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读后感

归去来兮辞读后感
归去来兮辞读后感

归去来兮辞读后感

篇一:归去来兮辞>读后感

今天学完了《归去来兮辞》,才慢慢的开始有了对“隐士文化”的初步了解,在没学这篇课文之前,我对陶渊明也是非常不理解,明明是那么的才华横溢,明明以前有那么大的雄心大志——大济与苍生,可到最后他却放弃了,为此,我不得不对他,他这个人有着莫名的好奇心。

他曾经是个怎样的人呢!

他的诗质朴,冲淡,充满了诗意。他真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形象代表,他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与富贵”的旷达的情怀确实让我钦佩。就像老师说的,如果在现今社会,我们凭借自己的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一张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们能够坚定地说放弃,不要吗?我想是不可能的。毕竟我们有自己的理想,我们付出了自己的努力,我们应该用汗水来获得成功的喜悦。

我们常人看来,陶渊明秉承了老庄的哲学,思想是消极的,是在逃避对家人负起的责任,但看一个人生活的是否消极,关键是看他有没有理想,没有理想就像小鸟没有翅膀。陶渊明的弃职归田,不能说是消极处世,恰恰相反的,是他所追求的。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书卷中追求安逸,在田园里追求自己的平静心境。陶渊明的归隐,是对前途和命运的理性抉择,源于对自己本性的思考和保持。他不狂放,不沉沦,是对生命和自然满怀真挚与热爱,他所追求的,是内在的生命自由,将心灵寄托于田园,在平凡的现实中将主观情感与自然万物合一,在耕耘中咀嚼人生的真正价值,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大解脱,他那旷达的处世情怀是值得我们敬之佩之的。

篇二:归去来兮辞读后感

作为文学作品,这首辞的成就很高,历来为人所称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经说:'晋无文章 ,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可见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陶渊明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世事的纯隐士。由于受儒家的影响,陶渊明曾对统治阶级抱有幻想,希望通过出仕的途径,来实现'大济苍生'的宏愿。但作者所处的东晋时期,正是军阀制度的全盛时期,高门士族垄断了高官要职,庶族寒门则遭到无理的压抑。陶渊明29岁出仕,在以后的十多年里,他几次做官,但不过是祭酒、参军一样的小官,不仅济世的抱负无从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地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这使他感到十分痛苦和耻辱。因而屡屡辞官回乡。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为彭泽县令,上级派督邮(督查属县政绩的官吏)来县,县里说应当冠带整齐,前往迎见。他叹气说:'我岂能为五斗米,这要问乡里小儿。'就辞官归隐,他在回家时,写下这篇文章表明意志。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述志作品,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与鄙视,

赞美了农村美好的自然景物安适的田园生活 ,显示了他归隐的决心。诗的开篇,随口而出'归去来兮'四字,积蓄已久的压抑和不快如决提之水,一发不可收拾。而诗人归去的理由却仅仅是'田园将芜'这个简单而平淡的原因。诗人想到'田园将芜'本应回家,但心在官位,为形体所役而不能自主 ,这是何等可悲!表明诗人已有归意。而后一层是自慰之词。诗人已知过去求官为非,今日弃官为是,好比是入了迷途不远,还来得及回到正道上来,因而感到欣慰。紧接着,写作者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作者乘舟返家途中既轻松又渴望抵家的心情,和望见家门时欣喜若狂的心情,这跟在官时'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饮酒自遣,这是室中之乐;涉园观景,流连忘返,这是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者之乐,跟迁者们的闲适心情绝不相同。以'息交以绝游'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描写了农村初春生机勃勃的景象,触景生情,为结尾是人生观张本。诗的结尾,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

这篇《归去来兮辞》写于陶渊明辞官归田之初,但不是抒写归田后生活实况,而是他登舟启程之前对归途及归田后的想象 ,让读者从中深刻体会到了他结束十三年仕途生活的坚决与畅快,表明了归隐田园的决心。

