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文化常识(选择题)
高考文学常识100道选择题

• B 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 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 叹。
A项汉明帝庙号为显宗,汉章帝庙号为肃宗。
•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 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 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 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皇帝的庙号。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
贬谪,放逐,如“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 贬谪到外地的官。 •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 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 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 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 “英宗”。 •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 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 “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 D.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 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 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 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 11.B、“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

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答案:D2. 下列哪一位不是唐朝的诗人?A. 李白B. 杜甫C. 王安石D. 白居易答案:C3. “清明上河图”是哪个朝代的画家张择端所绘?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B4. 中国传统戏剧中,扮演年轻女性角色的行当是?A. 生B. 旦C. 净D. 丑5.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传统节日?A. 春节B. 元宵节C. 圣诞节D. 端午节答案:C6.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不包括以下哪一部?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诗经答案:D7. 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分别代表什么?A. 男性角色、女性角色、反面角色、儿童角色、滑稽角色B. 儿童角色、女性角色、男性角色、反面角色、滑稽角色C. 男性角色、女性角色、反面角色、滑稽角色、儿童角色D. 女性角色、男性角色、反面角色、儿童角色、滑稽角色答案:A8. “诗经”中的“风、雅、颂”分别代表什么?A. 民间歌谣、宫廷乐歌、祭祀歌曲B. 宫廷乐歌、民间歌谣、祭祀歌曲C. 祭祀歌曲、民间歌谣、宫廷乐歌D. 祭祀歌曲、宫廷乐歌、民间歌谣答案:A9.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B. 宋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A10. 下列哪一位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A. 韩愈B. 柳宗元C. 欧阳修D. 苏轼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的国宝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________。
答案:兰亭序2.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________。
答案:《水浒传》3. 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的是中国的________。
答案:敦煌莫高窟4.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的考试被称为________。
答案:殿试5.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也被称为________。
(学生版)古代文化常识常考选择题

古代文化常识常考选择题班级:姓名:1.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
明清时期属于省级考试,由天子钦派各省主考官,因考试在春天举行而又称“春闱”。
B.“御史”,在秦以前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开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C.“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中原以外的地方则称“四夷”。
D.“畿内”指京城管辖的地区,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为“畿”,常见的词语还有“畿辅”“畿辇”“京畿”等,都是此意。
2.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晦朔”,晦是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朔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是晦的前一天。
B.“五礼”指古代的五种礼制。
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以丧葬之事为凶礼,以军旅之事为军礼,以宾客之事为宾礼,以冠婚之事为嘉礼。
C.《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它与《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D.“三公”指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泛指国家重臣。
3.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古代男子大都有名有字,名是一出生就会起的(一说:三个月后由父亲所取),字是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释褐”,旧制,新进士要在太学行释褐礼,即脱去粗布衣服换上官服,后用来指初做官或进士及第授官。
C.“中禁”即禁中,指皇帝居住的地方,有时候也指皇帝。
D.“除”,与“拜”相对,“拜”是授予官职的意思,“除”是除去官职的意思。
4.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讳”,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
在名字前称讳,以表示尊敬。
如: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
B.“翰林院”,始设立于唐朝,到明朝时,成为专门考核、提拔、任免官吏的机构。
C.“宦者”,即宦官,也称太监,是中国古代京城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自东汉始全由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的人充任。
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带答案解析)

古代文化常识题(带答案)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C.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A(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一般对平辈或尊辈要称字。
B.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C.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礼部侍郎是礼部的最高长官。
D.崩,也称做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C(礼部最高长官为礼部尚书)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
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D《论语》不是六经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
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C.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除、免、去、废等。
D.“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
高考古文文学常识选择题

