经济定义,要会判断是否存在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原有的生产或销售鬼才来生产或销售多于 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 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政策理论 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 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关联 产业布局 产业政策科学 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 反垄断法 政府管制 市场绩效

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如果企业增加产量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如果企业增加产品 品种或种类能节约成本,则范围经济存在。 ) ,(),()(件可用下式表示: ,则存在范围经济的条所发生的总成本单位的产品和单位的产品)表示一个企业生产,(令y x y x y x y x Q 0TC 0Q TC Q ,Q TC Y Q X Q Q Q TC +< P36 绝对集中度指标 最基本的市场集中度指标是绝对集中度,通常用在规模上处于前几位企业的生 产、销售、资产或职工的累计数量或数额占整个市场的生产、销售、资产、子宫 总量的比重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度。 意味着非常高的集中程接近于小的部分;相反的,个企业仅供应了市场很意味着最大的接近于数之和。额、资产额、或职工人位企业的生产额、销售 表示前;买方的数目)(计量买方集中度时指为市场上卖方企业数目职工人数;额、资产额 位企业的生产额或销售列的第为按照资源份额大小排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 前表示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式中,1n 0n N n 111n n n i i i n N i i n i i n CR CR X i X CR X X CR ∑∑∑==== P38赫希曼指数知道概念 、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 HHI ,也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代表该产业内的企业数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第代表企业的规模;代表代表市场总规模;式中,n i /i X )(HHI n 1 221X X S X S X X i i i i i n i i ===∑∑== 洛伦茨曲线表示的是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产业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苏东水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产业 1.产业的含义:(1)社会分工和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 (2)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①需求角度,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或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 ②供求角度,具有类似生产技术、工艺、过程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 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3)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2.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目的:制定产业政策,调节产业结构 (1)关联方式分类法 ①技术关联分类法:制造业、建筑业、运输业等; ②原料关联分类法 ③用途关联分类法 ④方向关联分类法:单向、双向、环向关联;(纵向关联的前向、后向关联) ⑤战略关联分类法:主导、先导、支柱、重点、先行产业。 (2)三次产业分类法 第一阶段(初级生产阶段):农业、畜牧业; 第二阶段(18C60.英国工业革命(第一次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纺织、钢铁; 第三阶段(20c)大量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非物质生产部门,商业、旅游、娱乐、文化等。(3)生产要素分类法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资本、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活劳动特别是 体力劳动所占的比重较大的产业。如纺织、服装、食品、零售、餐饮等。 ②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活劳动、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资本的有机 构成水平较高,产品物化劳动所占比重较大的产业。如交通、钢铁、机械、石油化学等基础工业和重工业。 ③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对知识的依赖程度大,即知识含量高、脑力劳动 所占得比重较大的产业。如航天、生物、高分子、信息、计算机等。 3.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 (1)四次产业分类 (2)产业发展阶段分类:分幼小、新型、朝阳、衰退、夕阳、淘汰产业等。 (3)霍夫曼分类法 消费资料工业(食品、服装、家具)、资本资料工业(金、机、运、化)、其他工业第二节产业经济学 学科领域: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理论、产业政策研究

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

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与经营上具有相同特 征(同质性)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产业既不是微观经济的概念,也不是宏观经济的范畴,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观经济概念。 2.瓶颈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未得到应有发展而已严重制约其他产业和国民经济发 展的产业。(P31) 3.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又称高级化,是指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或者说是产 业结构由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发展的过程。(P68) 4.产业关联:又称为产业联系,是指产业之间在经济技术上的数量比例关系,主要包括产 业之间投入产出、供给需求的数量关系。 5.直接消耗系数:又叫投入系数,是用各部门的总产量除以该部门所消耗的其他部门的产 品数量,也就是用各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品价值除以各投入要素的分量,即: a ij=X ij/X j (i,j=1,2,…,n) 其中,a ij为直接消耗系数,X ij表示第j产业部门生产中所消耗第i部门产品数量的价值;X j表示j产业部门的总投入。(P97) 6.产业布局:经济学意义上的产业布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各部门、各要素、各环 节在地域(空间)上的动态组合与分布。(PPT) 7.产业集聚:又称为产业聚集、产业群集,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的行为和过程。产 业集聚的结果会形成产业集群。(P149) 8.市场行为: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的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 决策行为。(PPT) 9.市场绩效: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PPT) 10.市场结构: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PPT) 11.市场集中度(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是测量产业竞争性和垄断性的最简单易行与 最常用的指标,一般以产业内规模最大的若干家厂商的有关指标值X(产量、销售额、资产额、增加值、职工人数)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分量来衡量。该产业m家前n位企业的集中度CR n的计算公式是:CR n=/(P178)