篇三:归去来兮辞读后感

“三十不学艺”。我想测试一下记忆力是否严重退化,就决定背诵一下陶渊的《归去来兮辞》和王勃的《滕王阁序》。前者完成,略有所思。

一、回归山林有一定经济保障

“僮仆欢迎”、“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等说明陶公是一个小地主,可以养得起家仆,也能收些地租,否则如何生计?这说明,首先,现今,即有与陶公同类者,所谓市民、文化人、知识分子,连陶公之微薄保障亦不可求;其二,该保障实不足以令人放弃“昨非”而拥抱“今是”,陶公心性高洁、高远拔俗之形象未稍有减,退一步讲,没有保障,该辞依旧可能赋得。

二、经济保障不过聊胜于无

他在《归去来兮辞》小序中说是“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缸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可见一斑。陶公是穷困潦倒而死的,另有足证。全辞刻画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人,一个能坐在椅子上把自己托起来的人,一个违背了定式和规则的人。其胸襟气韵、人格涵养、淡泊心境完全是灵魂深处的自由与迥异、纯洁坚定的信念使然。

三、心中幽愤不平激荡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等都可以揭示其纵浪大化、逍遥浮世的自由自在背后蕴含着心酸无奈与焦虑。治国平天下的宏图大志、兼济天下的道德使命今天都不得不“相违”,满腹诗书与无暇理想只能相伴自己,终老林泉。这种忧心与屈原相比,肯定略弱,因为陶与屈毕竟志向

有异,且背景不同。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士”的职责――“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以仁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人生有限,而其志不得展,空对日月,怎能不自叹自咿!愈不平,愈显其真,愈才厚,愈彰其卓。天然雕饰的文字方让人开悟:陶公的自然之笔来之不易。

四、眼观手应,心灵笔巧

“舟遥遥以轻?,风飘飘而吹衣。”、“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等都以纯朴自然的语言描画清新素雅的自然景观和心胸,连读者都觉得留连忘返。“由来意气合,直指性情真。”这些都揭示了陶公不仅是第一流的思考者和自我践行者,也是第一流的写者,口心相一、文笔卓然。固然言为心声,其文字功夫镂刻眼球,清新之风更无来者。

