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人类论文:-我国红树林的现状及保护

合集下载

毕业论文—红树林的保护

毕业论文—红树林的保护

毕业论文—红树林的保护摘要红树林生态系统是全球生态系统中极为特殊的一种。

它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在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平衡、保护海岸线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过程中的种种影响,红树林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威胁。

本文通过对红树林保护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和策略:加强立法保护,推动社会参与,加强科学研究,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

这些措施和策略可以综合起来,构成红树林保护的体系,从而更好地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实现生态文明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措施;可持续发展AbstractMangrove ecosystem is a particularly special kind in the global ecosystem. It has high biodiversity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alance and protecting the stability of coastlines. However, due to various human activities, the survival of mangrove forests is seriously threatene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mangrove protection, and proposes a series of protection measures and strategies: strengthening legislative protection, promoting social participation,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carrying out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se measures andstrategies can be combined to form a system of mangrove protection, better protecting the integrity and stability of mangrove ecosystems, and achieving the development goal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Keywords: mangrove; ecosystem; protection measur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红树林是一种生活在海岸带的热带和亚热带沼泽林。

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标准发展现状及对策

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标准发展现状及对策

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标准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我国科技水平和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加大红树林植被恢复力度,保护候鸟,并且利用生态资源积极推进绿色发展,营造出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面。

但是,就在此前,沿岸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具体表现为红树林面积减少,湿地生物多样性缺失,使得沿海湿地生态系统严重失调,台风、雷暴等自然灾害频发,使得生态环境愈发脆弱,自我修复能力比较差。

基于此,经党委政府大力开展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所谓湿地生态恢复主要就是指通过生态工程或者是生物技术对退化的湿地进行修复或者是重建。

关键词: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恢复引言湿地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产环境之一,但又是比较脆弱的生态敏感区。

因此,在修复目标的设置时,从关键生态组分、关键环境因子以及关键生态过程的生态系统服务角度,构建多目标修复模式,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一些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为了追求利润,过度强调单一目标的修复(如植被修复),采用单一品种(秋茄纯林)进行造林,忽视了纯林对生物多样性、对周边物种带来的病虫害灾难,限制了生态修复的实际效果。

1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标准存在的问题1.1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标准体系尚不完善顶层设计是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不可或缺的环节。

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相关标准涉及内容包括育苗、造林、植物控制、病虫害防治以及监测与评估,其中已经包含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的关键技术环节。

但是,由于缺乏顶层设计,现行标准间的内容关联性不强,衔接较差,各标准间相互独立,无法成为指导红树林保护与修复全链条的标准体系。

由于编制单位不同,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容易造成混乱。

部分地方标准会增加外来物种入侵风险,需进行修订。

红树林生态修复效果的监测与评估是评价修复成果的关键指标,但现有的标准中均未进行详细的规定,缺乏相关的规范。

同时,针对红树林保护与修复,已发行相关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但具有代表性和普适性的国家标准尚缺,标准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得不到保障。

红树林论文

红树林论文

目录摘要: (1)一、引言 (1)二、红树林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功能概述 (1)2.1 促进渔业生产 (1)2.2 护岸减灾 (2)2.3 维系生物多样性 (2)2.4 其他方面 (3)三、我国红树林资源特点及人类活动影响 (3)3.1 红树植物种类较少 (3)3.2 分布范围窄, 面积小 (3)3.3 人类活动的破坏 (4)四、红树林保护工作及对策建议 (6)4.1 红树林保护工作进展 (6)4.2 进一步加强红树林保护的建议 (6)五、红树林生态的旅游开发 (7)参考文献 (8)致谢 (9)红树林生态与旅游资源功用摘要:红树林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促进渔业生产、护岸减灾、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等。

而且还具有很大的旅游功用。

中国红树林植物种类少,分布范围窄,资源面积小,质量差,尤其人类活动加剧了其脆弱和濒危程度。

近年保护工作有一定进展,资源有所恢复,但仍需正确处理沿海地区发展和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的关系,在国土资源保护中给予红树林最高保护等级的地位一、引言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的一种常绿阔叶林,特别是在海湾或河口地带, 常常形成壮观的红树林海岸潮间带生态系统。

