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代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

浅析唐代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
浅析唐代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

浅析唐代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

摘要

说起敦煌,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敦煌壁画。可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是因为敦煌壁画太美了。它的美让人想象不到,触摸不着、神秘莫测、渴望不可及。实则并非如此,真正的敦煌壁画是非常贴近大众生活的。由于敦煌壁画的内容非常之多,跨越时间长远,所以我在此简单的浅析唐代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让更多人了解唐代敦煌壁画的艺术!关键词:唐代;敦煌壁画;艺术特色

Abstract

When it comes to Dunhuang, the first response of most people will be Dunhuang frescoes. But why? Because they are perfectly splendid, which impress people with mystery, unpredictability and unreachable distance. However, this is not true. Indeed, it’s a kind of close to public life art. Since the frescoes cover many materials and fields across a long time, I will simply analyze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here for more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e and charms of Tang Dynasty Dunhuang mural . Keywords: The Tang Dynasty. Dunhuang frescoes.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目录

TOC \o "1-3" \h \z \u 摘要I

Abstract II

一、敦煌壁画的起源1

二、唐代敦煌壁画的主要类型1

(一)主尊佛像画1

(二)供养人物画1

(三)山水风景画1

(四)世俗生活画2

(五)装饰图案画2

三、唐代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3

(一)线描3

(二)造型5

(三)构图6

(四)赋彩7

四、唐代敦煌壁画对后世壁画的影响8

结语10

参考文献11

谢辞12

一、敦煌壁画的起源

说起敦煌壁画,不得不说一说它的来源。它是我国与伊朗、印度、希腊等国绘画技巧与文化融汇的产物。大部分人还是认为敦煌艺术起源于公元366年,由一位法号为乐僔和尚开始造窟!历经更朝换代,遭遇洗掠与浩劫,依然在人们的视线中释放着夺目的光彩!在中国古代敦煌壁画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一谈及中国敦煌壁画最辉煌的时期,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唐代敦煌壁画。唐代敦煌壁画与之前任何时期的壁画风格都有所不同。这些光彩不仅吸引着我们中国本土人,也深深的吸引着大量的外国机构以及学者等!我们也为我们国家能拥有这样辉煌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二、唐代敦煌壁画的主要类型

(一)主尊佛像画

主尊佛像画在画家的手底下表现出来的都是一种神秘而祥和的佛教人物形象,它们主要绘画释迦牟尼像、侍女、菩萨、天王等,绘画这么多佛教人物也和唐代的佛教盛行脱不了关系。而这些佛教人物的形象大多数来自佛经、口口相传的故事、佛传故事等。应为佛教的发源地是印度,所以主尊佛像画的人物也是印度人的形象和唐人的形象的结合!这些画像在唐代敦煌壁画艺术占有不小的地位,构成丰富多彩、形色绚丽的佛教文化。(二)供养人物画

供养人物画主要是那些画家或者信徒在表现自己虔诚的信仰,它们有画家和其他人。画家用自己的劳动表达对佛的敬意,想为家人或者朋友祈福,想用绘画来积累功德。供养人的身份比较特殊,包含了许多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有百姓、苦行僧、皇家贵族、世袭豪门等。供养人会添一些“香油钱”!

无论如何,这些供养人物画像有两个目的:(1)是供养人画像的出现多为礼佛、供佛、赞佛、修功德、祈福祉等。(2)是以“家窟”题名者主要是显赫家世、炫耀身份。敬佛拜佛的意义已大大减弱,宗教色彩逐渐退却,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唐代繁荣的政治经济,服饰文化的融合等,这种含义大为上升。

(三)山水风景画

唐代敦煌壁画内容丰富多彩,人物画也灵活多姿,但是多姿的人物画太多也会让人审美疲劳,唐代的画家就很好的解决了审美疲劳的问题。用山水风景隔开了人物、连续的故事等,画面新颖完整,风景画在其中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如果没有山水风景画,那么整个壁画也会显得苍白无力,缺乏新奇感。

图1 盛唐第217窟南壁化城喻品

(四)世俗生活画

1983年敦煌壁画艺术展在法国巴黎举行时,纷纷赞誉敦煌“是从沙漠中保全下来的博物馆”,也称敦煌壁画为“墙上的图书馆”等。唐代敦煌壁画描绘了许多不同题材的绘画,同时也大量描绘了百姓生活的场景:侍女捣布、马夫走马、婚礼娶嫁、孩童嬉戏、农民收割等场景。虽然这些画面只能在一些角落里看见,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拉近了敦煌壁画与世人的距离。

(五)装饰图案画

敦煌壁画里的装饰图案画是画面里最常见的一种绘画,它是画家把所有代表吉祥,具有美好象征意义的物品、动物加以糅合、提炼、创新所绘制出来的图案,每个时代都有相同题材但内容有所不同的装饰画,这些画面种类繁多、数不胜数。最为典型的装饰图案画有窟藻井(图2)、房屋装饰、人物的配饰、分隔壁画的边饰等。

