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13章光5、6光的衍射、光的偏振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

高中物理第13章光5、6光的衍射、光的偏振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
高中物理第13章光5、6光的衍射、光的偏振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

光的衍射、光的偏振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对衍射现象的定性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的衍射是光在传播过程中绕过障碍物发生传播的现象

B.衍射条纹图样是光波相互叠加的结果

C.光的衍射现象为光的波动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D.光的衍射现象完全否定了光的直线传播结论

E.衍射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

【解析】衍射现象是波绕过障碍物发生传播的现象,衍射条纹是波的叠加的结果,干涉、衍射是一切波所具有的特性,所以选项A、B、C正确;光的直线传播只是近似的,只有在光的波长比障碍物尺寸小得多的情况下,光才被看作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光的衍射现象和直线传播是不矛盾的,所以选项D错误.一切波都可以发生衍射现象,选项E错误.【答案】ABC

2.关于自然光和偏振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A.自然光包含着在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一切方向振动的光,但是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可以不同

B.偏振光是垂直于传播方向上,只沿着某一特定方向振动的光

C.自然光透过一个偏振片后就成为偏振光,偏振光经过一个偏振片后又还原为自然光D.太阳、电灯等普通光源发出的光都是自然光

E.只有横波才会发生偏振现象

【解析】自然光沿各振动方向的光波的强度相同,A错误;偏振光在垂直于传播方向上,只沿某一特定方向振动,B正确;自然光透过偏振片后成为偏振光,偏振光透过偏振片后不能还原为自然光,C错误;太阳、电灯等普通光源发出的是自然光,D正确.由偏振原理知E正确.

【答案】BDE

3.下列情况中能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是( )

A.光的波长比孔或障碍物的尺寸大得多

B.光的波长与孔或障碍物的尺寸可相比

C.光的波长等于孔或障碍物的尺寸大小

D.光的波长比孔或障碍物的尺寸小得多

E.用红光做实验时未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现用绿光替代红光做实验

【解析】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缝、孔的尺寸与光的波长差不多或更小.【答案】ABC

4.如图13-5-6所示,电灯S发出的光先后经过偏振片A和B,人眼在P处迎着入射光方向,看不到光亮,则( ) 【导学号:】

图13-5-6

A.图中a光为偏振光

B.图中b光为偏振光

C.以SP为轴将B转过180°后,在P处将看到光亮

D.以SP为轴将B转过90°后,在P处将看到光亮

E.以SP为轴将A转过90°后,在P处将看到光亮

【解析】该题考查了对自然光、偏振光的特点的认识.自然光沿各个方向的振动是均匀分布的,通过偏振片后,透射光是只沿着某一特定方向振动的光.从电灯直接发出的光为自然光,则A错.它通过偏振片A后,变为偏振光,则B对.设通过A的光沿竖直方向振动,当偏振片B只能通过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偏振光时,则P点无光亮.将B转过180°后,P处仍无光亮,即C错.若将B转过90°,则该偏振片将变为能通过竖直方向上振动的光的偏振片,则偏振光能通过B,即在P处有光亮,D对.同理可知E对.

【答案】BDE

5.夜晚,汽车前灯发出的强光将迎面驶来的汽车司机照得睁不开眼睛,严重影响行车安全.若考虑将汽车前灯玻璃改用偏振玻璃,使射出的灯光变为偏振光;同时汽车前窗玻璃也采用偏振玻璃,其透振方向正好与灯光的振动方向垂直,但还要能看清自己车灯发出的光所照亮的物体.假设所有的汽车前窗玻璃和前灯玻璃均按同一要求设置,如下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A.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竖直的,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水平的

B.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竖直的,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竖直的

C.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斜向右上45°,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斜向左上45°

D.前窗玻璃和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都是斜向右上45°

E.前窗玻璃和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都是斜向左上45°

【解析】若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竖直、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水平,从车灯发出的照射到物体上反射的光将不能透过前窗玻璃,司机面前将是一片漆黑,所以A错;若前窗玻璃与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均竖直,则对面车灯的光仍能照得司机睁不开眼睛,B错;若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斜向右上45°,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斜向左上45°,则车灯发出的光经物体反射后无法透振进本车车窗内,却可以透振进对面车窗内,C错.D、E是可行的.【答案】ABC

6.关于波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A.各种波均会发生偏振现象

B.用白光做单缝衍射与双缝干涉实验,均可看到彩色条纹

普通物理实验3+光学六个实验讲义

实验5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实验目的】 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和干涉花样的形成原理。 2.学会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方法。观察等倾干涉条纹,测量待测光源的波长。 3.观察等厚干涉条纹,测量钠光的双线波长差。 【仪器和用具】 迈克尔逊干涉仪(WSM-100型),氦氖激光,毛玻璃屏。 【实验原理】 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介绍 19世纪末,迈克尔逊为了确定当时虚构的光传播介质—“以太”的性质,设计和制造了该种干涉仪,并在1881年与莫雷合作在该干涉仪上进行了历史上有名的迈克尔逊—莫雷测“以太”风实验,实验得到了否定的结果,为爱因斯坦1905年创立相对论提供了实验基础.迈克尔逊也因此获得19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迈克尔逊干涉仪原理简明,构思巧妙,堪称精密光学仪器的典范。 其原理是用分振幅的方法产生双光束以实现干涉的仪器。它的主要特点是两相干光束完全分开,这就很容易通过改变一光束的光程来改变两相干光束的光程差,而光程差可以以光波的波长为单位来度量,随着对仪器的不断改进,还能用于光谱线精细结构的研究和利用光波标定标准米尺等实验。因此,根据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基本原理,研制的各种精密仪器已被广泛应用于长度精密计量、光学平面的质量检验和傅里叶光谱技术等方面,迈克尔逊干涉仪是许多近代干涉仪的原型。 图29-1 WSM-100型迈克尔逊干涉仪实物图 WSM-100型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实物图如图29-1所示。 (1)反光镜1和反光镜2:这是两个互相垂直放置的平面镜,镜面镀有金属膜,具有很高的反射率。

