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道德与价值.

合集下载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和”道德思想的价值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和”道德思想的价值
地 、 的 和谐 发 展 。 老子 提 出 :人 法 地 、 法 天 、 法 道 、 法 人 “ 地 天 道

要: 中国传统 文化是一种“ 文化 , 和” 其核 心道德 思想主要表现在 “ 天人合一” “ 际和谐” 和 人 两方面。在构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我 国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过程 中, 充分吸收和运用 中国传统“ 文化 的宝贵资源, 和” 具有重要 的理论 意义和现 实意义。
关 键 词 : 谐 社 会 ;和 ” 和 “ 道德 思 想 : 统 文化 传
等一 系列 , 旨在 实 现 社 会 和 谐 的 道 德 准 则 和 建 设 大 同 社 会 的
远景理想 。 孔子提出过 “ 和为贵 ” 的观点 , 以建立“ 天下为公 ” 的
大 同社 会 是 其 政 治 理 想 , 将 “ ” 为哲 学 思 想 的核 心 l 孑 并 仁 作 L 。 子 所 提 出的 理 想 人 格 是 善 于 以 宽 厚 处 世 , 和 人 我 , 而创 造 协 从
“ 欲 ” “ 为 ” “ 争 ”彼 此 和谐 相 处 , 大 为怀 , 人 “ 其 无 、无 、无 , 宽 人 甘
想。正是 这种对实现社会和谐 的孜孜追求孕育 了我 国丰 富的
以“ 为核心观念 的传统道德思想 。这种 “ 传统道德思想 和” 和”
把追 求和谐 、 建立大 同作为社 会理想和价值 观念 , 主张和 谐 、 和睦 、 和平 , 提倡和 以处众 、 和衷共济 、 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处世
与 自然 关 系 的古 老而 科 学 的原 则 ,是 我 国哲 学对 人 类 文 明 的

髓 。传统文化提倡宽 和处世 , 协调人际关系 , 创造 “ 人和” 的人 际环境 , 追求以形成和谐 的人际关系为主题 的“ 同” 会。 大 社 以 孔孟 为代表的儒家提出 了仁 、 、 、 、 、 、 、 、 、 义 礼 智 信 宽 勇 忠 恕 孝

价值观与道德观念的关系和区别

价值观与道德观念的关系和区别

价值观与道德观念的关系和区别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一直以来都在探索和追求一种正确的行为准则,以引导个体和社会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成为了人们思考和行动的基石。

虽然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它们在定义和运用上存在一些区别。

首先,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于事物的认可和评价,是一种对于个体和社会有意义的信念和目标。

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追求,是指导个体行为的准则。

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

例如,对于一个人来说,自由可能是最重要的价值观,而对于另一个人来说,家庭和友情可能是更重要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个体对于事物的主观评价,它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社会共同的。

与此相对应,道德观念是指人们对于行为的判断和评价,是一种对于善恶和正误的认知和规范。

道德观念是人们对于行为准则的理解和遵守,是指导个体行为的规范。

道德观念是基于社会和文化的共识而形成的,它是社会规范的体现。

例如,大多数文化中都认为诚实、尊重、公正是道德观念中的重要元素。

道德观念是社会对于行为的共同评价,它是客观存在的。

虽然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它们在定义和运用上有一些区别。

价值观是对于事物的主观评价,是个体对于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追求;而道德观念是对于行为的客观评价,是社会对于善恶和正误的认知和规范。

价值观是个体的信仰和目标,而道德观念是社会的规范和共识。

然而,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并不是完全独立的。

价值观是道德观念的基础,它为道德观念提供了价值的指引。

在行为中,个体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判断和选择,进而形成道德观念。

例如,一个人认为自由是最重要的价值观,那么他在行为中就会追求自由,同时也会认为追求自由是一种道德行为。

因此,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总结起来,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是人们思考和行动的基石。

价值观是对于事物的认可和评价,是个体对于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追求;而道德观念是对于行为的判断和评价,是社会对于善恶和正误的认知和规范。

人类社会的道德价值观演变

人类社会的道德价值观演变

人类社会的道德价值观演变人类社会的道德价值观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演变。

自人类开始形成社会以来,道德观念便扎根于人们心中,引导人们的行为,规范着社会秩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道德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探讨人类社会的道德价值观演变以及其原因。

