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大题

?加书签跳至底部医学影像学大题本文由michealm4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1. 食管静脉曲张的影像学表现。 答:依据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将其分为:轻、中、重三度,三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①轻度: 食管静脉曲张发生于食管下段, 表现为粘膜皱襞稍增宽或略为迂曲。 管壁收缩自如, 钡剂通过顺利,管壁边缘呈锯齿状。②中度:典型表现为食管中下段的粘膜皱襞明显增宽、 迂曲, 呈蚯蚓状或串珠状充盈缺损, 管壁边缘不规则。管壁略增宽, 钡剂通过稍慢。 ③重度: 病变加重,病变也逐渐向上发展,累及食道全长。上述表现则更为明显,并因为肌层退化而 出现食管张力降低,管腔扩张,蠕动减弱,钡剂排空延迟。 2. 胃溃疡的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
答:胃溃疡的直接征象:龛影。龛影多见于小弯,切线位呈乳头状、锥状或其他形状; 正面观察,如果龛影内充满造影剂,则为一类圆形钡斑,如果龛影内的造影剂流出,则表现 为一个园环状影。龛影边缘光滑整齐,底部平整或稍不平。龛影口部常有一圈粘膜水肿所造 成的透明带。这种粘膜水肿带是良性溃疡的特征,依其范围而有不同的表现:①粘膜线:横 贯龛影口部一第宽 1-2mm 的光没整齐的透明线;②项圈征:龛影口部的透明带宽 0.5-1cm, 象一个项圈;③狭颈征:龛影口部明显狭小,如一狭长的颈。慢性溃疡周围的瘢痕收缩,造 成粘膜皱襞均匀性纠集。 这种皱襞如车轮状向龛影口部集中且到达口部边缘并逐渐变窄, 是 良性溃疡又一特征。 间接征象:①痉挛性改变,表现为胃壁上的凹陷(又称切迹) ,小弯龛影,在大弯的相 对处出现深的痉挛切迹,犹如一个手指指向龛影。胃窦痉挛或幽门痉挛也很常见;②分泌增 加,使钡剂不易附着于胃壁,液体多时在胃内形成液面;③胃蠕动增强或减弱,张力增高或 减低,排空加速或减慢。 3. 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
答:见下表: 胃良性溃疡与恶性溃疡的 X 线鉴别诊断 良 性 溃 疡 龛影形状 龛影位置 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整齐 突出于胃轮廓外 恶 性 溃 肠 不规则,扁平,有多个尖角 位于轮廓之内 指压迹样充盈缺损, 有不规则环提, 皱襞中断、破坏
龛影周围和口部 粘膜水肿表现如粘膜线、 项圈 征、狭颈征等。粘膜皱臂向龛影 集中直达龛口 附近胃壁 柔软,有蠕动波
僵硬,峭直,蠕动消失。
4. 结肠癌的影像学表现。 X 线钡灌肠表现:①肠腔内充盈缺损,轮廓不规则,粘膜皱襞破坏消失。病变多发生在 肠壁一侧,该处肠壁僵硬平直、结肠袋消失,当病变发展至