红树林海岸潮间带生态系统像其他湿地一样,有着独特的生态服务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了众多关键的保障,如海岸地带群落、景观及其基本生态过程、海洋渔业、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防灾减灾等。

保护红树林资源,维持红树林生态系统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已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目标。

二、红树林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功能概述2.1 促进渔业生产据测定,红树林内凋落物,每年每公顷一般在5-12t,最高可达28t。

这些枯枝败叶从树上落下后,由于微生物的作用而逐渐变成营养物质,建立起复杂的营养关系和能量循环,使鱼及甲壳类动物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得到充足的食物,且因红树林植被及其处于浅水区而使鱼类等得以隐蔽或依附,免遭其他海洋动物捕食。

以鱼为例,生活在红树林区的多达400种左右。

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深圳湾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红树林湿地之一,其生物多样性丰富,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深圳湾湿地红树林也面临着一些有害生物的威胁和侵害。

为保护深圳湾湿地红树林的生态环境,有必要深入了解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的现状,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1. 蚊虫类:在深圳湾湿地红树林中,存在大量的蚊虫类有害生物,它们是传播疾病的媒介,给当地居民和游客带来了不小的卫生隐患。

2. 有害植物:一些外来的有害植物不但占据了湿地红树林的生存空间,还极大地影响了当地植物的生长和繁殖,造成了生态平衡的破坏。

3. 有害动物:部分有害动物如鼠类、鸟类等,对湿地红树林的植被造成了不小的破坏,威胁了当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二、综合防控措施1. 加强生态监测:通过科学的生态监测手段,加强对深圳湾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的调查和监测,及早发现有害生物的蔓延趋势和危害程度。

2. 生物防治:运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推行生态平衡理念,增加天敌种群,抑制有害生物的数量,减少对红树林的危害。

3. 化学防治: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采用化学防治手段,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减轻其对红树林的破坏程度,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4. 生态修复:通过对湿地红树林进行生态修复,增加当地植被的多样性,重建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减少有害生物的栖息和繁殖条件。

5. 社会宣传:加强对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宣传,增强大家对湿地环境的保护意识,共同参与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

三、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1. 配备专业人员:建立专门的湿地红树林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组织,配备专业的人员和设备,制定详细的防控计划和措施。

2. 加强协作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的协作,组织实施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控工作,推动科技创新在防控工作中的应用。

3. 拓展合作渠道:与国际相关机构合作,借鉴其他国家湿地红树林的防控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湿地红树林生态环境。

红树林消失的原因及其生态影响

红树林消失的原因及其生态影响

红树林消失的原因及其生态影响红树林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通常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沿海地区。

它们通常与浅海或沿海纳潮带相连,是许多物种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然而,近年来,红树林的数量不断减少,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红树林消失的原因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态影响。

原因:1.生态破坏:红树林消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生态破坏,包括土地开垦、城市化以及养殖活动等。

这些活动导致红树林的土地被毁坏,树木被砍伐或杀死,破坏了整个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2.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也是红树林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和气候极端事件增加,这对红树林的生存和繁殖产生了负面影响。

海平面上升使得红树林遭受更多的盐水入侵,造成树木枯萎和死亡。

3.过度捕捞:过度捕捞也对红树林造成了压力。

红树林通常是许多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栖息地,过度捕捞导致渔民不断减少红树林中的鱼类资源,破坏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态影响:1.生物多样性丧失:红树林是许多物种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随着红树林的减少,许多物种失去了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

这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了负面影响,使得许多动植物物种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

2.海岸线侵蚀:红树林通常位于海岸线附近,它们的根系能够起到保护海岸线免受风浪侵蚀的作用。

然而,红树林的消失使得海岸线更加脆弱,容易受到海浪和风暴的侵蚀。

这可能导致土地的流失和生态系统退化。

3.碳储存减少:红树林是优秀的碳储存器,它们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在植物体内。

然而,红树林的减少导致碳储存减少,这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影响。

减少的红树林数量无法有效吸收和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加剧了全球变暖。

步骤:1.保护和恢复红树林:为了解决红树林消失的问题,应该采取措施来保护和恢复红树林。

这包括限制非法砍伐,推动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和开发,以及设立自然保护区来保护红树林的完整性。

