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球刻蚀技术

合集下载

纳米材料的性能与制备方法

纳米材料的性能与制备方法
已经知道,纳米粒子是尺寸在1—100 nm之间的粒子,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通常的纳米材料是由纳米粒子组成的。 从一般微观和宏观的观点看,这样的系统既非典型的微观系统亦非典型的宏观系统,是一种典型的介观系统,具有下述效应,并由此派生出传统固体不具有的许多特殊性质。
团簇特性
团簇的尺寸由小而大的结构及构型的互相转化。各种可能构型的稳定性。碳簇的各种结构和拓扑学。碳簇的电子能级、能带结构。
团簇理论
典型的团簇:碳簇C60 (足球稀 ) -----------富勒烯系列全碳分子的代表
富勒烯(fullerene)是由碳原子形成的一系列笼形分子的总称,它是碳单质的第三种稳定的存在形式,C60是富勒烯系列全碳分子的代表。
什么是纳米材料?
问题三:纳米材料的两个必备条件?
问题四:请说出纳米材料的分类依据并举例
按结构的维数分: 零维结构材料(OD) :纳米颗粒、原子团簇; 一维结构材料(1D) :纳米丝、纳米棒、纳米管; 二维结构材料(2D) :超薄膜、多层膜、超晶格; 三维结构材料(3D) :纳米块体材料。
(2)按化学组成及其特性:(3) 按材料物性: 纳米金属 纳米半导体 纳米陶瓷 纳米磁性材料 纳米玻璃 纳米光学材料 纳米高分子 纳米超导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热电材料等 (4)按其应用: 纳米电子材料 纳米光电子材料 纳米生物医用材料 纳米敏感材料 纳米储能材料等。
第三章 纳米材料的性能 及制备方法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提问:
谈谈你对材料及其重要性的认识。 什么是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的两个必备条件? 请说出纳米材料的分类依据并举例。
谈谈你对材料及其重要性的认识。 材料的发展历史:

图案化蓝宝石衬底的制备方法及关键技术分析

图案化蓝宝石衬底的制备方法及关键技术分析

Material Sciences 材料科学, 2020, 10(1), 63-74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20 in Hans. /journal/mshttps:///10.12677/ms.2020.101009Study of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KeyTechniques of Patterned Sapphire SubstrateZhiyuan Lai1, Kaihong Qiu2, Xiang Hou2, Jiangtao Zhang1, Zhongwei Hu1*1Institute of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Huaqiao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2Fujian Zoomking Technology Co., Ltd., Longyan FujianReceived: Dec. 31st, 2019; accepted: Jan. 13th, 2020; published: Jan. 20th, 2020AbstractThe patterned sapphire substrate (PSS) is a new technology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to improve the luminous rate of LED.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patterned sapphire sub-strate to improve the light-emitting rate of GaN-based LED, the effect of surface microstructure (geometry and size) on the luminous efficiency of LED, and focuses on the key technologies in the preparation of patterned sapphire substrates, including the preparation of mask and graphic transfer technology, as well as two main methods of substrate preparation are: dry etching and wet corrosion,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wo preparation methods are com-pared. Finall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nano-patterned sapphire substrate is the key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future.KeywordsPatterned Sapphire Substrate, Gallium Nitride (GaN), Mask, Etching图案化蓝宝石衬底的制备方法及关键技术分析赖志远1,仇凯弘2,侯想2,张江涛1,胡中伟1 *1华侨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福建厦门2福建中晶科技有限公司,福建龙岩收稿日期:2019年12月31日;录用日期:2020年1月13日;发布日期:2020年1月20日*通讯作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刻蚀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刻蚀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29

科研热词 刻蚀 等离子体 湿法刻蚀 光子晶体 金刚石薄膜 自组装 灭菌 大肠杆菌 多孔硅 反应离子刻蚀 金属 金刚石膜 远程氧等离子体 表面形貌 薄膜体声波谐振器 终点检测 纳米线 等离子体刻蚀 硬质合金刀具 硅微陀螺 激光刻蚀 滤波器 湿法腐蚀 接触角 振荡器 微机电系统 尿素 射频微机电系统 太阳盲光电探测器 场效应晶体管 场发射 图形化加工 图形化 双工器 化学气相沉积 化学刻蚀 刻蚀速率 光电化学 光栅 体硅工艺 传感器 oes mems icp 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 高性能成像探测和仿真 高密度光栅 面内垂直侧壁表面压阻 面内侧面压阻 非晶碳 非易失浮栅存储器 静电梳齿致动器
透镜制作 透射光栅 远程氧等离子体 软刻蚀 软x射线 转移电子效应 超疏水表面 超临界流体 谐波混频 谐振器 计算机控制光学 表面自由能差 表面纳米结构 表面拉曼增强 表面成形 表面性能 表面形貌 表面势垒 表面 衍射光栅 血管支架 血管再狭窄 蚀除量 虚拟工艺 荷花效应 芯片 自限制氧化 自适应光学 自分离硅微通道 脊形波导 脉冲功率 聚酰亚胺薄膜 聚酰亚胺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 聚四氟乙烯 聚合物 结合能 织物 细胞融合 细胞电融合芯片 纳米颗粒 纳米金刚石薄膜 纳米结构 纳米孔金膜 纳米压印 约瑟夫森结 约束刻蚀剂层技术 紫外探测器 粒子模拟 等离子体处理 离子束抛光 磁控溅射 碳纳米管 硅衬底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半导体相关解决方案(3篇)

