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课《化石吟》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课《化石吟》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课《化石吟》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16化石吟(第_1_课时)

授课时数:1 日期:2011.8.22 主备人:刘莉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内容,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2、理清诗歌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领略科学之美,文学之美。

3、在分析课文诗歌的结构中了解科学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4、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化石和现代诗歌。

5.通过诵读了解文章内容,掌握结构特点,品味诗歌语言。

6.通过竞赛、点拨等来相互充实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7、通过对诗歌的赏析,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诗意地朗读课文和拓展资料的诗句拟写

2、难点激发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解读课文,模拟创作

三、知识梳理

1、主题解读

本文是一首科学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2、走近作者

张峰,当代科普工作者,诗人,其诗作被称为“第三代诗歌”,反讽手法被广泛运用。代表作是小诗《本草纲目》,短诗对中国古典文化中许多著名的意象进行了调侃式的借用,解构了其中悠然的韵味,并对中国文化的阴柔缺乏阳刚之气表示不满的情绪。

3、相关资料

这首科学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十年动乱”刚结束不久,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吹遍大江南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潮正在全国各地掀起,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遍及全国,实现科技现代化是国人的殷切希望。作者在这个时候,写下了这首科学诗,以此激励人们向科技现代化进军。

四、学法指导

快速阅读法,延伸拓展法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1分钟)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自学讨论释疑(8分钟)

1.自学指导

①、给加点字注音

(1)骸.骨()(2)潜.行()(3)葱茏

..()()

(4)猛犸.()(5)逝.去()

②、解释词语。

(1)腐朽:

(2)化为乌有:

(3)潜行:

(4)海枯石烂:

(5)葱茏:

(6)叹服:

③、改正成语中的错别字。

事在必行()其貌不洋()坐想其成()以逸代劳()故技重演()针贬时弊()言不由中()出神入画()④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2.教师设问

合作探究

⑤《化石吟》的“吟”的含义是什么?

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⑦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⑧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3.小组讨论(学生针对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三、练习实践互帮(8分钟)

【精读精练】

阅读下面几节诗,回答问题。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肉体虽早以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一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4、、“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写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5、本文中的“你”是指谁?这是什么手法?用第二人称有什么好处?

6、“海枯,石烂,日转,星移……”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能选取一个方面加以说明吗?

四、展示汇报梳理(15分钟)

1.展示在练习实践环节中所做的基础训练题或讨论的问题。

(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引起下文,是表现作者思路的句子,是紧承问句之后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

(2)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载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珍贵的密码”?(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条件。,写出化石的价值,)

(3)“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你是怎样理解的?(“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即,化石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

2.归纳总结,并要求学生形成笔记。

五、达标检测评价(8分钟)

基础题

阅读课文后回答问题。

1、化石所重现地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2、为什么说“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3、“海枯,石烂,日转,星移……”指代什么?从诗句中找出与之相适应的句子。

4、“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有什么含义?

5、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达标题

阅读后回答问题。

人类为何对月球情有独钟

①月球是地球的近邻,也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早在遥远的古代,人类就有了奔向月球的美好愿望。每当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把酒赏月,其乐融融之时,苏东坡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正道出了人们对这一良辰美景的美好祝愿。

②人们只看到了那朗朗夜空中美丽动人的月光,但可能并不知道,月亮原来与人类的生命还息息相关呢。美国谢鲁〃皮尔逊博士的研究指出,在太阳系最初形成时,月球即受到地球的牵引,成为它的卫星。在月球靠近地球的过程中,地球表面的海洋出现强烈的潮汐起伏,这种剧烈起伏所引起的巨大摩擦力,令地球气温剧增,导致地心熔化。地球岩浆在高温及高牵引力作用下,出现旋转式滚动,其结果产生了磁场。正是这一“超巨”磁场,对地球形成了一个“保护盾”,减少了来自太空的宇宙射线的侵袭,因而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滋长。如果没有这个“保护盾”,外来的射线会将最初出现在地球上生命幼体全部杀死,使生物根本无法在地球上生存、生长、繁殖。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讲,月球成了地球上众多生命的“保护神”。

