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键盘工作原理

虚拟键盘工作原理
虚拟键盘工作原理

在近来剖析Fly Pen笔触式电脑的热潮中,让我们也把目光瞄准另一种设计巧妙的产品——iTech虚拟键盘(Virtual Keyboard),这种产品旨在解决手持设备所面临的文本输入困难问题。它利用标准键盘(QWERTY)布局的投影来代替实际键盘,用户在敲击这种虚拟键盘时,键盘会自动读取“键击”位置,并转换为真实的输入。至少就技术层面而言,这是一种相当精巧灵活的东西。

这种虚拟键盘的重量只有3盎司(约合85克)多一点,宽度和长度都仅为1英寸多(1英寸相当于2.54厘米),高度稍超过3.5英寸(约合8.89厘米)。它直立发射激光光束,可在几乎任何平坦的表面上投影出一个梯形的全尺寸键盘虚拟图像。制造商表示,这种虚拟键盘每分钟能够处理多达400次键击,电池充电每充满一次后,连续键击时间可达2小时。这种键盘配有接口适配器线缆,适用于大多数流行PDA;其中一款键盘还支持蓝牙无线连接,从而免除了配备线缆之虞。在我们进行的次数有限的测试中,该产品工作得出奇地好,其设计似乎考虑得非常全面。

那么,它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呢?尽管我们的分析常常包含推测成份,但其核心工作原理似乎简单明了——将键盘布局进行投影,并捕获能够帮助确定“输入”内容的图像。

这种虚拟键盘的实现方案内包含一块电路板,电路板两端各配一个激光组件。其中一个激光二极管(或称半导体激光器)插在电路板顶端,负责将键盘投影到一个平坦的表面上。而要将复杂得多的QWERTY键盘投影,顶端的这个激光二极管的光束通过衍射光或全息光学原理进行投影,从而产生键盘图像。个中的光学原理包括把激光二极管的点光源转换为精确的二维图像的显微模式。新颖的激光指示器就常常利用类似的光学原理来投影一些更奇特的影像,比如心脏、文本消息和微笑的脸庞等,但原理是相同的。

对于设计来说,除了要考虑对图像进行投影,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按键何时被“按下”。在设计中,第二个激光器嵌入在到电路板的底端,也就是位于直立式设计方案的底部;它在投影表面上方几毫米处投影出一个隐形的平面。当用户的手指经过较低的平面时,激光就被反射回监测器件。在这个过程中,每当激光平面受到扰动(disruption),就意味着是时候进行相应的图像传感了,这就相当于电影《碟中谍》(Mission: Impossible)中先进的入侵传感器功能了。

iTech虚拟键盘采用了Atmel的MCU和OmniVision的传感器

用户手指触碰键盘传感平面所反射的激光会被图像传感器接收到,这里采用的是OmniVision公司具有CIF 分辨率的CMOS图像传感器。一旦图像传感器检测到反射激光,传感器就要捕捉投影键盘的图像。虽然带有一点猜想成分,但我们在这里还是这样假设,即捕捉到的图像被处理分析,以确定QWERTY键盘图案中哪些部分被占据(blocked)或是仍然可见(visible),从而推断出用户的手指位置,因此,也就可以确定实际的键击动作,并输出到相应的设备。

这种虚拟键盘的全部处理与控制工作皆由Atmel的AT94S10AL微控制器(MCU)来完成,这款MCU集成了FPGA逻辑和E2PROM。OmniVision图像传感器将数字图像数据输出到Atmel微控制器,由其进行分析。该虚拟键盘还采用了1个串行8位A/D转换器(猜想是用于监控激光二极管驱动级)、1个温度传感器芯片、2个LDO稳压器以及2个运算放大器,这些器件皆出自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它们提供了提供了所有必需的基本功能。此外,该键盘还采用了1个Sipex串行收发器,以此作为连接PDA主机的串行接口。系统中的电子部件除了这些,剩下的就是电池与插在电路板顶端和底端的激光二极管了。虽然电路板上的两个激光二极管看起来别无二致,但二者在功能上的差异表明它们各自的电子与光学原理完全不同。CMOS图像传感器所捕获的图像的分辨率并不高(288×352像素),可见其光学结构相当简单,只不过是在出厂时业已聚焦的光学模块上集成了1个玻璃镜头和镀膜的红外(IR)滤光镜。

虽然iTech虚拟键盘能够完成复杂的功能,但却只含有11块芯片封装。估计其总制造成本为44美元,其中包括随之交付的价格超过5美元的配件。该虚拟键盘的建议零售价为100美元,可见对制造商而言,具有足够的利润空间,而该产品支持蓝牙无线连接的型号的利润则更加可观。

这种虚拟键盘的应用并不局限于PDA,还能够成为个人计算系统的更完整更精巧方案的一部分;在个人计算机中,“轻负荷(light-duty)”键盘可以根据需要收放自如,完全不占用空间,也不会遭遇诸如不小心把咖啡泼洒在上面的这类麻烦。

虚拟键盘可以用于笔记本和智能设备上,包括智能手机和PDA等。虚拟蓝牙键盘使用激光技术产生一条电路,可以在任何表面投射出一幅虚拟的QWERT全尺寸键盘。虚拟键盘就和传统的键盘一样,实现技术基于光学识别,用户敲击键位的图像区域完成键入。

智能手机提供强大的处理功能,但是在某些方面并不很易于使用,其中书写较长的电子邮件或文档并不能有传统键盘的良好交互方式,甚至有人抱怨在智能手机上写文章简直是痛苦的体验,简直没法和传统的PC 键盘相提并论。尽管现在越来越多的新机型考虑到输入问题,加入小键盘设计和触控笔结合使用,这种设计一方面解决了智能手机上部分输入问题(键盘和输入法相结合),但又破于智能手机的移动性质,还是没能提供全尺寸键盘,智能手机已有集成键盘存在按键过小布局过于紧凑等问题。

虚拟键盘拥有范围广大的应用领域:个人数字助理(PDA),移动电话,小型电脑(为了解决占放空间),笔记本,Tablet PC(可书写型笔记本),工业环境,医学环境(无菌室),测试设备,运输业等等。

这里有一个官方提供的兼容设备列表,你可以看到i-Tech虚拟键盘可以在Windows 2000和Windows XP

系统上使用,当然前提是电脑上必须有蓝牙适配器。还可以看到Pocket PC, Palm 和大多数智能手机都是可以使用的。经过在一些设备上测试虚拟键盘,其中有些设备并不在兼容列表中,例如Orange SPV C500 和Fujitsu-Siemens Pocket Loox 720,虽然安装驱动和配置有些许问题,设置完毕后i-Tech虚拟键盘完全可以正常工作,所以也不要因为你的智能手机不在兼容列表中而感到失望。