产业经济学期末考试整理

产业: 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组织的定义 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马歇尔冲突 即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发挥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马歇尔冲突”所提出的竞争活力与规模经济之间的关系,正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 马歇尔用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有的“生产—发展—衰退”过程来说明垄断是不会无限蔓延的,规模经济和竞争可以获得某种均衡,试图以此调和“马歇尔冲突”。规模经济:指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 范围经济:指一个企业通过对生产要素的共同使用,生产和销售多种产品而节约采购、制造、销售、地租、管理等各方面的费用,从而使单位产品的利润增长 进入壁垒:一个产业中原有企业相对于潜在进入企业的优势。这些优势体现在原有企业可以持续地使价格高于竞争水平之上而又不会吸引新的企业加入该产业 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包括: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和产品差别化等 进入壁垒主要分为三类:结构性进入壁

垒、行为性或策略性进入壁垒、政策性进入壁垒。 市场集中度及其衡量指标: 绝对集中度(行业集中度)、相对集中度(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等 洛伦兹曲线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基尼系数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建立在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等于均等分布线(对角线)与洛伦兹曲线之间的面积与以均等分布线为斜边、以横轴为直角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之比。 产品差异化(产品差别化):产品差异化或差别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们同其它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产品差异化决策的实现途径包括主体差异化、品牌差异化、价格差异化、销售渠道差异化、促销差异化和服务差异化等 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影响市场集中度、扩大产品差异度、形成市场进入壁垒。 掠夺性定价(驱逐对手定价):掠夺性定价又称驱逐对手定价,意思是某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和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降低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策略。 限制性定价(阻止进入定价):限制性定价又被称为“阻止进入定价”,它是指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卖主将价格定在足以获得经济利润,但又不致于引起新企业进入的水平上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2017延边大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 1.产业分化: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产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在分工持续深化的前提下,原产业开始裂变,形成更为专门化的子产业的过程。 2.市场集中度:是用于刻画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买者或卖者具有怎样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市场集中度直接影响着在位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和竞争程度。通常所说的集中度,主要是指卖方市场的集中度。 3.限制性定价:指一个在位厂商制定一个价格和产量使得进入者不能获得足够的需求以实现盈利,从而使得进入者不能进入该市场。 4.双重加成定价:在存在零售商的情况下,对于零售商来说,生产商的批发价格是它的成本,它会在生产商制定的批发价格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加成。它的定价依据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5.产业融合:是指在技术或市场的推动下,一些原本由不同产业分别进行的全部或部分经济活动被统一到专门的企业中进行,以适应技术或市场的需求。 6.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在所提供的产品上形成足以引起买者偏好的特殊性,使买者将它与其他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相区别。其实质是指消费者认为产品之间的替代不完全的状况。 7.纵向约束:是指生产商与销售商之间在产品销售方面达成的约束性协议,包括生产商对零售商的约束和零售商对生产商的约束,其目的是为了克服生产商与零售商的纵向关系中阻碍双方利益增进的因素。 8.价格歧视:是指同一企业就同一种商品,对不同的买者或是依据买者购买的不同商品数量,制定不同的单价。相对于统一的线性定价而言,价格歧视的定价体系更为复杂,采用价格歧视会比单一的统一定价获得更多的利润。 9.产业关联:在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的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这种技术经济联系在产业经济学中被称为产业关联,其实质是各产业相互之间的供给与需求关系。 10.市场结构:是指规定市场的卖者(企业)之间、买者(企业或消费者)之间、买者集团与卖者集团之间,以及市场上已有的买者和卖者与准备进入市场的潜在的买者和卖者之间等诸关系的因素及其特征。 二.简述 1.生产结构的分类有哪几种?每一种分类又具体如何分类? 答:(1)两大部类分类法,即可在实物形态上将社会总产品分为两大部类,即第一部类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第二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 (2)农轻重产业分类法,将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物质生产部门分为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三个部门。 (3)霍夫曼分类法,将工业分为三大类:消费资料工业、资本资料工业和其他工业。 2.产业关联的方式有哪几种,并简单解释每一种关联方式的含义。 答:(1)前向关联关系:是指一产业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2)后向关联关系:是指一产业通过需求吸收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3)环向关联关系: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依据前、后关联关系组成了产业链,此产业链通过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往往会形成一个“环”,对于这种环状的产业关联,称为环向关联关系。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基础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产业链中处于上游地位,为其他产业部门生产运营提供必需的投入或服务的,生产基本生产资料的产业部门。 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在产业结构中,处于主要的支配地位,比重较大,综合效益较高,与其它产业关联度高,对国民经济的驱动作用较大,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的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所拥有的关键技术往往开发难度很大,但一旦开发成功,却具有高于一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 瓶颈产业是指产业结构中由于供给能力不足,对其他产业发展造成严重制约的产业群。 战略产业是指一国为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目标所选定的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具体产业部门。它们是各国根据不同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对未来经济技术发展的预见所确定的。 传统行业主要指劳动力密集型的、以制造加工为主的行业。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产业组织指产业内企业间的市场关系和组织形态。 产业关联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的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  产业关联效应指某一产业由于自身的发展而引起其它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效果。由于各种产业的特点不同,关联效应大小以及强弱也不同。 实质:各产业相互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产业向后关联效应:指某一产业的发展而引起其下游产业发展的作用效果. 产业向前关联效应:指某一产业的发展引起其上游产业发展的作用效果. 产业序列是指一国产业结构中,基础产业——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形成的序列。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因扩大某种产品的生产或经营规模而使平均生产成本下降,收益增加的现象。包括生产规模经济和经营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也即是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 原因: 1、投入要素具有多重使用价值

