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分类整理)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分类整理)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分类整理)

学校栾小主备人

课题认识图形分类整理

课型新授课时第三课时

学习

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对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的感性

认识。

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

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习

重点

1.加深对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的认识,会利用

这些图形进行拼搭。

2.会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数据。

学习

难点

培养分类的能力和整理数据的能力。

学具

教具

课件

学习活动学法指导备注【复习导入】

1.出示下面一组图形。

师:观察这些图形,你发

现了什么?

生1:这些都是平面图形。

生2:这些图形是按规律

排列的。

2.揭示课题。对!这节课

我们就来复习认识图形和找

规律。(出示课题)

【复习讲授】

1.复习认识图形。

(1)认识平面图形及用

平面图形拼成的图形。

出示教材第94页第2题

的图片。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

么?

生1:有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

师:它们都属于什么图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形?

生2:平面图形。

师:对!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3:有小朋友们用这些图形拼搭的小房子、帆、船、人。

生4:我还看到了小朋友们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一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拼一拼。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下面我们也来拼一拼,好吗?

生:好!

学生活动:

②4个□拼图,看看可以

拼成哪些图形。

③试着用学过的图形,拼成一个有趣的图案。

小结:刚才我们探讨了图形有拼组,发现图形之间有很多的关系,用图形拼出了很多好看、有趣的图案,我们成了小小设计师、发明家,高兴吗?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去获取更多知识吧。

2.复习分类与整理。(1)出示水果卡片图,进行分类。

师:这是小红收集的水果卡片,你能帮小红把这些卡片分类吗?想一想:可以怎么

汇报、交流、展示。

分?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小组

讨论。汇报、交流。

生1:按水果的种类分可

以分成3类。第一是苹果,第

二类是梨,第三类是桃。

生2:我是按卡片的形状

分的,也可以分成3类。第一

类是□,第二类是○,第三类

是△。

生3:我是按卡片颜色分

的,也可以分成3类。第一类

是红色的,第二类是黄色的,

第三类是蓝色的。

师:大家想出了按水果的

种类、按卡片和形状、按卡片

的颜色等方法来分类。下面我

们来把分类的结果整理一下,

填在表中,看谁整理得最快!

最好!

(2)出示统计表,进行

整理。

水果苹果梨桃张数卡片

的形状△□○张数卡片的颜

色绿色黄色蓝色张数展示、交

流。讨论:分类整理时,要注

意什么?

小结:在数图形个数时,

可以按图形分类,一种图形一

种图形地数。数每种图形时也

要按一定的顺序数,这样,数

学生填写表

格。

学生自由发

言。

一年级数学图形的认识拼一拼

第二节拼一拼 一、学前准备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2. 通过拼一拼、摆一摆,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用具:课件、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让学生说出几种平面图形的名称。 2、点明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平面图形来拼组。 (二)折一折 1.长方形边的特征: (1)将手中准备好的长方形对折,你是怎么对折的? (2)学生交流汇报:有左右对折与上下对折的。你有什么新发现? (3)引导学生发现:通过对折,上下两条边能完全重合,左右两条边也能完全重合。 同时教师指出:上下两条边是一组对边,左右两条边也是一组对边。 (4)板书归纳:长方形对边相等。 2.正方形边的特征:

(1)猜测:观察一下手中的正方形,猜测一下正方形的边会有什么特征?可能会有学生说:对 边相等,也可能会有学生说:所有的边长都相等。 (2)讨论:我们怎么去证明你的猜测呢?学生可能会说:用尺子量,也可能会说:通过对折来 证明。 (3)验证:让学生通过对折的方法来证明正方形各边的关系。 (4)汇报;通过上下对折,左右对折证明对边相等;通过对角线对折证明邻边也相等。 (5)板书归纳: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二)拼一拼: 1.引导探究长方形拼组; (1)想一想: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能拼成什么平面图形? (2)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拼组; (3)展示学生的拼法:一种是将长边对接,一种是将短边对接。 (4)为什么有的同学能拼出正方形,而有的同学却不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说明。 (5)小结:通过引导,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后面学生的自主探究做必要的的方法铺垫。 2.自主探究正方形的拼组: (1)想一想:你准备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一拼?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2)拼一拼:利用学具拼一拼; (3)说一说: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所拼成的图形。 (4)议一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 3.合作探究三角形的拼组: (1)讨论:你和同桌准备拼一个什么图形?要用几个三角形? (2)合作:同桌合作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拼成你想拼成的图形? (3)汇报:每桌派代表说一说你们拼成什么图形。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分类与整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简单的分类计数的方法,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 3.养成爱整理,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化,会自己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多媒体,气球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老师今天接到了动物王国的一个担任评委的邀请,他们准备动物森林里开展一个有“我是勤劳小少年”的比赛,比比看谁是爱劳动,爱干净的。想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吗?你们也来担一下评委,谁会赢?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引导让孩子进行房间的整理。 2、揭示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我准备了一些气球想送给大家,,它们太乱了,我想知道这每种气球都有多少个,我可以用什么方法又快又准确的知道呀! 引导孩子对其进分类标准进行思考。 三、操作探究,充分交流 (一)操作活动1: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

