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储层[专业知识]
碳酸盐岩储集层

蓬莱坝组
To
中加里东早期(蓬莱坝组顶)层间岩溶储层
内幕岩溶:顺层岩溶、层间岩溶
二、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3)溶蚀孔洞发育带的分布
(据华北油田研究院,1982;转引 自包茨,1988)
潜山岩溶:发育在古潜山(古地形突起)的顶部不整合面以下。
一个不整合面可以发育多期(多层)岩溶孔洞发育带,厚度可达100-200m
二、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②由于古地貌和岩溶发生的部位不同:潜山岩溶、顺层岩溶
潜山岩溶(垂直渗流溶蚀为主)
顺层层岩溶
二、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②由于古地貌和岩溶发生的部位不同:层间岩溶
E 玛南2
鹰山组与蓬莱坝组之间的不整合
TC
鹰山组
面积5万km2
层间岩溶:分布在大套碳酸盐岩地层内部 的不整合面以下,分布范围与不整合面的 分布有关
二、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3.裂缝发育对碳酸盐岩储集物性的影响 (1)裂缝对碳酸盐岩储集层的重要性 波斯湾盆地、四川盆地裂缝性储集层 (2)裂缝的类型
构造裂缝、 成岩裂缝、 溶蚀裂缝等
二、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3)溶蚀孔洞发育带的分布
潜山岩溶
顺层岩溶
顺层岩溶:分布在古潜山的围斜部位,沿特定层位顺层分布
二、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3)溶蚀孔洞发育带的分布
山 潜
岩 溶
溶 岩 层 顺
顺层岩溶:分布在古潜山的围斜部位,沿特定层位顺层分布
二、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3)溶蚀孔洞发育带的分布
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
第三节 碳酸盐岩储集层
一、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类型
碳酸盐岩储集层

碳酸盐岩储集层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在世界油气分布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油气储量约占全世界油气总储量的50%,油气产量达全世界油气总产量的60%以上。
碳酸盐岩储集层构成的油气田常常储量大、单井产量高,容易形成大型油气田,世界上共有九口日产量曾达万吨以上的高产井,其中八口属碳酸盐岩储集层。
世界许多重要产油气区的储层是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在我国,碳酸盐岩储层分布也极为广泛。
[1]碳酸盐岩的储集空间,通常分为原生孔隙、溶洞和裂缝三类。
与砂岩储集层相比,碳酸盐储集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次生变化大,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砂岩与碳酸盐岩储集空间比较(据Choquette和Pray,1970 修改)(一)原生孔隙1、粒间孔隙多存在于粒屑灰岩,特征与砂岩的相似,不同之处是,易受成岩后生作用的改变,常具有较高的孔隙度。
另外,有的由较大的生物壳体、碎片或其它颗粒遮蔽之下形成的孔隙,称遮蔽孔隙,也属粒间孔隙。
2、粒内孔隙是颗粒内部的孔隙,沉积前颗粒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有两种:生物体腔孔隙:生物死亡之后生物体内的软体腐烂分解,体腔内未被灰泥充填或部分充填而保留下来的空间。
多存在于生物灰岩,孔隙度很高,但必须有粒间或其它孔隙使它相通才有效。
鲕内孔隙:原始鲕的核心为气泡而形成。
3、生物骨架孔隙4、生物钻空孔隙5、鸟眼孔隙(二)次生孔隙1、晶间孔隙2、角砾孔隙3、溶蚀孔隙根据成因和大小,包括以下几种:粒内溶孔或溶模孔:由于选择性溶解作用而部分被溶解掉所形成的孔隙,称粒内溶孔。
整个颗粒被溶掉而保留原颗粒形态的孔隙称溶模孔。
粒间溶孔:胶结物或杂基被溶解而形成。
晶间溶孔:碳酸盐晶体间的物质选择性溶解而形成。
岩溶溶孔洞:上述溶蚀进一步扩大或与不整合面淋滤溶解有关的岩溶带所形成的较大或大规模溶洞。
孔径<5mm或1cm为溶孔;>5mm或1cm为溶洞。
4、裂缝依成因可分为:①构造裂缝:边缘平直,延伸远,成组出现,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穿层。
