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大横路铜钴矿综合找矿模型
吉林省舒兰市长安堡钼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吉林省舒兰市长安堡钼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张剑;杨言辰;尹成伟【摘要】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吉林省舒兰市长安堡大型斑岩铜钼矿床的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及找矿方法,对在吉林地区北部舒兰—蛟河一带分布的印支—燕山期花岗岩区寻找大、中型斑岩型铜钼矿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期刊名称】《吉林地质》【年(卷),期】2013(032)001【总页数】5页(P63-66,76)【关键词】斑岩型钼矿床;矿床特征;找矿标志;找矿意义【作者】张剑;杨言辰;尹成伟【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七队,吉林吉林市13200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七队,吉林吉林市132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1;P618.65吉林省舒兰市长安堡铜钼矿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吉黑褶皱系,吉中多金属成矿带,区内发现的大型钼矿床有福安堡钼矿、季德钼矿。
对长安堡铜钼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探异常特征的研究,同时对比区内近年来发现的福安堡钼矿、季德钼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对吉林地区北部舒兰—蛟河一带分布的印支—燕山期花岗岩区寻找大、中型斑岩型铜钼矿床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吉黑褶皱系,吉林优地槽褶皱带,依兰—伊通、敦化—密山两条北东向展布的深大断裂带之间。
地层主要有二叠系杨家沟组、第三系舒兰组、第三系曲柳组、第四系。
区域上广泛分布大面积岩浆岩,从海西期到印支期至燕山期均有岩浆侵入,反映了多期多旋回特征。
以大面积花岗岩岩基为主。
海西期主要为斜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等;印支期主要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花岗岩闪长岩等;燕山期主要是二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等。
区内构造主要是断裂,区域上北西向新安—额穆断裂与北东向火石顶子—长安堡断裂构成本区主要构造格架。
吉林荒沟山金矿床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吉林荒沟山金矿床地球化学找矿模型陶文宏(长春科技大学,130026) 提 要 以荒沟山金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为基础,研究了区域地球化学及异常特征、矿床地表及深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和原生异常元素分带性规律。
初步总结出寻找该类型矿床的若干地球化学及异常指标,建立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关键词 地球化学异常 分带性指数 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荒沟山荒沟山金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辽宁台隆偏北部,太子河—浑江—惠山元古宙海槽深大裂谷带转弯部位,老岭背斜内。
1 矿床地质特征1.1 地层矿区内可见元古宇老岭群珍珠门组与花山组地层(图1)。
地层总体走向北北东—南南西图1 荒沟山金矿床地质略图F ig .1 Schem atic geo logical m ap of the H uanggou shan A u depo sit 向。
倾向南东,倾角65°~45°。
珍珠门组地层出露于矿床西部,主要由白云石大理岩、硅质条带白云石大理岩、角砾状白云石大理岩组成,是金矿体的主要围岩。
花山组主要由二云石英片岩、绢云母千枚岩、千枚状片岩、十字石二云片岩夹大理岩及石英岩组成。
花山组上覆于珍珠门组,呈断层接触。
1.2 岩浆岩矿床位于燕山早期老秃顶子花岗岩体东南侧2km 处,脉岩较为发育,且多集中分布在F 1断裂带西侧,展布方向大致平行于F 1断裂。
主要有闪长(玢)岩、花岗斑岩、辉绿岩等。
