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型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诊断(附16例分析)

合集下载

肺CT的解读完整版本

肺CT的解读完整版本
CT表现:在肺野内显示为平行的线样高密度影或 环形低 密度影伴周围点状高密度影(直径小于 前者)
意义:表明有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伴发的 细支气管扩张等。
柱状支气管扩张——“轨道征”
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柱状支气管扩张——“轨道征”
背侧 柱状支气管扩张与扫描层面垂直——“印戒征”
男性 37岁,反复咳嗽、咳 痰5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 周。支气管扩张
1左头臂静脉 2右头臂静脉 3右无名动脉 4左颈总动脉 5左锁骨下动脉 S1上叶尖段 T气管
主动脉弓层面
1头臂静脉汇入上腔静脉 2食管 S1上叶尖段 S2上叶后段 S3上叶 前段 S1+2上叶尖后段 S6下叶背段 B1尖段支气管 T气管 AA主 动脉弓
主肺动脉窗层面
S1上叶尖段 S2上叶后段 S3上叶前段 S1+2上叶尖后段 S6下叶背 段 B1尖段支气管 C气管隆突 Aa升主动脉 A-P主肺动脉窗 SVC 上腔静脉
完全型GGO
混合型GGO
GGO —炎症
GGO—SARS
GGO —外伤; GGO—肺间质纤维化
完全型(pGGO)肺腺癌
完全型(pGGO)非典型腺瘤样增生
肺实变影
肺实变:是指肺泡腔内的气体被病理性液体或 细胞替代的状态。
CT表现为:形态与大小不一的很高密度影,边 界多不清,
累及大叶时叶间裂处清晰;透过其中不能见到 肺纹理影;
虫蚀样空洞(无壁空洞) 薄壁空洞(≤3mm) 厚壁空洞(>3mm)
结核球厚壁空洞
肺脓肿厚壁空洞 肺鳞癌厚壁空洞
空腔病变
空气新月征
肺内空洞或空腔内的球形病灶与洞壁之间形成 的新月形透亮影称为“空气新月征”。
空气新月征曾认为是曲霉菌球的特异征象,特点 是随着体位的变动,空洞或空腔内的霉菌球可 移动,但始终位于近地位。也可见于其他疾病 (其内球形病灶可能不移动)

支气管肺泡癌21例临床分析

支气管肺泡癌21例临床分析

3 . 3 . ) 胸痛 8例 , 闷 7例 , 7 5~ 7 8℃ , 胸 呼吸困难 7例 , 音嘶哑 声
2例 , 肺部 有湿性 哕音 2例 , 呼吸音粗糙 6例 , 有胸 膜炎体 征 3 例, 心音减弱 1 。颈部淋 巴结 肿 大 2例 , 窝淋 巴结 肿 大 1 例 腋 例,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1例。 12 胸部 X线和 C . T表现 : 单独 的肺部 大片状 阴影 2例 , 两肺
部 占位 性病 变 的 阳 性 率 J 弥 补 了纤 维 支 气 管 镜 检 查 的 ,
不 足 。肺 炎 型肺 泡 癌应 与 肺 炎 或浸 润 性 肺结 核 鉴 别 , 粒 粟 型肺 泡 癌应 与血 行 播 散 性 肺 结 核 鉴 别 。血 行 播 散 性 肺 结
核 是 结 核 菌所 致 的败 血 症 , 多 数 起 病 比较 急 , 明显 的 大 有 中毒 症 状 , 6 以 上 有 发 热 , 稽 留 热 或 驰 张 热 , 数 患 9% 呈 少 者 持 续 数周 或 数 月 。x线 多 数 呈粟 粒 样 , 小 、 度 、 布 大 密 分
增生 , 及 在 此 基 础 上 弥 漫 分 布 的 结 节 状 阴 影 ; 期 内 以 短
11 一般 资料 : . 本组 2 例 , 1 , 1 , l 男 0例 女 1例 年龄 2 0—6 , 3岁 平均 4 . 。病史 1— 15岁 8个月 , 平均 4 5个 月 。其 中有吸烟 史 . 4例 , 均为男性 。咳嗽 1 , 3例 咳痰 7例 , 痰量 较多 2例 , 中咳 其
弥漫 性 结 节 阴影 , 粟 粒或 结 节 大 小 、 度 、 6例 密 分布 比较 均
匀 ;3例 结 节 大 小 、 布 不 均 , 下 肺 野 病 灶 较 多 , 融 1 分 中 有

