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复习题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复习题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复习题

第一章常用数据结构及算法

1.1 线性表逻辑结构及运算

例一.简单线性表举例:

La=(Sun,Mon,The,Wed,Thu,Fri,Sat),其中的元素是字符串,表的长度为7。

Lb=(84,79,95,72,90,74),其中的元素是整型,表的长度为6。

Lc=(stud1,stud2,……,stud30),其中的元素为下列结构体类型:

struct StudentInfo{

int No; //学号

char *name; //学生姓名

int age; //学生年龄

...;

}

例二.图书馆的书目检索系统,如下图所示。

由这三张表构成的文件便是自动检索系统的数学模型的主要部分,其中各个表之间存在着简单的线性关系,即数据结构。

1.2顺序表

例一.顺序存储结构线性表的典型操作算法。

类型定义如下:

数组形式类型定义指针形式类型定义

典型操作算法:

(1)初始化(2)销毁

例二.比较两个线性表的大小。

分析:

两个线性表的比较可以依据下列方法:设A、B是两个线性表,均用向量表示,表长分别为m和n。a和b分别为A 和B 中去除最大共同前缀后的子表。

如A=(x,y,z,y,z,x,z),B=(x,y,z,z,y,x,x,z),两表的最大共同前缀为(x,y,z) 。

则a=(y,z,x,z),b=(z,y,x,x,z),

若a=b= 空表,则A=B;

若a=空表且b≠空表,或两者均不空且a首元素小于b首元素,则A

否则,A>B。

算法思路:首先找出A、B的最大共同前缀;然后求出a和b,之后在按比较规则进行比较,

A>B 函数返回1;A=B返回0;A

算法如下:

int compare(int A[],int B[],int m,int n)

{

int i=0,j,a[],b[],ma=0,nb=0; /* ma,mb分别为a,b的长

度*/

while (A[i]==B[i]) i++; /*找最大共同前缀*/

for (j=i;j

{

a[j-i]=A[j];ms++; } /*求数组a*/

for (j=i;j

{

b[j-i]=B[j];ns++; } /*求数组b*/

if (ms==ns&&ms==0)

return 0;

else if (ms==0&&ns>0 || ms>0 && ns>0 &&

a[0]

return –1;

else

return 1;

}

例三.设数组R[0..n-1]的n个元素中(n>1)有多个零元素,试将R中所有非零元素依次移动到R 数组的前端R[0..i](0≤i≤n)中的算法。

参阅数组移动算法如下:

void move(int r[],int n)

{

int i=-1, j;

for(j=0;j<=n-1;j++)

{

if (r[j]!=0)

{

i++;r[i]=r[j];

if (i!=j)

r[j]=0;

}

}

1.3链表

例一.链式存储结构线性表的典型操作算法。

类型定义如下:

典型操作算法:

(1)初始化链表(2)销毁

int InitList(LINKLIST *L) {

L->head=(*LINKLIST)malloc(size

of(LINKLIST)); //为头结点分配存储单元

if (L->head)

{L->head->next=NULL;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

(3)清空链表(4)求链表长度

void ClearList(LINKLIST *L) {

LINKLIST *p;

while (L->head->next) {

p=L->head->next; //p指向链表中头结点后面的第一个结点 L->head->next=p->next; //删除p结点

free(p); //释放p结点占据的存储空间

}

}

int ListLength(LINKLIST L) {

LINKLIST *p; int len;

for(p=L.head,

len=0;p->next==NULL;

p=p->next,len++);

return(len);

}

return 0;

s=(LINKLIST*)malloc(size of(LINKLIST));

if (s==NULL) return 0;

s->elem=e;

for

(p=L->head,j=0;p&&jne xt;j++); //寻找第i-1个结点

s->next=p->next;

p->next=s; //将s结点插入

return 1;

} return 0;

for(p=L->head,

j=0;jnext,j++);

s=p->next; //用s指向将要删除的结点

*e=s->elem;

p->next=s->next; //删除s 指向的结点

free(s);

return 1;

}

例二.假设单链表的表头指针用head表示,写出将其所有结点按相反次序链接的算法。

分析:

依次取原链表中的每个结点,将其作为第一个结点插入到新链表中去,指针p用来指向当前结点,p为空时结束。

参照算法如下:

void contrary(Linklist head)

{

LNode *p,*q,*s;

p=s=head; /*p指向第一个数据结点*/

head->next=NULL; /*将原链表置为空表*/

while (p)

{

q=p; p=p->next;

q->next=s; /*将当前结点插到头结点的后面*/

s->next=q;

}

head=s;

}

例三.已知单链表的表头指针用head表示,删除其重复结点。

分析:

用指针p指向第一个数据结点,从它的后继结点开始,查找与其值相同的结点并删除,直到表结束;p再指向下一个,依次类推,p指向最后结点时算法结束。

参照算法如下:

void DeleteList(LinkList head)

{

LNode *p,*q,*s;

p=head->next; /*p指向第一个结点*/

if(p==NULL) return;

while (p->next)

{

q=p;

while (q->next) /*从*p的后继开始找重复结点*/

{

if(q->next->data==p->data)

{ s=q->next; /* 找到重复结点,用s指向,删除*r

*/

q->next=s->next;

free(s);

}

else q=q->next;

}

p=p->next;/*p指向下一个,继续*/

}

}

1.4栈

例一.设计顺序栈的操作算法。 参阅程序代码如下:

(1)顺序栈的结构定义

(2)初始化栈

(3)入栈

(4)出栈

例二.将从键盘输入的字符序列逆置输出。 参照算法如下:

{

STACK s; /*定义一个栈结构S*/

char ch;

InitStack(&s); /*初始化栈*/

while ((ch=getchar())!='\n') /*从键盘输入字符,直到输入换行符为止*/ Push(&s ,ch); /*将输入的每个字符入栈*/

while (!StackIsEmpty(s)) /*依次退栈并输出退出的字符*/

{

Pop(&s,&ch);

putchar(ch);

}

putchar('\n');

}

1.5队列

例一.设计顺序队的操作算法。

参阅程序代码如下:

(1)循环队列的类型定义(2)初始化队

#define MAXSIZE 10 //队的大

typedef struct{

datatype data[MAXSIZE];

//存放队中数据元素的

存储单元

int front,rear; //队头队尾指

int num; //队中元素个数

} QUEUE;

(3)入队(4)出队

例二.构建杨辉三角。

分析:

第1 行 1 1

第2 行 1 2 1

第3 行 1 3 3 1

第4 行 1 4 6 4 1

可以看作求二项式系数:

设第i-1行的值为:(a[0]=0) a[1]..a[i] (a[i+1]=0)

则第i 行的值为: b[j] = a[j-1]+a[j], j=1,2,…,i+1

假设只计算三行,则队列的最大容量为5。如下图所示:

参照算法如下:

InSeq (&q,1); /* 第一行元素入队*/

/* 产生第n行元素并入队,同时打印第n-1行的元素*/

while(n<=N)

{

i=m; for(;i;i--) printf(" ");

m--;

InSeq (&q,1); /* 第n行的第一个元素入队*/

for(i=1;i<=n-2;i++)

/* 利用队中第n-1行元素产生第n行的中间n-2个元素并入队*/ {

OutSeq (&q,&temp);

printf("%d ",temp); /* 打印第n-1行的元素*/

GetHead(&q,&x);

temp=temp+x; /*利用队中第n-1行元素产生第n行元素*/ InSeq (&q,temp);

}

OutSeq (&q,&x);

printf("%d\n\n",x); /* 打印第n-1行的最后一个元素*/

InSeq (&q,1); /* 第n行的最后一个元素入队*/

n++;

}

}

1.6 二叉树

例一、将百分制转换为五级分制的程序。

分析:

该程序很容易实现,算法如下:

if (score<60) grade=”E”;

else if (score<70) grade=”D”

else if (score<80) grade=”C”

else if (score<90) grade=”B”

else grade=”A”;

该判定过程可以用下图所示的判定树来表示。

图(a)

如果上述程序需要反复使用,而且每次输入量很大,则应考虑效率问题,即其操作所需要的时间。因为在实际中,学生成绩在五个等级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假设其分布规律如下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80%以上的数据需进行三次或三次以上的比较才能得出结果。假定以5,15,40,30和10为权构造一棵有五个叶子结点的哈夫曼树,则可得到如图(b)所示的判定过程,它可使大部分的数据经过较少的比较次数得出结果。

图(b)

由于每个判定框都有两次比较,将这两次比较分开,得到如图(c)所示的判定树,按此判定树可写出相应的程序。假设有10000个输入数据,若按图(a)的判定过程进行操作,则总共需进行31500次比较;而若按图(c)的判定过程进行操作,则总共仅需进行22000次比较。

图(c)

例二.电文编码:

假定用于通信的电文为“ABACCDA”,其中由4个字母A,B,C,D组成,请设计编码方案。

分析:

编码方案1:电文中只有4个字母,可以使用2位二进制编码:

则上述电文编码为:00010010101100 共14位。译码时,只需每2位一译即可。特点:等长等频率编码,译码容易,但电文不一定最短。

编码方案2:采用不等长编码,让出现次数多的字符用短码:

则上述文字的电文为:000011010 共9位。但无法译码,它即可译为BBCCACA,也可译为AAAACCDA等。

编码方案3:采用不等长编码,让出现次数多的字符用短码,且任一编码不能是另一编码的前缀。

则上述文字的电文为:0110010101110 共13位。

对编码方案3有如下图所示赫夫曼树。

利用赫夫曼树可以构造一种不等长的二进制编码,并且构造所得的赫夫曼编码是一种最优前缀编码,即使所传电文的总长度最短。

例一.处理冲突的方法:

在长度为11的哈希表中已填有关键字分别为17,60,29的记录,现有第四个记录,其关键字为38,由哈希函数得到地址为5,若用线性探测再散列,如下:

例一.直接插入排序算法。

void INSERTSORT(rectype R[ ]) //对数组R按递增序进行插入排序, R[0]是监视哨{ int i, j;

for (i=2; i<=size; i++) //依次插入R[2], …, R[n]

{ R[0]=R[i];

j=i-1;

while (R[0].key

{ R[j+1]=R[j]; j--; } //将关键字大于R[i].key的记录后移

R[j+1]=R[0]; //插入R[i]

}

}

例二.快速排序算法。

int PARTITION(rectype R[ ], int l, int h) /* 返回划分后被定位的基准记录的位置*/ /* 对无序区R[l]~R[h]做划分*/

{ int i, j;

rectype temp;

i=l; j=h; temp=R[i]; /* 初始化,temp为基准*/

do

{ while ((R[j].key>=temp.key) && (i

j--; /* 从右向左扫描,查找第一个关键字小于temp.key的记录*/ if (i

while ((R[i].key<=temp.key) && (i

i++; /* 从左向右扫描,查找第一个关键字大于temp.key的记录*/ if (i

} while (i!=j);

R[i]=temp; /* 基准temp已被最后定位*/

return i;

}

void QUICKSORT(rectype R[ ], int s1, int t1) /* 对R[s1]~R[t1]做快速排序*/ { int i;

if (s1

{ i=PARTITION(R, s1, t1); /* 对R[s1]~R[t1]作划分*/

QUICKSORT(R, s1, i-1); /* 递归处理左区间*/

QUICKSORT(R, i+1, t1); /* 递归处理右区间*/

}

} /* QUICKSORT */

例三. 二路归并排序算法。

MERGEPASS(rectype R[ ], rectype R1[ ], int length)

/*对R做一趟归并,结果放在R1中;length是本趟归并的有序子件的长度 */ { int i, j;

i=0 ; /* I指向第一对子文件的起始点 */

while (i+2*length-1

{ MERGE(R, R1, i, i+length-1, i+2*length-1);

i=i+2*length; /* i指向下一对子文件的起始点 */

}

if (i+length-1)

else /* 子文件个数为奇数 */

for (j=i; j

MERGESORT(rectype R[ ]) /* 对R进行二路归并排序 */

{ int length;

length=1;

while (length

{ MERGEPASS(R, R1, length); /* 一趟归并,结果在R1中 */

length=2*length;

MERGEPASS(R1, R, length); /* 再次归并,结果在R中 */

length=2 *length; }

} /* MERGESORT */

软件技术基础试题及答案

软件技术基础试题及答案

软件技术基础 系班级姓名成绩 得分评卷 人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数据结构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数据 的、存储结构以及 三方面内容。 2.当对一个线性表经常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时,则 宜采用存储结构;而经常进行的是访问操作,而很少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时,则宜采用存储结构。 3.在线性结构中,首结点有个前驱结点, 其余每个结点有且只有个前驱结点。4.限定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在表的另一端进行删 除的线性表称为;限定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运算的线性表称为。 5.一个8阶的下三角矩阵B按行优先顺序压缩存储 第2页,共19页