③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人的心理变化也和月亮的盈亏周期有关。这是因为人体约有80﹪的液体,月亮引力也像引起海洋潮汐那样对人体中的液体发生作用,从而造成人体的“生物高潮”和“生物低潮”。一般在满月时为生物高潮,这时人的头部和胸部的电位差比较大,容易激动,导致人的情绪极不稳定,因此最易出事。如精神不正常者多在月夜发作。人们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就连人类的谋杀、毒害、抑郁和心脏病的发作也都与月亮的盈亏有关,并认为月亮产生的阳离子能诱发人的反常行为。人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必将更多地揭示出人类与月亮的深层次的奥妙。

④月球也是解决日益困扰着人类的能源问题的理想基地。因月球表面近于真空状态,太阳辐射可以毫无阻挡地到达月球表面,因此,在月球表面建立全球性、并联式的太阳能发电厂,能长期获得稳定的电能。由于月球既无磁场,又无大气,太阳风离子可以毫无阻挡地抵达月球表面。加上小天体的撞击,致使月球表面覆盖的5—10米厚的月壤层都富含太阳风成分,如氢、氦、氖、氩、氮等,其中作为核电燃料之一的氦-3,在地球上蕴藏量极少,容易取用的估计只有500千克左右,而在月球表层5—10米的土壤内就含有氦-3总量达到100—500万吨,可成为人类万年以上长期使用的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燃料。

1、、解释下面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其乐融融:

(2)息息相关:

2、“早在遥远的古代,人类就有了奔向月球的美好愿望”,你能举出实际的例子吗?

3、根据第②自然段回答:月球与地球之间的“磁场”是怎样形成的?

4、月球对地球的“保护盾”的作用体现在哪里?

5、“精神不正常者”为什么多在月夜发作?

6、从第④自然段看,月球能从哪两个方面为人类提供能源?

7、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留传久远的咏月的句子。在我国古代有很多咏月的名句,你还知道哪些?请举两个例子,并指出作者是谁。

如:从小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测试:第16课 猫

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测试:第16课猫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 .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①震sǒng_______②累zhuì_______③锋芒bì______露④妇rú______皆知 ⑤修qì_______⑥jiǒng_______乎不同⑦鲜______为人知④默契_______ 2 . 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高万仞(_____)冀州(_____)穷匮(_____)孀妻(_____)箕畚(_____)始龀(_____)亡以应(_____)荷担者三夫(_____)惩山北之塞(______)(______)一厝朔东(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结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 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四年级上册语文1-16课主题思想

1.观潮 本文描写了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展现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突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与壮观,由衷地赞美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奇丽、壮美的自然景观。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本文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成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原因,具体描写了大峡谷奇异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鸟的天堂作者---巴金代表作《家》《春》《秋》 文章通过记叙参观“鸟的天堂”所见到的奇异景象,赞美了美丽而富有生气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4.火烧云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好景象的喜爱。 5.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宋苏轼这首诗作者抓住了庐山的姿态谈感受,赞美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游山西村》宋陆游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展现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美好图画。赞扬了农民的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6.爬山虎的脚作者---叶圣陶 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从中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7.蟋蟀的住宅作者---法国作家法布尔 这篇课文真实地介绍蟋蟀的住宅和修建过程,赞扬了蟋蟀不辞劳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课文生动地讲述了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说的故事,赞扬了魏格纳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9.巨人的花园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自私的巨人在孩子们的帮助下,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做法,和孩子们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告诉我们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里真正的快乐。 10.幸福是什么 本文通过三个孩子经过亲自的劳动实践,终于弄清幸福的真正含义的故事,说明了真正的幸福就是要靠自己的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的道理。 11.去年的树 这篇童话主要写了鸟儿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几经周折终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告诉我们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世说新语》课文全解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世说新语》课文全 解 内容预览: 22.《世说新语》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过:超过。 尊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 委:丢下,抛弃。 君:古代尊称对方,可译为“您”。 家君: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惭:惭愧。 辄:当即。 贼:这里指作乱的人。 所以:……的原因。 耳:罢了。 纳:接纳,接受。 邪: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定:评定,评价。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刘义庆(403~444),本是宋武帝刘裕之侄,刘裕大弟弟长沙王刘

