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获取能力模型下资源因素对工作-家庭增益的影响

合集下载

工作-家庭平衡的性别陷阱——基于家庭生命周期的研究

工作-家庭平衡的性别陷阱——基于家庭生命周期的研究

工作-家庭平衡的性别陷阱——基于家庭生命周期的研究闫淑敏;周怡雯【摘要】工作-家庭平衡问题困扰着当代白领们,甚至阻碍了二孩的生育决策.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352位知识型员工和MBA学生为被试对象,研究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及性别对工作-家庭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作-家庭冲突和增益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存在显著差异,生育的确容易造成工作-家庭不平衡.但与传统认知不同的是性别差异只存在个别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中,男性的工作-家庭平衡问题在个别时期甚至比女性更为严重.该发现对政府、企业的启示在于,随着传统性别角色的弱化以及完善的福利、家庭友好等政策,减少性别歧视对于白领们平衡工作和家庭具有重要的意义.%Work-family problems plague white-collar workers, and even hinder the second child-birth.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tages of family life cycle on work-family balance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gender by using a sample of 352 knowledge staffs and MBA students. It is found that family life cycle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effect of work-family enrichment and conflict, and fertility causes work-family imbalance. In addition, only in some stages of family life cycle exist gender differences,males even facing more work-family imbalance in some conditions. The enlightenment of this study for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is that it important to perfect welfare and family friendly policy and reduce gender discrimination.【期刊名称】《上海管理科学》【年(卷),期】2017(039)002【总页数】7页(P97-103)【关键词】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家庭增益;家庭生命周期【作者】闫淑敏;周怡雯【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2;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361.1 家庭生命周期与工作-家庭平衡的关系研究目前关于工作和家庭角色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基于两种视角:一是关注于工作和家庭之间的消极作用,即对工作-家庭冲突(work-family conflict)的研究;另一种是关注于二者间的积极作用,即对工作-家庭增益(work-family enrichment)的研究。

工作-家庭冲突对服务业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

工作-家庭冲突对服务业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

工作-家庭冲突对服务业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作者:刘佳玲游上来源:《商业经济研究》2019年第09期内容摘要:为了探究工作-家庭冲突对员工工作投入度的影响,以及情绪耗竭对两者关系的中介效应,本研究基于角色冲突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构建以工作-家庭冲突为自变量、工作投入为因变量、情绪耗竭为中介变量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说。

通过对泉州、厦门、福州、郑州、上海等地的酒店问卷调查,运用SPSS21.0和AMOS17.0对回收的300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酒店员工存在工作-家庭冲突和家庭-工作冲突问题;工作-家庭冲突负向影响员工的工作投入;情绪耗竭中介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投入的关系;工作-家庭冲突与家庭-工作投入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工作-家庭冲突; ;情绪耗竭; ;工作投入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酒店员工不仅面临企业对其工作的要求,还面临着家庭角色对个体的要求,当个体无法平衡工作要求和家庭要求时,个体就会陷入工作-家庭冲突中。

在以儒家文化为主流文化的中国,成家和立业是人生的两大要务。

人们注重家庭,愿意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家庭生活中。

与此同时,中国的工作伦理观念认为工作是维持家庭幸福的主要途径,中国人努力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给家庭带来更多财富,进而提升家庭生活质量。

此外,中国社会倡导集体利益大于个体利益,当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会倾向于选择集体利益,因此个体员工会减少在家庭生活中的参与程度,在工作领域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努力实现企业目标或完成工作任务。

基于家庭与工作的这种矛盾,工作-家庭冲突既可能降低员工工作绩效,也可能增加员工工作绩效。

本研究尝试探讨中国情境下酒店员工的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投入的关系,并引入情绪耗竭变量探讨其在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投入之间的中介效应。

