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过程中戏曲演员的技巧运用
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唱念做打

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唱念做打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互为补充,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
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术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戏曲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融合唱念做打各种艺术手段,为搬演故事、塑造人物服务。
早在汉代百戏中就有《东海黄公》的节目,通过武术和杂技,表演简单的故事。
唐代盛行歌舞,以载歌载舞著称。
宋杂剧演出分“艳段”、“正杂剧”、“杂扮”三部分,把歌舞、戏剧、杂耍集于一台,起了相互影响和融合的作用。
元杂剧在表演上已有简单的武打。
明代弋阳、昆山诸腔勃兴以后,在声乐和舞蹈技艺的结合方面渐趋完善。
清乾隆、嘉庆年间,徽调与汉调合流,继承昆、弋的传统,吸收各种地方戏的优点,逐步向京剧演变,大致到了同治、光绪前后,一个以唱念做打多样统一的完整艺术形式才臻成熟。
戏曲剧种为数众多,表演上运用的艺术手段各有侧重。
大抵搬演生活小戏的花鼓、采茶等系统的剧种,载歌载舞;由坐唱形式搬上舞台的滩簧、曲子等系统的剧种,侧重说唱;昆曲、高腔、皮簧、梆子系统的剧种,唱念做打四功并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剧种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上述差别已逐渐缩小。
目前,各剧种大都具备了唱念做打的艺术手段。
戏曲演员按照传统的规程,从小就从唱念做打几个方面接受严格的基础训练,充分掌握了基本的技法和程式,熟悉了各种音乐语汇和舞蹈语汇,而后才能进行艺术创造。
戏曲谚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领进门”是指口传身授的传艺,“靠个人”则指个人的揣摩、发挥与创造。
戏曲演员幼时一面苦练基本功,一面拍曲学戏,学会几出或十几出传统折子戏后,就开始登台演出,在艺术实践中逐渐学会体验角色,熟悉并发挥唱念做打的艺术功能。
缺少基本功,就失去创作的手段;仅擅基本功的技法和程式,也是难于创造鲜明的艺术形象的。
戏曲中花旦的表演技巧

戏曲中花旦的表演技巧摘要:花旦在戏曲表演当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扮演的是青年和中年女性,塑造的是泼辣、天真活泼等角色。
花旦表演艺术技术性强,在角色呈现和表演方面要求有较好的层次性,因而提高了对表演者的表演技巧和能力要求。
在豫剧艺术当中,花旦扮演的角色有着一个普遍性特征,即年轻貌美,打扮花哨。
为了将戏剧艺术作品当中的花旦角色演活,呈现角色特征,凸显戏曲主题,花旦表演者必须掌握多元化的角色表演技巧,从而提高表演质量。
关键词:豫剧;戏曲花旦角色;表演技巧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和综合性的舞台表演形式,戏曲当中又划分了很多不同的行当,各个行当又有相应的角色表演要求。
在戏曲表演当中加强对花旦角色的分析,了解花旦表演特点,并掌握相应的表演技巧,能够在提升演员自我综合能力的同时,助推传统戏曲的发展,使其在当代仍然显现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
一、戏曲花旦表演中的行当类别在我国的传统戏曲艺术中,花旦表演是非常复杂的,而且结构构成相对较多。
从狭义角度进行分析,在传统戏曲当中,花旦主要扮演的是年轻女性,而且具备天真烂漫以及活泼灵动的特色人物形象。
从广义角度进行分析,又可以把花旦分成泼辣旦、闺门旦、刺杀旦和玩笑旦这几个类别。
第一,泼辣旦是花旦的一个重要行当分类,扮演泼辣旦的人物,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通常演绎性格较为泼辣的角色。
而在实际表演当中,为了满足角色的需要,演员会运用放荡不羁的举止和尖酸刻薄的语言进行展现,有时还会使用很多的说白以及做工,用来呈现泼辣旦的性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二,闺门旦是花旦表演当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指的是未出阁的年轻女子。
闺门旦表演会运用很多念白与做功将人物的天真烂漫性格展现出来,最终呈现出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的不同闺门旦形象。
第三,刺杀旦是一种女杀手角色的类别,在对其进行表现时通常伴有情绪激烈、夸张动作等特点,唱腔方面也带有紧张感。