一、原始社会的道德观念在原始社会,人们的道德观念主要建立在生存的基础上。

人们需要互相依靠和合作,以共同面对野生动物、自然灾害等外部压力。

因此,互助、团结和义务成为了原始社会的道德核心。

此外,原始社会也有一些与生存无关的道德规范,如对老人、孩子和弱者的尊重等。

二、宗教的影响随着宗教的出现和传播,道德观念开始与宗教信仰相结合。

在宗教的引导下,人们逐渐发展了对神圣的崇拜,将其作为道德行为的依据。

宗教为人们提供了一套准则,规定了什么是善良、公正和正直,以及应该如何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道德和宗教信仰紧密相连。

三、道德规范的社会化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开始形成社会化的道德规范。

这些规范源于社会的需求和价值体系,反映了人们在社会互动中所持有的行为准则。

在这个阶段,道德观念逐渐超越了宗教的框架,成为社会规范和法律的基础。

人们开始关注公平、公正、尊重他人的权利,并接受了私人财产、个人自由等观念。

四、个人主义和多元化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个人主义的观念被强调,人们对个体的价值和权利给予更多的重视。

个人主义使得人们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追求自我实现和幸福感。

与此同时,社会的多元化也对道德观念产生了影响。

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伦理观相互碰撞,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五、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对道德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强调相对主义和个体选择,质疑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

这种思潮使得人们开始充满怀疑和批判地看待传统道德观念,并开始强调多样性、包容性和自由选择。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的道德价值观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演变。

从原始社会的互助和团结到宗教的影响,再到社会化的道德规范和个人主义的崛起,以及后现代主义的思潮,道德观念一直在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现代社会中的道德价值多元性问题

现代社会中的道德价值多元性问题

现代社会中的道德价值多元性问题在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多元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随着文化多样性和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种不同的道德观念在社会中并存,这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道德价值多元性带来了道德标准的相对性。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造就了不同的道德观念,人们在面对同一个道德问题时,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判断。

比如,在一些发达国家,同性婚姻被认可为合法,而在一些传统社会中,同性恋则被视为不道德甚至是违法的行为。

这种观念的多元化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如何在多元的道德背景下建立一个公正和合理的道德标准。

其次,道德价值多元性引发了伦理困境。

伦理困境是指人们在面对道德决策时,可能会陷入两难境地,无法做出明确的选择。

这是因为不同的道德观念可能会产生冲突,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解决问题。

例如,医生面临一个抉择,如果救治一个病人会导致其他两个病人死亡,他该如何决策?在一个以生命至上为价值观的社会中,救治一个病人是正确的选择,但在一个注重公平和平等的社会中,医生可能会选择放弃治疗以避免牺牲其他病人。

这种伦理困境使我们需要在道德判断上更加理性和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

此外,道德价值多元性也给我们提出了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平衡问题。

在一个个人自由价值观高度重视的社会中,每个人有权追求自己的幸福和满足。

然而,过度强调个人自由也可能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例如,一些人主张合法化大麻,认为个人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然而,合法化大麻可能会导致社会中滥用药物的增加和潜在的社会问题。

在处理这种平衡问题时,我们需要在尊重个人自由的同时,考虑社会整体利益以及对他人的影响。

最后,道德多元性还使我们面临着道德传统与变革之间的冲突。

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中,道德观念会发生改变和转变。

一些传统的道德规范可能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可能需要更新或重新解释。

例如,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推动了性别平等的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特点的一系列基本价值观念。

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指在职业活动中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活动中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在职业活动中,人们需要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保证职业活动的正常进行。

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的基本准则,是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

职业道德包括诚实守信、勤奋敬业、公正廉洁、尊重知识、保守机密、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职业活动中,人们需要保持诚实守信的态度,不得以欺骗、虚假宣传等手段获取利益。

勤奋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职业活动中,人们需要保持勤奋敬业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为企业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公正廉洁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职业活动中,人们需要保持公正廉洁的态度,不得以权力、地位等为交换条件,违反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

尊重知识是职业道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职业活动中,人们需要尊重知识,不得抄袭、剽窃他人的知识成果。

保守机密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职业活动中,人们需要保守机密,不得泄露企业或个人的机密信息。