2.教育和宣传:教育公众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也是关键。

红树林的保护与恢复

红树林的保护与恢复

红树林的保护与恢复红树林是一种独特而珍稀的生态系统,它分布在沿海地区,起到了重要的生态功能和保护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环境变化的因素,红树林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因此,保护和恢复红树林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红树林的重要性红树林是海洋和陆地之间的天然过渡地带,具有以下重要生态功能:1. 保护海岸线:红树林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能有效减缓风暴潮和海浪对沿岸地区的侵蚀,保护海岸线的稳定。

2. 提供栖息地:红树林为众多海洋和陆地生物提供了独特的栖息环境,成为诸多物种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3. 保持水质:红树林可以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海水,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生态平衡。

4. 存储碳汇:红树林树木和沉积物可以固定并储存大量的二氧化碳,对缓解气候变化起到重要作用。

二、红树林的威胁因素1. 城市化和沿海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对红树林的破坏性影响也日益加大,大量红树林被填海造地,用于开发住宅区和工业区,导致大量红树林的丧失。

2. 过度捕捞和污染:过度的渔业活动会破坏红树林的鱼类资源,而工业和农业的废弃物的排放也会导致红树林栖息环境的变质。

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给红树林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红树林保护与恢复措施为了保护和恢复红树林,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保护政策: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确保对红树林的保护和管理,限制沿岸开发活动,加强红树林的保护意识。

2. 加强环境教育:加强对公众和相关利益方的红树林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对红树林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公众参与保护红树林的意识。

3. 尽量恢复红树林:在已经丧失红树林的地区,可以采取红树林的人工恢复措施,例如重新种植红树林植物,帮助红树林的自然恢复过程。

4. 控制捕捞和污染:加强渔业管理,限制过度捕捞,禁止使用破坏红树林的捕捞工具。

同时,也要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减少污染对红树林的危害。

5. 研究和监测:加强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和监测工作,掌握红树林的生态特点、演变规律和威胁因素,为红树林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

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

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红树林,是指生长在潮间带或河口海湾等盐碱地带的树木群落。

作为沿海地区的天然屏障和重要生态系统,红树林在全球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意义。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自然环境的日趋严峻,红树林生态系统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保护和管理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红树林生态系统。

一、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意义红树林是世界上最神奇的植物生态系统之一,被誉为“海底雨林”。

它们既生长在海水中,也在陆地上。

它们有一系列棕色和红色组成的丰富的生态系统。

在红树林里,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构成完整的自然生态体系。

红树林是陆地和海洋的交界处,是大陆与海洋、湿地与干地相交的地带。

它们为沿海地区提供了重要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服务功能。

红树林生态系统在海岸线的稳定、河口的防护、海洋的保护和渔业资源的供应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红树林生态系统遭受的威胁由于城市化、旅游业和渔业等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红树林面临多种威胁。

例如,城市扩张导致的土地使用变化和海水淡化,使得红树林的生态系统遭受到了破坏。

此外,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业和城市垃圾的排放也对红树林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这些威胁破坏了红树林的植被和底栖动物群落,使其面临着严重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和生态系统恢复的风险。

三、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为了更好地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对红树林的保护,扩大保护区范围我们可以采用严格保护、重点保护和控制利用的措施,从政策、法律和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保护和管理红树林。

例如,建立红树林生态保护区和禁止开发某些特定区域,例如红树林生态系统原始地带和重要的栖息地。

2.强化环境监测,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必须加强监测和管理红树林生态系统,提高对大气、水、土壤和植物等环境因素的监测和管理。

需要加强生态基础数据收集、分析和应用,制定全面的监测标准和管理措施,完善红树林生态系统监测网络体系。

红树林的人类活动和环境影响

红树林的人类活动和环境影响

红树林的人类活动和环境影响红树林是一种特殊生态系统,它们通常生长在潮湿的沿海地区,是海洋与陆地之间重要的过渡地带。

红树林对于维持海岸线的稳定、净化水质以及提供栖息地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红树林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影响。

首先,人类的过度开发对红树林造成了破坏。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沿海地区经常被用作城市建设、工业园区以及旅游胜地的开发。