第四,玩笑旦是戏曲花旦中深受观众欢迎的一个类别,因为玩笑旦的表演幽默诙谐,在和丑角进行搭档时更能够呈现出良好的喜剧效果,一般表演时比较注重说白和做工。
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

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戏曲表演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核心,通过演员的表演,以及舞台、音乐、服装等元素的配合,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中国戏曲表演中,有四种主要的艺术手段,它们分别是唱、念、做、打。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四种艺术手段。
一、唱唱是中国戏曲表演中最为重要的艺术手段之一。
戏曲中的唱融合了音乐和语言,通过演员的歌唱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唱分为腔调和唱词两个方面。
腔调是指戏曲中特有的音乐旋律,不同的剧种有不同的腔调体系,如京剧的平调、高调、快板等。
唱词则是指演员用特定的语言形式来演唱剧中的台词,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音调的变化等手法,表达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二、念念是中国戏曲表演中的一种独特的表演方式。
念是指演员用特定的语调和节奏来朗诵剧中的台词,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思想。
念的方式有多种,如念白、念词、念白词等。
念白是指演员用平稳的语调来朗诵剧中的对白,念词则是指演员用特定的语调来朗诵剧中的唱词。
通过念的方式,演员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增强戏曲表演的艺术感染力。
三、做做是中国戏曲表演中的动作表演手段。
做包括身段、步法、手势等方面的表演。
演员通过精确的身体动作和灵活的步法来展现角色的形象和动作特点。
不同的剧种有不同的做法,如京剧的大鼓、小鼓、拍子等。
手势也是做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员通过手势的变化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意图。
做是戏曲表演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丰富角色形象,增强观众的观赏体验。
四、打打是中国戏曲表演中的武打表演手段。
打包括武术动作、器械表演等方面的表演。
演员通过精湛的武术技巧和灵活的身体动作来展现角色的战斗场面和动作特点。
不同的剧种有不同的打法,如京剧的刀、枪、剑等。
打是戏曲表演中的精彩部分,它能够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震撼,增强戏曲表演的观赏性。
综上所述,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即唱、念、做、打,是戏曲艺术的核心要素。
浅谈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

浅谈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戏曲舞台表演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而演员的表演艺术则是戏曲得以传承的重要保障。
戏曲表演中演员能够通过他们的肢体语言、表情、眼神和声音等多种艺术手段,传递出角色的心情、情感和性格特征,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实现舞台上的造型美、音乐美、语言美、动作美的统一,以及表演中所涉及的人文、道德、历史、社会等多种价值的传承和弘扬。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
一、肢体美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的肢体语言是表现角色性格特征、表达情感和情境的主要方式之一。
演员的动作优美、自然、流畅,做到了“势顺情达”,能够切实地把角色生动传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例如,京剧中武生出场时的打招呼礼仪、女子跳花旦时的柔美舞蹈,以及老生在剧中的盘腿玩物、袖手潇洒等,都是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角色形象和情感的。
肢体美的体现还包括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动作,例如莲花落中曾宝钗出家时的软膝跪地、霸王别姬中项羽哭天抱地时的拍胸顿足,都是演员通过准确的动作来表达角色的内心情感和性格特征。
二、语言美戏曲舞台表演中的语言美是指演员运用正确的发音、音量、节奏和语调等技巧,让观众听得懂、感受到戏曲中的抑扬顿挫和情感饱满。
