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习题名词解释名解

外科学习题名词解释名解
外科学习题名词解释名解

甲亢:由各种原因导致正常甲状腺素分泌的反馈控制机制丧失,引起循环中甲状腺素异常增多而出现以全身代谢亢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的总称.

突眼性甲状腺肿:指在甲状腺肿大的同时,出现功能亢进症状.病人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腺体肿大为弥漫性,两侧对称,常伴眼球突出.

甲状腺危象:是甲亢的严重合并症,与术前准备不够,甲亢症状未能很好控制及手术应激有关.主要表现为高热(>39℃),脉速(>120次/分),同时合并神经,循环及消化系统严重功能紊乱,如:烦躁,谵妄,大汗,呕吐,水泻等.

Cooper韧带:乳腺的腺叶,小叶和腺泡间有结缔组织间隔,腺叶间还有与皮肤垂直的纤维束,上连浅筋膜浅层,下连浅筋膜深层.

酒窝症:乳腺癌累及cooper韧带,可使其缩短而致肿瘤表面皮肤凹陷.

橘皮样改变:乳腺癌癌块继续增大,如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

反常呼吸运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将使局部胸壁失去完整肋骨支撑而软化,出现~,即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内陷,呼气时外突,又称连枷胸。

气胸:胸膜腔内积气称为~,可分为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开放性气胸:由于胸壁有伤口,或软组织有缺损,外界空气经缺口处随呼吸自由进出胸膜腔而引起的胸膜腔内积气。

纵隔扑动:开放性气胸呼吸气时,两侧胸膜腔压力不均衡而出现周期性变化,使纵隔在吸气时移向健侧,呼气时移向伤侧。

胸口吸吮伤口:开放性气胸伤侧胸壁可见伴有气体进出胸腔发出吸吮样的声音的伤口。

张力性气胸:为气管、支气管或肺损伤处形成活瓣,气体随每次吸气进入胸膜腔并积累增多,导致胸膜腔压力高于大气压。

血胸:胸膜腔积血称为~,可与气胸同时存在。

凝固性血胸:当胸腔内迅速积累大量血液,超过肺、心包和膈肌运动所起的去纤维蛋白作用时,胸腔内积血发生凝固,形成~

感染性血胸:血液是良好的培养基,经伤口或肺破裂口侵入的细菌,会在胸膜腔积血中迅速滋生繁殖,引起~,最终导致脓胸。

进行性血胸:持续大量出血所致胸膜腔积血称~

迟发性血胸:因肋骨断端活动刺破肋间血管或血管破裂处血凝块脱落,发生延迟出现的胸腔内积血。

创伤性窒息:钝器暴力作用于胸部所致的上半身广泛皮肤、黏膜、末梢毛细血管淤血及出血性损害。

自发性气胸:一般常因剧烈咳嗽、屏气或运动,使肺内压力骤然升高,导致肺大疱突然破裂,形成~。

乳糜胸:乳糜液从胸导管或其他淋巴管漏出,聚集在胸腔内称为乳糜胸。

中心型肺癌: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肺癌,位置近肺门者称~

周围型肺癌: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位置在肺的周围部分者称~

Pancoast肿瘤:上叶顶部肺癌,可以侵入纵隔和压迫位于胸廓上口的器官或组织,产生颈交感神经综合征。体外循环:利用特殊的人工装置将回心静脉血引出体外,进行气体交换,调节温度和过滤后,输回体内动脉的生命支持技术。

心肌保护:减少心内直视手术心肌缺血缺氧造成损害的措施和方法称~

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后恢复氧合血灌注时,心肌损害会较缺血时更为明显和严重,主要表现有氧利用障碍,高能磷酸盐的缺乏,心肌水肿和顺应性下降。

Eisenmenger综合征:左向右分流时,随着肺循环阻力的进行性增高,当肺动脉压力接近或超过主动脉压力时,呈现双向或逆向分流,病人出现发绀,形成~,最终导致右心衰而死。

胸腹联合伤:穿透伤同时伤及胸腹腔内脏和膈肌,致伤物入口位于胸部,称~

奇脉: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系左室搏血量减少所致。

二尖瓣面容:面色晦暗,两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差异性紫绀:PDA时当肺动脉压超过主动脉压时,所致右向左分流时出现下半身紫绀和杵状趾。

ASD(房间隔缺损):心房间隔先天发育不全所致的左右心房间异常交通称~。分为原发孔未闭型和继发孔未闭型。

VSD(室间隔缺损):胎儿期室间隔发育不全所致心室间交通引起血液常自左向右分流,导致血液动力学异常,分膜部缺损,漏斗部缺损和肌部缺损。

Beck三联征:静脉压升高,心搏微弱,动脉压降低。

法洛四联症:是右心室漏斗部或圆锥发育不全所致的一种具有特征性肺动脉狭窄和室间隔缺损的心脏畸形,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

食管原位癌:早期食管癌变多数限于黏膜表面称~,未见明显肿块,肉眼表现充血糜烂,斑块或乳头状。明显狭窄:指冠脉管径狭窄超过50%,此时管腔的面积即减少超过75%,狭窄远端的血流即会明显减少,临床出现明显的缺血症状。

夹层A瘤:主A壁发生中层坏死或退行性病变,当内膜破裂时血液在主A压力的作用下在中层内形成血肿并主要向远端延伸,形成~

疝: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腹外疝:由腹腔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膜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

腹内疝:又脏器或组织进入腹腔内的间隙囊内形成。

易复性疝:凡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的称~

难复性疝:疝内容物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者称~

滑动疝:属难复性疝,指盲肠、乙状结肠或膀胱随疝囊颈上方的腹膜一并下移成为疝囊壁一部分。

嵌顿性疝:疝门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囊颈的弹性收缩又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

Richter疝:嵌顿的内容物仅为部分肠壁,系膜恻肠壁及其系膜并未进入疝囊,肠腔并未完全梗阻,这种疝称为肠管壁疝或~。

Littre疝:如嵌顿的小肠是小肠憩室则称~

绞窄性疝: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管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下不断加重可使A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

直疝三角:外侧边是腹壁下A,内侧边是腹直肌外侧缘,底边是腹股沟韧带。此处腹壁缺乏完整的肌肉覆盖,且腹横筋膜又比周围部分薄,故易发生疝。腹股沟直疝即在此由后向前突出。

继发性腹膜炎:继发腹腔内脏器的破裂、穿孔、出血,脏器炎症的直接蔓延或继发于外伤及手术感染而引起的腹膜炎。

原发性腹膜炎:又称自发性腹膜炎,指病原菌从腹腔外病灶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而感染腹膜,腹腔内无原发性病灶。

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的全层黏膜缺损,称~,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又称消化性溃疡。

球后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以下的溃疡。

对吻溃疡:十二指肠球部前后壁或是胃大小弯侧同时见到的溃疡。

溃疡大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有大量呕血,柏油样黑便,引起红C、血红蛋白和血C比容明显下降,脉率加快,血压下降,出现为休克前期症状或休克状态。

大出血:通常指的是每分钟出血>1ml且速度较快的出血。

幽门梗阻: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因幽门管、幽门溃疡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复发作形成瘢痕狭窄合并幽门痉挛水肿,可造成~

麦氏点:体表投影约在右髂前上棘与脐的连线的中外三分之一交点处。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空肠Roux-en-Y吻合:即远端胃大部切除后缝合关闭十二指肠残端,在距十二指肠韧带10-15cm处切断空肠,残胃和远端空肠吻合,距此吻合口以下45-60cm空肠与空肠近侧断端吻合。

选择性迷走N切断术:又称全胃迷走N切断术,是在迷走N左干分出肝支,右干分出腹腔支以后再将迷走N予以切断,切断了到胃的所有迷走N支配,减少了胃酸的分泌。

高选择性迷走N切断术:又称胃近端迷走N切断术,手术设计切断支配胃近端、胃底,胃体壁细胞迷走N,消除了胃酸分泌,保留支配胃窦部与远端肠道的迷走N,是治疗十二指肠较理想的手术。

术后出血:若术后不断吸出新鲜血液,24h后仍未停止,称~

倾倒综合征:系由胃大部切除术后,原有的控制胃排空的幽门窦、幽门括约肌及十二指肠球部解剖结构不复存在,加之部分病人胃肠吻合口过大,导致胃排空过速所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

早期倾倒综合征:发生在进食半小时内,与餐后高渗性食物快速进入肠道引起肠道内分泌细胞分泌大量肠源性血管活性物质有关,加上渗透作用使细胞外液大量渗入肠腔,病人可出现心悸、心动过速、出汗、无力、面色苍白等一过性血容量不足的表现,并有恶心、呕吐、腹部绞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晚期倾倒综合征:在餐后2-4h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昏、苍白、出冷汗、脉细弱,甚至有晕厥等。由于胃排空过快,含糖物质快速进入小肠,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既而出现反应性低血糖综合征。

残胃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行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残余胃发生的原发癌。

癌前病变:指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本身尚不具备恶性特征,是从良性上皮组织转变为癌过程中的交界性病理变化。

早期胃癌:即胃癌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不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转移。

小胃癌:病灶直径在10mm以下称~

微小胃癌:病灶直径在5mm以下称~

一点癌:癌灶很小,仅在胃镜黏膜活检时诊断为癌,但切除后的胃标本虽经全黏膜取材未见癌组织,称~ 中期胃癌:癌组织超出黏膜下层,侵入胃壁肌层为~

晚期胃癌:病变达浆膜下层或超出浆膜想外浸润至邻近脏器或有转移为~

进展期胃癌:中晚期胃癌统称~

皮革胃:若全胃受累胃腔缩窄、胃壁僵硬如革囊状称~几乎都是低分化性癌或印戒细胞癌引起,恶性度极高。Krukenberg瘤:女性病人胃癌可形成卵巢转移性肿瘤称~

原位癌:原发肿瘤局限于黏膜层而未侵及黏膜固有层者为~,以Tis表示,当肿瘤为TisN0M0时即为~也称0期。

根治性切除:指原发肿瘤连同转移淋巴结及受浸润组织的一并切除,无肿瘤残余,有可能治愈的切除手术。肠梗阻: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称~

动力性肠梗阻:由于N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功能紊乱,使肠蠕动丧失或肠管痉挛,以至肠内容物未能正常运行,但不器质性肠腔狭窄。

绞窄性肠梗阻:指梗阻并伴有肠壁血运障碍者,可因肠系膜受压、血栓形成或栓塞引起。

闭袢性肠梗阻:倘若一段肠袢两端完全阻塞,如肠扭转,结肠肿瘤等,则称~结肠肿瘤引起肠梗阻,由于其近端存在回盲瓣,故易至~

转移性右下腹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即腹痛开始发作于上腹,逐渐移向脐部,数小时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

结肠充气实验(Rovsing征):病人仰卧位,用右手压迫左下腹,再用左手挤压近侧结肠,结肠内气体可传至盲肠或阑尾,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

门静脉炎:急性阑尾炎时阑尾静脉中的感染性血栓可沿肠系膜上V至门V,导致门V炎症,表现为寒战、高热、肝肿大、剑突下压痛、轻度黄疸等。

齿状线:肛瓣边缘和肛柱下端共同在直肠和肛管在交界处形成一锯齿状的环行线,称~

痔:肛梳部分的皮下组织和肛柱黏膜下层内含有丰富的V从,有时可因某种病理原因而形成V曲张,向肛管腔内突起称~

直肠系膜:指中下段直肠的后方和两侧包裹着直肠的、形成半圈1.5-2cm厚的结缔组织,内含A、V、淋巴组织、及大量脂肪组织,上自第三骶椎前方,下达盆隔。

肛垫:位于直肠、肛管结合处,又称痔区,该区为一环状,约1.5cm宽的海绵状组织带,富含血管、结缔组织、弹性组织及与平滑肌纤维相混合的纤维肌性组织。

白线:位于齿状线与肛缘之间,是内括约肌下缘与外括约肌下部的交界处,外观不明显,直肠指检时可触及一浅沟,故又称括约肌间沟。

肛管直肠环:肛管内括约肌、直肠壁纵肌的下部、肛管外括约肌的深部和邻近的部分肛提肌纤维共同组成的肌环,绕过肛管和直肠分界处在直肠指检时可清晰扪到。

息肉病:在肠道广泛出现,数目多于100个息肉,并具有特殊临床表现称~

直肠息肉:泛指自直肠黏膜突向肠腔的隆起性病变,称~

肛裂: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

肛裂三联征:肛裂、前哨痔、乳头肥大同时存在称~

肛瘘: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管三部分组成。

前哨痔:肛裂裂口下端皮肤因炎症、水肿及静脉、淋巴回流受阻,形成袋状皮垂向下突出于肛门外,称~。内痔:肛垫的支持结构,V从和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病理性改变或移位称~

外痔:齿状线远侧皮下V从的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为~

混合痔:内痔通过丰富的V从吻合支和相应部分的外支相互融合为~

环状痔:混合痔逐渐加重,呈环状脱出肛门外,脱出的痔块在肛周呈梅花状称~

嵌顿性痔:脱出痔块若被痉挛的括约肌嵌顿,以至水肿、淤血甚至坏死临床上称~

肝蒂:出入第一肝门的肝外胆道,肝固有A及其分支、肝门V及其属支、淋巴管和神经等共同被包于结缔组织内总称~

第一肝门:门V、肝A、和肝总管在肝脏横断面各自分出左右干进入肝实质内称~

第二肝门:三条主要的肝V(肝左V、肝中间V、肝右V)在肝后上方的V窝进入下腔V称~

Hartmann袋:胆囊颈上部呈囊性扩大,称~,胆囊结石常滞留于此处。

第三肝门:肝有小部分血液经数支肝短静脉流入肝后方的下腔静脉,称~

Glisson纤维鞘:在肝门处,肝的纤维膜较发达,并缠绕在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和肝胆管及其分支的周围,构成~