蓝牙虚拟键盘支持设备:

VBK兼容设备型号

操作系统

SmartPhones

Blackberry 7100g,7100t,7100i,7130e,7250,7250,7290,7290,7520,8700c,8700r

HP 6300 Series

HP 6500 Series

Dopod 535 /Qtek 8080 / SPV E200 / Xphone

Audiovox xv6600 / PPC6601 / Harrier

Dopod 565 / i-mate SP3 / Qtek 8010 / SPV C500

Dopod 576 / i-mate SP3i / Qtek 8020 / SDA / Xphone II

Dopod 585 / Qtek 8100 / SDA Music / Xphone IIm

Dopod 699 / M2500 / Qtek 2020i / XDAIIi

Dopod 700 / i-mate PDA2K / MDAIII / Qtek 9090 / VPAIII / XDAIIs Dopod 818 / i-mate Jam / M500 / MDA Compact / Qtek S100 / XDA Mini M2000 / MDA II / Qtek 2020 / XDA II

I-mate JasJar/sp3

Motorola A1000

Motorola MPx220

Nokia 3650

Nokia 6600

Nokia 6260

Nokia 6630

Nokia 6680

Nokia N70

Nokia 7650

Palm Treo 650

Samsung i730

Sony-Ericsson P800

Sony-Ericsson P900

Sony-Ericsson P910i

XPlore M68

PDAs

Acer N50

Asus MyPal A716

Dell Axim 50/X50V

HP iPAQ H1940

HP iPAQ H2210

HP iPAQ H2700

HP iPAQ rx 3417

HP iPAQ rx3715

HP iPAQ 4700

HP iPAQ H5550

MIO 336 BT

Palm Tungsten T3

Palm Tungsten T5

Palm Zire 72

Palm TX

Palm Life Drive

Laptops and Desktops

i-Tech虚拟键盘通过蓝牙与智能设备连接后,然后要做的就是打开文本编辑程序(例如Pocket Word)在桌面上键区内轻松敲击,对于初次使用虚拟键盘难免会出现输入错误的情况。而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键程感(按键被按下),实际上虚拟键盘并没有实际的凸起按键。

尽管 i-Tech虚拟键盘没有明确的要求手指弯曲尺度,一旦习惯使用就能达到正确的键入速度。明确一点虚拟键盘的出现还无法淘汰传统键盘,更好的便携性也往往是传统键盘望尘莫及的,可以放入口袋的虚拟键盘并无需输入法支持,如果你曾经有在智能手机上有过输入长文本的痛苦经验,应该会很赞许i-Tech公司提供这样的产品。

由于硬件制约虚拟键盘只能输入英文,这对于输入中文的用户不免有些失望,尽管可以在中文移动系统上安装驱动(例如Microsoft Windows Mobile 2003 Second Edition for Pocket PC Phone 简体中文版等),但仅能输入英文字符,希望能够尽快出现支持虚拟键盘的中文输入法。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管何时何地从口袋中拿出虚拟键盘,定会吸引周遭人们的目光。虚拟键盘设计的初衷是离开办公室同样的应用体验。

i-Tech虚拟键盘的机身尺寸为90 x 34 x 24mm,重量仅为80g,并不会为携带带来任何负担,在包装盒中还提供一个皮套,太阳能充电器和驱动CD。电力供应大概能支持两个小时的工作时间,i-Tech还有一种有线的虚拟键盘版本(提供四条连接线对应四种不同设备),蓝牙传输也会消耗而外的电力。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平均连续工作时间在90分钟到105分钟左右,基本符合官方标称的数值。

键盘输入原理

基础知识 1. 键盘的基本原理 键盘是一组按键的组合,它是最常用的输入设备,操作人员可以通过键盘输入数据或命令,实现简单的人机对话。 键盘是一种常开型的开关,通常键的两个触点处于断开状态,按下键时它们才闭合。键盘的识别有两种方案:一是采用现有的一些芯片实现键盘扫描;再就是用软件实现键盘扫描。目前有很多芯片可以用来实现键盘扫描,如有Intel8279、CH451、ICM7218、PCF8574等。但是键盘扫描的软件实现方法有助于缩减系统的重复开发成本,且只需要很少的CPU 开销。嵌入式控制器的功能很强,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这里就介绍一下用软件实现键盘扫描的方案。 键盘从结构上分为独立式键盘与矩阵式键盘。一般按键较少时采用独立式键盘,按键较多时采用矩阵式键盘。 (1)独立式键盘。在由单片机组成的测控系统及智能化仪器中,用的最多的是独立式键盘。这种键盘具有硬件与软件相对简单的 特点,其缺点是按键数量较多时,要占用大量口线。当按键没 按下时,CPU对应的I/O接口由于内部有上拉电阻,其输入为

高电平;当某键被按下后,对应的I/O接口变为低电平。只要 在程序中判断I/O接口的状态,即可知道哪个键处于闭合状态。 (2) 矩阵式键盘。矩阵式键盘使用于按键数量较多的场合,它由行线与列线组成,按键位于行、列的交叉点上。一个3*3的行列结构可以构成一个有9个按键的键盘。同理,一个4*4的行列可以构成一个16按键的键盘。很明显,在按键数量较多的场合,与独立式键盘相比,矩阵式键盘要节省很多I/0接口。

2、键盘按键识别方法 (1)扫描法。扫描法有行扫描和列扫描两种,无论采用哪种,其效果是一样的,只是在程序中的处理方法有所区别。下面以行扫描法为例来介绍扫描法识别按键的方法。先向键盘4根行线输出其中某一行为低电平,其它行为高电平,然后读取列值,若某一列值为低电平,则表明同时为低电平的行和列的交叉处按键被按下,如果没有某列为低电平,则继续扫描下一行。因为输入低电平的行是从第一行开始逐行遍历的,故称为行扫描法。行与列是相对的,可以将行按列对待,同时将列按行对待,所实现的扫描法效果是一样的。