道怜的第二个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因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儿子,刘义庆便被朝廷过继给刘道规为后,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史称刘义庆自幼聪敏过人,受到伯父刘裕的赏识。刘裕曾夸奖他说:“此我家之丰城也。” 刘义庆年轻时曾跟从刘裕攻打长安,回来后被任命为东晋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徙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刘宋建立后,他以临川王身份历任侍中、中书令、荆州刺史等显要职务。当时“荆州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因为刘义庆被认为是宗室中最优秀的人才,所以朝廷才委派他承担如此显要之职。后又改授散骑常侍、卫将军、江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等一系列重要职务。 刘义庆为人“性简素,寡嗜欲”,“受任历藩,无浮淫之过,唯晚节奉养沙门,颇致费损。” 刘义庆性爱文艺,喜与文学之士交游。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大批名儒硕学。他自己也创作了大量丰富著作,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又曾仿班固《典引》作《典叙》,记述皇代之美;此外还有《集林》200卷,《世说新语》10卷。其中,最著名当然是那部千古流传的《世说新语》。 刘义庆在公元444年去世,终年42岁,谥为临川康王。 刘义庆生有5个儿子,均有功名。后临川王国被废除,后裔不明。 2、关于《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创作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

【推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麻雀》精品教案

《麻雀》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打猎、猛烈、无可奈何”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你最喜欢哪种动物? 预设:兔子、猫、狗、鹦鹉…… 你喜欢它们身上什么特点? 预设:喜欢狗,因为它们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我尤其喜欢它们的性格;喜欢猫,可能是我从小就有猫陪着我吧,那是一个玩具猫。浑身雪白,黑葡萄般的大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你。你按一下它的头,它就会喵喵叫。因为这个,所以我很喜欢猫;喜欢兔子,它白天无精打采,一动不动地好像睡着了。可它夜晚却精力旺盛,出来找食物。兔子不像蛇、青蛙要冬眠,冬天它可比夏天过得舒服,兔子比较耐寒怕热。 2.那么你们来猜一猜:老师最喜欢什么动物呢? 预设:小麻雀。 你知道哪些关于麻雀的资料? 预设:一般体长为14厘米左右,体型略小,矮圆而活跃。顶冠及颈背褐色。麻雀不进行迁徙,是常见的留鸟。麻雀是与人类伴生的鸟类,栖息于居民点和田野附近。 当弱小的麻雀,面对庞大的猎狗会发生什么呢?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屠格涅夫的作品《麻雀》,来看一看麻雀和猎狗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 4.板书课题,读题。(麻雀) 二、初读感知 (一)认读生字。 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你觉得感动的地方。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认识它们吗? 出示生字,指读。 (1)注音领读,去掉拼音朗读、齐读、开火车读。 (2)比一比谁的识字方法最多。 2.趣味识字。 加一加:口+臭=嗅(嗅觉) 图文识字:无奈拯救嘶叫 (二)感知课文。 1.课文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它们的关系网是如何的? 预设: 2.围绕这几个“人物”,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预设:本文写“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小麻雀,想把它吃掉。紧急关头,老麻雀飞下来落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着小麻雀,结果“我”唤回猎狗,小麻雀免受伤害。 3.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1-3):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4-6):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拯救自己的幼儿,吓退了猎狗。 第三部分(7):“我”急忙带着猎狗走开了。 (三)朗读课文。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测试题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澹澹( ) 子规( ) 萧瑟( ) jié____石天yá____ sǒng zhì_______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 B.江春/入旧年 C.闻道/龙标/过五/溪 D.断肠人/在天涯 3.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元曲 B.《次北固山下》——王湾——唐朝——律诗 C.《观沧海》——曹操——东汉——乐府诗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白居易——唐朝——律诗 4.填空。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可以看出龙标被贬之地偏远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月”均是诗人喜爱的意象,诗人喜欢借“日月”抒情。“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观沧海》中的句子填空)曹操借日月从海平面升起抒发了自己的博大胸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次北固山下》中的句子填空)王湾借朝阳出海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流露出淡淡的乡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填空)马致远借落日下山烘托了天涯游子肝肠寸断的思乡之情。 5.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写景的诗歌尤其如此。请仿照下面的句式,写出你对《次北固山下》的赏读。 例句:我从“潮平两岸阔”中,仿佛看到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阔美景。 我从“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仿佛看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图是《天净沙·秋思》的插图,这幅插图是否最好地体现了《天净沙·秋思》的意境?请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读:本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 课文 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三妹想着种种方法逗它,它都不理会。我们都很替它忧郁。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的说道:“哥哥,小猫死了!”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送给人家。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的小猫同来。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这只*小猫吸引去了。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