例如,京剧中唱腔高亢豪放,表现出武将骨气凛然的英雄气概;花鼓戏中重音和伴奏相间,表现出恢宏大气的场面;黄梅戏中细腻柔情的唱腔,则让人听得心醉神迷。
另外,演员在表演中还会使用暗喻、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增加了戏曲语言的艺术性,以及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例如,京剧中魏文侯在贪污受贿的场面中,用“开宝箱”来暗示自己受贿,让观众一下子就理解了他的贪欲和卑鄙。
三、心理美戏曲表演中演员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及其内心世界,正是“心理美”的体现。
演员通过对角色心理状态的刻画,可以让观众感同身受、共鸣感情。
例如,金蝉脱壳中,人物骆冰在失去梦中情人后,表现出撕心裂肺的痛苦,让观众感同身受、泪如雨下。
戏曲演员舞台表演中的交流及艺术修养

戏曲演员舞台表演中的交流及艺术修养戏曲演员在舞台表演中的交流及艺术修养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演员与观众之间的情感沟通和艺术表现力的传达。
下面将从交流及艺术修养两个方面来探讨戏曲演员舞台表演中的重要性。
戏曲演员在舞台表演中的交流是通过言语、动作、身姿、眼神等多种方式来实现的。
在这个过程中,演员需要将自己内心情感与角色的情感相结合,通过表演技巧和艺术手法来传递给观众。
演员需要准确地把握舞台语言的演唱和腔调的节奏,清晰地念出台词,使观众听得明白,感受到台词中蕴含的情感。
演员的动作和身姿也需要有力度和张力,适应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表达需要。
眼神则是演员情感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眼神的变化和眼神的对视,可以表达出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让观众更容易被吸引和沉浸在戏曲演员的表演中。
戏曲演员在舞台表演中的艺术修养也非常重要。
艺术修养包括对角色的理解和把握,对剧目的研究和了解,以及对表演技巧和艺术手法的掌握等。
戏曲演员需要深入理解角色的性格、情感、心理和动机,并适时地展现出来,使观众能够对角色产生共鸣和理解。
对剧目的研究和了解则是演员将自己展现在剧目中,并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的重要途径。
演员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表演技巧和艺术手法,包括身体语言、声音控制、气息调整等方面的训练,以便更好地表现角色和传达情感。
戏曲演员在舞台表演中的交流及艺术修养对于传达情感和艺术表现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准确地表达、清晰地传达和深入的理解,演员可以将自己的情感与角色的情感相结合,并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和表演技巧来打动观众的心灵。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表演技能和艺术修养,戏曲演员才能更好地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魅力,使观众产生共鸣和感动,达到艺术的境界。
京剧的发音发声方法及技巧

京剧的发音发声方法及技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重要表演形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丰富的表演技巧而闻名于世。
在京剧的表演过程中,发音和发声的方法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详细介绍。
1.咬字清晰:京剧注重字正腔圆,演员要力求将字的发音清晰准确,使观众听得听、看得见。
对于一些复杂的韵母和声母,演员需要通过练习和磨炼,使其音准更加准确。
2.发声深沉有力:京剧追求音色浑厚、深沉有力,所以演员需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并通过深沉的声音表现出角色的情感和人物魅力。
同时,发声时要注重声音的节奏变化,避免单调和平淡的感觉。
3.轻重有致:在京剧演唱中,演员需要根据剧情和人物的性格特点,控制声音的轻重有致。
比如,表现激动、愤怒的角色时,声音可以显得比较高亢;而表现内敛、沉静的角色时,声音则可以显得深沉而低沉。
4.声音的变化和转折:京剧表演中,声音的变化和转折可以凸显角色之间的冲突和情感的起伏。
通过合理运用声音的高潮、低谷等技巧,可以更好地展现角色的个性和感情。
5.抑扬顿挫:京剧中的京韵大麻、腔调极为独特,演员需要通过发音和声音的变化来表达出戏曲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在演唱过程中,抑扬顿挫的处理至关重要,要注意表达出优美的旋律和节奏感。
