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 遗传的分子基础与规律
最新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18个专题(解析版)

最新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18个专题(解析版)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1 组成细胞的分子及多样性 ---------------------- 2 专题02 细胞的基本结构------------------------------ 4 专题03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 7 专题04 酶与ATP ------------------------------------- 9 专题05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 12 专题06 细胞的生命历程----------------------------- 19 专题07 遗传的分子学基础 --------------------------- 21 专题08 遗传的基本规律----------------------------- 23 专题09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变化 --------------------- 41 专题10 植物激素调节------------------------------- 46 专题11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 50 专题12 内环境与稳态------------------------------- 64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 66 专题14 生态系统和生活环境的保护 ------------------- 70 专题15 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 ------------------- 81 专题16 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 88 专题17 课本基本实验和经典实验 --------------------- 99 专题18 实验分析和设计---------------------------- 102 专题01 组成细胞的分子及多样性(2019·江苏卷)下列关于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 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相同B. 核酸的合成需要相应蛋白质的参与C. 蛋白质的分解都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D. 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中肽键【答案】B【解析】蛋白质和核酸是细胞内的两种生物大分子有机物,其中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有20种,主要由C、H、O、N 元素组成;核酸分DNA和RNA,DNA分子的碱基有A、G、C、T四种,RNA分子的碱基有A、G、C、U四种,由C、H、O、N、P元素组成;DNA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
(B版,浙江选考专用)2019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专题10 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

专题10 遗传的分子基础考点1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7.(2013浙江学考,12,2分)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使R型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是S型菌的()A.蛋白质B.多糖C.RNA D。
DNA7。
答案 D 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使R型菌发生转化,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考点2 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8。
(2013浙江学考,29,2分)一个双链均含32P的DNA分子,在不含32P的溶液中复制3次后,含32P的子代DNA分子个数是()A。
1 B。
2 C。
4 D.8答案 B 一个双链均含32P的DNA分子,在不含32P的溶液中复制3次后,根据半保留复制原则,含32P的子代DNA分子个数是2个。
9。
(2012浙江会考,32,2分)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不含32P的大肠杆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由大肠杆菌的DNA编码B。
亲代噬菌体DNA连续复制3次产生的DNA中,含32P的DNA占1/8C。
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D.噬菌体DNA与大肠杆菌DNA的(A+C)/(T+G)的值不同9.答案 C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由噬菌体的DNA编码,A错误;亲代噬菌体DNA连续复制3次产生的DNA中,含32P的DNA占2/8,B错误;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C正确;噬菌体DNA与大肠杆菌DNA的(A+C)/(T+G)的值相同,D错误.10.(2011浙江学考,26,1分)某生物的体细胞中有2n条染色体。
该生物的体细胞在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多代后,移到不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第一次分裂形成的1个子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数目是( )A.0B.n C。
2n D。
4n答案 C 含2n条染色体的生物体细胞在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多代后,DNA都带上了15N的标记,移到不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第一次分裂形成的1个子细胞中染色体DNA都带有15N。
3.(2016课标全国Ⅱ,2,6分)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
专题08 遗传的基本规律-2019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生物分项版汇编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1.(2019年新课标Ⅲ卷,6)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答案】D2.(2019年海南卷,20)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
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C.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D.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答案】C【解析】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可能黑色为显性或隐性,A错。
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不能说明显隐性,B错。
显隐性基因频率相等,则显性个体数量大于隐性个体数量,故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隐性基因频率大于显性基因频率,C正确。
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栗色可能为显性也可能为隐性,D错。
3.(2019年海南卷,22)甲、乙、丙、丁4个系谱图依次反映了a、b、c、d四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那么,根据系谱图判断,可排除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A.a B.b C.c D.d【答案】D【解析】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如果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患病,故D可以排除。