五、定义了诗歌语言的标记

风、晨光、松菊、酒、园、云、鸟、琴书、车、舟、木、泉、富贵、良辰、天命等都成为陶公之后中国文化诗歌中大成之作的标记,这些词经其推敲后被默定为中国诗人的标志性语言,就这个意义而言,其一代文坛领袖,开诗派之先的功劳又怎能为后世所淡忘。若有异议者,请君读罢东坡《琴诗》再来辩论吧。“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归去来兮辞完美原文、注释、翻译、知识点、备课讲稿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1〕,瓶无储粟〔2〕,生生所资〔3〕,未见其术〔4〕。亲故多劝余为长吏〔5〕,脱然有怀〔6〕,求之靡途〔7〕。会有四方之事〔8〕,诸侯以惠爱为德〔9〕,家叔以余贫苦〔10〕,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11〕,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12〕,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13〕。何则?质性自然〔14〕,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15〕。尝从人事〔16〕,皆口腹自役〔17〕;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18〕,当敛裳宵逝〔19〕。寻程氏妹丧于武昌〔20〕,情在骏奔〔21〕,自免去职。仲秋至冬〔22〕,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23〕。 注釋 〔1〕幼稚:指孩童。〔2〕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瓮之类。〔3〕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4〕术:方法。〔5〕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6〕脱然:犹言豁然。有怀:有做官的念头。〔7〕靡途:没有门路。〔8〕四方之事:指出使外地的事情。〔9〕诸侯:指州郡长官。〔10〕家叔:指陶夔,曾任太常卿。〔11〕风波:指军阀混战。〔12〕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13〕眷然:依恋的样子。归欤之情:回去的心情。语本《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人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14〕质性:本性。〔15〕违己:违反自己本心。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16〕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17〕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18〕一稔(rěn ):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19〕敛裳:收拾行装。〔20〕寻:不久。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21〕骏奔:急著前去奔丧。〔22〕仲秋:农历八月。〔23〕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405). 正文 归去来.[助词,无义]兮,田园将芜.[荒芜]胡不归?既自以心.[意愿]为形.[指身体]役.[奴役],奚惆怅.. [失意的样子]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谏正,劝止],知来者之可追.[挽救,补救]。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漂遥放流的样子]以.[而]轻飏y áng [舟慢行的样子],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行人]以前路,恨晨光之熹x ī 微.[微明,天未大亮]。 乃瞻.[远望]衡宇..[简陋的房子],载z ài 欣载z ài [语助词,且;一边……一边]奔。僮t óng 仆p ú欢迎,稚子..[幼儿]候h òu 门。三. 径j ìng [院中小路]就.[近于]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满杯]。引壶觞sh āng 以自酌,眄mi ǎn [斜看,这里是“随便看”的意思]庭柯.[树枝]以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的神色]。倚南窗以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审.[觉察]容. 膝x ī [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极言其狭小]之易安。园日涉.[涉足,到走]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柱着]扶老.. [手杖]以流憩q ì[游息,没有固定的地方,到处走走歇歇],时矫ji ǎo [举]首而遐.[远]观。云无心..[无意地]以出岫xi ù[山穴,此处泛指山峰],鸟倦飞而知还。景y ǐng [同“影”日光]翳y ì翳y ì[阴暗的样子]以将入,抚孤松而盘. 桓hu án [盘旋,徘徊,留恋不去]。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w éi [不相合],复驾言..[指出游。言,助词]兮焉求.. [何所求,求什么]!悦亲戚之情话..[知心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指耕种之事]于西畴ch óu [田地]。或命巾车..[有车帷的小车],或棹zh ào [原来是船桨,这里作“划”讲]孤舟。既窈y ǎo 窕ti ǎo [幽深曲折的样子]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复习归纳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 一、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词类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二、一词多义: 心--因事顺心(心愿)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故--故便求之(所以)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官职”,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边承接) 三、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4)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 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 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教师版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练习)学生版 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横”) 2、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3、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 二.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拄着) ②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时矫首而遐观(时:名词作状语,常常) 情在骏奔(骏:名词作状语,像骏马) 当敛裳宵逝(宵:夜晚,这里用作状语,在晚上) ③形容词作名词: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携幼入室(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儿童、小孩) 幼稚盈室(幼稚:形容词用作名词,儿童、小孩) ④动词作名词: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⑤使动用法: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愉快,使愉快) 审容膝之易安(安:使动用法,使……安适) ⑥意动用法: 乐琴书以消忧(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悦亲戚之情话(悦:意动用法,以……为愉快) 善万物之得时(以……为欢喜) ⑦形容词作动词: 善万物之得时(善,羡慕) 三、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 (5)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 (6)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 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泛指。 (9)幼稚盈室 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10)知来者之可追 古义:挽救,补救。今义:追赶,追求。 (11)策扶老以流憩 古义:拐杖;今义:扶着老人。 (12)问征夫以前路 古义:行人;今义:指出征的人 (13)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 (14)景翳翳以将入 古义:阳光。今义:景色 四、一词多义 心:因事顺心(心愿)

归去来兮辞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归去来兮辞》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现作者归心似箭。 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6.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悲哀,自责之词是:,? 7.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恕自慰之词是:, 。 8.《归去来兮辞》表现陶渊明在回家途中,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心情的句子是:,。 9.《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10.《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11.《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写作者在庭园中的散步,情景交融,作者似已悠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地享受涉足庭园的乐趣。 12.《归去来兮辞》中“,。”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13.《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写天色已晚,作者还手抚孤松不愿离去,因为作者想借孤松以咏怀,喻自己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 14.《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写作者辞官归家,让他激动而神往,质本洁来还洁去,菊前松下才是他孤洁灵魂的栖所。 15.《归去来兮辞》中“,。,。”几句写出了陶渊明归家时欣喜若狂,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两句写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妻子比谁都盛情,准备了丰盛的酒菜,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16.《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跟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的句子是:,。 17.《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驾车出游。表现出游方式的句子是:,。表现游历经过的句子是:,。表现游中所见的句子