产业经济学重点

产业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17) 3.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P20)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马歇尔冲突(P33) 完全可竞争市场(P40) 二、思考题 5.简述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P35) 6.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P37-39)8.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P42)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范围经济(P77) 二、思考题 3.按照科斯的观点,简要论述什么是企业。(P78-79) 4.描述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分别是什么?(P81) 5.古典企业具有哪些特征?(P83)

6.与西方企业比较,东方企业具有哪些特点?(P86-87)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掠夺性定价(P111) 限制性定价(P111) 卡特尔(P117) 规模经济(P123) 二、思考题 3.产品差异化的主要方式有哪些?(P103-104) 4.简述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P107-109) 6.简述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P113) 7.试述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P115-116)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静态竞争(P134) 先动优势或先发制人(P142) 战略联盟(P151) 思考题: 2.静态竞争策略性行为包含哪些?(P135-141)

3.动态竞争策略性行为包含哪些?(P142-146)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配第—克拉克定律(P164) 二、思考题 3.产业结构演进有哪些规律性?(P162-164) 4.简述罗斯托的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经济成长阶段论。、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P165-166)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产业关联的含义(P172) 二、思考题 产业间联系方式的类型(P174)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产业结构优化(P205) 产业结构高度化(P209) 产业结构合理化(P214) 地区产业结构(P219)

产业经济学试题

产业经济学试题 姓名:专业:年级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20 分) 1产业组织 2.马歇尔冲突 3 雁行形态理论 4. 配第—克拉克定律 5顾客资本 二 、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 分) 1.下列哪种分法属于产业 的 一般分类方法() A三次产业分类法B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C霍夫曼分类法D钱纳里——泰勒分类法 2产业关联理论中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直接理论基础是() A社会生产目的理论B两部类再生产理论 C垄断与竞争理论D社会再生产和关系的理论 3. 下列关于日本人本主义企业理论中企业性质的观点,哪些是正确的?() A. 企业的根本属性是一种社会性存在; B. 企业的功能是向社会提供财货或服务; C. 企业是由人与资源共同构成的; D. 企业作为人与资源的集合体是处于一个管理组织的支配之下。 4.在博弈的要素中哪些要素统称为博弈规则() A. 参与人、信息、结果 B .参与人、行动、结果 C.策略、得益、均衡 D .参与人、策略、均衡 5. 以产量为决策变量的寡头垄断市场模型是:() A.古诺模型 B .伯特兰德模型 C.斯塔克尔伯格模型 D .豪泰林模型 6.产业政策的手段通常分为直接干预,间接诱导和法律规制,以下属于间接干预的手段有:()A.审批制B .配额制C .许可证制 D .出口退税 7.《火炬计划》的提出是在() A. 六五 B .七五C .八五D .九五 8. 从产业结构优化的对象角度来说,产业结构优化包括() A 供给结构优化 B 需求结构优化 C 国际贸易结构优化 D 国际投资结构优化 9. 对产业政策兴起与存续的理论依据三种解释是() A 市场失灵说 B 赶超战略说 C 国际竞争说 D 政府监督说