4.(2019年江苏卷,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B.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C.杂合子筛查对预防各类遗传病具有重要意义D.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答案】D5.(2019年新课标Ⅱ卷,6)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 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
专题05 遗传的分子基础-备战2019高考生物6年高考真题分项版精解精析(原卷版)

(2019·江苏卷)4.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A.孟德尔用山柳菊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B.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土壤、水和空气C.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D.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2019·上海卷)4.某亲本DNA分子双链均以白色表示,以灰色表示第一次复制出的DNA子链,以黑色表示第二次复制出的DNA子链,该亲本双链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后的产物是(2019·上海卷)15.在DNA分子模型搭建实验中,如果用一种长度的塑料片代表A和G,用另一长度的塑料片代表C和T,那么由此搭建而成的DNA双螺旋的整条模型A.粗细相同,因为嘌呤环必定与嘧啶环互补B.粗细相同,因为嘌呤环与嘧啶环的空间尺寸相似C.粗细不同,因为嘌呤环不一定与嘧啶环互补D.粗细不同,因为嘌呤环与嘧啶环的空间尺寸不同(2019·山东卷)5.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2019·江苏卷)16. 下列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酵母和菜花均可作为提取DNA的材料B.DNA既溶于2mol/LNaCl溶液也溶于蒸馏水C.向鸡血细胞液中加蒸馏水搅拌,可见玻棒上有白色絮状物D.DNA溶液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冷却后变蓝(2019·上海卷)6.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必须在mRNA形成之后才能翻译蛋白质,但原核生物的mRNA通常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针对这一差异的合理解释是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B.原核生物的tRNA 三叶草结构C.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进入细胞核D.真核生物的mRNA必须通过核孔后才能翻译(2019·上海卷)11.在一个典型的基因内部,转录起始位点(TSS)、转录终止位点(TTS)、起始密码子编码序列(ATG)、终止密码子编码序列(TGA)的排列顺序是A.A TG—TGA—TSS—TTS B.TSS—ATG—TGA—TTSC.A TG—TSS—TTS—TGA D.TSS—TTS—ATG—TGA(2019·上海卷)12.某病毒的基因组为双链DNA,其一条链上的局部序列为ACGCAT,以该链的互补链为模板转录出相应的mRNA,后者又在宿主细胞中逆转录成单链DNA(称为cDNA)。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专题6 遗传的分子基础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专题6遗传的分子基础一、单1.下列关于遗传密码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与之对应的密码子B、GTA肯定不是密码子C、每种密码子不一定都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D、tRNA上只含有三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2.研究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神经元中形成的R-loop结构有关。
R-l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的非模板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R-loop结构中杂合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B、R-loop结构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不一定相等C、R-loop结构中的DNA单链也可转录形成相同的mRNA D、R-loop结构的形成会影响遗传信息的表达+3.囊性纤维病是北美白种人中常见的一中遗传病,该病患者体内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3个碱基对后,导致CFTR蛋白第508位缺失了苯丙氨酸(转运苯丙氨酸的tRNA上,反密码子是AAA或AAG),最终使肺功能严重受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患者体内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只存在于肺泡壁细胞中B、mRNA上决定苯丙氨酸的3个相邻碱基是TTT或TTCC、基因模板链中编码苯丙氨酸的3个碱基是AAA或AAGD、患者与正常人的mRNA上终止密码子决定的氨基酸相同+4.下图表示某DNA片段,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相间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⑨既容易断裂又容易生成,所以DNA稳定性与之无关D、该DNA片段有两种碱基配对方式,四种脱氧核苷酸+5.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6.下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的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 %。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专题05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专题05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1、【2019·全国Ⅰ卷】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
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
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2、【2019·全国Ⅱ卷】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
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A.①或②B.①或④C.②或③D.③或④3、【2019·全国Ⅲ卷】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
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 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 )A.250、500、0 B.250、500、250C.500、250、0 D.750、250、04、【2019·江苏卷】下图为某红绿色盲家族系谱图,相关基因用X B、X b表示。
人的MN血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有3种:L M L M(M型)、L N L N(N型)、L M L N(MN型)。
