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寡糖的研究与应用

合集下载

甘露寡糖(mos)对犊牛腹泻及生长性能的影响

甘露寡糖(mos)对犊牛腹泻及生长性能的影响

甘露寡糖(mos)对犊牛腹泻及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36头5日龄荷斯坦杂交犊牛,在日粮中添加甘露寡糖(mos),考察其对生长性能及腹泻率的影响。

试验分两个处理组即对照组和mos组,各l8头,mos组mos添加量为4g/头.天。

试验测定日增重(adg),干物质(分米)、总可消化养分(tdn)以及粗蛋白(cp)的采食量及饲料转化效率,粪便评分,粪中大肠杆菌数和饲料报酬。

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添加mos后,日增重、采食量以及饲料转化效率均显著提高(plt;0.0l);通过粪便评分和粪中大肠杆菌数综合评定的腹泻率显著降低,饲料报酬也显著降低(plt;0.0l)。

结果表明:在犊牛日粮中添加mos能够减少犊牛腹泻,改善生长性能,降低饲料报酬。

甘露寡糖(mos)的作用犊牛出生后的2~3个月,其健康状况以及生长速度影响整个生长阶段的经济效益。

由于犊牛早期营养非常关键,许多饲料添加剂应用到犊牛日粮中以获得理想的效果,而益生元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益生元作为一种不可被消化的食品成分,通过选择性的刺激一种或少数种菌落中的细菌的生长与活性而对寄主产生有益的影响,从而改善寄主健康。

益生元不被消化道前段消化和吸收,能够选择性地刺激有益菌群的生长(roberfroid等,l998)。

寡糖属于益生元,常见的是甘露寡糖(mos)和果寡糖(fos),这些营养物质可以添加到犊牛代乳料和开食料中加以利用。

酵母经过水解、分离以及喷雾干燥生产工艺可获得mos。

酵母细胞表层的甘露聚糖是整个酵母或酵母细胞壁的主要抗原物质。

mos能够结合在某些菌属表面的甘聚糖结合蛋白上,通过干扰肠上皮细胞表面上的碳水化合物受体,阻止有害菌的定植,从而优化肠道中的微生物菌群。

本试验主要研究在犊牛日粮中添加mos,研究其对生长性能及饲料报酬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试验设计试验选用36头5日龄荷斯坦杂交犊牛,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即对照组和mos组,试验持续饲喂至2月龄。

犊牛出生后即断奶,mos组犊牛每天额外饲喂4g。

甘露寡糖可行性研究报告

甘露寡糖可行性研究报告

酶法生产100吨甘露寡糖项目初步可行性报告(草稿)该报告并非官方文件,其中内容仅供参考。

2001年7月前言随着糖链生物学功能的揭示与认识,糖生物学正成为一个新的科学前沿。

继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之后,糖工程已成为最引人注目的新生物技术学科。

寡糖作为新的生理活性物质,在疾病诊断与防治、营养与保健、植物生长及抗病、畜牧养殖等方面的应用倍受关注,在国际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利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糖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并涉及医学、化学、工程等学科,应用于食品、医药、饲料、农业各领域的重要产业。

寡糖的开发开辟了许多新的工业应用领域,正使我们在农业、健康、环境等领域的活动能力发生革命。

1998年全球的寡糖产量已达13万吨,创造了300亿美元的功能食品市场,100亿美元的功能饲料市场,而寡糖药物更展现了无限商机,寡糖农药、寡糖肥料同样引人注目。

寡糖已是全球生物技术产业中突出的亮点。

我国具有寡糖产业发展的特色与资源优势,以及在健康、农业、环境等领域压力需求的背景,寡糖将很快在我国形成新的明星产业。

甘露寡糖原料资源丰富,功能优异,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医药、饲料等领域,在寡糖产业中将起到示范作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甘露寡糖项目为: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1999年中国科学院发明奖、2000年国家技术发明奖。

已经完成工业化生产试验、开发了新产品,取得了保健食品证书,并启动了系列产品开发计划。

一.目的意义糖、脂类、蛋白质和核酸是构成有机生物体的四大类化合物。

其中糖是一类主要由C、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泛,含量最丰富,参与各种生理活动,有着的广谱的化学结构和生物功能。

