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8》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8》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8》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8》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时一课时授课时间 3.1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教学重点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十几减8。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电化手段多媒体教学

导学过程教师个性化意见

一、温故复查。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十( )=16 8十( )=13

9十( )=15 8十(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设问导读。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三、合作探究。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1.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2.你能将自己的想法用学具摆出来吗?并将自己的想法和同学说一说。并把方格中所缺的数填上。

3.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四、自我检测。

1、完成做一做的第1、2题。

第1题自己动手操作,圈一圈,算一算,从而加深对破十法的理解。第2题是对“想加算减法”的巩固。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8)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用破十法,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五、拓展延伸。

完成做一做的第3题。

对比算法。

师:请同学们将今天所学习的十几减8的算式排队。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8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师: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六、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会了计算十几减8,生活中还有许多的数学问题需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去思考,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请大家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受?

通过口算复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继续学习作好铺垫。

板书设计:

十几减8

问:还剩几个?

12-8=

课后反思:

十几减8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结合小朋友们筹划给海绵宝宝过生日过程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十几减9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在教学十几减9时,课堂中较多的借助实物

操作(主要是摆小棒、摆圆片)让学生展示摆小棒这个计算的过程,初步了解并掌握了想加算减和破十法这两种比较好的方法。因此,在教学十几减8我想通过有趣的情境图,弱化了实物操作的力度,运用知识的迁移,把知识抽象成数的计算,更补充了一种连减的新的计算方法,丰富了学生原有的计算方法,实现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计算十几减8。

《十几减8》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4课时十几减8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十几减8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8。 难点: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十( )=16 8十( )=13 9十( )=15 8十(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教学新授 1.出示课本第13页例2图。 师:昨天我们在游乐园买了许多漂亮的气球。今天我们再到游乐园里买些风车吧。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图汇报:有12个风车,被小朋友买走了8个,还剩几个? 师:根据这张图,怎样列算式才能求出还剩几个风车? 学生汇报列式:12-8=。 2.探究“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1)师:“12-8”,你想怎样算?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的算法。(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并板书。 ①12分成10和2,先算10-8=2,再算2+2=4。 ②8和4相加得12,所以12-8=4。 …… 3.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8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8加几》教学设计---算法多样化

《8加几》教学设计---算法多样化 李有艳 《8加几》教学案例---算法多样化 ●前言《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这一理念和目标出发,算法多样化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思想和数学课堂的一个亮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对算法多样化认识模糊不清,存在着许多片面甚至错误的理解。再此,我以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8+几》的案例片段为例,进行研究探讨,浅谈肤浅之见。 一、《8+几》的案例片段 师:出示教具左边摆8根小棒右边摆5根小棒 师:8+5=?你是怎么想出得数的?按照自己的方式,可以利用你身边的工具,也可以不用工具动脑思考。 1、同桌交流方法。 师:算出得数的同学请把你的想法悄悄的告诉同桌。 2、全班交流成果。 师:下面我们来听一听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8+5=?在汇报时,老师要看一看哪个小朋友能够做到认真、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如果有不同的意见,等同学汇报完后再举手再补充,好吗?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在交流中,学生的解题方法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有:

(1) 数小棒。先数出8根小棒,从8开始,继续数出5根来得到13根。这时老师告诉学生这是从8接着数: 9,10,11,12,13。 (2)摆小棒。让学生到展台前摆给其他小朋友看,并让操作的孩子说说是怎么摆的:①把8根小棒、5根小棒各放一堆,从5根一堆中拿出2根和8根放在一起。8+2=10,10+3=13。这时候老师引导学生整理操作的思路:把5分成3和2,8加2得10,10加3得13;②把8根小棒、5根小棒各放一堆,从8根一堆中拿出5根和5根放在一起。5+5=10,10+3=13。这时也领着学生整理这种操作的思路:把8分成5和3,5加5得10,10加3得13; (3)拨计数器。先在个位上拨8个珠子,再拨5个珠子,当拨了2个珠子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所以把个位上的珠子拨回,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然后,再在个位上拨剩余3个珠子,所以 8+5=13。 (4)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推理。 10加5得15,8比10少2,15减2得13。 3、比较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教师对这几种方法都给予肯定,再让学生比较:方法一是最原始的数数方法,这种数数法也有两种数法,从1开始一根一根的数,或者从8开始数。方法二里面又分了两种,一种是拆小补大,一种是拆大补小,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板书:凑十法。顺口溜:8加几,不用怕。借2个,凑成十,计算起来对又快。再次梳理凑十法的过程,

