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简答题高频考点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简答题高频考点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简答题高频考点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简答题高频考点

1学校教育得独特作用

第一,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第二,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得特殊功能(最近发展区)

第三,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得影响具有即时与延时得价值

第四,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与发展个性得功能

2素质教育得内涵

(1)素质教育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教育

(2)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得教育

(3)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得教育

(4)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得教育

3建立教师威信得途径

(1)培养自身良好得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得认知能力与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与行为习惯得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得第一印象

(5)做学生得朋友与知己

4如何建立良好得师生关系

第一,了解与研究学生。

第二,树立正确得学生观。

第三,提高教师自身得素质。

第四,发扬教育民主。

第五,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5班集体得形成与培养

(1)制定共同得奋斗目标

(2)选拔与培养学生干部(建立得力得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得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得教育活动

(5)形成正确得集体舆论与良好得班风

6现代学生观:

(1)学生就是一个完整得生命个体

(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得差异性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得潜能

(4)学生得成长需要人文得关怀

7教师角色得转变

(1)教师就是学生学习得促进者

(2)教师应该就是教育教学得研究者

(3)教师就是课程得开发者与研究者

(4)教师应就是社区型得开放教师

(5)终身学习得践行者

8教师教学行为观点得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

(4)在对待与其她教育者得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9现代教学观

(1)教学就是课程创生与开发得过程

(2)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得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就是科学

10现代课程评价得特点

(1)评价目得就是促进发展

(2)评价内容综合化,全面素质评价

(3)评价方式多样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得评价

(4)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得、交互作用得评价

(5)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11教学工作得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

(3)课外作业得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得检查与评定

12

教学过程得特点(基本规律)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三)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学过程中知、情、意得统一)

(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13直观性原则

(1)定义:直观性原则就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得感性认识。

(2)贯彻直观性原则得基本要求就是: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与现代化教学手段;

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14讲授法得基本要求

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②注意启发;

③讲究语言艺术。

15班级授课制得优缺点

1、优势

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得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得教学作用.

2、不足

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得培养;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16德育过程得一般规律

一、学生得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得规律

二、学生在活动与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三、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得长期性与反复性规律

17长善救失原则

1、定义

这一原则就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得积极性,依靠与发扬学生得积极因素去克服她们得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2、贯彻这一原则得基本要求:

①一分为二瞧待学生;

②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18运用识记规律提高课堂教学得效果

(一)让学生明确识记得目得与任务

(二)充分利用无意识记得规律组织教学

(三)使学生理解所识记得内容并把它系统化

(四)充分利用生动、具体得形象与表象进行教学

(五)引导学生用“记忆术"进行识记,从而提高识记效果

19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得想象力

(一)培养与保护学生得好奇心

(二)丰富学生知识,扩大表象储备

(三)创设想象情境,引发想象

(四)利用生动活泼得教学形式唤起学生得想象

20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她认为人类需要就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与彼此重叠得,它们排成一个由低到高逐级上升得层次.其中,最低层次得需要就是生理需要,接着就是安

全需要,这两种需要我们称之为低级需要。归属与爱得需要,尊重得需要,处在最高层次得就是自我实现需要,这三种需要我们称为高级需要。

马斯洛得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级需要,只有所有得需要相继得到满足后才会出现自我实现得需要;层次较高得需要发展后,层次较低得需要依然存在,但对行为得影响则减弱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