门静脉高压症:具有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呕血、腹水症状的疾病称为~

Perthes试验:即深静脉通畅试验。止血带阻断大腿浅静脉主干,嘱患者用力踢腿或下蹬活动连续十余次。此时,由于小腿肌泵收缩迫使静脉血液向深静脉回流,使曲张静脉排空。如在活动后浅静脉曲张更为明显,张力增高,甚至有胀痛,则表明深静脉不通畅。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彻底切断贲门周围血管冠状动脉,胃短动脉,胃后动脉,左膈下静脉,包括高位食管支或同时存在的异位高位食管支,同时结扎,切断与静脉伴行的同名动脉,才能彻底阻断门静脉间的反常血流这种阻断术称为~

贲门失弛症:食管正常蠕动消失,吞咽时贲门括约肌不松弛,食物停留在食管内,上段扩张,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

门体性脑病(肝性脑病):门静脉高压症时,由于自身门体血流短路或手术分流,造成大号门静脉血流绕过肝细胞或因肝实质细胞功能严重受损,致使有毒物质不能代谢与解离而直接进入体循环,从而对脑产生毒性作用并出现精神神经症状综合症,称为~。

胆囊三角(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肝脏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胆囊动脉,肝右动脉。副右肝管在此区穿过,是胆道手术极易发生误伤的区域。

肠肝循环:胆汁酸盐由胆固醇在肝内合成后随胆汁分泌至胆囊内储存并浓缩。进食时,胆盐随胆汁排至肠道,其中95%的胆盐能被肠道(主要在回肠)吸收入肝,以保持胆盐池的稳定,称为~

胆血返流:当胆管梗阻,胆管内压力超过胆汁分泌压(39cmH2O)时,即可抑制胆汁分泌和发生~

白胆汁:胆囊管梗阻,胆汁中胆红素被吸收,胆囊黏膜分泌黏液增加,胆囊内积存的液体呈无色透明,呈~ PTC(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在x线电视或B超监视下,利用特制穿刺针经皮穿入肝内胆管,再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胆道而使肝内外胆管迅速显影的一种顺行性胆道直接造影方法。

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是在纤维十二指肠镜直视下通过十二指肠乳突将导管插入胆管和(或)胰管内进行造影。

Mirizzi综合征:持续嵌顿和压迫胆囊壶腹部和颈部的较大结石,可引起肝总管狭窄或胆囊胆管瘘,以及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胆管炎及梗阻型黄疸。

Charcot三联症:肝外胆管结石的典型的临床表现,即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Murphy征:医师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外,然后嘱咐患者缓慢深吸气。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使吸气终止称~阳性。

Reynolds五联征: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除具有一般胆管感染的charcot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黄疸)外,还可出现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表现,即~

AOSC(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胆管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胆道系统的急性炎症,大多在胆道梗阻的基础上发作的如胆道梗阻未能解除,感染未被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可发生~。急性胆管炎与AOSC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AOSC为急性重症性胆管炎(ACST)。

胆道出血:各种原因导致血管与胆道沟通,引起血液涌入胆道,再进入十二指肠,统称~

Grey-Turner征:少数急性胰腺炎严重病人可因外溢的胰液经腹膜后途径渗如皮溶解脂肪造成出血,在腰部、季肋部和腹部皮肤出现大片青紫色淤斑,称~,若出现在脐周,称Cullen征。

壶腹周围癌:指壶腹部、胆总管抹端及十二指肠乳头附近的癌肿,主要包括壶腹癌、胆总管下端癌和十二指肠肠腺癌。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指单纯涉及隐静脉,浅静脉伸长、迂曲成曲张状态,多发生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久坐少动的人。

Perthes实验(深静脉畅通实验):用止血带阻断大腿浅静脉主干,嘱病人用力踢腿或做下蹬活动连续10余次。此时,由于小腿肌泵收缩迫使静脉血液向深静脉回流,使曲张静脉排空。如在活动后浅静脉曲张更明显,张力增高,甚至有胀痛,则表面深静脉不通畅。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期幽门肥大增厚而导致的幽门机械性梗阻,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男女比例为4:1。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由于胚胎发育中肠管旋转发生障碍,从而并发肠梗阻或肠扭转。

肠扭转:是一段肠袢沿其系膜长轴旋转而造成的闭袢型肠梗阻,同时肠系膜血管受压,也是绞窄性肠梗阻。肠套叠: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称为~,为小儿肠梗阻的常见病因,80%发生于2岁以下的儿童,最多见的为回肠末端套入结肠。肠套叠三大典型症状是腹痛、血便和腹部肿块。

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肠套叠早期可用空气(或氧气,钡剂)灌肠复位,疗效可达90%以上。一般空气压力先用8.0Kpa(60mmHg),经肛肠灌入结肠,在X线透视再次明确诊断后,继续注气加压至10.7Kpa(80mmHg)

左右,直至套叠复位。

先天性巨结肠:是病变肠壁神经节细

缺如的一种肠道发育畸形,在消化道畸形中其发病率仅次于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有家族性反复倾向,以男性居多。

巨结肠现象:先天性巨结肠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为小肠结肠炎,其临床表现为高热、腹泻、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征象、高度腹胀、小肠结肠极度充气扩张引起呼吸窘迫、中毒症状等,此并发症称为~。Swenson术式:病变肠段切除,脱出型结肠、直肠端端吻合术,近端结肠翻出肛门外作吻合,保留直肠前壁2cm,后壁1cm斜行吻合。

Hartmann手术: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手术,适用于因全身一般情况很差,不能耐受Miles 手术或急性梗阻不宜行Dixon手术的直肠癌病人。

应激性溃疡:是继发于创伤、烧伤、休克和其他严重的全身病变如心肌梗死等的一种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病变过程可出现黏膜急性炎症、糜烂或溃疡,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或穿孔。

1、骨筋膜室综合征: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候群。

2、病理性骨折:骨髓炎、骨肿瘤所致骨质破坏,受轻微外力即发生的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

3、脂肪栓塞综合征:由于骨折处髓腔内血肿张力过大,骨髓被破坏,脂肪滴进入破裂的静脉窦内,可引起肺、脑脂肪栓塞

4、一期愈合:指骨折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后,骨折断端可通过哈佛系统重建直接发生链接,X线片上无明显外骨痂形成,而骨折线逐渐消失。

5、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和对线完全良好时,称解剖复位。

6、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功能复位。

7、切开复位:手术切开骨折部位的软组织,暴露骨折段,在直视下将骨折复位。

8、骨折延迟愈合:骨折经治疗,超过一般愈合所需的时间,骨折断端仍未出现骨折连接。

9、肱骨外科颈:为肱骨大结节、小结节移行为肱骨干的交界部位,是松质骨和密质骨的交接处,位于解剖颈下2~3cm,有臂丛神经、腋血管在内测经过。

10、肱骨干骨折: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段内的骨折称为肱骨干骨折。

11、孟氏骨折:尺骨上1/3骨干骨折可合并桡骨小头脱位,称孟氏骨折。

12、盖氏骨折:桡骨干下1/3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称盖氏骨折。

13、Dugas征阳性:将患侧肘部紧贴胸壁时,手掌搭不到健侧肩部,或手掌搭在健侧肩部时,肘部无法贴近胸壁

14、肱骨干骨折: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段内的骨折称为肱骨干骨折

15、Froment征:示指用力与拇指对指时,呈现示指进侧指间关节明显屈曲、远侧指间关节过伸及拇指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以及手部尺侧、环指尺侧和小指掌背侧感觉障碍

16、无人区:从中节指骨中不至掌横纹,即指浅屈肌腱中节指骨的止点到掌指关节平面的屈肌腱鞘起点

17、完全性断肢:外伤所致肢体断离,没有任何组织相连或虽有残存的损伤组织相连,但在清创时必须切除的

18、不完全性断肢:肢体骨折或脱位伴2/3以上软组织断离、主要血管断裂,不修复血管远端肢体将发生坏死

19、Bryant三角:在平卧位,由髂前上嵴向水平画垂线,再由大转子与髂前上嵴的垂线画水平线,构成Bryant三角

20、脊髓休克:各种较重的脊髓损伤后均可立即发生损伤平面以下迟缓性瘫痪,这是失去高级中枢控制的一种病理生理现象

21、脊髓半切症: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的运动及深感觉消失,对侧肢体痛觉和温觉消失

22、压疮:截瘫病人长期卧床,皮肤知觉丧失,骨隆突部位的皮肤长时间受压于床褥与骨隆突之间而发生神经营养性改变,皮肤出现坏死

23、腰肌劳损:为腰部肌及其附着点筋膜、甚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为腰痛常见原因

24、腰腿痛:指下腰、腰骶、骶髂、臀部等处的疼痛,可伴有一侧或两侧下肢痛、马尾神经症状

25、颈肩痛:是指颈、肩、肩胛等处疼痛,有时伴有一侧或两侧上肢痛、颈脊髓损害症状

26、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27、椎管狭窄症:指多种原因所致椎管、神经根管、椎间孔的狭窄,并使相应部位的脊髓、马尾神经或脊神经根受压的病变

28、颈椎病: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29、胸廓出口综合征:是由先天性畸形、外伤瘢痕、骨痂或肿瘤等在上述解剖部位压迫臂丛神经或锁骨下血管而表现的神经、血管症状

30、拾物试验阳性:病人从地上拾物时,不能弯腰,需挺腰屈膝屈髋下蹲才能取物

31、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

32、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非特异性炎症,表现为全身多发性和对称性慢性关节炎,其特点是关节痛和肿胀反复发作进行性发展,最终导致关节破坏、强直和畸形

33、骨肿瘤:凡发生在骨内或起源于各种骨组织成分的肿瘤,不论是原发性、继发性还是转移性肿瘤

34、Codman三角:骨膜被肿瘤顶起,骨膜下产生新骨,呈现出三角形的骨膜反应阴影

35、日光射线:恶性肿瘤生长迅速,超出骨皮质范围,同时血管随之张茹,肿瘤骨与反应骨沿放射状血管方向沉积

36、外科分期:是将分级、肿瘤解剖定位和区域性或远处转移结合起来,综合评价

37、骨软骨瘤:是一种常见的、软骨源性的良性肿瘤,是位于骨表面的骨性突起物,顶面有软骨帽,中间为髓腔

38、排尿困难:由膀胱以下尿路梗阻所致,包含排尿踌躇、费力、不尽感、尿线无力、分叉、变细、滴沥等症状

39、肾积脓:肾实质感染所致广泛的化脓性感染,或尿路梗阻后肾盂肾盏积水、感染而形成一个积聚脓液的囊腔称为肾积脓

40、肾自截:肾功能完全丧失,输尿管常完全闭塞,含有结核杆菌的尿液不能流入膀胱,膀胱继发性结核病变组建好转和愈合,膀胱刺激征状也逐渐缓解甚至消失,尿液检查趋于正常,这种情况称为肾自截

41、挛缩膀胱:病变愈合致使膀胱壁广泛纤维化和瘢痕收缩,使膀胱壁失去伸张能力,膀胱容量显著减少(不足50ml),称为挛缩膀胱

42、肾积水:尿液从肾盂排出受阻,蓄积后肾内压力增高,肾盂肾盏扩张,肾实质萎缩,功能减退

43、巨大肾积水:肾积水容量超过1000ml或小儿超过24小时尿液总量时,称为巨大肾积水

44、尿储留:指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排出,常常由排尿困难发展到一定程度引起

转移性右下腹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即腹痛开始发作于上腹,逐渐移向脐部,数小时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

结肠充气实验(Rovsing征):病人仰卧位,用右手压迫左下腹,再用左手挤压近侧结肠,结肠内气体可传至盲肠或阑尾,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

门静脉炎:急性阑尾炎时阑尾静脉中的感染性血栓可沿肠系膜上V至门V,导致门V炎症,表现为寒战、高热、肝肿大、剑突下压痛、轻度黄疸等。

齿状线:肛瓣边缘和肛柱下端共同在直肠和肛管在交界处形成一锯齿状的环行线,称~

痔:肛梳部分的皮下组织和肛柱黏膜下层内含有丰富的V从,有时可因某种病理原因而形成V曲张,向肛管腔内突起称~

直肠系膜:指中下段直肠的后方和两侧包裹着直肠的、形成半圈1.5-2cm厚的结缔组织,内含A、V、淋巴组织、及大量脂肪组织,上自第三骶椎前方,下达盆隔。

肛垫:位于直肠、肛管结合处,又称痔区,该区为一环状,约1.5cm宽的海绵状组织带,富含血管、结缔组织、弹性组织及与平滑肌纤维相混合的纤维肌性组织。

白线:位于齿状线与肛缘之间,是内括约肌下缘与外括约肌下部的交界处,外观不明显,直肠指检时可触及一浅沟,故又称括约肌间沟。

肛管直肠环:肛管内括约肌、直肠壁纵肌的下部、肛管外括约肌的深部和邻近的部分肛提肌纤维共同组成的肌环,绕过肛管和直肠分界处在直肠指检时可清晰扪到。

息肉病:在肠道广泛出现,数目多于100个息肉,并具有特殊临床表现称~

直肠息肉:泛指自直肠黏膜突向肠腔的隆起性病变,称~

肛裂: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

肛裂三联征:肛裂、前哨痔、乳头肥大同时存在称~

肛瘘: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管三部分组成。

前哨痔:肛裂裂口下端皮肤因炎症、水肿及静脉、淋巴回流受阻,形成袋状皮垂向下突出于肛门外,称~。内痔:肛垫的支持结构,V从和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病理性改变或移位称~

