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零解吸装置的运行及优化

盐酸零解吸装置的运行及优化
盐酸零解吸装置的运行及优化

注醇装置改造优化设计的研究

注醇装置改造优化设计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9-01-08T17:25:13.43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4期作者:杨海涛 [导读] 摘要:针对某气田现有的移动式注醇装置故障率、运维成本高等问题,结合该装置的工艺技术及作业环境特点,对管线的连接方式进行了优化、对发动机进行了改良等4项技改措施。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天然气分公司油气储运二大队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针对某气田现有的移动式注醇装置故障率、运维成本高等问题,结合该装置的工艺技术及作业环境特点,对管线的连接方式进行了优化、对发动机进行了改良等4项技改措施。在解决以上问题的基础上,实现了节约运维成本、降低运行能耗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气田药剂加注的效率,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关键词:注醇装置;运维成本;天然气;水合物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high failure rate and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ost of the existing mobile alcohol injection device in a gas field, the connection mode of the pipeline was optimized and the engine was improv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cess technology and operation environment of the device. On the basis of solving the above problems, the purpose of saving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ost and reducing oper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has been realized, the efficiency of gas field reagent filling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labor intensity of employees has been reduced. Key word:Alcohol injection device;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ost;Natural gas;hydrate 1注醇装置在现场应用现状 1.1应用背景 目前大庆某气田采用高压集中注醇的工艺方法防止气井井筒和管线中生成水合物,集中注醇增压通过集气站内的小注醇泵来完成,但在供气高峰期为保证正常生产,通常使用移动式注醇装置加注甲醇以满足流量和速度的要求。另外,气井需要定期加注缓蚀剂和泡排剂,由于两种介质粘度大、管线长,站内加注易造成损坏站内注醇泵凡尔、加注速度慢等不利状况,况且通过站内加注泡排剂还会降低地面管线甲醇浓度而达不到防治水合物的效果,所以缓蚀剂和泡排剂的加注必须使用车载式移动注醇装置来实现。 1.2应用原理 注醇装置搭配甲醇罐,通过汽油发动机带动注醇泵运转,当注醇泵泵头压力大于井口压力时,甲醇注入到气井井口,甲醇液体在井口及管线中形成紊态,与天然气混合,防止水合物生成。 1.3存在的问题 某大队共有5套注醇装置,由于使用频率增高,单井道路路况颠簸,注醇装置故障率和维修次数快速增长。本文统计了4至5月注醇装置故障检修及维修费用情况,得出平均每月发生故障13次,月平均维修总费用为6800元。 2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 本文对该装置的检修情况进行分类,发现易发生故障的部件分别是:水箱、泵入口管线、排气管、发动机。 (1)水箱结构不合理,质量差,装置运行时因震动较大导致水箱被震裂而漏水,经常需要焊接维修,严重时需要更换部分管线及配件。 (2)甲醇罐和注醇泵之间是通过管线连接,震动时连接管件及注醇泵下凡尔、膜片容易损坏,更换维修费用高。 (3)排气管为铸铁材质,比较重,摆动幅度大,与发动机连接处易被震裂。 (4)发动机为进口汽油发动机,故障率高,配件不好采购,为维修更换带来了困难。 经上述研究可以看出,配件易损坏、维修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震动造成的配件磨损;其次由于配件不常见,给采购带来困难,同时造成了维修成本高。 3优化设计方案 (1)把原有的支架进行改制,效仿柱塞泵泵体基础,同时在支架和水箱之间加装橡胶垫子和减震块。 (2)把甲醇罐出口和注醇泵之间的管线连接拆除,改用压盖、密封胶垫、软管,是原有的硬链接变为软连接。 (3)将排气管材质由铸铁改为铸铝,管子中间加装波纹管,一方面摆动幅度会减小,另一方面可起到一定的缓震作用;并将排气管与发动机连接处改为不锈钢材质,抗震性强。 (4)将进口汽油发动机改为国产比较常见的便携式柴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结构简单,结实耐用,故障率低,并且配件容易采购,且费用不高,这样可降低维修成本。 技术改造结束后,小组成员抽查7至8月的维修项目及费用情况,平均每月维修4次,平均费用1100元。注醇过程未发现工况异常的现象,注入量正常。 利用震动测试仪,分别检测了两台注醇装置,其中一台未改装的注醇装置,另一台改装后的注醇装置。选择了四个检测点:泵体、水箱底部、排气管线、发动机。发现泵体震动数据变化不大,改造后水箱底部、排气管线震动值明显变小,发动机振动变大,原因是柴油发动机和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来的差异。 4结论 一是注醇装置能够防止气井管线冻堵,确保气井系统平稳安全运行。 二是改造后的注醇装置,在泵压、排量等性能上仍可以达到原有是使用效果。 三是改造后的注醇装置运行时部分器件震动值下降,维修频次及单次维修费用大大地降低。 参考文献 [1]气田甲醇污水处理装置节能技术研究[J]. 单巧利,李勇,王明军.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2009(06). [2]油田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及预防[J]. 陈小锋,崔斌.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2006(02). [3]长庆气田天然气净化工艺技术介绍[J]. 李时宣,王登海,王遇冬,刘祎,刘子兵.天然气工业. 2005(04).

