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历史文化名人鉴真
鉴真东渡及其影响

鉴真东渡及其影响摘要:唐代高僧鉴真是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历尽艰辛,东渡弘法,使日本佛教发生了新的变化,同时改变了日本国家税收不平的现象。
这位伟大的佛教僧人为发展中日两国人民文化往来和宗教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鉴真;东渡;日本;佛教;影响中国和日本,虽然隔着汪洋大海,但考古资料证明,早在公元前,两国就有了文化联系。
根据文字记载,东汉时,两国就建立了正式往来。
此后,交往日益频繁。
到了唐代达到了中日文化交流的高峰。
通过两国使节和人民的往返,当时比较先进的中国文化传入日本,对日本的政治制度、生产技术、文学艺术以及社会生活诸方面,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中日两国人民悠久的友好史上,唐代鉴真和尚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鉴真的六次东渡天宝元年(742)十月,鉴真正在扬州大明寺为众讲律,荣睿和普照前往参见,恳切祈请东渡传戒。
鉴真听后,觉得他们很有诚心便问,我的法众当中,有谁肯应此远请,到日本国传授戒法的呢?”堂上济济众僧,对于鉴僧的发问,都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一时陷于冷场。
过了好一会儿,鉴真的弟子祥彦才打破沉默,答道:“彼国太远,性命难存,以此之故,众僧都默然无对。
”鉴真一听,不觉动气,斩截地说:“为是法事也,何惜生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弟子们经他这样激励,祥彦首先表示愿意随师同去,接着又有21人表示愿意随去。
但翌年出发之际,荣睿等与同行的僧侣之间产生了矛盾,因被诬告为海贼的同伙而被捕。
后经州官调查结果非实,只将所造的船没收,杂物还与僧人,如海坐诬告罪,荣睿和普照依例遣送回国。
这是鉴真东渡的第一次挫折。
在扭转了态势的同年十二月,鉴真一行再次出发,船到了狼沟浦就被恶风急浪打破了。
鉴真和随同人员涉寒潮上岸,经过一番艰苦努力,修理了船再走,到下屿山住了一个月,待得好风出发,拟到桑石山,又被风浪打坏了船,幸而人员没有伤亡,但水米俱尽,饥渴三日,得到当地州官救济,被安置于明州(今宁波)阿育王寺,那时是天宝三年(744)的初春(第二次挫折)。
历史趣谈:鉴真东渡 历史上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了多少次?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鉴真东渡历史上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了多少次?导语:鉴真几次东渡:鉴真和尚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
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鉴真几次东渡:鉴真和尚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
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唐朝时,封建经济繁荣,国势强大,中国和日本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空前繁荣。
为了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自唐太宗贞观年间至唐末期,日本派到中国的遣唐使并成行的就有13次之多(有一次仅达百济),还有一次是派到唐朝的"迎入唐使"(赴唐的日使,久未归国,派使团前往迎接),两次是"送唐客使"(送回唐朝的专使)。
使团中有许多留学生,还有留学僧,其中不乏好学之士和学识渊博之人。
中国人也不断东渡日本进行中日文化交流,其中贡献最大的是鉴真和尚。
鉴真俗姓淳于,生于唐武则天垂拱四年(公元688年),逝于唐代宗宝应二年(公元763年)。