服务社会是职业道德的最终目的。

在职业活动中,人们需要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

在职业活动中,人们需要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保证职业活动的正常进行。

只有遵守职业道德,才能够为企业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个人品德在社会中的作用及意义(个人品德:在社会中的价值与影响)

个人品德在社会中的作用及意义(个人品德:在社会中的价值与影响)

个人品德在社会中的作用及意义(个人品德:在社会中的价值与影响)导言个人品德是指个体在道德、精神和行为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品质。

作为一个社会的基本单位,个人的品德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个人品德在社会中的作用及意义,并强调个人良好品德对社会的价值与影响。

第一部分:个人品德对个人的作用个人品德是一个人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品质,它影响着个人的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

首先,在个人的生活中,良好的品德能够塑造一个健康、积极、快乐的心态,提升个人的自尊和自信心。

其次,个人品德对个人的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个有良好品德的人会努力工作,勤勉奉公,以自己的行动和精神为他人树立榜样。

另外,良好的品德也决定了一个人在人际关系中的表现。

诚实、宽容和友善的个人品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个人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第二部分:个人品德对社会的作用个人品德对一个人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个人领域,它还对整个社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个人品德是社会公德的基础。

社会公德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一个有良好品德的个人将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不会从事违法乱纪的行为,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其次,个人品德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个有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公正正直的个人能够参与社会的改革和创造,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个人良好品德能够激励他人,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通过自己的言行和行为,一个有良好品德的人能够影响他人,引导他人追求真善美,共同建设美好社会。

第三部分:个人品德的价值与影响个人品德的价值和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个人良好品德的存在使得社会更加和谐。

一个诚实守信、友善宽容的社会,必然能够有效地减少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其次,个人良好品德影响着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一个有良好品质的个人,能够引领社会舆论和道德认同,传承和弘扬社会正能量。

另外,个人品德也对社会的共同利益产生着积极影响。

价值观与道德观念的区别与联系

价值观与道德观念的区别与联系

价值观与道德观念的区别与联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谈论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这两个概念似乎是相互关联的,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一些区别和联系。

本文将探讨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区别与联系,并分析它们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首先,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价值观是指个人或集体对于什么是重要和有意义的事物的看法和评价。

它是人们根据自己的信仰、经验和文化背景形成的一种判断标准。

价值观可以包括对自由、公正、尊重、责任等的追求。

而道德观念则是指人们对于什么是对和错的认识和判断。

它是一种行为准则,规定了人们在社会中应该如何行事。

道德观念通常涉及到对他人的尊重、诚实、正直、公平等方面的要求。

尽管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个人的价值观往往会影响其道德观念。

一个拥有尊重他人价值观的人往往会更加关心他人的感受,并遵守道德规范。

相反,一个只关注自己利益的人可能会忽视道德规范,从而做出不道德的行为。

此外,社会的道德观念也会对个人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社会的道德观念往往通过教育、文化和法律等途径传递给个人,塑造了他们的价值观。

因此,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区别和联系也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会影响其行为和决策。

一个拥有高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人往往会做出正义和善良的选择,对他人有益。

相反,一个没有明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人可能会迷失方向,做出自私和不负责任的行为。

此外,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也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产生影响。

一个拥有公正和公平价值观的社会往往能够建立起公正的法律制度和社会机构,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相反,一个缺乏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社会可能会陷入腐败和混乱。

总之,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

价值观是人们对于重要和有意义事物的评价,而道德观念则是人们对于对和错的认识和判断。

尽管它们是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人生观 价值观 世界观 道德

人生观 价值观 世界观 道德

1、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什么?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有的人他们觉得自己很清高很伟大,不屑和别人交朋友、有的人心的比较善良,单纯觉得帮助别人自己就是对的,什么事觉的吃点小亏没什么,忍过去就没事情了、也有的人思想简单什么人都容易相信觉得世界那么美好、还有的人觉得这个世界太过残酷,利益放第一位。

这里面没有谁对谁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悟。

我自己的人生观:要有上进心、有信念,要有防人之心,要有野心,要追求利益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心。

要记住人生的最高目的是为了活的快乐。

所以你为自己而活就是对的。

而你活在社会之中,离不开环境,所以你必须爱亲人,朋友,社会,爱地球,你才能有个充实的人生。

任何世界观都是对的,任何世界观也可能是错的。

没有错误的世界观,只有不同的世界观。

由于世界观的不同,我想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也不同,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什么都是可能发生的我相信一切都是注定且无常的。