呢?”查问得好几次。每次总要寻找了一回,方才寻到。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把它抱了下来。一放手,又极快地爬上去了。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 某一日清晨,我起床来,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 “三妹,小猫呢?” 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家里的人都忙乱的在寻找,但终于不见。 李嫂道;“我一早起来开门,还见它在厅上。烧饭时,才不见了它。” 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婶也说;“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 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以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 午饭时,张婶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于是这个亡失证实了。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 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

精品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风筝》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风筝》课文原 文及教案 【导语】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老师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原文 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做一个蝴蝶样的吧。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那里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那儿找过了吗?” “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呢。”大家说。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教案1 四年级学生已经局别一定的阅读方法与经验,思维方式处在具体形象的事物中,但对于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内心活动有一定的难度。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角色体验的形式品读词语,使学生能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读准平舌音“村”、“丧”和多音字“磨”、“坊”的读音;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四首》知识点归纳 - 副本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一、文学常识 ①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②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 ③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④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散曲家。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⑤我国古典文学当中的唐诗、宋词、元曲、汉赋、先秦散文、明清小说毋庸置疑成为我国五千年文化炫彩夺目的代表。 ⑥律诗的四联分别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二、翻译与理解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银河、太阳和月亮灿烂,好像出自大海里。)(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庆幸得很,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①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②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③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知识点+课后习题答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课文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①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②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 ③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④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散曲家。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⑤我国古典文学当中的唐诗、宋词、元曲、汉赋、先秦散文、明清小说毋庸置疑成为我国五千年文化炫彩夺目的代表。 ⑥律诗的四联分别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二、翻译与理解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银河、太阳和月亮灿烂,好像出自大海里。)(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庆幸得很,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①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②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③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世说新语》课文全解 语文版

22.《世说新语》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过:超过。 尊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 委:丢下,抛弃。 君:古代尊称对方,可译为“您”。 家君: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惭:惭愧。 辄:当即。 贼:这里指作乱的人。 所以:……的原因。 耳:罢了。 纳:接纳,接受。 邪: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定:评定,评价。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刘义庆(403~444),本是宋武帝刘裕之侄,刘裕大弟弟长沙王刘道怜的第二个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因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儿子,刘义庆便被朝廷过继给刘道规为后,因此袭封为临川王。史称刘义庆自幼聪敏过人,受到伯父刘裕的赏识。刘裕曾夸奖他说:“此我家之丰城也。” 刘义庆年轻时曾跟从刘裕攻打长安,回来后被任命为东晋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徙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刘宋建立后,他以临川王身份历任侍中、中书令、荆州刺史等显要职务。当时“荆州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因为刘义庆被认为是宗室中最优秀的人才,所以朝廷才委派他承担如此显要之职。后又改授散骑常侍、卫将军、江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等一系列重要职务。 刘义庆为人“性简素,寡嗜欲”,“受任历藩,无浮淫之过,唯晚节奉养沙门,颇致费损。” 刘义庆性爱文艺,喜与文学之士交游。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大批名儒硕学。他自己也创作了大量丰富著作,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又曾仿班固《典引》作《典叙》,记述皇代之美;此外还有《集林》200卷,《世说新语》10卷。其中,最著名当然是那部千古流传的《世说新语》。

刘义庆在公元444年去世,终年42岁,谥为临川康王。 刘义庆生有5个儿子,均有功名。后临川王国被废除,后裔不明。 2、关于《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创作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此书不仅保留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而且语言简炼、文字生动鲜活,又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自问世以来,便得到历史文士阶层的喜爱和重视,至今仍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刘义庆也因为此书而名垂千古。 《世说新语》大部分篇幅描写士族阶层的“名士风度”,还有一些记载了晋司马氏的暴政、豪门士族的享乐生活,此外还有称颂好人好事的内容。善于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性格,记言叙事巧妙结合,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是《世说新语》艺术上的成功之处。《世说新语》是中国笔记小说的雏形,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的许多故事被后代作家常做为创作素材加以利用。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期行》 本文记叙了元方和来客的对话,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得为人的道理。从而说明了“信”与“礼”的重要性。 《乘船》 通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避难途中的故事,说明了答应别人的请求就要负责到底。 二、文章脉络 《期行》 全文分两层 第一层(开头到“……去后乃至”),与陈太丘的朋友失约。 第二层(“元方时年……”到文末),元方以礼责问父友,体现了少年元方的机智。 《乘船》 华歆:难之在前,后则救助→急人之难,始终如一 王朗:纳之在前,后则欲舍→轻诺寡信,只为自己 三、重难点导析 ⑴以语言描写刻画人物。 两文的主要内容是对话,而人物的性格都是由人物的语言来体现的。俗话说:“言为心声”,客人的“非人哉!……”的粗野指责的语言,是客人没有修养,不懂道德的外在表现。而陈纪的“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一番话,体现了虽然年龄小,却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习题新人教版

