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统计学原理简答复习题

(完整版)统计学原理简答复习题
(完整版)统计学原理简答复习题

统计学原理简答复习题

1、怎样理解统计的三种含义

2、什么是统计指标?它有哪些特点?

3、什么是动态数列?试举一个时点数列的例子。

4、何谓标准差?写出均值标准差的计算公式。

5.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有何区别?

6.什么是指标体系?举一例说明。

7.统计的含义有哪些?

8.什么是中位数?试写出组距数列计算中位数的公式。

9.如何说明一组数据的数量分布特征,试简单说明之。

10.时间序列构成因素有哪些?为什么在时间序列分析中多用乘法模型而不用加法模型?试说明之。

11、简述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的区别。

12、什么是统计指标?统计指标和标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3、统计普查有哪些主要特点和应用意义?

14、抽样调查有哪些特点?有哪些优越性?

15、统计分组可以进行哪些分类?

16、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

17、简述变量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件。

18、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的区别。

19、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请举例说明。

20、强度相对指标和其它相对指标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1、简述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

22、什么是变异系数?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23、什么是抽样推断?抽样推断都有哪几方面的特点?

24、什么是抽样误差?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5、什么是参数和统计量?各有何特点?

26、什么是抽样平均误差和抽样极限误差?二者有何关系?

27、从现象总体数量依存关系来看,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又何区别?

28、如何理解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是相互补充,密切联系的?

29、统计指数的分类主要有哪些方面?

30、在统计指数编制中,如何理解同度量因素的含义和时期的确定?

31、平均指数的基本含义是什么?有哪几种计算形式?

32、什么是环比发展速度?什么是定基发展速度?二者有何关系?

33、动态数列的基本构成和编制原则是什么?

34、简述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水平法和方程式法的特点.

35、由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6、什么是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二者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答:统计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是对社会经济现象客观存在的现实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预测等活动的总称。二是统计资料(统计信息):统计工作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和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三是统计学,是系统论述统计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长期统计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答:统计指标是十分重要的统计学基本范畴。对统计指标通常有两种理解和使用方法:一是用来反映总体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基本概念;二是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概念和数值。统计指标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同质事物的可量性。没有质的规定性不能成为统计指标,有了质的规定性不能用数量表示,也不能成为统计指标。有些抽象度较高的社会经济概念难以量化是不能直接用来作为指标名称的,必须将其分解为可以量化的概念才能成为统计指标。第二,量的综合性。统计指标反映的是总体的量,它是许多个体现象的数量综合的结果。

3、答:动态数列指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一系列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后形成的数列,也称时间数列。各年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就是时点数列。

4、答: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也称均方差(mean square error),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离均差)的平均数,它是离均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σ表示。因此,标准差也是一种平均数。公式为:

5、答:抽样调查是指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据此推断有关总体的数字特征。抽样调查的特点是经济性好、实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被公认为是非全面调查方法中用来推算和代表总体的最完善、最有科学根据的调查方法抽样调查。重点调查是根据研究需要来调查特定的对象,不能代表和反映总体特征;抽样调查一般的代表性较好。重点调查通常用于不定期的一次性调查,但有时也用于经常性的连续调查。

6、答:统计指标体系是指用来刻画于描述总体基本状况和各个变量分布特征的综合数量。例如,全国人口总体的基本状况和性别分布特征可用总人口数,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男女性别比例,男性人口比重,女性人口比重等指标来描述。

7、答:统计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是对社会经济现象客观存在的现实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预测等活动的总称。二是统计资料(统计信息):统计工作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和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三是统计学,是系统论述统计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长期统计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

论概括。

8、答:中位数(Median)表示一组数据按照大小的顺序排列时,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值,即针对某个变量,有50%的个案的取值在中位数以下。通俗的讲,样本的所有观测值中,有一半数比中位数大,有一半数比中位数小。中位数的计算时会面临两种情况:当样本数(n)是奇数时,将样本的所有观测值按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排在中间位置上的数值即为中位数;当样本为偶数时,排在中间两个位置上的数值的平均值即为中位数。中位数适用于定序变量,对于定距变量,还是首先对观测值进行分组,简单的方法就是用中间那一组的组中值作为变量的中位数。

单变量或组距分组的次数分布,(1)对次数做以上累计或以下累计,

观察所在组即中位数所在组;(2)对于单变量分组的次数分布,中位数

所在组的变量值即中位数;(3)对于组距分组次数分布,可以用中位数所在组的组中值作为中位数。

也可以用计算公式:

9.答题要点:(1)总体标准差;(2)抽样极限误差;(3)置信度;(4)抽样方法;(5)抽样组织形式。

10.答题要点:(1)主要特点是先综合后对比;(2)引入同度量因素将不同度量的指标过渡到可以直接相加的指标;(3)固定同度量因素以分析指数化因素的变动及其影响。

11、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示。品质标志本身不能直接汇总为统计指标,只能对其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汇总综合才能形成统计指标即总体单位总量。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可用数值表示,即标志值。数量标志值可直接汇总综合出数量指标。

12、统计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或范畴。统计指标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由总体范围、时间、地点、指标数值和数值单位等内容构成。

