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祠藏嘉庆《秦邮帖》拓本

三苏祠藏嘉庆《秦邮帖》拓本
三苏祠藏嘉庆《秦邮帖》拓本

三苏祠藏嘉庆《秦邮帖》拓本

四川眉山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故居,收藏有丰富的文物藏品,其中有两套清代《秦邮帖》拓本。一套为清嘉庆《秦邮帖》两本,计四卷(图一)。另一套为三本,共六卷,其中清嘉庆《秦邮帖》两本,计四卷;清光绪《秦邮续帖》一本,上、下两卷。纵25厘米,横13.8厘米。这两套拓本拓制精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让人爱不释手。

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十月,苏轼途经高邮,会见了寓居高邮的挚友王巩(字定国,北宋著名诗人、画家)、高邮人孙觉(字莘老,黄庭坚的岳父)和青年才俊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四位文贤雅聚于东岳庙(即泰山庙)后的土山(又名东山)上,

品酒论文、吟诗作赋。时广陵郡太守欣然题写“文游台”三字于此,文游台因此而得名。

清嘉庆乙亥年(1815年),师亮采在秦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任知州时,嘱咐钱泳汇聚苏轼、黄庭坚、米芾、秦观、秦觌、赵孟?\、董其昌诸名家墨迹,刻于文游台的石壁之上,命名为《秦邮帖》。师亮采,原名兆龙,字承祖,号禹门,陕西韩城人,为人孝廉方正。著有《禹门文钞》。钱泳(1759-1844年),字立群,一字梅溪,号梅华溪居士,金匮(今江苏无锡)人,清代著名学者、金石学家。师亮采题跋记述镌刻《秦邮帖》经过曰:

嘉庆甲戌七月余撮篆秦邮,暇时登文游台谒四贤祠,意谓苏文忠与孙莘老、王定国、秦淮海辈尝游是台,而无诸奔遗墨为阙典,乃嘱金匮钱梅溪先生聚诸名迹刻石壁间,命曰秦邮帖,可增艺林中一段佳话也。

次年秋八月韩城师亮采书。(图二)

师亮采后来又在文游台增祀黄庭坚、孙览(孙觉的弟弟)、孙洙(字巨源,苏轼的至交文友)、秦觏(字少章,秦观的弟弟)、秦觌(字少仪,秦观的弟弟)、陈唐卿(南宋高邮人,著名文学家)六君子牌位。

清代著名金石学家、“清代碑学复兴第一人”阮元于清嘉庆乙亥年(1815年)冬在南昌观赏《秦邮帖》后题跋补记曰:

师司马权知高邮,雅意汲古,刘秦邮帖,置文游台,皆苏黄秦孙诸贤文事也,司马又增祀黄山谷、孙览、孙巨源、秦少章、少仪、陈唐卿六君术主于日贤之后。

下面就眉山三苏祠藏清嘉庆《秦邮帖》拓本试作浅析。

《秦邮帖》拓本共四卷。卷一为苏轼《春帖子词》

《墨妙亭诗》《烟江叠嶂图诗》《挑耳图题后》。

《春帖子词》帖是苏轼于北宋元_侑二年(1087年)所书(图三)。帖的内容是苏轼在“立春”日写给皇上和皇太后的节目祝词,字体为行楷书。春帖子,又称舂端帖、春端帖子,原本是一种在“立春”日剪帖在宫中门帐上书有诗句的帖子。诗体近于宫词,多为绝句,文字工丽,内容大都是歌功颂德,或寓规谏之意。立春日作春帖词的风俗,盛行于宋代。苏轼《春帖子词》:“草木渐知春,萌芽处处新。从今八千岁,台抱是灵椿。”从中可见苏轼迎接春天时的欣喜、浪漫之情。“宫中侍女减珠翠,雪里贫民得?F褥”,意思是说只要宫中的侍女们少戴一些珍珠翡翠,少搽一些香脂花粉,生活在贫困中的百姓就可以“有裤穿,有被褥用”,字里行间反映出苏东坡为民请愿的精神,难能可贵。