规模大小不一。
其中闪长岩有的具有金矿化,甚至形成工业矿体(如34号勘探线上的金矿体)。
1.3 构造矿床内所见断裂构造以北北东向为主,包括F 1、F 2、F 3等一系列平行展布的断裂。
其中F 1断裂发育于珍珠门组与花山组地层接触部位,属荒沟山S 形断裂构造,是一条多期活动的脆性断裂带,是矿床内一条重要的导、控矿构造[1]。
1.4 围岩蚀变矿区内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等。
硅化主要发育于第16卷 第3期吉 林 地 质V o l .16 N o.31997年9月J I L I N G E O LO G Y Sep.1997断裂中,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四平市大顶山一带贵金属_多金属矿产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_衣凤军

推覆构造,一系列北西向糜棱岩化带和脆韧性断裂 及与推覆构造伴生的轴面劈理、折劈理构造群,成 为主要控矿构造。与此同时大面积二长花岗岩、花 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等侵入,成为该期成矿作用 的又一必要条件。该期岩浆岩普遍含有较高丰度的 Au、Ag、Cu、Pb、Zn 等成矿元素,且碱度率 AR 及 K2O/Na2O 值较低,可见该岩浆岩不仅起到一种 矿源作用,而且又起到促进成矿元素富集成矿的地 球化学作用。由于本期岩浆、构造作用影响,前 期的成矿元素及本期岩浆所带来的成矿元素再次转 移、富集在北西向推覆构造、北西向断裂及各劈理 群构造之内。 成矿作用经历了第一期接触交代型成矿作用 ; 第二期中低温岩浆热液型和浅成斑岩型成矿作用, 从而成为测区内主要矿产的主要成矿阶段。 2.2 成矿系列的划分 矿产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布规律明显。区内主 要成矿期的矿产,都与中晚侏罗 - 早白垩世地质作 用有关,它们的形成及其分布均有密切的成矿条件 及成因上的联系。可将本区主要成矿期矿产归属于 中生代金、银、铜、铅、锌成矿系列。其中,又划 分为中晚侏罗世金、银、铜、铅、锌亚系列和早白 垩世金、银、铜、铅、锌亚系列。
m 的电阻率异常重叠, 并有△ g 大于 6×10-5 m/s2 的重力布格异常 △ Z 大于 1 000 nT 的 磁异常 Ms 值为 6% 的 激电异常及 ρs 值大于 2 000 Ω · m 电阻率异
常重合
化探异常
Au、Ag、 Cu、Pb、 Zn、As、 Sb 组合异
常
北西向断 裂
中晚侏罗 世花岗闪
1.第四系全新统 ;2.古近系靠山屯组 ;3.白垩系泉头组 ;4.二叠系程家屯组 ;5.石炭系磨盘山组 ;6.燕山晚期二长花岗岩 ;7.华力西晚期花 岗岩 ;8.华力西晚期花岗闪长岩 ;9.砂金、铜矿 ;10.铁矿、锰矿 ;11.贵金属、多金属矿 ;12.地质界线 ;13.不整合地质界线 ;14.推覆构造
吉林省红旗岭1号岩体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意义

吉林省红旗岭1号岩体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意义摘要:吉林省红旗岭属于古亚洲洋和环太平洋两大构造区域的交汇部位并发育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
本区共发现30余个镁铁超镁铁质岩岩体, 其中1号岩体赋矿最多。
铜镍矿体呈似板状、上悬状、透镜状赋存于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内,矿床属岩浆就地熔离和重力分异成因。
关键词:成矿模式找矿意义铜镍硫化物矿床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色金属元素,在现代工业技术和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而吉林红旗岭矿区1号岩体则位于红旗岭勘查区内,富含丰富的镍资源。
因此研究1号岩体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矿区地质背景红旗岭位于吉林省中部磐石地区,地理坐标N47°55′,E126°30′。
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古生代兴蒙造山带的一部分,南接华北地台北缘,北部与佳木斯地台相接,属于古亚洲洋和环太平洋两大构造区域的交汇部位。
1号岩体位于矿区第一岩带的中部,与围岩呈不整合接触。
岩体产状走向北25~50°,倾向北东50~65°。
1号岩体在平面上呈纺锤状,长980m。
宽150~280m,最大控制深度560m,长宽深之比为4:1:2[2]。
岩体主要由含矿岩石类型主要有斜方辉石岩、角闪辉石岩、辉石角闪岩、橄榄辉石岩、辉石橄榄岩,岩石的M/F值一般在2~5范围内,岩体具有多次脉动式侵位叠加的特点[3]。