《归去来兮辞》理解性默写

《归去来兮辞并序》理解性默写 1.在《归去来兮辞》中,当我们读到:,时,能够感受到陶渊明“无官一身轻”的轻松。 2《.归去来兮辞》中体现诗人急于归家的热切细节:,。 3.《归去来兮辞》中诗人用,。来表现山野的宁静与 恬淡,用,来强调自然的生机,让自然田园倍添诗情 画意。 4.《归去来兮辞》中直接交代诗人归隐缘由的句子:,。 5.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悲哀,自责之词是:“, 。” 6.“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 句子:“,。” 7.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8.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是:“,。” 9.表现作者归家的急切心情的是:“,。” 10.表示要顺遂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的是:“, ?” 11.写初见家门时欢欣雀跃之态的是:“,。” 12.写作者饮酒之乐的是:“,。” 13.用比喻表现作者出仕本属无心,对官场仕途十分厌倦的是:“, 。” 14.写作者归隐后登高舒啸临水赋诗的是:“,。” 15.写农事之暇登山泛溪,寻幽探胜的是:“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16.写作者躬耕田园的是:“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17.表现作者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18.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悲哀,自责之词是:,。 ,。 19.诗人认识到仕途即迷途,幸而践之未远,回头不迟的四句是:,。 ,。 20.回家途中,表现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地欢快舒畅的诗句是:, 。 21.“,。”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 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22.“,。”以云鸟自喻,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 如鸟倦飞而知还。 23.《归去来兮辞》中写日光暗淡,日将西沉,诗人流连孤松,象征诗人的耿介之志的句子 是:,。 2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25.诗人描写春天万物在自然中自由而蓬勃地生长的句子是:,。 26.在《归去来兮辞》中,诗人既否定了世俗政治社会,亦摒弃了宗教彼岸世界,体现其任 真的、现世的人生态度的诗句是,。 27. 《归去来兮辞》中:“,。,。”是对诗人理想人生的集中描写: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劳动、自然、人文,构成诗人充实的全幅生命。 28.表达要顺随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顺随自然走到生命的尽头)的两句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归纳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二、一词多义 1.去:①相距,距离:彭泽去家百里 ②离开:自免去职 ③我从去年辞帝京:过去的 2.行:①行为: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②走,行走:三人行,必有我师 ③前往:赵王畏秦,欲毋头发 ④将要:感吾生之行休 ⑤经历: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⑥实行,践行:余嘉其能行古道 ⑦古代兵制单位,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读hánɡ):蹑足行伍之间 ⑧辈分(读hánɡ):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引:①举起: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②拿,取:引壶觞以自酌 ③延请: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至 ④拉,拔:引佩刀自刺//左右欲引相如去 ⑤引来:引以为流觞曲水 ⑥掉转:相如引车避匿 ⑦伸直:秦王惊,自引而起 ⑧连接:控蛮荆而引瓯越 ⑨序言: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⑩牵攀:虞常果引张胜 4.策:①马鞭,鞭子:振长策而御宇内 ②策略,对策:蒙故业,因遗策//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③拄着:策扶老以流憩 ④鞭打:策之不以其道 5.乘:①趁着: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②聊乘化以归尽:顺随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或棹孤舟:棹,划桨,划船 ②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 2.名词作状语 ①当敛裳宵逝:宵,在夜里 ②园日涉以成趣:园,在园里;日,每天 ③时矫首而遐观:时,时时,时常 3.形容词作动词 善万物之得时:善,羡慕 4.形容词意动用法 ①悦亲戚之情话:悦,以……为悦 ②乐琴书以消忧:乐,以……为乐 5.形容词使动用法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 6.形容词作名词 ①倚南窗以寄傲:傲,傲然自得的情怀 ②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幼,小孩子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式 富贵非吾愿。“非”表判断 2.被动句式 ①遂见用于小邑。“见”表被动 ②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表被动 3.宾语前置句式 ①皆口腹自役。“自役”即“役自” ②复驾言兮焉求?“焉求”即“求焉” ③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何之”即“之何” ④乐夫天命复奚疑?“奚疑”即“疑奚” 五、五个疑问代词。 奚:奚惆怅而独悲?奚,为什么 胡:田园将芜,胡不归?胡,为什么 曷:曷不委心任去留?曷,为什么 焉:复驾言兮焉求?焉,什么 何: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何,哪里

