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僚资本主义

合集下载

官僚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官僚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官僚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四大家族利用经济政治势力,开始垄断全国的工商业和农产品购销。

商业方面有孔家的“祥记商行”及其它七、八个大商行,专门经营颜料、煤油等货物。

宋家的中国棉业公司,操纵全国的花、纱、布市场;华南米业公司,垄断了洋米j进口;国货联营公司,垄断了全国国货和洋货的买卖。

陈家在各地也有商行。

蒋介石虽然不直接出面作商业老板,但也插足于孔、宋家族所建立的商业系统之中。

工矿业方面,国民党政府的资源委员会,是执行四大家族独占全国资源和垄断国家工业的组织机构。

四大家族还利用加资和改组的方式,或利用债务关系,控制了许多民族资本企业。

在农村,四大家族拥有大量地产,是全国最大的封建主和高利贷主。

四大家族通过征收苛捐杂税、抽调壮丁和无偿地征用土地等方法剥削和掠夺农民。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了敌伪的各种金融机构、物资、贸易公司、商行和庞大工业企业等资产,其总值达80亿美元,使官僚资本大大膨胀。

但是,被四大家族接收的敌伪资产,有2/3的工厂没有开工,却将大量资本投入到不得人心的内战中去。

为了进一步垄断全国财富,提供内战经费,官僚资本主义加紧对人民的掠夺,他们采取了以下几种办法:第一,强征田赋,搜刮粮食。

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宣布:“凡曾陷敌各省区,豁免本年度田赋1年;后方各省区豁免明年田赋1年”。

可是,本年收复区名义上豁免田赋,事实上各省仍在追缴军粮,有的地方豁免一年(1945年)而追补以前7年,有的地方索性把8年的旧田赋一起索回。

1947年初,国民党政府召开全国粮食会议,决定加紧催缴产粮征实,组织“督征团”,分赴各地农村“督征”。

第二,摊派苛捐杂税。

抗战结束后,全国工商业负担的杂税名目繁多,捐款奇重。

计有营业税、营业牌照税、印花税、统税、盈利所得税、过分利所得税、存款利息所得税、财产出卖税、商场营业税、马路摊贩营业税、公共市场税、交易税、筵席税等等,被老百姓戏称为“民国万税”。

1947年10月《大公报》曾刊登对一家小肥皂厂的调查:该厂申报资本为200万元,而每季度负担的税负竟达680万元,相当于注册资本的2.3倍。

官僚资本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通过案例,我们看到中国官僚资产阶级的 典型代表孔祥熙的敛财发家过程,他依靠政治 特权,通过各种非法手段,巧取豪夺,投机倒 把,牟取暴利,在使自己暴富的同时却严重地 损害了国家和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严重地阻碍 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孔祥熙的发家史 完整地勾勒出官僚资本主义的封建性、买办性 、垄断性和腐朽性,印证了毛泽东对官僚资本 主义特性的分析。
谢谢大家!
官僚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和反动国家政 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个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 级和旧式富农密切结合,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 经济基础,不但压迫工人、农民,而且压迫城 市小资产阶级,损害民族资产阶级。它依靠帝 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镇压革命,压迫民主 自由,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是中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对象之一。
2、北洋政府时期,官僚资本不断发展。
3、国民政府中,官僚资本发展到顶峰。
四大家族:“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兄妹孔家财”
案例:孔祥熙敛财
孔祥熙,投靠蒋介石后,历任南京国民政 府工商、实业、财政等部部长和行政院院长等 要职。孔祥熙主管财政达十一年之久,被称为
国民政府的“聚敛之臣” 。
孔家的经营以独资为多,以商业为主。早期的 商业活动是从一战期间倒卖铁砂开始,继而创办 祥记公司和裕华银行,后又创办了广茂兴、晋丰 源药店。抗战中,他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投机贸 易,又创办了庆记纱号、强华公司、恒义升贸易 公司等独资企业。在工业方面,孔祥熙有与刘鸿 生合办的中国火柴厂、中国毛纺织厂和西北毛纺 织厂以及与盛萍臣合办的华福烟草公司。此外, 孔祥熙投资与四川军阀合办中国兴业公司。孔祥 熙还接办过《时事新报》、《大晚报》、英文版 《大陆报》和《申时通讯社》等文化方面的企业 。

浅析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

浅析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

浅析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摘要:官僚资本主义作为中国现代经济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过程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分不开的。