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

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

以 肺 叶 的 大 片 状 ; 变 影 和 C “ 管造 影 、 T血
征 ” 具 有 特征 性 。 多层 C 薄 层 扫 描 及 较 T 多 方位 重 建 可提 高影 像 学诊 断的 符 合 率 。 关 键 词 肺 炎型 肺 癌 影 像 学 诊 断
d i 1 . 9 9 j i n 1 0 —6 4 . 0 o:0 36 /.s . 0 7 s 1x 21. 1
肺 癌 的发 病 率 近 几 年 呈 明显 上 升 趋 势 , 其 在 发 达 国 家 已 经 占常见 肿 瘤 的 首 尤 位 。肺 炎 型 肺 癌 是 近 年 来 对 以 肺 炎 样 为
主要影像表现 的肺癌的命名 , 其基本影像 表 现 形 式 为 散 在 小 片 状 或 大 片 状 密 度 增 高影 , 常侵 及 肺 段 或 整 个 肺 叶 , 缘 模 糊 边 不 清 。属 于 弥 漫 型 肺 癌 的 其 中 一 种 , 也 有 作 者 认 为 是 细 支 气 管 一肺 泡 癌 的 一 型 J临床 上不多见 , , 由于其影像学 表现
论 著 ・临 床 辅 助 检 查
C Hl N£S C o M M UN I Y Do C O RS E T T
肺 炎 型 肺 癌 的 影 像 学 诊 断
张 志 强
4 36 70 5河 南 南 阳 市 南 石 医 院 放 射 科
男 1 8例 , 1 女 2例 ; 龄 4 年 0~8 0岁 , 均 平 6 O岁 。临 床 表 现 : 嗽 、 痰 2 咳 咳 O例 , 热 发 1 5例 , 中 大部 分 病 人 为 低 热 , 断 性 出 其 间 现 痰 中带 少 量 血 丝 1 5例 , 血 1 咯 0例 , 胸 痛及背痛 1 0例 。所 有 病 例 均 经 支 气 管 镜 检 查 、 术 后 病 理 或 痰 细胞 学 检 查 证 实 为 手 肺 癌。 检 查设 备及 检 查 方 法 : 有 病 人 均 摄 所 胸 部 正 侧 位 片 , 用 法 国 生 产 的 斯 达 富 使 D R机 以 及 影 像 工 作 站 后 处 理 系 统 。干 式 相 机 为 A F 一 3 2型 。C G A 50 T检 查 使 用 的为 G E公 司 生 产 的 双 排 螺 旋 C T机 , 采 用 平 扫 加 增 强 的 扫描 方 式 。

