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药效成分研究进展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新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新技术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综述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辅助萃取、超声辅助提取、酶工程技术、动态连续逆流提取及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半仿生提取、新型吸附剂电泳、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RRLC)和超快速液相色谱(UFLC)、高速逆流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亲和色谱、分子烙印亲和色谱、免疫亲和色谱、生物色谱、分子生物色谱、细胞膜色谱、多维组合色谱、萃取与色谱技术联机耦合、大孔树脂吸附分离、膜分离、分子蒸馏技术及双水相萃取等新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新技术;进展中药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含有多种有效成分,提取其有效成分并进一步加以分离、纯化,得到有效单体是中药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天然产物中分离有效成分,并发展新药和寻找先导化合物是药物开发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已显示极大的应用前景,使中医药工业更加生机盎然。
以下笔者将这些新技术的进展作一简要介绍:1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新技术的进展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提取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取药材中的药效成分,避免药效成分的分解流失和无效成分的溶出。
随着现代化工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现代高新技术不断被应用到中药生产中来,大大促进了中药产业的发展,使中药制药工业技术水平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1.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SFE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目标成分进行萃取的新技术。
以CO2为流体的超临界萃取技术在天然药物提取分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超临界状态下的CO2的极性与正己烷相似,所以最适合用于溶解亲脂性、低沸点的物质,如挥发油、烃、酯、内酯、醚及环氧化合物等,是目前解决中药制药工业中挥发性或脂溶性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的有效方法,有很强的实用性。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研究进展

论 1 中药 复 方药 效 物 质 基 础 研 究 思 路 与 假 说
梁 逸 曾 等 认 为 中药 复 方 及 其 制 剂 中 化 学 成 分 非 常 复 杂 , 于 多 组 分 分 析 体 系 。 } 了 采 用 化 学 计 量 学 的 方 法 研 属 提 } ;
产 生 新 生 理 活 性 物 质 ;( ) 被 机 体 独 特 地 处 置 。其 中 前 三 6能 个 要 素 是 探 明 方 剂 药 效 物 质 基 础 和 研 究 方 剂 P 的先 决 条 K 件 。黄 熙 等 在 “ 治 P 假 说 的 基 础 上 , 出 了 “ 剂 血 证 K” 提 方
述
专
取 得 很 大 的进 展 。 现 就 中 药 复 方 药 效 物 质 基 础 研 究 现 状 进
行综述 , 以供 参 考 。 薛 燕 等 … 提 出 了 中 药 复 方 多 成 分 经 多 途 径 协 同作 用 的 “ 弹理 论 ” 霰 。该 理 论 认 为 方 剂 中 多 种 成 分 在 体 内 同 时 作 用
类 似 的 方 法 如 复 合 多 变 量 质 量 控 制 ( MQ 、 质 计 量 学 c c) 品 ( u l e ie) 聚 类 分 析 等 方 法 研 究 复 方 化 学 成 分 。 针 对 Q a m tcs 、 i r
即复 方 进 入 体 内 成 分 : 1 可 定 性 定 最 ; 2 与 母 方 效 应 相 () ()
效上基本说 明复方的物质 基础 ; 两个基本 讲清是 指通过化 学
成 分 研 究 结 合 药 理 研 究 , 清 复 方 中有 效 的 化 学 成 分 , 清 讲 讲
中药化学-第13章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1学时--中资

第十三章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广西中医学院 药学院 中药化学教研室 潘为高