6. 第3页,共19页

7. 8.操作系统通过记载、跟 踪、控制进程的执行,它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作业调度程序是从处于状态的作业中选取一个作业并把它装入主存。 12A.软件生命周期瀑布模型一般可分为问题分析、、、 和软件维护五个阶段。 , 得分评卷 人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 int *p=&x; B. int *p=x; C. int p=&x; D. int *p=*x; 2. int a[ ]={1,2,3,4,5},b[5],*p; 则下列语句中不 正确的语句是()。 A. p=b+1; B.p=&a[3]; C. p=a; D.b=a; 3. 设有以下说明语句 struct node{ int a;float b;};struct node node1,node2,*pnode; 则下列语句中正确是()。 A. node1=node2; B. 第4页,共19页

软件技术基础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软件技术基础模拟试题(第二十次省统考)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选填A,错误选填B)(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数据项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2、栈是特殊的线性表,须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来存储其元素。() 3、引入虚拟存储技术后,逻辑内存总容量是由地址总线的位置确定的。() 4、编译程序是一种常用应用软件。() 5、顺序文件和链接文件的长度都可以动态变化。() 6、在文件系统中采用目录管理文件。() 7、允许多用户在其终端上同时交互地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称为实时系统。() 8、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是构成一个进程的三要素。() 9、黑盒测试时,既要考虑程序的内部逻辑结构又要考虑其外部特性。() 10、软件的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都要用PAD图形工具。() (参考答案:1~10:ABABB ABABB)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允许用户把若干作业提交计算机系统集中处理的操作系统称为()。 A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C网络操作系统D批处理操作系统2、分配到必要资源并获得了处理机时的进程的状态称为()。 A就绪状态B执行状态C等待状态D阻塞状态 3、利用通道技术可以在()之间直接交换数据。 A内存与CPU B CPU与外设C内存与外设D内存、CPU和外设三者4、以下的准则中哪个不是软件设计的准则()。 A编程语言选择准则B信息屏蔽准则 C结构化和模块化准则D抽象准则 5、有一数列:97657613294958经过一趟排序后得到: 65971376294958请问使用的是何种排序方法?() A简单插入排序B冒泡排序C2路归并排序D快速排序 (参考答案:DBCAC) 软件技术基础模拟试题(第十九次省统考)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选填A,错误选填B)(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目前,用于保证软件质量的主要手段是进行软件测试。() 2、使用DMA方式传送数据期间不需要CPU干预。() 3、线性顺序队列会产生“假溢出”,而线性循环队列则不会。() 4、对同一种算法,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比用低级语言编写的程序运行速度快。() 5、在线性表中,数据的存储方式有顺序和链接两种。() 6、进程由程序块、文件控件块和数据块三部分组成。() 7、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中,派生类只能从一个基类产生。() 8、操作系统是用户和硬件的接口。() 9、个人计算机中可配置的最大内存容量受地址总线位数的限制。() 10、软件维护中最困难的问题是软件配置不全。() (参考答案:1~10:A、A、A、B、A、B、A、A、A、B)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软件技术基础模拟题

《软件技术基础》模拟题 一、填空题 1. 软件工程的传统途径是_____________方法学。 2. 一般说来,软件生命周期由_____________、软件开发和软件维护三个时期组成。 3. _______________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该软件项目是否能够开发,是否值得去开发。 4. 数据流图描述系统的_____________模型。 5. 数据字典的用途是作为_____________阶段的工具。 6. 在可行性研究以后,如果确认开发一个新的软件系统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那么就进入___________阶段。 7. ER模型中包含“实体”、“联系”和“_____________”三个基本成分。 8. 结构化分析方法是面向_____________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 9. _____________是对一个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联程度的度量。 10. _____________标志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它是信息隐蔽和局部化概念的自然扩展。 11.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把信息流映射成软件结构,信息流的类型决定了映射的方法。信息流有变换流和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 12. 衡量模块独立性的两个定性的度量标准是内聚性和_________。 13. 在详细设计阶段,经常采用的工具有程序流程图、盒图、_________。 14. Jackson图不仅可表示程序结构,还可表示_________。 15. 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了“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其中有代表性的是Jackson方法和_________方法。 16. 面向对象有三个基本要素,它们是抽象、封装性和________。 17. 所谓对象模型就是表示静态的、________的系统的“数据”性质。 18. 维护的副作用有编码副作用、数据副作用和________副作用。 19. 软件测试是为了__________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20. 白盒测试是结构测试,黑盒测试是________测试。 二选择 1. 研究开发资源的有效性是进行_______可行性研究的一方面。 A. 经济 B. 技术 C. 操作 D. 社会 2. 软件生命周期中时间最长的阶段是______阶段。 A. 需求分析 B. 详细设计 C. 测试 D. 维护 3. 瀑布模型是一种_________。

多媒体技术基础复习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 1、多媒体的英文是multimedia,Virtual Reality的含义是虚拟现实。 2、Windows95(98)系统中播放声音的软件有:CD播放器、媒体播放机和录音机。 3、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和动画等信息的载体中的两个或多个的组合构成了多 媒体。 4、图形也称矢量图,是由诸如直线、曲线、圆或曲面等几何图形(称 为图形)形成的从点、线、面到三维空间的黑白或彩色几何图。 5、音频有时也泛称声音,包括语音说明、背景音乐和效果音响。 6、计算机中保存声音文件的格式有多种,常用的有:波形音频文件(WAV)和 数字音频文件(MIDI)。 7、波形音频文件是真实声音数字化后的数据文件。 8、数字音频文件又称乐器数字接口,是以一系列指令来表示声音的,可看成 是声音的符号表示。 9、多媒体系统可分成6个层次:多媒体外围设备、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系 统、多媒体核心系统、媒体制作平台与工具、创作/编辑软件、 应用系统。 10、构建一个多媒体系统,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 11、多媒体外围设备包括: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的输入/输出设备和装置,通 讯(网络)传输设备及装置。 12、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系统,包括多媒体计算机主机系统(MPC)及各种外围设 备的接口部件。 13、多媒体核心系统,其实质就是多媒体操作系统,也包括设备的驱动程序。 14、媒体制作平台与工具,就是多媒体素材准备工具。 15、多媒体编辑与创作系统,该层是开发多媒体应用系统的平台或环境,可以 实现各种媒体的综合利用。 16、多媒体关键技术一般分成二类:多媒体应用所涉及的关键技术、研制多媒 体计算机系统本身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17、研制多媒体计算机系统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包括: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 多媒体专用芯片技术、多媒体输入/输出技术、多媒体存储技术、 多媒体系统软件技术。 18、多媒体应用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多媒体素材采集/制作技术、多媒体应 用程序开发技术、多媒体创作工具及开发环境、多媒体界面设计与人 机交互技术、多媒体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 19、目前常用的压缩编码方法分为两类:无损压缩法(或冗余压缩法/熵编码)和有 损压缩法(或熵压缩法)。 20、多媒体通讯是多媒体技术和通讯技术结合的产物,它将计算机的交互 性、通讯的分布性和广播、电视的真实性融为一体。如普通电话到可视电 话。 21、现有的通讯网络包括:电话网、计算机局域网、综合业务数字网、宽 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有线电视网等。