《十几减8》备课教案

十几减8 教学目标: 1.通过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使学生主动获取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意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3.初步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题目。 教学难点: 亲历探究过程,理解“十几减8”的算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多媒体出示口算:) 15-9= 17-9= 11-9= 13-9= 19-9=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点击算式,媒体出示答案。) 小结:计算十几减9时,我们一般可以采用想加算减,或是用破十减的方法。 2.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减法。 请看这幅图:老师呢,给你们讲个故事: (课件出示)星期天小明、小芳和小红去游乐园玩,正好碰到熊猫盼盼在卖风车,一阵微风吹来,风车翩翩起舞,可好看了!小明、小芳和小红围了过来,小明说:“我们要买8个。”熊猫盼盼说:“小朋友们你要帮帮我,现在还剩下几个风车呢?”聪明的小芳不禁数了起来,“一共有12个风车。”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使数学问题在富有童趣的两只小猫的争论中自然提出,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要知道风车还剩几个?怎样列式呢?说说为什么? 1.独立算法,合作探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2-8=4(条)。 你是怎么计算出12-8的?能给熊猫盼盼讲一讲吗? 每个人的想法可能不同,小组内讨论讨论,比一比,哪一组帮菲菲想的方法最多。 【设计意图:联系情境问题的尝试计算,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是源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也是课程标准中“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新理念的体现。】2.交流汇报算法。 学生汇报的算法可能有: a.把12分成10和3,10-8=2,2+2=4。 b.8+4=12,12-8=4。 c.把8分成5和3,12-3=9,9-5=4。 d.画出12个风车,圈出其中的8个,数一数还剩几个风车就行了。 …… 【设计意图: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相结合,使算法更丰富,更自由,更灵活,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同时使学生充分体会“合作”意义之所在。】 3.尝试运用,多种择优。 熊猫盼盼从小朋友这里得到了这么多好方法,高兴坏了。它灵机一动,决定考考小明:“一共有15个风车,卖了8个,有本事算一算还剩几个风车?” 谁知小明马上计算出15-8=7。同学们能猜猜,它用哪种方法算的这么快呢! 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除了类似以上四种方法外,还有学生可能这样想: 8+7=15 15-8=7(教师补充板书。) 【设计意图:尝试练习在生动的情境中自然进行,不仅巩固了多种算法,同时使学生有意识的对算法进行了对比和选择。】 小结:同学们用以上几种方法都能得到正确答案,计算时你要向cat哥哥学习,在众多的方法中,选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小朋友们,愿意与小明、小红一起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再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吗? 1.课本13页圈一圈、算一算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圈一圈图中的白菜和玉米,再次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十几减8的问题。 2.动脑筋计算。

《8加几》教学设计

“8加几”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74页《8加几》。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以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意识。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学生:小棒 教师:主题图,练习题,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开火车的形式) 5+9= 7+2= 10+4= 8+10= 12+6= 6+3= 9+6= 7+10= 9+4= 13+5= 9+6= 15-3= 14+3= 17-5= 19-7= 2、练习(几可分成几和几) 出示8 7 2()3() (1)老师指名板书,集体纠正。 (2)小老师用“我要考考**”继续提问。 二、学习新课。 1、导入语:今天时光老人想带小朋友们乘坐时光飞船去观赏一年四季的美景,同学们想不想去?我们要去的第一站是——春天。 2、春天播种希望。 ⑴出示主题图: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演示过程(先出示8棵树,再出示6棵树),发挥想像力,编一个有关春天的数学故事。 ⑵其他同学根据故事内容列出式子:8+6或6+8,教师板书两个式子。并提问:你想怎样计算? ⑶学习8+6和6+8的计算方法(即进位加)。以小组为单位比赛:谁的算法多! ⑷小组派代表说算法: ㈠数小棒 ㈡把6分成2和4:即8+6=14 2 4 ㈢把8分成4和4:即8+6=14 4 4 ⑸小结:计算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能又快又准确地得出结果,无论哪一种办法都可以。 三、巩固练习。 1、夏天百花争艳。 ⑴师导入:春天里我们栽下许多花和树,夏天来了,院子里可谓鸟语花香,蝴蝶在花间跳舞,小鸟在枝头唱歌。(出示教学挂图蝴蝶图和小鸟图) ⑵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把观察到的告诉同桌,并列出算式(8+7和4+8),再跟同桌说说计算的方法。 ⑶指名说自己选择的计算方法。(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

苏教版数学《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54~55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正确计算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 2.让学生知道根据一幅图可以写出四道算式,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 3.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并能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及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小组“开火车”,集体答。 2.看图列式。(小黑板出示) 师: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一些加、减法的计算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出示情境图)师: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数一数池中有几人?池边又有几人?你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引出加法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人?”你会用什么方法计算?你会列式吗?