②非构造裂缝:包括:成岩裂缝:压实、失水收缩、重结晶而形成。
石油地质学10-第三章-3-碳酸岩储层

(二)溶蚀作用
碳酸盐岩溶蚀孔隙的发育程度主要取决于3方面: ①岩石本身的抗溶能力、②地下水的溶解能力、③热动 力条件等因素。
①岩石本身的抗溶能力:不同岩性特征,溶解能力 不同。一般石灰岩比白云岩易溶,而泥灰岩比石灰岩和 白云岩难溶。粗晶结构比细晶结构的碳酸盐易溶,厚层 灰岩比薄层灰岩易溶(因质纯、晶粗)。
⑵溶蚀孔隙:系指碳酸盐矿物或伴生的其它易溶矿物被 水溶解后形成的孔隙。主要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 间溶孔、溶模孔。
一般,孔径小于5mm者称溶孔,大于5mm者称溶洞。
(二)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裂缝: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裂缝既是储集空间,又是渗滤通道, 对碳酸盐岩中油气的储集有重要的作用。按成因可将其分 为:构造裂缝,非构造裂缝。
二、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有三方面:沉积 环境、溶蚀作用和成岩后生作用。
(一) 沉积环境
沉积环境主要影响碳酸盐岩原生孔隙的发育。
水动力能量比较强的沉积环境是发育粒间孔隙的有利 地带;有利于造礁生物繁殖的沉积环境是生物骨架孔隙较 发育的地带,因此,有利于原生孔隙发育的沉积环境是: 前缘台地斜坡相、生物礁相、浅滩相等。
第三节 碳酸盐岩储集层
碳酸盐岩为含油气层的油气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 产量已达到总产量的60%以上。
其油气田储量大、产量高。世界有9口日产万吨以上的 高产井,其中8口为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存空间。
一、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石灰岩、白云岩、 礁灰岩等。
其储集空间通常包括孔隙、溶洞和裂隙三类,其中前 两者是储集空间,而后者是主要的渗滤通道。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特征与评价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特征与评价碳酸盐岩储层是一种常见的油气储集岩层,其孔隙特征对于油气的储存和流动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本文将从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孔隙连通性以及孔隙评价等方面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特征进行论述。
一、孔隙类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主要有溶蚀孔、溶洞孔和颗粒溶蚀孔等。
其中,溶蚀孔是由于地下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其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溶洞孔是在溶蚀孔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而成,通常呈洞穴状;颗粒溶蚀孔则是岩屑颗粒被溶解而形成的。
二、孔隙结构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包括孔隙度、孔隙分布和孔隙连通性等。
孔隙度是指岩石中的孔隙空间占总体积的百分比,是评价储层孔隙性质好坏的重要指标。
孔隙分布则是指孔隙在岩石中的分布情况,通常包括均质分布和非均质分布。
孔隙连通性是指孔隙之间是否能够形成连通通道,进而影响流体在储层中的运移。
三、孔隙评价对于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评价,常用的方法包括孔隙度测定、孔隙结构表征和物性参数计算等。
孔隙度可通过测定样品的饱和水、气渗透性或密度等方法来进行确定。
孔隙结构的表征通常通过介电常数测量、浸泡法、压汞法和扫描电镜等来进行分析。
物性参数的计算则基于孔隙度、孔喉直径和孔隙联通程度等指标。
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评价还需要考虑天然岩芯和井测数据,并结合地质背景、沉积环境和压力温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孔隙评价,可以帮助石油工程师和地质学家更好地理解储层的储集规律和流体运移规律,从而指导油气勘探开发工作。
