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案

3.4节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

(2)知道光的折射的初步规律,并能用该规律分析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

过程与方法

(3)经历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重点培养通过观察和分析,从现象中发现物理规律的能力.

(4)观察生活中因光的折射而发生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

(6)关注周围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乐于用学过的知识研究其中的原因.

●教学思想

作为新课标下《光的折射》一节内容,无论从教材的内容知识点数量和难度要求都大大降低了,而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讨论、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上。所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是手动起来、更重要的是思维动起来,而且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思考、而不是一种被动的思考。让学生多发言、多探讨、多动手真正地去利用自己聪明才智掌握知识也是这堂课的出发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和探究过程

难点: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一)复习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现象、反射现象的规律板书

(二)课前活动

1.观看海市蜃楼视频

2.筷子斜插在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筷子“弯折”现象.

二、新课教授

(一)光的折射现象

教师演示光的折射现象

1.光的折射现象:光由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发生

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二)有关折射的几个光学名词

学生观察光线从空气进入水后发生的变化,然后

尝试画出光路图,老师介绍有关折射的几个光学名词。

(三)光的折射规律

1.提出问题

由学生比较光的反射光路图和折射光路图,并提出问题: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会在同一平面内吗?

(2)在反射现象中光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会等于入射角吗?

(3)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吗?

2.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1)老师介绍实验仪器

(2)学生自主探究

(3)学生提交探究结果

3.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得出光的折射规律:

(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2).光从空气斜向射到水表面时,折射光线向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光垂直射到水表面时,在水中的传播向不改变.

4.学生讨论、评估探究过程。重新发现并提出问题:

(1)如果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是如何发生折射的?

(2)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

同学讨论提出解决方案,继续探究

5.学生自主完善折射规律:

(3).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 .

6.由老师演示光在空气和玻璃中的传播情况,提高规律的普适性。

(四)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1. 教师作图解释笔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筷子“弯折”的原因。

2.学生尝试解释“海市蜃楼”的成因。

3.解释用钢叉叉鱼的技巧。

4.学生自主提出并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三、课堂练习

1.根据题意作出大致的光路

空气

玻璃

2.右下图中,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

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其中是法

线,反射角为度,折射角为度,界

面的边是玻璃.

3.春季郊游,小东看着河水非常浅,就想轻易涉水过去,你能对他说说不能贸然过河的道理吗

四、知识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

3.用光的折射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五、教学反思:

经过这节课后,我们需要一些教学反思。反思本节课设计与教学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思学生能否掌握光的折射知识?反思学生有没有学会独立自主探究学习?以及,我们还需要反思还需要努力的就是本节课里的一些细节问题,重点突出了吗?难点突破了吗?学生们学以致用了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