肺癌CT诊断与鉴别诊断模板

肺癌CT诊断与鉴别诊断模板

T1:1)肿块最大径<3cm
2)肿瘤限于肺内,未侵犯脏层胸膜 及叶支气管
T2 :肿瘤>3Cm
肿瘤近界距隆突2cm以上 肿瘤所引起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小 于一侧全肺 无胸腔积液
T3
肿瘤已直接侵及相 邻胸壁 膈 纵隔 肿瘤近界距隆突 2Cm以内
肿瘤引起一侧肺不 张或阻塞性肺炎 合并胸腔积液
T4:任何大小的肿瘤已侵犯心脏大血管、
气管、食管等或恶性胸腔积液
肺癌的TNM分期
淋巴结转移的表示
N0 无区域淋巴结受累
N1 有支气管周围或同侧肺门淋巴结
受累 N2 有纵隔淋巴结受累
肺癌的TNM分期
远方转移的表示。
M o 无远方转移
M 1 有远方转移
M X 表示缺乏显示远方转移的起码条件。
肺癌的TNM分期标准
分期
Ia期 Ib期 II期 III期 IV期
TNM分期: T 肿瘤的大小与范围 N区域淋巴结受累 M 胸外远处转移
肺癌的临床分期与 CT的作用
CT可显示肿瘤直接侵犯邻近器官 CT可显示纵隔淋巴结肿大 显示肿瘤侵犯胸膜 发现远处转移
肺癌的TNM分期标准
T tumor Tis T0 T1 T2 T3 Tx Tis 原位癌 T0 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Tx 表示不能显示任何肿瘤或痰细胞 检查阳性 X线阴性 T1-T3 (后叙) N (Tumor)N0 N2 N3 M(Metastasis)M0 M1
结节浸润型
原发于叶或段主支气管
中 心 型 肺 癌
支气管腔内或肺门肿块 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
中 央 型
中心型肺癌的病理及相应CT表现
CT表现: 1.支气管腔内或肺门肿块 2.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
3.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诊断与治疗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诊断与治疗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诊断与治疗
董印军;刘曙光;孙复志;穆殿斌;张百江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
【年(卷),期】2010(050)002
【摘要】目的总结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38例BA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32例,余均为术后病理检查确诊.87例行肺叶切除,11例行肺叶切除+肺楔形切除,23例行肺楔形切除,17例行全肺切除,术后化疗73例.术后1、3、5 a生存率分别为85.5%、60.1%、41.3%.结论穿刺活检和支气管灌洗有助于BAC诊断,病理检查为诊断的金标准;手术根治性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总页数】2页(P81-82)
【作者】董印军;刘曙光;孙复志;穆殿斌;张百江
【作者单位】山东省肿瘤医院,济南,250117;山东省肿瘤医院,济南,250117;山东省肿瘤医院,济南,250117;山东省肿瘤医院,济南,250117;山东省肿瘤医院,济
南,2501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2
【相关文献】
1.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诊断 [J], 陈军;孙壮;刘忠岐
2.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多排螺旋CT诊断的疗效评价 [J], 顾研; 曹阳; 朱丽宇;
宋阳阳; 付鑫
3.细支气管肺泡癌影像诊断研究及分析 [J], 李景英;姜华;王义忠
4.多排螺旋CT诊断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价值探讨 [J], 周云
5.41例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CT影像表现及其不同病理基础对照研究 [J], 程娟;李江;汪田田;史兆娟;朱建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部病变的分类介绍及CT诊断

肺部病变的分类介绍及CT诊断
无液平面 (4)肿块内钙化(少见):病灶内原有疤瘢钙化、坏死
后 营养不良性钙化、肿瘤异位内分泌致钙盐沉着 (5)肿块内均匀密度
(2)毛刺 粗毛刺:较长,粗细 不均,数目少
细毛刺:短而直,呈 放射状,数目 多
(1)血管纠集征(血管束征):肿块周围肺血管、支 气 管向肿块聚拢、牵拉、 移位
浸润性生长: 弥漫型:癌细胞——肺泡 壁呈覆 壁生长,肺泡充气,肺泡间隔
无破坏 局灶性:病灶中心纤维结缔组织
增生且伴有炭末沉积——邻近 支气管牵拉向瘤体中心
5.临床表现
(1)咳嗽、咯痰、咯血
(2)胸痛、胸闷、气短
(3)全身症状:发热、消瘦、贫血、食欲不 振
(4)内分泌紊乱: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物质——柯兴氏综合征 分泌甲状旁腺样素—高血CA+ 分泌促性腺样激素——男性乳房肥大
(2)“瘤血管征”:肿块肺门侧可见与肿块相连并增 粗
的血管影
5、肿块侵犯胸膜
(1)胸膜外脂肪层消失,邻近胸膜呈盘 状、结节状增厚
(2)胸膜凹陷征:肿瘤侧细线条影及胸 膜侧对称的小角形软组织组成
(3)胸膜播散及胸水
7、肿块的倍增时间
(1)肺癌〈3CM,生长较慢,〉3CM, 生长
(2)肺癌倍增时间一般为3个月
(2)形态:结节状 (3)边缘:模糊 (4)大小:0.4CM-5CM (5)空洞:较大病灶中心可有 (6)病灶与胸膜关系:部分可见胸膜增厚 (7)强化:部分结节周边环形强化
三、支气管扩张
先天性 继发性 2.继发性病因 (1)支气管壁炎症破坏 (2)支气管阻塞 (3)肺部病变:肺纤维病灶等
(三)慢性肺脓肿
(1)急性肺脓肿迁延三个月 以上
(2)外周炎症吸收,纤维组 织增生——假包膜

