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公司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南海公司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南海公司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南海公司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班级:10 审计8 班成员:姚茜何晓玲周丽丽朱悦刘泽

南海公司事件是世界经济史和会计审计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其产生的原因,众说纷纭。经济学界多归结于狂热与泡沫,会计审计学界则归结于会计舞弊等等。从以史为鉴的角度,有必要对其中的经济现象作一分析。基于此,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整合思考,多角度分析了南海公司事件产生的原因,博览群书,希望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避免产生类似问题,保证经济社会的科学有序发展。

一、事件概况:

事件起因源于南海公司(SouthSea Company,南海公司在1711 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仍然进行时创立,它表面上是一间专营英国与南美洲等地贸易的特许公司,但实际上是一所协助政府融资的私人机构,分担政府因战争而欠下的债务。南海公司在夸大业务前景及进行舞弊的情况下被外界看好,到1720 年,南海公司更透过贿赂政府,向国会推出以南海股票换取国债的计划,促使南海公司股票大受追捧,股价由原本1720 年年初约120 英镑急升至同年7 月的1,000 镑以上,全民疯狂炒股。然而,市场上随即出现不少“泡沫公司”混水摸鱼,试图趁南海股价上升的同时分一杯羹。为规管这些不法公司的出现,国会在 6 月通过《泡沫法案》,炒股热潮随之减退,并连带触发南海公司股价急挫,至9 月暴跌回190 镑以下的水平,不少人血本无归,连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爵士也蚀本离场。南海泡沫事件使大众对政

府诚信破产,多名托利党官员因事件下台或问罪;相反,辉格党政治家罗伯特

沃波尔在事件中成功收拾混乱,协助向股民作出赔偿,使经济恢复正常,从而在1721年取得政府实权,并被后世形容为英国历史上的首位首相,此后,辉格党取代托利党,长年主导了英国的政局。至于南海公司并没有因为泡沫而倒闭,但事实上,公司在1750年以后已中止对南美洲进行的贸易业务,它最终维持至1853年才正

式结业

二、具体介绍

南海公司成立背景

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英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兴盛时期。长期的经济繁荣使得私人资本不断集聚,社会储蓄不断膨胀,投机机会却相应不足,大量暂时闲置的资金有待寻找出路,而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在这种背景下,一家名为南海”的股份有限公司于1711年宣告成立。

南海公司成立原因

南海公司成立之初,是为了支持英国政府债信的恢复(当时英国为与法国争夺欧洲霸主发行了巨额国债),认购了总价值近1000万英镑的政府债券。作为回报,英国政府对该公司经营的酒、醋、烟草等商品实行了永久性退税政策,并给予其对南海(即南美洲)的贸易垄断权。当时,人人都知道秘鲁和墨西哥的地下埋藏着巨大的金银矿藏,只要能把英格兰的加工商送上海岸,数以万计的金砖银块”就会源

源不断地运回英国

镑;当上议院也通过议案时,股票价格涨上了 390英镑。投资者趋之 若鹜,其中包括半数以上的参众议员,就连国王也禁不住诱惑,认购 了价值10万英镑的股票。由于购买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因而价格 狂飙,从1月的每股128英镑上升到7月份的每股1000英镑以上,6 个月涨幅高达700%。然而公司的真实业绩与人们期待的投资回报相 去甚远。

年进司激需受了南海公司的交易,南海公司的股票立即从129英镑跳升到160英

南海事件的诱发

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民众:在南海公司股票示范效应的带动下,全英所有股份公司的股票都成了投机对象。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军人和家庭妇女,甚至物理学家牛顿都卷入了漩涡。人们完全丧失了理智,他们不在乎这些公司的经营范围、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只相信发起人说他们的公司如何能获取巨大利润,人们惟恐错过大捞一把的机会。一时间,股票价格暴涨,平均涨幅超过5倍。大科学家牛顿在事后不得不感叹:我

能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如此疯狂”。

政府:1720年6月,为了制止各类泡沫公司”的膨胀,英国国会通过了《泡沫法案》。

南海公司被取缔

为了规管市场乱局,以及保护南海公司免受泡沫公司”打扰,国会在1720年6月9日通过了别称《泡沫法案》的《1719年皇家交易所及伦敦保险公司法案》,内容规定股份公司必须取得皇家特许状才能继续经营。⑹到6月11日,乔治一世发表公告,警告泡沫公司” 属非法,可受检控;后来乔治一世离开英国渡假,南海公司遂游说负责摄政的上诉法院法官,促使法院在7 月颁令86

间“泡沫公司”为非法,予以取缔。1720 年底,政府对南海公司的资产进行清理,发现其实际资本已所剩无几,那些高价买进南海股票的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许多财主、富商损失惨重,有的竟一贫如洗。此后较长一段时间,民众对于新兴股份公司闻之色变,对股票交易也心存疑虑。

南海事件爆发的后果

自大量“泡沫公司”被取缔后,社会大众才如梦初醒,对股份公司怀有戒心,连带南海公司也受牵连。自7 月以后,随着热潮减退,南海公司的股价由原本1,000 镑以上的价位急速下滑,情况不受控制。南海公司的股价到8 月