《归去来兮辞》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归去来兮辞》理解性默写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感到十分悲哀“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充满了自 责与懊悔。 2)诗人的自恕自我安慰之辞是: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3)回家途中,他以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现摆脱束缚,重返自然地欢快舒畅。同时,他不断的“问征夫以 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表现出归心似箭,恨不能一下子回到家的急切心情。 4)在家的日子,诗人是快乐的,从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可见,他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 5)写出《归去来兮辞》中表现精神上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清贫之间对比的句子:“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6)写出《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享受园中之乐的句子: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7)写出《归去来兮辞》中以云鸟自喻,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的句子:“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8)写出《归去来兮辞》中诗人跟乡里故人和农民交往的句子: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9)写出《归去来兮辞》中诗人出游中所见的句子: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10)写出《归去来兮辞》中诗人出游所感的句子: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11)写出《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12)写出《归去来兮辞》中诗人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的句子: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13)归去来兮辞》用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描绘了作者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乐乎天命”的思 想,卒章显志。 14)《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既自以心为形役。” 15)《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16)《归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用“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是对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17)《归去来兮辞》用“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18)《归去来兮辞》写陶渊明回家后看到的自然环境的两句是“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19)归去来兮辞中写陶渊明回到家中精神得到了自然的寄托身形得到了得到了很大的安慰的两句是“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 20)《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两句因自然形象的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 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翻译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指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古义:指做官。 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4)幼稚盈室 古义:小孩。 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5)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6)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7)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

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 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2)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城趣 时矫首而遐观 2、动词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策扶老以流憩动词用作名词拐杖 3、形容词活用 携幼入室幼形容词作名词孩子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善万物之得时善,形容词作动词羡慕 4、意动用法 悦亲戚之情话悦以为悦 乐琴书以消忧乐以为乐 5、使动用法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

四.一词多义: 心--因事顺心(心愿) 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故--故便求之(所以)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边承接) 五.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富贵非吾愿(“菲”表否定判断) 2 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以心为形役(为,被) 3 省略句

《归去来兮辞》复习学案(学生版)

《归去来兮辞》复习学案 一、文学文化常识 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划线的句子....... ,注意活用和句式。 (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 )有怀,求之靡.( )途。会. ( )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 )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 ( )远役,彭泽去.( )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 )有归欤之情。何则..( )?质性..( )自然,非 尝从.( )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 ( )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 )逝。寻. ( )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 )不归!既自以.( )心为形.( )役.( ),奚.( )惆怅..( )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 ( ),知来者之可追.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 ..(),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 ..(),复驾言.() 兮焉求?悦亲戚 ..()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 窈窕 ..()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 去留?胡为乎遑遑 ..()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 三、基础知识总结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归去来兮辞》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归去来兮辞》理解性名句默写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3.《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 “,。” 4.《归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用“,。”是对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现作者归心似箭。 6.《归去来兮辞》用“,”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7.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8.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9.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悲哀,自责之词是:,? 10.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恕自慰之词是:,。 11.《归去来兮辞》表现陶渊明在回家途中,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心情的句子是:, 12.《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 13.《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14.《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写作者在庭园中的散步,情景交融,作者似已悠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地享受涉足庭园的乐趣。 15.《归去来兮辞》中“,。”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16.《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写天色已晚,作者还手抚孤松不愿离去,因为作者想借孤松以咏怀,喻自己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