已知I-1、I-3为M型,I-2、I-4为N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Ⅱ-3的基因型可能为L M L N XB X BB .Ⅱ-4的血型可能为M 型或MN 型C .Ⅱ-2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2D .Ⅲ-1携带的X b可能来自于I-35、【2019·海南卷】以豌豆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
2019年广西高考生物遗传规律题及答案

2019年广西高考生物遗传规律题及答案遗传规律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揭示了遗传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机制。
对于广西高考生来说,生物遗传规律是备考中必须重点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针对2019年广西高考生物遗传规律题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单选题1. 食植性动物如蚕以及某些微生物双亲后代与其中任何一个亲本表现相同或极相似的性状,是因为遗传物质为:A. DNA与蛋白质B. DNA与DNAC. mRNA与蛋白质D. mRNA与mRNA答案:B. DNA与DNA解析:食植性动物和一些微生物通过遗传物质的传递实现性状的继承。
而遗传物质DNA是由两条互补的链构成的,因此食植性动物与亲本表现相同或相似的性状是因为遗传物质DNA与DNA的表达一致。
2. 下列说法中,关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合成及其相关基因的monohybrid(单倍体杂合子)交叉的描述,正确的是:A. 父本为AA型,母本为aa型,F1代全为Aa型;B. 父本为AA型,母本为aa型,F1代一半为Aa型;C. 父本为Aa型,母本为Aa型,F1代则有分离现象;D. 父本为Aa型,母本为aa型,F1代全为aa型。
答案:A. 父本为AA型,母本为aa型,F1代全为Aa型;解析:血红蛋白合成及其相关基因遵循孟德尔的单性状遗传规律,父本为AA型,具有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正常合成所需的基因副本,母本为aa型,基因副本均缺失。
根据单因素遗传规律,F1代全为Aa型,即半数拥有正常血红蛋白合成所需的基因副本。
二、填空题1. 染色体的着丝粒位于着丝粒区,由_____和_____组成。
答案:蛋白质,DNA解析:着丝粒是染色体上的特殊结构,位于染色体的着丝粒区。
着丝粒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2. 染色体的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单体与同源染色体发生交叉,交换互换的是_____。
答案:同源染色单体解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双体通过交叉互换进行染色体重组,其中交换互换的是同源染色单体,即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两条染色单体。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生物专题07遗传的基本规律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遗传的分子基础与规律 一、单选题(共8题) 1.(2019•江苏)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 B. 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 C. 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 D. 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2.(2019•北京)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菜作物,培育高产优质新品种意义重大。油菜的杂种一代会出现杂种优势(产量等性状优于双亲),但这种优势无法在自交后代中保持。杂种优势的利用可显著提高油菜籽的产量。 (1)油菜具有两性花,去雄是杂交的关键步骤,但人工去雄耗时费力,在生产上不具备可操作性。我国学者发现了油菜雄性不育突变株(雄蕊异常,肉眼可辨),利用该突变株进行的杂交实验如下:
①由杂交一结果推测,育性正常与雄性不育性状受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在杂交二中,雄性不育为________性性状。 ②杂交一与杂交二的F1表现型不同的原因是育性性状由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3个基因(A1、A2、A3)决定。品系1、雄性不育株、品系3的基因型分别为A1A1、A2A2、A3A3。根据 杂交一、二的结果,判断A1、A2、A3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__。 (2)利用上述基因间的关系,可大量制备兼具品系1、3优良性状的油菜杂交种子(YF1),供农业生产使用,主要过程如下: ①经过图中虚线框内的杂交后,可将品系3的优良性状与________性状整合在同一植株上,该植株所结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 ②将上述种子种成母本行,将基因型为________的品系种成父本行,用于制备YF1。 ③为制备YF1 , 油菜刚开花时应拔除母本行中具有某一育性性状的植株。否则,得到的种子给 农户种植后,会导致油菜籽减产,其原因是________。 (3)上述辨别并拔除特定植株的操作只能在油菜刚开花时(散粉前)完成,供操作的时间短,还有因辨别失误而漏拔的可能。有人设想:“利用某一直观的相对性状在油菜开花前推断植株的育性”,请用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E、e)及其与A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展示这一设想。 3.(2019•天津)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 B. 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 C. 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 D. 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 4.(2019•天津)用3H标记胸腺嘧啶后合成脱氧核苷酸,注入真核细胞,可用于研究( ) A. DNA复制的场所 B. 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 C. 分泌蛋白的运输 D. 细胞膜脂质的流动 5.(2019•全国Ⅲ)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 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 ) A. 250、500、0 B. 250、500、250 C. 500、250、0 D. 750、250、0 6.(2019•全国Ⅱ) 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 ① 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 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 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④ 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 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A. ① 或② B. ① 或 ④ C. ② 或③ D. ③ 或④ 7.(2019•全国Ⅰ)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 ) 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 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 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 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⑤ 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 A. ① ② ④ B. ② ③ ④ C. ③ ④ ⑤ D. ① ③ ⑤ 8.(2019•全国Ⅰ)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 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 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 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二、综合题(共5题) 9.