他是扬州江阳县(今江苏省扬州)人,14岁时进扬州大云寺,从闻名天下的智满禅师受戒学禅门。
在名师的指引下,鉴真的学业突飞猛进。
三年后,他离开大云寺到越州(今浙江绍兴)龙兴寺学戒律,并受"菩萨戒"。
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他云游四方求学,到过洛阳、长安。
景龙二年,他20岁时,由律宗法师弘景主持,他受了"具足戒"。
此后,他不断钻研佛教经义,对律宗有很深的研究。
733年,他被誉为江淮一带的授戒大师,在佛徒中的地位很高,成为一方的宗首。
生活常识分享。
扬州历史人物十咏

扬州历史人物十咏扬州“双博馆”广场塑有著名历史人物十尊,慨然歌咏。
一夫差①先民东夷蜀冈住,夫差收归吴王图。
邗城修筑中原指,韩水沟通江淮途。
②不容伍员唠叨语,独留西施蹁跹舞。
③雄略一时让勾践,遗利却开财神路。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夫差:(?—前473年)春秋末吴国君,阖闾子。
公元前495年—473年在位。
初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其父阖闾与越王作战败死,他出兵攻破越都,迫使越屈服。
继开凿邗沟,以图向北扩展,在艾陵(今山东泰安)大败齐兵。
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开封丘西南)和诸侯会盟,与晋争霸。
后因不听伍子胥劝谏,贻误作战时机,为吴王勾践所灭。
迁他于甬东,自刭死。
②韩水,即邗水,邗沟,古代又称韩江。
③伍员,即伍子胥,吴大臣,多次向吴王夫差进谏,暂缓进攻中原,先消灭越国勾践。
吴王不听,杀伍员,并抛其尸于江中。
西施,越国美女,勾践败于夫差,献之。
④勾践,越国君主,剩吴王北上之机,袭击吴都姑苏,夫差不敌,自杀。
勾践称霸中原,邗城版图归越。
财神,即财神庙,亦称邗沟大王庙,内祠吴王夫差和吴王刘濞像,香火隆盛。
原作:海潮常带英雄泪,勾践席卷一夜路。
二、刘濞①豆蔻之年建奇功,皇叔刘邦权倚重。
②煮水制盐海陵仓,即山铸币天下通。
③城廓尽观广陵涛,吴都先迎东方红。
④功名背却叛逆罪,大王庙里配享用。
⑤①刘濞:(前245—前154)西汉诸侯王。
沛县(今属徐州)人,刘邦侄,封吴王。
他在封国内大量铸钱、煮盐,并招纳党羽,以扩充势力,图谋篡夺帝位。
后来景帝采纳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夺王国封地。
刘濞以诛晁错为名,联合楚、赵等国发动叛乱。
失败后,逃往东越,被东越人所杀。
②刘邦,即汉高祖,江苏沛县人,与项羽历经四年“汉楚战争”,击败对方,建立西汉政权。
③海陵,今泰州,吴王刘濞煮海为盐,开盐运河,设海陵盐仓。
赵朴初老师---纪念鉴真大师

纪念鉴真大师展望中日人民友谊的光明前途作者:赵朴初老师(一九六三年六月)中日两国文化关系之深厚悠久,在人类历史上是很少可以比拟的。
千百年来,经过我们祖先中杰出人物的辛勤缔造,两国人民,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各个方面,都已经结成了一种脉络相通的血肉因缘。
很多人类文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在今天可以说是我们共同的遗产、共同的骄傲了。
在我们两国文化血缘的缔结史上,八世纪时的鉴真大师,以他的献身文化的宏愿与克服困难的精神,永远放射着耀眼的光芒。
今年是他在日本逝世的一千二百周年。
在当前中日两国人民正在共同努力,排除障碍,谋求世世代代团结友好的时节,诚如一九六二年十月在北京签订的“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共同声明”所说,纪念鉴真和尚是有深远的意义的。
中日两国人民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公元以前,自第三四世纪以后,即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渐趋频繁起来。
经过长时期的接触了解,逐渐产生了一种扩大发展彼此间文化上、生活上的交流互助的强烈愿望,这一愿望继长增高,形成了这一时代的迫切要求。
日本圣德太子遣使来华的决策,长屋王子“风月同天,共结来缘”的寄语,都是这一时代要求见诸文献的具体表现。