统计指标与标志的区别表现为:(1)指标和标志的概念不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的,一般不具有综合的特征;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具有综合的性质。(2)统计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它们都可以用数量来表示;而标志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数量标志可以用数量来表示,但品质标志只能用文字表示。

统计指标与统计标志的联系表现为:(1)统计指标的指标值是由各单位的标志值汇总或计算得来的;(2)随着研究目的不同,指标与标志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3、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全面调查。普查的特点:(1)普查是一种不连续调查。因为普查的对象是时点现象,时点现象的数量在短期内往往变动不大,不需做连续登记。(2)普查是

全面调查。它比任何其它调查方法都更能掌握全面、系统的,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3)普查能解决全面统计报表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普查所包括的单位、分组目录、指标内容比定期统计报表更广范、更详细,所以能取得更详尽的全面资料。(4)普查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而不能经常进行。

14、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调查单位进行观察用以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式。

抽样调查的特点:(1)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但其目的是要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2)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来抽选调查单位。所谓随机原则就是总体中调查单位的确定完全由随机因素来决定,单位中选与不中选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总体中每一单位都有同等的中选可能性。抽样调查方式的优越性体现在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和灵活性等方面。

抽样调查的作用:能够解决全面调查无法或困难解决的问题;可以补充和订正全面调查的结果;可以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查和控制;可以用于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

15、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称为统计分组。

统计分组可以按分组的任务和作用、分组标志的多少以及分组标志的性质等方面来进行分类。

统计分组按其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果分组和分析分组。进行这些分组的目的,分别是划分社会经济类型、研究同类总体的结构和分析被研究现象总体诸标志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

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简单分组实际上就是各个组是按一个标志形成的。而复合分组则是各个组按两个以上的标志形成的。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性质分为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品质分组是按品质标志进行的分组。

16、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把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并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分配数列。分配数列包括两个要素: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和各组所占有的单位数。

17、按数量标志分组,称这变量分组,包括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按数量标志分组,其变量有两种类型,即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在分组时,离散变量如果变动幅度小,分组可以选择单项式分组。

如果离散变量的变动幅度较大,分组应该选择组距式分组。而连续变量由于无法逐一列举其数值,其分组只能用组距式分组。

18、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的区别是:⑴子项与母项的内容不同,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的对比;比较相对指标是同一时间同类指标在空间上的对比。⑵说明问题不同,比例相对指标说明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比较相对指标说明现象发展的不均衡程度。

19、答题要点: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如:各工种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重。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如:轻重工业比例。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的同类指标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数,用以说明同类现象在同一时期

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

20、答题要点:主要区别是:⑴其它各种相对指标都属于同一总体内的数量进行对比,而强度相对指标除此之外,也可以是两种性质不同的但又有联系的属于不同总体的总量指标之间的对比 。⑵计算结果表现形式不同。其它相对指标用无名数表示,而强度相对指标主要是用有名数表示 。⑶当计算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的位置互换后,会产生正指标和逆指标,而其它相对指标不存在正、逆指标之分 。

21、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在于:

(1)指标的含义不同。强度相对指标说明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密度或普遍现象;而平均指标指标说明的是现象发展的一般水平。

(2)计算方法不同。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虽然都是两上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但是,强度相对指标分子和分母的联系,只表现为一种经济关系,而平均指标分子和分母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即分子是分母(总体单位)所具有的标志,对比结果是对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平均。

22、变异系数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变异指标。

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为了对比分析不同水平的变量数列之间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必须消除数列水平高低的影响,这时就要计算变异系数。 常用的是标准差系数x

V σσ= 23、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以推算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方法。特点:(1)是由部分推算整体的一种认识方法论(2)建立在随机取样的基础上(3)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4)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24、抽样误差指由于抽样的偶然因素使样本各单位的结构不足以代表总体各单位的结构,而引起抽样指标和全及指标之间的绝对离差。抽样误差之所以不同于登记误差和系统误差是因为登记误差和系统误差都属于思想、作风、技术问题,可以防止或避免;而抽样误差则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加以控制。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样本的单位数、抽样方法和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25、参数指的就是某一个全及指标,它反映了全及总体某种数量特征,统计量即样本指标,它反映了样本总体的数量特征。其特点是:全及指标是总体变量的函数,但作为参数其指标值是确定的、唯一的,是由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或标志属性决定的;而统计量是样本变量的函数,是总体参数的估计值,其数值由样本各单位标志值或标志属性决定,统计量本身也是随机变量。

26、抽样平均误差是反映抽样误差一本水平的指标;而抽样极限误差是反映抽样误差的最大范围的指标。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Δ= t ·μ即极限误差是在抽样平均误差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的;区别:(1)二者涵义不同(2)影响误差大小的因素不同(3)计算方法不同。

27、函数关系是:当因素标志的数量确定后,结果标志的数量也随之确定;相关关系是:作为因素标志的每个数值,都有可能有若干个结果标志的数值,是一种不完全的依存关系。

28、相关分析需要回归分析来表明现象数量关系的具体形式,而回归分析则应该建立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依靠相关分析表明现象的数量变化具有密切相关,进行回归分析求其相关的具体形式才有意义。