6.语音的柔美:京剧追求突出声音的柔和和灵动,通过合理运用声音的高音、低音和中音等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表演效果。
演员需要善于运用这些语音技巧,使声音具有柔美的韵味。
7.声中有味:京剧表演中,演员需要在发音和发声过程中注入情感和味道,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演员的真实情感和表演力。
通过合理运用音色的变化,可以增强角色的感染力和表演效果。
8.声音的配合和协调:京剧表演不仅有唱腔和念白,还需要配以动作和表情等,演员需要将声音与其他表演元素协调配合,使整个表演更加完美统一总之,京剧的发音和发声方法和技巧是需要严格训练和长期积累的,演员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技巧和艺术水平。
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地展现出京剧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戏曲中的技术技巧包括

戏曲中的技术技巧包括
戏曲中的技术技巧包括:
1. 音乐技巧:戏曲音乐采用独特的音调和节奏,演员需要掌握正确的音高、音质和音律,以及合理运用音乐表达情感。
2. 声腔技巧:不同的戏曲剧种有独立的声腔系统,演员需要学习和掌握特定的声腔,以便准确表达剧中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3. 语言技巧:戏曲的表演语言通常为古代文言或方言,演员需要准确地理解和表达台词,包括正确的发音、连读和断句等。
4. 动作技巧:戏曲动作以舞蹈为基础,包括舞步、手势、身段等。
演员需要掌握舞蹈技巧,以及合理运用动作来表现角色情感和动态。
5. 表情技巧:戏曲演员通过面部表情来传递情感和角色性格,包括眼神、微笑、皱眉等等。
演员需要学会运用表情来准确地塑造角色形象。
6. 化妆技巧:戏曲中的化妆通常十分浓重,需要使用特殊的化妆品和技巧来营造出角色独特的形象和氛围。
7. 武术技巧:戏曲中常常有武打场景,演员需要学习基本的武术动作和技巧,
保持身体灵活并表现出武术的威力和美感。
8. 舞台技巧:戏曲演员需要学会合理利用舞台空间,包括舞台移动、位置调整、灯光等,以增强表演效果。
9. 补充技巧:戏曲演员还需要学习其他辅助技巧,如服装、道具、音响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呈现角色和剧情。
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一、干净整洁的行动规范1.服装整齐2.姿势端正3.行走利落4.眼神自如二、优美准确的发声技巧1.气息调控1.深呼吸2.发声时用腹部呼吸3.控制音量和节奏2.发音清晰1.发音准确2.不模糊不含糊3.语调抑扬1.根据角色不同,运用合适的语调2.表达角色的情感变化4.声音共鸣1.利用共鸣区域,让声音更加丰满2.注重咬字清晰,字音抬升三、熟练流利的身段技巧1.步法有节奏感1.配合音乐和节奏进行行走2.注意步伐的调整和换向2.手势优雅自然1.手部的动作要与角色表达一致2.避免过度追求华丽而显得生硬3.身体协调配合1.利用身体的转动、倾斜等动作表达情感2.注意身体的平衡和姿态的优美4.灵活运用道具1.利用道具增加表演的效果2.手法熟练,展现道具的特点四、情感表达的技巧1.集中注意力1.注意表演细节,抓住角色情感的变化2.注意与其他演员的互动和配合2.情感真实饱满1.深入角色分析,理解角色心理2.表演时真实地切换情感状态3.角色转变自如1.通过声音、动作和表情等手段表达角色变化2.流畅地切换不同角色之间的情感4.学习表演中的“化装术”1.利用化妆来突出角色特点2.化妆体现角色的不同年龄和性格结语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是戏曲演员必须掌握的基本要素。
干净整洁的行动规范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美好的形象;优美准确的发声技巧让观众能够听到清晰动人的表演;熟练流利的身段技巧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表演的动感和美感;情感表达的技巧使得观众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进而与表演产生共鸣。
只有在这四个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戏曲演员才能够在舞台上展现出真正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因此,作为戏曲表演者,我们应该不断地在这四项基本功上进行钻研和训练,以提高自己的演技水平,为观众呈现更加精彩的戏曲表演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演过程中戏曲演员的技巧运用
发表时间:
2019-07-18T12:37:43.637Z 来源:《科技尚品》2018年第10期 作者: 卢文斌
[导读] 戏曲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在世界非物质分化遗产中都有着十分显著的地位。戏曲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戏曲演员有足够