学生列式计算,指名汇报。(相机板书:5+3=8、3+5=8)你能说说这两道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吗? 师: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总结: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一样。 师:刚才我们运用加法算出了一共有多少人,如果告诉你“一共有8人”、“池边有3人”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引出问题:池里有几人? 师:要求“池里有几人?”你会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汇报。(板书:8-3=5)你能说说这道算式的意思吗? 师:你还能根据图中的哪两个条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提问。引出问题:一共有8人,池里有5人,池边有几人? 师:你会列式吗?(板书:8-5=3)说说这道算式的意思。 提问:观察这两道减法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总结:两道算式都是用8来减的,其它两个数也交换了位置。 师:真棒!我们根据一幅图,列出了几道算式?仔细观察这四道算式,它们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师:这四道算式中都用到了3、5、8这三个数,其中3都表示什么意思?5呢?8呢? 总结:一般情况下,我们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四道算式,包括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当我们要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时,要用加法来计算;当我们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时,要用减法来计算。虽然计算的方法不同,但是这四道算式却有着密切的联系。 师:其实这样有联系的算式还有很多,你能根据老师说的一道算式写出其它三道算式吗?(出示算式:1+7=8) 2.试一试。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一)

一年级数学下册学期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等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识结构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8、7》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8、7》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6页例2、“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十几减8或7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学生能凭借已有经验和动手操作、交流等手段,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8或7的各种方法,经历十几减8或7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理解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学情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基本适应了学校生活,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能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学生的口算速度全部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团结协作、主动探索的精神也得到培养,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的数学学习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还有个别学生由于年龄小或家庭方面的原因,计算、数学应用等方面与其他学生还有一些差距,本学期要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培养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巩固迁移。 以开火车的形式,学生计算老师出示题目。(课件出示) 12-9= 14-9= 16-9= 18-9= 11-9= 师:同学们,咱们开始开火车了,看谁能又对又快地算出结果!让学生讲讲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从口算入手,复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巩固迁移,为学习十几减8、7的口算方法做好准备。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观察主题图,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 师: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这幅图,看看茄子先生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先出示15把小号图(盒子里10把,盒子外面5把),再出示问题: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8加几》优质教案【新版】

8加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计算8加几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计算8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相关生活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矿泉水瓶、小棒、情境图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四课时 授课日期: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口算卡) 9+4 6+9 3+9 2+9 9+7 5+9 9+8 7+9 指生口算,并说出9+4 5+9是怎样算的? 2.听算练习 10+2 10+7 10+6 10+5 8+2+3 8+2+9 8+2+4 师:这些算式好算吗?为什么?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师谈话:昨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小小运动会》,同学们有的参加了赛跑、有的参加了投沙包、有的参加了跳绳等许多项目。运动会上,运动员们汗流浃背奋力拼搏;各班的啦啦队的加油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每个同学都口干舌燥。我们的校领导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于是就做了一个决定,是什么决定呢?请看运动场的一角发生了什么事?(出示主题图----领饮料) 1.引导学生看图,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一组要8瓶饮料一组要6瓶矿泉水 二组要7瓶饮料二组要8瓶矿泉水 2.根据这些信息你想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两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 生2:两组一共要多少瓶矿泉水? …… 师:同学们真棒,想解决这么多问题,由于时间有限,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解决“两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这个问题,其余的放在问题口袋里,以后解决. 3.两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你认为选择哪些信息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4.请把题完整读一遍,谁会列式解答? 生: 8+7 7+8 5.为什么列8+7或7+8? 6.你会计算吗?请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再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算法。 7.汇报交流 生1:接着数一数(指生上黑板演示) 生2:凑十法 生3: 8+7=15 10+7=17 17-2=15 师: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好算?不管你用哪种方法,只要算得又对又快就可以。 8. 7+8= 你是怎样算的? 三、当堂练习: 1.你能利用刚才所学解决“两组一共要多少瓶矿泉水?”吗? 2.你认为选择哪些信息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3.请把题完整读一遍,谁会列式解答? 4.生: 8+6 6+8 5.你会计算吗?请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再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算法。

