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创新》题目

《科技与创新》题目
《科技与创新》题目

一、判断题:

1、科技创新成为人类一切文明、进步的源泉,成为决定国家或区域竞争力的第一要素。(√)

2、科技是人类在长期社会与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精神财富,它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强大的动力。(知识)ⅹ

3、现代技术可分为实验技术、专业技术、生产技术和应用技术。ⅹ

4、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部分组成。√

5、高新技术群中的前沿科技是世界科技竞争中的制高点。√

6、跨国公司和科学共同体是科技国际化的重要动力。(科技全球化)ⅹ

7、知识经济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80年代初期)ⅹ

8、生物技术的两个标志性技术是: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

9、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正在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

10、为实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战略目标,国家为今后15年科技工作确定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11、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支撑国家崛起是筋骨。√

12、引领未来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长期的根本任务。√

13、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错建设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的口号)

14、浙江省作为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省份,已经全面具备了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条件。(错初步具备)

15、建设创新型省份,能真正实现浙江经济由“浙江创造”向“浙江制造”的战略转变。(错“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

第四讲创新人才培养与创新教育

16、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指具有较高模仿、吸收技能的创新型人才,在引进先进技术后,对先进技术进行研究再创新,提高先进技术成果和产品在全社会的推广应用程度。(对)

17、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拥有自主创新能力优势,谁就能在人才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战略地位(错综合国力)

18、影响我国发展高科技,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瓶颈是缺乏科技人才。(错科技将帅人才)

19、科技将帅人才就是战略科学家。(对)

20、我国将帅人才中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是属于综型科技将帅。(对)

21、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同化原有观点、概念而形成新观点、新概念。(对)

22、科学方法即科学研究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运用的各种方式及手段的总称。(对)

23、追求健全人格是创新教育的一大特征。(对)

24、创新教育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英国,一出现就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错美国)

25、创新能力是人的体能、技能和智能三者高度统一的产物。(对)

26、个体创新方法主要有头脑风暴法和综摄法等。(错集体创新方法)

27、检核表法是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创造发明的对象,用一张一览表列出一系列设问的提纲,然后逐项进行核对和讨论,并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发明的设想。(对)

28、检核表法是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明的。(错奥斯本)

29、5W2H法是以5个W开头的英语单词和2个以H开头的英语单词进行设问并发现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对)

30、5W2H是从10个方面进行思考,设计问题,然后逐项检核,达到解决问题,实现创新的目的。(错7个)

31、头脑风暴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奥斯本借用一个精神病学术语“brain storming”作为该方法的名称所创立的。(对)

32、科技创新思维的产生过程一般要经历积累已有知识,通过灵感产生新知识,对新知识进行验证三个阶段。(对)

33、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心灵基石,民族自信心是一个民族强大的精神动力。(对)

34、创新文化是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资源,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35、科学精神源于人类的求知、探索精神和感性、实证的传统,并随着科学实践不断发展,内涵也更加丰富。(错)

36、创新就是打破原有范式,或者在原有的范式中寻找新的表达形式。(对)

37、当代科学的内在发展趋势是学科间不断交叉、综合和相互渗透。(对)

38、创新文化中一个重要而常见的难题是,如何解决科技资源匮乏问题。(错)

39、要发扬求真务实的科学文化,需要倡导追求真理、不允许任何宽容和失败的科学思想。(错)

40、科技工作的主线就是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稳定人才,让人才的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对)

41、团队主要是强调集体业绩,而不是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错)

42、科技强省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普及科学技术,发展创新文化,培养创新人才。(对)

43、“块状经济”是指区域特色经济。(对)

44、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在人才,关键在科技创新,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错核心在科技人才关键在人才)

二、单选题:

1、现代科学六大高技术领域包括:信息技术领域、生物技术领域、新能源技术领域、空间技术领域、海洋技术领域和(B )。

A、环保技术领域;

B、新材料技术领域;

C、农业技术领域;