古代文化常识理解与识记检测(一)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古代男子18岁时实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与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用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与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3分)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B.“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好。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常用词语。
具体表示升官之意,则常用“右迁”一词。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恳求使骸骨归葬家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4.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
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
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训练题古代文化常识(1)——礼仪1.下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礼,指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
B.笄礼,古代女子到了成年时举行的盘发插笄的礼仪。
合卺,指结婚。
姬,原是古代显性。
如周王族姓姬。
C.媵,指古代诸候的女儿出嫁时随嫁或陪嫁的人。
青庐,用青布搭成的棚,古代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D.文定,常代称订婚。
朝,周代各国的诸候,按规定的时间觐见周天子,叫“朝”。
觐,古代天子朝见诸候称觐。
诸候朝见天子的仪式称觐礼。
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聘,天子派卿大夫见诸候叫“聘”。
诸候的国君即位,强大的诸候来贺见,也叫聘。
B.相互来往朝聘,也有一定名称。
此国往彼国的聘叫“如”。
由本国到别国去,叫如,由别国到本国来叫朝聘。
C.免胄:胄,就是盔。
按古代的礼法,诸候的军队过天子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
D.祖,古代饯行时的仪式,即出行之前祭祀祖先,引申为在半路上设宴送别。
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洁净身心,表示虔诚。
B.衅钟、衅鼓,用牲血涂器祭祀。
古时新钟铸成,必杀牲口取血涂在自己身上,并举行祭钟仪式,称衅钟。
C.社稷,古代帝王、诸候所祭的土神叫“社”,谷神叫“稷”。
后来就以“社稷”代表国家。
D.古代祭祀把宰的牛、羊、猪等牲畜叫作“牺牲”。
做祭祀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牺”;体全叫“牲”。
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牢,古代祭品,指牛、羊、猪各作一头。
B.少牢,古代祭品,指猪、羊、各一头。
C.崩,本指山倒塌。
古时用来比喩帝王的死。
D.薨,春秋战国诸候死了叫“薨”。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
5.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
100道中华传统文化常识选择题