前言
I. 金人成无己的《伤寒明理论· 序》中始有复方之 名,原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方组成的方剂;
II. 现代中药复方-----由两味或两味以上的中药组成。
前言
中药复方包含中医学医理、思辨和配伍规律,是一个复杂 体系,不是简单的物物堆砌; 复方的整体功效不等于方内各药功效的简单相加,复方的 化学成分也不是单味药化学成分的简单相加。 在继承中医药理论合理内涵的前提下,应用现代科学理论 和方法对中药复方复杂体系的药效物质基础进行研究,具 有重要意义。
c)
d)
第二节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进展
二、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三.复方起药效的成分,除有机成分外,尚有无机成分、有机成 分和无机成分的配合物。对复方中有机成分的研究,对探明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有重要意义。
除对单味中药进行无机原素研究外,对复方已有200余首复方 无机成分研究的报道------起初孤立地对复方无机成分的测定, 套用无机成分的生物活性来分析复方的功效和作用;现涉及 到复方中无机成分存存状态以及无机成分与有机成分配位化 学的研究。
第二节 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进展
第二节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进展
中药复方的活性物质筛选与药效评价研究

中药复方的活性物质筛选与药效评价研究中药复方的活性物质筛选与药效评价研究摘要:中药复方是传统中药的一种形式,将多种草药组合在一起使用,具有较强的药效和综合治疗作用。
本文综述了中药复方中活性物质的筛选方法和药效评价研究的进展。
通过对中药复方中活性物质的筛选,可以获得与药效相关的化合物,并发掘新的药物作用和治疗靶点。
药效评价研究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方法对中药复方的药效进行系统评估,为其在临床应用和新药研发中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总结了中药复方活性物质筛选的常用方法,包括生物学活性筛选、化学成分筛选和靶向筛选等。
同时,列举了常用的药效评价研究方法,包括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等。
最后,对中药复方的活性物质筛选和药效评价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一些研究方向和挑战。
关键词:中药复方,活性物质,筛选方法,药效评价,传统中药1. 引言中草药自古以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复方是中草药的一种组合形式,具有综合治疗作用和较强的药效。
然而,中药复方中的活性物质和作用机制常常不清楚,限制了其在临床应用和新药研发中的进展。
因此,中药复方中活性物质的筛选和药效评价研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2. 中药复方活性物质的筛选方法中药复方中的活性物质筛选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鉴定和分离出与药效相关的化合物。
常用的活性物质筛选方法包括生物学活性筛选、化学成分筛选和靶向筛选等。
2.1 生物学活性筛选生物学活性筛选是指通过生物学实验方法,对中药复方进行活性成分的筛选和评价。
常用的生物学活性筛选包括细胞毒性筛选、抗氧化活性筛选和抗炎活性筛选等。
细胞毒性筛选可以通过细胞存活率、细胞增殖率和细胞凋亡检测等指标,评价中药复方对细胞的影响和治疗作用。
抗氧化活性筛选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和保护细胞膜等指标,评价中药复方的抗氧化能力和抗氧化相关疾病的治疗作用。
抗炎活性筛选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降低炎症指标的水平和保护炎症细胞等指标,评价中药复方对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
复方中药的研究方法

复方中药的研究方法随着中药治疗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复方中药的研究方法。
复方中药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组合而成的药物,其疗效往往比单一中药更为显著。
本文将介绍复方中药的研究方法。
一、确定复方中药的组成复方中药的组成是研究的第一步。
在确定组成时,需要考虑中药的相容性、药效互补性和药效增强性。
一般来说,组成的选择应该基于药理学、临床实践和经验。
例如,针对肝癌的复方中药“龙胆泻肝汤”,其组成为:龙胆草、黄芩、栀子、枳实、泽泻、茯苓、白术、甘草。
这些中药相互配合,能够清热解毒、泻火解毒、利湿通便,对肝癌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
二、确定复方中药的剂量确定复方中药的剂量是研究的第二步。
在确定剂量时,需要考虑中药的毒性、药效和相互作用。
一般来说,剂量的选择应该基于临床实践和经验。