大量的房屋、道路和港口等设施不仅破坏了红树林的生长环境,还导致了水域污染和大量土地的垃圾堆积。

这些破坏行为直接威胁到红树林的生存状况。

其次,过度捕捞也是对红树林环境的一大影响因素。

红树林是许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它们提供了足够的食物和庇护所。

然而,由于人类对鱼类和贝类等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红树林的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

捕捞活动不仅破坏了物种的平衡,还导致了海洋生物种群的减少,给红树林的生态系统带来了不可逆转的损失。

此外,过度开发旅游业也对红树林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许多人将红树林作为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游客的涌入和旅游活动的不可持续性给红树林带来了巨大压力。

游客的垃圾、噪音和过度踩踏等行为破坏了红树林的生态平衡,对红树林动植物造成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为了减轻人类活动对红树林的环境影响,应该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沿海地区的规划和管理,合理划定禁渔区和限制开发区,保护红树林的生态环境。

其次,应加强对捕捞活动的监管和限制,确保捕捞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红树林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减少对红树林的破坏行为。

总之,人类活动对红树林产生了严重的环境影响。

为了保护这一特殊的生态系统,我们需要加强对红树林的保护措施,减少对其环境的破坏。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保护红树林并维护海洋与陆地之间的生态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红树林的现状及保护
【摘要】:
中国拥有十分丰富的红树林资源,然而近年来,由于资源过度利用、海洋污染、权责不清等原因,红树林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为了恢复与保护红树林,加强引种和造林技术研究,强化宣传教育,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把红树林的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红树林中国功能价值现状原因保护措施
【前言】:
红树林生态系统是陆地过渡到海洋的界面生态系统,处于生态环境脆弱带。

我国红树林从20世纪50~90年代初的40多年间面积锐减了68.7%,现存林分中80%以上为退化次生林,立地环境恶化。

红树林造林、恢复、发展和保护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本文将从我国红树林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入手,深入剖析红树林遭受破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恢复和保护措施,以增强社会红树林保护意识。

【正文】:
一、中国红树林概况:
中国红树林共有27种,分属20科、25属(另有资料为16科20属31种)。

我国红树林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等8省区,总面积约23,000hm2,仅占世界红树林总面积的0.13%。

主要分布在北部湾海岸(广东湛江、广西沿海及海南的西海岸)和海南东海岸,前者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70%以上,后者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12%左右。

其中,广西自治区红树林资源量最丰富,其红树林面积占中国红树林面积的三分之一。

无论是种类和分布范围,在太平洋西岸,中国的红树林都具有代表性。

二、红树林的功能价值:
1.生态价值:
红树林可吸收有害气体,净化水体。

红树林可吸收SO2、HF、Cl2和其它有害气体,亦可净化水体汞等重金属元素、农药等,减轻油污染危害,在一定生态幅内提供作为污水排放的终端处理场。

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

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

2.经济价值:
红树林的直接经济价值包括用材、食用、药用、提取丹宁、染料、饲料、肥料等多方面。

红树植物海漆、海桑、白骨壤等树种的木材是很好的造纸原料。

红树植物还是树胶、树酯和腊的原料。

红树林为人们带来大量日常保健自然产品,如木榄和海莲类的果皮可用来止血和制作调味品,它的根能够榨汁,是生产亚洲女人经常使用的贵重香料。

在印度,木榄和海莲类的叶常用于控制血压。

红树林的间接经济价值主要表现在它对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的贡献中。

红树林的大量的凋落物为林区鸟类、底栖生物和鱼类等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成为诸多海产品的天然养殖场,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最高的湿地之一。

红树林旅游是海岸带生态旅游重要组成。

它给游客所带来的感性美学享受为海岸带观光浏览增添了崭新的内容,成为热带、亚热带海岸线上的旅游亮点、海岸景观最美的自然艺术奇葩。

3. 社会价值:
红树林是众多珍稀鸟类的迁徙歇脚站和繁殖地,是科普教育的基地。

中国的红树林区内有鸟类 17 目 39 科 201 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 2 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 22 种。

调查研究表明,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之一,生物资源量非常丰富,如广西山口红树林区就有111种大型底栖动物,104种鸟类、133种昆虫。