1.说明活动要求 要求:先分一分,再数一数,然后把数出的结果记录在学习单上。2.开展操作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3. 教师把学生分类的结果有选择性的呈现在黑板上。 学生的分类结果可能有: 学生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的方式可能有:图画式、简单的统计图式(纵向或横向)、图文并茂式、表格式等。 4.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开展对比与交流活动 (1)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并评价所展示的不同作品。 (2)教师适时修正或调整学生作品中的一些问题,例如纵向或横向排列不整齐,排列时没有一一对应,图文结合时没有表格等,使之更接近于较为标准的实物统计图,象形统计图或统计表的形式。 (3)表扬优秀的作品。

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第一课时单一标准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 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 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二课时不同标准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

分类与整理 台江第五中心小学钱婷婷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 现收集的数据 3 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学情分析日常生活中分类的应用随处可见,学生也经常接触到,如:商场陈列商品、书店摆放书目要分类;垃圾站处理垃圾要分类;邮局处理信件要分类;学生归纳整理复习所学知识也需要分类。但学生在未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并没有意识到先找到分类的标准再按同一标准或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因此,在本节课中,重点要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操作能力,并达到综合运用以上几项技能,面对一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物品,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好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到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教学准备: 课件,气球图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星期天,妈妈要带小红去游乐园玩,可是妈妈看了小红的房间立刻生气了,咦?发生什么事了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这就是小红的房间,小朋友们,看到小红的房间你有什么想法? 预测:太乱了,要整理一下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帮她整理房间吗?怎么整理? 刚才大家把归为了一类,归为一类,像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 是分类。(板书课题) 2、学生找生活中的分类现象课件展示生活中分类的现象大家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分类吗?师:分类在生活中作用很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二、整理统计1、小红来到了哪?游乐园里你看到了什么?这么多的气球我要知道有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 教案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教学内容:课本P2~P3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上个学期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 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能直观地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 3、经历观察、比较、描画的过程,从中感受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 区别。 第一课时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课本P2~P3,P5 教材分析: 重点: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感知熟悉的物体时,首先注意的就是物体的形状。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学生对形状等外部特征鲜明的物体,总是表现出强烈的认知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 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 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 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 《理解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个单元 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理解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理解平 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 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理解并辨认长方形、正 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水平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点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 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表 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点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 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理解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理解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理解图形)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理解 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理解。)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 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一年级数学整理与分类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一年级数学整理与分类教案 一年级数学整理与分类教案第 1 页一年级数学整理与分类教案篇一: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评课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评课稿田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时的内容。 《新课标》将分类放在了统计与概率领域,突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联系,这也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出现统计的内容。 田老师执教时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较好: 一、注意学生的感性认识。 这节课,无论是开课时对分类重要性的渗透,课中对分类方法的学习,还是课外对分类的应用,都注重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注重学生的感受。 二、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 数学学习与其他学习一样,都是一种个体化行为。 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即使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而教育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理念。 一年级数学整理与分类教案第 2 页三、教学过程过渡自然 1 / 17