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 教案

教学内容: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课本第58~59页的例7、“试一试” 和“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初步认识一幅图一般可以写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并能口算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让学生经历看图写出四道算式的过程,初步感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和判断推理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逐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图列出4个相应的算式并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媒体课件、0~8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在夏天里你们最喜欢干什么?(游泳)每次游泳时,你有没有发现或想到这里面的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一起再到游泳池边去看一看。(多媒 体展示游泳池图) 二、探究新知,落实目标 1.引导列示。 (1)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呢?他们一共多少人? 交流观察结果:池里有5个小朋友,池边有3个小朋友,一共有8个小朋友。 提问: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 教师先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题意,直观地理解加法含义。 学生列式后,再板书:5+3=8、3+5=8。 (2)引导:刚才我们用加法计算出一共有8个小朋友在游泳。现在老师提 一个问题:有8个小朋友在游泳,池里有5个,池边有几个? 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8-5=3,同时要求学生再次用手势表示题意,巩固减法 含义。 算式中的8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追问:你还列出不同的减法算式吗?你是怎样想的?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四、全册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十几减876》教学设计

《十几减8、7、6》教学设计 执教:海珠区黄埔小学刘嘉欣 教学时间:2015年3月11日星期三第三节10:30—11:10 教学班级:一年1班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课《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材简析: 本课点还是运用“想加算减”和“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8、7、6.课本通过买风车的情景图,围绕“12个风车,买走的重了8个,还剩几个?”这一问题,探讨“12-8”的计算方法;通过小朋友观察金鱼图,引出“13-7”和“13-6”的计算。由于有前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基础,因此学生会很自然地采用“破十法”或“想加算减”法计算十几减8、7、6。 在例题3的配套练习做一做中出现了一图两式和根据一道加法算式写两道减法算式,这里教师要结合计算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一图两式是:总数减去虚线一边的数,就得到虚线另一边的数。这样的数量关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来理解,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十几减9时,已经对“想加算减”与“破十法”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运用,学生在学习十几减8、7、6时,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把知识进行迁移,自主探究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而在理解减法的意义上,则需要通过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去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针对“风车和金鱼”的情景图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2.注重让学生通过与小组及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多样性,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十几减8、7、6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8、7、6。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年级数学上册《8加几》教学设计

骨干教师精品教案 学科组:一年级数学备课人:课题:8加几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98~99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学具操作,自主探究“8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8加几”的进位加法。 2.经历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质疑、交流和倾听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8加几”的算法。[教学准备]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一)创设情境,呈现信息 1.同学们,在运动会操场的一角,同学们正在领 饮料呢!课件出示情境图。(见图1) 2.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数 学信息? (一组领8瓶果汁,二组领7瓶果汁。 一组领6瓶矿泉水,二组领8瓶矿泉水。) 学生说信息时,教师一一板书数学信息。 (二)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1.根据找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果汁? 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矿泉水?) 随着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一一板书出问题。

教师用课件演示和学生一起回顾凑十法的过程,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引导学生把摆小棒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 预设:7可以分成2和5,8+2=10,10+5=15。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同桌相互说一说。 (3)推算法。 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0+7=17,17-2=15。 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把8看成10,10+7=17,多算了2个,所以17-2=15。 小结:这种方法我们就叫它“推算法”。板书:推算 4.算法优化,促进发展 (1)对比算法 刚才的3种算法,你们喜欢哪种?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追问:刚才我们算了8+7=15,那么7+8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因为8+7=15,所以7+8=15,交换了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板书:7+8=15 小结:在加法里,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5.解决第二个问题 (1)师:刚才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那么你能自己解决“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矿泉水”这个问题吗?用你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展示学生列式及算法。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预设:① 6可以分成2和4,8加2等于10,10加4等于14。 ②10+6=16,16-2=14 6.总结提升,揭示课题。 仔细观察,咱们今天学习的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通过交流引出课题:8加几。板书+:8加几。