单片机矩阵式键盘连接方法及工作原理

矩阵式键盘的连接方法和工作原理 什么是矩阵式键盘?当键盘中按键数量较多时,为了减少I/O 口线的占用,通常将按键排列成矩 阵形式。在矩阵式键盘中,每条水平线和垂直线在交叉处不直接连通,而是通过一个按键加以连接。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大家看下面的电路图,一个并行口可以构成4*4=16 个按键,比之直 接将端口线用于键盘多出了一倍,而且线数越多,区别就越明显。比如再多加一条线就可以构成20 键 的键盘,而直接用端口线则只能多出一个键(9 键)。由此可见,在需要的按键数量比较多时,采用矩 阵法来连接键盘是非常合理的。 矩阵式结构的键盘显然比独立式键盘复杂一些,识别也要复杂一些,在上图中,列线通过电阻接 电源,并将行线所接的单片机4 个I/O 口作为输出端,而列线所接的I/O 口则作为输入端。这样,当按 键没有被按下时,所有的输出端都是高电平,代表无键按下,行线输出是低电平;一旦有键按下,则输 入线就会被拉低,这样,通过读入输入线的状态就可得知是否有键按下了,具体的识别及编程方法如下 所述: 二.矩阵式键盘的按键识别方法 确定矩阵式键盘上任何一个键被按下通常采用“行扫描法”或者“行反转法”。行扫描法又称为 逐行(或列)扫描查询法,它是一种最常用的多按键识别方法。因此我们就以“行扫描法”为例介绍矩 阵式键盘的工作原理: 1.判断键盘中有无键按下 将全部行线X0-X3 置低电平,然后检测列线的状态,只要有一列的电平为低,则表示键盘中有键 被按下,而且闭合的键位于低电平线与4 根行线相交叉的4 个按键之中;若所有列线均为高电平,则表 示键盘中无键按下。 2.判断闭合键所在的位置 在确认有键按下后,即可进入确定具体闭合键的过程。其方法是:依次将行线置为低电平(即在 置某根行线为低电平时,其它线为高电平),当确定某根行线为低电平后,再逐行检测各列线的电平状 态,若某列为低,则该列线与置为低电平的行线交叉处的按键就是闭合的按键。 下面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 单片机的P1 口用作键盘I/O 口,键盘的列线接到P1 口的低4 位,键盘的行线接到P1 口的高4

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和扫描确认方式

9.3.1 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和扫描确认方式 来源:《AVR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实践》M16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系马潮 当键盘中按键数量较多时,为了减少对I/O 口的占用,通常将按键排列成矩阵形式,也称为行列键盘,这是一种常见的连接方式。矩阵式键盘接口见图9-7 所示,它由行线和列线组成,按键位于行、列的交叉点上。当键被按下时,其交点的行线和列线接通,相应的行线或列线上的电平发生变化,MCU 通过检测行或列线上的电平变化可以确定哪个按键被按下。 图9-7 为一个 4 x 3 的行列结构,可以构成12 个键的键盘。如果使用 4 x 4 的行列结构,就能组成一个16 键的键盘。很明显,在按键数量多的场合,矩阵键盘与独立式按键键盘相比可以节省很多的I/O 口线。 矩阵键盘不仅在连接上比单独式按键复杂,它的按键识别方法也比单独式按键复杂。在矩阵键盘的软件接口程序中,常使用的按键识别方法有行扫描法和线反转法。这两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采用循环查循的方法,反复查询按键的状态,因此会大量占用MCU 的时间,所以较好的方式也是采用状态机的方法来设计,尽量减少键盘查询过程对MCU 的占用时间。 下面以图9-7 为例,介绍采用行扫描法对矩阵键盘进行判别的思路。图9-7 中,PD0、PD1、PD2 为3 根列线,作为键盘的输入口(工作于输入方式)。PD3、PD4、PD5、PD6 为4根行线,工作于输出方式,由MCU(扫描)控制其输出的电平值。行扫描法也称为逐行扫描查询法,其按键识别的过程如下。 √将全部行线PD3-PD6 置低电平输出,然后读PD0-PD2 三根输入列线中有无低电平出现。只要有低电平出现,则说明有键按下(实际编程时,还要考虑按键的消抖)。如读到的都是高电平,则表示无键按下。 √在确认有键按下后,需要进入确定具体哪一个键闭合的过程。其思路是:依

按键控制键盘检测原理与应用

按键控制键盘检测原理与应用 一、任务目标: 认知目标 1、 掌握按键分类及工作原理 2、 掌握IF 条件选择结构和使用方法 3、 掌握循环结构和使用原理 4、 掌握独立按键子函数的编写原理及方法 1、独立键盘 在简单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往往只需要几个功能键就能满足要求, 此时,可采用独立 式按键结构。 独立式按键是直接用 I/O 口线构成的单个按键电路,其特点是每个按键单独占用一根 I/O 口线,每个按键的工作不会影响其它 I/O 口线的状态。独立式按键的典型应用如图 1.2.1 所示。 独立式按键示意图 独立式按键电路配置灵活,软件结构简单,但每个按键必须占用一根 I/O 口线,因此, 在按键较多时,I/O 口线浪费较大,不宜采用。 程序开始,检测按键是否被按下,若按下,则移动机器人启动,未被按下,继续检测。 这里将程序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延时子函数、按键子函数、主函数。 延时子函数,通过参数 t 设置延时时间;按键模块子函数需用到延时函数,对按键进行 消抖;主函数主要调用按键检测程序,实现对移动机器人的控制。程序流程图如图 1.2.2所 示 xnu Lnu Jnu L] iu lu o 1 3 4 5 6 - IL I 」 IL IL IL IL IL IL- PPPPFFPP 3 S-I

程序示例: 在编写程序开始的部分,将系统头文件“STC89C52RC.H ”包含进来,对常用的变量类 型进行宏定义,规划各函数和变量,对变量进行定义和初始化,对自定义子函数进行声明并添加相应标注,程序开始部分如下 sbit IN仁P1A0; sbit IN2=P1A1; Void key(); 编写主函数,在主函数中就是调用按键检测函数。 Void mai n() { key(); } 编写key()按键检测函数,按键按下,输出低电平,通过if语句检测低电平,延时10ms 后,再次检测,若检测为高电平,则表示为机械抖动,若检测到低电平表示按键按下。 Void key() { if(IN1==0) { delay_ms(10); if(IN 仁=0) { while(IN 仁=0); IN2=~IN2 ; } } } 在上面的程序中,就只有一个检查按键扫描的函数key(),key()函数是检查有没有按键

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发动机(Engine)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汽油发动机等)、外燃机(斯特林发动机、蒸汽机等)、电动机等。下面是收集的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欢迎阅读。 我们以单缸汽油发动机为例,讲解一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气缸内装有活塞,活塞通过活塞销、连杆与曲轴相连接。活塞 在气缸内做往复运动,通过连杆推动曲轴转动。为了吸入新鲜气体和排出废气,设有进气门和排气门。 活塞顶离曲轴中心最远处,即活塞最高位置,称为上止点。活 塞顶部离曲轴中心最近处,即活塞最低位置,称为下止点。上、下止点间的距离称为活塞行程,曲轴与连杆下端的连接中心至曲轴中心的距离称为曲轴半径。活塞每走一个行程相应于曲轴转角180°。对于气缸中心线通过曲轴中心线的发动机,活塞行程等于曲柄半径的两倍。 活塞从上止点到下止点所扫过的容积称为发动机的工作容积或 发动机排量,用符号VL表示。 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包括四个活塞行程,既进气行程、压 缩行程、膨胀行程(作功行程)和排气行程。 进气行程 化油器式汽油机将空气与燃料先在气缸外部的化油器中进行混合,然后再吸入气缸。进气行程中,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随着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活塞上方的气缸容积增大,从而气缸内