在结构上,糖是由单糖分子组成的长链。

若只有一个单糖分子,称之为单糖;若有两个单糖分子,称之为二糖;若有2-10个单糖分子,称之为寡糖;若有更多的分子,称之为多糖。

新型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甘露寡糖二酸

新型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甘露寡糖二酸

新型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甘露寡糖二酸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作为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目前,尽管已经有一些药物被批准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但这些药物在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程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研发新型、有效的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成为了当前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global aging trend, Alzheimer's Disease (AD), as a chronic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health problem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mainly include memory impairment, aphasia, loss of use, loss of recognition, impairment of visual and spatial skills, executive dysfunction, and personality and behavioral changes,which seriously affect the patient's daily life and social function. At present, although some drugs have been approved for the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these drugs still have certain limitations in alleviating symptoms and delaying disease progression.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d effective anti Alzheimer's disease drugs has become a hot and difficult topic in current medical research.近年来,甘露寡糖二酸(Mannosylglycerate,MG)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其在抗阿尔茨海默病方面的潜在作用逐渐受到了关注。

酵母葡聚糖,低聚甘露糖,甘露寡糖

酵母葡聚糖,低聚甘露糖,甘露寡糖

酵母葡聚糖、低聚甘露糖和甘露寡糖,这三种在生物化学和营养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都是多糖类物质,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功能。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对这三种物质进行深度评估,并探讨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意义。

1. 酵母葡聚糖酵母葡聚糖是一种由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多糖,是酵母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

酵母葡聚糖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细胞壁的形成与稳定性维护、免疫系统的调节等。

酵母葡聚糖还被广泛用于保健品和医药领域,具有调节血糖、改善肠道菌裙、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2. 低聚甘露糖低聚甘露糖是由甘露糖分子经β-1,6-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多糖,与酵母葡聚糖不同,低聚甘露糖在酵母细胞壁中所占比例较小。

然而,低聚甘露糖在免疫调节、抗氧化、肠道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低聚甘露糖可以调节肠道菌裙、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对预防和改善肠道疾病具有积极作用。

3. 甘露寡糖甘露寡糖是由甘露糖分子经β-1,3-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多糖,在酵母细胞壁中所占比例较小,但在植物细胞壁中占有重要地位。

甘露寡糖具有调节免疫力、抗菌、抗炎等生理功能,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甘露寡糖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具有调节肠道菌裙、增强免疫力、抗肿瘤等功效。

酵母葡聚糖、低聚甘露糖和甘露寡糖在生物体内都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应用前景。

它们不仅是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和应用前景的多糖物质。

在今后的研究和应用中,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其生理功能和作用机制,以推动其在医药、保健品、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和开发。

对于我个人而言,对于酵母葡聚糖、低聚甘露糖和甘露寡糖的了解,让我对生物化学和生物营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多糖物质将在医药、保健品、食品等领域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更多的改善和提高。

至此,本文对酵母葡聚糖、低聚甘露糖和甘露寡糖进行了深度评估,并探讨了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意义。

甘露寡糖

甘露寡糖

甘露寡糖摘要甘露寡糖又称为甘露低聚糖,是从酵母培养细胞壁中提取的一类新型抗原活性物质,广泛存在于魔芋粉、瓜儿豆胶、田菁胶及多种微生物细胞壁内。

由于它不仅具有低热、稳定、安全无毒等良好的理化性质,还具有保护肠道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国外已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广泛用于饲料工业。

简介与β-葡聚糖为同一工艺开发的一种新的产品,其来源于新鲜的食品啤酒酵母。

它是一种多糖,主要化学结构β-1,3葡聚糖和β-1,6葡聚糖,其中前者具有抗肿瘤性质,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人体自然免疫力。

特点1. 优良免疫激活剂2. 强大的自由基清除剂3. 激活巨噬细胞、噬中性细胞等清除由辐射造成细胞分解碎片4. 能够使巨噬细胞辨别和破坏变异细胞5. 协助受损组织如淋巴组织细胞加速恢复产生细胞素(IL-1)6. 促使包括抗生素,抗真菌,抗寄生药在内的其他药物更好地发挥效用7. 减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肪,提高高密度脂肪,减少高血脂的发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Pillemer博士首次发现并报道酵母细胞壁中有一种物质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之后,经过图伦大学Diluzio博士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酵母细胞壁中提高免疫力的物质是一种多糖——甘露寡糖,并从面包酵母中分离出这种物质。