例如,针对糖尿病的复方中药“四物汤”,其剂量为:当归9克、熟地黄9克、白芍9克、川芎6克。
这些中药相互配合,能够滋补气血、调和营卫,对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
三、确定复方中药的疗效确定复方中药的疗效是研究的第三步。
在确定疗效时,需要进行临床试验和药理实验。
临床试验可以通过随机对照、双盲试验等方式进行,以确定复方中药的疗效和副作用。
药理实验可以通过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进行,以确定复方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机制。
例如,针对高血压的复方中药“降压口服液”,其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该复方中药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压,且无明显副作用。
药理实验结果表明,该复方中药能够扩张血管、降低心率、降低血浆肾素水平,从而达到降压的效果。
综上所述,复方中药的研究方法包括确定组成、确定剂量和确定疗效。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中药的相容性、药效互补性和药效增强性,以及中药的毒性、药效和相互作用。
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

中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中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引言中药复方制剂是利用多种中药药材组合而成的药物形式,常用于中医药领域的治疗。
中药复方制剂的主要特点是多种中药的组合使用,其作用机理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中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一、中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中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中药药材和中药组方理论。
中药药材是指用于制备中药复方制剂的各种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原材料。
中药药材的物质成分多种多样,包括生物碱、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
这些成分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
中药药材的有效成分质量和含量对中药复方制剂的药效具有重要影响。
中药组方理论是指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对复方制剂组方的原则和方法的总结和归纳。
中药组方理论主要包括韦达理论、四气调理学说、八纲辨证等。
这些理论在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确定药物的配伍原则和剂量比例。
二、中药复方制剂的作用机理中药复方制剂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多组分协同作用、多靶点联合作用、多通道作用等。
1. 多组分协同作用中药复方制剂的药效往往由多个药材的多种成分共同发挥作用所产生。
不同药材的成分可以相互作用,发挥协同增效、相辅相成的作用。
例如,中药复方制剂中的某些成分可以增加其他成分的吸收和利用率,提高整个复方制剂的药效。
2. 多靶点联合作用中药复方制剂中的多种成分可以通过对多个靶点的作用,实现多种作用机制的综合效应。
例如,多种中药成分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3. 多通道作用中药复方制剂中的多组分药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达到治疗作用。
不同药材的成分可以通过不同的通道作用,相互促进或相互补充,提高整个复方制剂的吸收和利用率。
三、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进展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中药复方制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以确定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江苏省中医药局 2007~2008 年度科研项目(HL07057) * 硕 士 研 究 生 。 研 究 方 向 :药 剂 学 。 E- mail:pengmiaomiao1984@ # 通讯作者:主任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 电话:025- 83304616- 66660。E- mail:njglfy@