(完整版)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 陶渊明 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1〕,瓶无储粟〔2〕,生生所资〔3〕,未见其术〔4〕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5〕,脱然有怀〔6〕,求之靡途〔7〕。会有四方之事〔8〕,诸侯以惠爱为德〔9〕,家叔以余贫苦〔10〕,遂 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11〕,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12〕,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 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13〕。何则?质性自然〔14〕,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15〕。尝从人事〔16〕,皆口腹自役〔17〕;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18〕,当敛裳宵逝〔19〕。寻程氏妹丧于武昌〔20〕,情在骏奔〔21〕,自免去职。仲秋至冬〔22〕,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23〕。 注釋 〔1〕幼稚:指孩童。〔2〕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瓮之类。〔3〕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4〕术:方法。〔5〕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6〕脱然:犹言豁然。有怀:有做官的念头。〔7〕靡途:没有门路。〔8〕四方之事:指出使外地的事情。〔9〕诸侯:指州郡长官。〔10〕家叔:指陶夔,曾任太常卿。〔11〕风波:指军阀混战。〔12〕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13〕眷然:依恋的样子。归欤之情:回去的心情。语本《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人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14〕质性:本性。〔15〕违己:违反自己本心。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16〕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17〕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18〕一稔(rěn ):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19〕敛裳:收拾行装。〔20〕寻:不久。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21〕骏奔:急著前去奔丧。〔22〕仲秋:农历八月。〔23〕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405). 正文 归去来.[助词,无义]兮,田园将芜.[荒芜]胡不归?既自以心.[意愿]为形.[指身体]役.[奴役],奚惆怅..[失意的样子]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谏正,劝止],知来者之可追.[挽救,补救]。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漂遥放流的样子]以.[而]轻飏y áng [舟慢行的样子],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行人]以前路,恨晨光之熹x ī微.[微明,天未大亮]。 乃瞻.[远望]衡宇..[简陋的房子],载z ài 欣载z ài [语助词,且;一边……一边]奔。僮t óng 仆p ú欢迎,稚子..[幼儿]候h òu 门。三.径j ìng [院中小路]就.[近于]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满杯]。引壶觞sh āng 以自酌,眄mi ǎn [斜看,这里是“随便看”的意思]庭柯.[树枝]以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的神色]。倚南窗以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审.[觉察]容.膝x ī[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极言其狭小]之易安。园日涉. [涉足,到走]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柱着]扶老..[手杖]以流憩q ì[游息,没有固定的地方,到处走走歇歇],时矫ji ǎo [举]首而遐.[远]观。云无心.. [无意地]以出岫xi ù[山穴,此处泛指山峰],鸟倦飞而知还。景y ǐng [同“影”日光]翳y ì翳y ì[阴暗的样子]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hu án [盘旋,徘徊,留恋不去] 。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w éi [不相合],复驾言..[指出游。言,助词]兮焉求..[何所求,求什么]!悦亲戚之情话..[知心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指耕种之事]于西畴ch óu [田地]。或命巾车..[有车帷的小车],或棹zh ào [原来是船桨,这里作“划”讲]孤舟。既窈y ǎo 窕ti ǎo [幽深曲折的样子]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h é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hu áng 遑.[不安的样子]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天帝所居,也就是所谓仙境]不可期. [至,及]。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z ǐ。登东皋g āo 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训练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理解性默写 1.《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两句表明人生短暂要随顺自然的人生态度。 2.《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归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用“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是对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4.《归去来兮辞》用“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5.《归去来兮辞》写陶渊明回家后看到的自然环境的两句是“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6.《归去来兮辞》中写陶渊明回到家中精神得到了自然的寄托.身心得到了得到很大的安慰的两句是“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7.《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两句自然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8.《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回到田园中谈及劳动的内容是“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9.《归去来兮辞》诗中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10.《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 1、《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逍遥游》中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4、《逍遥游》中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5、《逍遥游》中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归去来兮辞_知识点整理

归去来兮辞 一、基础知识 1、《归去来兮辞》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又称“五柳先生”,曾任职彭泽县令,故又称“陶彭泽”。在任仅八十五日,就辞官回家,从此躬耕陇亩,不再出仕。 2、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称楚辞。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好用语气词“兮”。 二、一词多义 1.夫 问征夫以前路(名词,行人)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2.归 田园将芜胡不归?(动词,归隐) 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到死) 3、心: 因事顺心(心愿) 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4、夫: 问征夫以前路(名词)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5、故: 故便求之(所以)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6、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7、奚: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8、委: 曷不委心任去留顺从,随从 王年少,委国事大臣(委托) 教化从来有源委(末尾) 委命下吏(把……交给) 9、寻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不久) 既窈窕以寻壑(探寻) 10、往 怀良辰以孤往(去往) 悟已往之不谏(过往) 11、以