(2)分光镜和补偿片:分光镜又称为分光板,是一块平行平面玻璃板,其第二平面上镀有一层半透(反射)膜,可以将以450入射的一列光分成两列振幅近乎相等的反射光和透射光。补偿片也称补偿板,它的厚度和折射率都与分光板相同,且与分光板平行放置,用以补偿通过分光镜的透射光与反射光之间附加的光程差。 (3)传动部分和读数系统:转动大转轮和微调鼓轮,都可使导轨上的转轴转动,从而带动反光镜1沿导轨移动。反光镜1的位置或移动的距离可由机体侧面的毫米刻尺、读数窗口内刻度和微调鼓轮的读数确定。 粗调手轮旋转一周,拖板移动1毫米,即反光镜1移动1毫米,同时,读数窗口内的鼓轮也转动一周,鼓轮的一圈被等分为100格,每格为10-2毫米,读数由窗口上的基准线指示。 微调鼓轮每转过一周,拖板移动0.01毫米,可从读数窗口中可看到读数刻度移动一格,而微调鼓轮的周线被等分为100格,则每格表示为10-4毫米。 如图29-2所示的读数为33.52246mm。

(精选)第11-2章光的衍射作业-答案

第11-2章光的衍射作业答案 一.选择题 1. 在单缝衍射实验中,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后,在光屏上产生衍射条纹,对 于屏上的第二级明条纹中心,相应的单缝所能分成的半波带数目约为 ( C ) (A) 2 (B) 3 (C) 5 (D) 6 2.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光栅上,当光栅常数 b+b’为下列情况 (b 代表 每条缝的宽度) k = 2 、4 、6 等级次的主极大均不出现?( A ) (A) b+b'=2b (B) b+b'=3b (C) b+b'=4b (D) b+b'=6b 3.根据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若已知光在某时刻的波阵面为 S,则 S 的前方某 点 P 的光强度决定于波阵面 S 上所在面积元发出的子波各自传到 P 点的 ( B ) (A)振动振幅之和;(B)振动的相干叠加; (C)振动振幅之和的平方(D)光强之和。 4.关于光学仪器的分辨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与入射光波长成正比,与透光孔径成正比; B.与入射光波长成反比,与透光孔径成反比; C.与入射光波长成反比,与透光孔径成正比; D.与入射光波长成正比,与透光孔径成反比。 5.某元素的特征光谱中,含有波长分别为 1450nm λ=和 2750nm λ=的光谱线, 在光栅光谱中,这两种波长的光谱线有重叠现象,重叠处 1 λ的谱线级数是( C )(A)3 、6 、9L( B)2 、4 、6L (C)5 、10 、15L(D)4 、8 、12L 6. 在图示的夫琅和费单缝衍射装置中,将单缝宽度a稍微 变窄,同时使会聚透镜L沿y轴正方向作微小位移,则屏 幕C上的中央衍射条纹将 ( A ) (A) 变宽,同时向上移动 (B) 变宽,同时向下移动 (C) 变宽,不移动 (D) 变窄,同时向上移动 7. 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光栅,测得第一级主极大的衍射角为0 30,则在衍射角

物理人教版高中选修3-4《光的偏振》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物理人教版高中选修3-4《光的偏振》教 学设计

《光的偏振》教学设计 江西石城中学:温树平 342700 教材内容: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4 第十三章第六节《光的偏振》高二年级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振动中的偏振现象,知道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 2.知道偏振光和自然光的区别,知道光的偏振说明光是横波二.能力目标: 1.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体会科学发展的严密性。 2.培养学生为问题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三.情感目标: 1. 培养良好的物理实验习惯,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验来验证理论. 2. 知道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做好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使学生了解偏振现象及运用光的偏振知识来解释一些常见的光学现象 2. 知道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知道光有偏振现象所以光是一种横波 难点:

通过两个演示实验让学生接受光有偏振现象,因为偏振是学生接触的一个新概念,所以做好演示实验并通过设疑如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类比、推理、判断得到结论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和突破口。 教学方法: 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前必须对学生有一定了解。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光的偏振现象对他们来说是完全陌生而又抽象的,而机械波的偏振现象相对形象些。故要本着由浅入深,新旧联系,全面系统的原则去讲课,先做好机械波模拟实验,使学生认识机械波的偏振,进而认识偏振是横波特有的现象作为知识铺垫后然后再做光的偏振实验,在分析光的偏振实验时,要引导学生理解实验的设计思路且与机械波实验相类比。偏振现象的应用属于了解性的,采用老师用幻灯片展示语言介绍,学生分析思考的方法,而不让学生课前预习查找,减轻学生课外学习负担,同时让学生知道光偏振并不是陌生的,而是在生产生活中很常见,激发学习兴趣。由于光的偏振现象的抽象性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教师设疑,学生探讨的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充分发表意见,这样既有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具:长绳、长轻弹簧、有狭缝的纸板、激光源、偏振片、powerpoint课件、flash课件、有摄像头的电脑 教学过程:

4.光的衍射

4. 光的衍射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在研究衍射时,可按光源和所研究的点到障碍物的距离,将衍射分为菲涅耳衍射和夫琅和费衍射两类,其中夫琅和费衍射为:( ) (A)光源到障碍物有限远,所考查点到障碍物无限远。 (B) 光源到障碍物无限远,所考查点到障碍物有限远。 (C) 光源和所考察点的到障碍物的距离为无限远。 (D) 光源和所考察的点到障碍物为有限远。 2. 在单缝衍射实验中,缝宽a =0.2mm ,透镜焦距f =0.4m ,入射光波长λ=500nm ,则在距离中央亮纹中心位置2mm 处是亮纹还是暗纹?从这个位置看上去可以把波阵面分为几个半波带? ( ) (A) 亮纹,3个半波带; (B) 亮纹,4个半波带; (C) 暗纹,3个半波带; (D) 暗纹,4个半波带。 3. 在夫琅和费单缝衍射实验中,对于给定的入射单色光,当缝宽度变小时,除中央亮纹的中心位置不变外,各级衍射条纹 ( ) (A) 对应的衍射角变小; (B) 对应的衍射角变大; (C) 对应的衍射角也不变; (D) 光强也不变。 4. 在如图所示的夫琅和费单缝衍射实验装置中,S 为单缝,L 为 凸透镜,C 为放在的焦平面处的屏。当把单缝垂直于凸透镜光轴稍 微向上平移时,屏幕上的衍射图样 ( ) (A) 向上平移; (B) 向下平移; (C) 不动; (D) 条纹间距变大。 5. 波长为5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宽为0.25mm 的单缝上,单缝后面放置一凸透镜,凸透镜的焦平面上放置一光屏,用以观测衍射条纹,今测得中央明条纹一侧第三个暗条纹与另一侧第三个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12mm ,则凸透镜的焦距f 为: ( ) (A) 2m ; (B) 1m ; (C) 0.5m ; (D) 0.2m 。 6. 波长为6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光栅常数为2.5×10-3mm 的光栅上,光栅的刻痕与缝宽相等,则光谱上呈现的全部级数为 ( ) (A) 0、±1、±2、±3、±4; (B) 0、±1、±3; (C) ±1、±3; (D) 0、±2、±4。