软件技术基础模拟试题

软件技术基础模拟试题(第二十四次省统考)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选填A,错误选填B)(每小题1分,共10分) 1. 顺序表和线性链表的物理存贮形式都是顺序存贮。( 1 ) 2. 数据类型是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中已实现的数据结构。( 2 ) 3. 如果通过软件测试没有发现错误,则说明软件是完全正确的。( 3 ) 4. 快速原型模型可以有效地适应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 4 ) 5. 不同进程之间的动作在时间上不能重叠。( 5 ) 6. 分区式存储管理能够进行存储空间共享。( 6 ) 7. 链接文件和索引文件都可以非连续存放。( 7 ) 8. 中断处理一般分为中断响应和中断处理两个步骤。前者由软件实施,后者主要由硬件实施。( 8 ) 9. 在C++语言中,“重载”表达了最简单的多态性。( 9 ) 10.进程调度根据一定的调度算法,从等待队列中挑选出合适的进程。( 10 ) (参考答案:1~10:ABBAB BABAB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 在数据结构中,一个存储结点存放一个(11 )。 11 (A) 数据项(B) 数据元素(C) 数据结构(D) 数据类型 2. 把逻辑地址转变为存储的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作(12 )。 12 (A) 编译(B) 连接(C) 运行(D) 重定位 3. SPOOLing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13 )分配。 13 (A) 虚拟(B) 共享(C) 独占(D) 物理 4. 允许用户把若干作业提交计算机系统集中处理的操作系统称为(14 )。 14 (A) 分时操作系统(B) 实时操作系统 (C) 网络操作系统(D) 批处理操作系统 5. 进程从运行状态进入就绪状态的原因可能是(15 )。 15 (A) 被选中占有处理机(B) 时间片用完 (C) 等待的事件已发生(D) 等待某一事件 (参考答案:BBADB) 软件技术基础模拟试题(第二十三次省统考)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选填A,错误选填B)(每小题1分,共10分) 1. 数据在计算机内在中的表示是指数据的存储结构。( 1 ) 2. 能影响中断响应次序的技术是中断优先级和中断屏蔽。( 2 ) 3. 链表可以随机访问任意一个结点,而顺序表则不能。( 3 ) 4. 作业与进程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由用户提交,后者是由系统自动生成。( 4 ) 5. Windows、OS/2、Linux微机操作系统都是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5 ) 6. 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从逻辑关系上描述数据,它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是独立于计算机的。 ( 6 ) 7. 流式文件和记录式文件都以字符为基本单位进行存取。( 7 ) 8. 不定长文件是指字段的长度不固定。( 8 ) 9. 软件工程的三要素包括方法、工具和环境。( 9 ) 10.软件结构是以指令为基础而组成的一种控制层次结构。( 10 ) (参考答案:1~10:AABAB ABBBB)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 若进栈序列为1,2,3,4,且进栈过程中可以出栈,则不可能出栈的序列是 ( 11 ). 11 (A) 1,4,3,2 (B) 2,3,4,1 (C) 3,1,4,2 (D) 3,4,2,1

软件技术基础试题(含答案)

《操作系统》 选择题: (bs30)1. 分页式存储管理的主要特点是(B)。 (A) 要求作业全部同时装入内存(B) 不要求作业装入到内存的连续区域 (C) 要求扩充外存容量(D) 不要求处理缺页中断 (bs30)2. 进程从运行状态进入就绪状态的原因可能是(D)。 (A) 被选中占有处理机(B) 等待某一事件(C) 等待的事件已发生(D) 时间片用完 (bs30)3. 多道程序设计是指(D)。 (A) 在实时系统中并发运行多个程序(B) 在分布系统工程中同一时刻运行多个程序 (C) 在一台处理机上同一时刻运行多个程序(D) 在一台处理机上并发运行多个程序 (bs29)2. 进程从运行状态进入就绪状态的原因可能是( A )。 (A) 时间片用完(B) 等待某一事件(C) 等待的事件已发生(D) 被选中占有处理机(bs29)4. 以下(D)不是实时操作系统的特点。 (A) 高可靠性(B) 及时响应(C) 高效性(D) 通用性 (bs28)3. 任何两个并发进程之间( A )。 (A) 可能存在同步或互斥关系(B) 一定存在同步关系 (C) 一定彼此独立无关(D) 一定存在互斥关系 (bs28)4. 以下的哪个特征不是分时操作系统的主要特征(B)。 (A) 分时性(B) 独占性(C) 交互性(D) 多路性 (bs27)2. 以下(D)不是实时操作系统的特点。 (A) 高可靠性(B) 及时响应(C) 中断管理(D) 独立性 (bs27)3. 若当前进程因时间片用完而让出处理机时,该进程应转变为(B)状态。 (A) 运行(B) 就绪(C) 等待(D) 完成 (bs26)3. 在多道程序设计系统中,处于后备状态的作业要经过(D)调度后才能真正执行。 (A) 作业调度(B) 作业调度和设备调度(C) 进程调度(D) 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 (bs25)1. 把高级语言的源程序翻译成二进制代码的过程称为:(A)。 (A) 编译(B) 连接(C) 运行(D) 重定位 (bs25)2. 把逻辑地址转变为内存的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作(D)。 (A) 地址分配(B) 地址连接(C) 地址调用(D) 地址变换 (bs25)4. 在操作系统中,进程最基本的特征是(A)。 (A) 动态性和并发性(B) 顺序性和可再现性 (C) 与程序的对应性(D) 执行过程的封闭性 (bs24)2. 把逻辑地址转变为存储的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作(D)。 (A) 编译(B) 连接(C) 运行(D) 重定位 (bs24)3. SPOOLing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B)分配。 (A) 虚拟(B) 共享(C) 独占(D) 物理 (bs24)4. 允许用户把若干作业提交计算机系统集中处理的操作系统称为(D)。 (A) 分时操作系统(B) 实时操作系统 (C) 网络操作系统(D) 批处理操作系统 (bs24)5. 进程从运行状态进入就绪状态的原因可能是(B)。 (A) 被选中占有处理机(B) 时间片用完 (C) 等待的事件已发生(D) 等待某一事件 (bs23)2. 任何两个并发进程之间( D) (A) 一定存在互斥关系(B) 一定存在同步关系 (C) 一定彼此独立无关(D) 可能存在同步或互斥关系