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让) 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修饰,而) 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表目的,来) 12、而 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析)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13.之 悦亲戚之情话(结构助词,的) 感吾生之行休(助词,主谓之间无意义)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词,往) 18个“以”字之中,除去“既自以心为形役”(“以”是介词,“让”的意思)、“问征夫以前路”(“以”是介词,“用”的意思)和“农人告余以春及”(“以”是介词,“把”的意思)之外,剩下的,全部是连词,相当于“而”。 三、古今异义词 1.悦亲戚之情话古: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成员 2.悦亲戚之情话古:知心话今: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3.将有事于西畴古:农事今:指有事情 4.既窈窕以寻壑古: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于时风波未静古:指战乱今:常用来比喻乱子 6.景翳翳以将入古:日光今:景色,光景 7.或命巾车古:有时今:或者,或许 8.何不委心任去留古:指生死今:离开留下 9.或植杖而耕耔古:立今:种植 10.问征夫以前路古:行人 11. 审容膝之易安古:觉察 12. 悟已往之不谏古:劝止、谏止 四、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横”) 2、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3、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 4、胡不归(胡,通“何”,为什么) 五、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A、或棹孤舟(划船) B、策扶老以流憩(拄着) C、乐琴书以消忧(弹琴;读书) 2.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每天) 时矫首而遐观(有时) 3.动词作名词 审容膝之易安(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归去来兮辞》复习导学案

《归去来兮辞》复习导学案 《归去来兮辞》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1、把握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2、积累作文素材,并训练写作。 3、背诵本文 复习重难点: 1、把握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2、积累作文素材,并训练写作。 一、文化知识常识 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后弃官归隐。后世称靖节先生。 写陶渊明的对联:昔我曾眠三径菊; 今谁又抱一山诗? 于文章无甚解,会意此心,浮华洗尽; 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径,归去来兮。

基础知识梳理 二、解释括号前面词的意思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

归去来兮辞情景式默写答案

《归去来兮辞》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描绘了作者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 2、“山、水、鸟”是诗人们钟爱的意象,在诗人笔下,它们或灵秀或壮阔,或低吟或高唱,给作品增添了丰富的意趣。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的傍晚时分山静鸟倦令作者留恋不已的图景“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古松而盘桓” 3、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自然万物欣欣向荣 生长的名句,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木 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4、陶潜在他的《归园田居(其一)》一诗中说自己出仕那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在他的《归去来兮辞》中,作者说“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5、陶潜辞官归家后,其家居生活悠闲,在《归园田居(其一)》作者说“虚室有余闲”,在《归去来兮辞》中,作者说“引壶觞以自

酌,眄庭柯以怡颜”。 6、“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中作者居室虽简陋,却十分满足。 7、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作者用“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来抒发了自己“归去”的喜悦,在《归去来兮辞》中,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同样的心情,即“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8、陶潜“归去”的心情是十分急迫的,间接表现是“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直接表现是“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9、“梅、兰、竹、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岁寒三友”指松、竹、梅)。梅,傲霜斗雪;兰,色淡香清;竹,挺拔清雅;菊,恬然自处。陶潜爱菊,并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在《饮酒(其五)》一诗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在《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之语。 10、因诸多的原由,古代的许多文人雅士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甚至“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亦是“艰难苦恨繁双鬓,

《归去来兮》理解性默写重点

《归去来兮辞》理解性默写 1.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问征夫以前,恨晨光之熹微”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 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6.《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既自以心为形役”。 7.《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8.《归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用“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是对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9.《归去来兮辞》用“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10.《归去来兮辞》写陶渊明回家后看到的自然环境的两句是“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11.《归去来兮辞》中写陶渊明回到家中精神得到了自然的寄托.身心得到了得到很大的安慰的两句是“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12.《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两句自然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13.《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回到田园中谈及劳动的内容是“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14.《归去来兮辞》诗中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15.《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16.《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两句表明人生短暂要随顺自然的人生态度。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及练习.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指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古义:指做官。 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4幼稚盈室 古义:小孩。 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5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6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7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 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 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2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城趣 时矫首而遐观 2、动词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策扶老以流憩动词用作名词拐杖 3、形容词活用

携幼入室幼形容词作名词孩子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善万物之得时善,形容词作动词羡慕 4、意动用法 悦亲戚之情话悦以为悦 乐琴书以消忧乐以为乐 5、使动用法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 四.一词多义: 心--因事顺心(心愿 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故--故便求之(所以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完整版)《归去来兮辞》情境默写含答案