1995 年,Beigi F 等[5]首次采用凝胶作为载体、利用固定化 的 脂 质 体 作 为 固 定 相 ,模 拟 小 肠 上 皮 细 胞 对 药 物 的 吸 收 过 程。随后,国内的毛希琴等[6]对这一方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以 涂敷磷脂的硅胶作为模拟生物膜的固定相,用于预测药物的 小肠吸收,并且将该技术成功应用于单味中药的研究。齐炼 文等[7]将脂质体作为模拟生物膜,采用平衡透析与液相色谱联 用技术,建立了一种研究中药成分与模拟生物膜之间相互作 用的新方法。该方法可用于预测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情况,进 而研究中草药及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毛希琴等 采 [8] 用涂敷 磷脂的硅胶为模拟生物膜色谱固定相,与传统的凝胶载体相 比固定相的机械强度及磷脂固载能力均有较大提高,且有较 好的稳定性,用 3 种缓冲条件模拟小肠吸收的缓冲环境,同时 涂敷磷脂形成的脂环境能够较好的模拟细胞膜所起的作用, 使得用色谱模型预测药物小肠吸收的准确程度有了很大提 高。 1.3 Caco- 2 细胞技术
3 结语
中药复方十分复杂,使其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比较困难, 表现在:(1)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是一个复杂的多成分组合, 即多种成分共同发挥作用;(2)中药复方有效成分可能是中药 原药材中不存在的物质,在复方煎制过程中通过多种成分相 互作用产生,也可能是药物进入体内后,经过体内代谢产生 的;(3)有些有效成分可能是间接途径发挥作用,在脱离机体 整体后单独成分可能不能表现出应有的作用;(4)有些成分的 作用可能是我们目前尚未认识的,对这些成分,在研究中可能 被忽视。因此,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研究要从传统的思路和 方法中走出,不断引入新的理论、思路、方法和技术。现在很 多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被应用到此领域中来,将中药复方多 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与基因、蛋白表达关联起来 进行高通量筛选。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物化学、药动学、生物 膜色谱、指纹图谱、生物芯片、高通量筛选等技术整合到中药 复方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些方法和技术的综 合运用,可能会在中药复方效应物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大 突破,从而对阐明与发展中医药理论,阐释复方制剂化学成分 变化规律产生深远影响;并为创制现代新型中药、提高中药质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中药复方饮片药效的挖掘研究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中药复方饮片药效的挖掘研究在传统中药治疗领域中,中药复方饮片药效的挖掘研究一直是一个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生物信息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生物信息学的中药复方饮片药效挖掘研究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生物信息学技术是指将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交叉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应用于生物信息处理和分析的领域。
在中药复方饮片药效研究中,生物信息学技术可以通过系统地分析中药复方中的活性成分,揭示其在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机理和药效特性,提高中药复方药效评价的精度和准确性。
中药复方饮片中包含的许多活性成分具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学活性,包括调节免疫系统、降低炎症反应、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
但是,传统的中药复方药效研究存在着研究成本高、研究周期长、药效评价不足等问题。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中药复方饮片药效挖掘研究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为中药复方的开发和药效评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生物信息学技术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模拟、数据库挖掘、网络分析等方法,对中药复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预测,揭示其与疾病的关联性及其在分子机制上的作用。
其中,计算机模拟技术可以通过建立中药复方中活性成分与生物分子之间的模型来模拟活性成分在生物体内的作用过程,从而预测其药效,为中药药效评价提供参考。
另外,通过挖掘中药复方药材数据库中的信息,可以发现其中许多含有潜在药理活性的成分,也可以对药效机制作出更加精确的推断。