VB软件技术基础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软件技术基础模拟试题(第二十次省统考) 1、是非判断题(正确选填A,错误选填B)(每小题1分,共10 分) 1、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数据项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 2、栈是特殊的线性表,须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来存储其元素。( ) 3、引入虚拟存储技术后,逻辑内存总容量是由地址总线的位置确定的。( ) 4、编译程序是一种常用应用软件。( ) 5、顺序文件和链接文件的长度都可以动态变化。( ) 6、在文件系统中采用目录管理文件。( ) 7、允许多用户在其终端上同时交互地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称为实时系统。( ) 8、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是构成一个进程的三要素。( ) 9、黑盒测试时,既要考虑程序的内部逻辑结构又要考虑其外部特性。( ) 10、软件的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都要用PAD图形工具。( ) (参考答案:1~10:ABABB ABABB) 2、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允许用户把若干作业提交计算机系统集中处理的操作系统称为 ( )。  A 分时操作系统 B 实时操作系统 C 网络操作系统 D 批处理操作系统 2、分配到必要资源并获得了处理机时的进程的状态称为( )。  A 就绪状态 B 执行状态 C 等待状态 D 阻塞状态3、利用通道技术可以在( )之间直接交换数据。  A 内存与CPU B CPU与外设 C 内存与外设 D 内存、CPU和外设三者 4、以下的准则中哪个不是软件设计的准则( )。  A 编程语言选择准则 B 信息屏蔽准则  C 结构化和模块化准则 D 抽象准则 5、有一数列:97 65 76 13 29 49 58 经过一趟排序后得到: 65 97 13 76 29 49 58 请问使用的是何种排序方法?( )  A 简单插入排序 B 冒泡排序 C 2路归并排序 D 快速排序 (参考答案:DBCAC )

软件技术基础复习题集

《软件技术基础》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当今计算机基本都以原理为基础,其五大功能部件为; 2、使用汇编语言(或者高级语言)写出的程序称为;将以上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的程序称为;经过翻译转换后能由计算机直接执行的机器指令程序称为; 3、从计算机系统角度来看,Windows XP属于软件;Office 2003属于软件; 4、数据结构是研究的一门学科;它包括三方面的容:、、; 5、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存储有四种基本的映像方法,它们是:、、、; 6、对于数据的插入、删除等操作,堆栈式结构遵循的原则,而队式结构遵循的原则; 7、设s[1,…,max]为一个顺序结构栈,变量top指示栈顶位置,栈为空的条件是,栈为满的条件是。 8、具有100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 9、有n个叶子结点的哈夫曼树中,总结点数是。 10、3个结点可以构成棵不同形态的树。 11、从资源分配的角度看P.V操作,P操作意味着向系统资源,而V操作意味着向系统资源。 12、设某进程的访问页面走向为1,3,1,2,4,页架数为3,按FIFO页面替换算法,当访问到4号页面时,应淘汰号页面。 13、DBMS就是它是位于和之间的一层管理软件。 14、数据独立性又可分为和。 15、现实世界的事物反映到人的头脑中经过思维加工成数据,这一过程要经过三个领域,它们依次是、和。 16、关系代数运算中,专门的关系运算有、和。 17、一个作业从进入系统到运行结束,一般要经历、、、 4种状态。 18、进程的基本状态是、和。

19、存储分配策略分为、和三种。 20、文件的存取方法有和。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算法指的是() A计算机程序B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 C排序方法D解决问题的有限运算序列 2、数据的存储结构包括顺序、、散列和()4种基本类型 A索引B数组C集合D向量 3、执行下面程序段时,S语句的执行次数为()。 for(int i=1;i<=n;i++) for(int j=1,j<=i;j++) S; A.n(n-1)/2 B.n(n+1)/2 C.n2/2 D.n 4、在一个长度为n的线性表中,删除值为x的元素时需要比较元素和移动元素的总次数为()。 A.(n+1)/2 B.n/2 C.n D.n+1 5、一个栈输入序列为1,2,3,4,5,则下列序列中不可能是栈的输出序列是()。 (A)1 2 3 4 5 (B)5 4 3 2 1 (C)2 3 4 5 1 (D)4 1 2 3 5 6、有64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深度为() (A)8 (B)7 (C)6 (D)5 7、在有n个结点的二叉链表中,值为非空的域的个数为()。 (A)n-1 (B)2n-1 (C)n+1 (D)2n+1 8、在操作系统中P.V操作是一种()。 (A)机器指令(B)系统调用命令 (C)作业控制命令(D)低级进程通信原语 9、把作业地址空间中的逻辑地址变为存中物理地址称为()。 (A)加载(B)重定位(C)物理化(D)逻辑化10、文件系统使用()组织文件。 (A)堆栈(B)指针(C)目录(D)路径 11、在操作系统中死锁的出现是因为()。 (A)计算机系统发生重大故障

软件技术基础试题及答案

软件技术基础 系班级姓名成绩得分评卷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数据结构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数据的、存储结构以及 三方面内容。 2.当对一个线性表经常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时,则宜采用存储结构;而经常进 行的是访问操作,而很少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时,则宜采用存储结构。 3.在线性结构中,首结点有个前驱结点,其余每个结点有且只有个前驱结点。 4.限定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在表的另一端进行删除的线性表称为;限定在表 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运算的线性表称为。 5.一个8阶的下三角矩阵B按行优先顺序压缩存储在一维数组中,则数组的大小应设 为。 6.按照二叉树的定义,具有3个结点的二叉树形态有种;具有65个结点的完全二叉 树其深度为; 深度为10的完全二叉树最多有个结点 7.在长度为n的顺序表的第i个位置上插入一个元素,元素的移动次数为;删除 第i个元素时,需要从前向后依次前移个元素。(1≤i≤n+1) 8. 顺序存储结构的循环队列中,设front 和rear分别为队头和队尾指示器,该队列中能存放的 最大元素的个数为M AX-1,则判断队列为满的条件为,而判断队列为空的条件是。 9. 设D={A,B,C,D,E},R={},结构(D,R)描述 的数据结构是。 10.系统出现死锁一定是同时保持了,,和 环路条件这四个必要条件。 11.操作系统通过记载、跟踪、控制进程的执行,它是进程存在的唯一 标志。作业调度程序是从处于状态的作业中选取一个作业并把它装入主存。12A.软件生命周期瀑布模型一般可分为问题分析、、、