文献探讨与研究假设Kahn(1990)提出工作投入是重要的积极特征,它不仅能够影响员工个人工作绩效,还有助于企业提升企业绩效,实现组织目标。

工作—家庭冲突与组织承诺:工作—家庭支持的调节作用

工作—家庭冲突与组织承诺:工作—家庭支持的调节作用
发 展 的根本所 在 。如何 避免 员 工 的外 流 , 成严 重 的员工 坏 性 冲突 的产生 , 据研 究 目的 , 造 根 本研 究 特指破 坏性 冲突 。 断层 、 足 、 稳 , 不 不 已成 为 一 个 亟待 解 决 的 问题 . 究 企业 组 织 承诺 是 指 员 工对 组 织 目标 和价 值 的信念 和 接受 ( 探 认
员 工组 织承诺 是解 决该 问题 的关键 所 在 。 织 承诺是 指 员 组
同 )愿 意为 组织 的利 益 付 出相 当 的甚 至是 额外 的努力 ( 、 参
工对组 织 目 和价 值 的信 念 和接 受 ( 同 )愿意 为组 织 的 与 )以及继 续 留在 此组 织 的强 烈 愿望 ( 标 认 、 、 忠诚 )是 员工对 所 , 利益付 出相 当 的甚 至是额 外 的努 力 ( 与 ) 以及继 续 留在 在组 织 的心理 依赖 ,是 员 工 对其 所从 事 工作 的一种 认 同 、 参 、 此组织 的 强烈 愿望 ( 忠诚 ) ,是 员 工对 所在 组织 的心理 依 投入 的态 度 。它是 连 接员 工 与组 织 的心 理纽带 , 与员 工 的
赖, 是员 工对其 所从 事工 作 的一种 认 同 、 入 的态度 。 水 工作 态 度 、 作 表 现 和 去 留倾 向关 系密 切 , 影 响企业 组 投 其 工 并 平 的高低是 企业 组织 文化 强 弱 的标 志 . 高水 平 的组 织承 诺 织 的效益 与效 能 。 组织 承诺 高 的员 工认 同和忠 诚于现 在 的 是企 业参 与竞 争 的有 力 保 障 ,是 预 测 其 流动 率 的 最好 指 工作 , 生产 活动 比较 投 人 ; 对 而组 织 承诺 低 的 员工 对 工作 标, 是企 业员 工 队伍稳 定 的决 定 因素 。笔 者探 究 工作一 家 缺乏 热情 , 而在 工作 中敷 衍 了事 。在不 同的研 究 中. 进 对工 庭 冲突对企 业 员工 组织 承诺 的影 响 . 以及 工作 一 家庭 支持 作 一 家庭 冲突 与 组 织 承 诺 之 间 关 系 的研 究 结 果 不 完全 一 在 这一 关 系链 条 中是 否 扮演 了调 节 变 量 的角 色 未 有 文献 致 。但 是 , 部 分研 究 都 发 现 , 大 随着 工 作一 家庭 冲突 的增 呈现 。该研 究 不仅 弥补 相关 理论 之 不 足 , 还有 助 于增 强企 加 。个 体 的组 织 承 诺 就会 降低 ,比如 , rv r C o e , Goe & r kr o 业 战略人 力资 源管 理 的实 际功 效 . 有一 定 的理 论与 实践 具 意 义。 二 、工作一 家庭 冲突 对组 织承 诺 的直接 影 响 工作 一 家庭 冲突指 的是 工 作 中 的角 色压 力 和 工 作 外 的角色 压力之 间存 在的 冲突 当前 的研 究 一般认 为工作 一

家庭作业:增益还是负担

家庭作业:增益还是负担

家庭作业:增益还是负担家庭作业是学生在课堂之外完成的学习任务,旨在巩固和扩展他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

然而,对于家庭作业的看法存在分歧。

有人认为家庭作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只是给学生增加了负担。

本文将探讨家庭作业对学生的影响,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其是否是一种增益还是负担。

家庭作业的积极影响1.巩固知识家庭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可以回顾和复习课堂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这种巩固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家庭作业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自主完成作业,学生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这些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3.促进家庭教育家庭作业可以促进家庭教育的开展。

家长可以通过帮助孩子完成作业,了解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与孩子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种亲子互动不仅有助于加深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还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家庭作业的负面影响1.增加学生负担家庭作业可能会给学生增加额外的负担。

在课堂上已经完成了大量的学习任务后,学生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家庭作业。

这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参加其他活动,如体育锻炼、社交等,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2.加重不平等现象家庭作业可能会加重不同家庭之间的不平等现象。

一些家庭可能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面临困难。

这种不平等现象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学生之间的差距,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

3.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家庭作业通常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标准完成的,这可能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生可能只注重完成任务,而忽视了自己的兴趣和独特的思考方式。

这种限制可能会对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如何合理安排家庭作业为了使家庭���业发挥积极的作用,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分配作业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和课程要求合理分配作业量。

工作家庭平衡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工作家庭平衡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工作家庭平衡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工作家庭平衡对员工工作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中,职场与家庭的平衡问题成为了越来越多员工的关注焦点。

当员工能够合理安排工作与家庭的时间,他们往往拥有更高的工作满意度,从而更加投入和积极地面对工作。

第一,工作家庭平衡能够带来更好的身心健康,从而提升工作满意度。

员工的身心健康对于工作表现和个人满意度的影响不可忽视。

如果员工无法平衡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他们可能会感到压力沉重,导致疲劳、焦虑等情绪问题。