外痔:齿状线远侧皮下V从的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为~

混合痔:内痔通过丰富的V从吻合支和相应部分的外支相互融合为~

环状痔:混合痔逐渐加重,呈环状脱出肛门外,脱出的痔块在肛周呈梅花状称~

嵌顿性痔:脱出痔块若被痉挛的括约肌嵌顿,以至水肿、淤血甚至坏死临床上称~

肝蒂:出入第一肝门的肝外胆道,肝固有A及其分支、肝门V及其属支、淋巴管和神经等共同被包于结缔组织内总称~

第一肝门:门V、肝A、和肝总管在肝脏横断面各自分出左右干进入肝实质内称~

第二肝门:三条主要的肝V(肝左V、肝中间V、肝右V)在肝后上方的V窝进入下腔V称~

Hartmann袋:胆囊颈上部呈囊性扩大,称~,胆囊结石常滞留于此处。

第三肝门:肝有小部分血液经数支肝短静脉流入肝后方的下腔静脉,称~

Glisson纤维鞘:在肝门处,肝的纤维膜较发达,并缠绕在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和肝胆管及其分支的周围,构成~

门静脉高压症:具有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呕血、腹水症状的疾病称为~

Perthes试验:即深静脉通畅试验。止血带阻断大腿浅静脉主干,嘱患者用力踢腿或下蹬活动连续十余次。此时,由于小腿肌泵收缩迫使静脉血液向深静脉回流,使曲张静脉排空。如在活动后浅静脉曲张更为明显,张力增高,甚至有胀痛,则表明深静脉不通畅。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彻底切断贲门周围血管冠状动脉,胃短动脉,胃后动脉,左膈下静脉,包括高位食管支或同时存在的异位高位食管支,同时结扎,切断与静脉伴行的同名动脉,才能彻底阻断门静脉间的反常血流这种阻断术称为~

贲门失弛症:食管正常蠕动消失,吞咽时贲门括约肌不松弛,食物停留在食管内,上段扩张,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

门体性脑病(肝性脑病):门静脉高压症时,由于自身门体血流短路或手术分流,造成大号门静脉血流绕过肝细胞或因肝实质细胞功能严重受损,致使有毒物质不能代谢与解离而直接进入体循环,从而对脑产生毒性作用并出现精神神经症状综合症,称为~。

胆囊三角(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肝脏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胆囊动脉,肝右动脉。副右肝管在此区穿过,是胆道手术极易发生误伤的区域。

肠肝循环:胆汁酸盐由胆固醇在肝内合成后随胆汁分泌至胆囊内储存并浓缩。进食时,胆盐随胆汁排至肠道,其中95%的胆盐能被肠道(主要在回肠)吸收入肝,以保持胆盐池的稳定,称为~

胆血返流:当胆管梗阻,胆管内压力超过胆汁分泌压(39cmH2O)时,即可抑制胆汁分泌和发生~

白胆汁:胆囊管梗阻,胆汁中胆红素被吸收,胆囊黏膜分泌黏液增加,胆囊内积存的液体呈无色透明,呈~ PTC(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在x线电视或B超监视下,利用特制穿刺针经皮穿入肝内胆管,再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胆道而使肝内外胆管迅速显影的一种顺行性胆道直接造影方法。

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是在纤维十二指肠镜直视下通过十二指肠乳突将导管插入胆管和(或)胰管内进行造影。

Mirizzi综合征:持续嵌顿和压迫胆囊壶腹部和颈部的较大结石,可引起肝总管狭窄或胆囊胆管瘘,以及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胆管炎及梗阻型黄疸。

Charcot三联症:肝外胆管结石的典型的临床表现,即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Murphy征:医师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外,然后嘱咐患者缓慢深吸气。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使吸气终止称~阳性。

Reynolds五联征: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除具有一般胆管感染的charcot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黄疸)外,还可出现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表现,即~

AOSC(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胆管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胆道系统的急性炎症,大多在胆道梗阻的基础上发作的如胆道梗阻未能解除,感染未被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可发生~。急性胆管炎与AOSC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AOSC为急性重症性胆管炎(ACST)。

胆道出血:各种原因导致血管与胆道沟通,引起血液涌入胆道,再进入十二指肠,统称~

Grey-Turner征:少数急性胰腺炎严重病人可因外溢的胰液经腹膜后途径渗如皮溶解脂肪造成出血,在腰部、季肋部和腹部皮肤出现大片青紫色淤斑,称~,若出现在脐周,称Cullen征。

壶腹周围癌:指壶腹部、胆总管抹端及十二指肠乳头附近的癌肿,主要包括壶腹癌、胆总管下端癌和十二指肠肠腺癌。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指单纯涉及隐静脉,浅静脉伸长、迂曲成曲张状态,多发生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久坐少动的人。

Perthes实验(深静脉畅通实验):用止血带阻断大腿浅静脉主干,嘱病人用力踢腿或做下蹬活动连续10余次。此时,由于小腿肌泵收缩迫使静脉血液向深静脉回流,使曲张静脉排空。如在活动后浅静脉曲张更明显,张力增高,甚至有胀痛,则表面深静脉不通畅。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期幽门肥大增厚而导致的幽门机械性梗阻,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男女比例为4:1。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由于胚胎发育中肠管旋转发生障碍,从而并发肠梗阻或肠扭转。

肠扭转:是一段肠袢沿其系膜长轴旋转而造成的闭袢型肠梗阻,同时肠系膜血管受压,也是绞窄性肠梗阻。肠套叠: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称为~,为小儿肠梗阻的常见病因,80%发生于2岁以下的儿童,最多见的为回肠末端套入结肠。肠套叠三大典型症状是腹痛、血便和腹部肿块。

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肠套叠早期可用空气(或氧气,钡剂)灌肠复位,疗效可达90%以上。一般空气压力先用8.0Kpa(60mmHg),经肛肠灌入结肠,在X线透视再次明确诊断后,继续注气加压至10.7Kpa(80mmHg)左右,直至套叠复位。

先天性巨结肠:是病变肠壁神经节细

缺如的一种肠道发育畸形,在消化道畸形中其发病率仅次于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有家族性反复倾向,以男性居多。

巨结肠现象:先天性巨结肠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为小肠结肠炎,其临床表现为高热、腹泻、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征象、高度腹胀、小肠结肠极度充气扩张引起呼吸窘迫、中毒症状等,此并发症称为~。Swenson术式:病变肠段切除,脱出型结肠、直肠端端吻合术,近端结肠翻出肛门外作吻合,保留直肠前壁2cm,后壁1cm斜行吻合。

Hartmann手术: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手术,适用于因全身一般情况很差,不能耐受Miles 手术或急性梗阻不宜行Dixon手术的直肠癌病人。

应激性溃疡:是继发于创伤、烧伤、休克和其他严重的全身病变如心肌梗死等的一种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病变过程可出现黏膜急性炎症、糜烂或溃疡,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或穿孔。

1、腹外疝: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空隙,向体表突出所致。

2、直疝三角: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为腹直肌外侧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

3、早期胃癌:胃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者,无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为~。

4、小胃癌:癌灶直径在10mm以下的早期胃癌。

5、微小胃癌:癌灶直径在5mm以下的早期胃癌。

5、一点癌:癌灶直径在1mm以下的早期胃癌。

6、麦氏点: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可寻到阑尾基底部。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

7、肝蒂:包含有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

8、第一肝门: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在肝脏面横沟各自分出左、右干进入肝实质内,称为~。

9、Glisson纤维鞘: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胆管的管道分布大体上相一致,且被其共同包裹,称为~。

10、第二肝门:三条主要的肝静脉在肝后上方的静脉窝进入下腔静脉,称~。

11、第三肝门:肝的小部分血液经数支肝短静脉流入肝后方的下腔静脉,称~。

12、胆囊三角(Calot三角):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

13、Mirizzi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形成的解剖因素是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发作更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胆道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14、夏柯氏三联征Charcot三联征:见于肝外胆管结石,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15、瑞罗茨五联征Reynolds五联征:见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

16、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按病理分类可分为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

17、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

18、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

19、颅内压ICP: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所产身的压力,正常成人为70-200mmh2o

20、肾自截:肾结核时,由于输尿管完全闭塞,含菌尿液不能排入膀胱,膀胱的结合炎症好转或痊愈,尿液检查菌体阴性。

21、张力性气胸:又称高压性气胸,气胸裂口与胸膜腔形成活瓣,气体只能进入胸腔不能排除,随着气体的增多,患肺健肺均受压,形成严重的呼吸循环衰竭。

22、 Colles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伴尺骨小头脱位,骨折远端向背侧尺侧移位,近侧向掌侧移位,形成典型的银叉枪刺样畸形。

23、桔皮样改变:乳腺癌晚期,淋巴液潴留,致乳房肿胀,使皮肤毛囊呈现小凹。

24、Dugas征阳性:肩关节脱位,搭上卡不上,卡上搭不上。

25、尿潴留:膀胱内充满尿液,但不能排出。

26、颅内压增高:ICP持续超过200mmh2o

27、脑疝:是ICP增高的严重后果,是由于颅内压力增高超过了脑部的自身代偿能力,脑组织从压力高处向压力低处移位,压迫脑干、血管和脑神经,引起脑干损害及脑脊液循环通道受租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变化。

28、颅骨骨折:指颅骨受暴力作用所致颅骨结构的改变。

29、脑损伤:是指脑膜、脑组织、脑血管及脑神经的损伤。

30、原发性脑损伤:是指在受伤当时,暴力作用于头部立即发生的脑损伤。

31、继发性脑损伤:是指受伤一定时间后出现的脑受损病变。

32、创伤性窒息:当胸腹部受到猛烈的挤压或爆炸产生的高压气浪冲击时,致使胸腹腔压力急剧升高,上腔静脉压力随之上升,引起脑、头面部和上胸部毛细血管破裂,表现为弥散性点状出血。

33、中间清醒期“脑外伤后原发性昏迷和继发性昏迷之间的时间。

34、颅内肿瘤:指颅内占位性的新生物。

35、脑脓肿:化脓性细菌侵入脑组织引起化脓性炎症并形成局限性脓肿。

36、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部分。

37、脑积水:是指脑脊液循环受租、吸收障碍或分泌过多,使大量的脑脊液积聚于脑室系统或蛛网膜下腔,导致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扩大,形成头颅扩大、颅内压增高和脑功能障碍。

38、甲状腺亢进: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的引起的内分泌疾病。

39、连枷胸:相邻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时,伤部肋骨的前后端失去支持,该处胸壁软化,发生浮动,这类胸廓称为。

40、反常呼吸运动:连枷胸时胸壁出现反常呼吸运动;表现为吸气时软化的胸壁内陷,不随其余胸廓向外扩展,呼气时则相反。

41、纵隔扑动:胸壁软化时由于两侧胸膜腔压力不平衡时出现,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影响静脉血回流,严重时发生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

42、气胸:胸膜腔内积气。

43、血胸:胸膜腔积血。

44、血气胸:血胸和气胸同时存在。

45、胸腹联合伤:下胸、上腹部开放性或闭合性损伤造成膈肌破裂,同时伴有胸、腹腔脏器损伤。

46、胸腔闭式引流:胸膜腔内插入引流管,管的下方置于引流瓶水中,利用水的作用,维持引流单一方向,避免逆流,以重建胸膜腔付压。

47、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的癌。

48、腹式呼吸:是以膈肌运动为主的呼吸。病人用鼻吸气,吸气时将腹部向外硼起,屏气1-2秒,以使肺泡张开,呼气时让气体从口中慢慢呼出。

49、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先天发育异常而未能自愈的在一组心脏病,其中以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法洛氏四联征常见。

50、动脉导管未闭:是指出生后动脉导管未闭合形成的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异常通道,若婴儿出生后12周动脉导管仍没有闭索称为。

51、法洛氏四联征:为最常见的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有四个基本病变:即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和室间隔缺损,右心室肥厚。

52、低心排综合症:是心脏术后常见的的并发症,病人表现为:BP低、CVP高,呼吸急促,动脉血氧分压下降、HR快、尿少、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等。

53、联合瓣膜病变:两个或两个以上瓣膜同时受累。

54、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管腔狭窄,心肌缺血甚至坏死的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病。

55、腹外疝:是腹腔内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部位,经腹壁或盆壁的薄弱点或缺损处向体表突出而成,是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56、疝环:也称疝门,是疝突向体表的门户,就是腹壁薄弱点或缺损所在。

57、疝囊:是壁层腹膜经疝环向外突出形成的囊袋,囊颈是疝囊与腹腔之间的通道。

58、疝内容物:是进入疝囊的腹腔内脏器或组织。

59、疝外被盖:是指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

60、易复性疝:疝内容物可回纳入腹腔的。

61、难复性疝: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纳到腹腔。

62、嵌顿性疝:疝内容物不能回纳到腹腔者。

63、绞榨性疝:嵌顿性疝发展致肠壁动脉血留障碍阶段。

64、腹股沟斜疝:是指疝内容物经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下向前经过腹股沟管,再穿过腹股沟外环并可进入阴囊。

65、腹股沟直疝:老年人多见,是疝内容物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区直接向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

66、股疝:以中年女性多见,是疝囊经股管、股环向股部卵圆窝突出。

67、脐疝:是疝囊由脐环突出体外。

68、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是指由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腹膜腔急性感染。

69、原发性腹膜炎:腹腔内无原发病灶,而是血源性引起的。

70、继发性腹膜炎:继发于腹腔内空腔脏器穿孔、损伤破裂、炎症扩散和手术污染等所引起的腹膜炎。

71、腹膜刺激征:腹部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是腹膜炎的重要体征。

72、倾倒综合症:胃大部切除术后,当病人进食,特别是进甜的流质后10-20分钟发生,病人感觉剑突下不适,心悸、伐力、出汗、头昏、恶心、呕吐甚至虚脱,并伴有肠鸣和腹泻,平卧数分钟可缓解。

73、早期胃癌:指所有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的胃癌。

74、小胃癌:胃镜检查直径在6-10mm的癌灶。

75、微下胃癌:直径《5mm的癌灶。

76、肠梗阻: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77、机械性肠梗阻:各种原因引起肠腔变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