作为社会的个体,对每个人来讲,面对多重价值,需要做出选择。

在课本中,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分的很清楚。

可是进入社会,你会发现,黑与白之间还有很多灰色。

我们对一件事作评价,就要用某种价值观去衡量。

不同的人,选择会不同。

我的价值观就是:学着去创造价值。

4、我为社会道德做什么?答:何谓道?何为德?道是种方法,是种手段,是人类走进文明的行为观,德是种态度,是人类为实现自身价值和欲望的自我认知。

人都有欲望,每个人实现自己欲望的道与德都不一样,有的人是小德,有的人是大德。

道法自然,德才至上!从我国最近几年的社会事件看来,我过整体社会道德不是很高,国民素质有待提高,难道随着历史的进展,我们变得愚钝了。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当人性已经严重扭曲变态的时候,这个社会的未来在哪里?呼唤道德,回归本性,势在必行啊!作为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国家的使命,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更应该从自身做起,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

(凑个字数)在我心里,道德观念,就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根本丢不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价值观与道德观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 现代人们的社会价值呈现出一种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的产生,与科学的进步、时代的进步是分不开的,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当代人越来越处于一个具有最大选择空间的环境之中。

在这种环境中,保守与开放、传统与现代交织在一起。

于是,问题出现了,科技的高速发展,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现代社会我们正在确立自己在社会的前所未有的地位,每个人要求得到重视,每个人的利益得到保护,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尊重,如“自信和谦卑共存” 、“传统与激进之间共存”等等。

这对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产生重要影响。

现代人在自我意识、公共道德、就业和生活观及婚姻和性观念等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传统与现代意识并存的两重性。

而这一切又都来源于当今社会和科技飞速发展为基础的人们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的重新确立。

我们这个时代,人的价值观表现出多元化的形态,但这种多元是建立在每个人的差异的基础上的,价值观已经是人们在社会上判断好和坏、善与恶、甚至是判断真理的标准了,而这种价值观有许多的表现形式,比如利益价值观,每个人在维护自己利益面前就会妥协,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行为,为了达到目的,更不顾失去了自己心里最低的道德底线,虽然这是来自外界的对自己的压力,也许自己不想这么去做,可是既然有了这样的利益价值观,不是自己想做却还是自己亲自做了违反自己道德的行为,久而久之,自己的道德意识就会慢慢的被价值观所取代占据自己的思想意识的地位,最终自己心中的那点道德底线也会失去,那么这样以来,各种变态心理就会变现出来,而自己却不以为然。

所以,现代社会犯罪率陡升,有着居高不下之势,恐怖事件不绝于耳,国际局势动荡不安……不能说这与人们的社会价值观的改变没有必然的联系。

因此,我们应更提倡道德来挽救价值观给社会的带来的质变的危害。

我们可以看到,当今社会如此复杂的原因是利益分配的复杂, 利益分配的复杂的原因有很多,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导致了人们贫富差距的拉大,几乎所有人都希望过上富人过的生活,人性中的弱点便渐渐的暴露出来,过分的攀比心理导致了一些人心态的失衡、道德的缺失;再加上国家和法律产生后,道德便被逼上了社会规范的后台,社会成员逐渐接受法律的约束和调节,逐渐淡忘和远离那些博爱、互助的道德
基础。

一些“精明” 的人利用法律的空子的例子屡见不鲜。

不可否认,法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在治理方式上的一个必经阶段,有它的合理性和先进性,但在商品经济社会里,为了追逐利润和取得竞争优势,商战中的人们猛烈冲击道德底线,出现了道德败坏的局面: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见利忘义、背信弃义、坑蒙拐骗、巧取豪夺、乱性乱伦、伤天害理、折磨人摧残人等各种背离人类背离道德的行为横行社会,无数人间悲剧在物质财富高速增长的时代上演。

网络以其自由、便捷、隐秘渗透到生活之中,改变着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网络虽然是一个时代的新产物,但其为人类的精神生活开拓了巨大空间。

在社会道德的沦丧的情况下,道德无奈的借助法律不断地从外在世界改变社会,希望能使人们的道德回到那个从自己内心发出的内在道德,也就是那种没有目的的道德,来重建一种适合社会的又符合人们价值观的道德思想。