β-葡聚糖的活性结构是由葡萄糖单位组成的多聚糖,它们大多数通过β-1,3结合,这是葡萄糖链连接的方式。

它能够活化巨噬细胞、嗜中性白血球等,因此能提高白细胞素、细胞分裂素和特殊抗体的含量,全面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

那么,机体就有更多的准备去抵抗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β-葡聚糖能使受伤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因子(IL-1)的能力迅速恢复正常,有效调节机体免疫机能。

大量实验表明,β-葡聚糖可促进体内IgM抗体的产生,以提高体液的免疫能力。

这种葡聚糖活化的细胞会激发宿主非专一性防御机制,故应用在肿瘤、感染病和治疗创伤方面深受瞩目。

经特殊步骤萃取且不含内毒素的β-1,3-葡聚糖在美国FDA已认定是一种安全的物质,可添加在一般食品,许多报导显示老鼠口服酵母β-1,3-葡聚糖,可增加强腹膜细胞抗菌之吞噬作用。

酵母甘露寡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养猪中的应用

酵母甘露寡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养猪中的应用
值 ,抑制 了对酸度敏感 的大肠杆 菌 、沙 门氏菌等有 害菌 的生 长, 促进 了双歧 杆菌等有 益菌的生长 。体外试验 表 明 , 乳酸杆 菌 、双歧 杆菌等代谢 产生 的高分 子产物—— 细菌素类 物质对 病源菌有 抑制作用 , 可抑制革 兰 氏阳性 和阴性病原 菌 的生 长。 通 过磷壁 酸与肠粘膜上皮 细胞 的相互 作用密 切结合 ,与其 它
近年来 ,随着 人们对滥用抗 生素作为 生长促进剂 对环境 状芽抱 杆菌) 表面或绒 毛上存在外 源凝集素 , 细胞 这种 类丁质
和人类健 康带来极 大危害的认识不 断深入 ,限制其使用 逐渐 结构能够识别 和结合 肠道细胞壁上 的特异性受体 ,当病原菌
提上 日程 , 寻求 新的替代 品也 日益迫切 。 而 酵母细胞壁 多糖凭 通过受体与肠道上皮 结合 后会在肠壁上 大量繁殖 ,导 致疾 病 借 其天 然高 效 、 污染 、 耐药性 等诸 多优点 , 提 高动物 的 的发 生 。研究表 明甘露寡糖具 有上述特异性 受体相类似 的结 无 无 在 免 疫力 、增强抗 感染能力 和调 节动物 消化 道微生 态环境 等方 构 , 因此可 以与病 原菌细胞表面外源凝 集素有效结合 , 了 抑制 面得到广大 养殖户 的关 注和认可 。 病原 菌与动物肠道上皮 的结合 ,对 病原菌在 肠壁上 的定殖 起 酵母 细胞壁 的结构类 似于三 明治 , 外层 为甘露聚糖 , 内层 到一 定阻断作用 , 效维护肠道健康 。 有 由于甘露寡糖 的特殊 结
菌、 条件致 病菌 的定 植和入侵 , 使其被竞 争性地 排出体外 。故 甘露 寡糖能够 促进肠道菌 群区系优化 ,增强动物 对外源性 致 病菌 的抵抗 能力 。 12抢 占结合位 点、 除病 原茵 I 排
o gsl oacai , S不 i d 还能 吸 附病 定植粘 附在宿主肠道上皮细胞上 才会导致宿 主生病 ,否则 即