光的衍射

光的衍射 十七世纪以后人们相继发现自然界中存在着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不完全符合的事实,这就是光的波动性的表现.其中最先发现的就是光的衍射现象,并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与理论探讨. 一、光的衍射现象的发现 意大利物理学家格里马第(1618—1663)首先观察到光 的衍射现象,在他死后三年出版的书中描写了这个实验.他 使光通过一个小孔引入暗室(点光源),在光路中放一直杆, 发现在白色屏幕上的影子的宽度比假定光以直线传播所应有 的宽度为大.他还发现在影子的边缘呈现2至3个彩色的条 带,当光很强时,色带甚至会进入影子里面.格里马第又在 一个不透明的板上挖一圆孔代替直杆,在屏幕上就呈现一亮斑,此亮斑的大小要比光线沿直线传播时稍大一些.当时格里马第把这种光线会绕过障碍物边缘的现象称为“衍射”,从此“衍射”一词正式进入了光学中.但当时格里马第未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他知道他所观察到的这一衍射现象是与光的直线传播相矛盾的,也是与当时处在统治地位的光的微粒说相矛盾的.他认为,光是一种稀薄的、感觉不到的光流体.当光遇到障碍物时,就引起这一流体的波动. 格里马第把光与水面波进行类比,他认为光的这种衍射现象正类似于将石子抛入水中时,在石子周围会引起水波一样,因为放在光的传播路程上的障碍物在光流体中引起了波动,这些波传播时将超出几何阴影的边界. 光的衍射现象的另一个发现者是胡克,在他所著并被看作物理光学开始形成的标志之一的《显微术》一书中,记载了他观察到光向几何影中衍射的现象.牛顿也曾重复过类似的实验,他观察了毛发的影、屏幕的边缘和楔的衍射等,从中得出结论:光粒子能够同物体的粒相互作用,且在它们通过这些物体边缘时发生倾斜.但是这一切没有对光学发展起到应有的影响. 二、光的衍射理论的建立 1.定性解释光的衍射现象的理论——惠更斯原理. 惠更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光的衍射理论作了进一步 的发展.在讨论光的传播时,他类比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以 光速的有限性论证了光是媒质的一部分依次地向其他部分传 播的一种运动,且和声波、水波一样是球面波.他提出了以他 的名字命名的描述光波在空间各点传播的原理——惠更斯原 理.该原理可概述如下:光源发出的波面上每一点都可看作一 个新的点光源,它们各自向前发出球面次波(或称子波),新的波面是与这些次

衍射光强实验报告

教学目的 1、观察单缝衍射现象,加深对衍射理论的理解; 2、学会使用衍射光强实验系统,并能用其测定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3、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重点:SGS-3型衍射光强实验系统的调整和使用 难点:1)激光光线与光电仪接收管共轴调节;2)光传感器增益度的正确调整 讲授、讨论、实验演示相结合 3学时 一、实验简介 光的衍射现象是光的波动性的一种表现。衍射现象的存在,深刻说明了光子的运动 是受测不准关系制约的。因此研究光的衍射,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光的本性的理解,也是 近代光学技术(如光谱分析,晶体分析,全息分析,光学信息处理等)的实验基础。 衍射导致光强在空间的重新分布,利用光电传感元件探测光强的相对变化,是近 代技术中常用的光强测量方法之一。 二、实验目的 1、学会SGS-3型衍射光强实验系统的调整和使用方法; 2、观察单缝衍射现象,研究其光强分布,加深对衍射理论的理解; 3、学会用光电元件测量单缝衍射的相对光强分布,掌握其分布规律; 4、学会用衍射法测量狭缝的宽度。 三、实验原理 1、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当光在传播过程中经过障碍物时,如不透明物体的边缘、小孔、细线、狭缝等, 一部分光会传播到几何阴影中去,产生衍射现象。如果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相近,那么 这样的衍射现象就比较容易观察到。 单缝衍射[single-slit diffraction]有两种:一种是菲涅耳衍射[Fresnel diffraction],单 缝距离光源和接收屏[receiving screen]均为有限远[near field],或者说入射波和衍 射波都 是球面波;另一种是夫琅禾费衍射[Fraunhofer diffraction],单缝距离光源和接收屏 均为