最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20以内的加法 进位加法 8加几》研讨课教案_21

8加几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图,在使用摆花片、数数、试算的过程中并结合知识的迁移(在计算九加几的基础上),学会8加几的方法。 2、能够运用“凑十”的方法计算8加几的加法。 3、在个性化算法的交流中,体会“凑十”方法的特点,并鼓励孩子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T:美丽的数学王国就近在眼前了,大家想不想进去看看呢? S:想 T:但是,打开这个大门呢,需要先打开一把智慧锁,现在我们来看看谁能解开密码,打开这把锁进入数学王国之门呢?我们一起来看题。9+3= S:12, T:你是怎么算的呢? S:把3分成1和2,9加1等于10,10再加2等于12。 … T:算完这几道九加几的题,我们也就得到了密码:121615。你们真棒,解对了密码,进入了数学王国。 二、探究新知 T:咱们进入数学王国之后,看到了七个小矮人,它们给我们准备了月饼,那一共有多少个月饼?我们先来数数盒子里有几块月饼?一起来数:1、2、3、4、5、6、7、8,写数字8,盒子外有多少月饼呢?一起来数1、2、3、4、5,写数字5,那一共有多少月饼,用加法还是减法?加法。怎么列算式?谁来?8+5=13。你们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呢? S1:数数法,大数记心里,小数伸手指。 T:为什么伸5个手指就不伸了呢?因为加5,加几就伸几个手指。 S2:摆花片法,先摆8个,再摆5个。 教师相机讲解:左边8个花片,右边5个花片,从右边把2个红色的花片移

过来,你能一眼就看出图中有13个花片吗? S:能。 T:十加几就等于? S:十几。 T:非常好,还有别的移法吗? 教师相机讲解:左边8个花片,右边5个花片,从左边把5个蓝色的花片移过来,你能一眼就看出图中有13个花片吗? S:能。 S3:凑十法,把5分成2和3,8加2等于10,10加3等于13。 T:你为什么把5分成2和3,而不把5分成1和4或者别的呢? S3:8和2凑成10,所以要把5分成2和3。 T:除了拆5,还能拆别的吗? S:8,把8分成5和3,分出来一个5是为了和5凑十,也就是凑十法。教师相机板书。 T:前一种方法拆的是小数还是大数呢? S:小数。 T:这种方法叫拆小数凑大数,后一种方法叫什么呢? S:拆大数凑小数。 T:一起回顾一下8加几一共有几种方法? S:摆花片法、数数法、凑十法。 三、课堂练习 吃了月饼后,我们要和小矮人一起来解救白雪公主了,需要连闯三关。 1、第一关试一试 T:8加8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算的?现在以同桌两人为一个小组,说说你们的算法,女生先说,男生再说,说完后你坐好,老师就知道你完成了。 S1:16,我是这样算的,8可以分成2和6,8加2等于10,10加6等于16。 T:很好,这种方法叫什么法呢? S1:凑十法。 T:其他同学还有别的算法吗?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现有学生39人,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 以内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爱护人民

《十几减8、7、6》教学设计最新版本

《十几减8、7、6》教学设计 王瑜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第13-14页的内容,及相应练习。 【教材分析】 本课重点还是运用“想加算减”和“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8、7、6。课本通过买风车的情景图,围绕“有12个风车,买走了8个,还剩几个?”这一问题,探讨“12-8”的计算方法;通过小朋友观察金鱼图,引出“13-7”和“13-6”的计算。由于有前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基础,因此学生会很自然地采用“破十法”或“想加算减”法计算十几减8、7、6。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十几减9时,已经对“想加算减”与“破十法”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运用,所以学生在学习十几减8、7、6时,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把知识进行迁移,自主探究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而在理解减法的意义上,则需要通过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去体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8、7、6的退位减法。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境激疑。 1、复习导入,从表格中的数里减去它 2、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十几减8、7、6。复习旧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互动解疑。 1.出示课本第13页例2图 引言:昨天小朋友们在游乐园买了许多漂亮的气球。今天他们再到游乐园里买风车。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有12个风车,被小朋友买走了8个,还剩几个? 师:根据这张图,怎样列算式计算? 2、探究“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师:“12-8”,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你的算法。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方法: 想加算减因为8+4=12 所以12-8=4 连减 12-2-8=4 破十法 10-8+2=4 观察发现 已知条件 数学问题 列出算式 培养学生独立 探索的能力,同 时也让学生学 会交流、合作来 解决问题。 放手让学生列 式、计算、尝试 归纳、整理,调 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和主动 性,进一步深化 了对知识的理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十几减8的教学设计

《十几减8》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主题:探索“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刘刚建郑东新区杨桥中心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教材分析: 十几减8的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8加几和十几减9的基础上安排的,十几减8的编排与十几减9类似,不同的是十几减8不再出逐个数数的算法,以提高抽象计算的能力和思维水平。教材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十几减8,放手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主动探索、交流算法、算出得数。在此基础上把不同的算法在班内进行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算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对于抽象计算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通过操作获得自己的算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十几减8、7。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十几减9和8加几。学生可以把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十几减8这个知识点上。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2、学生学会利用破十法、想加算减等方法计算十几减8,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学习重点: 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8的计算。 评价任务