的压力降低到大气压力以下,即在气缸内造成真空吸力。这样,可燃混合气便经进气管道和进气门被吸入气缸。 压缩行程 为使吸入气缸内可燃混合气能迅速燃烧,以产生较大的压力,从而使发动机发出较大功率,必须在燃烧前将可燃混合气压缩,使其容积缩小、密度加大、温度升高,即需要有压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进、排气门全部关闭,曲轴推动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一个行程称为压缩行程。 压缩终了时,活塞到达上止点,活塞上方形成很小空间,称为燃烧室。压缩前气缸中气体的最大容积与压缩后的最小容积之比称为压缩比,以ε表示: 压缩比愈大,在压缩终了时混合气的压力和温度便愈高,,燃烧速度也愈快,因而发动机发出的功率愈大,经济性愈好。但压缩比过大时,不仅不能进一步改善燃烧情况,反而会出现爆燃和表面点火等不正常燃烧现象。爆燃是由于气体压力和温度过高,在燃烧室内离点燃中心较远处的末端可燃混合气自燃造成的一种不正常燃烧。爆燃时火焰以极高的速率向外传播,甚至在气体来不及膨胀的情况下,温度和压力急剧升高。同时,还会引起发动机过热,功率下降,燃油消耗量增加等一系列不良后果。表面点火是由于燃烧室内炽热表面与炽热处(如排气门头,火花塞电极,积炭处)点燃混合气产生的另一种不正常燃烧(也称为炽热点火或早燃)。表面点火发生时,也伴有强烈的敲击声(较沉闷),产生的高压会使发动机件负荷增加,寿命降低。

鼠标工作原理以及流程(版权所有)

2.4 GHz无线鼠标键盘接收器的设计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近距离无线通信领域出现了蓝牙、RFID、WIFI等技术。 这些技术不断应用在嵌入式设备及PC外设中。2.4 GHz无线鼠标键盘使用24~2.483 5 GHz无线频段,该频段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属于免授权使用,这为无线产品的普及扫清了最大障碍。用户可迅速地进入与世界同步的无线设计领域,最大限度地缩短设计和生产时间,并且具有完美性能,能够替代蓝牙技术。 1 系统硬件结构 ?2.4 GHz无线鼠标键盘接收器主要实现鼠标、键盘等HID类设备在PC机上的枚举识别过程和接收无线鼠标或键盘发送的数据(包括按键值、鼠标的上下左右移动等),并将接收到的数据通过USB接口传送给PC机,实现鼠标键盘的无线控制功能。接收器主要由USB接口部分、MCU和无线接收部分组成。系统硬件框图如图l所示。 1. 1 USB接口部分 系统采用H OLT EK公司生产的8位USB多媒体键盘编码器HT82K95E作为系统核心。鼠标、键盘等HID类设备为低速设备,所以接收器要能同时实现鼠标和键盘数据同PC机的双向传输。MCU首先必须具有低速的USB接口,并且最少支持3个端点(包括端点O)。综合考虑选用了 HT82K95E作为本系统的主控芯片。 本系统的USB接口部分电路图如图2所示,其中电阻R100、R101、R102、R103、R104和电容C102、C114和C115用于EMC。由于鼠标和键盘设备属于从设备,所以应在USB-信号线上加1.5 k?的上拉电阻。

1.2 MCU部分 MCU的复位电路采用由R108和C105组成的RC积分电路实现上电复位功能。上电瞬间,由于电容电压不能突变,所以复位引脚为低电平,然后电容开始缓慢充电,复位引脚电位开始升高,最后变为高电平,完成芯片的上电复位。HT82K95E微控制器内部还包含一个低电压复位电路(LVR),用于监视设备的供电电压。如果设备的供电电压下降到0.9 V~VLVR的范围内并且超过1 ms的时间,那么LVR就会自动复位设备。 应当注意的是对于该设备的复位电路,还应加1个二极管1N4148,接法如图2中的VD100。如果不加此二极管,设备在第一次使用时能够正常复位,但在以后的使用却无法正常复位,原因是电容中的电荷无法释放掉,而该二极管可以通过整个电路快速释放掉电容中的电荷。 由于n RF24L01的数据包处理模式支持与单片机低速通信而无线部分高速通信,并且nRF24L01内部有3个不同的RX FIFO寄存器和3个不同的TX FIFO寄存器,在掉电模式下、待机模式下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MCU可以随时访问FIFO寄存器。这就允许SPI接口低速传送数据,并且可以应用于MCU 硬件上没有SPI接口的情况下。因此在设计中使用HT82K95E 的PA口模拟SPI总线与nRF42L01的SPI接口通信。

键盘工作原理

键盘工作原理 一、PS/2键盘 PS/2键盘是遵循IBM PS/2键盘协议,通过PS/2的接口与主机相连。PS/2接口共有4条信号线。如下所示: 5-Pin DIN Connector 6-Pin Mini DIN Connector 如上图所示,PS/2接口四条信号线分别为“电源,地线,数据,时钟”。键盘通电后,所有数据都是通过“时钟/数据”两条信号线与主机进行沟通的。键盘与主机之间的沟通每次传送的数据为11位: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个校验位/1个停止位。键盘上每个按键都会进行编码称之为扫描码(Scan Code),每个键都有按下去的码称为通码(Make Code)与弹起来的码称为断码(Break Code)。扫描码又分为两种Code Set 1(简称为CS1)与Code Set2(简称为CS2)。这两种编码方式不同,CS1中“断码=通码+80(十六进制)”;CS2中“断码=F0 + 通码”。举例来说,如字母“A”,CS1码为通码=1E、断码= 9E;CS2码为通码=1C、断码=F0 1C。键盘是按CS2的方式将码传送至电脑主板的上键盘控制口8042,8042再将码转换成CS1的方式再传给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收到码后再转换成其相应的功能。