光的衍射偏振作业习题及解答赵近芳编

13-11 一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一单缝,若其第三级明条纹位置正好与6000ο A 的单色平行光的第二级明条纹 位置重合,求前一种单色光的波长. 解:单缝衍射的明纹公式为: sin (21) 2a k λ ?=+ 设x λλ=时,3=k ,由已知:当6000=λo A 时,2=k ,二者重合时?角相同,所以有 )132(2 6000 ) 122(sin +?=+?=?a 2x λ 解得 428660007 5 =?=x λ(o A )=428.6 ( nm) 13-12 单缝宽0.10mm ,透镜焦距为50cm ,用5000=λo A 的绿光垂直照射单缝.求: (1) 位于透镜焦平面处的屏幕上中央明条纹的宽度和半角宽度各为多少? (2) 若把此装置浸入水中(n =1.33),中央明条纹的半角宽度又为多少? 解:单缝衍射暗纹公式为:sin na k ?λ=,k =1时,有1sin na λ ?= 单缝衍射中央明纹的半角宽度为一级暗纹的角宽度,故1 01sin ()na na λ λ ??-==≈ 单缝衍射中央明纹的宽度为:11122tan 2sin 2x x f f f na λ ???==≈=暗, (1) 空气中,1=n ,所以有:33 10 100.510 10.01050005.02---?=????=?x (m ) 10101 3 033 500010500010sin 5.0100.10100.1010?------??=≈=??? (rad ) (2) 浸入水中,33.1=n ,所以有:3 3 101076.310 10.033.110500050.02---?≈?????=?x (m ) 10101 3 033 500010500010sin 3.76101.330.110 1.330.110 ?------??=≈≈????? (rad ) 13-15 波长为5000o A 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每毫米有200条刻痕的光栅上,光栅后的透镜焦距为60cm .求: (1) 屏幕上中央明条纹与第一级明条纹的间距; (2) 当光线与光栅法线成 30°斜入射时,中央明条纹的位移为多少? 解:由已知,光栅常数为: 31mm 5.010200 a b -+= =?mm =6100.5-?m (1) 由光栅衍射明纹公式:λ?k b a =+sin )(,对中央明纹0k =, 00sin 0,0x ?=∴=, 对第一级明条纹1=k , 有:1016500010sin 0.15.010a b λ ?--?===+?,又11 tan x f ?=,所以

最新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含答案)

第4课时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导学目标 1.掌握光的干涉现象产生的条件,特别是双缝干涉中出现明暗条纹的条件及判断方法.2.掌握光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以及衍射与干涉现象的区别.3.掌握光的偏振现象,了解偏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光的干涉 [基础导引]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上某点P到双缝S1、S2的路程差为7.5×10-7m,如果用频率 6.0×1014 Hz的黄光照射双缝,试通过计算分析P点出现的是亮条纹还是暗条纹.2.描绘地势高低可以用等高线,描绘静电场可以用等势线,薄膜干涉条纹实际上是等厚线,同一干涉条纹上各个地方薄膜的厚度是相等的.利用光的干涉检查平整度时,观察到了干涉条纹的形状,就等于知道了等厚线的走向,因而不难判断被检测平面的凹下或凸出的位置.为什么薄膜干涉条纹是等厚线? [知识梳理] 1.双缝干涉:由同一光源发出的光经双缝后形成两束振动情况总是________的相干光波.屏上某点到双缝的路程差是________________时出现亮条纹;路程差是半波长的________时出现暗条纹.相邻的明条纹(或暗条纹)之间的距离Δx与波长λ、双缝间距d及屏到双缝的距离l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 2.薄膜干涉:利用薄膜(如肥皂液薄膜)____________反射的光相遇而形成的.图样中同一条亮(或暗)条纹上所对应的薄膜厚度________. 特别提醒 1.只有相干光才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 2.单色光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白光形成彩色条纹. 二、光的衍射 [基础导引] 太阳光照着一块遮光板,遮光板上有一个较大的三角形孔.太阳光透过这个孔,在光屏上形成一个三角形光斑.请说明:遮光板上三角形孔的尺寸不断减小时,光屏上的图形将怎样变化?说出其中的道理. [知识梳理] 1.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叫光的衍射. 2.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只有在障碍物的尺寸比光的波长小或者跟波长相差不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3.泊松亮斑:当光照到不透光的小圆板上时,在圆板的阴影中心出现的亮斑(在阴影外还有不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圆环). 特别提醒 1.光的干涉、衍射和光的色散都可出现彩色条纹,但光学本质不同. 2.区分干涉和衍射,关键是理解其本质,实际应用中可从条纹宽度、条纹间距、亮度等方面加以区分. 三、光的偏振 [基础导引]

实验七光的衍射实验 (1)

实验七 光的衍射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夫朗和费衍射图样及演算单缝衍射公式; 2. 观察夫朗和费圆孔衍射图样; 二、实验原理 平行光通过狭缝时产生的衍射条纹定位于无穷远,称作夫朗和费单缝衍射。它的衍射图样比较简单,便于用菲涅耳半波带法计算各级加强和减弱的位置。 设狭缝AB 的宽度为a (如图1,其中把缝宽放大了约百倍),入射光波长为λ, 图1 O 点是缝宽的中点,OP0是AB 面的法线方向。AB 波阵面上大量子波发出的平行于该方向的光线经透镜L 会聚于P0点,这部分光波因相位相同而得到加强。就AB 波阵面均分为AO 、BO 两个波阵面而言,若从每个波带上对应的子波源发出的子波光线到达P0点时光程差为λ/2,此处的光波因干涉相消成为暗点,屏幕上出现暗条纹。如此讨论,随着?角的增大,单缝波面被分为更多个偶数波带时,屏幕上会有另外一些暗条纹出现。若波带数为奇数,则有一些次级子波在屏上别的一些位置相干出现亮条纹。若波带为非整数,则有明暗相间的干涉结果。总之,当衍射光满足: sin BC a k ?λ== (1 2...k =±±, ) 时产生暗条纹;当满足: sin (21)/2BC a k ?λ==+ (01 2...k =±±,  , ) 时产生明条纹。 在使用普通单色光源的情况下(本实验使用钠灯),满足上述原理要求的实验装置一般都需要在衍射狭缝前后各放置一个透镜。但是一种近似的方法也是可行的,就是使光源和观测屏距衍射缝都处在“远区”位置。用一个长焦距的凸透镜L 使狭缝光源S P1成像于观测屏S 上(如图2),其中S 与S P1的距离稍大于四倍焦距,透镜大致在这个距离 中间,在仅靠L 安放一个衍射狭缝S P2,屏S 上即出现夫朗和费衍射条纹。 图2 设狭缝SP2与观测屏S 的距离为b ,第k 级亮条纹与衍射图样中心的距离为xk 则