综上所述,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特征对于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和孔隙评价等方面的论述,可以深入了解碳酸盐岩储层的储层性质,进而为有效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碳酸盐岩储层

世界碳酸盐岩储层碳酸盐岩中储集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
碳酸盐岩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天然气产层,约占全球储量的一半,产量已达到总产量60%以上。
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1/3油气资源储存于碳酸盐岩储层中,特别是中东、北美、俄罗斯的许多大型或特大型油气田均与碳酸盐岩密切相关。
碳酸盐岩和碳酸盐沉积物从前寒武纪到现在均有产出,分布极广,约占沉积岩总量的1/5至1/4。
碳酸盐岩本身也是有用矿产,如石灰岩、白云岩,以及菱铁矿、菱锰矿、菱镁矿等,广泛用于冶金、建筑、装饰、化工等工业。
我国碳酸盐岩油气资源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层系分布范围广泛,从震旦系至三叠系均有分布,约占大陆沉积岩总面积的40%。
据初步统计,我国有28个盆地发育分布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很大。
我国碳酸盐岩油气资源量约为385亿吨油当量。
我国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一般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多期岩溶叠加改造、多期成藏等过程,形成了与古风化壳有关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
近几年的实践表明,我国碳酸盐岩勘探正处于大油气田发现高峰期,是近期油气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之一。
与常规的砂岩油气藏相比,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程度较低。
对于以“潜山”起家的华北油田而言,碳酸盐岩油藏探明储量比例只有41.6%。
因储层具有典型的双重介质特点,渗流规律特殊,加之非均质性严重、开发技术不完善,开采效果迥异。
碳酸盐岩勘探技术发展近年来,中国石油开始全面开展碳酸盐岩物探技术研究,形成了成熟的碳酸盐岩配套技术,储层钻遇率大幅度提高,在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等地区发现了一批大型油气田,碳酸盐岩勘探成为油气储量产量增长的重要领域。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碳酸盐岩勘探以地表地质调查和重磁物探为主,发现了如四川威远、华北任丘等油气藏。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地震勘探技术在落实构造、发现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勘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发现了塔里木盆地轮古、英买力潜山及塔中等含油气构造。
碳酸盐岩的成因及其储层研究

碳酸盐岩的成因及其储层研究碳酸盐岩是一种由碳酸钙及其相关矿物质组成的岩石,是地球上最常见的一类岩石之一。
碳酸盐岩的成因与地质历史、地球化学和生物作用密切相关,同时其储层特性也对能源勘探、地质工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一、碳酸盐岩的形成碳酸盐岩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机制,即沉积作用和溶蚀作用。
1. 沉积作用碳酸盐岩主要来自于海洋水体中的有机物和碱土金属离子的沉积。
在现代海洋中,海水中的有机物和离子在逐渐富集和沉积过程中,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最终形成碳酸盐沉积物。
这些沉积物不断沉积、压实,经历长时间的地质作用,形成碳酸盐岩。
2. 溶蚀作用溶蚀是指水中溶解了物质,并将其从固体岩石中溶出的过程。