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观沧海》 一、常识填空 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他的诗以见称。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 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四、探究提高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这首诗开头一句写景除了点明时令外还有什么作用? 2;首句有哪些意象? 3最后两句运用了_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__。 4;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王昌龄被贬之地偏远? 5;赏析;(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一、常识填空 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是代诗人。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四、探究提高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天净沙秋思》 一、常识填空 1、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天净沙”是,“秋思”是。 2、《天净沙秋思》作者,是代著名作家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四、探究提高 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字数150字左右。(课后完成)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第四单元第16课同步练习 一、双基积累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只是伫.( )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huǎn huǎn( )( )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蕉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 谜、手足情的。我沉jìn( )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晖中,别的一切暂.( )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伫.( )立暂.( )时 (2)根据拼音写汉字。 huǎn huǎn( )( )流过沉jìn( ) (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2.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 ....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B.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潘长江的小品真逗,连一向严肃的爸爸看了也忍俊不禁 ....地笑起来。 C.秋天到了,公园里蜂围蝶阵 ....,原来是桂花开了。 D.经历了在沙漠里整整四天的苦苦挣扎之后,他终于发现了一片水源,这对于他来说,真可以 说是仙露琼浆 ....啊。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 )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 4.仿写句子。 例句:(紫藤萝瀑布)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仿句:(一望无际将要成熟的麦浪)只是,仿佛在,在,

在。 5.人们常常赋予一些植物以特殊的象征意义,请写出“仙人掌”或“牵牛花”的自身特点,以及你赋予它的象征意义。 我选,自身特点: 象征意义: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8~11段,回答6~9题。 6.课文为什么插入“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这一事? 答: 7.课文中有一句集中体现了“我”观看紫藤萝花的感悟,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答: 8.作者为什么“不觉加快了脚步”? 答: 9.怎样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 答: 三、美文品析 (2012·凉山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命之芯 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不久,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 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形成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麻雀》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麻雀》原文及教案 【原文】 我打猎回来,走在林荫路上。猎狗跑在我的前面。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凤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嗅、奈、煞”等7个生字,会写“嗅、呆、奈”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3.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板书:麻雀)(课件出示2)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 1.先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 (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提示:(课件出示3) (1)“我”走在林荫道上发生了什么事? (2)猎狗想怎么样? (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 小麻雀掉下来 老麻雀飞下来掩护准备搏斗 猎狗张开露出愣住后退 2.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波浪线画下来。 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了。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 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7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