在学生对气球的形状进行分类后,田老师通过哪个最多?你怎么知道的?对学生上学期学的一一对应的思想进行了及时的复习,为接下来的数数量和比较多少做好了准备。 在教学象形统计图和表格时,田老师通过添加线的形式,使图和表格的呈现比较自然,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 接下来田老师通过漏了一个,应该放在那里?小白兔应该放哪里?为什么要多加一列?图和表格可以怎么改?这种提问的形式,加深了学生对于分类标准的认识,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四、教学组织形式自由在教学组织上,田老师也是形式多样。 刚开始对气球的分类采用同桌合作的形式进行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 在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后,通过布置小任务的形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符号分类,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积极性,同时也渗透了数学中符号化的思想。 在这种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的教学下,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了,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五、教学反馈方式自由。 本节课田老师比较注重对于学生的反馈。 这不仅是对学生回答的口头上的评价反馈,如: 你真聪明!说的真好!还对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有细致的反馈:如在对气球分类后,通过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将学生的作品进一年级数学整理与分类教案第 3 页行展示,将学生的想法真实的暴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P34-P38《认识图形(一)》。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分类、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在拼、摆、搭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从实物抽象 到抽象,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 3.在对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思想,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 难点: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生活中的实际物体、积木、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min) 1.分一分,将形状相同的物品分在一类。 师:小朋友们,村长给姐姐布置了一个小任务,让她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姐姐想让你们帮帮她的忙,你们可以吗? (PPT上出示文具盒、水瓶、书本、足球、骰子、可乐罐等立体图形) 师:我们先来看文具盒,你们发现了什么物品和文具盒形状相同吗? 生:纸巾盒、肥皂盒…… 师:同学们真厉害,那哪个是和魔方形状相同呢? 生:墨水盒、骰子…… 师:剩下的这些物品还能进行分类吗? 生:能!水杯、可乐瓶、茶叶罐是一类。足球、乒乓球是一类。

师:同学们找得又快又准确,让我们一起鼓励一下自己。 生:棒棒棒,我真棒。 师:今天让我们来学习新课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27min) 1.说一说(10min) 学生找出形状相同的物品,并简单说出这些物体的特征。教师总结,出示一般模型,揭示其名称。并让学生说说身边还有哪些相同的物体。教师PPT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师:我们帮姐姐完成了村长布置的任务。那老师现在想让你们帮老师一个忙,你们可以吗? 生:可以! 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物品,看看它们有什么特征。小组之间一起说一说。 PPT上演示从实际物品抽象为一般模型,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画法,再给出图形名称。 师:老师觉得这两个物体是一样的啊(拿着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什么它们的名字不同呢?有聪明的小朋友帮老师解开这个疑惑吗? 生: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一样的,长方体则不是。 师:这位同学真是火眼金睛啊,这都被你发现了,真厉害! 2.玩一玩(3min) 在玩一玩的活动中巩固立体图形的特征。如:圆柱、球易滚动,球能在地面上转动;而长方体、正方体不易滚动,只能推动;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侧面是曲面;球的表面是曲面。 师:翻开35页,看做一做里面的四位小朋友在做些什么,你们学着他们的样子在桌子上滚一滚、推一推这些图形,看看能发现什么? 生1:我发现圆柱和球比较容易滚动,而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桌子上推着比较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

认识图形二教案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

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已有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使学生更深入直观认识平面图 形,体会这些图形间的关系。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五种图形。 教学难点 通过折和拼感受图形间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说一说这些物体的面是哪些你认识的图形。(感知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师: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请到纸上呢? 同桌讨论,说一说:你是准备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 学生汇报,交流。 生1:我准备用印泥…… 生2:我用水彩笔…… ……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正方形、三角形、圆和长方形。 师:小朋友面目全非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物体的一个面,像这样把物体的一平平的面表示成一平平的图形,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揭示课题:认识图形) 2、认一认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平面图形,你知道他们是叫什么名字吗? 生:……(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这几种名称)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了,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呢? 生1:长方形和正方天花乱坠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圆没有角

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案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分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能自己确定标准并进行分类。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 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整理的结果,感受图表的简洁。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图片。 五、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去文具店买过学习用品吗? 生:去过 师:那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文具店去逛逛,好吗? 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现在我们先来小熊的文具店看看,你们看完有什么感受?想在这边买东西吗?(不想) 师:那接下来我们再到隔壁小鹿的文具店看看,你们想在这边买东西吗?(想)师:同学们为什么你们都喜欢在小鹿的文具店买学习用品而不喜欢在小熊的文具店买呢? (让学生比较两个文具店,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像小鹿这样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 2.师:生活中也有很多分类的事情,我们一起看一看。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商品,垃圾分类可以便于回收处理,保护环境,可见分类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与整理”。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探究新知 1.确定标准 出示:课件主题图 师:希望小学最近准备办一场联欢会,一年(2)班的同学就买了一些气球打算来装扮会场,,可是这些气球是从不同的地方买的,都没有进行分类,这些小朋友打算先分类完再拿来装扮?你们能帮帮他们这些气球分分类吗? 师:可以怎么分? 生:按形状 生:按颜色 2.操作体会 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 3..展示交流 (1)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二)