实验光的衍射

实验八 光的衍射 光作为一种电磁波即有衍射现象,一般衍射分为单缝衍射、多缝衍射和光栅衍射。而根据狭缝形状又有矩形孔衍射和圆形孔衍射之说。所以不同的衍射光,其光强分布特性也不一样。实验要求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物理原理分析和研究各种衍射光的强度分布特性。 【实验目的】 1. 掌握各种衍射光的产生机理。 2. 研究夫琅和费衍射的光强分布,加深对衍射理论的了解。 3. 观察各种衍射光的衍射现象,学会利用计算机分析和研究。 【实验原理】 光的衍射现象是指光遇到障碍物时偏离直线传播方向的现象。衍射现象一般分两类:菲涅尔衍射和夫琅和费衍射。其中夫琅和费衍射是指光源和观察者屏离开衍射物体都为无穷远时的衍射。但因为实际做不到无穷远,所以一般要求满足光源和观察屏离开衍射物体之间的距离S 都远大于a 2/λ就能观察到夫琅和费衍射现象。其中a 为衍射物体的孔径,λ为光源的波长。 衍射光强的大小和形状是研究衍射光的主要特性。而不同的衍射物体其衍射光强的大小和形状都不一样。下面是几种衍射光的强度分布公式和原理简介。 1.单缝的夫琅和费衍射 单缝的夫琅和费衍射是指衍射物体为一条狭小的可调节的缝,当单色光通过该狭缝时因为光的波粒二性而发生衍射现象。从而形成明暗相间的衍射条纹,条纹的宽窄和强弱与狭缝的大小有关,为了使衍射条纹清晰可见,狭缝大小不能太大,否则各级衍射条纹分辨不清;也不能太小,否则衍射光太弱,难以被光电管接收到。 如下图1所示,设a 为单缝的宽度,Z 、P 间距为S ,θ为衍射角,其在观察屏上的位移为X ,X 离开屏中心O 的距离为S ×θ,光源的波长为λ。 所以由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可得单缝的夫琅和费衍射的光强公式为: 2 0)sin ( u u I I =θ (1) u = πasin θ/λ (2)

光栅衍射和偏振光

光栅衍射和偏振光

12.7 衍射光栅和光栅光谱 一.光栅( grating ) 1. 光栅:由大量等宽、等间距的平行狭缝 (或反射面)构成的光学元件。 广义讲,任何具有空间周期性的衍射屏 都可叫作光栅。 2.光栅分类:透射光栅 反射光栅 我们只讨论透射光栅。 3.光栅常量(grating constant) a :相邻两刻痕边缘间距(透光宽度) b :刻痕宽度(不透光宽度) 光栅常量 d = a + b (相邻两狭缝中心之间距) 是光栅的重要参数。 反射光栅 d d 透射光栅 光栅 (a) (b)

·实用光栅:刻痕数 几十条/mm ~ 几千条/mm ·用电子束刻制刻痕数可达几万条/mm ?d ~ 数万?。 ·光栅是现代科技中常用的重要光学元件。 二.实验装置 1.光栅衍射装置 衍射角:θ o P f 缝平面透镜L λ θ d sinθ d θ

光栅常量:d,缝数为N,单色光垂直入射 2.光栅衍射(多缝衍射) (1)每条缝发的光都是单缝衍射光。 各条缝的衍射光在屏上的光强分布位置相同。 (2)多缝衍射是N束单缝衍射光的干涉。或N个单缝衍射图样的相干叠加 (3)光栅衍射是单缝衍射和多光束干涉的综合 三.条纹特点 1.主极大 (1)明纹条件: 光栅方程 d sinθ = ±kλ (k = 0,1,2,…) ·是主极大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还有缺级问题,见后)。 (2)位置: x=f(tgθ)=f(sinθ)=±f(kλ/d) (k = 0,1,2,…)

和缝数N 无关 (3)亮度:各条缝的光在主极大处引起的分振动同相。 主极大处的合振幅是同一方向(同 θ 角)单缝衍射光振幅A 单 的 N 倍。 主极大处的亮度是同一方向(同 θ 角)单缝衍射光强I 单 的N 2 倍。 (4)主极大的最高级次: 1sin 2 0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考纲解读 1.理解光的干涉现象,掌握双缝干涉中出现明暗条纹的条件. 2.理解光的衍射现象,知道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3.知道光的偏振现象,了解偏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光的干涉现象的理解]一束白光在真空中通过双缝后在屏上观察到的干涉条纹,除中央白色亮纹外,两侧还有彩色条纹,其原因是() A.各色光的波长不同,因而各色光分别产生的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同 B.各色光的速度不同,因而各色光分别产生的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同 C.各色光的强度不同,因而各色光分别产生的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同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2.[光的衍射现象的理解]对于光的衍射的定性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只有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可以跟光波波长相比甚至比光的波长还要小的时候,才能明显地产生光的衍射现象 B.光的衍射现象是光波相互叠加的结果 C.光的衍射现象否定了光的直线传播的结论 D.光的衍射现象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 3.[光的偏振现象的理解]如图1所示,偏振片P的透振方向(用带有箭头的实线表示)为竖直方向.下列四种入射光束中,能在P的另一侧观察到透射光是() A.太阳光 B.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 C.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光 D.沿与竖直方向成45°角振动的光

考点梳理 1.光的干涉 (1)定义:两列频率相同、振动情况相同的光波相叠加,某些区域出现振动加强,某些区域出现振动减弱,并且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总是相互间隔的现象叫光的干涉现象. (2)相干条件 只有相干光源发出的光叠加,才会发生干涉现象.相干光源是指频率相同、相位相同(振动情况相同)的两列光波. 2.双缝干涉:由同一光源发出的光经双缝后,在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白光的双缝干涉的条纹是中央为白色条纹,两边为彩色条纹,单色光的双缝干涉中相邻亮条纹间距离 为Δx=l d λ. 3.薄膜干涉:利用薄膜(如肥皂液薄膜)前后两面反射的光相遇而形成的.图样中同一条亮(或暗)条纹上所对应的薄膜厚度相同. 4.光的衍射