任务一:会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进行快速计算。 任务二:会用“破十法”进行计算。 任务三: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点蜡烛游戏 8+6=8+5=8+7=8+4= 8+2=8+8=8+3=8+()=11 2.抢答游戏 17-9= 15-9= 12-9= 11-9= 13-9= 18-9= 指名说说“17-9”的计算过程 二、探究新知 1、课件显示例2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找数学信息。) 老师提问:小熊猫一共有几个风车,学生回答:12个。 课件显示文字:有12个风车,卖了8个。还剩几个? 还剩几个风车?用什么方法计算? (1)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12-8=□ (2)如何计算呢?(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算法) (3)反馈交流: 老师指名让学生回答,然后总结。 小结:刚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这些方法中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2、出示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出示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之间的关系)8 + 5= 8 +3= 8 +6= 13 -8 = 11-8 = 14-8= 4、出示十几减8的算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提高计算速度。 三、巩固练习 1、跳木桩、送信、走迷宫、给>、<或=找个家。 2、拓展提升 想一想,填一填 13-()=5 17-()=9 15-()=7 16-()=8 板书设计: 十几减8 12-8=4 破十法:10-8=2 想:8+()=12 2+2=4 8+(4 )=12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8加几 (15)西师大版(2014秋)

8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进位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计算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和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进一步掌握“凑十法”,理解8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搭桥铺路 1、口算:3可以分成2和(),5可以分成2和(),7可以分成2和(),8可以分成2和(),9可以分成2和() 2、听算:(开火车) 8+()=10 8+2+1= 8+2+3= 8+2+5= 9+2= 9+8=(最后两道题要求说出思考过程) 二、创设情境,造成悬念 教师:今天,老师讲一个“猴子摘桃子”的故事。从前,在花果山上住着一只聪明的猴子。有一次,白天它摘了8个桃子,晚上又摘了7个桃子。这个猴子很快就算出了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同学们,你们比猴子还要聪明,谁知道猴子是用我们学的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吗?(凑十法)复习“凑十法”的步骤:一想,二分,三加。 三、动像启发,探究规律 新课的教学按分层渐进的方法进行。 第一层次:教学例一“8+3” (1)分步出示牙刷盒及牙刷 这一例的教学,教师主要进行动像演示,辅以启发式的提问,帮助学生理解算

理。教学时,先出示牙刷盒里放着8只牙刷,再出示牙刷盒外面的3支。问: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牙刷,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教师板书:8+3= ,再问:8加3应该怎样算? (2)通过加法算式讲解“凑十”的过程。 教师:8加3的算法也和9加几一样,用“凑十法”计算,谁知道第一步想什么?(8加几凑成10),第二步想什么?(把3分成2和几)第三步想什么?(8加2得10,10再加1得11)。 第二层次:教学“8+7” 这一例让学生再通过动像图感知“凑十”的过程,并在感知后训练学生的口述技能。 (1)出示桃子图,提问:左边有几个桃子?右边有几个桃子?求一共有多少个桃子,怎样列式?板书:8+7= (2)学生独立想想怎么算? (3)请学生小组派代表口述“8+7”的计算方法:用凑十法,看8想2,因为8+2=10,所以把7分成2和5,8+2=10,10+5=15,同时教师移动7个桃子中的2个桃子和8个凑成十,再进一步点拨:刚才我们把这些桃子分成三部分,8个、2个、5个,如果把7分成3和4,行吗?(不行,因为8和3,8和4不能凑成十) 第三层次:教学“8+8” 这一例由学生四人一组合作边操作学具边讨论算法,发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间的协作精神。 (1)指定8个男生和8个女生分左右排成两排演唱儿歌,其余同学打拍。唱毕,教师提问:老师的左边有几个男生?右边有几个女生?求一共多少个学生怎样列式?学生列出算式:8+8= (2)学生前后四人合作边摆小棒边说说算算教师半扶半放,巡视指导。 (3)紧接着鼓励学生观察前三例的计算方法,把分散的知识综合起来,自己探索出8加几的计算规律。即:把8凑成10,要把另一个数分成2和几,先算8加2得10,算10加几得十几。学生由以前的一个一个的数着加,到发现新的算法,这正体现出学生思维的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