相反,当员工有足够的时间与家人共度时光,能够积极参与家庭事务、休闲娱乐和个人爱好,他们的身心健康将得到有效维护。

而健康的身心状态会促进员工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进而提升工作满意度。

第二,工作家庭平衡可以改善员工的个人生活品质,进而影响工作满意度。

工作与家庭的平衡并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分配,更关系到员工的生活品质。

当员工能够在家庭和工作之间取得平衡,他们可以更好地处理工作与家庭的冲突,享受到更多有质量的家庭时光。

这些时光能够让员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幸福,增强家庭联系和归属感,进而改善员工的整体生活品质。

而当员工生活品质提高时,他们会更积极地对待工作,更满意地面对职场挑战。

第三,工作家庭平衡能够增强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工作责任感。

当员工能够兼顾好工作和家庭的需要时,他们倾向于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能量。

充分利用工作时间,避免加班和过度劳累,员工会更有动力和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

这种投入不仅仅是基于个人利益考虑,更蕴含着对工作的责任感和承诺。

通过与家庭平衡的良好状态,员工会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和自身的价值,从而对工作更上心、更有责任心,提高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发展潜力。

最后,工作家庭平衡为员工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成长机会。

当员工能够平衡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时,他们可以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更加自由地追求个人发展目标。

比如,员工有更多时间参加培训、学习新技能、拓展业务领域等。

工作家庭冲突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

工作家庭冲突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

工作家庭冲突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石月红摘㊀要:员工工作与家庭间的问题普遍存在ꎬ因此有必要精准定位员工工作家庭方面的诉求ꎮ通过对比国内外文献研究ꎬ发现国内外文献出现了与工作特征㊁主观幸福感㊁元分析有关的热点研究领域ꎬ呈现研究主题多元㊁研究视角交叉的特征ꎮ关键词:工作家庭冲突ꎻ研究综述ꎻ突变词中图分类号:C913.1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2-0036-02㊀㊀一㊁引言近年来ꎬ欧美等国家的管理实践推动了工作家庭冲突理论的发展ꎬ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组织㊁社会㊁主管支持等视角ꎬ分析工作家庭冲突对员工心理㊁态度和行为产生的影响ꎮ而在中国ꎬ普遍放开 二孩 政策㊁人口呈老龄化导致的赡养负担繁重㊁双职工家庭等现象ꎬ使得员工在家庭中承担的角色日趋多样化ꎬ与工作之间产生的冲突逐渐加深ꎬ与此同时理论研究并未同步发展ꎮ因此ꎬ文章将与国外文献研究对比分析ꎬ归纳当前研究的异同点ꎬ探索未来研究方向ꎬ为后续的学者提供理论参考ꎮ二㊁关键词词频分析文章选用bibexcel和bicomb软件分别统计SSCI和CSSCI期刊近十年出现的关键词ꎮ过滤掉与主题意义无关的关键词ꎬ在高频关键词中选择前25个进行分析ꎮ其中国外文献共有991个关键词ꎬ共出现3894次ꎬ每个关键词的平均出现次数为3.92次ꎻ国内文献共有350个关键词ꎬ共出现627次ꎬ每个关键词平均出现次数为1.79次ꎮ国内外研究工作家庭冲突方面存在相似性ꎮ比如在概念延伸层面ꎬ国内外文献均出现 工作家庭增益 工作生活平衡 工作家庭关系 等概念ꎬ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领域研究成果日趋丰富ꎮ在心理因素层面ꎬ工作家庭冲突的结果变量有 生活/工作满意度 幸福感 情绪耗竭 倦怠 等ꎮ在组织层面ꎬ均出现了 社会支持 组织承诺 等前因变量ꎮ国外文献中 China 10年共出现了22次ꎮ对管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者来说ꎬ工作家庭冲突研究同属两个领域ꎬ而中国又是较富有吸引力的研究情境ꎬ这些都使得国际关注度不断上升ꎮ有学者提出中国情境下的 劳动力市场价格引起的双职工现象 生育制度 等对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机制ꎮ因此中国情境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可以丰富工作 家庭冲突的研究ꎬ从而为国内研究者提供了重要机遇ꎮ国内文献 