高中物理-光的偏振练习

高中物理-光的偏振练习 1.(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在下列各组的两个现象中都表现出光具有波动性的是( C ) A.光的折射现象、色散现象 B.光的反射现象、干涉现象 C.光的衍射现象、偏振现象 D.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解析: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证明了光的波动性,故选C。 2.(多选)(沈阳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以下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AC ) A.光纤通信是利用了全反射的原理 B.太阳光是偏振光 C.当正在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急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是多普勒效应 D.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上的某一位置会时而出现明条纹时而出现暗条纹 解析:光纤通信利用了全反射原理,A对;太阳光是自然光,B错;火车汽笛音调变化是多普勒效应,C正确;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上某一位置条纹亮暗不变,D错。 3.(山东省潍坊一中高二下学期月考)夜晚,汽车前灯发出的强光将迎面驶来的汽车司机照得睁不开眼,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如图)。若考虑将汽车前灯玻璃改用偏振玻璃,使射出的灯光变为偏振光;同时汽车前窗玻璃也采用偏振玻璃,其透振方向正好与灯光的振动方向垂直,但还要能看清自己车灯发出的光所照亮的物体。假设所有的汽车前窗玻璃和前灯玻璃均按同一要求设置,如下措施中可行的是( D ) A.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竖直的,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水平的 B.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竖直的,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竖直的 C.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斜向右上45°,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斜向左上45° D.前窗玻璃和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都是斜向右上45° 解析:此题要求自己车灯发出的光经对面车窗反射后仍能进入自己眼中,而对面车灯发出的光不能进入自己的眼中。若前窗的透振方向竖直、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水平,从车灯发出的光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回的光线将不能透过窗玻璃,司机面前将是一片漆黑,所以A错误;若前窗玻璃与车灯玻璃透振方向均竖直,则对面车灯的光仍能照射得司机睁不开眼,B错误;若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斜向右上45°,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斜向左上45°,则车灯发出的光经物体反射后无法

高中物理 光的衍射

光的衍射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光的衍射现象,使学生对光的波动性有进一步的了解. 2.了解光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及衍射图样与波长、缝宽的定性关系. 3.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表述物理现象,概括其规律特征的能力,学生亲自做实验培养学生动手的实践能力. 4.通过对“泊松亮斑”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任何理论都必须通过实践检验,实验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通过众多的光的衍射实验事实和衍射图片来认识光的波动性.2.光的衍射现象与干涉现象根本上讲都是光波的相干叠加. 3.正确认识光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4.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教育学生重视实验,重视实践. 三、教具 1.演示水波衍射现象. 频率可调的振源,发波水槽及相应配件,水波衍射图样示意挂图.2.演示光的单缝、圆孔衍射现象. 光的干涉、衍射演示仪,激光干涉、衍射演示仪(及相关的配件),单丝白炽灯、红灯、蓝色灯,自制的单缝衍射片,光波圆孔衍射管,游标卡尺. 3.演示泊松亮斑,激光发生器,小圆屏.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 光的干涉现象反映了光的波动性,而波动性的另一特征是波的衍射现象,光是否具有衍射现象呢? 提出问题: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 演示水波的衍射现象,让学生回答并描述衍射现象的特征,唤起学生对机械波衍射的回忆,然后再举声波的衍射例子.指出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通过衍射把能量传到阴影区域,能够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跟波长差不多. 水波、声波都会发生衍射现象,那么光是否也会产生衍射现象?若会产生,那么衍射图样可能是什么样呢? (二)光的单缝衍射 (1)单缝衍射实验. 教师用光的干涉、衍射仪做单色光的单缝衍射,或用激光源来做单缝衍射实验.实验过程中展示缝较宽时:光沿着直线传播,阴影区和亮区边界清晰;减小缝宽,在缝较狭时:阴影区和亮区的边界变得模糊;继续减小缝宽光明显地偏离直线传播进入几何阴影区,屏幕上出现明暗相间的衍射条纹. (2)简单分析衍射的形成. 展示衍射现象实验示意图,当光传播到狭缝时,可把狭缝S看成许许

高中物理光的偏振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光的偏振知识点归纳 1、高中物理光的偏振发现说明 1808年,马吕斯在试验中发现了光的偏振现象。在进一步研究光的简单折射中的偏振时,他发现光在折射时是部分偏振的。因为惠更斯曾提出过光是一种纵波,而纵波不可能发生这样的偏振,这一发现成为了反对波动说的有利证据。1811年,布吕斯特在研究光的偏振现象时发现了光的偏振现象的经验定律。 2、高中物理光的偏振产生方法 从自然光获得线偏振光的方法有以下四种: 1、利用反射和折射。 2、利用二向色性。 3、利用晶体的双折射。 4、利用散射。 另外,线偏振光可以经过波晶片产生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 3、高中物理光的偏振度 在部分偏振光的总强度中,完全偏振光所占的成分叫做偏振度。 特征:偏振度的数值愈接近1,光线的偏振化程度就愈纯

粹,一般偏振度都小于1。 4、高中物理光的偏振应用 页 1 第 电子表的液晶显示用到了偏振光 两块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偏振片当中插进一个液晶盒,盒内液晶层的上下是透明的电极板,它们刻成了数字笔画的形状。外界的自然光通过第一块偏振片后,成了偏振光。这束光在通过液晶时,如果上下两极板间没有电压,光的偏振方向会被液晶旋转90度(这种性质叫做液晶的旋光性),于是它能通过第二块偏振片。第二块偏振片的下面是反射镜,光线被反射回来,这时液晶盒看起来是透明的。但在上下两个电极间有一定大小的电压时,液晶的性质改变了,旋光性消失,于是光线通不过第二块偏振片,这个电极下的区域变暗,如果电极刻成了数字的笔画的形状,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显示数字。 在摄影镜头前加上偏振镜消除反光 在拍摄表面光滑的物体,如玻璃器皿、水面、陈列橱柜、油漆表面、塑料表面等,常常会出现耀斑或反光,这是由于光线的偏振而引起的。在拍摄时加用偏振镜,并适当地旋转偏振镜面,能够阻挡这些偏振光,借以消除或减弱这些光滑物体表面的反光或亮斑。要通过取景器一边观察一边转动镜面,以便观察消除偏振光的效果。当观察到被摄物体的反光