到了我国唐代,航海技术方面与人文知识方面的进展,为两国人民进一步的往还准备了较好的条件。
变愿望为现实的因素,逐渐成熟。
两国文化交流的高潮终于到来而不可遏止。
在这一历史的关键时期,以无私的国际精神,献身文化传播事业,并以坚强的意志和高度的领导能力,百折不挠,东渡日本,辛勤工作,取得多方面的成就,开辟了两国亲密互助的大门,给后世留下深长的影响之大师—这就是鉴真和尚。
鉴真,扬州江阳县人,俗姓淳于,生于公元六八八年(唐武后垂拱四年),十四岁出家,曾在长安、洛阳二京游学,从许多名师受教。
他的活动主要是在淮南地区,而以他所住持的扬州大明寺(遗址在今扬州法净寺,即平山堂)为中心。
我国佛教史籍说他“以戒律化诱,郁为一方宗首”,又说他有著名弟子三十五人,各自倡导一方,弘其师教。
鉴真东渡简介,鉴真东渡的故事

鉴真东渡简介,鉴真东渡的故事鉴真,唐朝高僧,扬州江阳,今江苏扬州,人,本姓淳于,十四岁出家,法名鉴真。
他曾在长安、洛阳等地游学,后来定居扬州大明寺,对佛学有很深的研究,对医学、建筑学、文学艺术也都有很高的造诣,是一位学识渊博的高僧。
中国和日本早在汉朝就有了往来,到了唐朝,两国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日本天皇不断向唐朝派"遣唐使"、留学生和学问僧。
公元742年,玄宗天宝元年,,日本学问僧荣和普照请鉴真派弟子到日本传播佛教,鉴真欣然应允。
但他的弟子们却感到畏难,认为"远涉大海,百无一至".五十五岁的鉴真坚定地表示,为了宣扬佛法,"何惜生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弟子们深受感动,决心和他同行。
鉴真造船备粮,准备第二年春天动身,由于宫府拦阻,这次未能成行。
公元743年12月,鉴真再次东渡,因为海上遇到风暴,船被打坏,只得返回。
以后他又组织第三、第四次东渡,也都没有成功。
748年,鉴真第五次东渡时,海上"风急波峻,水黑如墨",渡船漂流了十四天,才在海南岛南部靠岸。
这次鉴真因过度疲劳,加之染上暑热,眼睛患病,医治无效而双目失明。
尽管如此,他东渡日本的决心仍坚定不移。
women to rise in revolt, breaking with the feudal ethics. "The village" publicized the anti-imperialist and anti-feudal revolutionary thought, unity and educatio公元753年,玄宗天宝十二年,10月,年过花甲的鉴真率领二十多人,和归国的日本遣唐使一起乘船赴日本。
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了,12月,鉴真一行到达日本九州岛,受到热烈欢迎。
第二年,鉴真被请到都城祭良最着名的东大寺。
日本朝廷为请鉴真推行严格的受戒制度,在东大寺修建了戒坛。
鉴真东渡-王仕骏

第一次东渡
• 唐天宝元年(742年)冬十月, 日本学问僧荣睿和普照得到鉴真门徒道航的 引荐,到扬州大明寺拜谒鉴真,礼请大和尚东渡日本,向日本国传法。当时 正是唐玄宗在位,唐玄宗崇扬道教贬抑佛教,许多佛家弟子转而屈顺于道教 和朝廷。而一向坚心信仰佛教的鉴真和尚没有屈服。他接受了荣睿和普照的 邀请,决心东渡日本,传律授戒,弘扬佛法。 唐天宝二年,鉴真率弟子道航、思托等21人准备东渡。由于道航是当朝 宰相李林甫的哥哥李林宗的“家僧”,于是,通过道航,鉴真一行获得李林 宗的介绍信,得到扬州仓曹(唐地方官)李凑的支持与帮助,建造船只,备 办干粮。当时唐律禁止僧人私渡日本,所以借口是准备去天台山进香用的。 不料,准备同行的僧人如海,因与道航意见不和,遂到官府报告,诬告道航、 荣窖、普照他们是海贼。地方官立即将他们逮捕入狱。后来经过查实,放了 众僧,将诬告的如海革除僧籍,可是所造的船被没收。第一次东渡还没出海 就破产了。
第六次东渡
• 唐天宝十二年十月,日本第十次遣唐使在回国前, 到扬州拜见鉴真,代表日本国迎请鉴真去日本传 律授法。此时的鉴真经五次东渡失败,年届66岁 高龄,但他仍然应允随使团东渡日本。听到鉴真 又要出海的消息,当地寺庙的和尚们为阻止鉴真 东渡,对他们严加防范。十月二十九日晚,鉴真 一行24人在弟子们的配合下,在黄泅浦(今江苏 常熟黄泅)与日本遣唐使船队会合,踏上了第六 次东渡的航程。经两个月的艰苦航行,鉴真和尚 终于抵达日本萨摩国阿多郡的秋妻屋浦(今日本 鹿儿岛县川边郡坊津叮秋目村),得到当地官府 的迎接,并于次年(754年)二月到达日本遣唐 使船队的始发港——难波港。