和软件维护五个阶段。 , 得分评卷人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已知:int x; 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 int *p=&x; B. int *p=x; C. int p=&x; D. int *p=*x; 2. int a[ ]={1,2,3,4,5},b[5],*p; 则下列语句中不正确的语句是()。 A. p=b+1; B.p=&a[3]; C. p=a; D.b=a; 3. 设有以下说明语句 struct node{ int a;float b;}; struct node node1,node2,*pnode; 则下列语句中正确是()。 A. node1=node2; B. pnode.a=10; C. return (node1+node2); D. scanf(“%d %f”,node1); 4. 线性链表不具有的特点是()。 A. 可随机访问任一个结点B.不必事先估计所需存储空间大小 C. 插入与删除时不必移动元素D.所需空间与线性表长度成正比 5. 若让元素1,2,3依次进栈,则出栈次序不可能出现()种情况。 A.3,2,1 B.2,1,3 C.3,1,2 D.1,3,2 6. 有向图的邻接表中,顶点Vi的出度是()。 A. 依附于Vi的弧数 B.Vi链表中的邻接结点个数 C. Vi在表结点中出现的次数 D. Vi度的一半 7. 某二叉树的先序序列和后序序列正好相反,则该二叉树一定是()的二叉树。 A.空或只有一个结点B.深度等于其结点数 C.任一分支结点均无左子树D.任一分支结点均无右子树

软件技术基础考试复习题(含答案)

1、计算机系统与软件的关系: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体现了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水平 2、软件的三层含义?个体含义:特指具体的软件;整体含义:个体含义的全体;学科含义:软件理论、 方法与技术所组成的学科。 3、软件特性:抽象性、知识性、复杂性、复用性。 4、软件分类?软件理论:算法理论与数据理论;软件系统:应用软件、支撑软件与系统软件;软件开发: 软件工程。 第二章 5、算法是一类问题过程的一种求解方法,该方法可用一组有序的计算机步骤或过程表示。 6、算法不是程序,算法高于程序。算法是程序的框架与灵魂,而程序是算法的实现。 7、算法的五大特征:能行性、确定性、有穷性、输入、输出。 8、算法的两大基本要素?算法的操作:四种基本操作(算法、逻辑、比较、传输);算法的控制:三种基 本控制(顺序、选择、循环)。 9、四种常用的算法设计方法?枚举法:穷举所有可能的方法;递归法:自己调用自己的方法;分治法: 将问题分解成若干的方法;回溯法:试探性的求解方法。 10、算法的评价:算法的正确性;算法的时间效率分析;算法的空间效率分析。 11、算法的时间效率分析,用T(n)=O(f(n))表示,常用六种:常用阶O(l);对数阶O(log2n);线性阶O(n);线性对数阶O(n log2n).;平方阶(立方或K方阶)O(n2),O(n3),O(n k);指数阶O (2n)。 12、六个完整算法表示:算法名、算法输入、算法输出、算法流程、算法正确性、算法分析 第三章 13、数据是按一定规则组织的符号串,并被识别。 14、数据是由数据结构与数据值组成。 15、数据的三个结构层次?客观世界: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联;逻辑世界:数据逻辑结构与逻辑值;物理世界:数据物理结构与物理值。 16、数据元素是命名的数据单位。 17、数据操作:数据操作的总称。 18、数据操作分为?数据值操作:定位、读及增加、删除、修改操作;数据结构操作:创建、删除、查询、修改操作。 19、数据结构:以(狭义)数据结构为核心所构成的数据与数据操纵的结合体,也广义结构。 20、数据的五个特征?时间角度分析:挥发性/持久性数据;使用广度分析:私有/共享数据;数据值性质分析:标量/集合量数据;数据量:大量/小量/海量数据;管理角度分析:严格/松散/不管理数据。 21、数据按特性分类?依赖型数据:不独立,依赖程序的数据;独立型数据:独立的数据组织、数据库数据;半独立数据:属操作系统、文件数据。 22、三类数据的不同使用方式?依赖型数据:程序直接调用;独立型数据:通过外部接口与程序关联;半独立型数据:通过内部接口与程序关联。 第四章 23、数据元素的概念:数据结构中不可以再分的基本数据单位。 24、数据的逻辑结构:从应用问题角度组织数据结构或用户数据视图;主要有线性结构、树和图三种结构。 25、数据的物理结构:数据在计算机存储器上存储结构;主要有顺序和链式存储结构。 26、线性表:数据元素只有后继关系的数据结构;顺序存储结构存储的线性表称为顺序表;链式存储结构存储的线性表称为链表;链表又有单链表、环链表和双向链表等。相关算法主要有插入、删除和查找。27、栈:是限制插入和删除只在同一端进行的线性表,也称为后进先出表;顺序存储结构的栈称为顺序栈;链式存储结构的栈称为链表;相关算法主要有压栈、弹栈和读栈等。 28、队列:是限制插入在一端、删除在另一端进行的线性表;顺序存储结构的队列称为顺序队列;首尾相

2020年春季考试《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1)》在线考核试题_13.doc

1.有一函数Function F(ByVal a As Integer, ByVal b As Integer) As Integer,()在调用时将发生错误。 A.Call F(1, 2) B.Y = F(F(2, 3), 4) C.Z = F(2.3, 5) D.X = F(3) 【参考答案】: D 2.表达式1.5 + 3 \ 2 > 2 Or 7 Mod 3 < 4 的运算结果是()。 A.True B.0 C.1 D.False 【参考答案】: A 3.结构化程序设计所规定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是(?)。 A.输入、处理、输出 B.树形、网形、环形 C.顺序、选择、循环 D. 主程序、子程序、函数 【参考答案】: C 4.int(198.555*100+0.5)/100的值()。 A.是198 B.是199.6 C.是198.56 D.是200 【参考答案】: C 5.加载窗体时触发的事件是( )。 A.Click B.Load C.Gotfocus D.DoubleClick 【参考答案】: B 6.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控件只能有一个事件处理过程 B.用户与应用交互可以触发事 件 C.Visual https://www.360docs.net/doc/cc12446895.html, 是集成了事件驱动的编程模型 D.即使用户与应用程序不进行交互,有些事件也可能发生 【参考答案】: A