《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初稿:洪志秋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校统稿:齐胜利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页例1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找等活动,使学生能直观地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4.在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体会到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求新知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积木、立体图形物体和平面图形卡片、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课件呈现主题图: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 (二)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们都分别有哪些形状的积木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从学生平时喜欢的积木入手,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知的学习过程,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一)师生互动: 1.你有什么方法能在纸上得到这些立体图形的“面”呢? 2.学生动手操作,利用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本子上描、画、印、拓出各种平面图形,小组交流自己画图的过程与方法。 3.点明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认识长方形 1.课件呈现长方形:你是从哪一种形状的物体得到这种图形的? 2.让学生在长方体物体上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3.谁能帮这样的图形取个名呢?板书:长方形。 (三)认识正方形和圆 (1)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物体的面画出来的?在这些物体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处板书:正方形、圆) (2)在初步认识新知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生活中见过的正方形和圆。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教学内容:课本P2~P3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上个学期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 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能直观地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 切联系。 3、经历观察、比较、描画的过程,从中感受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 形的区别。 第一课时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课本P2~P3,P5 教材分析: 重点: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感知熟悉的物体时,首先注意的就是物体的形状。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学生对形状等外部特征鲜明的物体,总是表现出强烈的认知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 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分类方法,让学生思考得出一些分类规律。 三、教学难点:体验分类标准多样化,会自定校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四、教具学具: 情境图,玩具,图片,水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老师事先在上课前将自己讲桌上书籍,作业本子,笔,尺子等物品散落一地,学生惊恐万分,心存疑虑。 2、(上课了)师:同学们,你们瞧,张老师的讲桌前面这么乱,谁愿意帮老师整理整理呀!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的

想帮助老师整理。 3、指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帮助老师整理讲桌物品,并说出你是怎样整理物品的。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并倾听。 4、顺理成章,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像今天这样的事情,那就需要我们用今天老师要讲的知识来解决。板书:分类与整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巧妙地创设悬念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为学好这节课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感知体验分类。 1. 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感知分类。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分类和计数的结果清楚地表示出来吗?(提示:可以画一画、写一写,也可以摆一摆。)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结果。第一小组代表:一个摆放不整齐的书架。第二小组代表:摆放整齐的书架。第三小组代表:整齐的书架是分类过的。师: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三角(实用文本)

小学数学标准教材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三角(实用文本) Mathematics is the door and key to science. Learning mathematics is a very important measure to make yourself rational.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三角(实用 文本) 课题:三角形圆形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三角形、圆的形状和名称;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能辨认和区别出这两种图形. 2.使学生初步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分类统计思想.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在机器人图图的带领下来到了图形国,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图形国里到底有什么宝藏呢?今天我们就继续跟着图图去游览图形国. 二、讲授新课. 1、初步认识三角形(继续演示动画“认识图形”). (1)学生举例.还有哪些图形是三角形的? (2)教师出示红领巾.问:红领巾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再拿出三角板、七巧板,问:它们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这些大大小小不同的形状,都可以用这样一个图形表示“△”(画三角形),问:这叫什么形?(板书三角形)(3)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用三根小棒摆三角形.(三生在前,学生分三组用三种不同长度的小棒)摆后问:这三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教师归纳:从上边用小棒摆三角形来看,三角形的三条边不一定是同样长的.因此三角形的形状也不一定是一样的. (4)反馈练习,请说出几号图形是三角形.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评课