半导体相关解决方案(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半导体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半导体作为电子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医疗、汽车等领域。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半导体需求,提供高效、可靠、低成本的半导体相关解决方案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半导体相关解决方案。

二、半导体材料解决方案1. 单晶硅材料单晶硅是半导体产业的基础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单晶硅材料解决方案:(1)多晶硅制备: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或物理气相沉积(PVD)等方法制备多晶硅,再通过切片、研磨、抛光等工艺制成单晶硅片。

(2)直拉法生长单晶硅:采用直拉法(Czochralski法)生长单晶硅,该方法具有生长速度快、晶体质量好等优点。

(3)化学机械抛光(CMP):通过CMP技术提高单晶硅片的表面平整度和光洁度,降低器件的制造成本。

2. 氮化镓(GaN)材料氮化镓材料具有高击穿电压、高电子迁移率、低热导率等优异性能,是新一代半导体材料。

以下是一些氮化镓材料解决方案:(1)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制备:采用MOCVD技术制备氮化镓薄膜,具有良好的生长效率和材料质量。

(2)物理气相沉积(PVD)制备:采用PVD技术制备氮化镓薄膜,具有低成本、易于控制等优点。

(3)离子注入:通过离子注入技术提高氮化镓的导电性能,降低器件的功耗。

三、半导体制造工艺解决方案1. 光刻技术光刻技术是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以下是一些光刻技术解决方案:(1)传统光刻技术:采用光刻机、光刻胶、掩模等设备进行光刻,适用于0.5μm以下工艺。

(2)极紫外(EUV)光刻技术:采用极紫外光源、光刻机、光刻胶、掩模等设备进行光刻,适用于7nm以下工艺。

(3)纳米压印技术:采用纳米压印技术直接在硅片上形成纳米级别的图案,具有高分辨率、低成本等优点。

2. 刻蚀技术刻蚀技术是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刻蚀技术解决方案:(1)干法刻蚀:采用等离子体刻蚀、离子束刻蚀等方法进行干法刻蚀,具有高精度、低损伤等优点。

纳米技术及运用

纳米技术及运用

纳米技术及运用纳米(nanometer):长度单位的一种,1纳米=10-9米,即十亿分之一米。

大约相当于头发粗细的八万分之一。

“nanometer“"源自拉丁文,意思是"矮小"。

纳米的确微乎其微,然而纳米构建的世界却是神奇而宏大的。

21世纪,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和纳米科学技术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主流。

人们普遍认为,纳米技术是信息和生命科学技术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共同基础。

纳米技术所带动的技术革命及其对人类的影响,远远超过电子技术。

纳米技术包含下列四个主要方面:⒈纳米材料: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1—100纳米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

这种既具不同于原来组成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的物质的特殊性能构成的材料,即为纳米材料。

如果仅仅是尺度达到纳米,而没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也不能叫纳米材料。

过去,人们只注意原子、分子或者宇宙空间,常常忽略这个中间领域,而这个领域实际上大量存在于自然界,只是以前没有认识到这个尺度范围的性能。

第一个真正认识到它的性能并引用纳米概念的是日本科学家,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用蒸发法制备超微离子,并通过研究它的性能发现:一个导电、导热的铜、银导体做成纳米尺度以后,它就失去原来的性质,表现出既不导电、也不导热。

磁性材料也是如此,象铁钴合金,把它做成大约20—30纳米大小,磁畴就变成单磁畴,它的磁性要比原来高1000倍。

80年代中期,人们就正式把这类材料命名为纳米材料。

⒉纳米动力学,主要是微机械和微电机,或总称为微型电动机械系统,用于有传动机械的微型传感器和执行器、光纤通讯系统,特种电子设备、医疗和诊断仪器等.用的是一种类似于集成电器设计和制造的新工艺。