D、可再生资源。

2、江泽民在1995年5月26日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强调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要做到“五个结合”,分别是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结合、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过外先进技术的结合、市场机制与宏观管理的结合和(A )的结合。

A、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

B、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合;

C、传统经济与知识经济的结合;

D、发展能源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结合。

3、中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战略的主线是(A ),也是科技进步的核心目标。

A、自主创新;

B、重点跨越;

C、支撑发展;

D、引领未来。

4、( C )是我国典型的集成创新。

A、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

B、超级计算机

C、神舟六号;

D、DNA数据库研究

5、《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提出了( D )个可见发展的战略重点。

A、11;

B、9;

C、6;

D、5

6、(B)浙江省提出建设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口号。

A、2005年

B、2006年

C、2007

D、2008年

7、全省已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力争到(A)年全省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的社会目标。

A、2010

B、2015

C、2020

D、2025

8、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关键因素是(A)

A、创新型科技人才

B、创新型科技

C、科技创新

D、科技人才

9、(B)是创新的主体,而企业强大竞争力的形成依靠科技创新。

A、人才

B、企业

C、资源

D、科技

10、科学方法大体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适用于某一门学科的具体方法,第二个层次是适用于多门学科的一般方法,第三个层次是(B)。

A、多种方法

B、哲学方法

C、创新的方法

D、辩证的方法

11、(B)教育的最大弊端之一就是抑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A、现代教育

B、传统教育

C、西方教育

D、欧式教育

12、完全自主式教学模式指的是(B)

A、教师不断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专题研究项目,由学生自己主导学习的方向及内容,自主选择专题。

B、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感兴趣的、想学习的东西。

C、由老师设计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刺激学生突破传统课程的束缚,真正进入知识世界。

D、学校只负责一半的上课时间,另一半时间,由学生自己决定当天究竟还要学什么。

13、(B)是指人们进行思想或信息交流以取得互相了解、信任,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A、应变能力

B、沟通能力

C、语言能力

D、思维能力

14、(D)是人们通过创造性的研究开发而获得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的能力。

A、应变能力

B、沟通能力

C、语言能力

D、自主创新能力

15、(A)创新思维的根本特征,也是区别创新思维与非创新思维的重要依据。

A、显效性

B、新颖性

C、能动性

D、综合性

16、“创新基金”成立已有(A)年,成效卓著,培育了一大批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A、8年

B、9年

C、10年

D、11年

17、科学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那么,技术回答的是什么的问题?(A)

A、怎么办

B、发明的形状

C、专利的价格

D、专利的权力

18、近代科学革命的大旗是(D)?

A、理想主义

B、理性主义

C、经验主义

D、实验科学

19、《天体运动论》的作者是谁。(B)

A、维萨留斯

B、哥白尼

C、布鲁诺

D、伽俐略

20、意大利之所以能成为科学中心,是因为在意大利发生了哪个运动?(B)

A、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B、十月革命

C、五四运动

D、巴黎和会

21、法国的科学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什么?(D)

A、巴黎和会

B、洪堡教育

C、文艺复兴运动

D、法国科学院的成立

22、第一产业是指哪个产业。(B)

A、生产业

B、农业

C、工业

D、服务业

23、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指(D)。

A、蒸汽机革命

B、电力革命

C、电子信息技术革命

D、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引发的基因革命

24、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是在哪一年爆发成功的?(A)

A、1964年

B、1965年

C、1966年

D、1967年

25、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哪一年发射成功的?(D)

A、1966年

B、1967年

C、1968年

D、1970年

26、中国科技发展经历了四次大调整,其中第三次大调整是(C)?