图2 初唐第329窟藻井

总而言之,以上这些唐代绘画,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彼此链接,相得衬映。更是具有集成性的综合艺术。

三、唐代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

唐朝以前的敦煌壁画也拥有自己独特风采,西魏时期的壁画吸纳了西域少数民族的文化,又将中原的绘画技法与绘画风格融合,把生活与信仰融入绘画创作中。那么以唐代的敦煌壁画艺术变得非常复杂紧凑完整,突破了长期的模仿,利用现实客观的条件,打破魏晋时的风格,于此同时保留了中原的文化特色,形成后人称赞的盛唐“敦煌风格”。敦煌壁画是从祖国西北的边陲,串联起的文化和绘画的珍珠,跨越千年的时空,至今保留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价值,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精神享受。

如果仔细观察,可以看出唐代敦煌壁画的特色很多,不妨我们只从线描、造型、构图、

赋彩等方面,简单分析唐代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

(一)线描

线描是中国绘画中最为基本的技法,竹子和毛发成就的中国的毛笔,毛笔在绘画线条在或轻、或重、或急、或缓的运动,注入了强烈的感情色彩,描绘出丰满、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

从敦煌壁画中可以看出,唐代时期的线描拥有自己的线描特点,虽然经过后人在上面反复描绘,但是依稀可以看出,唐朝时期的线描更加细腻,流畅。相比魏晋时期敦煌壁画的人造型用几根简单的线条描绘,而唐代时期人物的造型用流畅纤细的线条描绘,就连人物的发丝、服饰、配饰甚至菩萨的莲台、代表吉祥的祥云,在唐代的画家手下勾勒的一丝不苟,使绘画更加出神入化并出现了新的线描。而人物的造型运用了线条的柔软多变,将刚硬和飘逸的意象展现在我们眼中。唐代的用线不死板,即使在同一条线上,它也有不同的变化如:衣袂线条流畅、自然,裙摆飞逸,衣纹线粗细变化曲线妙曼,赋有飘动之感。这种线条的变化在同一副画面中就可以看到。

图3 盛唐莫高窟第39窟西壁龛顶飞天

唐代敦煌壁画大都采用线描的形式绘画,整个画面都充满了线条,线条多但是不杂乱。如果把唐代时期的壁画与前期的壁画相比,前期的壁画线条简单粗犷,多用线面来表达人物或物体。如果将唐代时期的画去掉颜色,那也是一副内容丰富的线描画,在唐代以后大多数画家,也纷纷模仿唐代时期绘画技法。仔细观察唐代壁画里的人物,可以看出人物的五官、肢体、手指也是用粗细不同的线条描绘的,让人物的肢体等器官具有立体感。配饰也非常复杂,线条的穿插虚实,让画面拥有了立体空间。摆动的衣裙,是线条的流动,使“飞天”更加协调、灵活,可以感受到衣裙飘飞的动律,其线描技法的精彩展现,为绘画的技法添了一份筹码。线条的表现既要考验画家自身的潜在实力,又要表现画面的张立,要给看画人感受到画面的爽快与活力,这也是画画最根本的要求。从大量的壁画中,我们也看到:唐代敦煌壁画的线描气势磅礴,布局严谨,运用各种线描技法,将大唐盛世的繁荣展现在我们面前,唐代的线描也体现了唐代绘画的艺术特色。(二)造型

唐代敦煌壁画和其他时期的壁画在造型上有非常大的差别,从唐代敦煌壁画中的大部分人物看来,不论是略大的神像,还是弟子像和菩萨像,它们从外部造型上看,都有一个共性——人物外表,面部、胸部、臀部、腿部都明显的较圆润丰满,给人一种精神抖擞、阳光健康、灵活灵现的感觉。人物的五官富于的表情,具有温和、慈祥、微笑、富贵之感。形象的来源多是唐代仕女、武将、书生等。绘画的内容也多是佛像画、故事画、民族传统神话等。在唐代时期佛教也比较盛行,所以佛像众多,但是佛像画里的佛像本身没有原形,只有对形体、内容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只有在想象力非常超人,同时又要非常好的造型能力,才能表现出来佛的形象,才能勾勒出多姿多彩的佛造型。唐代敦煌的飞天造型是中国造型艺术的精华,其空灵柔美的姿态,飞翔、俯冲、跳跃、歌唱与舞蹈,甚至它们结合乐器摆出各异的形态,变化无穷,其中唐代的壁画《反弹琵琶》就是典型的例子。裙摆舞动以及祥云、飞花的装饰使人物凌空飞舞。它比魏晋时期的飞天造型更加灵活,多姿多彩;比魏晋时期佛教壁画的形象也更加丰富!如:在天王的造型上,唐代壁画表现的形象更加勇武,人物虎背熊腰,但是没有脖子,更加突出男人的英雄气概;而在菩萨的造型上,唐代壁画所画的菩萨温润、柔和,脖子纤长衣带飘然,或站或坐在莲花坐上,表情祥和,让人看了之后内心瞬间平静许多!如果说天王的形象和武将的形象很相似,那么菩萨的形象就取自书生和妇女的形象!除了衣服服饰造型、人物动态,人物的表情也比唐以前的时期丰富许多!