甘露寡糖的生理功能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甘露寡糖的生理功能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L h a Z a gS i i i Xu u h n hl e Ab t a t s r c :Mamo e—oi o a c ai e sa n w tp ffe d i v s I c n ih btt e r - r s l s c h r s i e y e o e d a dt e . t a n i i h e g d i
促进剂的作用。大量研究表 明, 甘露寡糖在改善饲料品质、 高仔猪、 提 家禽和幼龄反 刍动物 的日 增重及饲料转化率、 降低死亡率、 增强动物免疫力等方面有明显作用, 并能在较大程度
上 取代 抗 生素。
关键 词 : 露寡 糖 ;生理功 能 ; 物生产 甘 动
Th h so o ia u ci n o a n s - i o a c a i e e P y i lg c lF n t fM n o e—Ol s c h rd o g a d i p ia in i i a r d ci n n t Ap l t n An m lP o u t s c o o
而引起 了公众的争议 , 至今仍激烈进行。随着人 们认识 的不断深人 , 对食品和环境质量的要求不 断提高, 对抗生素带来的弊端有 了越来越深刻的
认识: 如破坏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 , 产生耐药菌 株, 药物残留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 破坏生态环境 引起生态污染等。世界范围内, 抗生素的使用越 来越受到限制 。特别是近些年 , 人类对动物食品 安全性的关注程度 日益提高 , 提倡绿色食 品、 生 态畜牧业 , 对禁止在饲料 中添加抗生素及其他药 物、 激素 的 呼声更 加 高 涨 。许 多 国家 和地 区 ( 如 欧盟) 相继颁布了法令 , 禁止或限制某些抗生素
自 D m g ( 95 发 明磺胺类药 物, hi o ak 13 ) Ca n 等(90 证实青霉素可 以作为一种有效 的化学 14 ) 治疗 药 物 以来 , 菌药物 的研 究 、 选 、 抗 筛 合成 及应 用迅速发展 , 进入“ 抗生素时代” 90年美 国 。15 食 品与药 物管 理局 ( D 首 次 批准 抗 生 素用 作 F A) 饲料 添加剂 后 , 世界各 国相继 进行抗 生素 的饲 喂 试验 , 并用 于 生产 。近 几 十 年里 , 用抗 生 素 应 饲 用于饲料中, 极显著地提高了动物生产的效率 , 为人类提供 了大量而经济的畜禽产品。但在其 应用不久后的 2 世纪 5 0 0年代中期 , 就因畜产品 的残留和耐药性菌株的产生及耐药 因子 的传递 可能对人体健康及人 、 畜疾病治疗产生有害影响

甘露寡糖对动物肠道环境及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甘露寡糖对动物肠道环境及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 形 成微 生态 竞 争 优 势 , 接 抑 制 外 源 菌 和 肠 内 固 有 腐 败 菌 直
多学者 的研究表明 , 寡聚糖最有希望成 为抗生素替代品之一 ,
甘露寡糖 ( a ns l oac ai s M S 便 是众多寡 聚糖 中 m n oeoi sch r e , O ) g d
题 。在 此 背 景 下 , 多 国家 纷 纷 加 大 了对 药 物 饲 料 添加 剂 的 很
限制甚至禁止使用。因而研制 能改善畜禽健康 、 高生产性 提
能 、 污 染 、 全 无 毒 的饲 料 添 加 剂 已成 为 一 个 开发 热 点 。众 无 安
衡, 同时调节机体免疫机 能, 而达到促生长与增强抗病力的 进 营养作用 J uud等的体外试验 发现 ,0 的鼠伤寒沙 门 。D gl 8% 菌 、7 6 %的肠炎沙 门菌 和 6 % 的大肠 杆 菌可 与甘 露寡 糖结 5 合。Oe 等 的试验证明 , fk 甘露寡糖 可抑制大肠杆 菌与人黏膜 细胞 的黏 附, 可抑 制沙 门菌 与 鼠小肠上皮 细胞的黏附 。甘 还 露寡糖能选择性地促进动 物肠道 中有益 菌 ( 双歧 杆菌 等 ) 如 大量增殖 , 而双歧杆 菌和乳酸杆菌 等有益菌 可将 肠道 中的可 发酵糖转变为 醋酸和乳酸 , 降低肠道 p H值 , 有益菌在肠道 使
酶 打 断 的 化学 键 , 小肠 几乎 不 被 消 化 利 用 , 进 入 消化 道后 在 而 段 被 浓 缩 , 为 动 物 消 化 道后 段 菌 群 选 择 性 发 酵 利 用 , 有机 并 以 酸 、 H 、O 、 的形 式 释 放 或 参 与 代 谢 , 供 能 量 。 尹 小 C C H 提
的代表 。甘露寡糖是低聚糖 的一种 , 聚糖是 由 2~1 低 O个单 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的直链 或支链 的一类糖 , 学性 质稳 化 定, 不被动物 消化也不能被有害菌利用 , 只能被消化道有益菌 群如双歧杆菌和乳酸菌利用 , 通过优化肠 道微生物 生态区系 对 宿 主 起 有 益 的保 健 功 能 … , 善 肠 道 微 生 物 组 成 、 成 以 改 形 双歧杆 菌和乳酸杆菌为优势菌的肠道菌丛 , 抑制病原菌 , 广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露寡糖的研究与应用贺丹艳1 罗永发21.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2. 广州博仕奥集团1 甘露寡糖的结构及理化性质甘露寡糖(MOS)又称甘露低聚糖或葡甘露寡聚糖,是寡糖的一类。