肠壁一周,则呈: “苹果核样” 。 ②肠管狭窄,肿瘤沿肠壁环状侵润生长,引起肠壁增厚,肠腔狭窄,边缘不规则,易造成梗 阻。③较大龛影,位于肠腔内,直径 1.5cm 以上,沿肠壁长轴生长,类似溃疡型胃癌,也有 “半月征”存在。 CT、MR 表现:发现结肠走行区内软组织肿块影,肠壁增厚,管腔狭窄。静脉注射造 影剂病变增强。可发现周围淋巴线肿大。 5. 肝细胞癌的 CT 表现 平扫:呈低密度占位性病变,中心坏死部分密度更低,结节型,肿瘤边缘可见低密度环 为被膜,完整或不完整;巨块型周围常有子灶。 增强扫描:从肿瘤与正常肝不同的血液动力学特点,加以理解,这也是肝细胞癌与其他肿瘤 鉴别诊断的要点。 正常肝脏血供 75-80%来于门静脉, HCC90%以上由肝动脉供血, 而 增强 CT 多期扫描可体 现其特点。即动脉期出现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对比剂退出又呈低密度。此时被膜可呈环形强 化。 6. 肝血管瘤的 CT 表现 平扫:低密度占位性病变,密度均匀,边缘清楚。 增强扫描:肿瘤之血液动力学特点,为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 动脉期:肿瘤边缘呈斑点状、团片状、环状强化,密度近似于主动脉,之后造影剂向中 心填充;延迟扫描,病灶变小,至完全填完,与肝实质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 7. 肝血管瘤的 MRI 表现 肿瘤边缘清楚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T1WI 为均匀低信号,T2WI 为很亮的高信号,采用 多回波 SE 序列可见随 TE 延长,信号逐渐增高,可达到与胆汁信号相同。形成“灯泡征” , 为特异征象。 8. 肝转移瘤的 CT 表现 平扫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类圆形低密度结节,边缘清楚。中心坏死表现为更低密度区。 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境界清楚, 边缘强化而密度升高。 因原发癌血供等特点不同, 其表现不同。 呼吸系统影像检查方法的优选
答:X 线检查:常用于筛查呼吸系统疾病; DSA:肺内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咯血判断出血部位及止血治疗,肺癌灌注化疗; CT:常用检查方法; MRI:判断胸部大血管情况; 核素:肺血栓栓塞、COPD,肺部疾病的术前功能测定; PET:肺结节良恶性判断、肺癌分期、疗效评估。 2. X 线平片的肺野划分 答:沿第 2、4 前肋下缘水平划线将肺野分为上、中、下肺野;从肺门到一侧肺野的最 外部纵行均分 3 带(内、中、外带) 。 3. 支气管充气征的概念 答:实变的密度增高影中显示含气的支气管影,称支气管气像。常见于炎症实变期。 4. 大叶性肺炎的影像表现 答:充血期:无阳性征象或局限性肺纹理增粗; 红色肝变期和灰色肝变期:大片肺实变,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肺叶实变以叶间裂为 界,边缘清楚; 消散期

:肺实变密度减低,不均匀,呈散在斑片实变。 5. 肺脓肿的影像表现及空洞的鉴别诊断 答 1)肺脓肿的影像表现:急性肺脓肿表现为实变内的厚壁空洞,内壁光滑,外壁模 糊,空洞内常可见气液平;慢性肺脓肿表现为内外壁较清晰的厚壁空洞,周围可见斑片 索条影。 2)空洞的鉴别诊断: (1)虫蚀样空洞:大片坏死组织内多发小空洞,多见于结核 干酪性肺炎; (2)薄壁空洞:洞壁厚度小于 3mm,多见于肺结核; (3)厚壁空洞:洞壁 厚度大于 3mm,多见于肺脓肿、肺癌和肺结核,肺脓肿空洞内多见液平面,肺癌空洞内 壁不规则,呈结节状。 6. 什么是早期中央型肺癌和早期周围型肺癌 答:发生于段及段以上支气管的肺癌称中央型肺癌。早期中央型肺癌:癌瘤局限于支气 管腔内或在肺段支气管壁内, 无淋巴结转移及其他脏器转移; 或癌瘤向支气管外发展时, 病灶小于 2cm,无淋巴结及其他脏器转移。 发生于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称周围型肺癌。早期周围型肺癌:肿块直径 2cm 或以 下,无胸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 1. 后前位:右心缘呈现双边影,左心缘出现第三弓,心底部出现双心房影,支气管分叉角 开大。右前斜位和左侧位吞钡可见食管压迹及食管移位。左前斜位见心后缘上段隆起,左主 支气管抬高和支气管分叉角开大。 2. 左心室增大,心尖部向左下移位,右心室增大,心尖部圆隆上翘;左心室增大,心后缘 下部向后下突出,右心室增大, 心前间隙变窄; 左心室增大,室间沟向前移位, 右心室增大, 室间沟向后移位。 3. 肺间隔线发生于间质性肺水肿或肺淤血的基础之上, 包括克氏 A、 和 C 线。 线宽 0.5mm~ B A
1mm,长数 cm,从肺野外围斜向肺门走行。B 线位于肋膈角区,为 2cm~3cm 长,1mm~3mm 宽,横向走行,贴近胸膜的细线。C 线位于中下肺野,呈网格状阴影。 4. 肺充血肺门动脉搏动增强,肺淤血无此征象;肺充血肺内血管成比例增粗,肺淤血两上 肺野血管增粗,两下血管变细;肺充血血管边缘清晰,肺淤血血管边缘模糊;肺充血肺野透 过度正常,肺淤血肺野透过度常降低。 5. 心脏呈二尖瓣型,肺血增多,肺门血管搏动增强,出现“肺门舞蹈”征,主动脉结缩小 或正常,肺动脉段凸出,右心房室增大。 6. 心脏呈靴型,肺血减少,肺门血管细小,主动脉升、弓部增宽,可合并右位主动脉弓, 心腰部凹陷,右心室增大,心尖圆隆上翘。 7. 肺淤血,上肺静脉扩张,下肺静脉变细,血管边缘模糊,主动脉结缩小,肺动脉段凸出, 左心房增大,右心室增大,左心室较小。 1. 骨与关节 CT 扫描图像后处理的常用技术 答:最大强度投