78、麻痹性肠梗阻:是肠管丧失蠕动功能,导致肠内容物停止运行。

79、痉挛性肠梗阻:是由于肠壁肌肉超常收缩所致。

80、血运性肠梗阻: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管血运障碍,继而发生肠麻痹,肠内容物不能通过。

81、闭襻性肠梗阻:一段肠襻两端完全组塞,如肠扭转。

82、粘连性肠梗阻:因粘连致肠管成角,或腹腔内粘连带压迫肠管引起的。临床上最常见。

83、肠扭转:一段肠管沿其系膜长轴旋转所形成的。

84、肠套叠:一段肠管套入其临近肠管肠腔内。

85、人工肛门:(结肠造口)是将近端结肠固定于腹壁外,粪便由此排出体外。

86、肛裂: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全层列开后形成的小溃疡。

87、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指直肠肛管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的感染。

88、肛瘘:是肛管与直肠下端与肛周皮肤间的感染性管道。

89、痔:是直肠下段黏膜下或肛管皮肤下静脉丛淤血、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静脉团块,并因此而引起出血、栓塞或团块脱出。

90、门静脉高压:是因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滞引起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的综合症。

91、胆石病;是胆囊和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

92、夏柯氏三联症:腹痛、寒战和高热、黄胆。

93、蕾若五连症:在三连基础上出现休克和精神症状。

94、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极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而引起的急性化学性炎症为主的疾病。

95、蓝-棕色斑:因胰酶及坏死组织液穿过筋膜与肌层渗入腹壁下,可在季肋及腹部形成(grey-turner)。或脐周皮肤青紫(cullen)

96、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表静脉内因血流障碍而引起的静脉扩张迂曲、晚期常并发小腿慢性溃疡。

1、排尿困难:由膀胱以下尿路梗阻所致,包含排尿踌躇、费力、不尽感、尿线无力、分叉、变细、滴沥等症状

2、肾积脓:肾实质感染所致广泛的化脓性感染,或尿路梗阻后肾盂肾盏积水、感染而形成一个积聚脓液的囊腔称为肾积脓

3、肾自截:肾功能完全丧失,输尿管常完全闭塞,含有结核杆菌的尿液不能流入膀胱,膀胱继发性结核病变组建好转和愈合,膀胱刺激征状也逐渐缓解甚至消失,尿液检查趋于正常,这种情况称为肾自截

4、挛缩膀胱:病变愈合致使膀胱壁广泛纤维化和瘢痕收缩,使膀胱壁失去伸张能力,膀胱容量显著减少(不足50ml),称为挛缩膀胱

5、肾积水:尿液从肾盂排出受阻,蓄积后肾内压力增高,肾盂肾盏扩张,肾实质萎缩,功能减退

6、巨大肾积水:肾积水容量超过1000ml或小儿超过24小时尿液总量时,称为巨大肾积水

7、尿储留:指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排出,常常由排尿困难发展到一定程度引起

8、骨筋膜室综合征: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候群。

9、病理性骨折:骨髓炎、骨肿瘤所致骨质破坏,受轻微外力即发生的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

10、脂肪栓塞综合征:由于骨折处髓腔内血肿张力过大,骨髓被破坏,脂肪滴进入破裂的静脉窦内,可引起肺、脑脂肪栓塞

11、一期愈合:指骨折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后,骨折断端可通过哈佛系统重建直接发生链接,X线片上无明显外骨痂形成,而骨折线逐渐消失。

12、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和对线完全良好时,称解剖复位。

13、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功能复位。

14、切开复位:手术切开骨折部位的软组织,暴露骨折段,在直视下将骨折复位。

15、骨折延迟愈合:骨折经治疗,超过一般愈合所需的时间,骨折断端仍未出现骨折连接。

16、肱骨外科颈:为肱骨大结节、小结节移行为肱骨干的交界部位,是松质骨和密质骨的交接处,位于解剖颈下2~3cm,有臂丛神经、腋血管在内测经过。

17、肱骨干骨折: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段内的骨折称为肱骨干骨折。

18、孟氏骨折:尺骨上1/3骨干骨折可合并桡骨小头脱位,称孟氏骨折。

19、盖氏骨折:桡骨干下1/3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称盖氏骨折。

20、Dugas征阳性:将患侧肘部紧贴胸壁时,手掌搭不到健侧肩部,或手掌搭在健侧肩部时,肘部无法贴近胸壁

21、肱骨干骨折: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段内的骨折称为肱骨干骨折

22、Froment征:示指用力与拇指对指时,呈现示指进侧指间关节明显屈曲、远侧指间关节过伸及拇指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以及手部尺侧、环指尺侧和小指掌背侧感觉障碍

23、无人区:从中节指骨中不至掌横纹,即指浅屈肌腱中节指骨的止点到掌指关节平面的屈肌腱鞘起点

24、完全性断肢:外伤所致肢体断离,没有任何组织相连或虽有残存的损伤组织相连,但在清创时必须切除的

25、不完全性断肢:肢体骨折或脱位伴2/3以上软组织断离、主要血管断裂,不修复血管远端肢体将发生坏死

26、Bryant三角:在平卧位,由髂前上嵴向水平画垂线,再由大转子与髂前上嵴的垂线画水平线,构成Bryant三角

27、脊髓休克:各种较重的脊髓损伤后均可立即发生损伤平面以下迟缓性瘫痪,这是失去高级中枢控制的一种病理生理现象

28、脊髓半切症: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的运动及深感觉消失,对侧肢体痛觉和温觉消失

29、压疮:截瘫病人长期卧床,皮肤知觉丧失,骨隆突部位的皮肤长时间受压于床褥与骨隆突之间而发生神经营养性改变,皮肤出现坏死

30、腰肌劳损:为腰部肌及其附着点筋膜、甚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为腰痛常见原因

31、腰腿痛:指下腰、腰骶、骶髂、臀部等处的疼痛,可伴有一侧或两侧下肢痛、马尾神经症状

32、颈肩痛:是指颈、肩、肩胛等处疼痛,有时伴有一侧或两侧上肢痛、颈脊髓损害症状

3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34、椎管狭窄症:指多种原因所致椎管、神经根管、椎间孔的狭窄,并使相应部位的脊髓、马尾神经或脊神经根受压的病变

35、颈椎病: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36、胸廓出口综合征:是由先天性畸形、外伤瘢痕、骨痂或肿瘤等在上述解剖部位压迫臂丛神经或锁骨下血管而表现的神经、血管症状

37、拾物试验阳性:病人从地上拾物时,不能弯腰,需挺腰屈膝屈髋下蹲才能取物

38、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

39、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非特异性炎症,表现为全身多发性和对称性慢性关节炎,其特点是关节痛和肿胀反复发作进行性发展,最终导致关节破坏、强直和畸形

40、骨肿瘤:凡发生在骨内或起源于各种骨组织成分的肿瘤,不论是原发性、继发性还是转移性肿瘤

41、Codman三角:骨膜被肿瘤顶起,骨膜下产生新骨,呈现出三角形的骨膜反应阴影

42、日光射线:恶性肿瘤生长迅速,超出骨皮质范围,同时血管随之张茹,肿瘤骨与反应骨沿放射状血管方向沉积

43、外科分期:是将分级、肿瘤解剖定位和区域性或远处转移结合起来,综合评价

44、骨软骨瘤:是一种常见的、软骨源性的良性肿瘤,是位于骨表面的骨性突起物,顶面有软骨帽,中间为髓腔

9.Wipple手术:称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胰头(含钩突)、远端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胆囊和胆总管,还需要同时清除相关淋巴结。

10.Trendelenburg试验: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病人平卧,抬高下肢使静脉排空,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阻断大隐静脉,然后让病人直立,十秒钟内释放止血带,如出现自上而下的静脉逆向充盈,提示瓣膜功能不全,应用同样原理,在腘窝部扎止血带,可以检测小隐静脉瓣膜的功能,如在未放开止血带前,止血带下方的静脉在30秒内已充盈,则表明为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11.慢性胰腺炎四联症:腹痛、体重下降、糖尿病、脂肪泻。

12.壶腹周围癌:指壶腹部、胆总管末端及十二指肠乳头附近的癌肿,主要包括壶腹癌、胆总管下端癌、十二指肠腺癌。

13. Perthes试验:深静脉畅通试验,用止血带阻断大腿浅静脉主干,嘱病人用力踢腿或作下蹬活动连续十余次,此时由于小腿肌泵收缩迫使静脉血液向深静脉回流,使曲张静脉排空,如在活动后浅静脉曲张更为明显,张力增高,甚至有胀痛则表明深静脉不通畅。

14. Pratt试验: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病人仰卧,抬高受检下肢,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然后从足趾向上至腘窝缚缠第一根弹力绷带,再自止血带处向下,缠绕第二根弹力绷带,让病人站立,一边向下解开第一根弹力绷带一边向下继续缠绕第二根弹力绷带,如果在两根绷带之间的间隙内出现曲张静脉,即意味着该处有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

62第一肝门: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在肝脏面横沟各自发出左右干进入肝实质内。

63.第二肝门:三条主要的肝静脉在肝后上方的静脉窝进入下腔静脉。

64.第三肝门:肝还有小部分血液经数支肝短静脉流入肝后方的下腔静脉。

65.黑粪症:通常表示出血来自上消化道,但也可见于结肠。

66.便血:自直肠排除,通常提示出血来自下消化道。

67.胆道出血:各种原因导致以血管与胆道沟通,引起血液涌入胆道,再进入十二指肠。

80.麦氏点:阑尾体表投影约在脐和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是选择阑尾手术切口的标记点

81.结肠充气试验(Rovsing): 病人仰卧位,用右手压迫左下腹,再用左手积压近侧结肠,结肠内气体可传至盲肠的阑尾,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

82.腰大肌试验(Psoas):病人左侧卧,使右大腿后伸,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说明阑尾位于腰大肌前方,盲肠后卫或腹膜后卫

83.闭孔内肌试验(Obturator):病人仰卧位:使右髋和右大腿屈曲,然后被动向内旋转,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

84.肛裂:是齿状线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最后发于肛管的后正中线

85.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指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

86.肛瘘:指肛门周围的内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可分为低位肛瘘和高位肛瘘

87.内痔:肛垫的支持结构,静脉从及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病理性改变或移位

88.外痔:齿状线远侧皮下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为外痔

89.混合痔:内痔通过丰富的静脉从吻合支和相应部位的外痔相互融合

90.前哨痔:肛裂裂口下端皮肤因炎症,水肿及静脉,淋巴回流受阻形成带状皮垂向下突出于肛门外

91.Hartmann手术:是指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手术,适用于因全身一般情况差者

92.门脉高压性胃病:在门脉高压时,胃壁淤血,水肿,胃黏膜下层的动静脉交通支开放胃粘膜微循环发生障碍,导致胃粘膜妨碍屏障的破坏

93.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门脉高压时彻底切断贲门周围静脉(冠状静脉、胃短静脉、胃后静脉、左膈下静

脉),包括高位食管支或同时存在的异位高位食管支,同时结扎,切断与静脉伴行的同名动脉,才能彻底阻断门奇静脉间的反常血流

94.门脉高压治疗:外科治疗门脉高压主要是预防和控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95.门脉高压症: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滞,则引起门脉系统压力增高,临床表现为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呕血,腹水等具有这些症状的疾病

96.脾功能亢进:脾肿大外,还有外周血细胞减少,最常见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97.TIPS(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是采用介入放射方法,经颈静脉途径在肝内肝静脉于门静脉主要分支间建立通道,置入支架以实现门体分流,TIPS的内支撑管的直径为8-12mm

98.布加综合症:巴德-吉亚里综合征,它指的是由静脉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阻塞引起的以门静脉高压和下腔静脉高压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99.Calot三角:即胆囊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肝脏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胆囊动脉,肝右动脉,副右胆管在此区穿过

100.白胆汁:胆囊管梗阻,胆汁中胆红素被吸收,胆囊黏膜分泌粘液增加,胆囊内积存的液体无色透明101.胆汁积水:积存白胆汁的胆囊

102.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是在X线电视或B超监视下,利用特制穿刺针经皮穿入肝内胆管,再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胆道而使肝内外胆管迅速显影的一种顺行性胆道直接造影方法

103.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在纤维十二指肠镜直视下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将导管插入胆管和胰管内进行造影

104.Mirizzi综合征:持续嵌顿和压迫胆束壶腹部和颈部的较大结实,可引起肝总管狭窄或胆束胆管瘘,以及反复发作的胆束炎,胆管炎及梗阻性黄疸

105.Charocot三联征:以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106.胆道出血:各种原因导致血管与胆道沟通,引起血压涌入胆道再进入十二指肠

107.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AOSC):急性胆管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胆道系统的急性炎症,大多在胆道梗阻的基础上发作的,如胆道梗阻未能解除,感染未被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可发生

108.Glisson纤维鞘:在肝门处,肝的纤维膜较为发达,并缠绕在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和肝胆管及其分支的周围构成

109.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OPSI):是脾切除后远期的一个特殊问题,脾切除后肌体免疫功能削弱和抗感染能力下降,不仅易感染性增高,而且可发生OPSI,主要是婴儿。

110.血栓性外痔:肛门周围暗紫色长条形圆形肿物,表面皮肤水肿质硬,压痛明显。

111.肛垫:位于直肠肛管结合处,亦称直肠肛管移行区,该区为一环状,约1-5cm宽的海绵组织带,富含血管,结缔组织及平滑肌纤维相混合的纤维肌性组织。

112.肠扭转:是一段肠袢沿其系膜长轴旋转而造成的闭袢型肠梗阻,同时肠系膜血管受压,也是绞窄性肠梗阻

113.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和胆道急性消化道出血,失血量达800ml(以上或约占总循环血量的20%,当收缩压<100mmHg,脉率>100次/分钟时病人就会表现出低血压的症状,和早期倾倒综合症,同时伴有循环系统障碍。