矿体一般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漏斗状等产出。
2 岩石标本镜下特征及其成分特点2.1 围岩:二云母片岩岩石具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
岩石以片状矿物为主,为鳞片状的黑云母和白云母,呈平行定向排列形成片状构造。
岩石主要由黑云母、白云母、石英和中性酸斜长石组成。
黑云母,鳞片状,与白云母一同呈平行定向排列。
正交下干涉色可达III级绿,但基本被其本身的颜色假冒,平行消光,含量约28%。
白云母,鳞片状,与黑云母一同呈平行定向排列。
平行消光,含量约26%。
长英质矿物,主要为石英,含部分长石。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二岔铁矿附近铁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二岔铁矿附近铁矿特征及找矿标志焦兴来;郭彦龙;沈济篷;尹建宇;李洋【摘要】该矿床产于一套中、深度火山沉积变质的太古代岩系中,矿体赋存于一定的层位,多层平行分布.矿石条带、条纹与围岩片理、片麻理产状一致,矿体与围岩呈整合接触,界线清晰.太古代地层中角闪质岩石夹磁铁石英岩是最直接地层找矿标志.【期刊名称】《吉林地质》【年(卷),期】2016(035)002【总页数】4页(P52-55)【关键词】铁矿;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作者】焦兴来;郭彦龙;沈济篷;尹建宇;李洋【作者单位】吉林省第四地质调查所,吉林通化 134001;吉林省第四地质调查所,吉林通化 134001;吉林省第四地质调查所,吉林通化 134001;吉林省第四地质调查所,吉林通化 134001;吉林省第四地质调查所,吉林通化 13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31二岔铁矿附近铁矿区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处于长白山系龙岗山脉中段南侧龙岗断块南翼。
矿区属矿产资源型工业区,区域主要矿产为鞍山式铁矿、宣龙式铁矿和板庙子金矿。
区内地层出露有太古代变质表壳岩、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四系。
区内褶皱构造及断裂构造发育,较大断层为板石—二道江逆断层,在本区断续分布。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广泛出露的太古代花岗绿岩地体,控制着鞍山式铁矿的分布。
1/5万航磁异常特征表明该区是甲类异常,编号为“吉C-87-39”。
该区出现了平稳的正磁场的中心偏南部位(西部为二岔铁矿)。
异常强度可达600~1 000 nT。
异常走向北东,长0.5~2.5 km,宽0.5~2.5 km。
3.1 矿区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宙变质岩系(ArB),即太古界表壳岩系。
该岩系为铁矿的赋矿层位,受古老太古宙花岗岩系(ArTO)英云闪长岩、钾长混合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的侵入作用,使表壳岩系产出形态趋于复杂,多呈捕掳体残存于花岗岩系(ArTO)中。
211061689_中条山古元古代沉积岩容矿型铜钴矿床钴来源及富集过程

山西中条山沉积岩容矿型铜钴矿床的矿体以似层状赋 存在黑色石墨片 岩 和 白 云 质 大 理 岩 内,矿 化 类 型 以 浸 染 状 细脉浸染状为主,少量为热液脉状矿化,与中非赞比亚的沉 积岩容矿 型 铜 钴 矿 床 具 有 相 似 的 地 质 特 征 (Jiangetal, 2014;Qiuetal,2016)。本文综述近些年在中条山沉积岩 容矿型铜钴矿床研究取得的新进展,提出钴的成矿与铜的成 矿过程不完全一致,并进一步建立了该地区沉积岩容矿型铜 钴矿床钴两阶段富集成矿新模型。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020 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 2023,39(4)
http://www.ysxb.ac.cn
容矿型铜钴矿目前为全球提供了 ~12%铜资源量和 ~41% 钴资源量(Slacketal,2017;Singer,2017),通常形成于氧 化还原边界附近的还原性地层中,矿化类型主要为浸染状、 细脉状和厚脉 状,矿 体 通 常 呈 板 状,近 平 行 于 地 层 (Hitzman etal,2010;Brown,2014;刘玄等,2015a;徐林刚等,2022)。 在我国境内也发育有变沉积岩容矿的铜钴矿床,如云南东川 式铜钴 矿 (华 仁 民,1989;Huangetal,2013;殷 学 清 等, 2021)、山西 中 条 山 胡 篦 式 铜 钴 矿 (胡 维 兴 和 孙 大 中,1989; Qiuetal,2016)和吉林大横路和杉松岗钴铜矿(杨言辰等, 2004;田丰等,2017),等等。