7.设X=lO,y=7,表达式x\6+y*3的值为()。 A.24 B.22 C.25 D.0 【参考答案】: B 8.鼠标的移动触发()事件。 A.Click B.Mousedown C.MouseUp D.MouseMove 【参考答案】: D 9.在https://www.360docs.net/doc/cc12446895.html,窗体第一次显示之前,下列()窗体事件发生。 A.Activated B.GotFocus C.Click D.Load 【参考答案】: D 10.文本框的( )属性用于设置或返回文本框中的文本内容。 A.Text B.(名称) C.Caption https://www.360docs.net/doc/cc12446895.html, 【参考答案】: A 11.已知A$="12345678",则表达式Val(Mid(A, 1, 4) + Mid(A, 4, 2))的值为 ()。 A.123456 B.123445 C.8 D.6 【参考答案】: B 12.DrawArc方法绘制的图形是()。 A.圆 B.椭圆 C.弧 D.扇形 【参考答案】: C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试题答案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试题 1.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与顺序存储结构相比优点是 CD 。 A. 所有的操作算法实现简单 B. 便于随机存取 C. 便于插入和删除 D. 便于利用零散的存储器空间 2.线性表是具有n 个 C 的有限序列。 A. 表元素 B. 字符 C. 数据元素 D. 数据项 E. 信息项 3.若长度为n 的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在其第I 个位置插入一个新元素的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C 。(1≤I ≤n+1) A. O(0) B. O(1) C. O(n) D. O(n 2 ) 4.设A 是一个线性表(a 1,a 2,…,a n ),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则在等概率的前提下,平均每插入一个元素需要移动的元素个数为 B ,平均每删除一个元素需要移动的元素个数为 A ;若元素插在a i 与a i+1之间(0≤I ≤n-1)的概率为 ) 1() (2+-n n i n ,则平均每插入一个 元素所要移动的元素个数为 C ; A. 21 -n B. 2n C. 3 12+n D. 4 13+n 5.下列函数中,按它们在∞→n 时的无穷大阶数,最大的是 D 。 A. log n B. nlog n C. 2n/2 D. n!

6.将下图所示的s所指结点加到p所指的结点之后,其语句应为: D 。 A. s->next=p+1; p->next=s; B. (*p).next=s; (*s).next=(*p).next; C. s->next=p->next; p->next=s->next; D. s->next=p->next; p->next=s; 7.将两个各有n个元素的有序表归并为一个有序表时,其最少的比较次数是 A 。 A. n B. 2n-1 C. n-1 D. 2n 8.下面的程序段是合并两个无头结点链表(ha和 hb)为一个无头结点链表ha的过程,作为参数的两个链表都是按结点的data域由大到小链接的。合并后新链表的结点仍按此方式链接。请填写下述空框,使程序能正确运行。 1. #define NULL 0 typedef struct node{ int data; struct node *next; }node, linklisttype; void combine(linklisttype *ha, linklisttype *hb){ linklisttype *h, *p; h = (linklisttype *)malloc(sizeof(linklisttype)); h->next = NULL; p = h;

大学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考试技术复习题

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时,结点的存储地址()A.必须是不连续的 B.连续与否均可 C.必须是连续的 D.和头结点的存储地址相连续 由两个栈共享一个向量空间的好处是:()A.减少存取时间,降低下溢发生的机率 B.节省存储空间,降低上溢发生的机率 C.减少存取时间,降低上溢发生的机率 D.节省存储空间,降低下溢发生的机率 对应的稀疏矩阵是() A. 0806 7000 0000 5040 0000 - - ? ? ? ? ? ? ? ? ? ? ? ? ? ? ? ? B. 0806 7000 5040 0000 0300 - - ? ? ? ? ? ? ? ? ? ? ? ? ? ? ? ? C. 0806 0000 0200 5040 0000 - - ? ? ? ? ? ? ? ? ? ? ? ? ? ? ? ? D. 0806 0000 7000 5040 0300 - - ? ? ? ? ? ? ? ? ? ? ? ? ? ? ? ? 在一棵度为3的树中,度为3的结点个数为2,度为2 的结点个数为1,则度为0的结点个数为( ) A.4 B.5 C.6 D.7 一棵含18个结点的二叉树的高度至少为( C ) A.3 B.4 C.5 D.6 已知二叉树的先序序列为ABDECF,中序序列为DBEAFC,则后序序列为( D ) A.DEBAFC B.DEFBCA C.DEBCFA D.DEBFCA 无向图中一个顶点的度是指图中( B ) A.通过该顶点的简单路径数 B.与该顶点相邻接的顶点数 C.通过该顶点的回路数 D.与该顶点连通的顶点数 设顺序存储的线性表共有123个元素,按分块查找的要求等分成3块。若对索引表采用顺序查找来确定块,并在确定的块中进行顺序查找,则在查找概率相等的情况下,分块查找成功时的平均查找长度为( B ) A.21 B.23 C.41 D.62 在含n个顶点和e条边的无向图的邻接矩阵中,零元素的个数为( ) A.e B.2e C.n2-e D.n2-2e 用某种排序方法对关键字序列(25,84,21,47,15,27,68,35,20)进行排序时,序列的变化情况如下:

中国石油大学软件技术基础_复习题

线性表的习题 1.下述哪一条是顺序存储结构的优点? A.插入运算方便 B.可方便地用于各种逻辑结构的存储表示 C.存储密度大 D.删除运算方便 2.下面关于线性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必须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元 B.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便于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 C.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不必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元 D.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便于插入和删除操作。 3.某线性表中最常用的操作是在最后一个元素之后插入一个元素和删除第一个元素,则采用_______存储方式最节省运算时间。 A.单链表 B.仅有头指针的单循环链表 C.双链表 D.仅有尾指针的单循环链表 4.链表不具有的特点是: A.插入、删除不需要移动元素 B.可随机访问任一元素 C.不必事先估计存储空间 D.所需空间与线性长度成正比 5.在n个节点的线性表的数组实现中,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1) 的操作是: A.访问第i个结点和求第i个结点的直接前驱 B.在第i个节点后插入一个新节点 O(n) C.删除第i个节点 O(n) D.以上都不对 6.在一个以h为头的单循环链表中,p指针指向链尾的条件是: A.p->next==h B.p->next==null C.p->next->next==h D.p->data==-1 7.在非空双向循环链表中q所指的结点前插入一个由p所指的链结点的过程依次为:rlink(p)←q; llink(p)←llink(q);llink(q)←p;___________ A.rlink(q)←p; B.rlink(llink(q))←p; C.rlink(llink(p))←p;