1.传说春节的来由是为了驱赶一个怪兽,人们张灯结彩,放鞭炮。
这个怪兽是?(C )A.麒麟B.蒲牢C.年D.龙2.“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这说的是春节哪项习俗?(A )A.守岁B.拜年C.馈岁D.别岁3.新年伊始人们都喜欢张贴福字,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顺利如意。
以下哪项不属于“福”字的传统含义?(C )A.“寿”,即长寿长命百岁B.“富贵”,即财多物丰C.“靓”即美丽俊俏D.“康宁”,即健康无疾患4.按古人说法,大年初三这一天又被称为什么?(B )A.大年朝B.小年朝C.顺星节D.破五5.以下哪项不是古代春节的习俗?(D)A.洒扫除尘B.贴门神C.守岁D.吃巧果6.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
以下哪项不是“破五”的习俗?(C )A.吃饺子B.迎财神C.赏花灯D.送穷土7.今年是农历什么年?(C )A.乙亥年B.丁亥年C.己亥年D.辛亥年8.在我国传统习俗中,以下关于春联的正确说法是?(C )A.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最后一个字仄声(三、四声)为下联,平声(一、二声)为上联B.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最后一个字仄声(三、四声)为上联,平声(一、二声)为下联C.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最后一个字仄声(三、四声)为上联,平声(一、二声)为下联D.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最后一个字仄声(三、四声)为下联,平声(一、二声)为上联9.“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怎么样?(A)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C.双手交叉D.双手相握10.下列诗句所描述的传统节日,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D )A.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B.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C.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D.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1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什么?(C )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12.《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什么?(B )A.《金陵记》B.《石头记》C.《西厢记》D.《紫钗记》13.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什么?(B)A.黄河B.长江C.淮河D.珠江14.“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谁写的?(A )A.元好问B.柳永C.晏殊D.李煜15.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谁?(C )A.扁鹊B.华佗C.孙思邈D.李时珍16.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几条龙?(A )A.8条B.10条C.15条D.22条1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代的是什么?(A )A.月亮B.姻缘C.人名D.地名18.木板年画发源于四大古镇中的哪个?(C )A.汉口镇B.景德镇C.朱仙镇D.佛山镇19.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什么?(A )A.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C.刚正沉稳D.忠厚老实20.“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B )A.十五岁B.二十岁C.十六岁D.十八岁21.“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B )A.文章B.书法C.绘画D.刀工2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完整的诗?(B )A.300首B.305首C.350首D.500首。
二中国古代文学常识选择题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选择题1、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下面属于儿童到成人的年龄称谓且按从小到大年龄称谓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束发②而立③垂髫④总角⑤期颐⑥弱冠⑦耄耋⑧不惑⑨花甲⑩豆蔻BA.②⑦⑤⑧①B.③④⑩①⑥C.①③⑤⑥⑩D.④⑥⑨⑩②2、在中国古代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地位独尊。
以下属于对皇帝尊称的是①天子②孤③圣上④殿下⑤陛下⑥圣驾C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⑤⑥D.②④⑤⑥3、在人与人交往中,礼貌称呼是很重要的,它有“尊称、谦称、雅称、婉称”等书面语,下面属于他人母亲雅称的是BA.椿萱B.萱堂C.泰山、泰水D.巾帼选B。
自家父母称“椿萱”,他人母亲称“萱堂”,岳父母称“泰山、泰水”,兄弟称“昆仲、棠棣、手足”,夫妻称“伉俪、伴侣”,丈夫称妻子“内人、可卿”,妇女称“巾帼”,男子称“须眉”,同学称“同窗”。
5、在中国古代,名、字与号是有区别的: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号又叫别号、表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下列选项中属于称“号”的是DA.李太白B.杜子美C.苏轼D.青莲居士6、下图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地(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23号)。
现门口悬挂“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室”匾。
外间西墙上镶有一长方形汉白玉刻石,上刻“中华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二日上午九时二十五分孙中山先生在此寿终。
”刻石上悬挂孙中山遗像。
右方镜框内是在此写的《总理遗嘱》,左边镜框为致苏联书。
条案上放着《建国方略》《中山全书》等一切均照其生前样子陈列。
按我国古代传统干支纪年方法,国父孙中山先生逝世应是AA.乙丑年B.甲子年C.乙寅年D丙寅年.选A。
把1925年换算为干支纪年。
可根据以下表格里的干支(公元后纪年)与数字的对应关系: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456789123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4567891011123年份的个位数对应的天干即为该年份的天干,1925年的个位数是5,该年的天干从表格中可知是“乙”;公元纪年的年份除以12后的余数对应的地支即为该年份的地支,1925÷12=160余5,5对应的地支为“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沛公居山东时”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因“山 东”文中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 谷关以东地区。
4.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A.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姐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亚父:对对方的尊称,意思是尊敬他仅次于对待父亲。 B.“毋内诸侯”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 侯名义上须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 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C. “项王、项伯东向坐”东向: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 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 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 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 “南面”,称臣叫作“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 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 是坐东面西。文中项王的座次最尊,张良的座次最卑。 D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 在车左担任警卫的人。乘,两匹马拉的车。
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称二十八 宿,其中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斗和牛 都在其中。斗宿,就是北斗七星,大熊星座的七颗最亮的星, 勺子状。牛宿,有星六颗,即摩羯座六星,因其星群组合如 牛角而得名。 C.“寄蜉蝣于天地”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 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比喻人生短促。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浮图:梵语(古代印度语)音译, 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 尚。
D.车左改为车右,两匹改为四匹。
5.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A. “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都尉:秦汉时代重要的中高级 武官。都尉一职最早出现在战国后期的战事中。西汉时期,都 尉一职的含义不断扩大,并逐步扩大成为一个都尉体系。东汉 后,都尉的地位不断下降,到魏晋时代,都尉的地位主要在第 五品至第七品,总体地位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而且职务虚化。 B.“岁在癸丑”癸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 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 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 C.“暮春之初”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 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 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D “修禊事也”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四月五日人们到水边 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禊,一种祭礼。古时以四月上旬的 “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
D 四月五日改为三月三日,四月上旬改为三月上旬
6.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A “七月既望”既望:过了望日(农历十五日)之后,指农历 十六日。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 如每月第一日为“晦”,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
望”,最后一天为A“.第朔一”。日为“朔’’最后一日为 B.“徘徊于斗牛之间“”晦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中
3.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A.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陛下:陛下的“陛”指殿前 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 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 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B.“诸郎中执兵”郎中:宫廷的侍卫。“沛公欲王关中”关中: 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带。 C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上古传说中的黄 帝时代,下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分本纪、世家、列传、表、 书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人臣, 列传叙诸侯,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礼、乐、音 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
7.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 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 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愚公移 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 《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 流。” B.“临川王某记”某: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 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 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 C.“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男子名字后 加的美称。 D.“回朕车已复路兮” 朕在先秦时期是第一人称 “我 的”的意思,秦朝以后专作皇帝自称。这里指皇帝自称
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D A.《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 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 范。“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 所作的注释。《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晋侯、秦伯围郑”中“侯、伯”是春秋时期公、侯、 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 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敢以烦执事”执事:在古代有多种意思,①从事工 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官员;③指供役使者, 仆从;④对对方的敬称;⑤侍从。本文指对办事的官吏的 敬称。 D 《战国策》: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纪 传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 33卷,分为12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A “至易水上,既祖”中“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 于河北省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因燕太 子丹送荆轲刺秦于此作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 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名扬天下。 后人常用“易水”指代“荆轲”或“易水歌”。祖:临行 祭水神,引申为饯行和送A别.祭。祀路神 B.“为变徵之声 复为慷慨羽声”变徵、羽:古时音乐七 音中的两种声调。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 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C.“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 之类的官。 D.“乃朝服,设九宾”“九宾”: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 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 并延引上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