图4 中唐第112窟南壁反弹琵琶

唐代人物形象相比魏晋时期,比较有活力,精神抖擞。人物的造型也不是北凉时期那么粗犷豪放,比北凉时期的人物多了一份内敛和温和。比起南朝时期的柔美飘逸,唐代的人物造型多了一份勇武强劲。人物的姿态比起其他时期更加灵活、舒适、人性,所以唐代时期表现的不是艺术造型而表现的是生命的力量。

(三)构图

首先,唐代敦煌壁画的构图特点,它受外来文化影响,整体构图与魏晋时期有了较为明显的差别:例如第172窟南壁《观无量寿经变》(盛唐)(图5)打破了魏晋时期整齐有序的构图,出现了错落有致的构图。唐代时期的敦煌壁画史无前例的打破的时空和空间观念,强烈的表达了主观的绘画思想,在构图上不拘一格,不拘束与客观事物的限制,最大限度的表达画面的连贯性。画面表现出来与前期最大不同就是用山水风景画、装饰图案画等图案将空间隔开,扩大画面的空间感。颠覆了魏晋时期的绘画观念,突破了客观事实给人们的限制,人们的视觉重心不受自然条件的约束,使壁画在构图上有了新的突破,形成新颖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构图形式。

图5 盛唐第172窟南壁观无量寿经变(局部)

其次,从众多的敦煌壁画里,不难看出壁画中既有独立性,又有整体性,这在视觉心理上占有的分量不可忽视。唐代敦煌壁画描绘了许多不同题材的绘画,如:侍女捣布、马夫走马、婚礼娶嫁、孩童嬉戏、农民收割等场景。虽然这些画面只能在一些角落里看见,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拉近了敦煌壁画与世人的距离。它们弥补了画面的构图空缺,拉近了神和人的距离。于此同时装饰图案画也在构图上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装饰图案画一般用在菩萨等人物的衣物、配饰、莲台上,或者用在建筑外表的装饰上,但是如果没有装饰图案画,那么整个画面会显得空洞,缺乏内容。其他时期也用装饰图案画作为构图要素,但是没有唐代时期运用的那么多、自然。

最后,佛教画在唐代壁画中出现较多,内容大多的想象出来的西方世界的佛国景象。这种壁画构图可以说是很宏伟壮观的,人物建筑也景色特别繁多密集。如果没有新颖的构图,画面将会显得凌乱不,唐代壁画很好的解决的人物繁多出现的矛盾。这就是唐代突破前期绘画的构图,灵活的画面布局,使得画面层次分明,主体突出,画面美感突出。(四)赋彩

唐代壁画注重用色的沉稳,和现代人喜欢的色调有所出入。现代人喜欢绚丽鲜亮的颜色,而唐代时期的画家喜欢缤纷的色彩外,他们还喜欢旧色,就是相对沉稳的颜色,色调质朴淳厚,气氛庄重热烈。也正是这种沉稳的颜色,在经过千年的风雨后,时间的侵蚀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颜色,一种人看见想追究其根源的色彩。

在敦煌壁画里,赋彩是一件神圣的事情,通过赋彩来衬托人物的形象,通过赋彩来表达人物的情感,这种赋彩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例如唐代敦煌壁画往往喜欢用金色来表达佛的形象,金色也代表权利与高贵、富丽等。而金色也大多用在佛和菩萨的衣物和装饰品上,也正所谓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在绘画中也少了黑灰色,黑灰色自古以来大都被视为不吉利、黑暗、反面的象征。所以在敦煌壁画中魔的形象也大多采用蓝黑,或蓝灰色来渲染分为,来衬托佛的高大宏伟的形象。之外还有许多景色都以金色和红色来渲染建筑的雄伟壮丽。红色代表蒸蒸日上、代表中国的颜色、代表斗志激情等。在外国,很多人都知道中国人喜欢红色,许多国家的唐人街的标志也是红色。在唐代也有一个说法就是没有红色的画被称为素画,由此可以看出红色对唐代人的重要性。对于红色的喜爱,也体现在了唐代时期的壁画中。不难看出,北周白壁为底,整体颜色淡雅柔和,隋代壁画用金色作为装饰,是画面靓丽辉煌;唐代壁画色彩辉映,重视颜色基本的装饰作用。经过大量的总结糅合,在初唐和盛唐的壁画中,画家在用色方面别具一格,在设色手法上也有不同成都的晕染,使宏伟场景中的人和宏伟的场景达到协调统一,画面立体效果