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6例临床分析

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6例临床分析
临床肺 科杂 志
21 0229
肺 炎 型 细支 气 管肺 泡 癌 6例 I 分 析 临床
王勇生 仰 杰 高硕
【 摘要】 目的 提高对肺炎型细支气 管肺泡细胞癌 ( r ci o vo r a i m , A ) b nh l e a c c o a B C 的临床及影像学 特点的认识 。方法 o o a l rn l 对 20 06年 1 月至 2 1 年 7月在巢湖市第一人 民医院确诊 的6例肺炎型 B C患者 的临床症状 、 01 A 影像学特 点、 误诊 情况等资料 进行分析。结果 6 B C患者男女各 3 , 例 A 例 年龄 为4 7 7— 8岁。6 中5例 以咳嗽 、 例 咳痰为首发表现 , 中咳大量泡沫痰 2 , 其 例 合并咯血 l 合并胸 闷、 例, 呼吸 困难 2例。影像学检查 主要表现为肺部实变及磨玻璃样影 , 于周边部 。2 位 例经 手术后标本病理 确诊 , 4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结论 肺炎 型 B C易误诊 , A 咳嗽 、 咳痰为其主要症状 , 影像学检查 以肺 部实变影为主 。经 皮肺穿刺活检对肺炎型 B C诊断帮助较大。 A 【 关键 词】 肺肿瘤 ; 诊断 ; 误诊 ; 体层摄影术 , x线计算机
gn h a t rsis s o d p th r a f c n o i ai n,g o n g a s o a i ig c a c ei t h we ac y a e s o o s l t r c d o r u d—l s p c t y,mo t n l n e ih r . 2 a e r ah l g c l sl i u g p rp e y y c s s we e p t o o ia y l
i — p AC.P r u a e u e d e b o s s mo e v u b e i i g o i n u n c tp ct eB y e c t o sn e l i p y i n r a a l n d a n ss o p e mo i —y e BAC. l f

肺癌CT诊断ppt课件

肺癌CT诊断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44
血管集束征
可编辑课件PPT
45
血管集束征
可编辑课件PPT
46
血管集束征
可编辑课件PPT
47
血管集束征
可编辑课件PPT
48
血管集束征
可编辑课件PPT
49
胸膜凹陷征
典型表现为病灶与邻近胸膜间可见三角 形或喇叭口样线影相连,有时也表现为兔耳征、 尾征、星状,均称为胸膜凹陷征,水平裂和斜 裂胸膜凹陷,表现为曲线状。
增厚,病变范围较长,常伴肺内结核播散病 灶。所有鉴别诊断常需支纤镜诊断。
可编辑课件PPT
11
支气管异物
可编辑课件PPT
12
支气管内膜结核
可编辑课件PPT
13
周围型肺癌
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的肺癌。
影像上可呈实性结节或肿块、半实性结 节(复杂磨玻璃影)或非实性结节病灶 (单纯磨玻璃影)。
可编辑课件PPT
可编辑课件PPT
28
磨玻璃征的病理基础
HRCT上形成磨玻璃影的病理基础有: ﹙1﹚肺泡内薄层分泌物,如出血、水肿液或炎
性分泌物渗出、肺泡蛋白沉积等; ﹙2﹚肺泡壁增厚,如非典型腺瘤样增生
(AAH)、肺泡癌、腺癌沿肺泡壁替代式生 长、肺泡壁炎性肿胀(感染性或过敏性);
﹙3﹚肺间质增粗,如肺间质纤维化、肺间质炎 症(结缔组织疾病或病毒性炎症)、肺间 质水肿等 。
可编辑课件PPT
7
中央型肺癌
可编辑课件PPT
8
中央型肺癌 (阻塞性肺不张)
可编辑课件PPT
9
中央型肺癌(阻塞性肺炎)
可编辑课件PPT
10
中央型肺癌的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包括:痰拴、粘液滞留、凝血块、 异物、结节病、淀粉样变性、感染性肉芽肿或 支气管内膜结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8• 临床研究 •June 2016, Vol.14, No.18Guide of China Medicine