25 日已跌至900 镑,这时不少知情的内幕人士及时脱身,免却了血本无归的下场,但普通大众却在9 月损失惨重。在9 月9 日,南海公司股价已暴跌至540 镑,为了挽救跌势,南海公司董事与英格兰银行董事在9 月12 日商讨解决方法。会后误传英格兰银行决定注资600 万镑,一度令南海股价重上670镑,但到同日下午,市场证实消息乃子虚乌有,南海股价随即跌至580 镑,翌日再下试570 镑,收市时更急挫至400 镑。此後,市场上人心虚怯,人人大

举设法抛售南海股票,到9 月28 日的时候,南海股价已暴泻到190 镑,至12 月更跌剩124镑。而在同期间,英国其他股票也受到拖累,英格兰银行的股价亦由8月的263镑跌到12月的145镑,但情况要比南海公司好。南海公司的股价暴跌,使数以千计股民血本无归,当中不乏上流社会人士,另外部分人更因为欠债累累而出逃国外。

自经济泡沫发生后,社会舆论随即强烈要求向有关官员及南海公司的董事展开调查,以追究事件责任。而由于事态严重,在内阁的请求下,乔治一世在11月提早结束休假,返回英国主持大局。

三、事件分析

贸易公司

南海公司虽然名为贸易公司,但实际上像英格兰银行一样,在当时是协助政府融资的私人机构。事实上,南海公司本身的贸易业务平平,它虽在1711年成立,却要迟至1717年才开展远航贸易,至於在西班牙的规定下,南海公司一年其实只可派船三只前往南美贸易,而贸易本身到1718年更复因英、西交恶而中断。南海公司股票之所以受公众追捧,是因为它与政府的密切合作关系,令大众对之放心,而另一方面,公司在推销南海方案时又向大众谎称,公司将会在南美贸易上赚取极丰厚的利润,将来股票持有人将会获得可观股息,使得大众深信不疑。

英国大众

虽然法国的密西西比公司计划在20年以失败收场,但英国大众却依然对南海计划充满信心。公司的计划在取得御准后不出数星期,就已经成功向逾半国债持有人换取债券,使他们成为公司股东之

一,而同时间,南海公司股价亦开始节节上扬。在1720年年初,原

本只处于128英镑的南海公司股价,到3月上升至330镑。在4月的时候,南海公司的董事们已经以每股高达300镑的价钱售出225万股股票。到5月,南海股价上扬至500镑,6月升到890镑,7月的时候更上试到每股1,000英镑的价位。尽管每股逾千镑,但公司董事仍然在这个价位售出500万股股票。

泡沫破灭

1720年初南海公司股价迅速上涨,但是要继续推高股价就需要更多的社会资金涌向南海公司,然而此时的英国正处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夕,大量的民间

企业同样需要筹集资本,于是民间企业开始背着政府偷偷地发行股票。因而会引起股票供给的增加,这样南海公司的股价就降下来,损害南海公司的利益。南海公司为了和民间企业争夺有限的社会资源,开始大规模活动,他们利用与政府之间的特殊关系游说议会,从而通过了一项法案,即“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

,俗

称为“泡沫法”。“泡沫法”的颁布进一步推高了南海公司的股价,人们争先恐后的购买南海股票,在股价越涨越高的时候,内部人士与政府官员的大举抛售,引发了南海泡沫的破灭。

贪污受贿

在1720年12月8日,国会召开,并随即就南海泡沫事件展开调查,其中下院更成立一个秘密委员会专责调查。为了阻止局势恶化,下院的罗伯特沃波尔曾建议英格兰银行及东印度公司各购入900万镑的南海股票,虽然这个建议得到国会支持,但最后没有落实。到1721年1月,国会通过法案禁制南海公司董事离开英国,并著令要他们如实交代他们拥有的资产价值。下院的秘密委员会随后在1721

年2月发表调查报告,指南海公司进行非常严重的诈骗及贪污活动,

另外又伪造公司账目,此外部分董事又与官员私相授受,其中更有董事透过不法投机活动而赚取可观利润。在下院的报告中,受牵连的官

员包括曾受贿的财政大臣约翰艾思拉比、邮政总局局长老詹姆士克拉格斯、南方大臣小詹姆士克拉格斯、甚至乎是内阁掌权人斯坦厄普勋爵及巽得兰勋爵等等。当中,艾思拉比在1721年1月被迫辞任

财相,其后更被起诉犯下最声名狼藉、危险和罪大恶极的贪污罪”,至3月被

下院裁定罪成,除了被遂出下院外,更被判监禁在伦敦塔内;至於克拉格斯父子两人在举国痛骂下分别在3月和2月去世。此外,

在沃波尔的维护下,斯坦厄普勋爵、巽得兰勋爵及部分人士最终被判无罪,但值得注意的是,下院认为坦厄普勋爵无罪的票数仅仅比有罪的票数多三票。随后在国会通过法案下,南海公司董事们的财