29、统计指数的分类主要有: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统计指数按其所表明的指标性质的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统计指数按所采用基期的不同,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30、在统计指数编制中,能使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数量上可以加总,并客观上 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这一媒介因素,称为同度量因素。一般情况下,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编制时,应以相应的基期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编制时,应以相应的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31、平均指数是从个体指数出发来编制总指数的,即先计算出各种产品或商品的数量指标或质量指标的个体指数,然后进行加权平均计算,来测定现象的总变动程度。平均指数的计算形式为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32、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报告期前一期水平对比的结果,反映现象在前后两期的发展变化,表示现象的短期变动。定基发展速度是各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的对比的结果,反映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二者的关系是: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相应的关系式为: 0

n 1n n 01a a a a a a a a a a =?????-2312 33、 动态数列是由相互配对的两个数列构成的,一是反映时间顺序变化的数列,二是反映各个时间指标值变化的数列。编制原则:时间长短应该前后一致; 总体范围应该一致;计算方法应该统一;经济内容应该统一。

34、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的主要特点是,前者侧重于考察最末一年的发展水平,按这种方法所确定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最末一年发展水平,等于最末一年的实际水平;后者则侧重于考察全期各年发展水平的总和,按这种方法所确定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全期各年发展水平的总和与各年实际水平总数一样。

35、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是由相互联系的两个总量指标动态数列对比 所构成。计算时要先求得这两个总量指标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然后进行对比,求出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36、时期数列是指由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总量的时期指标构成的动态数列。时点数列是指由反映现象在某一瞬间总量的时点指标构成的动态数列。 二者相比较有以下特点:(1)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时期数列各指标值具有可加性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能相加。(3)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而时点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的关系。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解析

统计学期末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社会经济统计的数量特点表现在它是( )。 A 一种纯数量的研究 B 从事物量的研究开始来认识事物的质 C 从定性认识开始以定量认识为最终目的 D 在质与量的联系中,观察并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2、欲使数量指标算术平均法指数的计算结果、经济内容与数量指标综合法指数相同,权数应是( )。 A 00p q B 11p q C 01p q D 10p q 3、如果你的业务是销售运动衫,哪一种运动衫号码的度量对你更为有用( )。 A 均值 B 中位数 C 众数 D 四分位数 4、某年末某地区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为20平方米,标准差为8.4平方米,乡村人均居住面积为30平方米,标准差为11.6平方米,则该地区城市和乡村居民居住面积的离散程度( )。 A 乡村较大 B 城市较大 C 城市和乡村一样 D 不能比较 5、某厂某种产品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各月计划任务有很大差异,今年1月超额完成计划3%,2月刚好完成计划,3月超额完成12%,则该厂该年一季度超额完成计划( )。 A 3% B 4% C 5% D 无法计算 6、基期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70件和50件,若报告期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不变,乙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上升,则报告期两组工人总平均日产量(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7、同一数量货币,报告期只能购买基期商品量的90%,是因为物价( )。 A 上涨10.0% B 上涨11.1% C 下跌11.1% D 下跌10.0% 8、为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而计算的发展速度指标为( )。 A 环比发展速度 B 年距发展速度 C 定基发展速度 D 平均发展速度 9、计算无关标志排队等距抽样的抽样误差,一般采用( )。 A 简单随机抽样的误差公式 B 分层抽样的误差公式 C 等距抽样的误差公式 D 整群抽样的误差公式 10、我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以( )为主体。 A 抽样调查 B 普查 C 统计报表 D 重点调查 11、设总体分布形式和总体方差都未知,对总体均值进行假设检验时,若抽取一个容量为100 的样本,则可采用( )。 A Z 检验法 B t 检验法 C 2χ检验法 D F 检验法 12、要通过移动平均法消除季节变动得到趋势值,则移动平均项数( )。 A 应选择奇数 B 应和季节周期长度一致 C 应选择偶数 D 可取4或12 13、回归估计标准差的值越小,说明( )。 A 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好 B 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差 C 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好 D 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差 14、某企业最近几批同种产品的合格率分别为90%、95.5%、96%,为了对下一批产品的合格率 进行抽样检验,确定抽样数目时P 应选( )。 A 90% B 95.5% C 96% D 3 % 96%5.95%90++ 15、假设检验中,第二类错误的概率β表示( )。 A 0H 为真时拒绝0H 的概率 B 0H 为真时接受0H 的概率