家庭 工作冲突 作为高频关键词出现ꎬ是由于中国文化元素里传统性思想浓郁ꎬ个人重视家庭关系的建设与培育ꎬ且计划生育政策逐渐放开ꎬ双职工家庭现象的普遍存在ꎬ导致员工家庭角色的扮演更易干预处理工作事务ꎮ此外在国外文献中对护士这一职业研究工作家庭冲突频次较高ꎬ岗位压力过大引起的工作家庭冲突易造成职业倦怠ꎮ而国内文献工作家庭冲突研究集中在 中小学教师 新生代农民工 教练员 职业女性 等ꎮ三㊁高被引文献分析根据WebofScience检索结果ꎬ高被引文献研究内容大致分为两类:综述类和实证类ꎮ关于综述类的文献主要包括:Casper(2007)对1980 2003年间发表在工作组织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期刊上的文献进行统计ꎬ基于实验设计㊁数据来源㊁数据分析技术㊁使用的数据有效性和可靠性角度作了归类整理ꎮMesmer-Magnus(2005)在方法上有所突破ꎬ对文献进行元分析处理ꎬ并使用样本数据验证工作家庭冲突和家庭工作冲突之间的差异性ꎮBianchi(2010)则有针对性地选取了6个中心议题探讨了21世纪前10年的工作家庭文献研究ꎮ关于实证类的外文高被引文献ꎬFord(2005)研究了压力和支持在工作家庭领域㊁工作家庭满意度和工作家庭冲突方面的关系ꎬ认为工作领域特定变量解释了家庭满意度变量ꎬ家庭领域特定变量解释了工作满意度变量ꎬ工作和家庭压力与工作家庭冲突和工作/家庭满意度有着强关系ꎮ此外关于工作家庭增益的研究也成为热点ꎬGreenhaus(2006)对工作家庭增益的概念进行了界定ꎬ个体在一个角色中的经验可以提高另一个角色生活质量的程度就是增益的效果ꎬ并从工具路径和情感路径的角度分析工作家庭增益的作用机制ꎮ在心理因素层面ꎬSonnentag(2008)则研究个体在娱乐休息状态下心理脱离的能力ꎬ并延伸到影响他们缓解工作压力的研究ꎮBakker等(2008)基于 工作需求 资源 理论模型研究工作特征和倦怠与团队绩效的影响差异ꎬ提出工作需求会产生持续不断的心理压力ꎬ而工作资源的缺乏会导致难以实现工作目标这两个中心假设ꎮ中文文献高被引文献主要集中在初始阶段的研究ꎬ包括对工作家庭冲突展开的初步研究ꎬ当工作任务干预到员工的家庭生活要求时ꎬ女性员工的工作压力上升强度比男性员工高ꎬ且工作满意度也弱于男性员工ꎮ较之家庭 工作冲突ꎬ工作 家庭冲突对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感的预测作用更显著(陆佳芳ꎬ2002)ꎮ另一类就是关于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因素研究ꎬ工作特征㊁家庭特征和个人特征是工作 家庭冲突的影响因素ꎬ且来自工作单位的社会支持能有效地减少工作家庭冲突ꎬ而来自家庭成员的社会支持能显著地减少家庭工作冲突(李晔ꎬ2003)ꎮ此外ꎬ高被引中文文献中也包括研究工作家庭冲突的结果变量ꎬ导致员工的情绪耗竭㊁情感疏远和工作倦怠(李超平ꎬ2003)ꎮ中外文文献高被引文献存在交叉重叠ꎬ交叉的部分都是63管理探索Һ㊀国外作者ꎬ这类学者研究方向结合了心理学和管理学的范畴ꎬ在工作家庭冲突研究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ꎮ利用软件统计分析研究高被引文献ꎬ可以发现国外文献的研究趋势和热点:对文献采用元分析㊁使用工作需求 资源模型㊁引入领导行为和组织支持等变量研究工作家庭冲突ꎮ国内文献研究热点还在进一步探索中ꎬ性别差异的研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ꎬ并未有更多的视角㊁方法的突破ꎮ四㊁突变词分析陈超美博士等开发的Citespace软件可以有效探测某个时间段专业术语的突变情况ꎬ从而反映学科热点的变化和新兴趋势ꎮ从国外文献来看ꎬ近十年间共出现了30个突变词ꎬ平均强度达到4.24ꎮ近三年的突变词为 human-resourceworking-mothers emotionalexhaustion work-familyenrich ̄ment jobdemands organizationalcommitment strategies job-characteristics ꎮ human-resource working-mothers 只持续了1年ꎬ其他主题词均持续了两年ꎮ近10年来工作家庭冲突的研究逐渐由浅入深ꎬ从最初研究工作家庭平衡㊁家庭结构㊁元分析等到近两年开始侧重于挖掘工作表征因素ꎬ如工作要求㊁工作特征ꎮ此外ꎬ在研究深度上也从组织㊁社会现象上升到 决策 层面ꎮ国内文献近十年出现的突变词较少ꎬ这也与研究工作家庭冲突的发文量有很大关系ꎮ 家庭工作冲突 从2007年到2010年共持续突变了4年ꎮ 工作时间 工作要求 和 主观幸福感 这三个主题词成为近三年的研究热点ꎮ由于工作家庭冲突的压力ꎬ对个体的主观心理感受造成冲击ꎬ导致员工离职率不断增加ꎬ研究个体的 主观幸福感 逐渐形成趋势ꎮ五㊁研究结论关于工作家庭冲突的议题开始延伸到工作对家庭㊁家庭对工作积极作用的研究ꎬ比如产生了工作家庭增益㊁工作家庭促进等 衍生品 