二、USB键盘 USB键盘是随着USB协议的推出而设计出来的。其通讯方式是遵循USB1.1与HID 1.1规范的。HID中文称之为人机接口设备,HID的规范主要定义了如键盘、鼠标、游戏杆等由人直接控制跟电脑相连的一些输入输出设备。 USB键盘的原理较为复杂,这里只能做简单介绍: 1、信号线:分为四条,按顺序依次为“VCC(红色)、DATA-(白色)、DATA+ (绿色)、GND(黑色)。 2、编码:USB编码跟PS/2不同,相对PS/2来讲要复杂。USB键盘编码是根据 功能不同而分成了不同的“Usage Page”,每个Page里再对各个按键进行编码。普通的按键如A、B、C….等Page为07,电源控制部分为01,多媒体控制部分为0C。 3、工作原理:USB键盘是通过主板上USB控制器上的USB接口进行沟通的。 在通电后,主机会侦测其USB接口上是否连有设备,如果有的话,会送出控制数据包到设备。设备厂收到后,会回应相关的数据包到主机。主机再解析收到的数据包,再判断此设备是哪类设备。如果是键盘的话,主机会再送键盘相应的数据包过来,键盘再回应过去,双方沟通完毕后,键盘就能正常使用了。在尚未进入Windows操作系统之前,是由BIOS控制键盘工作的,只做一些简单的沟通双方就能工作,但一些复杂的功能也不能使用,如电源与多媒体控制等功能是没法在DOS下使用的。在进入Windows操作系统后,操作系统会重新初始化键盘,会对键盘所有的数据进行解析。如用户按下字母“A”,键盘会送出含有字母“A”编码的数据包送给系统。系统收到后会解析此数据包,从中寻找其对应的Usage Page 07,再在07中寻找其对应的编码,然后再翻译成相应的功能再在屏幕上显示字母“A”等。

矩阵式键盘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矩阵式键盘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在键盘中按键数量较多时为了减少I/O 口的占用通常将按键排列成矩阵形式如图1 所 示在矩阵式键盘中每条水平线和垂直线在交叉处不直接连通而是通过一个按键加以连 接这样一个端口如P1 口就可以构成4*4=16 个按键比之直接将端口线用于键盘 多出了一倍而且线数越多区别越明显比如再多加一条线就可以构成20 键的键盘而 直接用端口线则只能多出一键9 键由此可见在 需要的键数比较多时采用矩阵法来做键盘是合理的 矩阵式结构的键盘显然比直接法要复杂一些识别也要复杂一些上图中列线通过电 阻接正电源并将行线所接的单片机的I/O 口作为输出端而列线所接的I/O 口则作为输入这样当按键没有按下时所有的输出端都是高电平代表无键按下行线输出是低电平 一旦有键按下则输入线就会被拉低这样通过读入输入线的状态就可得知是否有键按下 了具体的识别及编程方法如下所述 矩阵式键盘的按键识别方法 确定矩阵式键盘上何键被按下介绍一种行扫描法 行扫描法 行扫描法又称为逐行或列扫描查询法是一种最常用的按键识别方法如上图所示 键盘介绍过程如下 判断键盘中有无键按下将全部行线Y0-Y3 置低电平然后检测列线的状态只要有一 列的电平为低则表示键盘中有键被按下而且闭合的键位于低电平线与4 根行线相交叉的4 个按键之中若所有列线均为高电平则键盘中无键按下 判断闭合键所在的位置在确认有键按下后即可进入确定具体闭合键的过程其方法 是依次将行线置为低电平即在置某根行线为低电平时其它线为高电平在确定某根行 线位置为低电平后再逐行检测各列线的电平状态若某列为低则该列线与置为低电平的 行线交叉处的按键就是闭合的按键 下面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 图仍如上所示8031 单片机的P1 口用作键盘I/O 口键盘的列线接到P1 口的低4 位 键盘的行线接到P1 口的高4 位列线P1.0-P1.3 分别接有4 个上拉电阻到正电源+5V 并把列线P1.0-P1.3 设置为输入线行线P1.4-P.17 设置为输出线4 根行线和4 根列线形成16 个相交点 检测当前是否有键被按下检测的方法是P1.4-P1.7 输出全0 读取P1.0-P1.3 的状态 若P1.0-P1.3 为全1 则无键闭合否则有键闭合 去除键抖动当检测到有键按下后延时一段时间再做下一步的检测判断 若有键被按下应识别出是哪一个键闭合方法是对键盘的行线进行扫描P1.4-P1.7 按下 述4 种组合依次输出 P1.7 1 1 1 0 P1.6 1 1 0 1 P1.5 1 0 1 1 P1.4 0 1 1 1 在每组行输出时读取P1.0-P1.3 若全为1 则表示为0 这一行没有键闭合否则 有键闭合由此得到闭合键的行值和列值然后可采用计算法或查表法将闭合键的行值和列值转换成所定义的键值 为了保证键每闭合一次CPU 仅作一次处理必须却除键释放时的抖动__

!发动机基本工作原理

!发动机基本工作原理

发动机基本工作原理 一、基本理论 汽油发动机将汽油的能量转化为动能来驱动汽车,最简单的办法是通过在发动机内部燃烧汽油来获得动能。因此,汽车发动机是内燃机----燃烧在发动机内部发生。 有两点需注意: 1.内燃机也有其他种类,比如柴油机,燃气轮机,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 2.同样也有外燃机。在早期的火车和轮船上用的蒸汽机就是典型的外燃机。燃料(煤、木头、

油)在发动机外部燃烧产生蒸气,然后蒸气进入发动机内部来产生动力。内燃机的效率比外燃机高不少,也比相同动力的外燃机小很多。所以,现代汽车不用蒸汽机。 相比之下,内燃机比外燃机的效率高,比燃气轮机的价格便宜,比电动汽车容易添加燃料。这些优点使得大部分现代汽车都使用往复式的内燃机。 二、燃烧是关键 汽车的发动机一般都采用4冲程。4冲程分别是:进气、压缩、燃烧、排气。完成这4个过程,发动机完成一个周期(2圈)。 理解4冲程活塞,它由一个活塞杆和曲轴相联,过程如下: 1.活塞在顶部开始,进气阀打开,活塞往下运动,吸入油气混合气 2.活塞往顶部运动来压缩油气混合气,使得爆炸更有威力。

直列4缸V6 水平对置4缸 不同的排列方式使得发动机在顺滑性、制造费用和外型上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配备在相应的汽车上。 四、排量 混合气的压缩和燃烧在燃烧室里进行,活塞往复运动,你可以看到燃烧室容积的变化,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就是排量,用升(L)或毫升(CC)来度量。汽车的排量一般在1.5L~4.0L之间。每缸排量0.5L,4缸的排量为2.0L,如果V型排列的6汽缸,那就是V6 3.0升。一般来说,排量表示发动机动力的大小。 所以增加汽缸数量或增加每个汽缸燃烧室的容