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时,会与含有碳酸盐的固体岩石发生反应,产生溶蚀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溶蚀作用导致岩石表面产生溶洞、溶蚀通道等特征,形成独特的溶蚀地貌。
溶蚀作用还可以使碳酸盐岩在高温高压环境下重新沉积,形成新的岩石。
二、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对于油气勘探、储层预测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碳酸盐岩储层的一些研究内容和方法。
1. 储层特征研究通过岩心分析、岩石薄片观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手段,研究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孔喉尺寸、孔隙度和渗透率等特征。
这些特征对于评价储层的物性、储层储油能力和储层渗透性具有重要意义。
2. 岩石物理特性研究通过测井数据分析、声波图像测井和地震资料处理等手段,研究碳酸盐岩储层的密度、声波速度、弹性参数、泊松比和抗压强度等岩石物理特性。
这些特性对于刻画岩石储层的物理状态、波动传播规律和流体特征有着重要影响。
3. 油气成藏规律研究通过油气地质学和油气地球化学研究,探索碳酸盐岩储层中油气的成藏规律、演化历史和主控因素。
在理解碳酸盐岩中油气的来源、演化和运移过程中,可以为油气勘探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探索方向。
4. 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实验室模拟和数值模拟,对碳酸盐岩储层中的渗流、扩散和溶解等过程进行研究。
四.碳酸盐岩储层

亮晶鲕粒灰岩,左侧照片的局部放大。 照 片对角线长度1.8mm
12
原生粒间孔
粒内孔
台缘鲕滩微相的鲕 粒白云岩和虫屑白 云岩-好储层
粒间和粒内溶孔
粒间和粒内溶孔
13
台缘生屑滩微相的粉晶棘屑白云岩-好储层。普光6井,10(59/137)
棘皮
加大边
土库曼斯坦上侏罗统牛津阶台地边缘生物礁,造礁生物主要 为厚壳蛤、珊瑚和层孔虫等,以厚壳蛤最为重要。
第四讲、碳酸盐岩储层
碳酸盐岩储层与油气关系十分密切,其孔、洞、 缝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场所。所以,研究其储层发 育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虽然受多种因素控制,但 最重要的因素是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控制,其中 沉积微相的控制在不同的相模式中有不同的表现。
1
一、不同碳酸盐沉积 模式中的储层分布
鲕粒灰岩,台内鲕粒滩微相。Sam53-1井, ⅩⅤac层,2372.69m,照片对角线长度 4mm(-)
9
台内浅滩微相的颗 粒白云岩-好储层
10
粒白云岩-好储层
台内浅滩微相的颗
11
亮晶鲕粒灰岩—高能鲕滩(原生粒间孔)
亮晶鲕粒灰岩,原生粒间孔保存完好, 2372.69m ,ⅩⅤac层,照片对角线长度 4mm ,Sma53-1井
36
亮晶内碎屑灰岩—高能浅滩(原生粒间孔和生物体腔孔)
亮晶生物屑灰岩,有孔虫粒内溶孔。 ⅩⅤp层, 2409.78m, 4-43/80,铸体薄 片,对角线长度4.6mm(-) ,Sam53-1井
微-亮晶生物屑灰岩,生物屑主要为厚壳蛤, 其次为有孔虫、海百合、腕足和苔藓虫, 少许红藻。ⅩⅤm层,2447.92m,铸体薄片 (-),对角线长度4.6mm,Sam45-1井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碳酸盐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对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①岩石为生物、化学、机械综合成因,其中化学成因起主导作用。
岩石化学成分、矿物成分比较简单,但结构构造复杂。
岩石性质活泼、脆性大。
②以海相沉积为主,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发育。
③成岩作用和成岩后生作用严格控制储集空间发育和储集类型形成。
④断裂、溶蚀和白云化作用是形成次生储集空间的主要作用。
⑤次生储集空间大小悬殊、复杂多变。
⑥储层非均质程度高。
1.沉积相标志(1)岩性标志岩性标志包括颜色、自生矿物、沉积结构、构造、岩石类型等五方面。
①岩石颜色:岩石的颜色反映沉积古环境、古气候。
②自生矿物:a.海绿石:形成于水深10~50m,温度25~27℃。
鲕绿泥石:形成于水深25~125m,温度10~15℃。
二者均为海相矿物。
b.自生磷灰石(或隐晶质胶磷矿):海相矿物。
c.锰结核:分布于深海、开放的大洋底。
d.天青石、重晶石、萤石:咸化泻湖沉积。