目前,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的中药复方药效挖掘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例如,有研究发现了多种中药复方中含有的抗病毒成分,包括桑枝、连翘、荆芥等,这些活性成分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对一些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了一些具有抗癌活性的中药复方,如青蒿素、柿子椒子复方等,这些药方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并可与放化疗合作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虽然基于生物信息学的中药复方饮片药效挖掘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 的组方 原则 与方法 , 由多味 中药形 成 的化学 成分组 合体 。
笔者 认 为 , 药复 方 研究 的思 路 是 以药 理 、 效 为 导 向的化 中 药 学成 分研 究 , 作 用是 由这 个 特定 的 组合 体作 用 于机 体 所产 其 生 的 , 中药药 效成 分是 复方发 挥药 效作 用 的物质 基础 , 以 而 所
生 物色 谱 指纹 图谱 分 析 , 主要采 用 人血 清 蛋 白柱 和反 向高效 液相 色谱 , 结 合 HP C A C — 并 L — P IMS将 中国传统 处方 龙胆 泻肝
中药 复 方 指 纹 图 谱 是 复 方制 剂经 一 定 处 理 后 ,采 用 现 代 的 分 析 手 段 , 达 的 色谱 、 谱 或 联 用 的 图 谱 , 以 表 达 表 光 用
要性 。
通 讯 作 者
最 佳 。通过 以上 途径 , 最终 达 到精 简方 剂 的 目的 , 刘鹏 等[ 6 1 通 过 对 降脂 清 肝方 及 其拆 方 的研究 ,证实 虽 各 组肝 脂 酶 ( ) HL
无 显 著性 差 异 , 丹姜 组 有 升高 趋 势 , 为 进 一 步拆 方 研 究 但 可
t n l hn s e iie(C pec pin T eme o so f ci o o e t o C rsr t naes m r e y i a C ieem dcn T M) rsr t . h t d f f t ecmp n ns fT M pec pi r u mai db o i o h ee v i o z
3 0 0 Ch n 0 41 , i a
[ sr c]T i at l rv w h eerh si e etyasa ota vn e n s d nefc v o o e t o a i Ab ta t hs r ce ei stersac e nrc n er b u d a csi t yo f t ecmp n ns f rd— i e u ei t
T CM r srpin h spo td te po e so d r iain o M , n ly n i otn oe i h t d fTCM r- p e c t a r moe h r c s f i o mo en zto fTC a d p a sa mp ra t l n t esu yo r p e
一
次是黄芩 , 大黄一 黄芩为泻心汤抗内毒素的有效药对 ; ②确定
发挥 增效 减毒 作用 的最佳组 合 , 徐 骄[ 究 表 明 , 子毒 性 蔡 4 1 研 附 成分 的溶 出 和水解 是 一个 复 杂 的有机 过 程 , 糖 、 、 受 盐 溶剂 和 p 等多个 因素 的综 合 作用 ,附子 配伍 大 黄后 确 实能 促进 总 内毒素 活 性 , 果 结 表明 泻心 汤组 方 中发挥 抗 内毒 素作 用 的关 键 药 味是 大黄 , 其
1中药 复 方药 效成 分 研究 的思 路 中药 复 方 是 在 中 医药 理 论 指 导下 , 据 临 床 需 要 。 照 根 按
核 心【 近 年研 究 表 明 , ¨ 。 中药 复方 化学 成分 并不 是 单味 中药 化 学 成分 的简 单 相加 , 可能 有新 成 分 的产 生或 可 能产 生 一些 其 他 动态 变 化 。同样 . 其整 体功 效 也不 等 于单 味 药 功效 的简 单 相加。 因此 系统 的研 究 中药 复方 药效 化学 成 分具 有一 定 的必
p e c i to r srp in H / i tf。 XA Z og n Z A GLna Z O u i U Tn i ' I hntf gn i H N al n H US i n hpf
Taj nv ri fTa io a C iee Me iieT aj 3 0 9 ,C ia .ini al op C .Ld,Ta j ini U ies y o rdt n l hn s dcn ,ini n t i n 0 1 3 hn;2Taj T s Gru o t. i i n y nn
・
综
述 ・
2 2年 2月 第 9卷 第 6期 01
中药 复方药效成分研 究进展
惠 婷 婷 1 , 2 夏 忠庭 z 张 兰 兰 周水平 。
1天津 中 医药 大学 , 津 . 天
3 0 9 ; . 天 士力集 团有 限公 司 , 0 13 2天津 天津
30 1 04 0
【 要】 文综 述 了现 阶段 中药 复方 药效 成分 研究 进 展 , 阅近年 来 的文献 , 中药 复 方药 效成 分研 究 的 方法 进 行 了 摘 本 参 对
22中药复 方指 纹 图谱 及 其谱 效 关 系 .
复方 的 二次 开发 提 供 了一种 新 的方 法
24 分 子 生 物 色谱 .