鉴真东渡
王仕骏.韩振华 4.5
鉴真简介
• 鉴真和尚(688~763),唐高僧,日本律宗的创始者。(日本在758 年曾经敕封他“大和尚”称号)是江苏扬州人,俗姓淳于,生于唐中 宗嗣圣五年也即是武后的垂拱四年,其时正是盛唐时代,比李太白早 十三年。他小时候在扬州大云寺出家,十八岁的时候从道岸律师受了 菩萨戒,在三年之后又在长安实际寺从弘景律师受了具足戒。寻游两 京,遍研三藏。在26岁的时候开始登座讲演律疏,就成为有名的律宗 大师了。 • 其时日本政府很需一个律学专家,传授戒律,这事似乎属宗教问 题,实关政治。虽然大化革新(646年)仿行中国古时的善政,但是 奉行的官吏不良,结果反增加人民的苦痛,为免除租税课役,多削发 为僧尼。那时佛教盛行,但因制度还未完备,为得要补救这个缺陷, 必须从中国迎接杰出的戒师,建立起正确的传戒规范。
鉴真对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贡献

鉴真对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贡献二、鉴真对日本佛教发展的贡献1、鉴真和尚鉴真和尚俗家名字叫淳于,从小手家庭环境影响,对佛教很感兴趣,于是在他十六岁时便到大云寺出家跟随当时有名的智满法师学法。
由于他好学善思,学习努力,学业自然进步很快,神龙六年,他又到光州龙兴寺跟随当时被誉为天下四百多州的“授戒之主”的道岸律师学法,道岸不仅对他精心培养还亲自为他受菩萨戒,菩萨戒是大乘菩萨所持的戒律,起只要内容是三聚净戒,也就是摄律仪戒,饶益有情戒,也即聚集了持律仪、修善法、度众生等三大门的一切佛法。
景龙二年三月二十八日在长安实际寺,他又从弘景律师那里受具足戒,从此成为一名正式的比丘僧。
受过具足戒后,鉴真便以一名正式僧人的身份云游长安各寺,他在长安认识了许多有名的高僧并跟随他们学习。
从而使自己在佛学上有了很大提升,他以律学为本兼习个家,又把各家佛法融会贯通,这也是他佛学思想的一个出发点。
鉴真在二十六岁便奉为律师,首次律疏就获得成功。
但是他并没有满足于此,他还是一边弘扬律学,一边继续学习,特别是对律学以外的定学,慧学也深入学习,因此,他很快便成为一名精通三藏的学问僧,他学成回到扬州,他在那里除了弘律师戒,传法授戒,他还“主持修造寺塔八十多座造佛像菩萨像无数,缝制袈裟三千领,抄写佛藏《一切经》三部各一万一千卷,这些佛教活动与讲经说法活动交相辉映,使江淮佛教盛极一时。
”[7]鉴真似乎是为佛教而生,只要为了弘扬佛法,再大的困难也阻止不了他,在日僧普照,荣睿前来邀请赴日弘法的高僧而他的弟子都不愿前往时,他决然的说:“为了大法,宁可不惜生命,你们感到为难,我自己去。
”[8]于是,他不顾自己年迈体衰,毅然答应东渡,东渡过程中,五次失败,也没有让他放弃。
在他的坚持下,最终完成了东渡。
我很佩服他锲而不舍的精神,他的这种顽强的意志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2、鉴真和尚对日本佛教的贡献鉴真师徒历经艰辛,终于在第六次到达日本,他在日本受到天皇的亲自接见,而且对他委以重任。
鉴真东渡

东渡行迹
鉴真印迹
在鉴真的设计和指导下修建的唐招提寺,坐落 于日本奈良,至今仍保存完好。鉴真死后,安葬 于日本,至今在唐招提寺内还安放着他的坐像。 唐招提寺是古代中日友好交往的见证。
东渡影响
鉴真到达时,受到日本朝野热烈欢迎。此后, 他定居日本奈良。鉴真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 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 技术知识, 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 献。
“ 鉴真一行2设立戒坛,受戒者包括日本天皇、 皇后、皇太子以及各界民众。他以高超的医术给日本皇 太后治愈了疑难杂症。据说日本出版的《鉴真上人秘方》 一书就是他的处方记录。直到日本江户时代的药袋上, 仍画着鉴真的图像。”
东渡启示