A、毛泽东提出向科学进军

B、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江泽民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胡锦涛提出科技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

27、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战略的主线是什么?(B)

A、重点跨越

B、自主创新

C、引领未来

D、支撑发展

28、科学技术的源头活水是什么?(B)

A、集成创新

B、原始创新

C、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

D、科技创新

三、多项选择题:

1、知识经济似的科技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ABC)

A、科技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B、科技是制度变革的“发动机”;

C、科技是文化发展的“助力器”;

D、科技是社会进步的“立足点”。

2、完整的创新过程应包括:(ACD)

A、研究;

B、立项;

C、发展;

D、生产。

3、在21世纪,信息技术高新技术主要是哪些:(ABC)

A、微电子;

B、光电子;

C、生物电子技术;

D、纳米技术。

4、生物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主要包括:(ABD)

A、细胞工程;

B、基因工程;

C、生物工程;

D、生命工程。

5、科技国际化的表现有哪些:(ABCD)

A、生产国际化;

B、科技标准国际化;

C、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

D、科技合作国际化。

6、现代科学四大基本发现:(ABCE)

A、相对论;

B、量子力学;

C、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D、指南针的发明;

E、分子生物学。

7、加强自主创新是我国科学发展的战略基点,主要包括哪些创新:(ABC )

A、原始创新;

B、集成创新;

C、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D、激励创新

8、目前世界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哪些:(ABC)

A、美国;

B、日本;

C、韩国;

D、中国。

9、创新型国家必须具备的几个基本特征:(ABCD)

A、创新投入高;

B、科技进步贡献率高;

C、自主创新能力强;

D、创新产出高。

10、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党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提出的面想未来的重大战略,具有深远意义,具体表现在:(ABC )

A、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转边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

B、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需要;

C、建设创新型国家,能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D、建设创新型国家能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讲创新人才培养与创新教育

11、科技将帅人才的类型(ABCD)

A、基础研究型

B、设计研发型

C、科技管理型

D、综合型

12、对于科技将帅人才的国际地位及影响的判定可以通过(ABD)三项指标进行。

A、获得国际性权威科学奖的情况

B、成为国际性权威科学院会员的情况

C、身份被国际性权威科学院认定的情况

D、论文被国际引用的情况

13、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决定性作用,体现在三个层面(ABD)

A、原始创新

B、集成创新

C、思维创新

D、消化吸收再创新

14、我国人才队伍的素质结构等都存在着突出的问题,主要在于(ABCD)

A、初中级人才多

B、高层次人才少

C、继承性人才多

D、创新型人才少

15、科技将帅人才应具有的基本特征是(ABCD )

A、敏锐的洞察力,独到的战略思想和战略方针

B、较宽的知识面

C、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D、崇高道德风尚和人格魅力

16、创新素质是由(ACD)合理的知识结构、一定的哲学素养、较强的学习兴趣保持能力和学习能力,以及科学的方法等方面所组成的复杂系统。

A、创新个性

B、创新方法

C、创新思维

D、创新意识

17、创新思维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BCD)

A、感觉思维

B、求异思维

C、逆向思维

D、发散思维

18、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的特点是:有高度准确、着眼于联系的概念,还包括:(ABC)

A、大量程序性知识

B、双重知识结构

C、大容量的知识功能单位

D、大量陈述性知识

19、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合理知识结构主要应该具有的特征是:(ABCD)

A、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

B、较浓厚的专业知识

C、有广泛的邻近学科知识

D、了解相关方面的科技发展状况的前沿知识

20、创新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和造就学生的(AB),为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服务。

A、创新精神

B、创新能力

C、创新方法

D、创新思维

21、传统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是(ABC)

A、标准化

B、同步化

C、集中化

D、分散化

22、创新教育是一种(ABCD)

A、超越式教育

B、主体性教育

C、健全人格的教育

D、高层

次的素质教育

23、创新技法基本原则的法则有(ABCD)。

A、迁移法则

B、组合法则

C、分离法则

D、还原法则

24、创新教育是指教育技术,优化组合教育资源,把(ABCD)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教育。

A、人才学

B、教育学

C、创造学

D、心理学

25、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一般而言是由学习能力、实践能力(ABCD)语言能力、情感及心理调节能力等构成的。

A、思维能力

B、沟通能力

C、应变能力

D、洞察能力

26、思维定式包括(ABCD)。

A、权威定势

B、从众定势

C、书本定势

D、经验定势

27、常用的创新技法有(ABCD)