电脑键盘工作原理

电脑键盘工作原理 随着IBM PC机的发展,键盘也分为XT, A T, PS/2键盘以至于后来的USB键盘. PC系列机使用的键盘有83键、84键、101键、102键和104键等多种。XT和AT机的标准键盘分别为83键和84键,而286机以上微机的键盘则普遍使用101键、102键或104键。83键键盘是最早使用的一种PC机键盘,其键号与扫描码是一致的。这个扫描码被直接发送到主机箱并转换为ASCII码;随着高档PC机的出现,键盘功能和按键数目得到了扩充,键盘排列也发生了变化,产生的扫描码与83键键盘的扫描码不同。为了保持PC系列微机的向上兼容性,需将84/101/102/104键键盘的扫描码转换为83键键盘的扫描码,一般将前者叫作行列位置扫描码,而将后者称为系统扫描码。显然,对于83键键盘,这两种扫描码是相同的。 键盘是由一组排列成矩阵方式的按键开关组成,通常有编码键盘和非编码键盘两种类型,IBM系列个人微型计算机的键盘属于非编码类型。微机键盘主要由单片机、译码器和键开关矩阵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单片机采用了INTEL8048单片微处理器控制,这是一个40引脚的芯片,内部集成了8位CPU、1024×8位的ROM、64×8位的RAM、8位的定时器/计数器等器件。由于键盘排列成矩阵格式,被按键的识别和行列位置扫描码的产生,是由键盘内部的单片机通过译码器来实现的。单片机在周期性扫描行、列的同时,读回扫描信号线结果,判断是否有键按下,并计算按键的位置以获得扫描码。当有键按下时,键盘分两次将位置扫描码发送到键盘接口;按下一次,叫接通扫描码;释放时再发一次,叫断开扫描码。因此可以用硬件或软件的方法对键盘的行、列分别进行扫视,去查找按下的键,输出扫描位置码,通过查表转换为ASCII码返回。 键盘是与主机箱分开的一个独立装置,通过一根5芯电缆与主机箱连接,系统主板上的键盘接口按照键盘代码串行传送的应答约定,接受键盘发送来的扫描码;键盘在扫描过程中,7位计数器循环计数。当高5位(D6一D2)状态为全“0”时,经译码器在O列线上输出一个“0”,其余均为“1”;而计数器的低二位(D1D0)通过4选1多路选择器控制0—3行的扫描。计数器计一个数则扫描一行,计4个数全部行线扫描一遍,同时由计数器内部向D2进位,使另一列线1 变低,行线再扫描一遍。只要没有键按下,多路选择器就一直输出高电平,则时钟一直使计数器循环计数,对键盘轮番扫描。当有一个键被按下时,若扫描到该键所在的行和列时,多路选择器就会输出一个低电平,去封锁时钟门,使计数器停止计数。这时计数器输出的数据就是被按键的位置码(即扫描码)。8048利用程序读取这个键码后,在最高位添上一个“O”,组成一个字节的数据,然后从P22引脚以串行方式输出。在8048检测到键按下后,还要继续对键盘扫描检测,以发现该键是否释放。当检测到释放时,8048在刚才读出的7位位置码的前面(最高位)加上一个“1”,作为“释放扫描码”,也从P22引脚串行送出去,以便和“按下扫描码”相区别。送出“释放扫描码”的目的是为识别组合键和上、下档键提供条件。 同时,主机还向键盘发送控制信号,主机CPU响应键盘中断请求时,通过外围接口芯片8255A 一5的PA口读取键盘扫描码并进行相应转换处理和暂存;通过PB口的PB6和PB7来控制键盘接口工作。 从用途上看,键盘可分为台式机键盘、笔记本电脑键盘和工控机键盘三大类;其中台式机键

修订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

修订矩阵键盘的工作原 理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4×4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与编程51/AVR单片机学习开发系统上使用数码管显示4×4矩阵键盘的键值。 一、硬件工作原理的简单介绍 该实验使用的8位数码管显示电路和4×4矩阵键盘电路。现将这二部分的电路工作原理进行简单的介绍: 1、4×4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 矩阵键盘又称为行列式键盘,它是用4条I/O线作为行线,4条I/O线作为列线组成的键盘。在行线和列线的每一个交叉点上,设置一个按键。这样键盘中按键的个数是4×4个。这种行列式键盘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单片机系统中I/O口的利用率。 图1为矩阵键盘电路图,行线接P1.4-P1.7,列线接P1.0-P1.3。 图1 矩阵键盘电路 图2 按键排列 2、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电路 在ME300B开发系统中,采用了8位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它将所有数码管的8个段线相应地并接在一起,并接到 AT89S51的P0口,由P0口控制字段输出。而

各位数码管的共阳极由AT89S51的P2口控制Q20-Q27来实现8位数码管的位输出控制。 这样,对于一组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需要由两组信号来控制:一组是字段输出口输出的字形代码,用来控制显示的字形,称为段码;另一组是位输出口输出的控制信号,用来选择第几位数码管工作,称为位码。 由于各位数码管的段线并联,段码的输出对各位数码管来说都是相同的。因此,同一时刻如果各位数码管的位选线都处于选通状态的话,8位数码管将显示相同的字符。若要各位数码管能够显示出与本位相应的字符,就必须采用扫描显示方式。即在某一时刻,只让某一位的位选线处于导通状态,而其它各位的位选线处于关闭状态。同时,段线上输出相应位要显示字符的字型码。这样同一时刻,只有选通的那一位显示出字符,而其它各位则是熄灭的,如此循环下去,就可以使各位数码管显示出将要显示的字符。 虽然这些字符是在不同时刻出现的,而且同一时刻,只有一位显示,其它各位熄灭,但由于数码管具有余辉特性和人眼有视觉暂留现象,只要每位数码管显示间隔足够短,给人眼的视觉印象就会是连续稳定地显示。 图3 数码管电路 数码管不同位显示的时间间隔可以通过调整延时程序的延时长短来完成。数码管显示的时间间隔也能够确定数码管显示时的亮度,若显示的时间间隔长,显示时数码管的亮度将亮些,若显示的时间间隔短,显示时数码管的亮度将暗些。若显示