MOS是由几个甘露糖分子或甘露糖与葡萄糖通过α-1,2、α-1,3和α-1,6 糖苷键组成的寡聚糖。

一般在生理pH 和通常饲料加工条件下较为稳定,易溶于水和其他极性溶剂。

当溶液中加入有机溶剂时会使其沉淀或结晶,甜度低于蔗糖。

它的黏度随温度上升而逐渐下降,冷却后又回升。

当pH 为1.5~3时,黏度迅速上升;pH 为3~9时,黏度较为稳定。

此外,有些MOS,如:魔芋葡甘露寡糖还有独特的凝胶性能,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热可逆凝胶和热不可逆凝胶。

MOS性质稳定,能承受饲料加工制粒的高温处理,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不被破坏。

2 MOS的来源和酶解法在MOS生产中的应用2.1 MOS的来源MOS主要是通过采用化学或生物方法降解MOS得到的。

MOS广泛存在于魔芋粉、瓜儿豆胶、田箐胶及多种微生物的细胞壁内。

目前,商品用MOS主要通过酶解法进行生产,是从富含MOS的酵母细胞壁中通过发酵法提取出来的葡甘露聚糖蛋白复合体,饲料用MOS也可来源于酵母细胞提取物。

目前提出了60多种不同的甘露糖蛋白复合物,而作为饲料添加剂用的MOS多为二糖、三糖、四糖的混合物(赵蕾等,2007)。

2.2 酶解法在MOS生产中的应用MOS类物质是自然界中半纤维素的第2大组分,在饲料原料中分布广泛,对畜禽是1种抗营养因子。

目前实验室及生产中获得葡甘露寡糖的方法有:1)从天然原料中提取。

2)利用转移酶和水解酶催化的糖基转移反应合成。

3)天然多糖的酶水解。

4)天然多糖的酸水解。

5)人工化学合成。

工业上主要还是采用酶转移法或酶水解法来生产低聚糖。

杨文傅等(1996)从生产角度出发,探索了利用β-甘露寡聚糖酶水解一些植物胶生产甘露寡聚糖的条件,为工业酶法制取MOS提供了基础工艺参数。

李剑芳等(2007)利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LW-1 生产的高活力β-甘露聚糖酶对魔芋胶进行酶解,同时设计和试验了一种独特的魔芋胶酶解工艺,将魔芋胶质量浓度从10~30 g/L提高至150 g/L,从而可实现工业化规模酶水解法生产魔芋葡甘露寡糖。

王绍云(2009)以魔芋粉为原料,利用中性β-甘露聚糖酶酶解魔芋制备葡甘露寡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3.4 h、反应温度41 ℃、反应pH 7.1及E/S(酶底比)为0.49。

石波等(2009)采用由北京博仕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酶活≥20 万U/g的内切型中性β-甘露聚糖酶对棕榈粕进行酶解,得到以聚合度二、三、四、五为主的MOS。

3 MOS的生理功能3.1 对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影响动物胃肠道非免疫防御系统主要为内源性微生物菌群。

内源性微生物菌群又分为有益微生物菌群(如双歧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和有害微生物菌群(如大肠杆菌属和葡萄杆菌属)。