和质量进一步提升。

如隋朝之前壁画相比唐代,它的绘画用色不如唐代那么丰富,主要用红褐色做背景背景色也比较单一。唐代壁画五色辉映,特别重视色彩自身的装饰作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颜色搭配和色调统一,创造了多种染色的技法。如初唐第57窟南壁中央《阿弥陀佛说法》(图6)中的观音菩萨,大量运用金色,人物的表情传神、面部清秀,用分色手法晕染,皮肤看起来柔软有光泽、年轻活力,身体的形态也超凡脱俗,看起来不像一位高高在上的观音菩萨,更像一位美丽非凡、温柔尔雅的东方侍女,亭亭玉立、娇羞妩媚,是初唐时期的精品之作。

图6 初唐第57窟南壁阿弥陀佛说法(局部)

四、唐代敦煌壁画对后世壁画的影响

唐代敦煌壁画是一个内容丰厚、文化底蕴非凡的艺术整体,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可估量。它在艺术的领域给我们提供了非凡的资源,在线描、造型、构图、赋彩等艺术特色彼此融合,形成完美和谐、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唐代敦煌壁画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给中国艺术史和美学史有独特的贡献,并将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财富,不断的给我们启示。越深入的研究敦煌艺术你会发现古人的审美也是如此的精彩。我们不妨有必要去深入考察,以进一步洞悉其中文化奥秘。

唐代敦煌壁画一般意义是壁画,是佛教资料的宝库,与其他时期的壁画相结合,给人美的感受,成为敦煌壁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壁画占敦煌艺术大部分空间,构成一个立体的、大型的综合艺术。以壁画为切入点,则能相对比较好把握住敦煌艺术中的唐代壁画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不仅如此,唐代敦煌壁画还是一种代表唐代历史的艺术,它承载了众多的艺术。如果我们不去了解唐代的壁画,那么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失去的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一种灵魂。唐代敦煌壁画艺术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分影,是文化的载体,是宗教的传播者。唐代的敦煌艺术是敦煌艺术的高潮阶段[8],也是敦煌壁画的巅峰时期。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去了解唐代敦煌壁画艺术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敦煌壁画的内容太多,也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学习,但是文化的流失让我们心痛,不可挽救的艺术与文化让我们清醒,精彩的文化要我们去保护。

结语

唐代时期的敦煌艺术特色结合了西域和中原的文化特色,表现出大度、内敛的底蕴,打破常规,突破自我,在表现出人物的迥异的造型,又将自身的文化相融合,突出人物的真实性和画面的世俗性。绘画的形式与内容部分割,壁画的神态自然走向了形神统一。唐代敦煌艺术在特色上是赋彩朴实的,它跨越了地域与种族,跨越了时空与文化,形成新的艺术特色。

唐代敦煌壁画艺术始于宗教,终于审美。这时期的艺术达到了空前的辉煌时期。艺术之美——突出了线条,体现了节奏,高扬了旋律,传达了精神,并附有中华艺术美学追求——乐舞精神。总之唐代敦煌壁画艺术作为一种宗教艺术、综合艺术、多民族艺术和民间艺术,无疑提供了“大艺术”的理想范本,从而给我们以新的启示。

大千世界,从黑夜与白昼的相互交替,时间的流逝,潮涨潮落,斗转星移,直至人体的呼吸、心脏与脉搏的跳动、大脑的信息传递,都具有一定的节奏和规律。因此,所有的艺术也离不开历史的节奏。而唐代的画家们将节奏最基本的元素:线描的长短、疏密、缓急、浓淡,造型的夸张、起伏、动静、大小,构图的高低、对比、空间、结构,赋彩的浓淡、冷暖、和谐、色调等,以其不同的形态、方式,充分展现在唐代敦煌壁画艺术之中,让壁画艺术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胡同庆. 著《魅力敦煌从美学角度欣赏敦煌艺术》.[M].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2] 胡同庆.著《品味敦煌》.[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3] 樊锦诗.著《莫高窟史话》.[M].主编,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4] 胡同庆、罗华庆.著《解密敦煌》[M],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5] 刘进宝.著《敦煌学论述》.[M].甘肃教育出版社,1991

[6] 胡同庆王义芝.著《本色敦煌壁画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事》.[M],中国旅游出版社,2014

[7] 高国潘.著《敦煌民俗学》.[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8] 易存国.著《敦煌艺术美学:以壁画艺术为中心》.[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9] 项楚、戴莹莹.著.《敦煌文化》.[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