产业经济学课本练习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产业,即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具体来说,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 (二)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产业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学科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经济的研究来看,与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各个具体对象相对应,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产业组织理论(2)产业结构理论 (3)产业关联理论(4)产业布局理论 (5)产业发展理论(6)产业政策研究 (三)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 1.理论意义 ①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 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 ③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2.实践意义 ①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 ②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③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 3.现实意义 ①研究产业经济学,正确把握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成因及趋势,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使我国经济建设的两个转变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②过去产业布局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产业布局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所以要杜绝这些弊病的重演,就必须加深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和理解。由此可见,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是当今中国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 (四)产业经济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5.博弈论的分析方法; 6.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 7.案例研究方法; 8.系统动力学方法。 (五)什么是产业,如何理解产业的含义? 1.产业是一种社会分工现象,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2.产业的含义:产业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3.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

产业经济学试题二(带)

产业经济学”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 分) 1.范围经济2 .掠夺性定价3 产业集群 4.管制 5 .有效竞争 、简答题(共30 分) 1.市场集中度有哪几种衡量方法? 2.结构性进入壁垒有哪些?3.横向并购有哪些竞争效应?4.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产业布局有哪些影响因素? 三、案例分析题(共20 分) 辽宁汽车产业及其集群发展 作为装备制造业龙头的汽车产业,辽宁的汽车产量2003 年达到143677 辆,同比增长了55.88% , 高出全国平均增幅20 个百分点,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现在,以轿车、多功能车、轻型汽车(含轻型客车和轻型货车)、大中型客车、车用发动机和汽车零部件已经构成了辽宁汽车工业体系,辽宁汽车产业集群已初现轮廓,形成了沈阳、丹东两大汽车生产基地,沈阳-辽阳-营口-大连,沈阳-锦州-朝阳两条汽车长廊的产业聚集分布。从地域分布看,辽宁汽车产业集群分布较散,企业只是生产的地域集中而不是集群;从地理分布看,辽宁汽车产业更多地表现的是生产集中的特点,生产集中仅仅是相关企业集中在一个地区,但相互之间的联动作用非常少,竞争制约非常严重。而集群则要求整车厂和相关配件厂的关系非常密切,要实现专业化的分工协作,而不是目前的这种局面。 近几年来,借助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以及现有的工业基础与中国汽车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辽宁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其中沈阳市汽车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截止2004 年底,沈阳汽车产业集群共有华晨金杯、华晨宝马、上海通用(沈阳)北盛、金杯车辆、沈飞日野、沈阳中顺、沈阳奥克斯7家整车生产公司;专用改装车、农用运输车21 家;汽车零部件企业95 家。 辽宁汽车产业链较为完整,在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经销、售后服务等各大环节均有一定实力。 到2003 年末为止,辽宁地区共有汽车工业企业148 家,其中汽车制造厂11 家,改装车厂50 家,车用发动机厂6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81 家;固定资产350.73 亿元。另外还有科研院所3家,汽车经销企业100 多