特点是部件很小,刻蚀的深度往往要求数十至数百微米,而宽度误差很小。

这种工艺还可用于制作三相电动机,用于超快速离心机或陀螺仪等。

在研究方面还要相应地检测准原子尺度的微变形和微摩擦等。

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的原理与进展

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的原理与进展

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的原理与进展吴世康【摘要】表面等离子共振光谱(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是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的一门技术.它是一种无标记的、可用于实时定量检测某些固定于传感芯片上的组分与被结合物种间的绑定亲合度(binding affinity)、且可用于对相对小量物质进行检测的重要手段.由于它可方便地研究不同生物或化学物种的有关反应与动力学问题,因此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文对有关等离子共振现象的形成及其作为敏感检测手段的机制、原理和改进等问题作了简要的介绍.【期刊名称】《影像科学与光化学》【年(卷),期】2017(035)001【总页数】11页(P15-25)【关键词】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纳米球刻蚀法;贵金属纳米颗粒;超常光学传输【作者】吴世康【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北京100190【正文语种】中文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器作为一种灵敏有力的检测工具,可“实时”监测和分析不同的生物与化学物种[1-3]。

它独特的对于低分子量化合物的表征与定量检测的能力,使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4,5],在诊断学、制药学、食品安全、环境监测以及国土安全等不同领域中发挥出强大的作用。

SPR传感器也是一种光学折射计,可用于测定SPR传感面上介质材料折射率的变化。

这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一种独特和简单的光学现象,即在其作为敏感部分的贵金属导带内,自由电子发生了集合的相干振荡。

首先,这一振荡出现于金属/介电体的界面上,这是由于入射光(即电磁波)激发所引起的相互作用而发生的。

这些由共振而建立起来的电荷密度的振荡,可称之为表面等离子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SPP)。

然后,SPP就会形成一个按指数而衰减的电场,穿透进入到周围深度约几百纳米的介质中去。

这一瞬时逝去的电场(evanescent field,倏逝场)高度敏感于周围介质折射率的变化,当敏感介质的折射率有所改变时,则用于激发SPR的入射光的特征(如:角度、波长、相位等)也会随之而变,于是它就可感知引起介质折射率变化的外来物种的存在,达到检测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助 财 斟 2005年第9期(36)卷 纳米球刻蚀技术 

钟智勇 ,刘 爽。,赵文多 ,李敏姬 ,张怀武 (1.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I ̄)ll成都610054; 2.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t)11成都610054) 

摘 要: 纳米球刻蚀技术是一种并行的制备纳米点 阵的自组装方法,其核心是二维有序纳米胶体球阵列 掩膜的制备。本文详细介绍了二维有序纳米胶体球阵 列掩膜的各种自组装合成原理与方法,分析了各种工 艺参数的纳米阵列的影响。最后,综述了纳米球刻蚀 技术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关键词: 纳米球刻蚀;纳米阵列;纳米加工 中图分类号:TB383;TN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OO1-9731(2005)O9—1312一O4 