4×4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

4×4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与编程 51/AVR单片机学习开发系统上使用数码管显示4×4矩阵键盘的键值。 一、硬件工作原理的简单介绍 该实验使用的8位数码管显示电路和4×4矩阵键盘电路。现将这二部分的电路工作原理进行简单的介绍: 1、4×4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 矩阵键盘又称为行列式键盘,它是用4条I/O线作为行线,4条I/O线作为列线组成的键盘。在行线和列线的每一个交叉点上,设置一个按键。这样键盘中按键的个数是4×4个。这种行列式键盘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单片机系统中I/O口的利用率。 图1为矩阵键盘电路图,行线接P1.4-P1.7,列线接P1.0-P1.3。 图1矩阵键盘电路 图2按键排列 2、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电路 在ME300B开发系统中,采用了8位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它将所有数码管的8个段线相应地并接在一起,并接到AT89S51的P0口,由P0口控制字段输出。而各位数码管的共阳极由AT89S51的P2口控制Q20-Q27来实现8位数码管的位输出控制。 这样,对于一组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需要由两组信号来控制:一组是字段输出口输出的字形代码,用来控制显示的字形,称为段码;另一组是位输出口输出的控制信号,用来选择第几位数码管工作,称为位码。 由于各位数码管的段线并联,段码的输出对各位数码管来说都是相同的。因此,同一时刻如果各位数码管的位选线都处于选通状态的话,8位数码管将显示相同的字符。若要各位数码管能够显示出与本位相应的字符,就必须采用扫描显示方式。即在某一时刻,只让某一位的位选线处于导通状态,而其它各位的位选线处于关闭状态。同时,段线上输出相应位要显示字符的字型码。这样同一时刻,只有选通的那一位显示出字符,而其它各位则是熄灭的,如此循环下去,就可以使各位数码管显示出将要显示的字符。 虽然这些字符是在不同时刻出现的,而且同一时刻,只有一位显示,其它各位熄灭,但由于数码管具有余辉特性和人眼有视觉暂留现象,只要每位数码管显示间隔足够短,给人眼的视觉印象就会是连续稳定地显示。 图3数码管电路 数码管不同位显示的时间间隔可以通过调整延时程序的延时长短来完成。数码管显示的时间间隔也能够确定数码管显示时的亮度,若显示的时间间隔长,显示时数码管的亮度将亮些,若显示的时间间隔短,显示时数码管的亮度将暗些。若显示的时间间隔过长的话,数码管显示时将产生闪烁现象。所以,在调整显示的时间间隔时,即要考虑到显示时数码管的亮度,又要数码管显示时不产生闪烁现象。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第二版吴建华主编) 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 1.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答:1)进气过程:为了使发动机连续运转,必须不断吸入新鲜工质,即是进气过程。此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2)压缩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缸内工质受到压缩、温度。压力不断上升,工质受压缩的程度用压缩比表示。3)燃烧过程:期间进排气门关闭,活塞在上止点前后。作用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使工质的压力和温度升高,燃烧放热多,靠近上止点,热效率越高。4)膨胀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均关闭,高温高压的工质推动活塞,由上止点向下至点移动而膨胀做功,气体的压力、温度也随之迅速下降。(5)排气过程:当膨胀过程接近终了时,排气门打开,废气开始靠自身压力自由排气,膨胀过程结束时,活塞由下止点返回上止点,将气缸内废气移除。3.提高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可采取哪些基本措施? 答:提高实际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减小工质传热损失、燃烧损失、换气损失、不完全燃烧损失、工质流动损失、工质泄漏损失。提高工质的绝热指数κ。可采取的基本措施是:⑴减小燃烧室面积,缩短后燃期能减小传热损失。⑵. 采用最佳的点火提前角和供油提前角能减小提前燃烧损失或后燃损失。⑶采用多气门、最佳配气相

位和最优的进排气系统能减小换气损失。⑷加强燃烧室气流运动,改善混合气均匀性,优化混合气浓度能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⑸优化燃烧室结构减少缸内流动损失。⑹采用合理的配缸间隙,提高各密封面的密封性减少工质泄漏损失。 4.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以工质对活塞所作之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指示性能指标。它主要有: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率.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5.什么是发动机的有效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主要有:1)发动机动力性指标,包括有效功和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2)发动机经济性指标,包括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3)发动机强化指标,包括升功率PL.比质量me。强化系数P meCm. 6.总结提高发动机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的基本途径。 答:①增大气缸直径,增加气缸数②增压技术③合理组织燃烧过程④提高充量系数⑤提高转速⑥提高机械效率⑦用二冲程提高升功率。 7.什么是发动机的平均有效压力、油耗率、有效热效率?各有什么意义? 答:平均有效压力是指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作的有效功。平均有效压力是从最终发动机实际输出转矩的角度来评定气缸工作

基于人因工程学原理的键盘设计

学生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基于人因工程学原理的键盘设计 学生姓名:学号: 所在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工业工程 班级:2010级 指导教师:职称: 2013年6 月25 日 教务处制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计算机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无论实在工作方面,还是在娱乐休闲方面,

计算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计算机的配件中当然有个重要的配件,那便是计算机重要的输入设备之一---键盘;键盘是人和计算机交互的一个主要界面,它集成了计算机的操作的功能;然而标准的键盘并不符合人机系统高效、舒适的要求不利于提高信息输入的效率;随着日常生活中使用键盘的时间和频率的增加以及键盘设计的不合理性,一些不健康的隐患也随之而来,比如称为“累积性骨骼肌肉损伤”这种职业病;另一个方面,键盘不合理的设计也会降低工作效率。因此最需要的是设计出符合高效、舒适、安全等要求的键盘。 在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我们所使用的产品就需要不断地改善和创新,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每一次的设计应该都是一次创新的过程,作为科学技术载体的产品创新,是改进人类工作、生活方式进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产品的创新是理性分析产生的,从设计变量来看,工业产品的材料、形态、尺寸、色彩、机理、技术原理等方面都可以成为创新的突破点。产品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依据“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并依据人因工程的理论为依据;注重人机交互,注重人与工具的和谐性。 关键词高效,舒适,人机系统,创新,以人为本,交互 目录 摘要 ..............................................................................................................................