战争为其政治、军事独裁和经济独占提供了条件,使其以买办起家。

而金融垄断作为国民党官僚资本控制全国经济命脉的重心和国民党官僚资本形成的决定性环节,是最先开始着手的方面。

后四大家族又利用其政治权力和雄厚的金融势力,展开对工商业的垄断活动。

关键字:四大家族,内战,买办,金融垄断,工商业垄断以蒋介石为首的,宋子文、孔祥熙和陈果夫、陈立夫组成的四大家族,是封建买办统治集团,是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的代表。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积累是从战争中开始的,它以买办起家,通过增加赋税、发行公债、举借外债等措施增加资产;依靠其政治、军事上的独裁,进行法币改革,逐渐形成以四行两局为核心的金融垄断;再利用其自身雄厚的金融势力,独占工业、商业等市场,谋取巨大利润,创造巨额暴利。

一、以内战和买办起家四大家族的财富积累是与战争分不开的,战争为其政治军事独裁和经济独占提供了条件。

蒋介石上台后,随着内战的频繁发生,军费开支不断扩大,从1928年到1937年的十年中,军费支出共达32亿元。

而筹措军费的主要手段包括增加赋税、发行公债和举借外债。

其一,国民政府将增加赋税作为筹措军费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征收的赋税种类繁多,中央财政收入主要包括关税、盐税、统税等,地方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田赋和营业税。

国民政府的中央税收政策主要是以增加财政收入,积累四大家族财富为目的,“1928年关税占41%,1932年上升至51.75%,盐税收入从1927年至1936年,十年内增加了三倍,而统税是国民政府首创的税目,主要针对工业产品而征收的货物税。

1936年关税、盐税、统税三项合计占其中央财政收入的64.6%,到1937年上升至77.3%。

”[1国]民政府沿袭了北洋军阀的田赋预征制,使得预征范围从几年扩大到几十年。

其二,发行公债也作为国民政府筹措军费的重要手段之一。

官僚资本主义指的是什么意思

官僚资本主义指的是什么意思

官僚资本主义指的是什么意思简介在经济学领域,官僚资本主义是指政府机构与大型企业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的一种经济体制。

这种体制中,政府机构对经济活动发挥重要影响力,而大型企业则受到政府的支持和保护。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常常与社会主义国家相联系,但也可能存在于资本主义国家中。

本文将探讨官僚资本主义的起源、特征以及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起源与历史官僚资本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俄国革命和工业化进程。

在这个时期,随着国家工业化的推进,政府发挥着引导和控制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

政府与大型工业企业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为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苏联经济体系中,官僚资本主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政府通过国家计划经济的方式控制着资源配置和生产活动,并与大型国有企业紧密合作。

政府官员和企业管理者经常互相渗透,官僚体系与资本主义经济逐渐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官僚资本主义体制。

特征与机制官僚资本主义体制有着一些明显的特征和机制。

下面列举了其中的几个重要方面:1. 政府干预:官僚资本主义的核心在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

政府通过法律法规、行政手段和资源分配来引导和规范经济活动。

2. 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在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这些企业通过政府支持和保护获得资源和市场优势,从而在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3. 垄断和特权: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常常存在垄断和特权。

政府与大型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导致资源和市场的集中,从而形成垄断地位和特权。

4. 腐败与权力滥用:官僚资本主义系统容易导致腐败和权力滥用。

由于政府与企业关系紧密,官员和企业管理者之间的腐败现象经常发生。

5. 限制市场机制: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常常通过限制市场机制来实现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

政府对价格、出口入口、投资和外汇等方面进行严格管控。

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官僚资本主义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

下面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影响:1. 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官僚资本主义的体制常常导致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

对民族。官僚。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的认识

对民族。官僚。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的认识

对民族。

官僚。

中国。

国家资本主义的认识浅谈对几种资本主义的认识——民族、官僚、中国、国家资本主义所谓“资本主义”是指资本主导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意义,这种以资本为主体的制度尊重资本和财产为私人所有,任何人都不得非法侵占,私有制是资本主义最重要最主要的内容,没有私有制就不能叫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是要求不同资本对不同资源发挥的各自作用和价值来推动社会发展的。

本文就将探讨四种资本主义,即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中国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

一。

民族资本主义(一)。

概念理解所谓民族资本主义是指近代社会产生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是使用机器进行商品生产的,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者,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获得利润的资本主义。

由于它要求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机器工矿企业,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势力,以推动本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是符合民族利益和历史发展需要的。

民族资本主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土生土长的资本主义,是相对于官僚资本主义而言的。

从经济地位上讲,民族资本是中小资本,而官僚资本是大资本;从对革命的态度来讲,民族资本在政治上具有两面性,在经济上具有二重性。

(二)。

发展过程。

1、产生———19c60-70年代。

洋务运动时代的资本主义2、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1895-1912)。

清末民族资本主义3、“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2-1919)。

北洋政府前期的资本主义4。

发展与挫折———国民政府时期的资本主义(1)国民政府前十年短暂发展(1927-1937)(2)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1937-1945)(3)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陷入绝境(1945-1949)5、改造———过渡时期的资本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6、复活———八、九十年代的国家资本主义与个体私营经济(三)。