变量ꎬ研究成果日趋丰富ꎮ从研究视角看ꎬ外文文献的研究呈现多元化特征ꎬ加入心理学人格测试㊁客户购买意愿㊁跨文化差异等多个维度ꎬ并且在个体层面对价值观㊁心理状态㊁个性特征角度等深入研究ꎻ而中文文献的多元化体现在研究对象上ꎬ比如对教师㊁新生代农民工㊁教练员等不同的工作岗位角度研究工作家庭冲突ꎬ分析与工作要求㊁资源㊁压力及工作满意度的关系ꎮ从研究领域看ꎬ国外的研究者开始将组织行为学㊁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扩展到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ꎬ组织绩效㊁离职的影响因素也延伸到个人的家庭层面ꎻ但是中文文献中ꎬ领导一般以员工的绩效为导向ꎬ侧重于关注考核制度约束员工的行为ꎬ忽略了员工的心理健康和家庭状况ꎬ在文献研究上较少地涉及员工的工作家庭冲突对绩效的影响ꎮ从研究路径看ꎬ国外文献从实验干预㊁社会现象追溯等总结并提炼出新的理论ꎬ将工作资源 要求理论㊁资源基础理论等传统理论应用到工作家庭冲突研究的情境中ꎬ指导实践ꎮ国内文献起步较晚ꎬ2002年左右开始研究工作家庭冲突ꎬ研究路径较多借鉴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ꎬ将离职倾向㊁工作满意度㊁职业倦怠与工作家庭冲突挂钩ꎬ预测相互之间的关系ꎮ六㊁研究展望首先ꎬ中国情境下的工作家庭冲突研究已成为国外文献研究的热点ꎬ而在中国存在大量的情境素材可以挖掘ꎬ例如中国的 计划生育 政策导致的员工赡养负担加重ꎬ进而影响工作ꎮ传统 集权 男权 思想引起的女性家庭责任加重ꎬ是否在当今社会仍适用ꎬ女性的家庭干预工作是否更甚也是可供研究的着力点ꎮ其次ꎬ在以往的组织行为学研究中ꎬ情绪智力㊁政治技能等变量作为研究员工绩效和满意度也同样适用于工作家庭冲突研究的范畴ꎬ或者来自社会和组织的支持可以引申到代际支持的研究ꎮ另外ꎬ与该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也有待加强ꎬ原有的 工作需求 资源模型 资源保存 理论等都可以依附工作家庭冲突土壤孕育新的情境ꎮ最后研究方法上中文文献需要有所创新ꎬ在国外元分析处理文献已经成为热点ꎬ中文文献在使用计量软件上要有所突破ꎬ更系统性地客观分析文献ꎬ减少主观偏差ꎮ参考文献:[1]林忠ꎬ鞠蕾ꎬ陈丽.工作-家庭冲突研究与中国议题:视角㊁内容和设计[J].管理世界ꎬ2013(9):154-171. [2]唐汉瑛ꎬ马红宇ꎬ王斌.工作-家庭界面研究的新视角:工作家庭促进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ꎬ2007(5):852-858. [3]李晔.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因素研究[J].人类工效学ꎬ2003(4):14-17.[4]李超平ꎬ时勘ꎬ罗正学ꎬ等.医护人员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倦怠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ꎬ2003(12):807-809. [5]陆佳芳ꎬ时勘ꎬLawlerJJ.工作家庭冲突的初步研究[J].应用心理学ꎬ2002(2):45-50.[6]王永丽ꎬ叶敏.工作家庭平衡的结构验证及其因果分析[J].管理评论ꎬ2011ꎬ23(11):92-101ꎬ109. [7]张伶ꎬ张大伟.工作-家庭冲突研究:国际进展与展望[J].南开管理评论ꎬ2006(4):55-63.[8]AllenTD.Family-supportiveworkenvironments:Theroleoforganizationalperceptions[J].JournalofVocationalBehaviorꎬ2001ꎬ58(3):414-435.[9]AmstadFTꎬMeierLLꎬFaselUꎬetal.Ameta-analysisofwork ̄familyconflictandvariousoutcomeswithaspecialemphasisoncross-domainversusmatching-domainrelations[J].JournalofOccupationalHealthPsychologyꎬ2011ꎬ16(2):151. [10]BakkerABꎬVanEmmerikHꎬVanRietP.Howjobde ̄mandsꎬresourcesꎬandburnoutpredictobjectiveperformance:Aconstructivereplication[J].AnxietyꎬStressꎬ&Copingꎬ2008ꎬ21(3):309-324.[11]BakkerABꎬDemeroutiEꎬSchaufeliWB.Thecrossoverofburnoutandworkengagementamongworkingcouples[J].HumanRelationsꎬ2005ꎬ58(5):661-689.[12]BegallKꎬMillsM.Theimpactofsubjectiveworkcontrolꎬjobstrainandwork ̄familyconflictonfertilityintentions:AEuro ̄peancomparison[J].EuropeanJournalofPopulation/RevueeuropéennedeDémographieꎬ2011ꎬ27(4):433.[13]BianchiSMꎬMilkieMA.Workandfamilyresearchinthefirstdecadeofthe21stcentury[J].JournalofMarriageandFam ̄ilyꎬ2010ꎬ72(3):705-725.作者简介:石月红ꎬ女ꎬ江苏如皋人ꎬ江南大学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企业管理ꎮ73。