计算机软件基础试题

《软件技术基础》试题库 课程名称:软件技术基础 适用专业: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网络、信息等计算机相关专业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数据结构 一、单项选择题 1.若长度为n的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删除它的第i数据元素之前,需要先依次向前移动_______个数据元素。( ) A. n-i B. n+i C. n-i-1 D. n-i+1 答案:A 2.在单链表中,已知q指的结点是p指的结点的直接前驱结点,若在q和p指的结点之间插入一个由s指的结点,则需执行________。( ) A. link(s)←link(p),link(p)←s B. link(q)←s,link(s)←p C. link(p)←link(s),link(s)←p D. link(p)←s,link(s)←q 答案:B 3.高度为h(h>0) 的二叉树最少有________个结点。() A. h B. h-1 C. h+1 D. 2h 答案:A 4.n个顶点的带权无向连通图的最小生成树包含________ 个顶点。() A.n-1 B.n C.n/2 D.n+1 答案:B

5.采用拉链法解决冲突的散列表中,查找的平均查找长度( )。 A. 直接与关键字个数有关 B. 直接与装填因子a 有关 C. 直接与表的容量有关 D. 直接与散列函数有关 答案:D 6.树型结构最适合用来描述( ) A.有序的数据元素 B.无序的数据元素 C.数据元素之间的具有层次关系的数据 D.数据元素之间没有关系的数据 答案:C 7.若二叉树中度为2的结点有15个,度为1的结点有10个_______个叶结点。( ) A.25 B.10 C.16 D.41 答案:C 8.若深度为6的完全二叉树的第6层有3个叶结点,则该二叉树一共有______个结点。( ) A.32 B.33 C.34 D.25 答案:C 9.若某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h,则该完全二叉树中至少有______个结点。( ) A.2h B.2h-1 C.2h-2 D.2h-1+1 答案:C 10.在非空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中,二叉树的根结点的左边应该( ) A.只有左子树上的所有结点 B.只有左子树上的部分结点 C.只有右子树上的所有结点 D.只有右子树上的部分结点 答案:A 11.下面关于哈夫曼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应于一组权值构造出的哈夫曼树一般不是唯一的 B.哈夫曼树具有最小带权路径长度

软件技术基础复习题

一、填空 1、 软件。 2、 输出特性是算法的五大基本特征。 3 4、 成。 5、 6、 7、 8oracle 9、MFC是 的形式封装了windows的API。 年代结构化编程语言尚未风行时表达算法的设计工具。 14 15、空间复杂度是度量算法所需存储空间的大小,一个2×3的矩阵,其空间复杂度为 16 二、选择 1、若让元素1、 2、 3、4依此进栈,则这次出栈的次序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D A 3214 B2143 C 4321 D1423 2、一棵深度为5的完全二叉树中的结点最多为B个 A30 B31 C32 D33 3、在一个单链表中,若要在指针q所指结点的后面删除一个由指针p所指向的结点,则执行A操作 A q→next=p→next ;free(p) B p→next= q→next;free(p) C q→next= p→next;p→next=q; D p→next= q→next;q→next=p 4、在排序法中,每次从待排序序列中取出最小的一个元素,将其放入主排序序列中的方法称为A A 选择排序B快速排序C插入排序D 冒泡排序 5、在软件工程中,只根据程序功能说明而不关心程序内部逻辑的方法,称为B测试 A 白箱B黑箱C 红箱D 综合 6下列文件类型不属于图像媒体文件格式的是A A .MP3 B .bmp C .jpg D .tif 7、软件开发的过程模型中,其各个阶段如同多级瀑布,层层下流,一次完成的过程模型是A

A 瀑布模型 B 原型模型 C 螺旋模型D构建组装模型 8、图的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是B A 一对一 B 一对多 C 多对多 D 都不是 9、已知一个顺序存储的线性表,设每个节点需要占m个存储单元,若第一个结点的地址为ad,则第i个结点的地址为A A ad+(i-1)*m B ad+i*m C ad-i*m D ad+(i+1)*m 10、真彩色图像是指24位彩色图 11、数据库的访问技术是通过标准接口来实现的,下列不是常用接口的是A A EOF B ADO C OLEDB DODBC 12、SQL按功能可分为四大部分,其中下面哪一动词用来实现数据操作功能的?A A、SELECT B、CREATE C、INSERT D、GRANT 13、下列不属于音频媒体格式的是bmp 14、下列哪一项不是安德斯海尔斯伯格的主要工作。主持C++开发工作 15、在一个任意二叉树中若有n0个叶子结点,n2个长度为2的结点,则n0和n2之间的关系是 16、若一个顺序表中第一个元素的存储地址是100,每个元素的长度为2,则第5个元素的地址是108无向图请移步百度百科。不谢。 三、简答 1、数据结构的三要素是什么? 答:数据元素、逻辑结构、存储结构 2、简述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和两级映像功能。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指数据库系统由外模式,模式,内模式三级构成,两级映像是指外模式/模式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这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3、什么是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包括哪些技术? 答:多媒体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表示元素集成起来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数字化信息媒体。包括音频技术、视频技术、图像技术、存储技术。 4、传统意义上的软件可分为几类?简述软件和程序的区别。 答:传统意义上的软件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程序是指为了完成某项或几项任务而被开发并运行在操作系统上的。而软件是指程序与与其相关的文档或从属物的集合,一般视程序为软件的一部分。 5、主要的编译过程包括哪些?简要分析其任务。(标记) 数据结构: 分析和综合时所用的主要数据结构,包括符号表、常数表和中间语言程序 分析部分: 源程序的分析是经过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三个步骤实现的 综合部分: 综合阶段必须根据符号表和中间语言程序产生出目标程序,其主要工作包括代码优化、存储分配和代码生成 结构: 编译过程分为分析和综合两个部分,并进一步划分为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代码优化、存储分配和代码生成等六个相继的逻辑步骤 6、已知一组数据{49,38,65,97,76,13,27,53},试写出其各走向冒泡排序过程,并详细阐述一趟排序过程。 #include"stdio.h" int a[]={49,38,65,97,76,13,27,59}; main() {int i,j,k,temp; for(i=0;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