SCR脱硝系统变工况运行特性及优化控制策略研究0814

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 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SCR脱硝系统变工况运行特性及 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建设单位:张家口发电厂 北京中煤神州节能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2018年8月20日

一、前言 (一)项目名称:SCR脱硝系统变工况运行特性及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二)项目性质: (三)可研编制人: (四)项目负责部门: (五)项目负责人: 二、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改造的必要性 (一)承担可行性研究的单位:大唐国际张家口发电厂 (二)项目提出的背景及进行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政策要求的逐年提高,火电机组排放烟气中的 NOx 已纳入严格监管,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的烟气脱硝技术因其具有很高的脱硝率、技术可靠、结构简单且氨气逃逸率小等优点已成为燃煤电站锅炉控制 NOx排放的主要选择。SCR烟气脱硝控制系统是保障脱硝系统安全连续运行,满足脱销系统性能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效的、可靠的脱硝控制系统已迫在眉睫。 脱硝控制系统的关键参数是喷氨量。喷氨量及其控制方式直接关系到电厂NOx 排放浓度、装置的脱硝效率及氨逃逸率等指标。喷氨量不足会导致脱硝效率低,出口 NOx 排放浓度不能满足国家规定允许的要求;喷氨量过高,容易造成过度脱氮,难以控制氨气的逃逸量,增加了运行成本和二次环境污染。因此,喷氨量的精确控制对于控制污染物排放、降低脱硝系统运行成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脱硝控制系统的设计基本以额定工况为出发点,机组在额定工况下稳定运行,脱硝控制系统一般能得到较好的控制效果,但在变工况下运行下,由于脱硝系统呈现出非线性、大滞后性,难以确保最佳喷氨比例。喷氨量过少时,难以保证 NOx 排放标准,喷氨量过多,不仅造成氨的浪费,而且又造成新的污染。因此,研究脱硝系统的变工况运行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全程负荷工况下的脱硝控制系统是实现脱硝系统最佳运行的重要保证。 本项目通过对SCR脱硝系统优化控制技术的深入研究,实现对生产指标如脱销率、氨逃逸率的最佳控制,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脱硝优化控制系统,从而为火电厂机组SCR烟气脱硝优化控制的普及提供参考和指导,因而本项目的研

液压缸的机械锁紧装置理论分析和优化设计

目录 第1章绪论 (4) 1.1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 1.2诸多可行性方案的比较以及局限性分析 (5) 1.2.1钢球式锁紧液压缸 (5) 1.2.2滚子式锁紧液压缸 (6) 1.2.3套筒式锁紧液压缸 (7) 1.3国内外技术研究现状 (8) 1.3.1国内研究现状 (8) 1.3.2国外有关科研成果 (8) 1.4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1) 1.4.1本设计的工作原理及技术参数 (11) 1.4.2本设计相对前文几种可行性方案的优势 (12) 1.5本设计的主要内容 (13) 1.5.1内锥套内外表面摩擦副的摩擦磨损试验 (13) 1.5.2锁紧装置理论设计计算 (13) 1.5.3锁紧装置简化模型的静力学有限元分析及参数优化 (13) 1.5.4锁紧装置的样机试验 (13) 第2章摩擦副材料的选用及其摩擦磨损试验的设计 (14) 2.1引言 (14) 2.2 内锥套内表面材料的选择 (14) 2.2.1 铜或铜合金材料作对偶件 (15) 2.2.2铸铁材料作对偶件 (16) 2.2.3钢材料作对偶件 (17) 2.2.4其他材料作对偶件 (17) 2.3内锥套外表面摩擦副材料选择 (17) 2.4试验方案 (19) 2.4.1试验器材及用品 (19) 2.4.2试验方案 (20) 2.4.3试验数据处理 (21) 2.5本章小结 (24) 第3章液压缸锁紧装置的理论计算和设计 (25)

3.1 引言 (25) 3.2 核心零件的关键尺寸及基本算法 (25) 3.2.1假设条件的提出 (26) 3.2.2简化模型力学求解方程的建立 (27) 3.3.1弹簧弹力—内锥套斜角函数关系 (29) 3.4内锥套厚度的设计计算 (31) 3.5 碟形弹簧的设计计算 (33) 3.6 MATLAB计算程序 (36) 3.7本章小结 (37) 第4章锁紧装置的ANSYS有限元仿真优化试验 (38) 4.1引言 (38) 4.2简化模型的建立 (39) 4.3接触组设置 (39) 4.4约束设置 (40) 4.5外部载荷设置 (41) 4.5.1加载碟簧弹力F K (41) 4.5.2加载活塞杆负载F (41) 4.5.1负载施加时序 (42) 4.6网格划分 (42) 4.7 计算结果处理 (43) 4.7.1内锥套应力分布 (44) 4.7.2外锥套应力分布 (44) 4.7.3 活塞杆应力分布 (45) 4.7.4 内锥套-活塞杆接触压应力 (45) 4.7.5 内锥套-活塞杆接触摩擦应力 (46) 4.8 数据分析处理 (47) 4.8.1 各因素对根部圆弧槽最大应力的影响关系 (48) 4.8.2 综合评估 (50) 4.9 活塞杆负载力作用方向对内锥套应力分布的影响 (52) 4.10本章小结 (54) 第5章液压缸锁紧装置试验台设计 (55) 5.1引言 (55) 5.2样机试验主要内容 (56)