家和业兴,两全其美?_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与员工幸福感关系的元分析

家和业兴,两全其美?_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与员工幸福感关系的元分析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71772171) ꎻ 中国人民大学 2022 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成果ꎻ
中国人民大学 “ 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 学科) 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 支持ꎻ 中国人民大学校级计算平台
支持ꎮ
通讯作者: 李超平ꎬ E ̄mail: lichaoping@ ruc edu cnꎮ
和空间边界被打破ꎬ 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平衡问题日益凸显 ( 于桂兰和邱迅杰ꎬ 2023) ꎬ 员工幸福感也
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ꎮ 根据一项全球调查ꎬ 超过 60%的员工面临低水平幸福感的困扰ꎬ 工作阻
碍员工履行家庭责任成为威胁他们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 Gallupꎬ 2022) ꎮ 在此背景下ꎬ 强调承担家庭
向领域的结果影响更大ꎮ Greenhaus 和 Powell (2006) 模型指出ꎬ 个体在一个角色中获得的资源将通
过一系列过程ꎬ 最终在第二个角色 ( 即接受资源的角色) 中产生更大的影响ꎮ 另一种是来源归因视
角ꎬ 认为当一个领域的角色为其他领域的角色带来资源时ꎬ 个体在接受资源的角色中体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好处ꎬ
另一方面ꎬ 资源的获取—发展观认为ꎬ 个体投入某一领域的角色时ꎬ 会最大化地利用这些资源
获取收益ꎬ 并且努力使这种收益在另一角色领域中得到保持、 加强和应用ꎬ 进而促进该个体在另一
个角色领域的良好运作 ( Nielsen et al.ꎬ 2017) ꎮ 因此ꎬ 我们推测ꎬ 员工会将其在工作领域获得家庭
为的影响效果受限于其所处的情境 ( Ocꎬ 2018) ꎮ 然而ꎬ 现有关于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与员工幸
福感间关系的单一实证研究较为分散ꎬ 不仅在样本的性别比例等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工作类型方面

工作重塑与员工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跨层次模型

工作重塑与员工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跨层次模型

工作重塑与员工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跨层次模型作者:后玉蓉吴群琪桂嘉伟来源:《现代管理科学》2021年第03期[摘要]在对西安等地区302名单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探索工作重塑是否影响、如何影响员工幸福感。

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切入点,构建了工作重塑、人—岗匹配、员工幸福感以及支持性人力资源实践四个变量间的研究模型。

结果显示:工作重塑正向影响员工幸福感;人—岗匹配在工作重塑与员工幸福感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支持性人力资源实践调节了工作重塑与人—岗匹配之间的关系,同时调节了工作重塑通过人—岗匹配的提高影响员工幸福感的间接效应。

[关键词]工作重塑;员工幸福感;人—岗匹配;支持性人力资源实践一、引言幸福是人类一直在追求的目标,也是管理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因此,深入探究如何提高员工幸福感有重要意义。

Zheng等通过实证研究将员工幸福感(Employee Well-being,EWB)分为三个维度:生活幸福感(Life Well-being,LWB)、工作幸福感(Work Well-being,WWB)和心理幸福感(Psychology Well-being,PWB)。

生活幸福感指员工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如生活满意度指标;工作幸福感指员工对其目前所从事工作的满意程度、体验到的工作意义的整体评估;心理幸福感指员工对自身潜能发挥、才能展现以及目標实现的认知及体验[1]。

国内外学者对员工幸福感前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层面,如员工工作动机[2]、领导层面,如服务型领导[3]、组织层面,如高绩效工作系统[4],从工作重塑(Job Crafting,JC)的新视角对工作重塑与员工幸福感之间的作用机理的探讨不是很多。

工作重塑作为员工改变工作情境,重塑工作特征,提高工作意义的重要方式[5],逐渐成为了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工作重塑作为一种工作的重新设计方式,可以提高员工幸福感、改善其工作绩效[6],进而改善组织绩效[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年 第二批大学生哲学社会科学类项目