半个世纪以来,肺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多数发达国家居恶性肿瘤首位,在我国多数大城市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也居恶性肿瘤首位或第二位,弥漫型虽然少见,但近几年来,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肺炎型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易被误诊[1],而且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为25%~28%。为了加强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现对我院2003年~2013年16例肺炎型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讨论。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9~80岁,平均年龄56岁。本组16例无症状者2例(12.5%),咳嗽、咳痰(主要白色泡沫痰)9例(56.3%),痰中带血7例(43.8%),无规则发热5例(31.3%)。呼吸困难4例(25%)。1.2 方法。诊断依据:均经病理证实①支气管检查10例;②痰细胞学检查9例;③肺穿刺检查6例,手术1例。16例患者均有完整肺部CT影像学资料,并随访超过半年以上。扫描方法 采用西门子Emotion 6常规扫描参数:130 kV,110 mA,扫描时间15~18 s,深吸气后屏气扫描,扫描后重建层厚10 mm、间隔10 mm,其中9例在行常规CT检查的基础上对肺间质病变区行局部薄层扫描,层厚2 mm,使用高分辨率骨重建算法。增强扫描均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100 mL,高压针筒经肘静脉团注,注射速率2.5 mL/s,注射剂量2 mL/kg,注入对比剂后20 s行动脉期扫描,延迟30 s后行静脉期扫描。肺窗:窗宽:1500 Hu,窗位-600 Hu;纵隔窗:窗宽350 Hu,窗位45 Hu。2 结 果2.1 病变的部位:病变有叶、段性分布的倾向,癌肿起源于细支气管远端的肺泡,常累及一个肺叶或大部分,也可累及邻近肺叶、肺段。局限于一个肺叶12例(占75%),其中右上肺2例(占12.5%),左上肺1例(占6.3%),好发于两下肺,右下肺5例(占31.3%),左下肺4例(占25%);右中、下肺2例(占12.5%);左上、下肺1例(占6.3%);全肺1例(占6.3%)。2.2 病变形态:病变形态复杂、多变,以磨玻璃影、实变和多发结节等三种影像混合存在为特征,也可以以两种或一种影像为主。实变影13例(占81.3%),大片状磨玻璃样以及网格状改变7例(占43.8%),实变影或磨玻璃样改变内见有大小不等的空洞以及蜂房样密度减低改变5例(占31.3%),充气支气管征14例(占87.5%),枯树枝征9例(占56.3%),血管造影征5例(占31.3%),碎石路征6例(占37.5%)。2.3 胸部其他改变: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占25%),胸腔积液3例(占18.8%),心包积液1例(占6.3%)。3 讨 论3.1 肺炎型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病理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简称BAC),它起源于细支气管远端的肺泡,是肺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占原发性肺癌的2%~8%[2]。肺炎型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属于BAC的一个亚型。癌细胞形成单层或多层立方或柱状细胞形态沿肺泡