寡糖类物质被认为是重要的肠道功能调节剂,对肠道内有害菌及有益菌都有可能产生影响。

岳文斌等(2002)收稿日期:2010-04-12通信作者:贺丹艳试验结果表明:MOS可显著降低盲肠和结肠大肠杆菌质量浓度;同时显著提高盲肠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质量浓度,但对结肠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影响不显著。

赵晓静(2007)等也指出,添加0.1 % Bio-Mos可改善犊牛粪便微生态菌群, 减少腹泻率,促进犊牛健康生长。

3.1.1 对有害菌的识别、黏附和排除作用动物消化道内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沙门菌、霍乱菌、梭状芽孢杆菌和真细菌) 细胞表面或绒毛上具有类丁质结构(外源凝集素),它能识别动物肠壁细胞上的“特异糖类”受体并与之结合,这种结合是各种外源细菌致病的先决条件和触发因子。

而MOS与病原菌在肠壁上的受体具有相似的结构, 它与病原菌表面的类丁质也有很强的结合力, 可竞争性地与病原菌结合,使其无法附植在肠壁上,由于MOS不被消化酶降解,它们携带附着的病菌通过肠道,使得细菌得不到生长所需的养分而失去致病能力。

潘淑媛等(1999)发现,加入甲基α-D-甘露糖苷,可使已黏附在黏膜细胞上的大肠杆菌部分解离,这可能是由于甘露糖可结合到菌毛的亲水基团上,进一步增加菌毛亲水性,促使其脱落。

3.1.2 对有益菌的营养促生长作用畜禽体内缺乏降解MOS的酶类,所以,MOS 不被动物本身利用,只被有益菌,如: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等选择性地利用(孔涛,2006)。

MOS被有益菌消化分解后, 肠道丙酸和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明显增加(Zdunczyk.Z等,2004),降低了肠道内的pH,通过竞争性排斥作用,抑制了对酸度敏感的大肠杆菌、沙门菌和产气荚膜菌等有害菌的生长(Zdunczyk Z等,2005;Spring P等,2000),促进了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生长。

Raibaund等(1992) 阐述了竞争性排斥作用(CE)的机制,机体CE的能力与有益菌和有害菌的比例高度相关,即有益菌的量多时CE能力强,有害菌的量多时CE能力弱。

多数寡糖对宿主的保健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有益菌的生长来实现,这一点在果寡糖上得到充分的证实。

因为不同肠段有益菌群增殖的无规律性使得尚难以下定论,所以,MOS是否也具有这种功能还未完全明确(黄俊文等,2005)。

3.1.3 对肠道结构的影响小肠绒毛是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黏膜上皮绒毛长度变短,隐窝深度增加意味着肠道黏膜上皮绒毛萎缩,吸收能力下降。

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大,说明肠内面积较大,消化吸收能力较强,而绒毛长度增加也说明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面积增加,吸收能力增强。

高启禹等(2006)发现,添加MOS显著增强了大鼠结肠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使结肠功能得到提高。

有研究表明:MOS和有机锌联合使用显著降低了隐窝深度,提高了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增强。

3.2 调节免疫防御机制MOS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能够刺激机体免疫应答,而且作为外源抗原(如某些毒素、病毒和真菌细胞)的佐剂,与其表面结合,减缓抗原的吸收,增加抗原的效价,从而增强动物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

叶成远(1999) 指出,酵母细胞壁具有很强的抗原激活特性,此特性也正是MOS 在动物体内生理功能的体现之一。

Gabriela Gómez Verduzco(2009)研究表明:在新生动物的食物中添加酵母细胞壁,可提高抗球虫感染的免疫应答。

MOS与疫苗一起使用时,可延缓疫苗的吸收时间并提高其效用。

有关脂多糖( LPS) 线性MOS侧链的强烈助剂活性,目前已得到广泛的认可。

另外,Janeway(1993)的研究认为:MOS可刺激肝分泌甘露糖结合蛋白。

甘露糖结合蛋白是钙依赖型凝集素,主要通过识别结合甘露糖,在动物免疫脆弱期,激活补体系统发挥调理和天然抗感染免疫的功能。

3.3 吸附霉菌毒素MOS可通过物理吸附或直接结合霉菌毒素,消除和减弱霉菌毒素的毒害作用,提高饲料利用率。

Raju (1998) 模拟肉鸡消化道体外试验结果表明:MOS对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的结合率分别为82.51 %、51.6 %和26.4 %,其中对黄曲霉毒素的结合能力主要取决于pH、毒素的质量浓度及MOS的剂量。