电网友好型家庭用能优化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电网友好型家庭用能优化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发表时间:2019-04-11T16:22:51.37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30期作者:卓敏仪 [导读] 摘要:本文设计实现的是基于最大化利用家庭光伏能源、减少家庭向供电公司的购电量、降低家庭用电成本的方法成果,规划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的家庭绿色用能控制APP系统框架,采用APP作为用能优化协调提供信息采集和控制手段的载体,尝试基于储能的优化协调策略的实用化。 (合肥市第八中学 230000) 摘要:本文设计实现的是基于最大化利用家庭光伏能源、减少家庭向供电公司的购电量、降低家庭用电成本的方法成果,规划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的家庭绿色用能控制APP系统框架,采用APP作为用能优化协调提供信息采集和控制手段的载体,尝试基于储能的优化协调策略的实用化。 关键词:智能家居;家庭用能;APP;优化协调策略 【正文】 1引言 在实现基于时序匹配的用能协调优化算法的成果基础上,本次研究设计并实现家庭绿色用能协调控制系统,通过家用储能装置与用电设备、分布式光伏的控制,作为一种家庭用能的优化协调实用化工具。 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 智能家居是以家庭为基本平台,通过物联网等各种手段,将人们家庭中的各种居产品和智能产品如电视、灯光、窗帘、空调、影音、电脑、以及其他家居连接到一起,实现对照明、温度等多方面进行控制。智能家居不但拥有传统家居的一切优点,还能通过家庭能效管理,根据峰谷分时电价和光伏出力情况,以及对负荷用电信息的分析处理,通过分析建模找到最优的家庭用电方案,通过信息交互,实现对各种家居的开关、温度的合理调控等,一方面可以给居住者更加舒适的居住空间,二来可以合理的减少家居的运行时间,极大的节约了能源和资金。 本研究中智能家居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设计的,是一种网络化的家居控制系统。智能家居系统之中的各种智能产品,通过WIFI的形式,通过互联网实现与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手机中安装的家庭用能系统APP)进行连通。用电设备与家庭用能系统APP进行连接,并受其控制,APP按照调度模型随时调度可定制设备用电计划的设备储、放电量,可以让家庭新能源发电变得平稳顺畅,按照调度计划自由接入电网,也可以通过不同设置,实现多种控制模式的使用:如人们在离开家后可以设置成为离家模式,或是相应的回家模式,以及节日模式等,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根本追求。 3基于智能家居的家庭用能管理集成系统设计 家庭光伏、储能、电器和居民、电力公司之间存在着实时的双向信息流,通过家庭用能管理集成系统APP,随时掌握光伏、储能、用电设备运行状态、用电信息、实时电价、系统出力、储能约束情况,并通过分析处理,得出最优的用电调度方案后,可以通过用能管理集成系统对家庭电器实现远程控制,使电器按照最优用电方案中设定的时间运行,降低用电费用。 3.1程序架构设计 本节主要设计和实现了用能管理集成系统的服务器端、移动远程通信和客户端。如下图所示,家庭用能管理集成系统分为:设备层,网络层,应用层。 图 1用能管理集成系统架构 (1)应用层提供用能管理集成系统和终端之间的接口,该层包括应用层支持平台和具体应用,为了支持复杂和智能控制,家居环境需要不同的设备进行协同工作,其中应用支撑平台主要为应用程序提供常见支持和能力,它也提供开放接口使应用程序具备访问和利用网络资源能力并且能够减少上层应用程序部署的复杂性。 该层同时为各种通信技术提供总线支持,它作为协议转化单元与各种通信技术兼容,并具有可伸缩性和易扩展性等特点。 (2)网络层由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组成,该层负责来自底层的数据信息的传输和处理,通过异构网络集成技术为上层提供所需资源。 (3)设备层或者也可以被称为感知层是整个架构中的最底层,通过使用各种物理或者逻辑传感器或者网络设备对家居环境实行全面控制和实时监控。 用能管理集成系统服务器端通过串口或网口与网络设备进行数据通信,获取各个设备的状态信息;通过串口与硬件模块进行数据通信,接收手机的控制命令;通过 Socket 与客户端进行数据通信,接收客户端的控制命令。服务器端也可以实现对电器,例如热水器、清扫机器人、空调的远程开关控制。客户端为用户提供与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远程面对面服务,包括客户端对家庭环境信息的显示和对家用电器的远程开关控制。 在整个层级架构中,由于采用服务器/客户端模型,应用层和核心层(家庭控制程序)之间能够通过Socket或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全称为超文本传输协议)进行通信,基于安全性考虑也可以使用HTTP的安全版本HTTPS(Hyper Text TransferProtocol over Secure Socket Layer)进行安全通信。应用层和网络层之间通过总线技术进行交互信息,网络层和设备层之间使用各种现有无线和有线通信