产业经济学复习重点

产业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一单元 1、产业的概念 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 2、产业的特征 规模化;职业化;社会功能性 3、产业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基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 扩展:产业发展、产业安全、产业生态、产业竞争力、产业政策 第二单元 1、产业的分类 (1)两大部类分类法 将社会总产品区分为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 (2)农轻重分类法 (3)三次产业分类法 三次产业分类法是以产业发展的层次顺序及其自然界的关系作为分类标准的分类方法 (3)标准产业分类法 (5)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 (6)霍夫曼产业分类法 (7)钱纳里-泰勒分类法 (8)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9)战略关联分类法 2、产业链(价值链)的概念 价值链:大部分企业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由设计、交货等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所组成的集合体 全球价值链: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购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 3、产业生命周期 (1)概念 就单个具体产业而言,从产生到成长再到衰落的发展过程 (2)特点 A不是所有的产业都有生命周期 B产业生命周期存在缩短的趋势 C许多产业可能衰而不亡 D衰退产业可能“起死回生” 4、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pest) 需求因素;供给因素;对外贸易因素;经济制度因素;环境因素 (联系制药业的发展,分析影响因素) 第三单元 1、产业组织发展的五个阶段 (1)早期渊源:亚当斯密等人的思想

(2)马歇尔的贡献 (3)哈佛学派 (4)芝加哥学派 (5)新产业组织理论 2、马歇尔冲突:规模经济与垄断的弊病之间的矛盾;“马歇尔冲突”的解决:有效竞争理论的提出;所谓 有效竞争,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性作用的竞争格局。 3、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1)大体提出过程: 1933张伯伦《垄断竞争理论》 1938梅森联谊会成立 1959贝恩《产业组织理论》 谢乐的进一步完善 (2)特点:在分析框架上突出市场结构,在研究方法上偏重经验研究 (3)市场结构:那些规定决定市场上卖者之间、买者之间、在位卖者与潜在卖者之间关系的特征。(4)市场绩效: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它反映了在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效果 4、芝加哥学派等对哈佛学派的批判 (1)背景:经济自由主义、放松规制浪潮; (2)代表人物:斯蒂格勒、德姆塞茨、布罗曾、波斯纳等; (3)对哈佛学派的SCP范式进行批判; (4)他们认为:现实中产业的进入壁垒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企业自身的效率才是决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基本因素。 5、新产业组织理论 (1)渊源:古诺模型、伯川德模型; (2)上世纪中期以来,博弈论的兴起; (3)20世纪70年代后,“新产业组织理论(NIO)”的发展,以泰勒《产业组织理论(1988)和施马兰西等合编的《产业组织手册》(1989)为代表 (4)新产业组织理论:超越传统范式,否认市场结构外生性的观点,而是试图以策略行为去改变市场环境、影响竞争对手的预期,从而排挤竞争对手或遏制新厂商进入市场。 (5)根据托马斯·谢林,“策略性行为”——一个厂商在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厂商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作出对该厂商有利的决策行为。 6、波特五力模型 (1)五力模型是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用于竞争环境分析的模型,可以有效地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2)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 (3)波特五力模型能够简单明了地将一个企业的战略与市场特征联系起来。这能够帮助战略制定者避免将注意力过度内向地集中于企业的内部各个职能部门。 (4)波特五力模型的内容

产业经济学期末课件复习资料

第一讲导论 教学重点: 产业经济学理论的溯源,产业经济学产生的理论基础,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完善。 教学难点: 产业经济学的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新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其政策意义。教学内容: 第一讲导论 一产业经济学理论的溯源 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考点: 1、产业组织的涵义。 2、什么是有效竞争?克拉克(J.M.Clark) 的“有效竞争理论”的内容。 3、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政策主张。 产业: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P2。 产业组织:指的是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这种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产业结构:指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 马歇尔冲突:简而言之就是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即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阻断价格机制的作用(竞争活力)和导致垄断的产生和发展,也就是说规模经济与和垄断之间存在两难选择。 有效竞争: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政策主张。见书p15-p19 要点:(1)哈佛学派与SCP分析范式 20世纪30年代开始,其代表人物:张伯伦、梅森、贝恩,形成了著名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范式,简称SCP 范式。哈佛学派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完整的SCP理论范式,哈佛学派认为 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基础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因此,为了获得理想市场绩效,最重要就是通过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政策主张:哈佛学派认为,寡占的市场结构会产生寡占的市场行为,进而导致不良的市场绩效特别是资源配置的非效率。因此有效的产业组织政策首先应该着眼于形成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主张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采取规制政策。 (2)芝加哥学派 形成于60年代后期对哈佛学派批判中崛起的代表人物:施蒂格勒,德姆塞茨等。如果一个产业持续出现高利润率,这完全可能是该产业中企业高效率和创新的结果,(并不是哈佛学派所认为的产业中存在着垄断势力),即使市场是垄断的或高集中寡占,只要市场绩效是良好的,政府规制就没有必要。 芝加哥学派特别注重判断集中及定价结果是否提高了效率,而不是像结构主义者那样只看是否损害了竞争(效率主义者)。