201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0974《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统计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码 0097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一个别事物,称为 C A .调查对象 B .调查单位 C .总体单位 D .填报单位 2.对事物进行度量,最精确的计量尺度是A A .定比尺度 B .定序尺度 C .定类尺度 D .定距尺度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对我国政府统计的调查方式做的概括中指出,调查方式的主体是C A .统计报表 B .重点调查 C .经常性抽样调查 D .周期性普查 4.是非标志的成数p 和q 的取值范围是D A .大于零 B .小于零 C .大于1 D .界于0和1之间 5.在经过排序的数列中位置居中的数值是A A .中位数 B .众数 C .算术平均数 D .平均差 6.确定中位数的近似公式是A A .d f S f L m m ?-+ -∑1 2 B .d L ??+??+ 2 11 C .∑∑? f f x D . ∑-)(x x 7.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变化总量的是B A .时点指标 B .时期指标 C .动态指标 D .绝对指标 8.重置抽样与不重置抽样的抽样误差相比A A .前者大 B .后者大 C .二者没有区别 D .二者的区别需要其他条件来判断 9.如果总体内各单位差异较大,也就是总体方差较大,则抽取的样本单位数A A .多一些 B .少一些 C .可多可少 D .与总体各单位差异无关 10.进行抽样调查时,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受到一些可控因素的影响,下列属于可控因素的是D A .样本数目 B .样本可能数目 C .总体单位数 D .样本容量 11.在12个单位中抽取4个,如果进行不重置抽样,样本可能数目M 为B A .4 12 B . ! 8!4! 12 C .12×4 D .12 4 12.方差是各变量值对算术平均数的A A .离差平方的平均数 B .离差平均数的平方根 C .离差平方平均数的平方根 D .离差平均数平方的平方根

(完整版)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

2009---2010学年第2学期统计学原理课程考核试卷(B)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时量:120 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将其分为和。 2、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是、和。 3、在某城市中随机抽取9个家庭,调查得到每个家庭的人均月收入数据:1080,750,780,1080,850,960,2000,1250,1630(单位:元),则人均月收入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 4、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在有限区间(a,b)内取值,且X服从均匀分布,其概率密 度函数为 0 ()1 f x b a ? ? =? ?- ? 则X的期望值为,方差为。 5、设随机变量X、Y的数学期望分别为E(X)=2,E(Y)=3,求E(2X-3Y)= 。 6、概率是___ 到_____ 之间的一个数,用来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经常性。 7、对回归方程线性关系的检验,通常采用的是检验。 8、在参数估计时,评价估计量的主要有三个指标是无偏性、和 。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每题1分,共10 分) 1、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统计学() 2、箱线图主要展示分组的数值型数据的分布。() 3、抽样极限误差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抽样平均误差。() 4、在全国人口普查中,全国人口数是总体,每个人是总体单位。() 5、直接对总体的未知分布进行估计的问题称为非参数估计;当总体分布类型已知, 仅需对分布的未知参数进行估计的问题称为参数估计。() 6.当置信水平一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而减少() 7、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SST =SSE+SSA() 8、右侧检验中,如果P值<α,则拒绝H 。() 9、抽样调查中,样本容量的大小取决于很多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样本容量 与边际误差成正比。() 10、当原假设为假时接受原假设,称为假设检验的第一类错误。()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 15分) 1、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 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样本()。 A、2000个家庭 B、200万个家庭 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D、200个万个家庭的总收入 2、当变量数列中各变量值的频数相等时()。 A、该数列众数等于中位数 B、该数列众数等于均值 C、该数列无众数 D、该众数等于最大的数值 其他 (a

统计学原理测试题及答案

统计测试一 注:这是基础统计前两章的测试题;准备本月下旬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要了解某班50名学生的性别构成情况,则总体是(C)。 A.每一个学生 B.每一个学生的性别 C.全体学生 D.全体学生的性别 2.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A)。 A.每一个人 B.每一户 C.每个省的人口 D.全国总人口 3.某班四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0分,这四个数字是(A)。 A.变量值 B.标志 C.指标 值 D.指标 4.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B)。 A.离散变量 B.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C.连续变量 D.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5.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关系是(C)。 A.理论与应用的关系 B.工作与结果的关系 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D.工作与经验的关系 6.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9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B)。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7.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B)。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该地每一家商业企业 D.该地每一家国有商业企业

8.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属于(C)。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D.再分组 9.某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6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50,则末组的组中值是(C)。 A.100 B.500 C.650 D.700 10.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A)。 A.统计指标 B.总体单位 C.标志 D.统计对象 11.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 A.商品销售额 B.商场数量 C.商品价格 D.营业员人数 12.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B)。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 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 13.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3611人。该数字资料为(D)。 A.绝对数 B.结构相对数 C.比较相对 数 D.强度相对数 14.某商场计划11月份销售利润比10月份提高2%,实际提高了3%,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A)。 A.100.98% B.95.10% C.99.00% D.105.10% 15.平均数反映了(C)。 A.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B.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 C.总体中各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 D.总体变动的趋势 16.中位数和众数是一种(B)。

统计学原理试题库[全解答]