大套一站水泵装置进出水流道的改良优化设计研究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968 大套一站水泵装置进出水流道的改良 优化设计研究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大套一站水泵装置进出水流道的改良优化设计研究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根据目前我国大套一站水泵装置的设计方案内容、具体模拟演练的数据追加操作、能量特性控制的手段等因素,进行既定水位资料以及土建管理的研究,使得整体水泵在满足高效进水标准质量的同时,能自行根据进出水流道的损失进行减小处理,使得结构装置的具体效率得到完整改善。保证不同地区工业用水、农业抗旱排涝以及生活用水量的完整提高;促进内部地域水流道管理系统运行机能匹配工作任务的高效组合效应;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目前,关于大套一站机电控制环境下的具体设备老化现象比较严重,相关技术工程安全鉴定资料不足,使得具体国家水利先进指标的落实程度效果严重丧失,这对后期专有技术规模的改造和控制尺寸的开发造成一定程度的限制,使得具体水力资源的损失水平加大。因此,应具体结合该地区水情以及工情的综合表现状况、具体水泵装置在出水流道的优化改进设计标准,进行计算机控制智能处理

万t连续催化重整装置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万t连续催化重整装置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一、引言 本文以锦州石化公司连续催化重整装置为例,分析了该装程的要紧危险性为火灾爆炸危险性,苴中包括物料的火灾爆炸危险性、生产过程的火灾危险性、爆炸性气体环境分区,该装置的要紧包括设备腐蚀危险。通过对要紧危险性分析,为该装巻的安全生产保证措施的制泄、初步设计及施工的绘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物料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1.氢气 氢气即是连续重整装置的原料,也是该装置的要紧产品。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爆炸极限为4.0%?75.0% (V/V),引燃温度为560°C,按照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分类原则,氢气属于甲类火灾危险物质。在髙压下,氢气爆炸范畴加宽,燃点降低,同时高压下钢与氢气接触易产生氢脆和氢腐蚀,这是氢管逍泄漏以致于显现损坏的重要缘故之一。按照《危险化学品名录》,氢气属于危险化学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中的第1项易燃气体。 2.石脑油 石脑油是连续重整装置的要紧原料。石脑油为易燃易爆液体,引燃温度为35O°C,其闪点为一2°C,石脑汕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物质。在空气中浓度为1」%?8.7% (V/V)的范畴内,只要遇到明火或火花即能发生爆炸。按照《危险化学品划录》,石脑油属于危险化学品第3类易燃液体中的第2项中闪点液体。 3?液化石油气 液石石油气是该装置形成的气态坯混合物,石油气易受压而液化(液化坯),为甲A类火灾危险性物质。其要紧成分为C4以下的轻组分,要紧有丙烷、丁烷、丙烯、丁烯和丁二烯等,英气体比空气重1.5?2.0倍。闪点为-74°C,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浓度为2.25%?9.65% (V/V)o按照《危险化学品名录》,液化石油气属于危险化学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中的第1项易燃气体。 4汽油 高辛烷值重整汽油是该装置的要紧产品,是液态婭类的混合物,含有少量的芳炷要紧是甲苯和二甲苯。汽油的引燃温度为415?530°C,闪点为一50°C,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浓度为 1.4%?7.8% (V/V),汽油的火灾危险性为甲B类可燃液体。按照《危险化学品划录》,汽油属于危险化学品第3类易燃液体中的第1项低闪点液体或第3类易烯液体中的第2项中闪点液体。 5.苯 连续重整装程的芳炷产品应该是苯、甲苯、二甲苯,但近年来生产中将甲苯、二甲苯憎分

头部伸缩装置优化设计

头部伸缩装置优化设计 头部伸缩装置的移动行走机构,在传统的头部伸缩装置中,多半是齿条固定在固定机架(I)上,齿轮固定在移动机架上,齿轮带动移动机架一起移动。本文将二者功能倒过来设计,将会有许多优点。 标签:行走机构;齿轮;齿条 带式输送机头部伸缩装置,虽然在带式输送机系统中,已有多年的应用历史,并且在电力、港口、料场、化工等多个领域的输送机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头部伸缩装置传统的结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齿轮固定,齿条和移动机架一起移动;另一种是齿条固定在固定机架上,齿轮和移动机架一起移动。本文论述的是前一种结构形式,但进行了优化设计,效果将会好一些;同时,对防倾、定位装置也进行了考虑。 1 头部伸缩装置的主要功能(Function) 实现一条输送机给多条输送机受料,而且具有给料点切换灵活、节省空间、节省设备、节约基建投资、操作维护简便等优点。 2 头部伸缩装置的结构和特点(Construction and feature). 2.1 头部伸缩装置的结构(Construction) 头部伸缩装置有多种规格和形式,不同厂家的产品也不尽相同,笔者设计的头部伸缩装置主要包括以下几大部分: (1)移动轨道;(2)固定机架;(3)移动机架;(4)行走机构;(5)定位电机;(6)防倾装置;(7)滚筒;(8)移动托辊;(9)卸料漏斗;(10)导流挡板;(11)电器控制部分。 a 移动轨道:移动轨道直接铺设在地面上。这样就省略了传统结构形式的固定机架(I)。 b.移动机架是头部伸缩装置的主要部件。由滚筒、落料漏斗、护罩、导流挡板、齿条等组成。移动机架是卸料漏斗、护罩等的承载体。是受力、传力的主要构件;为其它相关部件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撑。 c.行走机构:由驱动齿轮和行走轮对组成。是头部伸缩装置移动的执行机构。 d. 滚筒、托辊、卸料漏斗、护罩、导流挡板等通用组件:滚筒、托辊、卸料漏斗、护罩、导流档板等兼作输送机的功能部件,是实现承载物料、接卸物料、

