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高考热点专项练10传统文化新人教版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高考热点专项练10传统文化新人教版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高考热点专项练10传统文化新人教版

热点10 传统文化

专项专练,突破高考热点大关,冲刺满分!

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许多仍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A.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棉株开花结实。(据《农桑辑要》)

B.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据《齐民要术》)

C.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据《广志》)

D.红杮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涩味尽失。(据《格物粗谈》)

【解析】选B。打顶去心可降低侧芽生长素浓度,促进侧芽生长;大豆与根瘤菌是共生关系,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与植物激素无关;根茬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我国的古代谚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螳螂大量捕食蝉,降低了蝉种群的丰富度

B.黄雀和螳螂为捕食关系,黄雀处于第三营养级

C.黄雀数量的变化不会影响螳螂的环境容纳量

D.螳螂与蝉之间存在反馈调节,以维持其相对稳定

【解析】选D。丰富度的对象是群落,而不是种群。谚语包含的食物链是:树→蝉→螳螂→黄雀,黄雀属于第四营养级。黄雀数量变化会影响螳螂的环境容纳量。

3.人类活动会影响环境,下图表示某河流随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

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

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

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

【解析】选D。因为有机物的分解作用,A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B地有机物浓度较低;生活污

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在A、B两地随着无机物的增加,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随着大量无机物(N、P)流入湖泊,湖水中的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

4.下列有关现象及方法的说明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73414259()

A.“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以泥封枝条……则生根”——赤霉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B.“荔枝根浮,必须加粪土以培之”——粪土中有生长素促进生根

C.“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螟蛉与蜾蠃之间是捕食关系,此过程中能量由蜾蠃流向螟蛉

D.“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被激活后发生的化学反应

【解析】选D。生长素促进生根;粪土中有无机盐;能量由螟蛉流向蜾蠃。

5.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灌木阶段演替至森林阶段,恢复力稳定性升高

B.存在过植被的地方,不能发生初生演替

C.“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是次生演替

D.草本植物阶段找不到生活在苔藓阶段的植物种类

【解析】选C。“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由于有土壤条件,描述的是次生演替。

6.诗词歌赋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其中许多诗词蕴含着生物学道理。以下诗句能体现生物间竞争关系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解析】选B。A项,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B项,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C项,“落红”转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细菌和真菌等分解者。

7.“发展经济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要保护生态系统,应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此,人们在广大的山区进行人工植树造林,在许多城市建造了湿地公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片林地上通过人工管理提高某种速生树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