• 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不辱使命的精神。 • 坚持对外开放政策,虚心学习别国优点。 •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把中日关系推向新的 历史阶段,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 作、共同发展。 • 弘扬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谢谢
事件起因及背景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唐 代中日之间的交流盛况空前。 742年,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到达 扬州,恳请鉴真东渡日本传授“真 正的”佛教,为日本信徒授戒。当 时,大明寺众僧“默然无应”,唯 有鉴真表示“是为法事也,何惜身 命”。遂决意东渡。
一波三折
在当时的航海条件下,漂洋过海要冒很大风险。 鉴真一行历经磨难,矢志不渝,终于在第六次东 渡成功:
753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吉备真备、晁衡等人 来到扬州,再次恳请鉴真同他们一道东渡。当时唐玄宗 崇信道教,欲派道士去日本,为日本拒绝,因此不许鉴 真出海。鉴真便秘密乘船至苏州黄泗浦,转搭遣唐使大 船。随行人众24人,其中僧尼17人。11月16日,船队扬 帆出海,此时,普照也于余姚赶来,11月21日,鉴真所 乘舟与晁衡乘舟失散,12月6日剩余两舟一舟触礁,12 月20日,抵达日本萨摩。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历史文化名人——鉴真一、鉴真简介。
鉴真俗姓淳于,江阳(今江苏扬州)人,生于唐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卒于代宗广德元年·日天平宝字七年(763)。
鉴真14岁出家,从大云寺智满弹师为沙弥。
18岁从道岸律师受菩萨戒,立志舍身,弘扬佛法。
20岁随道岸西游二京,究学三藏。
21岁在长安实际寺随弘景律师登坛受具足戒。
道岸、弘景皆律宗巨匠,精通“五明”,鉴真遂能在佛经义理、戒坛讲律、焚声音乐、庙堂建筑、雕塑绘画、行医采药、书法镂刻等方面多所领悟,时有进益。
此后,更从高僧融济、义威、远智、大亮、全修、慧策等请教,不囿于宗派门户,遂能博学益智,境界高远。
27岁回扬州大明寺,兴戒坛、缮道场、建寺舍、造佛像、修塔宇、讲法诵经、写经刻石、广施医药、普挤众生,不遗余力。
46岁继道岸、义威之后,为一方宗首、持律授戒,独秀无伦,前后授戒度人略计四万有余、泽及遐迩,道俗归心,仰为“江淮化主”。
二、六次东渡。
鉴真一生中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东渡日本。
他的矢志不渝,坚持到底弥补了日本制度的缺陷,传播了中华文化,同时也以鉴真精神鼓舞着一大又一代中国人民。
天宝元年(742)鉴真55岁,其时日本政府很需一个律学专家,传授戒律,这事似乎属宗教问题,实关政治。
虽然大化革新(646年)仿行中国古时的善政,但是奉行的官吏不良,结果反增加人民的苦痛,为免除租税课役,多削发为僧尼。
那时佛教盛行,但因制度还未完备,为得要补救这个缺陷,必须从中国迎接杰出的戒师,建立起正确的传戒规范。
日本学问僧荣睿和普照得到鉴真门徒道航的引荐,到扬州大明寺拜谒鉴真,礼请大和尚东渡日本,向日本国传法。
当时正是唐玄宗在位,唐玄宗崇扬道教贬抑佛教,许多佛家弟子转而屈顺于道教和朝廷。
而一向坚心信仰佛教的鉴真和尚没有屈服。
他接受了荣睿和普照的邀请,决心东渡日本,传律授戒,弘扬佛法。
鉴真一问徒众:“谁有应此远请向日本国传法者乎?”扬州徒众一个也不出声,一位僧徒说道:“彼国太远,性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
”鉴真二问:“另有谁愿意去?”仍旧无人回答。
鉴真第三次开口道:“是为法事也,不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然而,区区一个和尚怎能和整个社会、整个世界抗衡。
鉴真东渡,拦在面前的有沧溟万里,海涛凶险;有僧侣内部的思想分歧,门户之见;有世俗的偏见,官府的阻挠;还有饥饿、病痛、丧徒、背弃、眼盲等种种肉体上感情上的折磨,经历失败、挫折、迂回、反思、积聚、重新扬帆挺进的六次回合,只有第六次才得以成功。