自动化系统与集成 制造系统先进控制与优化软件集成 第2部分:

I C S25.040.40 J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32854.2 2017 自动化系统与集成 制造系统先进控制与优化软件集成 第2部分:架构和功能 A u t o m a t i o n s y s t e m s a n d i n t e g r a t i o n I n t e g r a t i o no f a d v a n c e d p r o c e s s c o n t r o l a n do p t i m i z a t i o n s o f t w a r e f o r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s y s t e m s P a r t2:F r a m e w o r ka n d f u n c t i o n s 2017-12-29发布2017-12-29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目 次 前言Ⅰ 1 范围1 2 术语和定义1 3 缩略语2 4 A P C -O 系统架构2 4.1 概述2 4.2 内部架构3 4.3 外部架构3 5 A P C -O 模块的架构和功能4 5.1 软测量模块的架构和功能4 5.2 优化模块的架构和功能5 5.3 先进控制模块的架构和功能6 5.4 性能评估模块的架构和功能8 5.5 先进控制与优化运行平台的架构和功能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循环流化床锅炉先进过程控制的应用案例12 参考文献15 G B /T 32854.2 2017

前言 G B/T32854‘自动化系统与集成制造系统先进控制与优化软件集成“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总述二概念及术语; 第2部分:架构和功能; 第3部分:活动模型和工作流; 第4部分:信息交互和使用三 本部分为G B/T32854的第2部分三 本部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三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三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三 本部分由全国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159)归口三 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二浙江中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二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二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苏宏业二黎晓东二张艳辉二邵寒山二李啸晨二谢磊二王海丹二马龙华三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整合和优化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整合和优化 管理答疑: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整合和优化 问:在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辅助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已经成了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必备武器。公共事业企业由于其资产密集的性质,更成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受益最大的几类企业之一。我们是一家公共事业企业,已经成功运行了50多种相互独立的支持工作管理能力的应用软件,但由于这些应用多是面向部门职能,且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中,无法满足企业进一步高效发展的要求,请问如何进行整合和优化,从而在竞争中保持长久优势? 答:这也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蓬勃发展的今天,大型公共事业企业共同面临的新问题。日趋复杂的环境,给企业的管理模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部门内部管理精细化的同时,部门间管理的协作变得更加重要,为了满足经营需要并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必须建立整个企业一体化、流程化的管理模式。 信息系统是为了管理的需要而存在的,企业管理层面上的这种变化趋势必然会反映到系统上来。由从前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中面向职能的系统,转化到今天整个企业范围内面向流程的企业级信息系统,从而有效支持管理层提升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并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处于领先地位,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缺一不可: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构建一体化、流程化企业级信息系统,用以整合现有的分散系统;配套的组织机构配置、流程优化及企业规章制度的更新。 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建设信息系统的最终目的是支持企业管理。能否将信息系统的功能落实到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上,是检验信息系统是否成功的核心标准。有些企业错把建设信息系统当成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则是走入了信息化建设的误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在建设信息系统的同时,应该时刻将目光放在更高的层次上,即关注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 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是按职能展开的,其组织结构的特征是纵向分层次、横向分部门。在强调企业对市场需求多样化应具有较高柔性的今天,传统的管理模式就显得很僵化。市场变化呼唤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到来。信息系统成功运行的