统计学原理试题库(全)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有三种涵义,其基础是( A )。 A、统计活动 B、统计方法 C、统计学 D、统计资料 2、一个统计总体( C )。 A、只能有一个指标 B、只能有一个标志 C、可以有多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标志 3、下列变量中,( D )属于离散变量。 A、一个笔筒的直径 B、一袋米的重量 C、一个同学的身高 D、一个县的人数 4、全班同学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6分、76分和86分,这三个数字是( B )。 A、标志 B、标志值 C、指标 D、变量 5、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D )。 A、工人工资 B、工人身高 C、工人体重 D、工人性别 6、要了解某汽车公司的情况,该公司的产量和利润是( C )。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D、后者是离散变量,前者是连续变量 7、劳动生产率是( C )。 A、流量指标 B、动态指标 C、质量指标 D、强度指标 8、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是( C )。 A、马克思 B、威廉·配第 C、凯特勒 D、恩格尔 9、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单位特征的,所以( C )。 A、指标和标志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B、指标和标志之间没关系 C、指标和标志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变换 D、指标和标志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 10、统计研究的数量必须是( B )。 A、抽象的量 B、具体的量 C、连续不断的量 D、可直接相加的量 11、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 D )。 A、差异性 B、综合性 C、社会性 D、同质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对某市工业企业进行调查,则( BCE )。 A、该市工业企业总数是总体 B、该市工业企业是总体 C、该市工业企业总产值是指标 D、该市工业企业总产值是数量标志 E、每个工业企业总产值是数量标志 2、某企业是总体单位,则下列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BCDE )。 A、所有制 B、职工人数 C、职工月平均工资 D、年工资总额 E、产品合格率 3、下列指标哪些是质量指标(CDE)。 A、新产品数量 B、高级职称人数 C、考试及格率 D、工人劳动生产率 E、平均亩产量 4、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有(ACE)。 A、厂房面积 B、企业个数 C、原材料消耗量 D、人口数 E、利润率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题目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一、考试题型 单选:12%,每小题2分,共12分,见平时作业手册; 多选:8%,每小题2分,共8分,见平时作业手册; 判断:10%,每小题2分,共10分,见平时作业手册; 简答题:20%,每小题10分,共20分; 计算题:50% 考试时间:90分钟,闭卷,可以带计算器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有何不同? 答:标志是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某特征或属性,即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是标志的实际体现者。例如:工人的“工资”是标志,而工资为“1200”分,则是标志表现。 2、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答: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发下主要内容:(1)确定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4)确定调查时间和时限;(5)确定调查的组织和实施计划。 3、简述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答:调查对象即统计总体,是根据调查目的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统计总体这一概念在统计调查阶段称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也就是总体单位,它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即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报告单位也成填报单位,也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一般是基层企事业组织。调查单位是调查资料的直接承担者,报告单位是调查资料的提交者,二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例如对工业企业进行全部设备调查时,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是调查对象,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而每个工业企业则是填报单位。 4、某地区对占该地区工业增加值三分之二的10个企业进行调查,你认为这种调查方式是重点调查还是典型调查?为什么? 答:首先,从该题内容可知该地区对工业企业进行的是一种非全面调查;第二,非全面调查包括抽样调查、重点调查额典型调查。这三种非全面调查的主要区别是选择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抽选单位,重点调查是根据单位标志总量占总体标志总量的比重来确定调查单位,而典型调查时依据对总体的分析,有意识地选取调查单位。因此,根据本题选择调查单位的方法可判断出该地区对工业企业进行调查,采用的是典型调查方式。 5、简述变量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件。 答:变量分组包括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离散变量变动幅度小,分组可以选择单项式分组。如果离散变量的变动幅度较大,分组应该选择组距式分组。而对于连续变量只能用组距式分组。 6、单项式分组与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 答:离散型变量如果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小,可依次将每个变量值作为一组。采用单项式分组。离散型变量如果变量值变动很大,次数又很多,或是连续性变量,采用组距式分组。 7、简述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并举例说明。 答: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如:各工种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重。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如:轻重工业比例。 8、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期末复习题(答案仅供参考) 一、判断题(把正确的符号“V”或错误的符号“X”填写在题后的括号中。) 1.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X) 2. 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X) 3.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V ) 4. 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X) 5.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X)。 6. 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X) 7. 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V) 8.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V) 9.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X) 10. 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11. 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 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X) 12. 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 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X) 13. 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X) 14. 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X) 15. 抽样估计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V) 16.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X) 17. 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X ) 18. 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V) 19. 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X) 20. 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X)。 Z q1 p1 21. 在单位成本指数——中,'p1p1 —'弋1卩0表示单位成本增减的绝对额(V)。 瓦q1 P o

大学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

题型: 名词(5个共10分)、填空(10个共10分)、单选(10个共10分)、判断(10个共10分)、简答(2个共20分)、计算(4个共40分)一、名词解释(10分) 统计离散变量统计指标统计总体统计调查抽样调查 统计分组复合分组 次数分布(分配)数列几何平均法 变异指标时间数列长期趋势 季节变动 狭义的统计指数(统计指数、总指数) 指数体系 二、简答(20分) 1.简述统计工作过程及各工作阶段的地位 2.统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3.什么是统计专门调查?其具体调查方式有哪几种? 4.什么是统计分组?有哪些作用? 5.什么是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二者有哪些区别? 6.什么是相对指标?按其对比的基础和作用不同分为哪些种类? 7.计算和运用平均指标应注意哪些问题?或遵循哪些原则? 8.什么是时间数列?其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并简述其作用。

9.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哪些原则? 10.时间数列水平分析指标和速度分析指标主要有哪些? 11.简述编制综合指数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计算分析练习: 要求:根据上表资料,利用有关知识对A、B两公司工资水平进行分析评价;若仅从工资考虑,你愿意到哪个公司工作?请说明理由。(考察总平均数和组平均数的结合问题) 2.根据动态分析指标的计算原理,填表中空缺数字(具体考察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各年销售量资料,计算该期间销售量的平均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速度。 3.某工业企业下属三个车间,其全年的产量资料如表4-2所示。 根据相对数的计算原理,填出表中所缺数字。 4.甲企业工人生产情况如下表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试题及答案