深远影响: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政治上,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没收官僚资本

没收官僚资本

第二节没收官僚资本官僚资本指由各级国民党政权及其官吏直接兴办和操纵的经济实体。

它是反动政权的经济支柱,也是帝国主义垄断资本的附庸,不但剥削和压迫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而且损害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帝国主义虽然还没有来得及在陕西直接兴办企业,但它已与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相勾结,形成三位一体,构成了陕西近代历史上最反动的生产关系,成为压在陕西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之一,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没收官僚资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之一。

1949年4月25日发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明确指出:凡属国民党反动政府和大官僚分子所经营的工厂、商店、银行、仓库、船舶、码头、铁路、邮政、电报、电灯、电话、自来水和农场、牧场等,均由人民政府接管。

当时陕西境内的官僚资本企业集中分布在陇海铁路沿线,即西安、咸阳、宝鸡、蔡家坡等地,汉中和渭南也有个别企业。

1949年5月16日西安解放前夕,中共中央西北局批准了中共西安市委《关于接管方针及军事代表工作的决定》,规定了西安等地接管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即在西安和宝鸡组建军事管制委员会,实行军事管制,并负责接管工作。

其他地方则由当地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接管。

在实行接管时,对于国民党政府所属的企业、官僚资本企业及一切属于公用事业性的官僚资本企业,一般采取不打乱原来机构,自上而下地予以整套接管。

接管之后,迅速予以修复清理,恢复生产和业务。

西安市(包括咸阳)于1949年7月完成了接管工作。

随着宝鸡的解放,于1949年9月完成宝鸡(包括蔡家坡)及雍兴实业公司的接管工作。

没收官僚资本的范围主要包括由国民党中央政府和省、县、市政府所经营的企业及国民党大官僚分子所经营的企业。

小官僚和地主所办之工商业或官僚资本企业中的民族资本股份,均不在没收之列。

因此,陕西省所没收的官僚资本企业,主要有:(1)金融方面的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合作金库等设在陕西的分支机构,以及陕西省银行、西安市银行、河南省银行、甘肃省银行、山西铁路分局联合办事处和裕华银行等13家。

第七讲学习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明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七讲学习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明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七讲学习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明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必要性,掌握解放战争的基本历史线索,坚定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信念。

【难点重点】1.为什么中国革命必须把官僚资本作为革命对象?2.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3.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学时安排】2课时一、官僚资本的形成二、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二)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三)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四)第二条战线(五)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三、中国共产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一)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二)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这一讲我们学习解放战争,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进程,实质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斗争。

为什么要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呢?这就要从官僚资本说起。

一、官僚资本的形成官僚资本“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垄断资本”。

它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其发展经历了清政府统治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

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与果夫)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是中国官僚资本的典型形态。

它是直接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发展起来的,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927年国民党全国统治建立以后,官僚资本急剧地膨胀起来。

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地是在金融业方面开始的。

国民党政府通过加入“官股”、改组有关机构等,将原北洋军阀的两大金融支柱即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控制了起来。

随后,又成立了“国家的”中央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

它们被赋予经理国库、发行兑换券、铸发国币、经募内外公债等项特权。

以“四行二局”(二局为邮政储金汇业局和中央信托局)为中心的金融垄断体系,不仅完全主宰了全国的金融业,而且直接操纵着全国的经济。

官僚资本到底是什么

官僚资本到底是什么

“官僚资本”追根溯源一、再探讨官僚资本的必要性官僚资本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个概念,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概念,似乎没有任何研究探讨的必要性。

其实不然,官僚资本到底是什么教材上没有明确的解释,相关的历史教学参考资料也找不到相应的说明。

一提到官僚资本,很多人立刻就能够想到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压制和排挤,所以“四大家族”成了官僚资本的代名词。

把“四大家族”看成官僚资本的代表固然没什么问题,问题是官僚资本主义到底是什么呢?除了四大家族企业还有别的官僚资本吗?每个老师都对这一概念有自己的理解,有的看法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有的老师认为除了四大家族企业外,晚清的洋务企业也应该是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另外一些人则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洋务企业连资本主义企业都算不上,更不用说官僚资本了。

作为一个一线高中历史教师经常会面临学生刨根问底式的发问,他们共同的特点一定要有一个准确的、统一的、标准的答案(当然这是应对高考的需要)。

为了彻底搞清楚这一概念,我深入地查阅了相关的资料,终于弄清楚了官僚资本的来龙去脉。

在这里把我查阅的相关情况作一阐述以期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当然总结的也只是我个人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理解,未必完全是正确,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海涵,批评指正。