e.黄铁矿:还原环境。
f.石膏、硬石膏:潮坪特别是潮上、潮间环境。
③沉积结构。
碳酸盐岩的结构分为粒屑(颗粒),礁岩和晶粒三种。
不同的沉积结构反映不同的沉积环境。
粒屑结构;粒屑结构由粒屑、灰泥、胶结物和孔隙四部分组成。
粒屑结构代表台地边缘浅滩相环境。
根据颗粒类型、分选、磨圆、排列方向性、填充物胶结进一步确定微相。
a.内碎屑、生屑反映强水动力条件。
b.鲕粒、核形石、球团粒、凝块石反映化学加积、凝聚环境,水动力中高能。
鲕粒包壳代表中等能量,持续搅动,碳酸钙过饱和的环境,核形石(藻包壳)、泥晶套反映浅水环境。
c.分选好,反映持续稳定的水动力条件,反之则反映强水动力条件。
d.磨圆度高反映强水动力环境,反之反映弱水动力环境。
e.颗粒、生屑化石平行排列,尖端方向交错,长轴平行海岸,反映振荡水流。
尖端指向一个方向,长轴仍平行海岸线,则为单向水流。
f.用胶结物和灰泥的相对含量反映水动力强弱。
胶结物/(胶结物+灰泥)在0~1之间,越接近0,水动力越弱,反之越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类型的确定
储集空间类型的确定
• 首先必须研究储集空间类型,因为:
– 储层的孔隙空间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层 原始流体的分布状况。
– 当地层被井钻穿后,泥浆或泥浆滤液对储层的 侵入特征将受到孔隙空间结构的控制。
– 孔隙空间结构直接影响储层的储量和产能以及 生产方式。
– 孔隙空间结构对各种测井信息都有程度不同的 影响。
1. 储层难以识别:我国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可能低 到2--3%(裂缝很发育)。
碳酸盐岩测井评价中的难点
2. 孔隙度的计算较砂泥岩剖面难,尤其是“岩心 刻度测井”法无效,理论计算方法误差不大。
3. 渗透率受裂缝的影响极大。 4. 饱和度的计算与油水层的识别较难。电阻率
的大小不仅与孔隙度、地层水电阻率、含油 饱和度有关,同时与储层孔隙空间类型、孔 隙连通性、裂缝产状有较大关系。
[d
3
(L
4 d )h2
][
h2
(
L
d )d ]
第七章 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
主要内容
一、碳酸盐岩储层基本特征 二、裂缝性储层测井响应特征
三、碳酸盐岩储层类型的识别
四、储层参数的计算 五、碳酸盐岩测井评价软件 六、测井新方法在碳酸盐岩评价中的应用 七、国内外碳酸盐岩测井解释的研究方向
第一节、碳酸盐岩储层基本特征
碳酸盐岩
• 碳酸盐岩是指主要由沉积的碳酸盐矿物(方解石、 白云石等)组成的沉积岩。主要的岩石类型为石 灰岩(主要为方解石)和白云岩(主要为白云 石)。
– 声波幅度:
• 衰减.当裂缝倾角为35—80o时,纵波幅度 衰减最大,垂直缝和水平缝不衰减;横波在 水平缝处衰减最大,随倾角的增大,衰减幅 度变小.
• 3. 放射性测井
– 地层密度 – 光电吸收截面
• 重晶石的光电吸收截面极高
– 自然伽马射线
三、洞穴的测井响应
• 双侧向 • 声波时差 • 中子测井 • 密度测井
• 碳酸盐岩剖面中,常伴生硫酸-卤素岩石,最普遍 的是硬石膏、石膏、盐岩。
第一节、碳酸盐岩储层基本特征
碳酸盐岩储层在石油工业中的地位
• 碳酸盐岩储集层在世界油气分布中占有 重要地位。碳酸盐岩中蕴藏的石油和天 然气资源十分丰富,世界上与碳酸盐岩 有关的油气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 50%,产量占世界油气总产量的60%。
储集空间的基本类型
• 孔隙、喉道
• 裂缝
– 裂缝线密度:单位岩石长度上裂缝条数 – 裂缝孔隙度:单位体积岩石中裂缝体积所占百分数。
通常小于1%. – 分为张开缝和填充缝,张开缝为有效缝,填充缝可能
为有效缝,可能为无效缝。 – 高角度裂缝:裂缝面与井轴的夹角为0—15o
储集空间的基本类型
– 斜交裂缝:裂缝面与井轴的夹角为15o—70o – 低角度裂缝:裂缝面与井轴的夹角为70o—90o – 单组系裂缝 – 多组系裂缝 – 网状裂缝
• 洞穴
– 直径为2mm以上的孔隙称为洞穴
• 储集层按孔隙空间类型的分类
• 孔隙型储层 • 裂缝型储层 • 洞穴型储层 • 裂缝—孔洞型储层
第二节 裂缝性储层测井响应特征
• 一、孔喉的测井响应
– 在曲线形状方面表现为圆滑的“U”字 形,如电阻率呈“U”字形降低,这与 裂缝发育段的尖刺状电阻率起伏形成强 烈的反差;在测井值方面表现为三高两 低,即时差、电磁波传播时间、中子孔 隙度增高,电阻率和岩石体积密度降低。
储集空间类型的确定
• 确定方法
– 用交会图法识别 储层空间类型
孔洞型
裂缝—孔隙型
t
孔洞—裂缝型 裂缝型
储层类型
储集空间类型的确定
• 一、确定方法
– 用岩石导电效 率识别碳酸盐 岩储层类型
– 用裂缝指数曲 线法识别碳酸 盐岩裂缝发育 带
1. Bremer等:利用多
种测井方法共同构造
一参数
2.