产被充公,总值2,014,123英镑,不过其中354,600镑退还予南海公司董事们,作为他们基本营生所用。以主席约翰布伦特爵士为例,

原本拥有18.3万身家的他充公后只剩下5,000镑;至於余款则用于救助南海泡沫事件中的受害人。经调查后,委员会得出南海公司的股本在1720年年尾时共值3,700万镑,其中只有2,400万镑股本分配予持股人,其余1,300万镑诈骗得来的股本仍由公司持有。在这笔款项中,最后有800万镑被用以瓜分为股息,每股派息作价33镑6仙令8便士,以作为对南海股票持有人的补偿。

四、南海公司的破产后果

南海公司的破产引发了工业革命前西方资本市场的最为严重的一次

经济危机,它标志着世界早期资本市场的崩溃。1720年8月31日,南海公司股票市值为1640 万英镑,此后不到一个月市值就被蒸发掉1030万英镑,同年10 月,伦敦的股票指数平均跌去一半。资本市场危机使刚刚建立的金融制度摇摇欲坠。硬币从流通中消失,在伦敦,每月需支付5% 的利息才能借到硬币,在爱尔兰,甚至回到了物物交换的阶段,阿姆斯特丹的股份公司个个垮台,股东纷纷破产(高德步等,2001)。由于股价暴跌,南海公司遭到参与债务和货币认

购的股东的敌意攻击,议会也迅速掉转矛头针对南海公司,就此成立了一个13 人组成的特别委员会,调查南海公司破产事件。南海公司事件后,本来是南海公司采取各种手段影响国会通过的旨在减少与南海公司争夺资本资源竞争对手数量的《泡沫公司取缔法》真正成了股份公司的克星。此后的一百零五年,民间合股被视为非法。南海公司事件还影响了英国的立法,自此,对破坏金融市场均衡与构成潜在威胁的行为进行整治和禁止已成为英国当时立法的特定惯例。

五、南海公司破产的原因南海公司事件不单纯是一家上市公司的破产案,它的股价的涨跌也非简单的市场涨跌,它的暴涨暴跌和破产有其深刻的经济原因和社会背景。它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由于以下种种原因(自我推测,可能不全)产生的,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1、“债转股”等股权政策对经济的盲目推动。

当时,随着政府新政策的推出,尽管当时并没有事实,或者是足够的信息来支持公司对投资者们做出承诺。失去理性的大众狂热,使南海公司的股价迅速飙升。泡沫式的经济随着政府法案的颁布和人们理性的回升使得一时间大量抛售股票,造成泡沫经济的破灭,

2、高级管理人员舞弊与套利。

据当时特别委员会调查显示,该公司会计记录严重失实,存在舞弊行为。同时,该公司管理当局还涉嫌操纵股市,并通过多种手段调节股市,以期靠信息欺诈来维持股价。例如当1720年8月股价开始波动时,该公司承诺在以后的12 年间,公司每年将支付50%的红利,特别是在股价涨至1020 英镑左右时,公司管理当局又提出了一系列迷人而又荒唐的发展计划。

3、投资者对股票投资的极端不理性。在对巨大财富的憧憬中,公众的理性防线

彻底崩溃,完全任由股份公司发布的消息牵引,迷失了方向。、他们的投资行

为逐渐演变为一种投机性行为。公众已经谈不上对股市基本行情的认识,已经不能客观预期投资所带来的后果。他们的行为只会使股价越来越高,泡沫越

来越大,等待他们的也只能是非理性泡沫的破灭

4、政府对经济的监督管理不利。南海泡沫事件发生前,英国政府过度地纵容南海公司,使南海公司为日后高额发行股票的圈钱活动创造了“信誉”。公司股票价值的每一次升值都伴随着政府信用的支持。例如1719 年,南海公司开始购买政府债券,政府担保在一定时期内国债的年利率为6%;后以公司股票转

换政府债券,并接收全部国债,政府则承诺逐年向公司偿还,

而且还由下议院和上议院通过政府与公司交易的议案等等。事件发生后,英国政府束手无策,只得通过“泡沫法案”对股份公司进行强行压制。在整个过程中,政府缺乏有力的监管。

5、不对称的会计信息和不适应的会计技术等多项因素综合作用。当时的会计等相关人员徇私舞弊,会计记录不真实,信息不对称,使得很多投资者不能及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导致了事件的发生。会计技术不完善:一是会计报表体系尚不完善。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尚未来有统一的格式和要求,由于当时上市公司多为贸易公司,每个经营期并不固定,因此,决算的时间也不固定。二是披露没有明确有制度要求。本来,相比固定利率的债券,股票的定价就十分困难,公开市场的出现割断了中小股东与公司的直接联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及时的会计信息,股票市场就成为了投机、冒险与游戏之地。

6、投资渠道单一。当时英国投资者没有别的投资渠道,当他们看到买股票挣钱后,不假思索的陷入疯狂的股市,因此酿成了悲剧。

六、南海公司事件启示与工业革命前的其他任何经济事件相比,南海公司事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