电力系统电容补偿装置的优化设计

电力系统电容补偿装置的优化设计 发表时间:2018-07-02T11:48:38.95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9期作者:陈江[导读] 摘要:笔者结合电容器的优化分组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见解和思考,制定了经济性分析与日负荷曲线两者相融合的电容器优化分组方式,此方式的应用是将电容器投资费用和变电站无功补偿不足所带来的系统有功损耗费用两者之和的最小化作为基本目标,而后构建相应的函数模型,借此对电容器的优化分组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和妥善处理,经过笔者对电力系统的分组优化以及改造方式进行了相应的分 析,而后提出了目标函数优化这一方法的经济性,可(新疆圣雄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838100)摘要:笔者结合电容器的优化分组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见解和思考,制定了经济性分析与日负荷曲线两者相融合的电容器优化分组方式,此方式的应用是将电容器投资费用和变电站无功补偿不足所带来的系统有功损耗费用两者之和的最小化作为基本目标,而后构建相应的函数模型,借此对电容器的优化分组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和妥善处理,经过笔者对电力系统的分组优化以及改造方式进行了相应的分析,而后提出了目标函数优化这一方法的经济性,可以一定程度的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保证供电质量,完成电力系统电容补偿装置的优化设计工作。关键词:电力系统;电容补偿装置;优化;设计方案电力系统的无功补偿将会给电网的运行质量、网络化成以及电压水平带来直接影响,众所周知,无功补偿的种类以及手段相对较多,并联电容器设备的应用相对较为便捷,造价以及资金投入相比较低,因此它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广,正因为电容器补偿容量无法持续的把控,所以电网之内的无功功率也在不断的趋变化,电容器的投切一般会运用断路器来加以实现,操作过程极其繁杂,这就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必须肩负自身的职责,对电容器分组进行改善以及优化,体现分组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满足不同种类的负荷要求。 一、电容补偿装置优化设计的必然性电力系统的运作过程中,其中的补偿装置的设计是极其关键的环节,最近几年来,国家局对GB-50227《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中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和更正,新标准中明确指出:电容器分组以及投切的过程中,母线电压波动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实际需要,同时与无功功率的调控需求相一致,对新旧电容器分组原则进行有效对比,可明确补偿性能以及系统波动可谓是当前时代背景下电力系统运作中更需关注的技术性问题[1]。电力补偿系统设计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若想对电容器分组数量进行有效减少,就必须从电容器组容量以及分组的实际需求方面入手,力求减少组数并相应的增加单组容量,结合上述原则制定最为适宜的设计方案,体现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对资金投入量进行有效把控,尤其是需要减少投切开关等诸多设备的投资金额。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设计原则更加适用于运行质量较为稳定的超高压枢纽变电站,大容量的电容器组的投切,所产生的电压以及无功变化相对较大,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引起欠补或过补的情况,电容补偿装置也难以体现自身的降损以及调压等各方面的功能[2]。 二、电容器优化分组电容器分组必须结合相关的规章制度的标准,基于新建变电站在系统中所占据的地位,明确无功补偿的最终目标,分析变电站的性质,对补偿装置所接母线的谐波含量亦或是母线电压波动等各类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探讨。与此同时,还需要对运行的经济效益以及实际投入等进行有效分析,做好电容器优化分组工作。优化分组工作的落实环节,要结合额定电容器的实际容量,制定多个不同的设计方案,而后再对每个方案所投入的资金加以明确,确定最为适宜的设计方案[3]。 三、电容器分组优化效果总结变电站系统的主变电量是40Mvar,直接供10千伏负荷,分接头每个档位的调压幅度为加减1.5%,而变电站的十千伏母线短路容量则为200Mvar,经过笔者的分析和探讨,建议可在10千伏侧装设置总容量为6Mvar电容补偿装置,这样的设置方式相对较为合理。这一系统是较为常见的无功功率日负荷设计方式,它的日丰高于峰谷差和夜峰,最高可达4.5Mvar,低估时间则达到十个小时以上。原有的电容器分组设计方案为3600kvar电容器为一组,2400kvr为一组。对此系统进行相应的优化和改良,而后得出新的设计方案,新方案为2400kvar电容器为一组,1200kvar电容器为一组,对新方案运行一年的实际运维费用和投资金额进行分析和总结,和原始方案相比较可增加15%以上,但是,它的电能损耗方面的资金投入量却降低了12%,经过理论计算之后,得出最终结果,两种设计方案所用资金投入基本一致。更新后的方案预计可在两年之内全部收回增加部分投资额。不仅如此,新的设计方案从总费用降低一方面也体现了一定的优势,不仅极大的减少了电能损耗方面的费用,也一定程度的提高了电力设备的运行效率,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也提升了系统的供电质量,为人们营造了良好的供电氛围[4]。(一)降压幅度方面的优化效果电容器分组投切之后所引发的接入出现母电压波动这一情况,它和介入系统短路容量大小以及电容器组容量大小具有直接关联,同时也与负荷电压静态特性等诸多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此系统需要结合不同的容量组合,在投切前进行相应的调整,然后再结合母线电压的实际变化情况,计算出最终的结果,将其和变压器分接头各档位调价幅度进行对比。一般情况下,若想使有载调压分接头和电容装置两者之间实现有效连接,并达到对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的目的,就需要对投切电容器分组所引发的母线电压升降变化情况进行控制,确保其小于主变分接头一个档位的调价幅度。分组过程中单台电容器的实际容量不可超出3Mvar。电容器分组方案投切的工作环节,供电电压的实际波动相对较小,调节性能也较为稳定,可以一定程度的减少分接头调节次数和档位[5]。(二)电容装置利用率方面的优化效果一般情况下,变电站的综合电力日负荷曲线有三谷三峰,随着季节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变化,它的复活组成成分也会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同时曲线形状走势以及峰谷时段也会有所区别。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负荷变化再补偿实施投切电容器分组调控原则之一前提下则是相同的。经过笔者的计算以及分析,发现新设计的电容器分组方案,可将装置的应用效率提升20%,如若这一过程中的负荷峰谷差有所减少,那么最终的效果将会更为明显[6]。结束语:

热源及换热泵站运行优化控制系统

热源及换热泵站运行优化控制系统 热源及换热泵站运行系统是一套面向集中供热领域开发的全网级散型控制系统,本系统旨在解决现有供热系统热源运行效率低、热传输损耗严重、热量浪费严重、系统自动化管理水平低、电力能源浪旨严重等问题。 本系统引入气侯偿技术、模糊PID控制技术及负荷预测技术,采用DCS集散监控技术,将整个供热暖系统中的锅炉房、泵房循环泵和换热站集成一个监控系统,能够根据气侯变化和热负荷变化同时调节热源热功率输出,在自动控制上实现了协调联动,完全达到了“就地控制”、“集中监控”、“统一调度”,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供热系统能效低、自动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本系统把通过技术改造节约的热源和热用户的行为节能落实到了热源少耗能上,实现了系统真正节能。 ●系统构成 ◆系统控制软件◆现场控制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 ◆监控数据处理中心 ●系统特点 ◆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可扩展性强。 ◆突出了预测分析功能,依据历史数据,结合未来天气,预测未来全网供热状况,进一步实现了对全网执能的统一调配规则。 ◆建立了基于工业PLC的监控体系,实时显示各供热站的用热量,并实现了热源-热力站的协调联动。 ◆提供多种数据通讯组网方式,利用GPRS技术实现远程数据的传输,解决了位置分散、采集数困难等难题。 ◆界面清晰、操作方便、具有用户定制功能,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

求。 ◆现场画面在线模拟、现场控制报警提示、实时在线控制,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 ◆具有数据存储、查询和报表生成功能。 ◆具有用户定制功能。 ●系统功能 ◆可以监控锅炉本体及辅机的运行状态,循环泵的工作频率,各种调节阀的阀位,各传感器参数,并集中显示在上位机监控中心,让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一目了然。 ◆对锅炉本体及辅机、循环泵采取系列的节能措施,科学提高热源及换热站的运行效率。 主要措施:

2000工艺优化设计要点

温米70万方装置工艺优化设计与实施 温米采油厂轻烃工区 2000年11月6日

目录 前言 一、装置工艺运行现状 二、装置工艺存在问题及分析 三、装置工艺的优化设计 四、优化方案的实施 五、经济效益 六、结束语1 1 3 7 9 16 17

前言 温米轻烃70万方天然气处理装置自1998年9月扩容改造以来,运行相对较为平稳,基本达到扩容改造的目的。但装置在有些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对装置C3收率、运行时率及操作有较大的影响。为此我们组织工区技术力量,对装置工艺系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根据装置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工艺优化设计方案。通过本次工艺优化设计及改造的实施,装置的C3收率、平稳运行时率和产量都有较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极为显著,为吐哈油田第二经济支柱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一、装置工艺运行现状 1999年装置扩容改造在工艺系统上作了较大的改动,包括增加透平膨胀机系统、重接触塔工艺系统、导热油加热系统等。经过扩容改造后2年多时间的运行情况来看,装置不论新增系统还是原有系统在工艺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干气放空及计量问题、重接触塔运行效果差问题、外输屏蔽泵不能平稳运行问题、透平膨胀机的控制系统平稳运行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装置的“安全、平稳、优质、高效”运行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因而,目前对装置整体系统进行工艺优化设计就显得极为紧迫和十分重要了。

二、装置工艺存在问题及分析 温米轻烃装置设计C3收率为80%,但在实际运行中C3收率仅60%左右,80%的设计值相距甚远。同时,由于装置从50万方扩容到70万方,虽然经过设计院进行设计,但不可否认扩容部分与原装置在工艺衔接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设备上由于计算及选型问题,设备运行情况不能满足工艺要求等等。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根据装置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找出了装置在工艺上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逐一进行分析,查出问题存在的原因,为制定装置工艺优化方案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存在问题 装置在工艺方面存在的问题统计如下: (1).干气不能自动调节放空,致使系统压力波动较大,影响系统的平稳操作运行; (2).原料气、干气计量极不准确,不利于对装置情况的掌握和考核,不利于装置的日常管理; (3).检修改造时,原料气不能输往丘东气处理厂。若作干气外输,将严重影响干气质量; (4).外输屏蔽泵运行不平稳,容易发生气蚀现象,特别是夏季情况更为严重; (5).重接触塔工艺系统运行效果较差,不能充分发挥吸收塔