114.齿状线:肛瓣边缘和肛柱下端共同在直肠和肛管交界处形成或一锯齿状的环形线称~

115.肝蒂:脏面有肝胃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后者包含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又称~ 116.Goodsall规律:在肛门中间划一横线,若外口在线后方,瘘管常是弯型,且内口常在肛管后正中处,若外口在线前方,瘘管常是直型,内口常在附近肛窦上

117.Grey-Turner征:外溢的胰液经腹膜后途经渗入皮下造成出血,在腰部,肋部和下腹部皮肤出现大片青紫色瘀斑,称~若出现在脐周,称Cullen征

1.甲亢:由各科原因导致正常甲状腺素分泌的反馈控制机制丧失,引起循环中甲状腺素异常增多而出现以全身代谢亢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的总称。

2.甲状腺危象:是甲亢的严重合并症,与术前准备不够,甲亢症状未能很好控制及手术应激有关,主要表现为高热(大于39℃ ),脉速(大于120次/分),同时合并神经、循环及消化系统严重功能紊乱,如:烦躁、谵妄、大汗、呕吐、水泻等。

3.突眼性甲状腺肿(原发性甲亢):指在甲状腺肿大的同时,出现功能亢进症状,病人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腺体肿大为弥漫性,两侧对称,常伴眼球突出。

4.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De Quervain甲状腺炎或巨细胞性甲状腺炎,常发生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是颈前肿块和甲状腺疼痛的常见原因。

5.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称桥本甲状腺肿,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甲状腺肿合并甲减最常见的原因。

6.Cooper 韧带:乳腺的腺叶,小叶和腺泡间有结缔组织间隔,腺叶间还有与皮肤垂直的纤维束,上连浅筋膜浅层,下连浅筋膜深层。

7.酒窝征:乳腺癌累及Cooper韧带,可使其缩短而致肿瘤表面皮肤凹陷。

8.橘皮样改变:乳腺癌癌块继续增大,如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

9.Wipple手术:称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胰头(含钩突)、远端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胆囊和胆总管,还需要同时清除相关淋巴结。

10.Trendelenburg试验: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病人平卧,抬高下肢使静脉排空,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阻断大隐静脉,然后让病人直立,十秒钟内释放止血带,如出现自上而下的静脉逆向充盈,提示瓣膜功能不全,应用同样原理,在腘窝部扎止血带,可以检测小隐静脉瓣膜的功能,如在未放开止血带前,止血带下方的静脉在30秒内已充盈,则表明为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11.慢性胰腺炎四联症:腹痛、体重下降、糖尿病、脂肪泻。

12.壶腹周围癌:指壶腹部、胆总管末端及十二指肠乳头附近的癌肿,主要包括壶腹癌、胆总管下端癌、十二指肠腺癌。

13. Perthes试验:深静脉畅通试验,用止血带阻断大腿浅静脉主干,嘱病人用力踢腿或作下蹬活动连续十余次,此时由于小腿肌泵收缩迫使静脉血液向深静脉回流,使曲张静脉排空,如在活动后浅静脉曲张更为明显,张力增高,甚至有胀痛则表明深静脉不通畅。

14. Pratt试验: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病人仰卧,抬高受检下肢,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然后从足趾向上至腘窝缚缠第一根弹力绷带,再自止血带处向下,缠绕第二根弹力绷带,让病人站立,一边向下解开第一根弹力绷带一边向下继续缠绕第二根弹力绷带,如果在两根绷带之间的间隙内出现曲张静脉,即意味着该处有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

15.张力性气胸:为气管、支气管或肺损伤处形成活瓣,气体随每次吸气进入胸膜腔并积累增多,导致胸膜腔压力高于大气压;又称高压性气胸,伤侧肺严重萎缩,纵膈显著向健侧移位,健侧肺受压,腔静脉回流障碍。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皮下气肿,发绀。

16.反常呼吸运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将局部胸壁失去完整肋骨支撑而软化,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即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凹陷,呼气时外突,又称连枷胸。

17.开放性气胸:由于胸壁有伤口,或软组织有缺损,外界空气经缺口处随呼吸自由进出胸膜腔而引起的胸膜腔内积气。

18.闭合性气胸:钝性伤所致的肺破裂,胸内压低于大气压,胸膜腔积气量决定伤侧萎缩程度。

19.纵隔扑动:开放性气胸呼吸气时,两侧胸膜腔压力不均衡而出现周期性变化,使纵隔在吸气时移向健侧,呼气时移向伤侧。

20.凝固性血胸:当胸腔内迅速积累大量血液,超过肺、心包和膈肌运动所起的去纤维蛋白作用时,胸腔内积血发生凝固,形成凝固性血胸。凝血块机化后形成纤维板,限制肺与胸廓活动,损害呼吸功能。

21.连枷胸: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将局部胸壁失去完整肋骨支撑而软化,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即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凹陷,呼气时外突,使纵隔扑动,缺氧CO2潴留,发生呼吸和循环衰竭。

22.气胸:胸膜腔内积气称为气胸,可分为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23.胸口吸吮伤口:开放性气胸伤侧胸壁可见伴有气体进出胸腔发出吸吮样的声音的伤口。

24.血胸:胸膜胜积血称为血胸,可与气胸同时存在。

25.感染性血胸:血液是良好的培养基,经伤口或肺破裂口侵入的细菌,会在胸膜腔积血中迅速滋生繁殖,引起感染性血胸,最终导致脓胸。

26.进行性血胸:持续大量出血所致胸膜腔积血称进行性血胸。

27.迟发型血胸:因肋骨断端活动刺破肋间血管或血管破裂处血凝块脱落,发生延迟出现的胸腔内积血。

28.创伤性窒息:钝器暴力作用于胸部所致的上半身广泛皮肤、黏膜、末梢毛细血管淤血及出血性损害。

29.先天性巨结肠:是病变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如的一种肠道发育畸形,在消化道畸形中,其发病率仅次于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有家族性发生倾向。

30.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由于胚胎发育中肠管旋转发生障碍,从而并发肠梗阻或肠扭转。

31.绞窄性肠梗阻:由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转而造成的闭袢性肠梗阻,同时肠系膜血管受压。

32.肠扭转:是一段肠袢沿其系膜长轴旋转而造成的闭袢性肠梗阻,同时肠系膜血管受压,也是绞窄性肠梗阻。

33.肠套叠:一段肠管套入其相邻的肠管腔内称为肠套叠,其发生常与肠管解剖结构特点(如盲肠活动度过大)、病理因素(如肠息肉、肿瘤)以及肠功能失调,肠蠕动异常等有关。

34.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期幽门肥大增厚而致的幽门机械性梗阻,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男女之比为4:1。

35.支气管肺癌:肺癌大多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

36.中心型肺癌: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肺癌,位置近肺门者称中心型肺癌。

37.周围性肺癌: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位置在肺的周围部分者称为周围性肺癌。

38.Pancoast肿瘤:亦称上叶顶部肺癌,晚期肺癌可以侵入纵隔和压迫位于胸廓上口的器官和组织,产生剧烈胸肩痛,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

39.食管原位癌:早期食管癌病变多局限于粘膜表面,未见明显肿块,肉眼所见表现为充血、糜烂、斑块或乳头状。

40.疝: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41.腹外疝: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膜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

42.腹内疝:脏器或组织进入腹腔内的间隙囊内而形成。

43.易复性疝:凡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的。

44.难复性疝:疝内容物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的。

45.嵌顿性疝:疝门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疝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囊颈的弹性回缩,又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

46.Richter疝:即肠管壁疝,嵌顿的内容物仅为部分肠壁,系膜侧肠壁及其系膜并未进入疝囊,肠腔并未完全梗阻。

47.Maydl疝:即逆行性嵌顿疝,若有几个肠袢嵌顿,状如W形,其中间的肠袢虽不在疝囊内,但却属被嵌顿的肠管。

48.绞窄性疝: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管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梗阻。

49.股疝:疝囊通过股环、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

50.直疝三角:外侧边为腹壁下动脉,内侧边为腹直肌外侧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此处腹壁缺乏完整的腹肌覆盖,且腹横筋膜又比周围部分薄,故易发生疝,腹股沟直疝即在此由后向前突出。

51.Littre疝:肠管壁疝中如嵌顿的小肠是小肠憩室。

52.切口疝:是发生于腹壁切口处的疝,最常发生切口疝的是经腹直肌切口。

53.真性复发疝:由于技术上的问题或病人本身原因,在疝手术的部位再次发生疝。

54.遗留疝:初次疝手术时,除了手术处理的疝外,还有另外的疝,也称伴发疝。

55.脐疝:疝囊通过脐环突出的疝。

56.腹腔脓肿:脓液在腹腔内积聚,由肠管、内脏、网膜或肠系膜等粘连包围,与游离腹腔隔离,形成腹腔脓肿,一般均继发于急性腹膜炎。

57.膈下脓肿:脓液积聚在一侧或两侧的膈肌下,与横结肠及其系膜的间隙内者。

58.盆腔脓肿:盆胶处于腹腔的最低位,腹腔内的炎性渗出物或脓液易积聚于此而形成脓肿。

59.肠间脓肿:指脓液被包围在肠管,肠系膜与网膜之间的脓肿。

60.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的全层粘膜缺损,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自酶的消化作用有关,也称消化性溃疡。

61.肠梗阻: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62第一肝门: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在肝脏面横沟各自发出左右干进入肝实质内。

63.第二肝门:三条主要的肝静脉在肝后上方的静脉窝进入下腔静脉。

64.第三肝门:肝还有小部分血液经数支肝短静脉流入肝后方的下腔静脉。

65.黑粪症:通常表示出血来自上消化道,但也可见于结肠。

66.便血:自直肠排除,通常提示出血来自下消化道。

67.胆道出血:各种原因导致以血管与胆道沟通,引起血液涌入胆道,再进入十二指肠。

68.顽固性溃疡:溃疡多为直径大于2cm,位于十二指肠后壁穿透至胰腺,形成较多瘢痕的胼胝性溃疡,又指肠球后溃疡。

69.球后溃疡: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以下的溃疡。

70.对吻溃疡:球部前后壁或是大小弯侧同时见到。

71.残胃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残余胃发生的原发癌。

72早期胃癌:.即胃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者,不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者。

73.进展期胃癌:中、晚期胃癌统称进展期胃癌;癌组织超出粘膜下层侵入胃壁肌层为中期胃癌,病变达浆层下层或是超出浆膜向外浸润至邻近脏器或有转移为晚期胃癌。

74.皮革胃:晚期胃癌若全胃受累胃胜缩窄,胃壁僵硬如革囊状,恶性度极高。

75.倾倒综合征:由于胃大部切除术后,原有的控制胃排空的幽门窦,幽门括约肌及十二指肠球部解剖结构不复存在,加上部分病人胃肠吻合口过大,导致胃排空过速所产生的一系列综合征。

76.晚期倾倒综合征:在餐后2-4小时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昏、苍白、出冷汗、脉细弱甚至有晕厥等;由于胃排空过快,含糖食物快速进入小肠,刺激胰岛素等大量分泌,继而出现反应性低血糖综合征,故曾称为低血糖综合征

79.一点癌:癌灶更小,仅在胃镜黏膜活检时诊断为癌,但切除后的胃标本虽经全黏膜未见癌组织

80.幽门梗塞: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因幽门管、幽门溃疡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复发作形成瘢痕狭窄,合并幽门痉挛可造成幽门梗阻

81.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空肠 Roux-en-Y吻合:即远端胃大部切除后,缝合关闭十二指肠残段,在距十二指肠韧带10-15cm处切断空肠、残胃和远端空肠吻合,距此吻合口以下45-60cm空肠与空肠近侧端吻合。

82.Krukenderg瘤:女性病人胃癌可形成卵巢性脓瘤。

83.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又称胃迷走神经切断术,是在迷走神经支配,减少了胃酸的分泌

84.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又称胃近端迷走神经切断术或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手术设计切断支配胃近端、胃底、胃体壁细胞的迷走神经,消除了胃酸的分泌,保留支配胃窦部与远端肠道的迷走神经,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较为理想的手术

85.癌前病变:指容易发生癌变的胃粘膜病理组织学改变,本身并不具备恶性特征,是从良性上皮组织转变成癌过程中的交界型病理变化

86.原位癌:原发肿瘤局限于粘膜层而未侵及粘膜固有层者,以Tis表示

87.麦氏点:阑尾体表投影约在脐和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是选择阑尾手术切口的标记点

88.结肠充气试验(Rovsing): 病人仰卧位,用右手压迫左下腹,再用左手积压近侧结肠,结肠内气体可传至盲肠的阑尾,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

89.腰大肌试验(Psoas):病人左侧卧,使右大腿后伸,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说明阑尾位于腰大肌前方,盲肠后卫或腹膜后卫

90.闭孔内肌试验(Obturator):病人仰卧位:使右髋和右大腿屈曲,然后被动向内旋转,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

91.肛裂:是齿状线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最后发于肛管的后正中线

92.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指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

93.肛瘘:指肛门周围的内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可分为低位肛瘘和高位肛瘘

94.内痔:肛垫的支持结构,静脉从及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病理性改变或移位

95.外痔:齿状线远侧皮下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为外痔

96.混合痔:内痔通过丰富的静脉从吻合支和相应部位的外痔相互融合

97.前哨痔:肛裂裂口下端皮肤因炎症,水肿及静脉,淋巴回流受阻形成带状皮垂向下突出于肛门外

98.Hartmann手术:是指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手术,适用于因全身一般情况差者

99.门脉高压性胃病:在门脉高压时,胃壁淤血,水肿,胃黏膜下层的动静脉交通支开放胃粘膜微循环发生障碍,导致胃粘膜妨碍屏障的破坏

100.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门脉高压时彻底切断贲门周围静脉(冠状静脉、胃短静脉、胃后静脉、左膈下静脉),包括高位食管支或同时存在的异位高位食管支,同时结扎,切断与静脉伴行的同名动脉,才能彻底阻断门奇静脉间的反常血流