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计算题试题及答案 计算题 1.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 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 (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并 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1) (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数量标志";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 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3)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 中间大的" 正态分布"的形态, 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 2.2004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解: 解:先分别计算两个市场的平均价格如下: 甲市场平均价格()375.145 .5/==∑∑=x m m X (元/斤) 乙市场平均价格325.14 3 .5==∑∑= f xf X (元/斤) 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到两个市场 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 3.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 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要求:⑴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⑵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1)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和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标志是说明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数量特征的。 2.标志可以分为标志和标志。 3.变量按变量值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变量和变量。4.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显示、统计资料的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5.配第在他的代表作《》中,用数字来描述,用数字、重量和尺度来计量,为统计学的创立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二、判断题 1.企业拥有的设备台数是连续型变量。() 2.学生年龄是离散型变量。() 3.学习成绩是数量标志。() 4.政治算术学派的创始人是比利时的科学家凯特勒,他把概率论正式引进统计学。() 5.指标是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的。() 6.对有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 7.总体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而变化。() 8.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总体单位是该企业的每一位职工。() 9.数量指标数值大小与总体的范围大小有直接关系。() 10.某班平均成绩是质量指标。()

三、单项选择题 1.考察全国的工业企业的情况时,以下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 A.产业分类 B.劳动生产率 C.所有制形式 D.企业名称 2.要考察全国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其统计总体是( )。 A.全国所有居民户 B.全国的住宅 C.各省市自治区 D.某一居民户 3.若要了解全国石油企业采油设备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A.全国所有油田 B.每一个油田 C.每一台采油设备 D.所有采油设备 4.关于指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 B.指标都是用数字表示的 C.数量指标用数字表示,质量指标用文字表示 D.指标都是用文字表示的 5.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英国人威廉·配第 B.德国人康令 C.德国人阿亨瓦尔 D.比利时人凯特勒 6.关于总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总体中的单位数都是有限的 B.对于无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 C.对于有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 D.对于无限总体只能进行非全面调查 7.关于总体和总体单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总体和总体单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B.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固定不变的 C.构成总体的个别单位是总体单位 D.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至少具有某种相同的性质 8.关于标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自考】00974统计学原理201401【真题及答案】

. 2014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统计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码 0097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统计是对事物数量特征进行分析的方法体系,统计的基本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和( B ) A 、数量对比法 B 、归纳推新法 C 、逻辑推理法 D 、全面观察法 2、统计学的早期发展中,政治算术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B ) A 、格朗特 B 、配第 C 、康令 D 、阿亨瓦尔 3、次数分布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D ) A 、大于100% B 、小于100% C 、不等于100% D 、等于100% 4、为了获得重要的统计资料,为常规调查提供重要数据或背景数据,需要采用的调查方式是( B ) A 、抽样调查 B 、重点调查 C 、典型调查 D 、普查 5、次数分布可以形成一些典型的类型,并用曲线表示。其中,“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曲线是( B ) A 、正态分布曲线 B 、钟型分布曲线 C 、U 型分布曲线 D 、J 型分布曲线 6、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变化总量的统计指标是( B ) A 、时点指标 B 、时期指标 C 、动态指标 D 、绝对指标 7、确定中位数的近似公式是( A ) A 、d f S f L m m ?-+-∑1 2 B 、d L ??+??+211 C 、∑∑?f f x D 、 ∑-)(x x 8、进行抽样调查时必须遵循随机的规则,其目的是( A ) A 、每一个单位都有相同的被抽中的机会 B 、人为地控制如何抽取样本单位总不可靠

《统计学原理》期末试题1(附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期末试题1(附答案)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3分) A.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 B.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 C.确定调查单位 D.确定调查时限 2.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3分) A.作用不同 B.灵活方式不同 C.组织方式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3.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3分) A.数量特征和客观规律 B.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C.数量关系和认识客体 D.数量关系和研究方法 4.在一般情况下,商品销售量指数和工资水平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分别为()。(3分) A.商品销售量、平均工资水平