广西红树林区还有159种和变种的藻类,其中4种为中国新记录。

三、面临问题及原因:
在过去的20年间,全球超过1/3的红树林消失。

1980年亚洲红树林环境研究与经营研讨会估计全世界约有4000万hm2的红树林,2000年估计全世界红树林面积1700万hm2;围垦是全球红树林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20世纪60年代的围海造田运动,造成中国红树林的一次大规模的破坏,80年代以来在红树林滩涂上开塘养殖,再次造成中国红树林的大面积破坏。

近年来,红树林遭受巨大破坏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总括有以下几点:1.资源的过度利用:
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从而导致了滩涂资源和红树林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过度捕捞、非法狩猎等行为。

部分沿海地区的居民依然依赖红树林作燃料,无序开发、围海造田、开挖养殖塘发展水产养殖或大量建立滨海旅游区,都导致了红树林的大面积砍伐。

2.海洋污染严重:
生活垃圾的亲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港口、船只漏油事故的增多都对红树林的生长构成了新的威胁。

实验表明,室友污染会对红树林幼苗产生危害,当幼苗叶50%被石油覆盖事会致死。

此外,难以分解的包装袋、泡沫塑料、玻璃瓶等的长期堆积也会影响红树林胚轴的正常发育。

3.权责不清,缺乏资金保护:
目前红树林的管理仍处于较为混乱状态,多头管理,政出多门,推诿扯皮,责任不明,严重妨碍了对红树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同时也由于职责不清,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红树林的发展保护一直没有稳定的资金保障。

四、保护措施:
1.加强红树林的引种和造林技术研究,扩大红树林资源:
红树林的引种栽培和造林技术的研究,是扩大红树林资源,使其永续利用和持续发展的保证。

人为的扰动已使我国相当一部分红树林资源退化和消亡,恢复和发展红树林是协调沿海经济发展和海岸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

特别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有上升的趋势,对海岸的侵蚀可能加剧;然而由于气候变暖,林带北移,为红树林北移扩展创造了条件。

因此,从目前有意识地引种热带地区优良的红树植物种类,为红树林的北移扩种进行定向培育和驯化筛选,可为亚热带地区红树林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更多的种质资源,促进群落结构从建群种单一种类向多种混交过渡,以提高群落的稳定性,更好地发挥红树林资源的功能。

2.强化宣传教育,扩大社区参与:
红树林资源的保护、恢复和发展对维护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稳定和发展、促进工农渔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红树林资源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特别是沿海地区群众的参与。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红树林资源的保护意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让群众认识到红树林保护与自己切身利益的关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参与。

鼓励红树林保护区周边社区参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建立保护区与地方社区的联合管护委员会。

将红树林列入生态公益林予以补偿,让群众从参与红树林保护中得到实惠,提高保护红树林的积极性。

3.完善政策法规,理顺管理体制:
在现行政策法规中,还没有专门的红树林资源保护管理法规,已涉及的法规也没有具体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

虽然国家和省明确规定,红树林由林业部门管理,但因红树林湿地涉及部门较多,实际上是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影响了对破坏红树林资源案件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导致损毁红树林资源的案件时常发生,红树林面积大量减少。

鉴于此,广东已启动《广东省湿地保护管理条例》的立法程序。

建议该条例规定红树林资源的林地权属性质,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确定损毁红树林资源的惩处办法等。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改善执法条件和执法环境,严格执法,从根本上打击和遏制破坏红树林资源的行为。

同时对红树林及其宜林地进行确权发证,明确权属关系,为红树林保护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广东红树林资源调查及其分析》.何克军; 林寿明; 林中大.广东林业科技2006-06-20
2.《广东红树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麦少芝; 徐颂军.海洋开发与管
理.2005-02-28
3.《中国红树林恢复和发展研究进展》郑德璋; 李玫; 郑松发; 廖宝文; 陈玉军.广东林业科技.2003-03-2
4.《中国红树林分布及其经营对策研究》吕佳.北京林业大学.2008-05-01
5.《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多样性、功能及其保护》林益明; 林鹏.海洋湖沼通报.2001-09-30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