(2019•江苏)杜洛克猪毛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毛色有红毛、棕毛和白毛三种,对应的基因组成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毛色 红毛 棕毛 白毛 基因组成 A_B_ A_bb、aaB_ aabb (1)棕毛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2)已知两头纯合的棕毛猪杂交得到的F1均表现为红毛,F1雌雄交配产生F2。 ① 该杂交实验的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 ② F1测交,后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为________。 ③ F2中纯合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棕毛子代的基因型组合有________种(不考虑正反交)。 ④ F2的棕毛个体中纯合体的比例为________。F2中棕毛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白毛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 (3)若另一对染色体上有一对基因I、i,I基因对A和B基因的表达都有抑制作用,i基因不抑制,如I_A_B_表现为白毛。基因型为IiAaBb的个体雌雄交配,子代中红毛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白毛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 10.(2019•全国Ⅲ)玉米是一种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可作为研究遗传规律的实验材料。玉米子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通常表现的性状是________。 (2)现有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一些饱满的玉米子粒和一些凹陷的玉米子粒,若要用这两种玉米子粒为材料验证分离定律。写出两种验证思路及预期结果。 11.(2019•全国Ⅰ)基因工程中可以通过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工程中所用的目的基因可以人工合成,也可以从基因文库中获得。基因文库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2)生物体细胞内的DNA复制开始时,解开DNA双链的酶是________。在体外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使反应体系中的模板DNA解链为单链的条件是________。上述两个解链过程的共同点是破坏了DNA双链分子中的________。 (3)目前在PCR反应中使用Taq酶而不使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12.(2019•江苏)叶绿体中催化CO2固定的酶R由叶绿体DNA编码的大亚基和细胞核DNA编码的小亚基共同组装而成,其合成过程及部分相关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酶R时,细胞核DNA编码小亚基的遗传信息________到RNA上,RNA进入细胞质基质后指导多肽链合成;在叶绿体中,参与大亚基肽链合成的RNA中,种类最多的是________。 (2)进行光合作用时,组装完成的酶R需ATP参与激活,光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是在________上(填场所)完成的。活化的酶R催化CO2固定产生C3化合物(C3-l),C3-I还原为三碳糖(C3-Ⅱ),这一步骤需要________作为还原剂。在叶绿体中C3-Ⅱ除了进一步合成淀粉外,还必须合成化合物X以维持卡尔文循环,X为________。 (3)作为光合作用的重要成分,X在叶绿体中的浓度受多种因素调控,下列环境条件和物质代谢过程,与X浓度相关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 外界环境的CO2浓度 ② 叶绿体接受的光照强度 ③ 受磷酸根离子浓度调节的C3-ll输出速度 ④ 酶R催化X与O2结合产生C2化合物的强度 (4)光合作用旺盛时,很多植物合成的糖类通常会以淀粉的形式临时储存在叶绿体中,假如以大量可溶性糖的形式存在,则可能导致叶绿体________。 13.(2019•天津)作物M的F1基因杂合,具有优良性状。F1自交形成自交胚的过程见途径1(以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改造F1相关基因,获得具有与F1优良性状一致的N植株,该植株在形成配子时,有丝分裂替代减数分裂,其卵细胞不能受精,直接发育成克隆胚,过程见途径2。据图回答:
(1)与途径1相比,途径2中N植株形成配子时由于有丝分裂替代减数分裂,不会发生由________和________导致的基因重组,也不会发生染色体数目________。 (2)基因杂合是保持F1优良性状的必要条件。以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为例,理论上,自交胚与F1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________,克隆胚与N植株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________。 (3)通过途径________获得的后代可保持F1的优良性状。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 14.(2019•全国Ⅱ) 某种甘蓝的叶色有绿色和紫色。已知叶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某小组用绿叶甘蓝和紫叶甘蓝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①:让绿叶甘蓝(甲)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都是绿叶 实验②:让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进行杂交,子代个体中绿叶∶紫叶=1∶3 回答下列问题。 (1)甘蓝叶色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实验① 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实验② 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子代中有________种基因型。 (3)用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若杂交子代中紫叶和绿叶的分离比为1∶1,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与绿叶的分离比为15∶1,则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15.(2019•全国Ⅰ)某实验室保存有野生型和一些突变型果蝇。果蝇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甲用翅外展粗糙眼果蝇与野生型(正常翅正常眼)纯合子果蝇进行杂交,F2中翅外展正常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图中所列基因中,不能与翅外展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________。 (2)同学乙用焦刚毛白眼雄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蝇进行杂交(正交),则子代雄蝇中焦刚毛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若进行反交,子代中白跟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 (3)为了验证遗传规律,同学丙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 , F1相互交配得到F2。那么,在所得实验结果中,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F1表现型是________,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验证伴性遗传时应分析的相对性状是________,能够验证伴性遗传的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