B.商品销售量、职工人数 C.单位商品销售价格、职工人数 D.单位商品销售价格、平均工资水平 5.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3分)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 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 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 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 6.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3分) A.企业按年产能力分组 B.人口按年龄分组 C.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 D.产品按品种分组 7.抽样误差是指()。(3分) A.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 B.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出现的系统误差 C.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D.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 8.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下述调查属于全面调查的是()。(3分) A.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调查 B.某地区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统计学原理试题(6)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设某地区有2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 总体是( )。 A.每一家工业企业 B.2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2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2.有6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些公司的工资水平情 况,则总体单位是()。 A.6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600家公司的每一位职工 C.600家公司所有职工的全部工资 D.6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3.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指标 B.可以有多个指标 C.只能有一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标志 4.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5.在调查设计时,学校作为总体,每个班作为总体单位,各班学生人数是()。 A.变量值 B.变量 C.指标值 D.指标 6.年龄是()。 A.变量值 B.连续型变量 C.离散型变量 D. 连续型变量,但在实际应用中常按离散型处理 7.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A.登记的方便 B.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C.确定调查的范围 D.确定调查的单位 8.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A.职工调查 B.工业普查 C.工业设备调查 D.未安装设备调查 9.通过调查大庆、胜利、辽河等油田,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 种调查方式是()。 A.典型调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普查 10.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10月1日至15日全部调查完 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A.调查时间 B.登记期限 C.调查期限 D.标准时间 1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B.确定组距和组中值 C.确定组距和组数 D.确定全距和组距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西安交大统计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C) A、文化程度 B、职业 C、月工资 D、行业 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B ) A、国民收入 B、人均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5000万元、8000万元和3900万元,则这句话中有(B)个变量? A、0个 B、两个 C、1个 D、3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身高 B、产品件数 C、企业人数 D、产品品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 A、库存额 B、总收入 C、平均收入 D、人均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随机 B、主观 C、随意D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A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统计量 D、X统计量 8. 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A ) A、样本 B、小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容量 9.概率的取值范围是p(D ) A、大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在0与1之间 10. 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 ) A、零 B、1 C、-1 D、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ABCD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测量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BE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ABE ) A、极差 B、平均差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查中(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 填报单位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三、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写“对”,在错误答案后写“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别”是品质标志。(对) 2、方差是离差平方和与相应的自由度之比。(错) 3、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对) 4、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是一个最大值。(错)

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指出下列哪个是数量标志() A.身高B.学历 C.健康状况D.性别 2.统计调查分为一次性调查和经常性调查,是根据()。 A.是否定期进行B.组织方式不同 C.是否调查全部单位D.时间是否连续。 3.典型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 A.工作做得好的单位B.工作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单位 C.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单位D.具有代表性的少数单位 4.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A.确定组中值B.确定组距 C.确定组数D.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5.变量数列是()。 A.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数列B.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 C.按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D.按数量指标分组的数列 6.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是组距数列的两种形式,其中异距数列是指()。 A.各组次数相等的数列B.各组次数不相等的数列 C.各组组距相等的数列D.各组组距不相等的数列 7.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是()。 A.分组对象的复杂程度不同B.分组数目的多少不同 C.采用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D.研究目的和对象不同 8.甲:2003年底安徽省人口出生人数为715万人;乙:2003年安徽省总人口4680万人,则()。 A.甲是时期指标,乙是时期指标B.甲是时点指标,乙是时期指标 C.甲是时期指标,乙是时点指标D.甲是时点指标,乙是时点指标 9.某地区2004年底有1000万人口,零售商店数有50万个,则商业网点密度指标为()。A.5个/千人B.5个/百人 C.20个/人D.0.2个/千人 10.标志变异指标中,计算方法简单的是()。 A.平均差B.标准差 C.全距D.标准差系数 11.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 A.了解抽样总体的全面情况 B.用样本指标推断全及总体指标 C.了解全及总体的全面情况 D.用全及总体指标推断样本指标 12.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和不重复抽样的相比() A.前者一定大于后者 B.前者一定小于后者 C.两者相等 D.前者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后者 13.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14.如果零售价格上涨10%,销售量下降5%,则销售额()。 A.有所增加 B.有所减少 C.没有变化 D.无法判断 15.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10%,职工人数增加5%,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 A.5% B.15% C.15.5% D.50% 16.动态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交大统计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C) A、文化程度 B、职业 C、月工资 D、行业 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B ) A、国民收入 B、人均国民收入 C、国生产净值 D、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5000万元、8000万元和3900万元,则这句话中有( B)个变量? A、0个 B、两个 C、1个 D、3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身高 B、产品件数 C、企业人数 D、产品品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 A、库存额 B、总收入 C、平均收入 D、人均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随机 B、主观 C、随意 D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 A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统计量 D、X统计量 8. 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A ) A、样本 B、小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容量 9.概率的取值围是p(D ) A、大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在0与1之间 10. 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 ) A、零 B、 1 C、-1 D、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 ABCD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测量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 BE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 ABE ) A、极差 B、平均差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查中( 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 填报单位 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 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三、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写“对”,在错误答案后写“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别”是品质标志。(对) 2、方差是离差平方和与相应的自由度之比。(错) 3、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对)

统计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一个统计总体( D )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 2、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就是(C) A 、2000名学生B、 2000名学生得学习成绩 C、每一名学生 D、每一名学生得学习成绩 3、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就是( B)。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该地每一国有商业企业D、该地每一商业企业 4、以下哪种调查得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就是一致得( C )。 A、工业普查 B、工业设备调查 C、职工调查 D、未安装设备调查 5、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10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就是(B )。 A、调查时间 B、调查期限 C、标准时间 D、登记期限 6、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则( B )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60在第三组,80在第五组 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7、已知某局所属12个工业企业得职工人数与工资总额,要求计算该局职工得平均工资,应该采用( A ) A、简单算术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 C、加权调与平均法 D、几何平均法 8、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B ) A、计划期初应达到得水平 B、计划期末应达到得水平 C、计划期中应达到得水平 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得水平 9、某地区有10万人,共有80个医院。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就是( B )。 A、平均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发展水平指标 10、时间序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得就是( B )。 A、相对数时间序列B、时期数列 C、间断时点数列 D、平均数时间序列 11、根据时间序列用最小平方法配合二次曲线,所依据得样本资料得特点就是( B )。 A、时间序列中各期得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 B、各期得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 C、各期得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等 D、各期同比增长量得大体相 12、红星机械厂计划规定,今年甲产品得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降低4%,实际执行得结果降低了5%,则该产品单位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得算式为( C )。