吉林珲春大六道沟金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吉林珲春大六道沟金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李强【摘要】大六道沟金铜矿是上世纪90年代在吉林珲春东部发现的与下古生界五道沟群变质岩、华力西晚期闪长岩及燕山期闪长玢岩有关的金铜矿床,该矿床产于延边五凤—刺猬沟—小西南岔火山—次火山型金矿带的东段,1~7号矿体群角砾岩型矿体受下古生界五道沟群与华力西晚期闪长岩接触带控制,10~14号矿带赋存于燕山期闪长玢岩的上下盘,8号铜矿体产于下古生界五道沟群中层间裂隙带中.该矿床的发现和评价对于珲春东部小西南岔—杨金沟—前山南北向金铜钨多金属矿的区域找矿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吉林地质》【年(卷),期】2017(036)002【总页数】5页(P12-16)【关键词】大六道沟金铜矿;地质特征;找矿前景;吉林珲春【作者】李强【作者单位】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0三队,吉林珲春 133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P618.41吉林省珲春市大六道沟金铜矿床属小西南岔金铜矿床南部延长,20世纪70~90年代有多家地勘单位对该矿床进行勘查,因矿体产状变化大都未能对矿床做出正确评价。
基于对隐爆角砾岩型金矿体新认识,2005~2014年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0三队按照新的矿床模型进行矿床勘查评价,成功对大六道沟金铜矿床进行了勘探。
笔者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的阐述,为珲春东部小西南岔—杨金沟—前山一带金铜钨多金属矿区域找矿评价提供指导意义。
大六道沟金铜矿床位于吉林延边五凤—刺猬沟—小西南岔火山—次火山型金矿带的东段,珲春东部小西南岔—杨金沟—前山南北向金铜钨多金属成矿带的北段。
区域构造线方向呈南北向,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图1)。
区域出露地层有下古生界五道沟群,上段为红柱石云母片岩段:呈近南北向带状,主要岩性有红柱石黑(绢)云母片岩和二云片岩。
中段为绿片岩段: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片岩、绿泥石片岩夹绢云石英片岩、变流纹岩、浅粒岩、变粒岩等。
西昆仑卡拉塔什矿区含铜砂页岩中发现钴矿

8’9!"9: 碎屑岩段; ; —不整合界线; < —断裂; = —碳酸盐岩型铅锌矿; > —砂砾岩型铅铜矿; ? —铁矿
均含铜 A&;@?J 、铅 "&?"J 、钴 A&9>J 、镍 A&A>=;J 、 银 (= 号样) 为含铅 (银) 石英砾岩夹 ! 上部 9;&?!K9A ; +> 砂岩, 厚" 3, 含铅 9A&>9J 、 银 9?&;K9A , 几乎不含铜、 锌; (> 号样) ; "石英砾岩 # 灰岩塌积角砾岩夹灰岩、 页岩 (?L@号样) 。钴的容矿岩石为下石炭统卡拉巴西
第 !! 卷 第 " 期
印建平等: 西昆仑卡拉塔什矿区含铜砂页岩中发现钴矿
:4"
矿时代为古生代外, 其他地区发现的钴铜矿的成矿 时代绝大部分为元古宙。 按元素组合划分, 本区为钴铜铅型矿床。由于矿 区本身并未发现明显的海相火山岩, 而钴镍又是一种 深源指示元素, 主要应与基性岩浆活动有关。本区含 量如此之高有两种可能原因: 一种可能是与深断裂或 裂谷活动有关, 成矿物质是从深部带上来的; 另一种 可能是昆中隆起带上中元古裂谷作用沉积物的风化 剥蚀与淋滤产物。 根据在矿区含矿砂砾岩中发现的硅 质岩和电气石,说明成矿期有海底喷流作用发生, 因 此笔者认为矿床类型属喷流 #沉积型钴铜矿。
[@]
下石炭统卡拉巴西 塔 格 组 下 段 含 矿 建 造 剖 面 K 图 7L 时,于砂砾岩型铅矿层之下的含铜砂页岩中发现了 样品为基岩连续拣块样, 由 钴矿, 分析结果详见表= 。 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测试中心按原生晕样品加工、 化验, 分析方法为原子吸收法, 对其中高含量元素改 用容量法作了定量分析。该剖面可分为 E个岩性段: (= 号 样 ) 为上泥盆统奇自拉夫组 (M< !) "底 板 岩 石 灰绿色—紫灰色石英砂岩夹薄层页岩; 下部 (7>N # 号样) 为灰白色—紫灰色含铜中细粒石英砂岩夹页 岩, 局部夹细粒块状铅铜矿透镜体, 该层厚 ?60 D, 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成矿地质 特征及 找矿信息
YU ng s u W ANG i g m i g Ho .h n , Jn . n
JIs tto e l iS re f in rvne C a g h n1 0 6 , in C ia .ntue fG oo c uvyo Jl P oic, h n c u 3 0 1Jl , hn , i g i i 2 T e ihGelgc re oJl rvneJua 1 0 0 砌. hn .h F t f oo iS v f inP ic, iti 3 5 4 u y i o C ia