A、组织法

B、移植法

C、联想法

D、列举法

28、奥斯本检核表法,是一种(AB)的思考方法。

A、多视角

B、多渠道

C、多类型

D、多手段

29、头脑风暴法的四项原则是自由畅想原则(ABC)。

A、延迟评判原则

B、以量求质原则

C、综合改善原则

D、全面评价原则

30、创新思维包含门个要素:(AD)联想、想象、综合、归纳。

A、求疑

B、探索

C、实践

D、求异

31、国家研究发展计划的要素有(ABC)。

A、明确的目标

B、明确的期限

C、具体实施步骤

D、明确要求

32、胡锦涛总书记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ABC)。

A、鼓励创造

B、尊重创造

C、保护创造

D、不断探索

33、“里斯本战略”制定了28个主目标和120个次目标,最重要的两个指标是(AB)。

A、就业率

B、科研投入

C、技术创新

D、失业率

34、科技创新的三种形式是:(ACD)

A、集成创新

B、个体创新

C、原始创新

D、引进消化创新

35、文化可以从哪些层面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ABCDE)

A、观念

B、制度

C、方法

D、价值

E、习性

36、要用怎么样的思路来构建我国科学创新体系和管理机制?(ABDE)

A、开放

B、公平

C、择优

D、流动

E、竞争

37、20世纪创新思维的成果有哪些?(ABCD)

A、相对论

B、基因论

C、量子论

D、信息论

38、在未来30-50年,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领域是:

A、社会科学

B、信息科学

C、生命科学

D、数学与系统科学

39、高效的团队具有哪些特点?(ABCD)

A、齐心协力

B、技能互补

C、行动统一

D、承担责任

40、解决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总体的要求是(ABD)。

A、优农业

B、强工业

C、促农业

D、兴三产

41、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的基础设施和条件保障是(AB)。

A、创新体系

B、创新平台

C、创新科技

D、创新发明

42、构筑哪三类重大公共创新平台(ACD)?

A、公共科技基础条件

B、行业合作

C、行业专业创新

D、区域创新

43、“十一五”时期省政府重点培育“三个一批”,指的是培育(BCD)。

A、一批重点科技企业

B、一批大企业大集团

C、一批“块状经济”

D、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

44、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可以利用的资源有物质资源,还有(ABCD)。

A、资金资源

B、信息资源

C、技术资源

D、人力资源

45、科学精神包含哪些方面?(ABC)

A、怀疑一切的批评态度

B、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

C、尊重人格的宽容思想

D、逞强好胜的性格

46、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A、西方注重对自然的研究

B、东方注重对人的研究

C、西方研制炼金术

D、东方研制炼丹术

47、科学技术有哪些功能?(ABC)

A、认识功能

B、生产力功能

C、文化功能和文化影响

D、军事功能

48、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ABC)

A、古代

B、近代

C、现代

D、希腊时代

49、下列属于古希腊杰出人物的有?(ABCD)

A、泰勒斯

B、苏格拉底

C、毕达哥拉斯

D、欧几里德

50、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ABCD)

A、人类积累的总体科技能力不断提高

B、科学研究领域日益扩大和深化

C、科学研究工具更为先进

D、各国普遍重视科技发展

51、人类的发展有哪三大支柱?(ABC)

A、材料

B、能源

C、信息

D、科学

52、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有哪些要素?(ABD)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劳动手段

D、劳动工具

53、集成创新就是指?(BCD)

A、多高校会聚

B、多技术集成

C、多知识融合

D、多领域交叉

54、创新型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ABCD)

A、创新投入高

B、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70%以上

C、国家的对外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

D、创新产出高

55、下列各项,属于加块“六个一批”创新载体建设内容的有哪些?(ABD)

A、加快一批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建设

B、加快一批重点科研院所建设

C、加快一批重点科学数据平台建设

D、加快一批重点科技中介机构建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