可是这个时候网络却更这个希望带来了更大的麻烦。

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自由自在,不顾一切的散发着自己的压抑与疯狂,视觉、听觉所带来的各种瞬间心理的反应,完全失去了理性。

对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在网络中形成图像和符号,仿佛对话者已经不是人了,这种非理性摆脱了道德和法律,放肆于人们整个内心。

具有代表的那就
是欲望的无限扩张,例如网上许多交友网站上有富翁 VS 美女征婚派对。

本来富翁 VS 美女是一个很争论的话题。

一方面,娶不上媳妇的不应给是富翁,而是好吃懒做的穷人。

一方面,这种征婚派对是一种利益的关系。

再如,“人肉搜索”,这也是很有争议的话题,其中的“人肉”掺杂了些许的黑色幽默,乍听起来令人有些不寒而栗,却也准确地表明了这种搜索方式的特点,不是传统的搜索方式,仅仅提取互联网资料库中的信息,而是依靠有血有肉的网民提供信息。

这种揭露事实真相的同时,也在泄露隐私,这种道德维护者可能触犯法律,也陷入自我道德的不正当。

中国消费者的感性消费、过度的符号消费、情感消费、形象消费、奢侈消费也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主流,人们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那些刚刚获得温饱、正在小康路上奋进的中国消费者,为了显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或极欲获得“时髦社会圈”的入场券,弥漫着浓厚的奢侈消费、符号消费之风。

从而,道德,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便变得无足轻重了。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不及待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处理道德与价值观的关系。

道德也许比起法律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传承我们的优秀的传统道德来为改变这一状况做出一些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的博大精深和真正伟大之处,在2008年 8月 8日, 中国人向全世界传达了当今中国的主流道德价值观——和。

坚持以大局为重,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统一,坚持诚信至上。

构建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

就是说要以和谐为基础,以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为基础。

同时,我们对待科技、对待时代的发展也要有一个正确的、理性的认识,在科技面前,合理的利用科技,充分享受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不要迷信科学,我们应该承认自己的局限性,承认整个宇宙还有绝大多数我们不知道不了解的事物,承认它们的存在,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可是道德价值观一定会产生偏差,那种自私自利、狂妄自大的心态会极度的蔓延,同时也会很快地影响到他周围的人和事,从而影响整个社会。

因此,当今的中国道德价值观提倡我们要以和谐为本,人和社会是一体的,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有义务奉献自己的爱心去帮助我们有能力帮助的人。

从另外一个层面,中国也重新开始重视青少年的教育,这也是恢复中国传统价值道德观——儒、释、道的一种体现,传统的道德观都是教我们做人的根本。

中国传统价值观在历史上受到了多次强烈挑战:首先,最早的秦始皇,焚书坑儒,几十年就亡国了;其次, 蒙古人统治时期的元朝,也是一百多年就亡国了;再次,“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和新文化运动的深入。

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他是以反封建反传统,提倡科学和民主为号角,传统价值观被不断边缘化。

提倡以“和”治天下,“构建一个公平正
义的社会”需要我们正视和发扬传统道德,尤其国家近年提出要建设“中国主流文化”,这是国家重视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是紧密,更是不可分的。

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儒家思想将内心修养与国家、社会的平治有机结合,提倡内外贯通的“三纲八日”,以道德自我为个体人生的价值起点和修养目标,追求内圣与外王的统一。

” 熊十力研习并认定《六经》为“内圣外王之学”,并指出“内圣则以天地万物一体为宗,以成己成物为用:外王则以天下为公为宗,以人代天工之用。

”内圣外王是儒者借以安身立命和应付世事的根本法规和普遍模式,充分表达了道德自我建构的思想理路和社会价值。

道家和中国化佛教思想共同注重对世俗生活和
物欲功利的超越,追求心性自由和德性价值,提倡真切的关怀意识和道德境界,体现着与儒家思
想一致的道德自我价值建构的恢弘精神意旨。

我国现代主流道德和社会价值观是指导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同时,也极大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科学的进步;当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又会出现新的社会价值观,这时,就又需要一种符合时代需求的主流道德价值观加以平衡。

所以,我国现代主流道德价值观应当以传统道德为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