101.门脉高压治疗:外科治疗门脉高压主要是预防和控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102.门脉高压症: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滞,则引起门脉系统压力增高,临床表现为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呕血,腹水等具有这些症状的疾病

103.脾功能亢进:脾肿大外,还有外周血细胞减少,最常见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104.TIPS(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是采用介入放射方法,经颈静脉途径在肝内肝静脉于门静脉主要分支间建立通道,置入支架以实现门体分流,TIPS的内支撑管的直径为8-12mm

105.布加综合症:巴德-吉亚里综合征,它指的是由静脉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阻塞引起的以门静脉高压和下腔静脉高压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106.Calot三角:即胆囊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肝脏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胆囊动脉,肝右动脉,副右胆管在此区穿过

107.白胆汁:胆囊管梗阻,胆汁中胆红素被吸收,胆囊黏膜分泌粘液增加,胆囊内积存的液体无色透明108.胆汁积水:积存白胆汁的胆囊

109.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是在X线电视或B超监视下,利用特制穿刺针经皮穿入肝内胆管,再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胆道而使肝内外胆管迅速显影的一种顺行性胆道直接造影方法

110.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在纤维十二指肠镜直视下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将导管插入胆管和胰管内进行造影

111.Mirizzi综合征:持续嵌顿和压迫胆束壶腹部和颈部的较大结实,可引起肝总管狭窄或胆束胆管瘘,以及反复发作的胆束炎,胆管炎及梗阻性黄疸

112.Charocot三联征:以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113.胆道出血:各种原因导致血管与胆道沟通,引起血压涌入胆道再进入十二指肠

114.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AOSC):急性胆管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胆道系统的急性炎症,大多在胆道梗阻的基础上发作的,如胆道梗阻未能解除,感染未被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可发生

115.Glisson纤维鞘:在肝门处,肝的纤维膜较为发达,并缠绕在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和肝胆管及其分支的周围构成

116.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OPSI):是脾切除后远期的一个特殊问题,脾切除后肌体免疫功能削弱和抗感染能力下降,不仅易感染性增高,而且可发生OPSI,主要是婴儿。

117.血栓性外痔:肛门周围暗紫色长条形圆形肿物,表面皮肤水肿质硬,压痛明显。

118.肛垫:位于直肠肛管结合处,亦称直肠肛管移行区,该区为一环状,约1-5cm宽的海绵组织带,富含血管,结缔组织及平滑肌纤维相混合的纤维肌性组织。

119.肠扭转:是一段肠袢沿其系膜长轴旋转而造成的闭袢型肠梗阻,同时肠系膜血管受压,也是绞窄性肠梗阻

120.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和胆道急性消化道出血,失血量达800ml(以上或约占总循环血量的20%,当收缩压<100mmHg,脉率>100次/分钟时病人就会表现出低血压的症状,和早期倾倒综合症,同时伴有循环系统障碍。

121.齿状线:肛瓣边缘和肛柱下端共同在直肠和肛管交界处形成或一锯齿状的环形线称~

122.后发性腹膜炎:又称为自发性腹膜炎,腹腔内屋原发性病灶,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或大肠杆菌。

123.肠梗阻: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称~是外科常见病症。

124.闭袢性肠梗阻:一段肠袢两端完全阻塞,如肠扭转、结肠肿瘤等

125.滑动疝:少数病程较长的疝,因内容物不断进入疝囊时产生的下坠力量将囊颈上方的腹膜逐渐推向疝囊,尤其是髂窝区后腹膜与后腹壁结合的极为松弛,更易被推移,以致盲肠、乙状结肠或膀胱随之下移而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这种疝称为~也属难易性疝

126.腹股沟斜疝: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潜环,并可以进入阴囊,称~

127.腹股沟直疝: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称~

128.肝蒂:脏面有肝胃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后者包含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又称~ 129.盐水负荷试验:空腹情况下胃管注入生理盐水700ml,30分钟后经胃管回收,回收液体超过350ml提示幽门梗阻。

130.Goodsall规律:在肛门中间划一横线,若外口在线后方,瘘管常是弯型,且内口常在肛管后正中处,若外口在线前方,瘘管常是直型,内口常在附近肛窦上

131.Grey-Turner征:外溢的胰液经腹膜后途经渗入皮下造成出血,在腰部,肋部和下腹部皮肤出现大片青紫色瘀斑,称~若出现在脐周,称Cullen征

132.

内科学名词解释

内科学名词解释 1.肺源性呼吸困难:是指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病人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 2.三凹征:胸骨上凹、锁骨上凹和肋间隙。 3.咯血:指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的出血经口咯出,可以从痰中带血到大量咯血。 4.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分泌物排出体外,又称重力引流。 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传染病。 6.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因素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7.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极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临床特征。 8.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冲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肺泡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是肺气肿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9.缩唇呼吸: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缩拢似吹口哨状,持续慢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大、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11.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 12.支气管扩张症:是由于支气管极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和阻塞,导致支气管管腔扩张和变形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13.肺炎:指肺实质的炎症。 14.肺炎球菌肺炎:指又肺炎球菌索引起的肺实质的炎症。 15.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组织的炎症。 16.军团菌肺炎:事由革兰染色阴性嗜肺军团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肺炎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7.病毒性肺炎:是由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侵犯肺实质而引起的肺部炎症。 18.肺脓肿:是由于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肺部化脓性感染,早期为肺组织的感染性炎症,继而坏死、液化、外周有肉芽组织包围形成脓肿。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 19.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肺部慢性感染性疾病。 20.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起源于支气管黏膜及腺体。 21.气胸:任何原因使空气进入胸膜腔造成胸腔积气和肺萎陷。 22.人工气胸:用人工方法将滤过的空气注入胸膜腔所引起的气胸。 23.外伤性气胸:由胸外伤等引起的气胸。 24.自发性气胸:在没有外伤或认为的因素下,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自发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所致的气胸。 25.呼吸衰竭: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造成机体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因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症。 26.I型呼吸衰竭:即有缺氧不伴有二氧化碳滞留或二氧化碳降低。 27.II型呼吸衰竭:即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滞留。 28.ARDS:是指病人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肺内、外致病因素(如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大手术、DIC)而引起肺微血管和肺泡上皮损伤为主的肺部炎症综合症。 29.机械通气:是借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炮间的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以呼吸支持,即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30.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导致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症。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及组织血液灌注量不足为主要特征。 31.急性心功能不全:指由于某种原因使心排血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甚至丧失排血功能,导致组织器官供血不足和急性淤血的综合症。 32.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33.窦速:

外科学-名词解释

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水和钠等比例丢失,血清钠在正常范围内,细胞外液渗透压保持正常.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和钠同时丢失,但缺水少于缺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血清钠浓度降低. 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大于150mmol/L,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钠血症。因机体摄入水总量超过排出量,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加。 代谢性酸中毒:指体内酸性物质积聚或产生过多,或HCO3-丢失过多。 代谢性碱中毒:体内H+丢失或HCO3-增多,引起碱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是因肺部通气或换气功能减弱,致使体内产生的CO2不能充分排出,或CO2吸入过多而引起的高碳酸血症。 呼吸性碱中毒:指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成的CO2排出过多,以致血中PaCO2减低,引起低碳酸血症。 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有害因素侵袭后出现的以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组织灌注不足、细胞广泛缺氧、代谢紊乱及器官功能障碍为共同特点的病理过程,是一种危急的临床综合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是指急性疾病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障碍。既往被称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或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急性肾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在短时间内(几小时或几日)出现血中氮质代谢产物积聚、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全身并发症,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创伤、感染等危重症时,因肺实质发生急性弥漫性损伤而导致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 颅内压增高:是许多颅脑疾病所共有的综合征,是指因各种原因,如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等,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或颅腔容积减少,超过颅腔可代偿的容量,导致颅内压持续高于2.0kPa,并出现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三大病征。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而引起的以全身代谢亢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总称。 连枷胸:当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时,局部胸壁失去完整肋骨支撑而软化,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即吸气时软化胸壁内陷,呼气时软化胸壁外凸。胸壁软化区这种状态又称为连枷胸。 副癌综合征:是指与肺癌有关,但与肿瘤的压迫、转移以及肿瘤的治疗均无关系的一组内分泌、神经肌肉或代谢异常的综合征。 倾倒综合征:由于胃大部切除术后,失去了对胃排空的控制,导致胃排空过速所产生的一系列综合征。 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瘀滞,可引起门静脉压力升高,临床上病人表现为脾大和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呕血、腹水等,称为门静脉高压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指累及周围血管的炎症性、阶段性、周期性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好发于下肢血管。 骨筋膜室综合征:四肢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发生的一系列早期征候群即为骨筋膜室综合征,好发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腰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内科学名词解释

内科学名词解释 阿司匹林哮喘:无论既往是否有哮喘病史,当口服阿司匹林后数分钟内或数小时内出现诱发的哮喘发作,称阿司匹林哮喘。 气道高反应性:指气管、支气管树对多种抗原或非抗原(物理或者化学的刺激)的过度反应,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增强、气道粘膜腺体分泌增多。 右中叶综合症:因局部支气管或者肺部炎症或者淋巴结肿大压迫右中叶支气管,使管腔狭窄,引起的中叶体积缩小,不张,慢性炎症导致的临床症状 类癌综合症:在肺部肿瘤中,可见到因分泌5-羟色胺过多而引起的哮喘样支气管痉挛,阵发性心动过速,皮肤潮红,水样腹泻等症状,以燕麦细胞癌和腺癌多见 弥漫性泛支气管炎:指两肺终末细支气管及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呈弥漫性慢性炎症。大环内酯类对其有效。 Pancoast综合症:Pancoast综合症指由于位于肺尖和肺上沟的肺肿瘤导致臂从神经和颈交感神经受累,临床上以Horner综合症及肩部和上肢的疼痛等为表现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指平均每晚7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次数在30次以上,或呼吸紊乱指数大于5次以上。 呼吸暂停:睡眠中口鼻气流停止超过10s 呼吸紊乱指数: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大于5次 低通气:呼吸气流降低幅度超过气流的50%以上,并伴有4%以上的血氧饱和度下降。 Picknickian syn:肥胖,嗜睡,周期性呼吸三联症。 盘状肺不张:指亚段以上的肺不张,多位于膈顶上方,约2-6cm长,扁平条状阴影,外端达胸膜表面,不穿过叶间裂 干性支气管扩张:以反复咯血为主要症状,而无咳嗽,咳脓痰表现的支气管扩张 Kartagener syndrome:指具有内脏转位(右位心),支气管扩张,副鼻窦炎三联症的先天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指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引起气道痉挛,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大多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

外科学考点-名词解释

外科学考点-名词解释

外科学考点名词解释 1.库欣反应(Cushing):当颅内压急剧增高时,病人血压升高(全身血管加压反应)、心跳和脉搏缓慢、呼吸节律紊乱及体温升高等各项生命体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即。 2.脑疝:当颅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大于邻近分腔的压力,脑组织从高压力区向低压力区移位,导致脑组织、血管及颅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有时被挤入硬脑膜的间隙或孔道中,从而出现一系列严重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脑疝。 3.原发性脑损伤(Primary brain injury)指暴力作用于头部时立即发生的脑损伤主要有脑震荡、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下丘脑损伤。 4.脑震荡:①短暂的意识障碍②不超过半小时③清醒后大多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乃至伤前一段时间内的情况(逆行性遗忘)④皮肤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心动徐缓、呼吸浅慢、肌张力降低、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⑤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脑脊液检查无红细胞、CT检查颅

内无异常发现。 5.甲亢:由各种原因导致正常甲状腺素分泌的反馈控制机制丧失,引起循环中甲状腺素异常增多而出现以全身代谢亢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的总称. 6.突眼性甲状腺肿:指在甲状腺肿大的同时,出现功能亢进症状.病人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腺体肿大为弥漫性,两侧对称,常伴眼球突出. 7.甲状腺危象:是甲亢的严重合并症,与术前准备不够,甲亢症状未能很好控制及手术应激有关.主要表现为高热(>39℃),脉速(>120次/分),同时合并神经,循环及消化系统严重功能紊乱,如:烦躁,谵妄,大汗,呕吐,水泻等. 8.Cooper韧带:乳腺的腺叶,小叶和腺泡间有结缔组织间隔,腺叶间还有与皮肤垂直的纤维束,上连浅筋膜浅层,下连浅筋膜深层. 9.酒窝症:乳腺癌累及cooper韧带,可使其缩短而致肿瘤表面皮肤凹陷. 10橘皮样改变:乳腺癌癌块继续增大,如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 11反常呼吸运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将使局部