二、官僚资本演变历程从官僚资本的演变历程来看,明显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20世纪20年代官僚资本这一概念的出现到抗日战争胜利。

官僚资本一词最早提出者是瞿秋白,他在《论中国之资产阶级的发展》一文中,首次使用了“官僚资本”一词。

在这一文中,他把洋务派经办的官办企业和官商合办企业都看作是官僚资本。

1936 年 , 著名历史学者吕振羽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一书中,将清政府创办的所有企业统称为官僚资本。

所以这一阶段的官僚资本主要是指清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官办企业,也就是国家资本。

第二阶段是从抗战胜利到文革结束。

抗战时期,随着国民党官僚政治的日益腐化,政府内部分主管财经事务大权的官员利用手中所掌握的权力假公济私,大发国难财战争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官僚资本主义
19世纪后期清政府洋务派大官僚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开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是中国官僚资本的雏形。

以后北洋政府由外债支持建立的一些官办企业也构成官僚资本的一部分。

1936年以后,近现代历史文献中使用的官僚资本一词,主要是指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力量,通过发行公债、苛捐杂税、商业投机、通货膨胀等手段巧取豪夺而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工商企业。

在抗日战争时期,四大家族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和战时经济统制手段大发横财,进而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

到1949年,官僚资本大约占有全国工矿和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80%,垄断全国钢铁产量的90%,煤产量的33%,发电量的67%,并拥有全国最大的银行和十几个垄断性贸易公司。

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是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它的官僚资本除具有垄断资本主义的一般特征外,又具有买办的封建的特征。

它的存在和发展,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的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因而是一种反动的生产关系,是中国人民在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对象。

另一方面,官僚资本本身又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社会化大生产,它集中了一定的现代化设备和科技力量。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人民政府在全部没收官僚资本的基础上,直接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总目的,从理论上讲,是发展经济以“改善民生”,从而实现三民主义。

在当时开展此运动的具体目的是为了“自救救国”。

开展此运动的目标是为了“尽人力,辟地利,均供求,畅流通,以谋国民经济之健全发展”。

即在积极方面:(一)增加生产总量,解决生活需要。

(二)增加工作机会,解决失业问题。

(三)增加输出产品,借谋贸易平衡。

(四)保障投资安全,鼓励生产活动。

在消极方面,要解除阻碍生产发展之外因、内因、货物流通之障碍及妨碍生产建设之心理因素。

要正确评价这场运动,首先要弄清发起这场运动的主观原因及客观效果。

如上所述,这场运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自救救国”,这在当时国内经济残破,外则日寇侵逼,中日矛盾日益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历史背景下,的确有其积极意义。

首先,它发展了国民经济,增加了国民收入。

据刘大钧《国民所得》一书估计,国民生产毛值,1934至1936年分别为213、237、259亿元。

其次,经济建设中的许多项目,都是直接为战争做准备的。

国民党五大通过的《请积极发展民营重工业以充实国力案》指出,从事经济建设,迅速完成重工业,其目的是“使战时工业能以动员,以供临时需要”。

这次大会通过的《请兴筑滇省通江通海通缅铁道以应国防需要而辟经济泉源案》中更明确指出,在此“中日战祸一触即发之秋,沿江沿海随时有被封锁之虞。

交通系国防至巨,为适应国防需要……确有及时兴筑通江通海通缅铁道之必要”。

资源委员会所办各厂矿,也主要是为国防做准备,厂矿的分布均远离海口。

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都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

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这完全是出于国防的考虑。

即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资源委员会致力于资本需要量大、资金周转慢、盈利少、风险大,而为一般民族资本家所不愿问津的重工业及国防工业,大量投资于西北、西南等内地落后省份,这对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不合理产业结构和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的极不平衡的产业布局都起了积极作用。

这场经济建设运动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巨大作用。

例如浙赣线通车后,“东西战场之军队辎重,得随军事形势之转移,自由行动。

”徐州会战时,将南方军队调至江北,徐州沦陷后,又调回南方保卫武汉……除军运之外,该路对沦陷区各路机车车辆之撤退,工商物资之疏散,难民之迁移后方等抗日事宜,俱尽最大之努力。

经济动员运动可见,这场经济建设运动的作用已不仅是发展了国民经济,增加了国民收入,而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场战前的经济动员运动。

因为“在当时国际形势之下,我们不能打出鲜明的准备战时经济体制的旗子,只有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为战时全国经济总动员的准备”。

这场经济建设运动,是一场由政府号召并组织的、动员各界人士参加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

在运动中,不仅注意生产本身的发展,同时也注意了生产意识、劳动观念的宣传及理论的研究。

因此,它是一场较为全面、较为彻底的经济建设运动。

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一切是符合中华民族利益和人民愿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