由于有人诬告鉴真徒弟是海贼,所造的船被没收,第一次东渡还没出海就破产了。
荣睿和普照又一次拜访鉴真。
鉴真决意再次东渡,于是亲自出钱购买了军用船舶,但当船航行到今江苏省南通市狼山江面时,遇到狂风恶浪,船只破坏严重,无法行驶。
再次启航时不幸触礁船沉,第二次东渡又告失败。
两度失败鉴真仍不甘心,准备再次东渡时,被一越州僧人觉察,向州官告发,说日本僧人引诱鉴真。
荣睿遭到逮捕。
第三次东渡尚在酝酿便又因被人告密而流产。
鉴真看到荣睿和普照为了请他东渡日本而不避生死,再次下决心东渡。
鉴真一行刚到浙江禅林寺,便被官兵重重包围,将他们押回扬州大明寺。
原来,鉴真这次准备活动被他在扬州的弟子灵佑所知,灵佑不忍心师父冒那么大的风险,所以与各寺的僧人一起到官府通告鉴真等人准备出海东渡的事。
第四次东渡又告天折。
天宝七年六月,鉴真一行从扬州出发,向东航行。
航行中,遇到狂风恶浪,船只失去控制,淡水用尽,每天靠嚼几粒生米充饥。
只能跟随商人辗转北返。
第五次东渡又成了泡影。
第五次航海中鉴真失明了。
唐天宝十二年十月,日本第十次遣唐使在回国前,到扬州拜见鉴真,代表日本国迎请鉴真去日本传律授法。
此时的鉴真经五次东渡失败,年届66岁高龄,但他仍然应允随使团东渡日本。
听到鉴真又要出海的消息,当地寺庙的和尚们为阻止鉴真东渡,对他们严加防范。
十月二十九日晚,鉴真一行在弟子们的配合下,在黄泅浦与日本遣唐使船队会合,踏上了第六次东渡的航程。
经两个月的艰苦航行,鉴真和尚终于抵达日本萨摩国阿多郡的秋妻屋浦,得到当地官府的迎接,并于次年(754年)二月到达日本遣唐使船队的始发港——难波港。
三、日本宗师从743年起到754年止,历经11年,为弘扬佛法6次东渡日本,屡遭磨难,终于达到日本。
他的航海过程,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记载翔实的航海经历。
鉴真东渡,带去了盛唐的灿烂文化,对日本的佛教、医药、建筑、文学、艺术、文字、出版印刷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鉴真,被日本人民奉为“建筑之父、律宗之祖”和“日本的文化恩人”。
鉴真赴日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传律但鉴真对日本医药方面的贡献是明显的。
鉴真曾为日本鉴定药物并为光明皇太后治过疑难病症。
横渡沧海,多有不测,各种疾病随时都会发生,备足救急防治药品是完全必要的,很大程度上,航海的成功是取决于鉴真对医药的掌握的。
而谈到鉴真的医药学识,鉴真具体生活的扬州,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扬州喧喧卖药市”,这里是全国乃至中外的药材集散地。
此外还有外国人在这里出售安息香、诃黎勒、苏合香、龙涎香、羚羊角等多种舶来药物。
贩来运往,扬州成了繁忙药材交易市场。
药商们为了辨别药才的真伪和是否道地,也摸索出了一套口尝、鼻嗅、眼观、牙咬、手捏等有效的鉴定方法。
这样的环境,使鉴真有可能学会辨识经物的技巧和收集到珍贵的药材。
四、鉴真东渡的现代意义在我们回首鉴真生活的时代、审视鉴真从中国东渡日本的行为,除了发现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的令人吃惊以外,还能够发现鉴真东渡的超越时代的意义。
伟大不屈的鉴真精神,就是一种永不退缩的进取精神,一种不惧艰险的拼搏精神,一种敢冒生死的牺牲精神,一种开启文化交流的创新精神,一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韧精神。
千年前的鉴真精神,应该传承深化于中国人心中。
鉴真精神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也是一种启示。
鉴真受邀去日本,受到重重阻碍,平时耳濡目染的徒弟也少有支持他的。
他完全可以呆在大明寺安享晚年,安享律宗大师名号但是听说日本的现状后,却义无反顾,决意东渡。
而在现实生活中,满足身体需要、认可和爱的需要、隶属和安全需要是人需要他人的基本理由。
在相对衣食无忧的状态下,人都非常需要朋友、爱人,被他人欣赏,最终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即自我实现。
中日关系一直是东亚的一根弦。
共同起源于历史,相互仇恨于历史,和平解决恐怕回味历史也是重要一环。