g o h sc , n u e n x r ce r — o t l n e l g c lf c o s o e o i a d p o p ci g c i ra o e p ) i a e p y i s i d c d a d e ta td o e c n r l g g o o ia a t r fd p st n r s e t rt i f g o h c l o i , n e s
2 世纪 9 年代以来 ,随着勘查找矿工作 的深入 , 0 0 千枚岩夹钙质绢云千枚岩。 经勘查验证该矿床 C o已达大型规模 [ 目 5 ] 前矿床 , 微 量元素分 析结果 表 明 , 大栗子 组变质岩 系 已进入开发阶段 ,但始终没有建立起找矿模型 ,直 C 、C o u的平均丰度均高于地壳克拉克值的数倍到 接 影 响 了进 一 步地 质 找矿工 作 。本 文在 前人 工作 的 数 1 倍 嗣, 明显高丰度 , 0 呈 具初始矿源层特征。
第3卷 第1 1 期 2 1 年O 月 02 3
吉 林 地 质
J Ll GEOLOGY I N
Vl . NO. 0 3l 1 1 M a . 01 r2 2
文 章 编 号 :1 0 - 2 2 ( 0 2) 1—4 01 47 2 1 0 1— 5
吉林省 白山市 大横路铜钴 矿综合找 矿模 型
y a s On t e b ss o s a c i g t e o n n r a o e o to l g f c o s a d i f r to fg o h mity a d e . h a i fr e r h n h fmi i g a e r —c n r l n a t r , n n o ma i n o e c e sr n r e i于洪顺’ Nhomakorabea,王景 明
1 . 吉林省地质调查 院 ,吉林 长春 10 6 ;2 吉林 省第五地质调查所 ,吉林 九 ̄1 0 0 301 . 350 摘 要 :大横路铜钴矿床是 近年来我 国探 明的少有 的一处 以钴为主 的大型铜钴 矿床。本文在 系统研 究矿 区控 矿 因 素、地球化 学及地球物理综合信 息的基础 上。 归纳并提取 了矿床控矿地 质 因素和物化探找矿标 志. 而建立 了大横 从 路铜 钴矿床的地质一地球 物理一地球化 学综合找矿模 型 。 关键词 :大横路 ;铜钴矿 ;找矿模 型 中图分类号 :P 1. 1 1 . 文献标识 码 :A 6 84 ; 86 P6 2
Thei e r t d x o a i n m o l fDa ng u c ppe - nt g a e e pl r to de he l o o r
c b l d p6 i f ih n Ci , i n Pr v n e o at e st s a t J l o i c o Ba y i
基础上 ,通过分析矿床控矿因素 ,总结找矿标志 , 建立了本矿床的综合找矿模式 ,为矿床及外 围找矿 提供一定依据 。
原岩恢复及古地理分析 , 含矿地层古大地构造环境 相当于裂谷拉张环境 , 原岩为碳质泥岩或黑色页岩 , 沉积 古地 理 环境 应为 距古 陆较 远 的静 水盆 地 。 矿体形态 、产状与大栗子组地层基本一致 , 总 体呈层状 , 部受含矿 地层褶 曲变形改造呈透镜 局
大横路 C u、C 矿床位于白山市南 6 m 处 , o 0k
下 而上 主要 为 绢云 千枚 岩夹 中厚 层石 英岩 、含 碳 绿
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地 台北缘东段 , 辽吉裂谷的南 东段 ,吉林南部 的老岭金 、多金属成矿带 内 [] 1。 - 4
泥绢云千枚岩夹少量薄层石英岩及大理岩透镜体、 大 栗子 组绢 云 千枚 岩 、含碳 绿泥 绢 云千枚 岩 、绢 云
Absr c :Da e gu i ag o p rc b l d p st wh c sa rr e n tae il c b l e sti e e t ta t h n l Salr ec p e-o at e o i, ih i ae d mo srtd many—o atd po i n r c n
n e c e c le p o a i , h s e t b i e e l g c l e p y ia g o h m c l tg a e r s e t d lo a d g o h m ia x l r t n t u sa l h d g o o ia -g o h sc l- e c e i a n e r t d p o p ci g mo e f o s i n Da e g u c p e- o a t e o i h n l o p rc b l d p st . K e r s Da e gu c p e -o at e o i p o p c i d l y wo d : h n l ; o p rc b l d p st r s e t mo e ; 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