4 MOS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4.1 MOS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目前,MO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仔猪阶段,尤其是断奶阶段。

仔猪因受补料及断奶引起营养应激和环境应激等的影响,肠道菌群平衡易受到破坏。

试验结果表明:MOS在仔猪体内具有吸附肠道病原菌和发挥免疫调节的双重功效。

周红丽等(2002) 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Bio-MOS对仔猪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肉比(F/G)、平均日增质量(ADG)和腹泻率都有所改善,其中对ADG和腹泻率的影响大于对ADFI和F/ G的影响。

邹志恒等(2004)报道,在基础日粮中按不同配比同时添加果寡糖和MOS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仔猪的日增质量,明显降低仔猪的饲料转化率及仔猪腹泻率,可在较大程度上替代抗生素,以添加0.3 %果寡糖+ 0.15 % MOS 或0.45 %果寡糖+0.1 % MOS的效果最佳。

但李同洲(1998)指出,在仔猪日粮中添加3 g/kg MOS,减少了仔猪日增质量,降低了饲料报酬,增加了腹泻率。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仔猪饲料中添加MOS,其日增质量在保育期的早期(即7~14日龄)效果较好,超过20 kg 的生长猪,由于其消化机能和免疫机能已经较完善,使用MOS后无明显差异,但仍有提高猪生产性能的趋势。

MOS针对生长猪和育肥猪的研究较少,在为数不多的研究中,MOS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但金加明等(2005)研究表明:在育肥猪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和半乳甘露寡糖,可提高育肥猪日增质量,降低料重比,增强抗病力,以添加0.2 %酵母培养物和0.05 %半乳甘露寡糖为最佳添加水平组合。

王彬等(2006)也曾报道,猪育肥期基础日粮添加0.11 %的半乳甘露寡糖与添加50 mg/kg 金霉素相比,可以降低背膘厚和皮厚,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减少眼肌中吲哚的含量,提高系水力和瘦肉率,对肉质和风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另外,也有报道称MOS对母猪生产性能有一定影响。

陈立祥等(2007)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不添加半乳甘露寡糖(GMOS)的处理组,添加0.15 % GMOS 能显著提高乳中白介素-6、皮质醇和生长激素,增加母猪泌乳量(P=0.07)和乳蛋白含量(P=0.06)。

相对于低营养组,高营养水平组能显著提高乳蛋白含量。

王彬等(2006)报道,当母猪饲粮营养水平相同时,添加MOS组与未添加组相比,可显著提高母猪的泌乳量和降低料乳比,对内分泌机能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4.2 MOS对家禽生产性能的影响诸多研究表明:家禽饲粮中添加适量MOS可对某一生长阶段的生产性能有一定影响。

国内外关于MOS在禽类饲粮中的应用效果却不尽一致。

孟岩等(2007)指出,添加0.3 % MOS可显著提高肉鸡试验后期(4~5周龄) 和整个试验期(0~5周龄) 的增质量,降低试验前期(0~3周龄)的料肉比,并可改善肠黏膜的形态,增大小肠吸收面积。

臧素敏等(2005)在樱桃谷鸭日粮中分别添加0.05 %、0.1 %、0.2 %和0.4 %的MOS,结果表明:添加0.1 %的MOS效果最好,可使肉鸭期末体质量提高5.96 %,平均日增质量提高6.65 %,干物质、粗灰分和粗蛋白的利用率分别提高9.21 %、22.09 %和10.64 %,盲肠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升高,大肠杆菌和pH 显著降低。

薛军等(2008)报道,在肉鹑35 日龄以前饲料中添加MOS对促进生长效果显著,添加1 %的MOS对肉鹌鹑饲养效果最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