壁及细支气管呈弥漫性浸润式生长,不破坏肺网架结构,并且病灶多发,除淋巴及血行转移外,主要通过肺泡孔(Khon孔)直接在气道内播散,呈实变或炎性改变,这些特征是肺炎型BAC影像学征象的形成基础。3.2 肺炎型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特点分析3.2.1 磨玻璃征:是肺泡腔内大量低密度粘蛋白或肺泡癌沿肺泡间隔伏壁式生长而肺泡腔不完全充填的结果,肺组织呈近似水样密度的网格状影,呈磨玻璃样外观[3]。HRCT更易观察此征象。3.2.2 蜂窝征:病变为圆形或多边形,大小不等的蜂房状气腔,是由于

癌组织沿肺泡间隔浸润生长,使其不规则增厚,和扩张的肺泡、末端支气管形成蜂窝状结构。HRCT更易观察此征象。3.2.3 枯树枝征:癌组织浸润肺泡腔、肺泡间隔及小支气管壁,肺间质

增生纤维化,瘢痕组织使气管管腔狭窄,管壁僵硬、扭曲,细小支气管分支闭塞、狭窄、中断、消失,较大的支气管呈“枯树枝状”。此征象能够和细菌性大叶肺炎相鉴别,大叶性肺炎“充气支气管征”气管管壁柔软,由粗到细,逐渐分枝,似青树枝样。3.2.4 碎石路征:实变影周围常伴有腺泡样结节影或小斑片状磨玻璃密

度影,称作碎石路征[4],HRCT可清晰显示增厚的小叶间隔和小叶内线,呈地图样轮廓。其病理基础是瘤细胞充填的肺泡腔,所以影像上可表现为结节、磨玻璃样影及实变影三种影像同时存在,这是肺炎型BAC与其他肺实变疾病鉴别的重要征象之一。3.2.5 血管造影征:此征象出现在平扫密度均匀的实变病灶内,无充气支气管征,增强扫描时可见均匀一致的非强化区内出现清晰的血管影,血管走形及分支基本正常,称为CT血管造影征。此征象是肺炎型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特异性征象之一。3.2.6 其他征象: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占15%~35%[5],少数有胸腔积

液或心包积液。肺炎型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表现复杂、多变,要掌握该病CT特异性征象并密切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细致地分析,才能提高本病的诊断率。如遇到与细菌性肺炎、干烙性肺炎或间质性肺炎鉴别困难时,可采取试验性治疗。对可疑的病例应尽早行痰检脱落细胞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穿刺活检等检查,取得病理学诊断。这样才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肺炎型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诊断(附16例分析)刘 勇 潘庆文(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放射科,吉林 白城 137000)

【摘要】目的 探讨肺炎型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特征。方法 对16例肺炎型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病变有叶、

段性分布的倾向。病变分布广泛,病变形态复杂、多变。结论 CT是检查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主要影像学手段,“蜂窝征”、“磨玻璃征”具有相对特异性;“枯树枝征”、“碎石路征”、“血管造影征”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关键词】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8-0168-02• 临床研究 •1692016 年 6 月第 14 卷 第 18 期 中 国 医 药 指 南 