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 、表面遮盖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 SSD)和容积显示(volume rendering; VR) 。 2. 骨干的 X 线解剖 答:骨干的 X 线解剖分为骨膜、骨皮质、骨松质和骨髓腔。 3. 儿童期骨与关节的 X 线特点 答:儿童骨、关节处在发育阶段,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 1) 骨干:较成人薄,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厚; 2) 干骺端: 为骨干增宽的端部。 线表现为相互连接而交叉呈海绵状的条状阴影; X 3) 骨骺:位于长骨两端或突出部,早期为骺软骨,X 线不显影;发育期时,表现 为小点状致密影;随年龄增长逐渐与骨干愈合; 4) 骨骺板和骨骺线:干骺端与骨骺间的软骨投影; 5) 关节间隙:较成人宽。 4. Colles’骨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答:Colles’骨折为桡骨远端 3cm 范围内横行或粉碎性骨折,常见于中老年人,跌倒时, 前臂旋前, 手掌着地, 引起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 观察患肢呈银叉畸形、 刺枪刀样畸形。 X 线表现为:桡骨骨折远端向桡侧、背侧移位,掌侧成角,可见骨折线。常合并下 尺桡关节脱位和尺骨茎突骨折。 5. 脊柱结核的分型及其 X 线表现 答:脊柱结核分为 1) 中心型椎体结核:一个或两个相邻椎体中央松质骨出现低密度破坏灶,而后向 上下扩展,椎体塌陷变扁,椎旁脓肿形成;椎间可隙变窄; 2) 边缘型椎体结核:早期发生椎体边缘局部骨质破坏,并临近椎间盘破坏,有局
限于两个椎体的倾向,椎旁脓肿多见; 3) 韧带下型椎体结合:连续单个或多发椎体前缘骨质破坏,脓肿位于前纵韧带与 椎体前缘之间,椎间盘可正常; 4) 附件结核:少见,椎板、横突、棘突或椎弓根的局部骨质破坏,多有椎旁脓肿。 6.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 X 线影像表现 答:初期无异常表现;早期股骨头形态正常,坏死区骨质密度相对增高;中期股骨头内 出现高密度硬化区和低密度的囊变区及骨质吸收带;晚期股骨头变形、塌陷、碎裂,关 节间隙正常;末期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骨质增生,臼底增厚并常见髋关节半脱位。 7. 骨软骨瘤的组织结构 答:骨软骨瘤由三种组织构成,下层为由正常松质骨构成的基底;其上覆以正常透明软 骨形成的软骨帽;最上方为纤维组织组成的包膜。 8.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 答:X 线表现:1)好发于四肢长骨骨端,以股骨下端最为多见;2)圆形或椭圆形溶骨 性骨质破坏,呈偏心性;3)瘤体呈蜂窝状或皂泡状;4)膨胀性生长;5)与正常骨边 缘清晰,可有少量骨膜反应,硬化少。 9. 骨肉瘤中肿瘤骨的病理与 X 线平片表现特征 答:病理基础:骨肉瘤起源于原始的成骨性结缔组织,可向骨、软骨、纤维

组织各方向 分化;成骨性肿瘤细胞形成肿瘤骨,已形成的肿瘤骨又可被周围的瘤组织破坏。 肿瘤骨的 X 线表现:分布于骨破坏区和软组织肿块内的高密度影,分化差的瘤骨 呈均匀毛玻璃样密度增高,分化较好的肿瘤骨呈斑片状、团块状高密度。 10. Codman 三角的概念与临床意义 答: 骨膜新生骨可重新被破坏, 破坏区两端残留骨膜反应呈三角形或袖口状, Codman 呈 三角。常为恶性肿瘤的征象。 11. 脊柱转移瘤的影像学特征 答:X 线表现:1)椎弓根骨皮质破坏、轮廓消失;2)椎体溶骨性转移,椎体破坏塌陷, 椎间隙大多正常;3)椎体成骨性转移:椎体内斑片状高密度影。 CT 表现:椎体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应,或斑点、结节状高密度影;
显示字数:500?1000?1500?3000?4500
阅读区底色: 茶绿?暗灰?棕褐
字体:小 中 大加书签|我的书签
收藏|下载收录该文档的文辑1.医学科目相关资料100个文档 | 35次收藏
回顶部↑搜索文档网页 新闻 知道 百科 空间 更多>>百度>文库> 阅读
03-24 08: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