的的技巧运用到戏曲的表演之中。因此,在戏曲表演中的程式化的特征就是在戏曲表演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戏曲表演的技巧性。另外,戏曲
表演中技巧性对于演员的戏曲人物的塑造有十分巨大的影响。在戏曲人物的塑造过程中,表演中的唱念做打是对戏曲人物塑造的最基本的
形式。与此同时,唱念做打也是戏曲演员提升自己的
广州红豆粤剧团
戏曲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戏曲的传承都是口口相传的。同时戏曲是一个技巧性十分强的艺术,伴随着多年来的戏曲研
究,我国的戏曲事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以及发展。在戏曲的技巧表现以及模式上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过戏曲演员的表演将戏曲人物
的人物特性以及形象等塑造出来,同时将戏曲演员对戏曲中技法以及程式等戏曲知识内容的掌握及理解水平等都能够呈现出来。因此,通
过唱念做打四个内容的不断提升进一步将戏曲演员的自身技术水平提高,从而更好的做出贡献。
前言
在戏曲的发展中,提高戏曲的表演技巧的问题不仅仅是表演艺术家以及艺术评论家才关注的了,戏曲表演者对此也是大大关注。就目
前的艺术发展来看,艺术的门类越来越丰富。另外,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突飞猛进中,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人民对于精神生活的追
求层次也越来越高了。与此同时,人民对于艺术的鉴赏能力也随之提高。不仅是为了顺应人民的精神文化发展的需求,更是为了我国戏剧
的提升与发展,将古老民族的艺术在时代的潮流中不断的发扬光大去进一步提升戏曲表演者的艺术表演技巧。
1.戏曲表演中的"唱"的技巧
戏曲的唱念做打中"唱"排在首位,从此也可发现"唱"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性。首先,"唱"是指戏曲中的"唱腔";演员对人物塑造以及形
象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
"唱"来进行表现的。另外,"唱"能够与其他艺术表现手法以及手段等相互衬托、相互映衬,从而将戏曲
中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丰满、更加真实。在中国的众多戏剧中,其中擅长
"唱"的剧种数目繁多。因此,演员为了能够使得戏曲中的任务想象
更加的生动形象,戏曲演员更要掌握
"唱"的发生技巧以及科学的用声训练;从而将演员的吐字技巧等更加成熟,从而提升演员的表演技巧。
但是,同一部戏曲表演中,由于表演者的自身表演素质的不同以及各表演者的技巧不同,所呈现出来的戏曲表现也大有不同。除此之外,
不同的戏曲流派中的唱腔也是不一样的;唱腔中的技巧等也大有不同。在长期的唱腔训练中,表演者的唱腔习惯以及嗓音等都会形成不同
的演唱风格。举个例子,在戏曲《三哭殿》里,对其中角色唐王的表现中,同时戏曲表演大家的唐喜成和王善朴对此角色的演绎都是不同
的;虽然是同一个人物形象,由于表演者的嗓音以及唱腔的技巧的不同,将人物的想象进行不同风格的演绎,都能够为人们带来艺术的享
受。
2.戏曲表演中的"念"的技巧
"念白"在朗诵之中是将文章的情感展现出来的一种技巧。而在戏曲表演中,"念"则是其中的音乐性念白。它能够与戏曲中"唱"相互配
合、相互补充,同时为戏曲中的人物表现以及情感的传达做出贡献。在戏曲《秦雪梅》中有大量的念白来表现秦雪梅的情绪以及其性格。
在戏曲中,念白的技巧对人物的情感表达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念白对戏曲表演者的整体表演水平的表达都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
对于戏曲的念白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散白;它的表现形式基础其实就是民间的方言;它是一种接近于生活语言的一种戏曲表现形
式。第二类是韵律化的韵白;在念白之中添加一些韵律在其中,将其中的感情表达更加丰富。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念白形式,都必须进行
一定的艺术处理以及提炼;使得念白接近朗诵同时又将音乐中的节奏感与韵律感都结合起来,进一步将戏曲表演的魅力提升上去。另外,
在念白的练习过程中,将
"念"与"唱"结合起来,能够更好的去进行念的练习,并使得二者在戏曲表演中的配合更加的协调。
3.戏曲表演中的"做"的技巧
在戏曲表演中,所谓"做"就是将戏剧的表演与舞蹈的动作等都恰到好处的结合起来。在戏曲中,不仅"唱与念"有着其独特的程
式,
"做"也有着其独有的程式。另外,生旦净末丑也是各有各的表现技巧以及规范等。因此,在戏剧表演中,"做"是将戏剧表演力突出出来
的一个重要技能。所以,要在这一方面做好,就要将演员的腰、腿、头、手等部位基本功进行足够充分的练习。另外,对于人物的表现
上,通过