产业经济学论文

产业经济学论文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2017年秋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 (浙江省产业结构分析) 考核科目:产业经济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生所在院 (系) 学生所在学科:应用经济学 学生姓名:陈擎 学号:17S010131 学生类别:学术型 考核结果阅卷人 摘要 进入21世纪,在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分工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转移流动,为适应新形势,世界各国掀起了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浪潮。同时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党的十九大把结构调整作为关系经济长远发展的全局性的重大战略问题来抓,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和重点就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目前浙江经济已经走过了以数量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初期阶段,进入了以结构调整、增长转型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中期阶段,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转变,产业结构处在高变动和大调整之中。如何因势利导把握产业结构演变趋势,

主动地推进产业结构的转换与优化升级是浙江下一步发展的关键。本文以产业结构理论为出发点,既着眼于当前的需要,更着眼于未来,立足浙江省情,分析了浙江省产业结构演变历史与动因,从三次产业结构、社会总产值结构、一二三产业内部结构以及地区比较等方面对浙江省产业结构状况进行多视角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浙江产业结构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这些问题与不足,文章提出了未来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与重点,并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若干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浙江省,产业结构,分析与建议 目录 第一章绪论 国内外研究背景 (1) 有关产业结构理论的国内外研究回顾 (4) 第二章近现代浙江产业发展 近现代浙江产业发展....................................................6第三章浙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浙江经济发展状况................................. .. (11) 浙江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 (14) 第四章当前浙江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8) 第五章结语 (23) 主要参考文献 (24) 第一章绪论 国内外研究背景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精华版学习资料

《产业经济学》复习 1. 产业: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与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在国民经济中,从各类物质生产部门到提供各种服务的各行各业,都可以称之为产业。 产业既不是微观经济的概念,也不是宏观经济的范畴,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观经济概念。微观企业的集合构成产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产业的集合与消费者和政府的经济活动构成国民经济。产业经济学的任务是解释产业经济活动的规律。 2. 支柱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的总产出中占较大比例的产业,是一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特点:A 产业所占比重较大;B 产业发展速度较快;C 产业的关联性强。如:钢铁、汽车、机械化工、建筑、房地产、电子、设备制造等。 主导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并起着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特点:A 能够吸收最先进的技术、生产供应、引用新的生产函数;B 增长速度更快;C 传导性强。如: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 3. 产业集聚:又称产业聚集、产业群集,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的行为和过程。 4. 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之间的关系式通过市场形成和体现的利益关系。 SCP 理论:市场结构S 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C ,企业的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P 。 5. 市场结构: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特别是SCP 分析框架中最基本的概念和研究主题,它一般是指产业内企业间市场关系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 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一、市场集中度;二、产品差别化; 三、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 6. 市场行为的内容;定价行为、非价格行为、企业组织调整行为。 7.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试产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瓶中及其技术进步等方面达到的现实状态。 产业市场绩效的评价:一、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二、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三、产业的技术进步程度。 8. 规模经济:指在既定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伴随生产规模扩大,而发生的生产单位产品平均成本的降低。 9. 企业规模经济:企业自身通过横向或纵向一体化实现的规模效益。形成原因:企业规模扩大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及承担亏损和抗风险能力,同时还可以大量减少采购成本和销售费用。 10.工厂规模经济:指单个工厂水平上的报酬递增,即单产品的厂商通过自身生产规模扩大,可提高生产率,降低平均成本,从而获得规模报酬。由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及工艺条件的先进性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11.范围经济:多产品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单一企业的产出之和的情况。 12.范围经济的类别:①内部范围经济是指随产品品种增加,企业享受到某种特殊的优势,引致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②外部范围是指在同一个地方,单个企业生产活动专业化,多个企业分工协作,组成地方生产系统,促进企业间分工与协作引起成本的节约。 13.企业合并的含义: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根据法律定立契约而结合成一个企业的组织行为。 14.企业合并方式:吸收合并,通过收购(资产收购或资本收购)使两个以上企业按照一定方式组成一个企业的产权交易或转移行为(可用A+B=B 表示);创立合并,两个企业合并成一个新的企业。兼并与合并的不同之处,二者的资产控制权、法人资格存续与否不同。 15.企业合并的类型: 按产业关联度分类 ①横向并购:增加产业生产力,获得多厂经营优势,消除低效率工厂。 ②纵向并购:技术上的经济性,减少交易费用(避免机会主义,防止少数成员讨价还价) ,保证生产要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分/总学时:3学分/54学时 开课对象:经济学专业、财政学专业、国际贸易专业本科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产业经济学主要是一门较为年轻的应用经济学科,它研究那 些具有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 是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中观”经济学,是国际上公认的相对 独立的应用经济学科,是国外经济学核心课程之一。研究产业经 济学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产业组织合理化、产业 结构合理化、产业政策有效性、产业管理科学性均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产业经济学作为应用经济学科,特别强调其应用性。通过本 课程的教学,力图使学生能够运用本门课程中产业组织的理论模 型对现实市场条件下的任何特定产业进行SCP分析;能够运用本 门课程中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模型对任何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 关系进行计量分析;能够运用产业布局理论对区域产业布局与发 展进行分析。 三、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本课程是我国经济学门类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