统计学原理期末试卷B

第 1 页 共 5 页 命题人: 杨静 教研室审核签字: 系主任审批签字: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考试试卷(B ) 专业《 统计学原理 》课程(开□闭□ ∨)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20题,共40分, 1、一个统计总体(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2、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 A )年末库存量 B )工资总额 C )单位产品成本 D )年初在册职工人数 3、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A )工人年龄 B )工人工资 C )工人职称 D )工人身高 4、对某企业 500 名职工的工资收入进行调查,总体单位( ) A )每一名职工 B )每一个职工的工资水平 C )500名职工 D )50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5、对停车场上的汽车进行一次性登记,调查对象是( ) A )全部汽车 B )每辆汽车 C )一个停车场 D )所有停车场 6、对上海港等十多个沿海港口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港口吞吐量情况, 则这种调查方式是( ) A )普查 B )典型调查 C )重点调查 D )抽样调查 7、对职工的生活水平状况进行研究,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应当用( ) A )职工月工资总额的多少 B )职工人均月收入额是多少 C )职工家庭成员平均月收入额的多少 D )职工的人均月岗位津贴及奖金多少 8、数量指标一般表现为( ) A )平均数 B )相对数 C )绝对数 D )指数 9、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两者( ) A )成正比 B )无比例关系 C )成反比 D )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10、在组距式数列中,下限就是( )

统计学试卷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卷 1 (专科) 05工商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面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 C、工人月工资 D、工人体重 2.某工厂有100名职工,把他们的工资加总除以100,这是对100个( )求 平均数 A、变量 B、标志 C、变量值D、指标3。统计设计的核心问题是() A、搜集统计资料方法的设计 B、统计分类和分组的设计 C、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 D、统计工作各个环节的具体设计 4。统计调查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 ) A、全面调查与专门调查B、定期调查与连续性调查 C、连续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 D、统计报表与专门调查 5.为了了解城市职工家庭的基本情况,以作为研究城市职工收入水平及生活负担的依据,需要进行一次专门调查,最为适合的调查组织形式是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 D、 普查 6.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科学根据的方式方法是()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D、非全面报表 7。某工业企业产品年生产量为10万件,期末库存量为3。8万件,它们( )。 A、是时期指标 B、是时点指标 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8。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 A、受各组次数的影响最大 B、受各组标志值的影响最大 C、受各组标志值和次数的共同影响 D、不受各组次数的影响 9.时间数列中所排列的指标数值( )。 A、只能是绝对数 B、只能是相对数 C、只能是平均数 D、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10.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的关系是( )。 A、环比增长速度等于定基发展速度-1 B、环比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1 C、定基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D、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11.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 ). A、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 B、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 C、对样本进行全面调查D、了解样本的基本情况

《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统计的基本方法包括( ) A.调查法、汇总发、预测法 B .调查法、整理法、分析法 C .大量观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 D .时间数列法、统计指数法、回归分析法 2.对统计数据建立某种物理的度量单位的亮度层次是( ) A .定类尺度 B .定序尺度 C .定距尺度 D .定比尺度 3.调查单位是( ) A .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 B .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C .调查项目和指标的承担者 D .基层企事业单位 4.对连续变量分组,最大值所在组下限为10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750,则最大值所在组的组中值为( ) A .1100 B .1200 C .1250 D .1500 5.某商场2006年彩电销量为10000台,年末库存100台,这两个绝对指标是( ) A .时期指标 B .时点指标 C .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D .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6.下列属于比较相对指标的是( ) A .我国人口密度为135人/平方公里 B .某年我国钢产量为日本的80% C .2006年我国GDP 比上年增长9% D .2006你我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为12000元 7.在抽样调查中,抽取样本单位必须遵循( ) A .可比性原则 B .同质性原则 C .准确性原则 D .随机性原则 8.样本容量与抽样误差的关系是( ) A .样本容量越大,抽样误差越大 B .样本容量越大,抽样误差越小 C .样本容量越小,抽样误差越小 D .两者没有关系 9.对500名大学生抽取15%的比例进行不重置抽样调查,其中优等生为20%,概率为95.45%(t=2),则优等生比重的抽样极限误差为( ) A .4.26% B .4.61% C .8.52% D .9.32% 10.当一个变量变化幅度与另一个变量的变化幅度基本上是同等比例时,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 ) A .函数关系 B .复相关关系 C .线性相关关系 D .非线性相关关系 11.已知x ,y 两个变量, 2010,8,x y xy σσση=== ;则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数可知,x 与y 之间存在着( ) A .高度正相反 B .显著正相反 C .低度正相反 D .微弱正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