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与材料投放的关系》

《幼儿园区域活动与材料投放的关系》
《幼儿园区域活动与材料投放的关系》

《幼儿园区域活动与材料投放的关系》

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它的重要性体现在

缺少材料,就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复杂性体现在既要满足

幼儿的兴趣探究,还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探究结果。

作为幼教工作者,如何投放区域活动中的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

次幼儿的发展需求,是值得我们当前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

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

活动的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

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

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由幼儿决定怎样布置是否

会直接影响他们自由交谈展开的程度。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既要考

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

活动区设置是要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的地理因素,通过师生

共同商量,采用固定和灵活设置相结合,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

的具有选择自由的区角,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择,用自己的方

式进行学习。尽可能地使活动动静分区:一般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

排在室内:如美工区、益智区、图书区;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

动安排在靠近门口:如表演区、建构区、沙盘区等.并根据游戏情况

灵活调整.另外,要让环境说话,让幼儿与环境互动起来。应该充分

利用特定的四周墙壁展示与课的主题相关的资料、照片、或孩子的

美术制作作品又如在组织"秋天到了,天气凉了"这个主题的时候,

在墙壁上布置上松树、枫树、银杏树、菊花、梧桐树等构成一片秋

天的美丽景色;在主题墙也用小朋友自己捡来的树叶表现秋天明显

的特征;在作品袋里装上小朋友们画的树;在自然角摆上小朋友从

家里带来的各种盆景;在活动室上方吊上各种树叶;带领小朋友在

自然角和种植园里种上各种小树.总之,在活动室里,所有可以利用

起来的空间都用上了。根据季节的变化、主题活动的变化等,孩子

们会主动地配合教师布置周围的环境。孩子按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

的感受,自由选择表现的形式,共同装扮活动区。

二、活动区材料充分的准备及合理投放,促进幼儿主动参与区

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

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

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因此

在准备、选择、提供操作材料时,我们根据幼儿兴趣和发展水平进

行投放。

1、家园配合准备区域材料。

"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

表现。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

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而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品就成了很好的

丰富区域材料的形式,在材料收集中就需要老师、家长和幼儿共同

配合。一是充分利用自然物,在自然区域里,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的天然游戏材料。如小树叶粘贴成小动物、叶子拓印、制成"书签";捡来小石头、小树枝当成计算材料;小石头染色,当成飞行棋子;叶子当成小伞、做成扇子、帽子。孩子们在随心所欲的玩乐中得到

了自由的体验和创造的乐趣,也增加了想象力和合作能力。二是巧

用废旧物,老师或幼儿带来家中的洗发水瓶、化妆瓶子投放到"理发店";方便面碗种上葱、蒜;小朋友把以前穿过的小衣服带来,变成了"娃娃的盛装";瓶盖做成串铃等等,幼儿参与制作,动手能力进

步了,创新意识增加了,环保意识提高了,也更喜欢玩区域活动了。佳苡和妈妈用矿泉水瓶做了个"漂亮娃娃";男男和爸爸用牛奶盒做

了几部"移动电话";佳佳和姐姐用旧挂历纸剪来了"窗花";楚楚和

爷爷用各种广告纸折出了"轮船"等。家长积极的参与丰富了区域活动,他们的环保意识也为幼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2、根据幼儿兴趣投放材料。

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

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同样是建构区,

结合小班幼儿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和小肌肉群不够发达的生理特点。可为他们提供体积大,便于取放,类别相同的建构材料。而大班幼

儿动手能力强,思维敏捷,在提供建构材料时,则要注重多样性和

精密性,以满足他们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社会性区域在设置

上也应注意针对性,角色简单、分工明确的娃娃家应设在喜欢模仿、社会经验欠丰富的小班,利于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超市购物可锻

炼幼儿的分类、计数、交往等综合素质,可设在中大班,教师根据

幼儿发展的不同需求引导幼儿开展系列的活动,促进幼儿的综合素

质发展。医院、邮局、理发店、银行这些社区的服务设施是幼儿在

日常社会生活中所经常接触到的,便于幼儿的社会性成长,可设在

大班,让幼儿在充分参观、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开展。

教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质量,能使幼儿

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滥,滥则泛。幼儿注意

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投放活动,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玩得眼花,一会儿拿这个玩玩,一会儿

拿那个玩玩,只学会了拿起一物--摆放片刻--丢弃--另换一物,显

然这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考

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我们通常在开展某一区域游戏前,先与幼儿共同探讨,再根据幼儿

的认识特点、兴趣及教育目标,共同制定区域游戏的规则。如:我

们在开展"月儿圆圆吃月饼"这一主题中,幼儿对做月饼比较感兴趣,在手工角投放各种塑料瓶盖或圆形模具,供孩子在橡皮泥上印压"月饼"我们还带领幼儿参观了社区的中秋赏月活动。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我们还与幼儿共同讨论了月饼的做法,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又如,

幼儿对自己没玩过的玩具很感兴趣,就可建议他们把家里的玩具带

到幼儿园来,这样一个令幼儿留恋忘返的玩具区就可形成了。

3、提供层次性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要。

材料的投放要根据班级幼儿不同的需要、能力,尽可能多地提

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幼儿的主动探索。

4、要选择在活动时间内易观察到变化的材料。

在中班的一次区域活动中,在考虑与主题活动《秋天》相结合

的同时,我在科学区中为小朋友们准备了"树叶变色"的小实验。活

动开始,5个小朋友兴冲冲地到科学区中,将各种树枝、树叶插进

红黑蓝墨水中,然后很认真地观察,可是等呀等,仍不见树叶变色。在指导树叶粘贴时发现科学区相当安静,就忙走过去询问,发现树

叶变色需要一段时间,就及时引导这5个幼儿先到其它区域活动,

请小朋友活动快结束时再来观察。活动后,我做了自我反思:象"树

叶变色"这类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观察到变化的小实验应放在日常生活

中观察,而不应该放在区域活动中。其它老师也一致认为,并讨论出"特别在科学区中,要选择和投放易发现结果的活动材料。"

5、注意收集材料的安全性和艺术性。

收集的材料大部分来源于大自然和孩子,教师必须注意幼儿的

卫生、安全,把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农村幼儿收集废旧物比较困难,有的瓶、盒、罐都是幼儿从路边捡来的,我们一定不能忽视里

面的残留物,时间一长会霉,有很多的细菌。因此,教师必须和小

朋友们一起做好卫生工作,把收集来的瓶、盒、罐等材料洗干净,

放置在阳光下暴晒后方可使用,以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总之,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

作的首位。这足以说明安全工作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样,在区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上,安全性应是第一位的。为幼儿提

供活动材料时,应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应注意包装和

制作的艺术性。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装盒可用彩纸、丝带

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还可选用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如动手区内练习系纽扣的活动材料,可为幼儿提供色彩鲜艳、做工精美的玉米造型、花瓣造型等,注意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和便于操作,使其在具备教育功能的同时,充分将其艺术性展现出来。以吸引幼儿对活动材料充满兴趣,积极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利于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