分子 生物 色 谱 技术 在 2 0世 纪 中后 期 问世 .它 的 固定相 是 一 种 固着在 色 谱 载体 上 的生 物活 性 的材 料作 固定相 . 这些 生 物 活 性 材料 可 以是 活 性细 胞 膜 、 细胞 , 至 活 性 大 分 子 活 甚 等 , 要 是研 究 药 物 与 生 物 大分 子 、 体 或 细胞 间相 互 作用 主 靶 的一种 色 谱 系统 。 Wa g等 对 中 国传 统处 方 龙 胆 泻肝 汤 进行 全 面 的 二维 n
目前 并 没有 统一 的研 究 方法 . 研究 者 及学 者 达成 一个 原 则性 共识 “ 置争 议 , 面发 展 ” 从 中 医药 特色 理论 开 发 . 搁 全 . 寻
确 . 而 阻碍 了中药 复方 的现 代 化 。 中药 复 方 的药 效 成分 一 从 般 指单 味 中药 以及 中药 复 方 中产生 药 效 的化 学成 分 . 即有 效
c e kn h e e tl eaue W i h a i e eo me to a o sds il e , a eyo e e r h meh d fefcie h c igt e rc n i rtr . t te rpd d v lp n fv r u icp i s a v r t fr sac t o so f t t h i n i e v c mp n n s o CM rs r t n a e e eae icu ig d c mp sd rcp s i g r rn, s e tu - fe t eain h p o o e t f T p e ci i r g n rt ,n ldn e o o e e ie ,f ep t p cr m efc rlt s i , p o n i o
成 分 , 苷类 、 如 生物 碱 、 机 酸 、 酮 、 苷 等 。化学 成 分研 究 有 黄 皂
求符 合 中 医药特 色 的 中药复 方药 效成 分研 究 之路 。
2中药 复方 药效 成分 研 究 的方法
2 1拆 方 研 究 .
有 助 于 中药复 方 药效 物质 基础 突破 研 究 现状 , 有利 于 解释 中
对 复方 成分 , 即化 学成 分 的深 人研 究 是 中药 现代 化 的关 键 和
碱的溶 出和醋性生物碱 的水解 , 能够增效减毒 ; 确定复方 ③
药 物 间 的最 佳剂 量 配 比关系 . 慧等 [ 过 研 究 小 半 夏 汤治 敖 5 1 通
疗化疗 后呕 吐模型 的药效 最佳配 比 , 结果 表 明按 1 : 比效果 2配
中 占有 重要 地位 。
【 关键 词】中药复 方 ; 药效成 分 ; 思路 ; 法 方
【 图分类 号】 9 94 中 R 6.
【 标 识码】 文献 A
【 章编 号】 6 3 7 1 (0 2 0 ()0 0 — 3 文 1 7 — 2 02 1 )2 c 一 0 8 0
Ad a c s i t d n e e t e c mp n n s o r d to a i e e me ii e v n e n su y o f c i o v o e t f t a ii n l Ch n s d cn
s r to . c i i n p
[ ywo d ] C pec pin Efciecmp n ns S get n; to s Ke r s T M rsr t ; f t o o e t u gs o s Meh d i o e v ; i
中药复 方具 有 很好 的疗 效 。 是 由于它 的 药效 成 分不 明 但
总结 归纳 。随着 各个 学科 的 飞速发 展 , 生 了多种 研 究 中药复 方药 效成 分 的方法 , 产 包括 拆方 研究 、 指纹 图谱 、 效关 谱
系 、 清药 物化 学 、 清药 理学 、 血 血 分子 生物 色谱 等 。 中药复 方药 效成 分研 究 推动 了 中药 现代 化 进程 , 中药 复方 研究 在
药 复 方现 代化 具 有十 分重 要 的地位 。 药效 成 分研 究是 其有 神 奇疗 效 的秘 密所 在 。因此 , 复方 药 效成 分研 究 在 中药 复方 研
究 中占有 重要 地位 。
拆 方研 究 主要 有 3 个途 径 : 确 定 中药 复方 中的 主要 药 ① 物或 活 性物 质 , 玉霞 等/ 用 试管 凝 胶 法 和 动 态 浊度 法 分 熊 3 ] 采
提 供依 据 。 中药复 方拆 方 研究 , 有助 于 阐 明中药 复 方 的配伍 组 成 原
8 中国 医药 导 报 CHIA ME CALHE AL N DI R D
21 0 2年 2月第 9卷 第 6期
・
综
述 ・
理 及作 用机 制 , 明确 中药 复 方 的药 效 成 分 , 提 高 中药 复 方 为 制 剂质 量 和 指导 临床 合 理用 药 提 供依 据 , 时也 为 创新 型 中 同 药研 发 以及 中医 药理 论 的发 展 奠定 基础 c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