《墨妙亭诗》即《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作于北宋

熙宁五年(1072年),苏轼的好友孙觉(字莘老)建“墨妙亭”于吴兴府第中,以藏古碑刻法帖,向苏轼求诗题咏。苏轼欣然作此诗于杭州。苏轼在诗中提出了著名的美学观:“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烟江叠嶂图诗》帖据苏轼自署,书于北宋元?v 四年(1089年)三月十日,款识后有一枚长方形篆印“赵郡苏氏”。《烟江叠嶂图》是宋代著名画家王诜(字晋卿)的名作。苏轼在诗中表达了归隐之意。

《挑耳图题后》帖,又名《王齐翰勘书图跋》,是苏轼于北宋元-侑六年(1091年)六月二日行书题跋一则。《挑耳图》是南唐画院待诏王齐翰所作。苏轼曾见到王定国收藏的《挑耳图》,也正是从王晋卿那里得到的,于是,苏轼在题跋中记载了一件有关王晋卿的逸事。这则逸事亦是一篇很好的杂文。在题跋后有一枚长方形篆印“东坡居士、老泉山人”。

卷二为苏轼《清虚堂诗》,即《兴龙节侍宴前一日,微雪,与合弟子由同访王定国》。该帖共220字,是苏轼喝醉酒时所书,写得酣畅淋漓,一首诗中出现了楷书、行书、草书三种字体,或端庄,或流丽,或狂放。黄庭坚对苏轼的这幅书法特别赞赏,他每天早晨起来,便令童子在苏轼这幅字前焚香;自己每次经过,都要恭恭敬敬地作揖。黄庭坚在评价此帖苏轼墨迹时说:

此二百余字,即东坡醒时不能复作,应作二百几十颗明珠观,世间亦有东坡字,不能得其醉中书。东坡能得一生几醉?

意思是苏轼只有喝醉了酒才能写出这样的字,等他醒来时再也写不出这样的字了。此帖字字珠玑,世间少有。

卷三黄庭坚《梨花诗》二十首,字体为行书。其

中十首是他收到岳父孙莘老所写的梨花诗后,应岳父的要求所作的唱和诗。黄庭坚自从被点名放还后,在空闲的日子里,常常苦思真情从哪里而束?虽然这样,当他抚触景物,感伤时遇,情不能自已的时候,于是随着孙莘老所押的韵脚,写下了吟咏梨花的诗句。另外十首是黄庭坚次韵秦少游的梨花唱和诗。诗后有跋文曰:

黄涪翁与秦少游梨花唱和诗,尝见闽刻,有三十首,与此大同小异。然山谷,淮海两集俱不载,岂蝙集叶未经收入耶?得此可补其缺。

可见《秦邮帖》中的《梨花诗》可以补足《山谷诗》、《淮海集》中的缺漏,是很有价值的墨迹。

卷三黄庭坚《呈外舅孙莘老诗》两首,字体为行书。其中一首为:

九陌黄尘乌帽底,五湖喜水白鸥前。局舟不为鲈

鱼去,收取声名四十年。

此诗是黄庭坚欣闻岳父求得舒州灵仙观以归而作。据《宋史?孙觉传》记载:“以疾请罢,除龙图阁学士兼侍讲,提举醴泉观,求舒州灵仙观以归。”诗的最后两句用西晋文学家张翰(字季鹰)辞官的典故,表达了“人生贵得适意,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的观点。

另外一首诗为:

甓社湖中有明月,雇南草木借光辉。故应剖蚌登王府,不若行沙弄,霏。

诗中提到的“甓社珠光”是古“秦邮八景”的第一景。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中有相关记载:余友人(即孙觉)曾见到过甓社珠光。甓社珠光给孙觉带来了吉祥和喜气。在孙觉见到珠光的那年,他参加秋试,高中进土,从此踏上仕途。黄庭坚特意为岳父孙觉赋请一首,记叙孙觉年轻时曾见过甓社珠光。

卷三米芾《露筋碑》,是米芾于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十月东归润州(今江苏镇江),经过与润州一江之隔的露筋祠时所书(图四)。字体为行草。露筋祠为纪念露筋女而修建。据米芾《露筋碑》可知,宋代中期,人们已经立祠祭祀露筋女,其旧址在今江苏江都与高邮相交的大运河畔,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