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评课稿 田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时的内容。 《新课标》将分类放在了“统计与概率”领域,突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联系,这也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出现统计的内容。 田老师执教时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较好: 一、注意学生的感性认识。这节课,无论是开课时对“分类”重要性的渗透,课中对“分类”方法的学习,还是课外对“分类”的应用,都注重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注重学生的感受。 二、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数学学习与其他学习一样,都是一种个体化行为。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即使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理念。 三、教学过程过渡自然在学生对气球的形状进行分类后,田老师通过“哪个最多?你怎么知道的?”对学生上学期学的一一对应的思想进行了及时的复习,为接下来的数数量和比较多少做好了准备。在教学象形统计图和表格时,田老师通过添加线的形式,使图和表格的呈现比较自然,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接下来田老师通过“漏了一个,应该放在那里?小白兔应该放哪里?为什么要多加一列?图和表格可以怎么改?”这种提问的形式,加深了学生对于分类标准的认识,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四、教学组织形式自由在教学组织上,田老师也是形式多样。刚开始对气球的分类采用同桌合作的形式进行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在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后,通过布置小任务的形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符号分类,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积极性,同时也渗透了数学中符号化的思想。在这种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的教学下,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了,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五、教学反馈方式自由。本节课田老师比较注重对于学生的反馈。这不仅是对学生回答的口头上的评价反馈,如:你真聪明!说的真好!还对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有细致的反馈:如在对气球分类后,通过“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将学生的想法真实的暴露与所有师生,通过学生的回答,展示了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修改,提高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田老师执教的这一课,突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并会表达分类计数的结果,为以后学习统计打下了坚实基础。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认识象形统 计图。 2、通过分一分,瞧一瞧等具体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操作 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选择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在具体过程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演示法指导学习法 教学用具:课件气球卡片等 教学过程: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课堂上来了两个小朋友,瞧瞧她们就是谁?(洋洋与笑笑)她们要邀请同学们到她们的家里去做客。您们想去不?(点击图片)您更想去谁的家,说说理由! 师:1、像笑笑小朋友这样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2、生活中您还在哪儿瞧到过“分类”的情景。 生举例【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分类情景。(超市商品分类、垃圾分类、男女厕所)】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商品,房间物品分类可以让房间更整齐,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整理”(板书)。

同学们,在这个学期有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就是什么?(六一儿童节)瞧老师给您们准备什么礼物? 二、新授 (一)分类整理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出示:气球图片 问:您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不?可以怎么分? (一、按照形状分二、按照颜色分)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瞧瞧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您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按形状不同分类,将同一形状的气球放在一起) ①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您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特点:成堆) ②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优秀教案

认识图形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五.教学观点 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六.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PPT)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生:答 师:再来看看,这种图形我们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种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的各个面是怎样的吗? 生:想 师:那请拿起的物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摸一摸其中的一个面。 学生摸模型 师:谁能告诉大家,你摸了之后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 教学目标: 1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 2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选择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在具体过程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演示法指导学习法 教学用具:课件气球卡片等 教学过程: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课堂上来了两个小朋友;看看他们是谁?(洋洋和笑笑)他们要邀请同学们到他们的家里去做客. 你们想去吗?(点击图片)你更想去谁的家;说说理由! 师:1、像笑笑小朋友这样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2、生活中你还在哪儿看到过“分类”的情景. 生举例【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分类情景. (超市商品分类、垃圾分类、男女厕所)】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商品;房间物品分类可以让房间更整齐;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整理”(板书). 同学们;在这个学期有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是什么?(六一儿童节)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什么礼物?

、新授 (一)分类整理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出示:气球图片 问: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 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 一 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可以摆一摆;写一 写)(按形状不同分类;将同一形状的气球放在一起) ① 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特点:成堆) ② 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 (一、按照形状分 、按照颜色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认识图形(一)教案

四、认识图形(一)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了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探究新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小组汇报分的情况。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可能分出以下几组,一组是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位置、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如教材第34页)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集体交流。 通过摸、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说;长方体是长长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方方的,也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乎乎的。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1)实物画出图形。 (2)记忆想象。 ①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②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不同形状的物体。(老师说一个学生想一个) ③让学生闭上眼睛摸出老师说的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④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给他的一种实物,让学生摸并判断它的形状。 ⑤出示位置、大小和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⑥区别、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男生闭眼,老师同时移动长方体和正方体,让男生说说哪个动了,哪个没动。男生可能回答;长方体在动,正方体没动。这时女生证明,长方体、正方体都在动。从这个活动中让学生感知长方体的面不一样,有时大,有时小。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相同,都一样大。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三、练一练 1、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圆柱和球,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能前后滚动,球可以随意滚动,而长方体不能滚动,只能平移。 2、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2题。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组一人说物体的形状,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2)还可以老师说物体的形状,学生摸。 3、练习八的第1题。 让学生首先说出实物图的形状,再与下面的图形相连,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 四、作业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