内科学考试名词解释和大题总结

肝硬化腹水:治疗原则:1基本治疗:休息、限水、限盐、加强营养;2控制水、摄入;3利尿;4排放腹水,输注白蛋白;5自身浮水浓缩回输;6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7腹腔-颈内静脉分流术。 肺性脑病及治疗原则:由慢性肺、胸膜疾病所致的呼吸衰竭,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症状综合症。治疗:1抗感染,2通畅呼吸道,清除分泌物、扩张支气管3给氧,持续低流量吸氧。 肺结核分类及化疗原则:原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其它肺外结核、菌阴肺结核。化疗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风湿热Jones氏诊断标准:1主要表现:心脏炎;多关节炎;舞蹈病;环形红斑;皮下结节。2次要表现:关节痛;发热;血沉加快; C反应蛋白增高或CRP增高;心电图上P—R间期延长。3链球菌感染证据:咽培养链球菌阳性、Anovo升高、近期患过猩红热。 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要点:1典型的临床表现:梗塞先兆,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久,伴随症状及全身症状等;2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坏死型Q波,ST弓背抬高,T波倒置;3血清酶的升高,肌红蛋白增高;4年老病人发生原因不明的休克、心衰。严重的心律失常或较重持续性胸闷或上腹痛,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应进行相关检查。 高血压危象表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心动过速,面色苍白,肢冷多汗,胸前疼痛。高血压脑病鉴别要点:脑病患者还有神志模糊,意识障碍,昏迷抽搐。 缺铁性贫血的实验检查项目及需鉴别的疾病:项目:1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2骨髓象:增生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有核老浆幼现象,3铁代谢:血清铁下降,总铁结合力上升,铁蛋白下降,3红细胞内卟啉代谢增高。鉴别:1地中海贫血,2慢性感染性贫血,3铁粒红性贫血。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原则:1补液,恢复细胞内、外容量;2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滴;3补钾,防治血钾;4血PH低于7.1时纠正酸中毒;5抗感染;6防治并发症。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1一般治疗:紧急处理高白细胞血症,防治感染,成分输血支持,防治尿酸性肾病,维持营养;2抗白血病治疗:诱导缓解治疗,缓解后治疗。3诱导分化;4骨髓移植;5免疫治疗;6造血因子;7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防治。 溃疡性结肠炎与结肠克罗恩(Crohn病)病的鉴别:1症状:溃疡性结肠炎是脓血便多见,结肠克罗恩病是有腹泻但脓血便少见;2病变分布:溃疡性结肠炎是病变连续,结肠克罗恩病是呈节段性;3直肠受累:溃疡性结肠炎是绝大多数受累,结肠克罗恩病少见;4末段回肠受累:溃疡性结肠炎罕见,结肠克罗恩病多见;5肠腔狭窄:溃疡性结肠炎少见、中心性,结肠克罗恩病多见、偏心性;6瘘管形成:疡性结肠炎罕见,结肠克罗恩病多见;7内镜表现:溃疡性结肠炎是溃疡浅,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颗粒状,脆性增加;结肠克罗恩病是纵行溃疡,伴周围粘膜正常或鹅卵石样改变;8活检特征:溃疡性结肠炎是固有膜全层弥漫性炎症、隐窝脓肿、隐窝结构明显异常、杯状细胞减少;结肠克罗恩病是裂隙状溃疡、上皮样肉芽肿、粘膜下层淋巴细胞聚集、局部炎症。 折返激动形成条件:从某处发出的激动遇一条径路的单向阻滞区,改循另一条传导缓慢的径路折回原处,其时已脱离不应期的单向阻滞区再次被激动形成反复或回头搏动,连续发出折返搏

外科学名词解释(比较全).doc

外科学名词解释 1、腹外疝: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空隙,向体表突出所致。 2、直疝三角: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为腹直肌外侧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 3、早期胃癌:胃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者,无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为~。 4、小胃癌:癌灶直径在10mm以下的早期胃癌。 5、微小胃癌:癌灶直径在5mm以下的早期胃癌。 5、一点癌:癌灶直径在1mm以下的早期胃癌。 6、麦氏点: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可寻到阑尾基底部。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 7、肝蒂:包含有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 8、第一肝门: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在肝脏面横沟各自分出左、右干进入肝实质内,称为~。 9、Glisson纤维鞘: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胆管的管道分布大体上相一致,且被其共同包裹,称为~。 10、第二肝门:三条主要的肝静脉在肝后上方的静脉窝进入下腔静脉,称~。 11、第三肝门:肝的小部分血液经数支肝短静脉流入肝后方的下腔静脉,称~。 12、胆囊三角(Calot三角):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 13、Mirizzi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形成的解剖因素是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发作更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胆道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14、Charcot三联征:见于肝外胆管结石,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15、Reynolds五联征:见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 16、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按病理分类可分为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 17、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 18、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 19、ICP: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所产身的压力,正常成人为70-200mmh2o 20、肾自截:肾结核时,由于输尿管完全闭塞,含菌尿液不能排入膀胱,膀胱的结合炎症好转或痊愈,尿液检查菌体阴性。 21、张力性气胸:又称高压性气胸,气胸裂口与胸膜腔形成活瓣,气体只能进入胸腔不能排除,随着气体的增多,患肺健肺均受压,形成严重的呼吸循环衰竭。 22、 Colles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伴尺骨小头脱位,骨折远端向背侧尺侧移位,近侧向掌侧移位,形成典型的银叉枪刺样畸形。 23、桔皮样改变:乳腺癌晚期,淋巴液潴留,致乳房肿胀,使皮肤毛囊呈现小凹。 24、Dugas征阳性:肩关节脱位,搭上卡不上,卡上搭不上。 25、尿潴留:膀胱内充满尿液,但不能排出。 26、颅内压增高:ICP持续超过200mmh2o 27、脑疝:是ICP增高的严重后果,是由于颅内压力增高超过了脑部的自身代偿能力,脑组织从压力高处向压力低处移位,压迫脑干、血管和脑神经,引起脑干损害及脑脊液循环通道受租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变化。 28、颅骨骨折:指颅骨受暴力作用所致颅骨结构的改变。 29、脑损伤:是指脑膜、脑组织、脑血管及脑神经的损伤。

内科学复习名词解释汇总(完美打印版)

1、呼吸膜:呼吸膜指肺泡与血液间气体分子交换所通过的结构, 又称为气-血屏障,依次由下列结构组成:①肺泡表面的液体层;②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及其基膜;③薄层结缔组织;④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 2、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 射为黑-伯反射(Hering-Breuer reflex)或称肺牵张反射。它有两种成分: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 3、氧离曲线:氧离曲线或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是表示PO2与 Hb氧结合量或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该曲线即表示不同PO2时,O2与Hb的结合情况。曲线呈“S”形,因Hb变构效应所致。曲线的“S”形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4、肺性脑病:是由于慢性肺胸疾患伴有呼吸衰竭,出现低氧血 症、高碳酸血症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症状的一组综合征。 5、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 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6、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 pulmonary emphysema,简称肺气肿)是由于吸烟、感染、大气污染等有害因素的刺激,引起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量增大,并伴有气道壁的破坏。 7、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case)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8、支气管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它 是由肥大细胞、嗜酸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介导的气道炎症。它的存在引起气道高反应性(AHR)和广泛的、可逆性气流阻塞。 9、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 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10、Ⅰ型呼吸衰竭:缺氧而无CO2潴留(PaO2<60 mmHg, PaCO2降低或正常)。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如ARDS等。 11、Ⅱ型呼吸衰竭:缺O2伴CO2潴留(PaO2<60 mmHg, PaCO2>50 mmHg),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单纯通气不足,缺O2和CO2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2更为严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ARDS是在严重感染、创 伤、休克等打击后出现的以肺实质细胞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特点:严重低氧血症、呼吸频速、X线胸片示双肺斑片状阴影。病理生理特点:肺内分流增加、肺顺应性下降。病理特点: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导致的广泛肺水肿、微小肺不张等。 13、肺炎:是指肺实质(包括终末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 及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由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或物理、化学、过敏性因素引起。 14、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 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外科(一)名词解释

外科(一)名词解释 总论 1.无菌术:是针对感染源所实施的一种预防保护措施。包括灭菌法,消毒法,操作规则,管理制度。 2.灭菌法:是指用物理的方法,消灭与手术接触区或伤口接触物品上的一切活的微生物的方法。 3.消毒法:即抗菌法,是指应用化学药物来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 4.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水和钠等比例丧失,血清钠可在正常范围内,细胞外液的渗 透压也维持正常,是外科给患者最易发生的一种缺水。 5.代谢性酸中毒:由于体内HCO3ˉ减少引起血ph低于7.35的酸碱失衡状态。 6.休克: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所导致的细胞缺氧,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是 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病征,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是其共同特征。 7.感染性休克:是由脓毒血症引起的低血压状态,又称为脓毒性休克。 8.暖休克:高动力型(高排低阻)休克,表现为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心排出量正常或增高,或者皮 肤比较温暖干燥,称~。 9.冷休克:低动力型(低排高阻)休克,表现为外周血管收缩,微循环淤滞,大量毛细血管渗出致血容量 和心排出量降低,患者皮肤湿冷,称~。 10.麻醉:是用药物或非药物,使患者整个机体或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多用于 手术或某些疼痛的治疗。 11.局部麻醉:暂时阻断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受这些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局部麻醉。 12.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或静脉,肌肉注入体内,使中枢神经受抑制,称~。 13.静脉麻醉:麻醉药经静脉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的全身麻醉方法。 14.切口感染:是指清洁切口并发感染或有可能污染的切口出现了感染。 15.外壳感染:一般是指需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在创伤,手术,介入性诊疗操作后并发的感染。条 件性(机会)感染:指平常为非致病或致病力低的病原菌,由于数量增多使毒性增大,或人体免疫力下降,乘机侵入而引起的感染。 16.疖:为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累及皮下组织,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17.痈:是邻近多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18.脓毒症:是由全身反应的表现,如体温,循环,呼吸等明显改变的外科感染的统称。 19.脓毒综合征:当脓毒症合并有器官灌注不足表现,如低氧血症,乳酸酸中毒。少尿,急性甚至改变等, 则称为脓毒综合征。 20.菌血症:脓毒症时,如血培养阳性称~。 21.甲沟炎:指甲近侧(甲根)与皮肤紧密相联,皮肤沿指甲两侧向远端延伸,形成甲沟。指甲一侧或两侧 甲沟及其周围组织的感染,称~或指甲周围脓肿。 22.脓毒症:是全身炎症反应的表现,如体温,循环,呼吸等明显改变的外科感染的统称。 23.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并分泌外毒素而引起的急 性特异性感染 24.气性坏疽:也称梭状芽孢杆菌性肌坏死,是由于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特异性炎症。 25.创伤:是指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或器官结构完整性的破坏或功能障碍。 26.烧伤:是指由热力,光,电,化学物质及放射线等各种致伤因子所引起的组织损伤。 27.一期愈合:组织修复以原来细胞为主,仅含少量纤维组织,局部无感染,血肿,或坏死组织,再生修复 过程迅速,结构和功能复杂。 28.二期愈合:组织修复以纤维组织为主,不同程度的影响结构和功能恢复,多见于损伤程度重,范围大, 坏死组织多,且常伴有感染而未经合理的早期处理的伤口或创面。 29.烧伤:是指由热力,光,电,化学物质及放射线等各种致伤因子所引起的组织损伤。

最全的外科学名词解释

1、灭菌法(sterilition):用物理方法杀灭与手术区和伤口 接触物品上的微生物。 2、抗菌法:又称消毒法,用化学方法消灭微生物。有高压蒸 汽,煮沸,火烧。 3、反常性酸性尿:低钾血症时,一方面钾离子由细胞内逸 出,与Na,H交换增加,使细胞内液的H浓度降低, 导致代谢性碱中毒,另一方面,远曲肾小管NaK交换 减少,NaH交换增加,使H排出增多,导致反常性酸性尿4、等渗性脱水:又称混合性脱水,最易发生。水钠成比例丧 失,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 5、牵引痛:内脏疾病引起身体体表某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 敏 6、会聚现象:牵引痛的部位与患者的内脏部位有一定的解剖 关系他们都受同一脊髓节段的后跟 7、神经所支配该部位的躯体和内脏痛觉纤维进入同一阶 段的脊髓后角内并和同一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即为?8 有效循环血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的血量,依 赖充足的血容量,有效地心排岀量和良好的周围血管阻 力。 9、休克(shock)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受 损的病理过程。 10、冷休克:在感染性休克中,出现血管收缩,皮肤苍白, 湿冷,甚至有紫绀少尿或无尿。 11、中心静脉压(CVP)代表右心房或者胸腔段腔静脉内压 力的变化可反映全身血容量与右心功能之间的关系 12、MODS:在严重创伤、感染和休克时,原无器官功能障 碍的患者同时或者在短时间内相继岀现两个以上器官系 统的功能障碍以致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必须靠临床干预才 能维持的综合征。 13、ARF:急性肾衰肾排泄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减退,血尿 素氮及血肌酐持续升高肌酐清除率下降到正常一半,引 起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及氮质血症。 14、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急性呼吸衰竭,共同病理 变化为肺血管内皮及肺泡损伤,肺间质水肿等病人呼吸 急迫,困难并有缺氧表现。 15、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表现体温>38或<36,心 率>90次/分,呼吸急促>20次/分或过度充 气,PaCO2<4.3kPa,白细胞>12乂10人9儿或< 4x10A9/L, 或未成熟白细胞>1/10.血液透析 (hemodialysis)利用血液透析器代替部分肾功能,清 除血液中的蛋白质有 害物质,纠正体内电解质和维持酸碱平衡 16、择期手术:某些外科疾病,施行手术迟早不影响治疗效 果,应做好充分的手术准备。 17、限期手术:指时间可以选择但有一定的限度,不宜延 迟,应在一定时间内尽可能做好准备。局部麻醉(LA ) 用局麻药暂时阻断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这些神经 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18、全身麻醉(GA):麻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内注射, 产生中枢系统抑制,呈现神智消失,周身不感到疼痛, 也可有反射抑制和肌肉松弛。 19、表面麻醉:穿透力强的麻醉药施与粘膜表面,使其通过 粘膜而阻滞位于粘膜下的神经末梢,是粘膜产生麻醉现 象。眼、鼻、喉、气管、尿道或内镜检查用此法。 20、间歇性指令通气(IMV ):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相结合, 在两次正压通气之间允许病人自主呼吸。 21、痈(carbuncle):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 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致病菌为 金黄色葡萄球菌。 22、脓毒症(sepsis):因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体温循 环,呼吸明显改善者用以区别一般非侵入性局部感染二 重感染即菌群交体症,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抗菌 药治疗感染中,原来的致病菌被抑制但耐药菌株大量繁 殖使病情加重。气性坏疽(MG)梭状芽包杆 菌侵入并停留在人体伤口,产生毒素和一些酶一起的严 重急性特异性感染 23、肿瘤(tumor):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的始动与因素促 进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形成的新生物 24、curling溃疡:烧伤后发生的十二指肠粘膜的糜烂,溃疡, 岀血等可能与胃肠道曾经缺血,在灌流后氢离子逆流损 害粘膜有关。 25、肿瘤标记(TM ):是指由于肿瘤组织产生的,存在于 肿瘤组织本身,或分泌至血液或其他液体,或因肿瘤组 织刺激,由宿主细胞产生而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的一类 物质,他反应了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癌基因的活化程 度,可在肿瘤病人的组织,体液和排泄物中检出,作为 检测肿瘤的标志。 26、基因诊断:根据核酸中碱基排列有无特定序列以确定 是否有肿瘤或癌变的特定基因存在,以做岀诊断,称 为基因诊断。 27、结构移植:又称支架移植,是指移植物已失去活力或有 意识地予以灭活,再予移植,目的是利用移植物提供的 机械解剖结构,保留其外形,使来自受者的同类细胞得 以长期存活 28、移植术:将一个个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用手术或者其 他方法,移植到自己体内或另一个体的某一部位。 29、原位移植:是将供血器官移植到体内原来位置,必须把 受者的原来的器官切除,如原位肝移植 30、带蒂移植:移植物大部已断离,但还剩一带血管,淋巴 和神经蒂与供者保持有效联系,等到移植部分建立了新 的血液循环后,再切断该蒂,称为带蒂移植 31、超急性排斥反应(hyperacuterejection)