结题报告书

课 题 名 称:资源获取能力模型下资源因素对工作-家庭增益的影响

项 目 类 别: F.管理类 项 目 代 码: 项目负责人: 车烁 院 系: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应用心理学系 学 号: 2013135102

共青团哈尔滨工程大学委员会制 2014年05月 资源获取能力模型下资源因素对工作-家庭增益的影响

车烁 (哈尔滨工程大学应用心理学系,黑龙江省哈尔滨 150001)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化的快速膨胀,使得人们逐渐感受到工作与家庭之间带来的双重压力越来

越大,工作-家庭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西方学者J.H.Wayne于2004年提出“增益”特指个体参与某一角色活动(工作或家庭生活)获得的资源(如积极的情感、投入或者效能感)能够提升其参与其他角色活动的整体效能。在本文中,作者引用了J.H.Wayne教授等人关于资源获取发展观(Resource-gain-development,RGD)模型的理论,结合该理论编制了资源获取发展模型与工作-家庭增益的量表来研究个人资源以及环境资源双重作用下对工作与家庭的增益的具体影响。基于此理论下,作者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了127人研究个人资源与环境资源对工作-家庭增益的具体影响,并结合SPSS20.0与Amos17软件分析数据结果表明:个体资源以及环境资源对工作-家庭增益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工作-家庭增益;资源获取发展模型;个人资源;环境资源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毋容置疑。然而在高速经济的发展下,人们一方面感受着工业化的快节奏生活,一方面承受着精神上的各种压力。在精神层面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上的发展。工作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部分,不仅为人们提供经济来源,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幸福感。 作品来源:无 作者简介:车烁, 女, 大三,应用心理学系 指导教师:蔡 丽, 女, 讲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渐渐模糊了工作家庭之间的界限,这样就影响了人们幸福程度的另一因素——家庭。家庭作为一个人最根本的团体属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当这两者之间出现了冲突或者是重叠,能否协调好这两者的关系往往决定了以个人是否生活幸福。 日前人们对积极心理学的关注点日益加深,帮助人们更加幸福,国内对此类研究的投入也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发展趋势。 1.2研究意义 早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学者就已经开始关注工作-家庭领域的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研究人员更多的将关注点集中在工作-家庭冲突方向,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均有了很大的进展。随后,Siber提出角色增强假说,即个体在角色表现中积累的收益可能超过其角色投入造成的损失,而且个体可以通过参与多种角色活动来获得满意感以及其他有意义的资源(如角色特权、地位保障等)[1]。 研究人员已经证实工作和家庭可以获得受益,而不是相互冲突。然而,这方面理论的发展很是缺乏。Greenhaus 与 Powell在2006年从角色积累的视角出发,认为多重角色的参与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可能会大于它们的消极影响,工作家庭研究的关注点由此转变。自此之后,出现了多种有关工作与家庭互益的表述,具体以四种学说最为著名,如增强(enhancement)、正向溢出(positive spillover)、丰富(enrichment)、增益(facilitation)。 从研究领域来看,工作—家庭增益(Work-Family Facilitation)是一个表示工作和家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概念,属于积极心理学范畴,以积极应对的角度去关注工作领域和家庭领域之间的互动机制,有助于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减少冲突带来的压力,提高个体的幸福感。而这方面的研究不仅稀缺,而且研究多以更关注家庭和工作领域的变量对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为主,相对较少考虑个体特征的影响[2]。因此,若能将个体以及环境的对工作-家庭增益的影响统一出来,将会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有很大的进展。 从实际方面来看,工作-家庭增益的提升措施将会是人力资源管理与积极心理学开发的重要课题。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个人精神资源难以跟得上经济基础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压力大,幸福感降低。工作与家庭冲突明显,难以从两个领域获得相应的鼓励与益处。因此,如何妥善处理和界定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新挑战[3]。 西方学者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结论,但中国国情与西方实际情况并非完全相符,如何针对中国人的工作-家庭层面提升幸福感,增强增益是本研究的核心。 2.文献综述 2.1工作-家庭增益概念 美国学者J.H.Wayne等人再结合资源保护理论(Hobfoll,1989年)生态系统理论(布朗芬布伦纳,1979),和积极组织学(卡梅伦,达顿,和奎因,2003)三大观点之后,于2007年再一度对工作-家庭增益概念进行了阐述。正式定义工作-家庭增益为:在多大程度上个人参与在一个生活领域(即工作/家庭)提供的收益(即发展,情感,资金,或效率)这导致另一种生活领域(即家庭/工作)的增强功能[4]。 工作-家庭增益是双向发生的,这意味着工作能提供的增强家庭领域(工作-家庭增益或WFF)或家庭能提供的是工作领域的功能增强(家庭-工作的增益或FWF)。因此“增益”指的整体的现象,包括两个方向。 根据以往的文献研究,我们可知工作-家庭积极领域的研究主要分为增强(enhancement)、正向溢出(positive spillover)、丰富(enrichment)、增益(facilitation)四种。“增强”的概念比较统一,是指个体获取的资源和经验有利于个体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它更关注个体所获得的益处及其对生活可能造成的显著影响[5]。 在国内学者翻译外文文献的过程中,经常会将enrichment翻译成“增益”。虽然工作-家庭丰富与工作-家庭增益都是指的是在工作与生活界面的一个过程,一个角色体验或参与增加了其他角色的质量或性能。但工作-家庭丰富被定义为“在何种程度上在一个角色体验改善生活的另一个角色的质量”[6]。工作-家庭丰富被识别为双向的性质,其好处是可以从工作中导出并应用到家庭(即,工作-家庭丰富,WFE),或从家庭衍生和施加到工作(即,家庭-工作丰富,FWE)。而在国外许多学者也会在文献中使用“增益”的概念,他们这样做互换与正向溢出和工作-家庭促进,重点是个人作为分析单位。(Greenhaus and Powell (2006))。 在正向溢出效应和工作-家庭增益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工作-家庭正向溢出的两层面,指在从事工作的角色能够产生对家庭角色的积极正向经验与结果。[7] 根据布朗芬布伦纳教授所言,每个领域都是由建立区分子系统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的社会系统。家庭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如夫妻对子或单亲父母 - 孩子二人组合。同样,工作系统也有可定义的子系统,如上司 - 下属二元关系或多人组成的工作组。增益发生时是个人通过参与一个“发送”域介绍而获得的收益和最终导致改变在“接收”域,无论是用于对子,子组,或整个系统都会产生作用。 如上文所述,增益体现改变工作或家庭系统的结果是作为个人参与的其他领域。因而我们给增益的定义是,指定系统作为分析的功能单元。增益的限定特征是它发生时获益转移可创建出一个在系统上的等级改善功能。 2.2资源获取发展观概念 大多数工作-家庭的研究都集中在冲突