1 引 言 纳米科学和技术所涉及的是具有尺寸在1~ 100nm范围内结构的制备和表征。普通光学光刻的分 辨率极限是200nm,故制作纳米尺寸的单元目前常采 用电子束光刻(electron—beam lithography,EBL)L1 和 X射线光刻(X—ray lithography,XRI )技术L2],其中 EBL是串行处理模式,极限精度为1~2nm,由于刻蚀 速度只有1cm。/s而不利于商业运用;XRL精度由于 受光电子分布范围和散射效应的影响,精度稍低,为 20 ̄50nm,但它具有并行处理的能力;将EBL的精度 和XRL的并行处理能力结合起来,人们开发了基于扫 描隧道显微镜(sTM)的纳米光刻技术,但它同样受到 串行处理的限制。故开发价廉而且具有并行处理能力 的纳米刻蚀技术是纳米科学的研究重点之一[3]。 最近科学家研发出一种称为纳米球刻蚀技术 (nanosphere lithography,NSL)[4 。 的方法用于制备 纳米结构,这个方法是使用尺寸分布窄的纳米胶体球, 如聚苯乙烯分子,利用其高度排列整齐的“自组装效 应”制成薄膜,在基板上以六方最密堆积的形式排列成 周期结构,并可以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如浓度比例或转 速等,可以改变薄膜层数及厚度。此法最大的特色就 在于所需的仪器设备相当低廉,且工艺容易操作;只需 变化不同纳米颗粒球的粒径,便可在各种基板上得到 不同纳米尺寸的大面积周期阵列结构。 回顾以下NSL的发展历史是必要的[4]。NSL技 术最早可以追溯到1981年,Fisher和Zingsheim开创 性地将自然组装的聚苯乙烯纳米球作为掩膜引入到可 见光区的接触成像。1982年Deckman和其合作者极 大地扩大了Fisher方法的应用领域,证明自组装纳米 球单层膜既可用作薄膜材料的沉积,也可用作刻蚀的 掩膜,并将该法命名为自然刻蚀法(natural lithogra— phy) 以后,美国西北大学的Duyne教授利用这种方 法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并将这种方法重新命名更 能描述其特点的纳米球刻蚀(nanosphere lithogra— phy),Dunyne主要做了以下改进[5]:(1)在单层膜纳 米球掩膜的基础上,开发了双层纳米去掩膜技术;(2)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单层和双层掩膜制备的Ag 周期颗粒阵列的光学特性;(3)大幅度地提高了周期 颗粒阵列的面积,达l0~lO0/ ̄m。。正是因为Duyne 教授采用纳米球刻蚀技术制备纳米颗粒阵列,并研究 其表面增强Raman散射效应而获得美国物理学会颁发 的2004年度Plyler奖[6]。NSI 技术目前是被认为价 廉(<1美元一个样品)、并行,高产额的通用材料纳米 制备技术,它在世界上的实验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 究诸如与尺寸有关的材料的光学、磁学、电化学、热动 力学和催化等特性。 2纳米球刻蚀技术原理 通过某种方式将具有相同大小和形状(通常是球 形)的胶粒排布在经过处理的具有良好亲水性的平整 基片上,一般情况下,这些胶粒在基片表面上是随机排 布的,但是适当地控制条件,则这些胶粒可以通过自组 装过程在基片上形成阵列。在这些密排的球体之间会 形成空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这些带空隙的点阵作 为掩膜,通过蒸发、溅射等成膜方法可以将其它材料沉 积在基片上,最后通过常规的剥离工艺就可以得到颗 粒阵列。当然如果胶体球能承受足够大的能量轰击, 可以将胶体球二维阵列间的空隙通过干法工艺,如反 应离子刻蚀或氩离子刻蚀技术将其转移到基片表面 上L7],还有如果胶体球与基片表面是化学联接的,则可 能通过溶液相沉积或湿法刻蚀来完成图形的转移。图 1 L8 中就是首先用滴管滴一滴胶体悬浮液在基片上(图 la),将分散剂蒸发掉留下密排的纳米球阵列,然后通 过沉积薄膜(图1b)和剥离工艺(图lc)得到的颗粒点 阵。通过适当的工艺,这些密排的球体之间会形成三 角锥形(单层密排)和六角锥形(双层密排)的空隙,如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490290) 收到初稿日期:2004—08—30 收到修改稿日期:2005—02—18 通讯作者:钟智勇 作者简介:钟智勇 (1970--),男.四川资阳人,副教授.博士,2002 ̄2003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赴英University of York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纳米磁性材料与应用的研究。 塑要篁! 壁型丝堇 图2所示 。当然,这些锥形的单元可以通过某种方 