《归去来兮辞》情境默写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_____ ,_____ 。”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的一句是: “_____ 。”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_____ ,_____ 。” 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用反问语气表示归田之志已决的两句:“___ ,__ ?” 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 ,_____ 。”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 弱,不见前路,表现作者归心似箭。6.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 ,_____ 。”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 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7.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 ,_____?”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 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8.《归去来兮辞》表现陶渊明在回家途中,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心情的句子是:“_____ ,_____ 。” 9.《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_____ ,_____ 。”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10.《归去来兮辞》中“_____ ,_____ 。”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11.《归去来兮辞》中“_____ ,_____ 。” 两句写作者在庭园中的散步,情景交 融,作者似已悠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悠 然地享受涉足庭园的乐趣。 12.《归去来兮辞》中“_____ ,_____ 。” 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 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13.《归去来兮辞》中“_____ ,_____ 。” 两句写天色已晚,作者还手抚孤松不愿 离去,因为作者想借孤松以咏怀,喻自 己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 14.《归去来兮辞》中“_____ ,_____ 。” 两句写作者辞官归家,让他激动而神 往,质本洁来还洁去,菊前松下才是他 孤洁灵魂的栖所。 15.《归去来兮辞》中“_____ ,_____ 。 _____ ,_____ 。”几句写出了陶渊明归 家时欣喜若狂,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 情景,尤其“_____ ,_____ 。”两句写 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妻子比谁都盛 情,准备了丰盛的酒菜,多好的一幅天 伦之乐图啊! 16.《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跟乡里故 人和农民的交往的句子是: “_____ ,_____ 。”17.《归去来兮辞》 中写诗人驾车出游。表现出游方式的句 子是:“_____ ,_____ 。”表现游历经 过的句子是“_____ ,_____ 。”表现游 中所见的句子是:“_____ ,_____ 。” 表现游中所感的句子是: “_____ ,_____ 。” 18.《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自己问自 己为什么心神不定,不知道要到哪儿 去,表现诗人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 态度的句子是:“_____ ,_____ 。” 19.《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 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_____ ,_____ 。” 20.《归去来兮辞》中“_____ ,_____ 。” 表现了作者乐天安命,顺随自然的变化 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思想。 21.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自然万物欣欣 向荣生长的名句,如陶渊明《归去来兮 辞》 “_____ ,_____ 。” 2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几句描写了诗人的理想人生:天好则出 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 赋诗。 23.《归去来兮辞》中用形象化的手段 表现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与亲人 愉快地谈心,怡然自得地读书弹琴的句 子是:“_____ ,_____ 。” 24.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中“_____ ,_____ 。”两句来表达过去 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5.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认为自 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恕自慰之词 是: “_____ ,_____ 。” 26.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 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悲哀,自责 之词是:“_____ ,_____ 。” 27.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 “_____ ,_____ 。”表达出对田园生活 的向往。 28.《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 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 “____ ,____ 。” 29.“_____ ,_____ 。”是对历史和现 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30.《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跟乡里故 人和农民的交往的句子是: “_____ ,_____ 。”31.《归去来兮辞》 中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自己快然自足 于隐居生活,与亲戚们愉快地谈心,怡 然自得地读书弹琴的句子是: “_____ ,_____ 。” 32.《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_____ ,_____ ?”两句表明人生短暂 要随顺自然的人生态度 33.《归去来兮辞》写陶渊明回家后看 到的自然环境的两句是 “_____ ,_____ 。”34.《归去来兮辞》 中写陶渊明回到家中精神得到了自然 的寄托.身心得到了得到很大的安慰 的两句是“_____ ,_____ 。” 35.《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_____ ,_____ 。”两句自然形象地概 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 了适当的终结。 36.《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回到田园 中谈及劳动的内容是“_____ ,_____ 。” 37.《归去来兮辞》诗中用 “_____ ,_____ 。”两句赞美了大自然 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38.《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_____ ,_____ !”两句表达了顺应自 然乐天安命 的决心。 39.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连用两 个问句,喊出心中的郁闷,表明自己志 已坚决,不容迟疑犹豫,同时道出归隐 的原因表明轻松的心情的的句子是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40.《归去来兮辞》中与其首句相呼应, 表示与世相望,和世俗官场的人谢绝交 游,与世俗既格格不入,不想出游往求 的句子是: “_____!_____ ,_____ ,_____ ?” 41.《归去来兮辞》写诗人在农事闲暇 之时,驾车乘舟,深入山水,山道深幽, 山路崎岖,皆使诗人感到兴致盎然的句 子是:“_____ ,_____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