鉴真的东渡是日本受惠于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我们能够一起回顾历史,中日关系一定能够得以缓和。
鉴真播下了中日人民友谊的种子,为今后的中日友好发展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扬州与奈良结成友好城市说明了鉴真东渡对新时代中日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鉴真对扬州的影响扬州的历史名人有许多,从山抹微云的秦学士,到标新立异的扬州八怪,再到沈从文之徒汪曾祺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但要真正对扬州有巨大的现实影响的非鉴真莫属。
鉴真东渡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扬州人。
对扬州人的性格养成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大力改修大明寺,命名鉴真路,建立鉴真纪念堂,扬州鉴真学院落成揭牌,鉴真图书馆开馆,扬州讲坛正式开讲,鉴真美术馆书画展开幕,鉴真国际马拉松的举办都为扬州的旅游创造了资源。
也有利于传播扬州文化,提高扬州的知名度。
六、扬州怎样利用鉴真品牌“鉴真”是扬州的一张城市品牌。
“鉴真”已从宗教品牌,升华为文化品牌,更日益成长为扬州的城市品牌。
唐代扬州,有“扬一益二”之美誉,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都会,还是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大港口之一。
“鉴真东渡这一历史壮举,就发生在这个唐风盛行的年代,是一次文化交融,更是扬州文化开放性的一大标志。
”时至今日,鉴真品牌的开发价值毋庸赘言,但是要真正擦亮、做大这个品牌,当前亟需从思想认识、投入机制、运作方式入手,加快鉴真品牌的培植和壮大。
1、要让“鉴真”走出大明寺。
“鉴真”只有走出大明寺,融入扬州城,并最终走到全国、走向世界,才符合鉴真品牌的自身价值,才能从根本上发挥品牌的效用。
2、要将“鉴真”列入扬州文化发展规划。
:建好大明寺这个宗教文化的展示基地,办好鉴真图书馆这个服务窗口,扶持鉴真文化研究中心这个发展载体,开通鉴真网站这个宣传渠道,筹拍一批走出扬州的经典影视剧。
3、要使“鉴真”板块成为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基地,培养奉献、执着、拚搏、开拓、无私的优良品德。
有关部门每年可以组织学生到包括鉴真纪念堂在内的“鉴真”板块追思缅怀、参观学习,进而见贤思齐、锤炼意志、奋发图强。
4、以重点项目为载体,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政府有必要像支持扬子津科教园项目一样,加大对鉴真学院的投入力度,使鉴真学院迅速完成拆迁安置任务,成功打造境外捐建项目的实施平台。
5、设立鉴真文化发展基金,对鉴真品牌予以支持和促进。
组建鉴真文化发展基金会,有利于筹措文化发展资金,名正言顺地资助鉴真产业,促进鉴真品牌的打造。
6、调整项目投入主体,鼓励社会积极参与。
我们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教育、扶贫、社会保障、城市建设等领域,同样应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有利于扬州发展的鉴真品牌建设。
7、加大行政推动力。
形成政府领导亲自督战、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实施单位全力以赴的发展合力。
全力确保项目早开工、早使用、早达效。
8、实施市场化运作。
文化产业只有通过市场化运作才会有生命力,鉴真品牌的打造工作,更主要的是要走市场化、产业化之路,让资源来启动,让市场来引导,让产业来创新,形成持续不断的发展机制。
9、提供优惠政策。
鉴真品牌的打造,不是一个纯经济行为,为相关项目、产品的开发树立信心,成为打造鉴真品牌的一个软环境,一个成功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