第四章 光的衍射

第四章光的衍射 前言 衍射:当光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偏离几何光学的直线传播而绕行的现象称为光的衍射(diffraction). 衍射的限制与展宽 限制尺度、发散角和波长的关系: 衍射图样和结构:一一对应。结构越细微,相应的衍射图样越大;结构越复杂,相应的衍射图样越复杂 学科交叉引发创新:克里克(F. Crick)、沃森(J. Watson)、威尔金斯(M. Wilkins),1962年诺贝 尔医学奖。上世纪,研究DNA结构的威尔金斯等人都是物理学家或化学家--物理学“剑走偏 锋”助产了现代生物学。(DNA的X光衍射照片) 惠更斯原理与衍射 光扰动同时到达的空间曲面被称为波面或波前,波前上的每一点都可以看成一个新的扰动中心,称为子波源或次波源,次波源向四周发出次波;下一时刻的波前是这些大量次波面的公切面,或称为包络面;次波中心与其次波面上的那个切点的连线方向给出了该处光传播方向。惠更斯原理的不足 ①不能回答光振幅或光强的传播问题 ②不能回答光位相的传播问题 一、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菲涅耳,法国物理学家和铁路工程师。菲涅耳的科学成就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衍射。他以 惠更斯原理和干涉原理为基础,用新的定量形式建立了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完善了光的衍 射理论。另一成就是偏振。他与D.F.J.阿拉果一起研究了偏振光的干涉,确定了光是横波 (1821);他发现了光的圆偏振和椭圆偏振现象(1823),用波动说解释了偏振面的旋转; 他推出了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定量规律,即菲涅耳公式;解释了马吕斯的反射光偏振现象 和双折射现象,奠定了晶体光学的基础。 菲涅尔透镜

1、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波前上的每个面元都可以看成次波源,它们向四周发射次波;波场中任一场点的扰动都是所有次波源所贡献的次级扰动的相干叠加 波前的遮挡或扭曲,导致次波源部分失去,或次波源的相位发生改变。被改变的次波源相干叠加,产生衍射强度分布。这种新的强度分布带有障碍物的信息。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的数学表示:

实验报告 光衍射

光的衍射现象研究 实验目的: a .观察单缝衍射现象及其特点; b.测量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实验仪器: ?导轨、激光电源、激光器、单缝二维调节架、小孔屏、一维光强测量装置、WGZ2型光强分布测试仪 实验原理和方法: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将绕过障碍物,改变光的直线传播,称为光的衍射.当障碍物的大小与光的波长大得不多时,如狭缝、小孔、小圆屏、毛发、细针、金属丝等,就能观察到明显的光的衍射现象,亦即光线偏离直线路程的现象。光的衍射分为夫琅和费衍射与费涅耳衍射,亦称为远场衍射与近场衍射.本实验只研究夫琅和费衍射。理想的夫琅和费衍射,其入射光束和衍射光束均是平行光。 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主要内容是观察单缝衍射现象,测量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并计算出缝宽a 。 实验中用硅光电池作光强I 的测量器件。硅光电池能直接变为电能,在一定的光照范围内,光电池的光电流i 与光照强度I 成正比。本实验用的是WJH 型数字式检流计,以数字显示来检测光电流。它是采用低漂移运算放大器、模/数转换器和发光数码管将光电流a 进行处理,从而将光强I 以数字显示出来。 ? a.按下图接好实验仪器,先目测粗调,使各光学元件同轴等高,要注意将激光器调平; ?b .激光器与单缝之间的距离以及单缝与一维光强测量装置之间的距离均置为50c m左右,加上本实验采用的是方向性很好,发散角rad 53101~101--??的Ne He -激光作为光源,这样可满足夫琅和费衍射的远场条件,从而可省去单缝前后的透镜1L 和2L 。; c.点亮Ne He -激光器,使激光垂直照射于单缝的刀口上,利用小孔屏调好光路,须特别注意的是:观察时不要正对电源,以免灼伤眼睛. ?d 。将WJ H接上电源开机预热15m in ,将量程选择开关置I 档,衰减旋钮置校准为止(顺时针旋到底,即灵敏度最高)。调节调零旋钮,使数据显示器显示“-000”(负号闪烁)。以后在测量过程中如果数码管显示“999”,此为超量程知识,可将量程调高一档.如果数字显示小于190,且小数点不在第一位时,可将量程减少一档,以充分利用仪器分辨率。 e. 将小孔屏置于光强测量装置之前,调二维调节架,选择所需的单缝缝宽a ,观察小孔屏上的衍射花纹,使它由宽变窄及由窄变宽重复几次,一方面观察在调节过程中小孔屏上的各种现象和变化规律,另一方面调节各元件,使小孔屏上的衍射图像清晰、对称、条纹间距适当,以便测量。这一步是测量效果是否理想的关键。 f. 移去小孔屏,调整一维光强测量装置,使光电探头中心与激光束高度一致,移动方向与激光束垂直,起始位置适当。 g . 关掉激光电源,记下本底读数(即初读数)再打开激光电源,开始测量。为