4紫藤萝瀑布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原先,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我心上”,在繁花盛开的藤萝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宁静了,喜悦了,振作了。我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紫藤萝瀑布,是新时期之初枯木逢春的写照,作者的心曲正是那时候人们的心声。 二、问题研究 1.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呢? 研究这个问题,应该注意写作时间──1982年,文章又提到“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后来,拆掉了紫藤花架,改种果树,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这个话,今天听来是多么荒唐,这就是极“左”的论调。 根据这个线索,联系历史背景,就能理解这篇散文的思想感情了。1966年至1976年,是十年浩劫。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神州大地重又勃发生机,欣欣向荣。联系这样的历史背景,就会明白,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回顾花和人的命运,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就是说,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能老是让悲痛压在心头,应该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作者彻悟了,于是“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从脚步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新的精神状态。 研究这个问题,还应注意“生死谜,手足情”六字。手足,比喻弟兄。这里说的是作者的弟弟,小她三岁的弟弟身患绝症,生命垂危,做姐姐的焦虑悲痛,现在面对紫藤萝,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由此可以明白,“各种各样的不幸”,也包括死亡。那么,为什么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呢?个体生命是有止境的,人类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就是说,我们不能陷在个人的不幸中不能自拔,要与祖国人民同命运,共呼吸。 2.“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怎么把气味说成颜色,说成梦幻? 香气,诉诸嗅觉;色彩,诉诸视觉;梦幻,是大脑幻觉。人的各种感觉是可以沟通的。修辞上称之为通感。 3.怎么会出现“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这种谬论? 现在听起来的确不可思议,但是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就是这样。他们非常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认为赏花不是劳动者的爱好,赏花就是小资产阶级情调、资产阶级情调,甚至认为爱花就会腐化堕落。 4.“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句后面说,“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里似乎也有象征意义,似乎也有哲理,如果确是这样,那么象征什么?包含什么哲理呢? 确有象征意义,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中国人民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那时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做“甩开膀子大干”,大干社会主义的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又像千舟竞发,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教案(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四制)

《猫》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三只猫的细节描写,生动讲述猫的故事。 2、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的能力,抓住猫的悲剧命运,结合背景资料,深入探究文本主旨。 3、通过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培养学生善于反思、尊重弱小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的能力,抓住猫的悲剧命运,结合背景资料,深入探究文本主旨。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的能力,抓住猫的悲剧命运,结合背景资料,深入探究文本主旨。 2、通过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培养学生善于反思、尊重弱小生命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多媒体工具 2、学生充分预习,自行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难点,并知晓文章内容。 3、教师查找文本创作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导入

教师活动:讲述式、问答式导入,直接进入新课。 活动内容:文章标题就只有“猫”一个字,你能否在“猫”字前后加上几个词,高度概括一下文章内容呢?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大胆表达。 设计意图:勾连旧课,检测预习效果。 预测用时:3分钟 教学环节二:说《猫》,我是故事家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默读文本,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抓住关键词句,提示学生按要求讲述故事。 2、展示自己根据文中描写改写的诗,引导学生感受猫的悲剧命运。 活动内容:文中哪只小猫的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呢?把它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吧。学生活动:默读文本,圈点勾画,组织语言讲故事,配乐朗读改写的诗。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默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三只猫的细节描写,生动讲述猫的故事,在感受细节描写作用的同时通过配乐朗读改写的诗感受猫的悲剧命运。 预测用时:10分钟 教学环节三:品《猫》,我是观察员 教师活动: 1、展示背景链接,引导学生从猫的故事本身深入文本内核:人性的黑点和亮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4古代诗歌四首 第1课时 1.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2.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重难点) 3.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难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是哪种文学体裁取得的成就最高?(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学习《观沧海》 (一)常识简介 1.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于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2.写作背景。 《观沧海》选自《曹操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二)朗读指导 1.学生自读,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2.教师范读,正音解词。(或播放录音) 3.学生齐读,要求准确整齐,有节奏感。 4.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 (三)合作探究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 明确: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明确: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的,与诗的内容无关。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明确:“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 目标导学二: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常识简介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2.写作背景。 诗人王昌龄于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二)朗读指导 1.学生自读,把握七言诗的诵读节奏。 2.教师范读,正音解词。(或播放录音) 3.学生齐读,要求准确整齐,有节奏感。 4.理解大意。 (学生概述,老师补充指正)杨树花已落尽,杜鹃鸟在不停地啼鸣,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 (三)合作探究 1.诗中融情于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哪两句? 明确: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明确: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鸣声异常凄切动人,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三、板书设计 观沧海观海地点:东临碣石 海的宏伟海水:水何澹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教案

24 寓言四则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更有人说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1.分析故事情节,理解其寓意。 2.了解寓言的艺术特色。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一、新课导入 安徒生的童话,古希腊的寓言,这都是人类文化史上闪亮的明珠。今天,让我们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去享受绮丽瑰宝——寓言的无穷魅力。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赫.拉(hè) 宙.斯(zhòu) 庇.护(bì) 粘.住(zhān) 2.文体知识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3.作者简介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后人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感。 4.背景链接 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 (1)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他的兄弟波塞东和哈迪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费斯托,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狄忒,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2)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3)赫尔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牧畜、竞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