结肠损伤或结肠穿孔是腹部外伤中较长严重损伤之一,发生率占腹部创伤的10%~20%[1-2],但因结肠内容物液体成分少而细菌含量多,故腹膜炎出现得较晚,但较严重[3]。结肠损伤的发生率虽较低,但如果处理不当也会造成不良预后,而针对结肠手术,一般采用一期修补、肠吻合和一期结肠造瘘、一期肠吻合术[4]。后者虽然安全但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及痛苦、同时也较大的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文主要探讨蕈状导尿管在结肠损伤或穿孔时的临床运用价值。现将诊治体会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科自2007年3月至2012年5月共急诊行103例结肠损伤或结肠穿孔予行一期肠修补术或肠切除、肠吻合术并于修补处或吻合口近端置入蕈状导尿管以支撑、减压,103例病例中男68例、女35例,男∶女=1.9∶1。年龄在17~90岁,中位年龄51岁,其中外伤导致结肠破裂75例(75/103,72.8%),结肠穿孔28例(28/103,27.2%)。外伤中腹部贯通伤致结肠破裂60例(60/103,58.2%)、腹部闭合性损伤致结肠破、断裂15例(15/103,14.5%)。结肠穿孔中因肠伤寒致肠穿孔6例(6/103,5.8%),溃疡或原因不明的肠穿孔12例(12/103,11.7%)。收集我科自2001年6月至2006年12月共急诊行88例结肠损伤或结肠穿孔予行一期肠修补术或肠切除、肠吻合术,88例病例中男55例、女33例,男∶女=1.67∶1。年龄在21~86岁,中位年龄52岁,其中外伤导致结肠破裂63例(63/88,71.6%),结肠穿孔20例(28/88,23.0%),外伤中腹部贯通伤致结肠破裂43例(43/88,49.1%)、腹部闭合性损伤致结肠破、断裂17例(17/88,20.0%)。结肠穿孔中因肠伤寒致肠穿孔12例(12/88,13.6%),溃疡或原因不明的肠穿孔9例(9/88,10.2%)。上述病例中,受伤时间均低于8 h,无较为严重的腹腔污染、再排除穿孔或损伤处远端结肠无梗阻或肠道肿瘤、无严重的基础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激烈的腹痛、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体征伴或不伴有休克症状,均需立即急诊手术治疗。1.2 术前检查及准备:术前结合腹部外伤或刀伤史,腹痛主要部位及腹膜炎体征,CT检查或腹部立位平片提示腹腔内游离气体、空腔脏器穿孔即可明确诊断及急诊行剖腹探查的治疗计划。术前需完善急诊血液分析、血型、肝肾功电解质、凝血功能等检查,必要时给予备血,同时积极治疗或预防原发病或基础性疾病。1.3 手术方法:行剖腹探查明确为结肠损伤或穿孔后,如腹腔内无较

为严重的污染,肠管无较为严重的炎性水肿,再排除穿孔或损伤处远端结肠无梗阻或肠道肿瘤后则可行一期肠修补术或肠切除、肠吻合术。于修补处或肠吻合口近端约2.0~3.0 cm处根据患者肠管直径选择合适的蕈状导尿管放置于肠腔内支撑、减压。具体操作如下:①如破裂口或穿孔直径<1.5 cm,将近端肠腔内肠内容物减压后给予修剪创缘和消毒,自破裂口或穿孔处置入18号或22号蕈状导尿管(具体根据患者肠管直径选择)蘑菇头于肠腔内并于该处用小圆针4号丝线在该处结肠浆肌层上做两个同心圆荷包缝合,彼此相距1.0 cm。结扎第一道荷包缝线并剪去尾线后再结扎第二道荷包缝线使得结肠肠壁内翻,剪去尾线后蕈状导尿管另端自距该处最近的腹壁戳孔引出。如周围有大网膜或肠脂垂可将其包覆于置管处及其周围以利于和促进术后腹壁窦道形成。如周围无大网膜或肠脂垂则可将置管处结肠壁四周浆肌层与邻近腹膜缝合数针后打结将其固定于腹膜上这样亦利于术后腹壁窦道形成。如不给予固定或包裹亦可。②如破裂口或穿孔直径>1.5 cm,将近端肠腔内肠内容物减压后给予修剪创缘和消毒,置入18号或22号蕈状导尿管蘑菇头后于破口两侧行缝合修补及浆肌层水平褥式内翻两道,蕈状导尿管另端自距该处最近的腹壁戳孔引出。如周围有大网膜或肠脂垂可将其包覆于置管处及其周围以利于和促进术后腹壁窦道形成。如周围无大网膜或肠脂垂则可将置管处结肠壁四周浆肌层与邻近腹膜缝合数针后打结将其固定于腹膜上这样亦利于术后腹壁窦道形成。如不给予固定或包裹亦可。③如结肠损伤严重再行肠切除、肠吻合后于吻合口近端约2.0~3.0 cm处开一小口放置蕈状导尿管以支撑、

蕈状导尿管在结肠损伤中的临床运用张 宏 李克志(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云南 曲靖 655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