内科学复习名词解释汇总(完美打印版)讲课稿

内科学复习名词解释汇总(完美打印版)

1、呼吸膜:呼吸膜指肺泡与血液间气体分子交换所通过的结 构,又称为气-血屏障,依次由下列结构组成:①肺泡表面的液体层;②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及其基膜;③薄层结缔组织;④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 2、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 射为黑-伯反射(Hering-Breuer reflex)或称肺牵张反射。它有两种成分: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 3、氧离曲线:氧离曲线或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是表示PO2与 Hb氧结合量或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该曲线即表示不同PO2时,O2与Hb的结合情况。曲线呈“S”形,因Hb变构效应所致。曲线的“S”形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4、肺性脑病:是由于慢性肺胸疾患伴有呼吸衰竭,出现低氧血 症、高碳酸血症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症状的一组综合 征。 5、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 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6、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 pulmonary emphysema,简称肺气肿)是由于吸烟、感染、大气污染等有害因素的刺激,引起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量增大,并伴有气道壁的破坏。 7、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case)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8、支气管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它 是由肥大细胞、嗜酸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介导的气道炎症。它的存在引起气道高反应性(AHR)和广泛的、可逆性气流阻塞。 9、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 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10、Ⅰ型呼吸衰竭:缺氧而无CO2潴留(PaO2<60 mmHg, PaCO2降低或正常)。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 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如ARDS 等。 11、Ⅱ型呼吸衰竭:缺O2伴CO2潴留(PaO2<60 mmHg, PaCO2>50 mmHg),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单纯通气不足,缺O2和CO2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2更为严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ARDS是在严重感染、 创伤、休克等打击后出现的以肺实质细胞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特点:严重低氧血症、呼吸频速、X线胸片示双肺斑片状阴影。病理生理特点:肺内分流增加、肺顺应性下降。病理特点: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导致的广泛肺水肿、微小肺不张等。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内科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集1

内科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集 1 阿司匹林哮喘:无论既往是否有哮喘病史,当口服阿司匹林后数分钟内或数小时内出现诱发的哮喘发作,称阿司匹林哮喘。气道高反应性:指气管、支气管树对多种抗原或非抗原(物理或者化学的刺激)的过度反应,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增强、气道粘膜腺体分泌增多。 右中叶综合症:因局部支气管或者肺部炎症或者淋巴结肿大压迫右中叶支气管,使管腔狭窄,引起的中叶体积缩小,不张,慢性炎症导致的临床症状 类癌综合症:在肺部肿瘤中,可见到因分泌5-羟色胺过多而引起的哮喘样支气管痉挛,阵发性心动过速,皮肤潮红,水样腹泻等症状,以燕麦细胞癌和腺癌多见 弥漫性泛支气管炎:指两肺终末细支气管及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呈弥漫性慢性炎症。大环内酯类对其有效。 Pancoast综合症:Pancoast综合症指由于位于肺尖和肺上沟的肺肿瘤导致臂从神经和颈交感神经受累,临床上以Horner综合症及肩部和上肢的疼痛等为表现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指平均每晚7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次数在30次以上,或呼吸紊乱指数大于5次以上。呼吸暂停:睡眠中口鼻气流停止超过10s 呼吸紊乱指数: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低铜器指数大于5次 低通气:呼吸气流降低幅度超过气流的50%以上,并伴有4%以上的血氧饱和度下降。 Picknickian syn:肥胖,嗜睡,周期性呼吸三联症。 盘状肺不张:指亚段以上的肺不张,多位于膈顶上方,约2-6cm长,扁平条状阴影,外端达胸膜表面,不穿过叶间裂 干性支气管扩张:以反复咯血为主要症状,而无咳嗽,咳脓痰表现的支气管扩张Kartagener syndrome:指具有内脏转位(右位心),支气管扩张,副鼻窦炎三联症的先天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指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 道高反应性,引起气道痉挛,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大多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 Horner Syndrome:肺尖肿瘤或颈部肿块压迫侵犯颈交感神经,表现为同侧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眼球内陷充血及同侧面部无汗。Caplan Syndrome: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尘肺,肺内有多个圆形结节

外科总论名词解释题库

外科总论名词解释题库 1.无菌术:在手术穿刺、插管、注射及换药过程中,就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内容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范及管理制度。 无菌术十大原则:(1)手术人员穿无菌手术衣和手套,不得接触背部、腰以下、肩以上部位。(2)不可在手术人员背后传递手术器械。(3)手术手套破损或污染,立即更换。(4)手术过程中,如手术人员调换位置,一人后退一步,背对背到达另一位置。(5)手术前、关闭切口前均要清点敷料、器械,以免遗漏。(6)切口边缘应以无菌纱布、手术巾覆盖,以免污染。(7)缝合前,需用70%酒精再次消毒皮肤。(8)切开空腔脏器,先用纱布保护周围组织,以免污染。(9)参观手术人员不可距离太近。(10)手术室不应开窗通风或使用电扇,以免扬起尘埃,污染空气。 2.功能性细胞外液:绝大部分的组织间液能迅速地与血管内液体或细胞内液进行交换并取得平衡,这在维持机体的水和电解质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非功能性细胞外液:另有一小部分组织间液仅有缓慢地交换和取得平衡的能力,它们具有各自的功能,但在维持体液平衡方面的做哟甚小。 4.等渗性缺水、急性缺水、混合性缺水:外科病人中最常见,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此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

压也可保持正常,但可造成细胞外液量的迅速减少。 5.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血钠,系指机体的摄入水总量超过了排出水量,以致水分在体内潴留。 6.自体输血:是收集病人自身血液后需要时进行回输。既可以节约存库血,又可以减少输血反应和疾病传播,不需要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合实验。 7.血浆增量剂:是经天然加工或合成技术制成的胶体溶液,可以代替血浆扩充血容量,分子量和胶体渗透压近似血浆蛋白,能在循环中保持适当浓度,不在体内积聚。如右旋糖酐。 8.休克:体内有效循环血量的降低、组织灌注不足引起的细胞缺氧、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病征。代偿期:机体对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减少早期有相应的代偿能力,中枢神经兴奋性提高,交感一肾上腺轴兴奋。皮肤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心率加快、呼吸变快、尿量减少脉压减小。抑制期:病人神情淡漠,反应迟钝,甚至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皮肤苍白、发绀、自肢厥冷、脉搏摸不清、少尿或无尿、血压测不出,皮肤粘膜出血或GI出血(呕血、便血)提示DIC,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发绀,给予吸氧不能缓解,提示ARDS。 9.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用带有分光光度血氧计的改良式肺动脉导管,获得血标本进行混合静脉S-VO2,判断体内氧供与氧消耗的比例。 10.CVP,中心静脉压:是反映循环功能和血容量的常用指标,代

外科学简答题及名词解释(精)

简答题 1 什么是无菌术?无菌术的内容包括那些? 答:无菌术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无菌术的内容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 2 什么是等渗性缺水?常见病因有哪些? 答: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此时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此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 常见病因: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肠外瘘、大量呕吐等;②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内感染、烧伤等。 3什么是低渗性缺水?常见病因有哪些?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此时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钠多于缺水,故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常见病因:①消化液的持续性丢失,如反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等;②大创面慢性渗液;③应用排钠利尿剂时, 未注意补充钠盐;④等渗性缺水治疗时补水过多。 4什么是低钾血症?常见病因有哪些? 答:低钾血症是指血钾浓度低于 3.5mmol/L。 常见病因:①长期进食不足;②钾从肾排出过多,如应用排钾的利尿药、肾小管性酸中毒等;③补液病人没有补钾或补钾不足;④钾从肾外途径丧失,如呕吐、肠瘘等;⑤钾向细胞内转移,如碱中毒、大量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时。 5 低钾血症时,静脉补钾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①浓度的限制,输液中含钾量低于 40mmol/L;②输液速度的限制,输入钾量小于 20 mmol/h ;③休克病人应尽快恢复血容量,待尿量大于 40 ml/h后,再静脉补钾。 6什么是高钾血症?常见病因有哪些? 答:高钾血症是指血钾浓度超过 5.5mmol/L。 常见病因:①进入体内的钾过多,如服用含钾药物、大量输入保存期较久的库血等;②肾排钾功能减退,如急性或慢性肾衰竭、应用保钾利尿药等;③钾从细胞内移出,如溶血、酸中毒等。 7 高钾血症时如何治疗? 答:?停用一切含钾的药物或溶液。 ?降低血钾浓度。主要措施有:①促使钾进入细胞内,如输注碳酸氢钠溶液、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溶液等; ②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③透析疗法 ?对抗心律失常。静脉注射 10%葡萄糖酸钙等。 8 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病因有哪些? 答:①碱性物质丢失过多,见于腹泻、肠瘘、胆瘘等;②酸性物质产生过多,如休克、心搏骤停、糖尿病等; ③肾功能不全。 9代谢性碱中毒的主要病因有哪些? 答:①胃液丧失过多,如严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等;②碱性物质摄入过多,如长期服用碱性药物、大量输注库存血等;③缺钾;④利尿剂的作用。 10 输血的适应症有哪些? 答:①大量失血;②贫血或低蛋白血症;③重症感染;④凝血异常。 11 输血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第八版内科学名词解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阻肺,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的异常慢性炎症反应有关。 支气管哮喘:是指有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 气道高反应性(AHR):是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高度敏感性,出现过早或过强的收缩反应。 速发型哮喘反应:是指哮喘几乎在吸入变应原的同时立即发生反应,15-30分钟达高峰,2小时后逐渐恢复正常。 迟发型哮喘反应:是指哮喘在吸入变应原之后6小时左右发生反应,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天,而且临床症状严重,常呈持续性哮喘表现,肺功能损害严重且持久。 沉默肺:严重的哮喘发作,哮鸣音减弱,甚至完全消失 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大多继发于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症,使支气管管壁结构破坏,引起管腔异常和持久性扩张。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炎症,包括具有明显潜伏期的病原菌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发生的肺炎。 Koch现象: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再感染和初次感染所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Horner综合症:肺尖部肺癌(Pancoast瘤),易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或胸壁少汗或无汗。也常可有肿瘤压迫臂丛神经,造成以腋下为主、向上肢内侧放射的火灼样疼痛,夜间尤甚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由于上腔静脉被转移性淋巴结压迫或右上肺原发性肺癌侵犯,或腔静脉内癌栓阻塞静脉回流引起。表现为头面部和上半身淤血水肿,颈部肿胀,颈静脉扩张,可在前胸壁见到扩张的静脉侧支循环。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 呼吸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使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或不伴)高碳酸血症,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的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PaO2<60mmHg,伴或不伴PaCO2>50mmHg. 肺性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又称二氧化碳麻醉,由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的神经精神障碍症候群(头晕、头痛、烦躁不安、精神错乱等)。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心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主要变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SSS:是由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

名词解释 外科学

名词解释 整理于外科学(第7版) 1、腹外疝: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空隙,向体表突出所致。 2、直疝三角: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为腹直肌外侧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 3、早期胃癌:胃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者,无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为~。 4、小胃癌:癌灶直径在10mm以下的早期胃癌。 5、微小胃癌:癌灶直径在5mm 以下的早期胃癌。 5、一点癌:癌灶直径在1mm以下的早期胃癌。 6、麦氏点: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可寻到阑尾基底部。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 7、肝蒂:包含有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 8、第一肝门: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在肝脏面横沟各自分出左、右干进入肝实质内,称为~。 9、Glisson纤维鞘: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胆管的管道分布大体上相一致,且被其共同包裹,称为~。 10、第二肝门:三条主要的肝静脉在肝后上方的静脉窝进入下腔静脉,称~。 11、第三肝门:肝的小部分血液经数支肝短静脉流入肝后方的下腔静脉,称~。 12、胆囊三角(Calot三角):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

13、Mirizzi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形成的解剖因素是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发作更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胆道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14、Charcot三联征:见于肝外胆管结石,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15、Reynolds五联征:见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 16、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按病理分类可分为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 17、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 18、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 19.ICP: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所产身的压力,正常成人为70-200mmh2o 20. 肾自截:肾结核时,由于输尿管完全闭塞,含菌尿液不能排入膀胱,膀胱的 结合炎症好转或痊愈,尿液检查菌体阴性。 21.张力性气胸:又称高压性气胸,气胸裂口与胸膜腔形成活瓣,气体只能进入 胸腔不能排除,随着气体的增多,患肺健肺均受压,形成严重的呼吸循环衰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