2019高中物理第十三章第56节光的衍射光的偏振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_4

光的衍射光的偏振 一、光和衍射┄┄┄┄┄┄┄┄① 1.光的衍射现象 (1)概念: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小孔时,光没有沿直线传播,而是绕过缝或孔的边缘传播到相当宽的地方的现象。 (2)典型衍射及现象 ①单缝衍射:单色光通过狭缝时,在屏幕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中央为亮条纹,中央条纹最宽最亮,其余条纹变窄变暗;白光通过狭缝时,在屏上出现彩色条纹,中央为白条纹; ②圆孔衍射:光通过小孔(孔很小)时在屏幕上会出现明暗相间的圆环; ③泊松亮斑:各种不同形状的障碍物都能使光发生衍射,致使影的轮廓模糊不清。若在单色光传播途中,放一个较小的圆形障碍物,会发现在阴影的中心有一个亮斑,这就是著名的泊松亮斑。 2.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在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可以跟光的波长相比,甚至比光的波长还要小的时候,就会出现明显的衍射现象。 3.光的衍射现象和光的直线传播的关系 光的直线传播只是一个近似的规律,当光的波长比障碍物或小孔小得多时,光可以看成沿直线传播;在孔或障碍物尺寸可以跟波长相比,甚至比波长还要小时,衍射现象就十分明显。 4.衍射光栅 (1)衍射光栅的结构:由许多等宽的狭缝等距离地排列起来形成的光学仪器。 (2)衍射图样的特点:与单缝衍射相比,衍射条纹的宽度变窄,亮度增加。 (3)衍射光栅的种类:反射光栅、透射光栅。 [说明] (1)对于单缝衍射:缝越窄,中央亮条纹越宽,条纹间距越大,衍射现象越明显。 (2)衍射是波特有的一种现象。 ①[判一判] 1.白光通过盛水的玻璃杯,在适当的角度,可看到彩色光,是光的衍射现象(×) 2.菜汤上的油花呈现彩色,是光的折射现象(×) 3.隔着帐幔看远处的灯,看到灯周围辐射彩色的光芒,是光的干涉现象(×) 4.衍射光栅的图样与单缝衍射相比,衍射条纹的亮度增加,宽度变宽(×) 二、光的偏振┄┄┄┄┄┄┄┄② 1.偏振现象

第五章 第3、4节 光的衍射与偏振 激光

第3、4节光的衍射与偏振__激光 1.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与波长相差不多时,光将发生明显的 衍射现象。 2.单色光的单缝衍射图像是中央一条较宽较亮的条纹,两边是对称 而明暗相间的条纹,亮条纹的强度向两边很快减弱。白光通过单 缝产生的衍射图像中央是一条白条纹,两边是很快减弱的彩色条 纹。 3.自然光透过偏振片后形成线偏振光,偏振光通过偏振片的情况与 光的偏振方向和偏振片的偏振方向的夹角有关。 4.激光是人工产生的相干光,是原子受激辐射产生的光,具有频率 单一、强度大、相干性好等特点。 (1)定义:光通过很小的狭缝(或圆孔)时,明显地偏离了直线传播的方向,在屏上应该出现阴影的区域出现亮条纹或亮斑,应该属于亮区的地方也会出现暗条纹或暗斑。 (2)衍射图样:衍射时产生的明暗条纹或光环。 (3)单缝衍射:单色光通过狭缝时,在屏幕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中央为一条较宽较亮的条纹,两边是对称而明暗相间的条纹,亮条纹的强度向两边很快减弱。白光通过狭缝时,中央为白条纹。两边是很快减弱的彩色条纹。 (4)圆孔衍射:光通过小孔时(孔很小)在屏幕上会出现明暗相间的圆环。 (5)泊松亮斑:障碍物的衍射现象。 在单色光传播途中,放一个较小的圆形障碍物,会发现在阴影中心有一个亮斑,这就是著名的泊松亮斑。 [跟随名师·解疑难] 1.三种衍射图样的特点比较 (1)单缝衍射图样: ①中央条纹最亮,越向两边越暗;条纹间距不等,越靠外,条纹间距越小。 ②缝变窄通过的光变少,而光分布的范围更宽,所以亮纹的亮度降低。 ③中央亮条纹的宽度及条纹间距跟入射光的波长及单缝宽度有关,入射光波长越大,单缝越窄,中央亮条纹的宽度及条纹间距就越大。 ④用白光做单缝衍射时,中央亮条纹仍然是最宽最亮的白条纹。 (2)圆孔衍射图样: ①中央是大且亮的圆形亮斑,周围分布着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且越靠外,圆形亮条

高中物理选修3-4光的偏振

光的偏振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振动中的偏振现象,知道只有横波有偏振现象. 2.了解偏振光和自然光的区别,从光的偏振现象知道光是横波. 3.了解日常见到的光多数是偏振光,了解偏振光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机械波的偏振实验和光的偏振实验掌握类比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光的偏振应用的学习,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课外活动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学习物理的观念和习惯. ●教学重点 光的偏振实验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难点 光振动与自然光和偏振光的联系. ●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现象使学生认清机械波中横波的偏振现象,再通过机械波与光波的类比,实现轻松过渡,形成概念明确规律,并在应用中深化知识的理解. ●教学用具 柔软的长绳一根,带有狭缝的木板两块,细软的弹簧一根,电气石晶体薄片或人造偏振片两片,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一)复习横波和纵波的概念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机械波一节内容,举例说说什么是横波?什么是纵波? [生]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抖动水平软绳时产生的波就是横波,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一致的波叫纵波,像水平悬挂的弹簧一端振动时形成的沿弹簧传播的波. [师]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光具有波动性,那么光波究竟是横波还是纵波呢?我们先通过一个实验来看看怎么判断一种波是横波还是纵波. (二)偏振现象[演示一] 介绍课本图20—17装置,教师演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波传到狭缝时的情况,看波能否通过狭缝传到木板的另一侧. [师]请一位同学来表述一下看到的现象. [生]对绳上形成的横波,当狭缝与振动方向一致时,波不受阻碍,能通过狭缝,而当狭缝与振动方向垂直时,波被狭缝挡住,不能通过狭缝传到木板另一端,对弹簧上形成的纵波,无论狭缝怎样放置,弹簧上疏密相间的波均能顺利通过狭缝传播到木板另一侧. [师]表达得不错,还有同学要补充吗? [生]在绳上横波传播过程中,当狭缝既不与振动方向平行也不与振动方向垂直时,有部分振动能通过狭缝. [师]很好.横波的这种现象称为偏振现象,大家看到,纵波不会发生偏振现象,根据是否能发生偏振,我们可以判断一个机械波是横波还是纵波.虽然这种方法对判断机械波并非必要,但我们可以借助这种方法来判断光波是横波还是纵波. 二、新课教学 (一)光的偏振 [演示二] (教师介绍装置,强调起偏器P和检偏器Q的作用,演示同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随着检偏器Q的转动屏上光照强度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