"做"进行表现,首先演员要明确的就是演员想要表现的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形象特点等,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够进行深入的理
解,从而进一步通过自身的肢体动作、舞蹈等将其表现出来。例如,在戏剧表演中,想要将少女的欢乐与开心表现出来,其中的步法的表
现为碎步;表现人物的狼狈不堪时,则是要通过柜跪步来进行表现。
"做"在戏剧中的表现形式多样,例如:水袖、甩发、髯口等。戏剧演员
不仅要在外形上保持优美,同时在内在演员也要兼顾,进而将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动的表现出来。在戏曲的表演技巧上它是技能的另一种体
现。举个例子,在《打神告庙》中,田桂兰大师,在冲进庙里进行哭诉,将人物的内心里的悲、愤、哀、怨等进行表达,其中水袖的处理
是一个经典之作。在原作中,此处的水袖要甩十来番,但是,田桂林大师在次数精简为三番,反而将戏曲人物的所有内心感情都表达了出
来。从此处也可以看出,技巧与技能是不同的。技能是经过长期的训练得来的,而技巧则需要经过人们的琢磨才能够将其中韵味表现出
来。
4.戏曲表演中的"打"的技巧
戏曲中的"打",通过这个字就已经十分明了的为我们呈现了它本身的意义。"打"就是指戏曲中的"打斗"--有技艺的武术场面与翻跌等。
在戏曲表演中,他们是形体动作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将生活中的打斗场面进行艺术化的处理,然后进一步将传统武术进行了舞蹈化的创
新,使其更加优美。在
"打"的表演形式上,同样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毯子功,第二种则是把子功。首先,"毯子功"顾名思义就是演员的主
要动作就是在毯子上进行翻、滚、扑、跌等;进而将打斗场面演绎出来。其次,把子功则是演员对于各种兵器的表演。一般来说,把子功
的难度比较大,同时它也是提升戏剧表演效果的一种重要技艺。对于戏剧演员来说,耍花枪、拿顶、旋子等都是其
"打"的一系列表演中的基
本功,需要演员勤学苦练。对于一些外行人来说,在戏剧的表演中打斗场面的动作越是难度大越是觉得精彩;但是,真正内行的人会认
为,对于一个戏剧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说,并不是仅仅通过难度大的打斗动作进行表现的。将表演技巧进行灵活的使用,反而更能够将戏剧
演员的精彩实力表现出来,也更能够突出戏剧人物的形象。
5.艺术与技巧的总结
对于"艺术"与"技巧"来说,艺术不仅包括戏曲,同时还包括音乐、绘画、雕塑、舞蹈等内容。而"技巧"则是通过长期的训练将其中的规
律进行总结而得到的内容,其中凝结了许多老前辈的只会结晶。在中国的戏曲中,舞台的表现技巧以及表演形式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对于
戏曲来说,从舞台妆容、服装道具再到念白唱腔等都有着其程式化的表演。让戏曲在乐器的带动下,让演员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
在讲述故事,都在传递情感。人们常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将戏曲中的每一个精髓都在舞台中表现出来是通过多年的训练练就
的。通过勤学苦练得来的技巧,再通过苦练则不能够继续提升艺术技巧。想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艺术技巧就要将戏曲表演者的文化修养不
断提高。另外,通过其他艺术形式的研究去进行戏曲方面的创作,对自己的创作思想进行丰富。通过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进一步将戏曲的
舞台雕刻的更加完美。
6.结束语
对于戏剧的表达来说,戏剧演员的表演技巧在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将戏剧的魅力不断的散发出去需要演员不断提升自己
的表演技巧水平。对于戏剧演员来说,将戏剧作品以及需要表达的人物的形象、性格特点等表现出来,必须要对戏剧作品以及人物本身做
到足够的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利用各种戏剧表演技巧将演员个人的理解充分的表达出来,进而将戏剧以及人
物都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增强艺术效果。能够充分理解戏曲与其中的人物情感将戏曲的韵味从表演者的心灵到身体传递出来,才是对戏
曲最大的尊重。
参考文献
[1]李玲.浅谈戏曲表演的技巧性[J].戏剧文学,2015,(7):80-81.
[2]詹俊芬.关于戏剧表演艺术技巧[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11):117.
[3]陈幼韩.戏曲美学探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4]赵景勃.戏曲角色创造教程[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