国内外催化重整工艺技术进展-惠生公司路守彦

国内外催化重整工艺技术进展 路守彦 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设计中心 上海市201203 摘要:本文对催化重整国内外生产现状、各种工艺技术、催化剂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目前连续重整为最有竞争力的工艺,大力发展芳烃等石油化工行业,加快连续重整生产工艺国产化的推广,打破长期以来国外公司对连续重整技术的垄断,有利于我国催化重整的可持续发展。 主题词:催化重整连续重整工艺 自1949年世界第一套铂催化重整装置投产以来,催化重整工艺已经历了60年的发展。由于全球环保法规日益严格、高辛烷值汽油和芳烃需求不断增加,以及航空煤油、柴油、汽油等加氢工艺的发展需要提供廉价氢源,催化重整工艺仍然是炼油工业中的主要加工工艺之一。 1 国内外生产现状 1.1国外生产现状 2008年全球共有炼油厂655座,原油总加工能力达4280 Mt/a,其中亚洲占世界原油加工能力的26.26%,居世界首位。2007年时占26.04%。 2008年世界催化重整能力为517 Mt/a,其中亚洲占世界催化重整能力的18.64%,居世界第三位,西欧占世界催化重整能力的19.01%,居世界第二位,北美占世界催化重整能力的36.35%,居世界首位。2007年时他们分别占世界催化重整能力的17.51%,19.14%,37.21%。 2008年世界各国或地区催化重整能力占原油加工能力的比例平均为13.42%,2007年时占13.40%。2008年亚洲地区重整能力占原油加工能力的9.52%,2007年时占9.01%。 全世界生产重整生成油的炼油厂有450座,其中美国约120座、加拿大20座、墨西哥6座大型炼油厂。据美国UOP公司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200多套采用UOP公司技术的连续重整装置。该公司还介绍,20世纪70年代设计的CCR装置最大加工能力为 1.72Mt/a,目前该公司设计的CCR装置的加工范围为0.26-4.30Mt/a。目前世界最大的催化重整装置生产能力如表1所示。[1-2] 表1 2008年催化重整装置最大生产能力 Mt/a 装置型式 炼油厂名称 加工能力半再生重整 Hovem公司维尔京群岛圣克鲁瓦炼油厂 2.26 连续再生重整 美国ExxonMobil炼制与供应公司德克萨斯州博蒙特炼油厂 3.16 循环再生重整 英国BP公司德克萨斯州德克萨斯城炼油厂 2.68 1.2国内生产现状 截至2009年6月,我国催化重整装置共有72套,总加工能力为30.89Mt/a,其中连续重整装置25套,加工能力为20.89Mt/a,平均规模为0.836 Mt/a,半再生重整装置47套,加工能力为10.00Mt/a,平均规模为0.213 Mt/a,我国无

关于弱电系统集成的实施过程[详细]

关于弱电系统集成的实施过程 智能化系统集应实现在一台中央管理计算机上,可以得到所有弱电子系统的运行状况,并将所有关系到智能中心正常运行的重要的报警信息汇集上来,得到统一的监控.并可以定期地输出对运行状况的报告,为智能中心的经济运行提供可靠、完整的依据. 实工准备工作包括技术、材料、设备等几方面问题. 一、技术准备 1、明确系统实施的类型,了解有几个子系统需要集成: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和功能需求,完成智能化集成系统的网络规划和配置方案、集成系统功能和系统性能文件及系统联动功能需求表,并经会审批准; 了解各子系统是否需要集成,是否能向外提供通讯接口.包括但不限于:楼宇自控系统、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无线巡查系统、一卡通系统等.明确每个子系统的网络环境(各子系统通过何种网络方式与系统总服务器相连),能向外提供何种通讯接口; 了解每个子系统大致需要监控的设备及工艺参数、各子系统所提供的监控点数,掌握大致的监控点数,了解联动需求. 2、智能化集成系统功能: ?应能集成子系统数据的采集、转换、存储、条件判断、数值运算、图形化实时显示、综合查询等; ?当集成子系统可以进行控制时,应实现对集成子系统手动控制及自动的运行优化控制、定时控制和节能控制; ?应能多个集成子系统之间的联动控制、权限管理和应急预案管理; ?应能集成子系统和集成系统的运行故障及报警提示和处理;

?应实现各集成子系统的信息数据共享; ?智能化集成系统不得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进行控制,并不得影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独立运行; ?宜具有建筑物能耗统计、分析、报告功能,并可通过国际规范标准接口向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提供能耗统计数据功能. 3、集成子系统的通信接口和通信协议应满足集成功能和性能要求,物理接口宜采用以太网和国际规范标准接口; 为配合弱电各子系统的集成,系统集成商必须责成子系统集成商,在合同约定时间内,提供相应的接口通讯方式和通讯协议文本. 如果通讯协议不完整或不能据此实现通讯,接口开发人员不承担相应责任. 4、需要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和控制的子系统,应提供符合数据访问规范的工业标准服务器通信接口,以及子系统工业标准服务器参数说明和服务器软件的测试版等资料; 5、需要进行历史运行记录采集的子系统,应提供符合规范的多用户数据库访问接口,以及子系统数据库访问接口说明和数据库样例(含测试数据); 6、需要进行视频图像采集和监控的子系统: ?模拟视频矩阵应提供不少于一路模拟复合视频信号端口,该端口应能通过切换依次输出所有视频图像; ?模拟视频矩阵应提供通信端口及其通信协议,通信协议控制命令应包括输入/输出切换、镜头控制、云台控制、预置位控制等; ?数字视频系统应提供控件形式的软件开发包,应包括显示实时视频、录像回放、录像检索、输入/输出切换、镜头控制、云台控制、预置位控 制、拍照、录像等功能; ?数字视频系统的设备和软件应具有多用户同时访问功能. 7、集成子系统的通信协议: ?通信协议应包含对数据格式、同步方式、传送速度、传送步骤、检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