式,如象后面要介绍的采用角度分辨纳米球刻蚀法,或 热退火等方法来改变单元的形状。 

(b】 纳米球双层掩胰及阵列 图2 纳米球掩膜制备的阵列 

Fig 2 Nanostructured arrays fabricated by nanosphere mask 

3二维【2D)胶体球阵列的自组装形成方法 采用NSL技术制备2D纳米阵列,关键是必须用 自组装的办法形成有序的2D胶体纳米球阵列掩膜。 目前,已有很多方法形成这样的掩膜,归纳起来这些方 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3.1 利用表面张力自组装 如图3所示,该法利用的是在液体薄膜中的胶体 球间的表面张力相互吸引在平整的基片上自组装形成 六角2D阵列。典型的是将含有胶体球的悬浮液扩散 到基片上,控制工艺条件使溶剂缓慢蒸发,这样胶体球 就会自组装成阵列。Dimitrov等L】 曾通过光学显微 镜观察了自组装过程,发现当液体层的厚度接近胶体 球的直径时,就会形成核,即包含由许多胶体球的有序 区域;紧接着更多的胶体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向核周 围移动,最后自组装为阵列。为了在较大区域形成有 序的阵列,则要求基片平整度高,干净而且化学特性均 匀。对胶体球分散剂(溶剂)的要求则是能完全浸润基 片表面,通常是在分散剂中加表面活性剂,或者直接在 基片表面预涂一层表面活性剂。 通过旋涂法(spin—coating)可以使纳米球在基片 上均匀分布,加速溶剂的蒸发n引。而更为简单的方 法 ” s 是将滴有纳米球悬浮液的基片放在一个封闭 的小盒子中。并且把基片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倾斜放 置,使纳米球在较长的时间内自然组装。在这种方法 中,倾斜角一般保持在3~15。之间 。另外悬浮液的 蒸发速度对最后的阵列结构有相当大的影响,可以通 过控制封闭盒子里的湿度和温度来控制,文献l1。 在这 方面做了深入研究。 Evaporate 图3 Fig 3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in liquid film spread on solid sustrate via attractive capillary foreesDo3 利用这种方法自组装形成2D阵列,对基片的要 求也非常严格 。如基片的的浸润特性和化学均匀 性。另外,悬浮液的浓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参数n ,原 则上讲,只要知道了要涂覆的面积,就可以从理论上算 出所需已知浓度的悬浮液,但是考虑到悬浮液在边缘 上的堆积,故实际的浓度应高些。 3.2静电自组装法Ll 如图4,带负电的胶体球通过静电作用被表面带 正电的基片吸附,被吸附的胶体球之间的排斥力(库仑 力)能在一定范围内(特征长度)阻止基片再吸附其它 胶体球,并且使得胶体球之间能形成短程有序的空隙。 当基片不能再吸附其它胶体球,形成饱和覆盖时,我们 称达到了挤塞极限(jamming limit)。胶体球之间的空 隙可以通过胶体溶液的盐浓度控制,比如提高盐的浓 度,会增加球之间的排斥力,从而使吸附球之间的空隙 变小。这种自组装方法,可以通过改变胶体液盐的浓 度、pH值,胶体球和基片表面电荷密度等参数来独立 控制特征尺寸、形状以及平均间隙。 G p s o 蹁 

图4 静电自组装法 Fig 4 Electrostatic self-assembly 3.3利用空气一液体界面自组装 又称漂移法(floating—transferring),如图5所示, 这种方法首先是在空气一液体界面上形成2D胶体球阵 列,然后将该阵列转移到基片上作为掩膜。当然,要在 空气一液体界面上形成2D阵列,对胶体球表面进行改 

~圈 1314 助 性是必要的,一般用醇类化学试剂做扩散剂n ,就能 保证胶体球气一液界面扩散后只有部分浸没人液体表 面。胶体球是通过强的吸引作用(如由于非对称界面 引起的偶极子作用)来自发地形成2维集聚。该集聚 的形貌呈现分形特征,单元形状与大小可以通过许多 参数改变,如胶体球的大小,液体的浓度与表面的亲水 性,胶体球的电荷密度,液体的电解质特性L1 。采用 漂移法可以将胶体球转移到任意平面甚至弯曲表面 上,从而扩大了胶体球刻蚀的应用范围,合成的二维胶 体阵列的尺度可以达到平方厘米量级 j,足以作为大 尺度刻蚀的掩膜。这种方法除了可以转移单层胶体阵 列外,也可以转移双层胶体阵列,方法是先在转移到基 片上的单层胶体阵列烘干,然后在重复一次先前的过 程就行了_1 。 

材 料 2005年第9期(36)卷 

图5 空气一液体界面自组装n们 Fig 5 The air 。liquid interface via long 。range attractive interactions[103 3.4在电场作用下自组装 这种方法又称电泳(electrophoretic)法。将基片 的底面涂上电极,然后胶体球悬浮液扩散到基片上表 面,在基片上方的适当位置再加一平行电极,在这对电 极间(基片为阳极)施加足够强的电场,如 50~100V/era,这样原来在阳极随机排布的胶体球就 会在电场的作用下互相靠拢形成稳定的2D六角阵 列。这个过程很容易通过改变电场大小调整。 

图6 电泳法自组装m] Fig 6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州 

4纳米球刻蚀技术的发展 NSL方法已成为近乎成熟的二维纳米阵列的合 成方法,但是其本身还存在不足,如不能控制形成阵列 中的缺陷(包括点缺陷和位错)密度lJ。。,不能独立的改 变单元以及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尺寸[s ,以及难形成 大面积有序阵列[2 。针对这些不足,以及纳米科学 与技术发展的要求,人们在不断改进该方法,或将该方 法与其它纳米制造技术结合来提升其制备范围。 角度分辨纳米球刻蚀法[angle—resolved nano— sphere lithography,ARNSL] ]是普通NSL法的简单 改进,它是改变已涂覆纳米球衬底与沉积方向的角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