与工作-家庭的消极的一面,增益的概念提出打破了以往在消极方面的研究,抓住了积极的一面和各个领域之间协同作用的可能性。由于之前研究人员很少有有理论的认识或者研究这些协同效应,或者是仅仅针对一个理论的性质进行论述。为了填补这一空白,Wayne等人借鉴和整合三种互为补充的框架来为增益构建理论基础,并称之为“资源获取发展观”。 资源获取发展观是结合和扩展积极组织学、生态系统理论、资源保护理论三种理论来形成的工作-家庭增益的理论框架。资源获取发展观为工作-家庭增益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解释,为什么它发生的作用机制。而我们用这个理论基础上发展有关增益命题。然后,来说明人们如何可能测试这些理论命题,并提供的前因,后果的具体范例。 积极组织学的重点是最好人员的条件和普遍强调在工作-家庭界面的积极潜能研究的重要性。生态系统理论是工作-家庭界面的文献中一个新兴的理论,其强调的是人们渴望自然的倾向并具有对生长和发展的能力。这两种理论解释了增益的发生原因以及机制,而资源保存理论也已被应用到工作-家庭界面,其作用是为我们指出哪些基本资源类型。 因此,我们可以说资源获取发展观的基本前提是生态系统理论和积极组织学,即:个人有自然的倾向去成长和发展,以此实现自己的最高水平的功能。因此会在他们所参与的领域(包括家庭系统和工作组织),在积极性的作用下,个人努力获取资源来成长和发展。个人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可以体验正收益。当这种资源的应用从一个域的收益,持续到另一个域其增强最终的结果便提高了系统的功能或增益。 3.研究设计 3.1研究理论设计

我们将Wayne等人提出的以资源获取发

展观的角度规定了个人特征和环境资源,使大类增益的图示列举下来,如图1。

从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个人特征是一个人的自我方面促进积极性和个人容易体验到积极的情绪状态,寻求积极的发展经验,赢得地位和其他资产。而环境资源指的是能量资源与支持资源,包括对象,条件,能源和资源的支持。 虽然这是一般情况下的更大的环境(对象的可用性和可利用性,条件,能源和社会支持)的资源,而需求等特点,深受职业地位和性别影响间接促进整体类型和提供给个人的资源的程度。因此,需求特点可以缓和环境资源和增益,因为它们允许某些人获得更多的关系受益于可用资源。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研究个体资源(个体特征)与环境资源作为前因变量来研究对工作-家庭增益的影响。 基于资源获取发展观的模型,本研究思路如下:利用资源获取发展观的模型,以个体特征和环境资源分别作为工作-家庭增益的前因变量,建立在资源获取发展观作用下的工作-家庭增益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探索资源获取发展观作用下的工作-家庭增益的影响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