它是含原有的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运输经济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经济学科。并且在局部本课程与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以及发展经济学有不同程度交叉。因而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加强这些学科之间知识的融会贯通。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 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学》、《高等数学》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本章主要讲解产业经济学理论发展过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介绍主要研究方法,并明确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地位和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教学提示: 本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产业经济学理论发展过程;重点掌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熟悉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知道产业经济学在整个经济学学科中的地位,清楚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意义。 第二章产品差异 本章主要介绍产品差异的概念、产品差异的种类和产品对市场势力的影响。本章分析的产品差异是企业的三大经营策略之一,重点介绍Hoteling模型和非信息广告对产品差异的影响。教学提示: 本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产品差异的重要性,重点掌握Hoteling模型和差异化策略对现代企业经营策略的重要性。

产业经济学复习题库

复习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 D ) A. 国民经济总量 B. 企业 C. 家庭 D. 产业 产业经济学是一种( B ) A. 微观经济理论 B. 中观经济理论 C. 宏观经济理论 D. 古典经济理论 一般而言,下列哪个产业的资本系数较小( D ) A. 电力 B. 钢铁 C. 邮电通讯 D. 服装 三次产业分类法是由经济学家( A )首先创立。 A. 可拉克 B. 霍夫曼 C. 马克思 D. 贝恩 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夕阳”产业是指( B ) A.处于成熟期阶段的产业 B.处于衰退期的产业 C.处于调整期的产业 D.市场容量渐趋饱和的产业 进入技术不断成熟、平均成本不断下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时期为(C ) A.幼小产业 B.新兴产业 C.朝阳产业 D.衰退产业 资源稀缺和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更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的理论是 ( A ) A.不平衡增长理论 B.平衡增长理论 C.经济发展理论 D.二元经济理论

“温和的”平衡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纳克斯 B.罗丹 C.斯特里顿 D.罗森斯坦 下列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的是( C ) A.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人需要能力的发展 B. 是全球和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C. 必要时可侵犯他国主权 D. 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产业关联理论中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直接理论基础是(B) A.社会生产目的理论 B.两部类再生产理论 C.垄断与竞争理论 D.社会再生产和关系的理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 中间需求率+最终需求率=1 B. 某产业中间投入率越高,附加价值率越低 C. 某产业中间投入率越高,附加价值率越高 D. 某产业中间需求率越高,越具有基础产业的特点 下列那一项不是产业波及效果的分析指标:( D ) A.感应度系数 B.影响力系数 C.生产诱发系数 D.直接劳动消耗系数 最终产品具有( A ) A.微弱的前向关联关系 B.强烈的前向关联关系 C.微弱的后向关联关系 D.强烈的后向关联关系 SCP模式中的S指的是( B ) A. 市场行为 B. 市场结构 C. 市场绩效 D. 市场竞争 1940年( C )的有效竞争的概念的提出,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和体系的建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A.马歇尔 B.亚当·斯密 C.克拉克 D.梅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