国内石探院
在相同电势差下,岩石耗散的平均功率与跟岩石具 有相同长度和含水体积的一根全含水直毛管(称“标准毛 管”)耗散的功率之比。
定义式 E Rw
Rt w
局部导电效率与全局导电效率的关系
E
1 N
N
( i)
i1
导电效率是岩石中导电相分布的几何特征参数,导 电路径的曲折程度、孔喉大小的分布特征、孔隙的连通 性、非导电相(油)的分布特征都考虑在该参数中.
• 碳酸盐岩储集层油气田常常具有储量大、 产量高的特点,易形成大型油气田。
第一节、碳酸盐岩储层基本特征
碳酸盐岩的分布
生物礁 陆架碳酸盐岩
深海碳酸盐岩
含油碳酸盐岩区
第一节、碳酸盐岩储层基本特征
碳酸盐岩测井评价中的难点
在碳酸盐岩中,主要以次生孔隙为主,即溶 蚀孔隙、洞穴以及裂缝。这就使得储层非均质性 和各向异性非常严重。从而以各向同性和均质无 限厚地层为前题得到的测井评价理论和方法不能 使用。主要表现在:
二、用岩石导电效率识别碳酸盐岩储层类型
岩石中裂缝和孔洞示意图
电流方向
二、用岩石导电效率识别碳酸盐岩储层类型
导电效率表达式
存在裂缝和孔洞
L2hl(hl hd d 2 ) E (d 3 d 2h hlL)[( L d )(hl hd d 2 ) dhl]
存在孔洞和喉道
L2dh2
E
储集空间类型的确定
– 用人工神经网 络法识别碳酸 盐岩裂缝发育 带
人工神经网络法识别裂缝带的特点是 避开事先建立的测井解释模型,通过 其本身算法的结果来自动确定裂缝发 育程度与各测井响应或特征参数之间 的复杂关系。然后利用这种关系预测 未知地层。
二、用岩石导电效率识别碳酸盐岩储层类型
导电效率的定义
: fc
Rt R0 R0
储集空间类型的确定
– 用综合概率法 识别碳酸盐岩 裂缝发育带
综合概率法基于:①每种测井曲线都或 多或少地受到裂缝的影响,即每种测井 对裂缝的响应可用一个裂缝概率指标来 反映;②由于裂缝分布的复杂性和对测 井响应影响的随机性,无法用任何单一 一种常规测井曲线来完成划分裂缝带的 工作 。
• 二、裂缝性储层的测井பைடு நூலகம்应
– 1。电阻率测井
• 双侧向测井 • 微球形聚焦测井 • 地层倾角测井
深浅侧向电流路径示意图
• 2. 声波测井
– 声波时差:
• 垂直裂缝,时差不能反映;
• 网状裂缝,老式仪器可能出现“周波跳跃”;
• 因为横波时差比纵波时差更容易受到裂缝的 影响,所以纵波时差不变,而横波时差增大 时,可能为裂缝发育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