4X4矩阵式键盘输入程序

4*4键盘程序 readkeyboard: begin: acall key_on jnz delay ajmp readkeyboard delay:acall delay10ms acall key_on jnz key_num ajmp begin key_num:acall key_p anl a,#0FFh jz begin acall key_ccode push a key_off:acall key_on jnz key_off pop a ret key_on: mov a,#00h orl a,#0fh mov p1,a mov a,p1 orl a,#0f0h cpl a ret key_p: mov r7,#0efh l_loop:mov a,r7 mov p1,a mov a,p1 orl a,#0f0h mov r6,a cpl a jz next ajmp key_c next: mov a,r7 jnb acc.7,error rl a mov r7,a ajmp l_loop error:mov a,#00h ret key_c:mov r2,#00h mov r3,#00h mov a,r6 mov r5,#04h again1:jnb acc.0,out1 rr a inc r2 djnz r5, again1 out1: inc r2 mov a,r7 mov r5,#04h again2:jnb acc.4,out2 rr a inc r3 djnz r5,again2 out2: inc r3 mov a, r2 swap a add a,r3 ret key_ccode:push a swap a anl a,#0fh dec a rl a ;行号乘 4 rl a mov r7,a pop a anl a,#0fh dec a add a,r7 ret delay10ms: anl tmod,#0f0h orl tmod,#01h mov th0,#0d8h mov tl0,#0f0h setb tr0 wait:jbc tf0,over ajmp wait clr tr0 over:ret 单片机键盘设计 (二)从电路或软件的角度应解决的问题 软件消抖:如果按键较多,硬件消抖将无法胜任,常采用软件消抖。通常采用软件延时的方法:在第一次检测到有键按下时,执行一段延时10ms的子程序后,再确认电平是否仍保持闭合状态电平,如果保持闭合状态电平,则确认真正有键按下,进行相应处理工作,消除了抖动的影响。(这种消除抖动影响的软件措施是切实可行的。) 2.采取串键保护措施。串键:是指同时有一个以上的键按下,串键会引起CPU错误响应。 通常采取的策略:单键按下有效,多键同时按下无效。 3.处理连击。连击:是一次按键产生多次击键的效果。要有对按键释放的处理,为了消除连击,使得一次按键只产生一次键功能的执行(不管一次按键持续的时间多长,仅采样一个数据)。否则的话,键功能程序的执行次数将是不可预知,由按键时间决定。连击是可以利用的。连击对于用计数法设计的多功能键特别有效。 三、键盘工作方式 单片及应用系统中,键盘扫描只是CPU的工作内容之一。CPU忙于各项任务时,如何兼顾键盘的输入,取决于键盘的工作方式。考虑仪表系统中CPU任务的份量,来确定键盘的工作方式。 键盘的工作方式选取的原则是:既要保证能及时响应按键的操作,又不过多的占用CPU的工作时间。 键盘的工作方式有:查询方式(编程扫描,定时扫描方式)、中断扫描方式。

矩阵键盘电路设计

课程设计 题目矩阵键盘电路设计教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2010 年01 月12 日

前言.................................................................... 第一章需求分析......................................................... 功能描述......................................................... 功能分析......................................................... 第二章系统的原理及分析................................................. 用到的知识点的介绍,知识点使用的总体思路 第三章详细设计......................................................... 硬件设计 系统结构图,元器件的选择等 软件设计 所设计的软件关键模块的程序流程 第四章测试............................................................ 运行结果分析等 第五章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关键程序代码........................................................

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基本工作原理(图文版)

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基本工 作原理(图文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发动机基本工作原理 一、基本理论 汽油发动机将汽油的能量转化为动能来驱动汽车,最简单的办法是通过在发动机内部燃烧汽油来获得动能。因此,汽车发动机是内燃机----燃烧在发动机内部发生。 有两点需注意: 1.内燃机也有其他种类,比如柴油机,燃气轮机,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 2.同样也有外燃机。在早期的火车和轮船上用的蒸汽机就是典型的外燃机。燃料(煤、木头、油)在发动机外部燃烧产生蒸气,然后蒸气进入发动机内部来产生动力。内燃机的效率比外燃机高不少,也比相同动力的外燃机小很多。所以,现代汽车不用蒸汽机。 相比之下,内燃机比外燃机的效率高,比燃气轮机的价格便宜,比电动汽车容易添加燃料。这些优点使得大部分现代汽车都使用往复式的内燃机。 二、燃烧是关键 汽车的发动机一般都采用4冲程。(马自达的转子发动机在此不讨论,汽车画报曾做过介绍) https://www.360docs.net/doc/cc9365883.html,/leonhou

4冲程分别是:进气、压缩、燃烧、排气。完成这4个过程,发动机完成一个周期(2圈)。 理解4冲程活塞,它由一个活塞杆和曲轴相联,过程如下 1.活塞在顶部开始,进气阀打开,活塞往下运动,吸入油气混合气2.活塞往顶部运动来压缩油气混合气,使得爆炸更有威力。 3.当活塞到达顶部时,火花塞放出火花来点燃油气混合气,爆炸使得活塞再次向下运动。 4.活塞到达底部,排气阀打开,活塞往上运动,尾气从汽缸由排气管排出。 注意:内燃机最终产生的运动是转动的,活塞的直线往复运动最终由曲轴转化为转动,这样才能驱动汽车轮胎。 https://www.360docs.net/doc/cc9365883.html,/leonhou 三、汽缸数 发动机的核心部件是汽缸,活塞在汽缸内进行往复运动,上面所描述的是单汽缸的运动过程,而实际应用中的发动机都是有多个汽缸的(4缸、6缸、8缸比较常见)。我们通常通过汽缸的排列方式对发动机分类:直列、V或水平对置(当然现在还有大众集团的W型,实际上是

键盘输入工作原理

键盘输入工作原理 作者:飄lá┽蕩去来源:博客园发布时间:2007-11-12 14:37 阅读:1809 次原文链接[收藏] Windows 窗体编程 键盘输入工作原理 Windows 窗体通过引发键盘事件来处理键盘输入以响应 Windows 消息。大多数Windows 窗体应用程序都通过处理键盘事件来以独占方式处理键盘输入。但是,必须了解键盘消息的工作方式,才能实现更高级的键盘输入方案(如在按键到达控件之前截获它们)。本主题描述 Windows 窗体能够识别的按键数据的类型,并概述键盘消息的传送方式。有关键盘事件的信息,请参见使用键盘事件。 按键的类型 Windows 窗体将键盘输入标识为由按位Keys枚举表示的虚拟键代码。使用Keys枚举,可以综合一系列按键以生成单个值。这些值与 WM_KEYDOWN 和 WM_SYSKEYDOWN Windows 消息所伴随的值相对应。可通过处理KeyDown或KeyUp事件来检测大多数物理按键操作。字符键是Keys枚举的子集,它们与WM_CHAR 和 WM_SYSCHAR Windows 消息所伴随的值相对应。如果通过组合按键得到一个字符,则可以通过处理KeyPress事件来检测该字符。或者,可以使用由Visual Basic 编程接口公开的Keyboard来发现已按下的键并发送它们。有关更多信息,请参见访问键盘。 键盘事件的顺序 正如上面列出的那样,在一个控件上可能出现三个与键盘相关的事件。以下顺序是发生这些事件的常规顺序: 1.用户按“a”键,该键将被预处理和调度,而且会发生KeyDown事件。 2.用户按住“a”键,该键将被预处理和调度,而且会发生KeyPress事件。 在用户按住某个键时,此事件会发生多次。 3.用户松开“a”键,该键将被预处理和调度,而且会发生KeyUp事件。 键的预处理 像其他消息一样,键盘消息是在窗体或控件的WndProc方法中处理的。但是,在处理键盘消息之前,PreProcessMessage方法会调用一个或多个方法,这些方法可被重写以处理特殊的字符键和物理按键。您可以重写这些方法,以便在控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